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主题。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来表现景物和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在童年里,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世界,去看看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9 月2 5 日—1936年10月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三)背景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四)文体知识本文文体属于散文,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即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五)字词积累1.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直窜(cuàn) 觅食(mì) 淋漓(lí) 确凿(záo) 轻捷(jié) 鉴赏(jiàn) 啄食(zhuó) 和蔼(ǎi) 恭敬(gōng) 质朴(zhì) 拗过去(ǎo) 人声鼎沸(dǐng) 云霄(xiāo) 倘若(tǎng) 渊博(yuān) 盔甲(kuī) 倜傥(tìtǎng) 人迹罕至(hǎn)2.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是回忆“我"儿时在家中的百草园得到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体会到的既枯燥又不失乐趣的生活。

因此,在教学此文时,应特别注重把握文本的教材情景。

既要注重对作为独立文学作品的文章的深刻主题思想的体会,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状况,感受童趣;既要注重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的知识学习,也要注重其对作者心路历程的情感把握;既要注重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同一性感知,又要注重其认知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在探访了鲁迅的精神胜地后,形成对自己记忆中美好家园的回忆。

作者鲁迅将自己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写出来,百草园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精神胜地。

而师生一旦走进文本,亦即走进了这温暖的精神胜地。

学生在赏读文本后,也将收获这美好的记忆,并最终实现情感的共鸣与迁移,不仅有对鲁迅美好记忆的感受,更有对自己美好记忆的认识,把从文本获得的审美感受内化于心。

本文的特点是“主题深刻,艺术特色鲜明”,是一篇值得师生反复品读的文章。

从主题上来说,目前学术界对此文存在三种论争。

一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残害;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学习,表现当时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暗藏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过写童年成长的逐渐发展、过渡的两个时间、空间——大自然和学校教育的时空变化,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虽有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但主要是展现充满童趣的生活。

艺术特色主要从四个视角来赏析。

一是结构独特,本文以时空的变换为顺序展开叙述,中间插入了美女蛇的传说和雪地捕鸟的故事,并用过渡段“第九段"巧妙衔接起了前后两部分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4篇优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对他的评价: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3、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倜傥锡箔桑葚油蛉斑蟊收敛珊瑚骨髓秕谷罕至绣像盔甲叵测窦4、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确凿鉴赏人迹罕至质朴方正倜傥缠络恭敬5、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的感情。

6、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

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

插叙是在记叙过程当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7、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突出优劣正误。

二、能力目标1、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透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的思想感情。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内容。

5、揣摩语言,思考怎样遣词造句。

三、情感目标1、认识鲁迅。

2、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重点)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重点)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说起鲁迅就会想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读起这句诗就会想起鲁迅那根根直竖的头发,那浓密一体一字式的胡须,这就是鲁迅先生带给人冷峻、严肃的一面。

其实啊,童年的鲁迅跟同学们小时候一样,天真、顽皮,富有童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和小鲁迅交朋友。

【写作背景】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通缉,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做斗争,并被迫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却遭到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

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情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

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下,鲁迅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

【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等。

【题目解说】关于三味书屋的“三味”有多种说法。

其一,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范文(3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范文(3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范文(3篇)第1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默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诗词启发,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二)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胡令能《小儿垂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生齐读课件上的诗句)师: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

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学前和小学时的生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呢?(生思考并回答)本文的作者,看似严肃的著名作家鲁迅,又有过怎样有意思的童年时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看吧!(板书课文题目及作者)【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古诗词导入,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其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用童心阅读、感悟文章,消除阅读鲁迅文章的距离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知人论世(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资料助读:课件出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的一年。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

2.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

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

(【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

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学生自由发言)没错,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鲁迅先生用笔批判现实,揭露病痛,改造社会,是一名无畏的革命斗士。

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童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共同感受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二、梳理情节,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一) 结合预习,梳理本文结构,并简要概括内容。

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文中第1~8段,写的是百草园;第9段为过渡;第二部分,文中第10~22段,写的是三味书屋。

( 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读了全文,你觉得“我”在这两个地方快乐吗请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开头,补写一句话,概括出“我”的感受,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都很快乐!理由: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 在那里我们可以快乐地玩耍(看风景、听虫鸟鸣、玩虫子、挖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以及折蜡梅、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听故事,还有上课画画等。

示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失去了快乐的天堂/开始苦恼了。

理由:“我"被送进“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寿先生因“我" 问“怪哉”而面有怒色,寿先生对“我"很严厉,“念书”的枯燥,百草园及绣像画后来被卖了。

小结:看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的“我”既有“快乐"也有“苦恼”。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经典回忆性散文,通过对比百草园的欢乐与三味书屋的严肃,展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成长历程的深刻印记。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草园的自然风光和童年趣事,充满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同时,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也进行了真实写照,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童年的追忆,也有对成长现实的深刻反思,是了解鲁迅思想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

