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大型纪录片-跨国并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TV2 大型纪录片《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特别节目在“十一”期间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首播具体时间是:10月1日至10月7日,每晚21点20分。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相并列的高端经济活动,全球每年发生的跨国并购交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市场、品牌、技术和团队,完成向全球企业的跨越。

中国企业的身影在跨国并购领域表现得越来越活跃。

如何降低跨国并购的风险与成本?如何通过跨国并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这是中国经济当前的重大命题。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历时半年精心打造的七集系列片《跨国并购》,用国际化多维度视角,深度解读跨国并购经典案例,揭开跨国并购背后的韬略与机谋、博弈与利益、交锋与合作,对正在融入全球经济链条的中国企业,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节目联合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深入索尼、联想、中远、TCL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近距离跟踪报道它们展开跨国并购的艰辛历程,以国内外经典案例为切入口,探索跨国并购活动的核心区域。

《跨国并购》特别节目内容覆盖了跨国并购的大部分领域,从如何破解政治法律障碍到如何降低并购风险,从如何面对文化差异到如何实施人事整合,从如何制定并购战略到如何运用中介机构,再到如何抓住中国经济的机遇,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国内外跨国并购领域的基本面貌。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通用电气前CEO 杰克韦尔奇、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知名经济学者胡祖六等将走进节目,分享他们对跨国并购的经验和思考。

目录
1第一集--国家之门 (3)
2第二集美丽的诱惑 (10)
3第三集两种文化 (14)
4第4集棘手的人事 (18)
5第五集:资本纽带 (22)
6第六集——必由之路 (29)
7第七集中国机会 (35)
1第一集--国家之门
2011年2月11日,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要求中国华为撤回对美国三叶公司的资产收购。

这已经是华为第三次被美国挡在门外。

在此之前,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2009年,“中国西色国际”收购美国金矿等,都有相似的经历。

多起跨国并购为何被挡在大门之外?
通向美国财政部的台阶,只有16级,但这段路,对于不少来美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却并不好走。

沃林带我们走进了一间角落里的大会议室。

沃林走进的这扇门,可以说是一道国家之门,门后这个看似普通的大会议室,决定着外国企业在美国并购的成败。

这里就是财政部牵头的机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开会的地方。

沃林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沃林:盖特纳财长或我有时候坐在这,如果有代表团来,会坐在中间。

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是一个跨部门机构,1988年,为了应对外国企业,主要是日本企业在美国的大范围收购,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应运而生,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海外投资进行审查。

委员会由财政部牵头,成员包括:国务院、商务部、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司法部、能源部、以及白宫办事机构。

通常参加会议的有12位内阁成员和总统顾问。

也就是在这里,中国华为三次遭遇滑铁卢。

沃林:我们只关注投资项目中,是否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因素,对其他问题我们不关注。

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的夏伟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时会表现出对中国投资的偏见,部分原因是两国的政治体系很不相同,仍然存在很多的猜疑。

沃顿商学院的迈耶教授则认为:但中国在美国确实有特别的障碍。

对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审查,并不是美国一家的专利,当中国五矿对澳大利亚矿产企业进行收购,财政部长韦恩.斯旺曾怀疑,这会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而欧盟委员会负责工业事务的副主席安东尼奥•塔亚尼甚至说,今后会对中国的并购进行政治干预,有评论说,这是在效仿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

达斯是《华尔街日报》并购组的记者。

在华为并购三叶公司期间,她和她的同事曾先后发表:“华盛顿为什么怕华为?”、“华为收购失利,究竟错在哪里?”等多篇报道,对华为的失利进行分析。

在达斯和她的同事眼里,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收购遭遇了美国大多数媒体的抵制。

这种来自媒体的抵制,很多企业都不陌生。

早在10年前,中远集团来到洛杉矶长滩市,准备收购一个废弃的军用码头。

长滩拥有全美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若能成功实现对这个码头的收购,将会是中远迈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魏家福中国远洋集团董事长
魏家福:中远要想走出去,到全球运作,首先你必须过了美国这一关,这就是我的战略。

如果美国这一关你过不了,你还敢走到全世界?
然而收购计划刚刚开始,舆论的抵制就接踵而至,就在这份“华盛顿时报”上,美国专家理查德.费希尔将中远评价为“中国解放军的桥头堡”。

魏家福:就这个时报登了文章说中远是军队的,中远走私AK47,中远是共产党的间谍,这些负面的报道一大堆。

在此之后,其它美国媒体也跟着向中远发出了质疑。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霍华德说:我还记得,《洛杉矶时报》在旧金山的办事处,一个主编给我打了电话,他们又跑到办公室敲门,他们所听到的就是,中远是中国的海军。

