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 上册-《百合花》 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花》学案

【学习指引】

《百合花》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第一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小说写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和“我”到包扎所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学习这篇课文时,要注意把握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体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要整体把握整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在情节中概括不同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体会在特殊时期,不同人身上所共有的那份真挚、纯粹的情感。结合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

【素养目标】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着重把握小说对于人性美的赞美这一主旨。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并体会其效果。

3.分析“百合花”和“我”在文章里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

2.掌握细节描写。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茹志鹃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曾用笔名阿如、初旭。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其代表作有《百合花》。

【人物轶事】

凋零的百合花

她在1958年春天写了小说《百合花》。这篇美丽的作品40年来美丽了许多人的心灵。它被纳入中学语文课本。茹志娟因为写了《百合花》,自己也成了一朵流芳百合,而百合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草本植物,因为茹志娟而变成千古百合,这都是真的。中药堂里边最动听的药名当推百合,百合百合,细细品味两遍,真是满口噙香。

茹志娟的葬礼在上海举行。她的遗照披挂着白纱,这很容易使我想到一个纯洁的灵魂正从百合花下悄然离去。她73岁,33岁写了《百合花》,在此之前,她还写过话剧剧本及《妯娌》、《关大妈》等短篇小说多篇,但影响不大。《百合花》之后,又写过多篇:《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房》、《三走严庄》等,也未超过《百合花》。真可以这样说:百合一开四十年,茹志娟清香为百合。

2.了解写作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3.了解茹志鹃的写作风格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撂.()讷.()憨.()讪.()

磕.()瞅.()拗.()虔.()忸怩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讷讷:

憨憨:

讪讪:

虔诚:

磕磕绊绊:

【思考1】概括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

【思考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文本研究

【思考1】情节赏析

①片段:“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②片段:“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

③片段:“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

④片段:“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思考2】分析人物形象

小通讯员的形象:

新媳妇的形象:

【思考3】试分析文章中有哪几类情感。

【思考4】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明确我们先明确百合花一共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第二次: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次: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拓展延伸】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解题思路

四、技巧点拨—赏析本文中的细节描写

【任务引导】细节描写是对描写对象作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表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看起来好像是作者行文中不经意的信手泼墨,但细细品读,就会感受到作者含不尽之意,见于描写之外,正如古人所说:“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五、明晰主旨

六、作业

结束了三年的初中生活,走进了高中,回首这段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有趣的和动情的事涌上心头,请撷取一两个片断,写出人情美或者人性美的主题来。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预习检查:

1.撂.(liào)讷.(nè)憨.(hān)讪.(shàn)

磕.(kē)瞅.(chǒu)拗.(niù)虔.(qián)忸怩

..(niŭ ní)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讷讷:形容说话迟钝。

憨憨:傻气,难为情。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样子。

【思考1】明确开端(1—24):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发生的故事。

发展(24—43):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高潮(42—57):总攻开始,小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

结局(58-59):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

【思考2】明确“我”是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

三、【思考1】①明确这带有明显歉意和不好意思的语言表达,将通讯员的善良、淳朴生动的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②明确通过“撒开大步”“自动在路边站下了,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等动作描写写出了通讯员的年轻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