在美国媒体狂轰滥炸的同时,一份由加州议员“考克斯”提供给美国众议院的,长达300多页的报告,把中远的并购几乎推向了绝望的边缘。

最终,中远只好放弃了收购。

魏家福:走进美国你要想成功实现你的投资意图,第一要过媒体关,第二要过国会关。

不仅仅是魏家福,当烟台万华集团,准备在匈牙利收购资金连断裂的化学公司,当地媒体同样是一片反对。

对于很多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和投资者,在目标国可能出现的舆论抵制、国家审查、甚至国会的参与,就像一道道大门,陌生又神秘,无形而强大。

在美国财政部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历年被审批的并购交易数据。

从1988年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成立至今,大多数受到审查的兼并与收购交易,都来自北美,欧洲和中东等地.
2006年,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经在国会遭遇了一场政治风暴。

“迪拜港口世界”接管美国六家港口经营权通过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后,遭到了国会的强烈反对。

主要理由是,阿联酋反恐不利,最后,“迪拜港口世界”被迫放弃交易。

尤西姆沃顿商学院教授
尤西姆:在我看来,迪拜港的案例,正处于美国特别历史时期,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使事件被扭曲化。

这种扭曲同样发生在22年前日本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中,当时,崛起的日本经济对西方来说是一个新兴的挑战者。

1989年10月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上,自由女神像被穿上了日本的和服。

财部诚一日本著名财经评论员
财部诚一:像Hollywood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一个十分特殊、重要的存在,那Newsweek 当时会发出这样的穿着和服的自由女神封面,也是对日本的一种讽刺或者说是批判。

朝日安井朝日新闻经济部主编
朝日安井:盛田指出來就是說,比如澳大利亞人的默多克把美國的電視台買了,似乎美國人也沒甚麼反應,這個太怪了吧。

澳洲人可以為甚麼日本人不可以。

罗伯特.汤姆森华尔街日报总编
罗伯特.汤姆森:那个时候,事实被夸大了,新闻素养都不高,对事实的报道是一种误导。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哥伦比亚影视公司的标志,这个封面,是美国人对索尼收购哥伦比亚表达的强烈不满。

除了被美国人视作美国文化象征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日本企业同时还在购买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一时间,“日本买下美国”的消息铺天盖地。

罗伯特.汤姆森:因为美国当时确实有一些迷惑和恐慌,而报纸也利用了这样的心理。

赫纳哈佛商学院教授
赫纳:你将一条大鱼放在水族箱里,小鱼都被吓跑了,他们担心被吃掉。

大卫.费根科文顿律师事务所律师
大卫.费根: 在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人们对工作和经济的担忧
美国对日本的担忧,是担心日本成为美国的挑战者。

对许多人来说,日本崛起的背后,似乎有着某种危险,一个具有竞争性和陌生的经济、企业和文化体系,将会超越美国。

这样的抵制让索尼的掌门人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境。

当《新闻周刊》让自由女神穿上了和服,盛田昭夫是如何化解这种困境的呢?为了平息美国人的情绪,索尼先是作出保证,
电影公司将完全作为一个美国公司运作。

立石泰则日本财经作家作家
立石泰则:當時大賀先生本著讓本土化經營的這種想法在當地雇傭了兩個人,就交給了他倆管理,Sony的風格又是交給你了就100%交給你。

与此同时,盛田昭夫还找到了一只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危机公关。

在一艘巨大的轮船甲板上,这支团队为盛田昭夫安排了一次盛大的私人午餐,邀请了斯皮尔伯格、达斯汀•霍夫曼、和朱丽娅•罗伯茨等好莱坞导演和明星。

郡山史郎索尼公司战略本部前部长
郡山史郎:盛田他曾經在美國住過一段時間,這樣積累了一些人脈.結識了許多朋友, 盛田昭夫用这种开放的态度,悄悄的改变着人们对日本企业的敌意和抵制。

同样是面对媒体的质疑,来自中远集团的魏家福则选择了单刀赴会,这位当过船长、战过海盗的中国企业家直接来到了质疑中远身份的《华盛顿时报》。

大卫.桑德斯是《华盛顿时报》新闻部的主管。

10年前,他就在这里,采访了魏家福。

大卫.桑德斯:这里是“华盛顿时报”接待重要采访对象的绿屋。

魏船长就坐在这,戴着麦克风,采访全程都有录音.
魏家福:他的副总编辑带着7名(资深记者人员),然后这个地方是他的副总编,这是我,当一坐下来以后,结果这个副总编就一个录音机,一个record,在我面前一放,就告诉从现在起,每一句话都可能出现在报纸上,
紧接着,《华盛顿时报》的副总编辑,拿出了那份让中远揪心的《考克斯报告》。

大卫.桑德斯:我们问了他很刁钻的问题,然而他并没有愤怒离席
魏家福:我说May i ask you a question?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Sure,请问,(考克斯)先生去中国几次?他说I don’kown。

I kown,没去,一次没去过。

美国媒体,风格开放且犀利,来到《华盛顿时报》,是魏家福接受考验的第一站。

魏家福:他看着我问我,你为什么敢到这来?他说别的元首来都是豆大的汗珠往下滚,我说我怕什么?我就是来告诉美国人什么是中远?
结束采访之后,魏家福悬着的心却没有能够放下,2001年6月1日的整个夜晚,他都在不安中度过。

魏家福:早上我4点多钟我就睡不着了,等到6点钟,天刚刚蒙亮,我把门打开一看,门上挂了报纸,挂,就这个报纸。

魏家福马上一口气将整篇文章读完。

魏家福:没有曲解,真是我采访时候讲的原话。

在这份《华盛顿时报》上,中远的故事被放在了醒目的头版头条,文章的标题是:“中远,我们的目的只是盈利。


魏家福:同样一个版面,有两个总统,你看克林顿、小布什,一个和小布什同时竞选总统的议员(马肯),这四个大头象当中把我摆到最高的位置,头版头条的最上端,可见美国人对我还是很尊重的,对一个中国公司很尊重,
“华盛顿时报”对中远态度的转变,让事情发生了转折。

因为从1982年成立开始,这家报纸就被外界视为美国政府的护卫舰,甚至是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的政治风向标。

魏家福:他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他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东西是真实的,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力综合以后这个人是可信的,所以你就要走出去,走出去,中国企业要沿着这条思路,敢于面对媒体去讲真实的故事。

大卫.桑德斯: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回答的全部问题都让我们满意。

2001年7月,还是在洛杉矶的长滩,中远终于拥有了进出美国的最大门户。

通过与美国最大的装卸公司SSA的艰苦谈判,由中远控股的合资公司,终于组建。

中远洛杉矶公司总裁金总:现在我们在中远远河号的驾驶台,从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外面装了很多集装箱,这个船的总箱量,是4200个teu(标准箱),我们最近刚要下线的船,舱位量已经达到了1万3千个teu。

当时我们在挂靠的时候,这个码头是120英亩,那么发展到今天,我们现在的码头容量,已经增加到256英亩。

萨穆迪奥长滩港缆绳工人
这位81岁的美国老人是长滩港的缆绳工人,他仍然在中远的码头工作⋯⋯
萨穆迪奥:中国有很多船只进来。

对我们来说是好事,(现场)中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工作,我们感到很高兴。

学会如何与西方的媒体打交道,让中远消除了媒体的误解,而各种不安与传言,也已经在不断地融合中慢慢散去。

合资公司ssa的调度主管德里克:从来没听有人说过对中远的担忧,从来没有担心过,在我工作的7年半中,从来没有。

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会和媒体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政府的审查。

当年的索尼并购哥伦比亚影视公司时,盛田昭夫找到了一位重要的人物。

这位人物就是当时已经卸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

他在确保索尼并购成功,减少政府反对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郡山史郎:基辛格博士是當時認識的。

像這樣子去擴展人脈圈子,後來證明在國外做生意時還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之後發生這些事件之後就很有效果。

借助基辛格在美国政界的广泛影响力,盛田昭夫消除了美国人对日本企业的偏见,最终,索尼如愿以偿地收购了哥伦比亚影视公司。

如今,20多年过去了,盛田昭夫的经验还能够复制吗?
.拉森,美国前副国务卿,他和基辛格一样,乐于帮助外国投资者,但是和基辛格不同的是,这是他现在的职业,离任副国务卿后,他成了这家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

这天早晨,拉森刚刚启动了一个有关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新案件,这是即将送交海外投资委员会的申请报告。

拉森:这大概有几百页,12个表格. 有些问题是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经常会问到的。

在拉森的众多客户中,中国客户有2、3家,其中,就包括2005年并购“尤尼科”遭遇失败的中海油。

拉森:当收购尤尼柯遇到困难,在国会和媒体看来,这就变得有争议了。

遭遇失败后,中海油曾公开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

2010年,当中海油准备再次在美国进行并购,他们选择了艾伦.拉森的律师事务所, 负责项目的政府公关和游说。

拉森:我不想深入这个细节,我可以说,我去了很多趟国会,也去了很多趟白宫。

2011年2月,在并购尤尼柯失败6年之后,中海油购入了美国“切萨皮克”公司“油气项目”三分之一的权益,迈出了进入美国的第一步。

约见国会议员或政府官员,是拉森工作的重心,为了方便,他将事务所的办公地址选在了宾夕法尼亚大道。

拉森:非常的方便,那边是国会,那边是……
在通往白宫、国会和众多政府部门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红绿灯特别密集,每隔一二百米就会有一个路口。

拉森:我们经常遇到的是黄灯……最具挑战性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案子是黄灯案子。

就像我今天早晨刚刚启动的这个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新案件。

它虽然不涉及中国投资者,但确实亚洲的卖家。

我们现在处于研究黄灯的阶段。

在华盛顿,除了宾夕法尼亚大道,这条K街也同样大名鼎鼎。

这里云集着大量的律师事务所及公关游说公司。

有人说,不了解k街,就不了解美国的政治,也有人说,k街是华盛顿的华尔街。

米歇尔. 戴维斯博然思维高级合伙人
米歇尔. 戴维斯:这里是华盛顿市中心,楼下就是k街。

从那边的白宫一直到这条路尽头的国会。

这里是中心街道,很多咨询公司,商业公司都在这里有办公室,帮助美国和世界理解华盛顿的一举一动。

米歇尔. 戴维斯是这家公关公司的合伙人,她曾经的工作是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的助理,而这里的员工,都有一定的来头。

米歇尔. 戴维斯:你进入我们公司,就会发现墙上挂有所有员工的照片。

我们有共和党背景,民主党背景,有以前在白宫或财政部工作过的政府官员。

同在k街上,另一家公关公司的杰米.穆勒,正在为外国企业,制作如何应对政府和国会的战略蓝图。

如何将企业的故事有效地讲出来,是最重要的一步⋯⋯
宾夕法尼亚大道和K街上的游说集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各大游说集团的高手凭借各种人脉,改变了美国的许多内外政策。

赫纳:如何正确地建立透明度和信任,你能够在收购公司所在国找到帮手帮助你进行收购并表示这是一件对该国有好处的事情。

杨名皓奥美集团全球执行长
杨名皓:公共关系可以总结为一个词,即“影响”。

如果这种影响能够帮助你从政府获得想要的东西,那么就是积极的影响,或者是抵御袭击的影响,或者是创造信任的影响。

伴随着美国独立日的到来,美国2011年以来的失业率也在不断下降,就在独立日前夕,奥巴马发布了一个讲话,表示美国欢迎来自海外的投资,这意味着,美国的普通百姓,将有更多就业的机会。

沃林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沃林:美国政府的政策是,非常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境外资本来美国投资的,这是美国经济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这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投资。

罗伯特•霍马茨美国副国务卿
霍马茨:奥巴马总统说“美国欢迎外来投资。

我们觉得外来投资可以增加美国的工作岗位。

我们想要与中国开展更为主动的对话,以避免美国欢迎外来投资的热忱受到误解。

这样的信息在前副国务卿拉森看来,则是一个可能改变严格审查制度的信号。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一道道国家之门。

2第二集美丽的诱惑
这里,是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在这个被称为投资者乐园的岛屿上,蕴含着巨大的地产商机,能够成功收购曼哈顿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洛克菲勒中心大厦是无数地产商的梦想,然而在20多年前,它却成为日本三菱地产的噩梦。

法国汤姆逊公司,这家融入了发明家爱迪生血统的电器公司,多年占据着全球彩电行业的领先位置,当中国的TCL公司完成了对汤姆逊的并购后,这个“爱在巴黎”的故事最终将结出怎样的果实呢?
跨国并购不仅带来的是完美的结合,还有很多笑容过后体味到的苦涩。

清晨,纽约开始了一天的喧嚣。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涌向曼哈顿的高楼大厦。

然而,洛克菲勒中心迎来却是更多的游客。

洛克菲勒中心是1939年建设的,200万平方英尺,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建筑……
布拉德是洛克菲勒中心专职导游,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重要的VIP游客讲述这座建筑所发生的故事。

洛克菲勒中心,不仅是历史地标,即使在今天,它也是纽约房价最高的商业中心之一。

洛克菲勒中心的建造者是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个家族投资1.2亿美元,用了五万名工人和十年时间,把这里建设成一座占地22英亩、拥有19栋高楼的微型城市。

今天的洛克菲勒中心已经成为纽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到这里参观的游客超过10万人。

其实,这个历史地标建筑不仅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目光,即便是长期在纽约工作生活的人,也希望能够时常感受到它散发出来的雄伟气势。

杜绍基黑石集团高级董事总经理
杜绍基:洛克菲勒中心是一个骄傲,当你登上顶端时,你将看到美丽的曼哈顿全景。

它也是纽约城的象征,这就像你要是看到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就会想到美国一样。

它是曼哈顿的中心,也是19、20世纪美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标志之一。

洛克菲勒中心代表了美国的财富精神,在许多人看来,能够感受它的魅力就已经十分难得,拥有它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奢望。

然而,有一家日本企业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1989年,三菱地产用13.7亿美元从洛克菲勒家族手中,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

为什么它就能得到这份难得的幸运呢?
安井孝之28年的记者生涯,就从房地产报道起步,他对三菱地产这家老牌房地产公司十分熟悉。

安井孝之朝日新闻社编集委员
安井孝之:三菱地产被称为“丸内的房东”,这是它的主页,可以看到这里是东京火车
站,所以这片区域是东京的中心地带。

这个红色的区域里面,都是三菱的地产,东京火车站和皇宫之间的黄金区域,所以它是收益很稳定的地产公司。

安井孝之提到的丸内是东京的高档商业区,也是三菱地产的大本营。

1985年开始,丸内、东京乃至整个日本的土地,身价突然暴涨。

仅仅两年时间,日本房地产市值增长了476万亿日元,甚至超过日本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财部诚一日本著名财经作家
财部诚一:1989年的时候,在日本有一个怎样的说法呢,就是东京山手线内的地价估值甚至可以买下美国全部的国土。

当时日美的地价差异就是这么大,在日本社会,人们普遍觉得泡沫经济会永远持续下去。

日本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大家感觉自己好像已经要超越美国了。

日本国内地价飞涨,带动了一股海外投资潮。

这是当年专门针对日本投资者的美国房地产推介会,这些推介会一场接着一场,让人们感觉到,日本这股房地产热很快就会蔓延到美国。

高木茂三菱地产原董事长
高木茂:在泡沫经济最高峰的时候,美国房价看起来很便宜。

和前十几二十年比,一些难以买下的房产也可以收购了。

日本三菱地产成功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后,将它的历史风貌完整的保留了下来,甚至包括了大厦下面的溜冰场。

此时的三菱地产并没有觉察到,其实整个洛克菲勒中心已经是漂浮在即将断裂的冰面上。

2004年12月28日,TCL掌门人李东生走上了一个闪亮的舞台。

这位中国彩电业的领军人物,因为一起跨国并购,成为这一年国内各大媒体的焦点。

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
李东生: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跨国企业,我们这一代的人应该要勇于实践,我们要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汤姆逊公司,这家百年老店是法国最大的国有企业,曾经多年占据着全球彩电业霸主位置。

它旗下拥有汤姆逊和RCA两大国际品牌,而RCA的创立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

能够与这样的国际巨头联手,TCL将得到什么样的机会呢?
李东生:当时我们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彩电企业,但我们的业务主要是集中和新兴国家市场,而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主要是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有很强的互补,而且我们并购汤姆逊来讲,从数量上来讲我们就已经是进入全球领先,大概能在前三名。

其实,汤姆逊打动精明的李东生,仅仅靠市场和规模优势还并不足够,那么,是什么让李东生最终做出了并购的决定?
弗朗西斯TCL汤姆逊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经理
弗朗西斯:DLP(数字光显)是一种能做大屏幕而保持亮度的技术。

而CRP(背投电视)的屏幕很大,但是光线不亮,图案比较暗,有了DLP,你就有了光源,这会发散光,所以不管屏幕多大,都能有高亮度。

这就是汤姆逊花了上千万美元开发出的数字光显电视,就是它深深地打动了李东生。

李东生:当时我们在03年讨论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更关注是PDP(等离子技术)是不是会取代显象管的技术,而我们认为汤姆逊当时比较有优势的DLP(数字光显)这一种微型背投的技术,可能比PDP(等离子)更加有竞争力。

一旦这样的判断成立,这项技术带来的市场将无法估量,汤姆逊展示给李东生的,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未来。

李东生:我们评估之后,觉得汤姆逊业务对我们还是很有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