二、学情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经典课文,深受学生喜爱。

学生群体对鲁迅笔下描绘的童年生活充满好奇,尤其是对百草园中各种神奇的动植物和有趣的童年游戏,能够引发他们的强烈共鸣和兴趣。

同时,学生也能从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中看到自己学习成长的影子,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与不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鲁迅文字的魅力,还能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是一次很好的文学教育和成长教育。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掌握文章结构。

2、通过朗读、讨论、复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品味词语、分析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感受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自然、自由的热爱。

理解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以及插叙后一段议论的含义。

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呀!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片独一无二的乐园,那里有我们最纯真的欢笑和最宝贵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等奖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等奖3篇

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2.第 1 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 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所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 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3.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 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菜畦、石井栏。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 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 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 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 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色 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 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 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 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 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 精妙。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 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掌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3. 学习文中对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生活感受。

2.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珍惜。

2. 引导学生理解童年生活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寿镜吾先生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富有深意的语句,如“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 体会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回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2. 介绍作者鲁迅: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并强调一些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如“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斑蝥(máo)"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课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三)研读百草园部分1.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1)学生默读百草园部分,找出文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段落和句子。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鲁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相关知识,积累生字词,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

2.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少年时在生活、学习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2)理解“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 .难点(1)理解本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其生动、准确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鲁迅先生的童年也不例外。

在他的笔下,有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地方,那就是百草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的文字,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感受他童年的快乐与成长。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 鲁迅(1881 - 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坟》等。

2.《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了10篇回忆性散文。

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迁,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独特理解。

(三)字音教学1. 展示生字词: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 、缠络(chán) 、觅食(mì) 、竹筛(shāi)、宿儒(sù)、渊博(yuān)、鼎沸(dǐng)、珊瑚(shān)、锡箔(bó)、倜傥(tìtǎng)、脑髓(suǐ)、蝉蜕(tuì)、攒(cuán)、盔甲(kuī)、东方朔(shuò)、敛(liǎn)。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窜"觅”“跪"拗”等。

(2)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3)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独特韵味。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人生思考。

(2)探讨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

鲁迅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他的童年世界。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作品与文体知识《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一等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一等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同学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同学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公开课教案】一、导入课文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生长,有喜也有忧,有神往也有一丝丝担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名人为我们讲述生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大约3500字)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四、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五、用自身的话来总结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同学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溢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

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小朋友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

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七、小组讨论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4-2025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部编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4-2025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部编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4-2025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部编版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抓住景物的特征,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重点)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重点)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难点)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百草园"。

那里或许藏着你儿时捉迷藏的欢笑,或许有夏夜里数不尽的萤火虫,还有那些关于自然与梦想的奇妙幻想。

今天,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探寻鲁迅先生的成长足迹。

【探究新知】【作者简介】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阿Q正传》中篇小说《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坟》《热风集》《华盖集》杂文集【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背景资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他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等奖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等奖3篇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2、仿照课文第二段,描写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教学难点: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描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充分熟悉课文第二段,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简要分析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方法,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本文写法,让学生觉得写作不难,发现身边的美景,展现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你能找到吗?对,是第二段,请大家用心朗读这一段。

(二)写法探究1、关键词语──景物描写有顺序。

(1)圈出这个语段中结构上的关键词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2)这组关键词语,哪个是内容强调的重点?预设:“单是”后边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突出了儿时百草园的趣味无穷。

(3)景物描写有顺序: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都写了什么景物。

(5)你还关注到这段景物描写中的其他顺序了吗?【预设】高低相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到高写,第二个“不必说”从高到低写;动静结合:低处写静物,高处写动物;远近结合:第一个“不必说”写近处,第二个“不必说”写远处。

【设计意图】从形式到内容的学习本段描写,熟悉语言材料,为简要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做准备。

2、修饰词语──景物描写抓特征。

(1)作者笔下的景物,各自有特征。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当然是离不开修饰词语的运用。

找出第二段中的修饰词,体会景物的特征。

预设:石井栏“光滑”,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而且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候,一定用手触摸过,才有了这么具体的感受,写出了石井栏的特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一等奖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一等奖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篇16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激趣导入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 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2.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3. 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

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他的童年故事。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1)鲁迅(1881 -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3)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

(4)《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2.字词积累(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学生朗读:窜(cuàn) 觅(mì) 跪(guì) 拗( ǎo) 攒(cu án) 敛(liǎn)确凿(záo) 轻捷(jié) 云霄(xiāo) 倘若(tǎng) 鉴赏(jiàn) 啄食(zhuó) 和蔼(ǎi) 恭敬(gōng)质朴(pǔ) 博学(bó) 渊博(yuān) 倜傥(tìtǎng)淋漓(lín lí) 盔甲(kuī) 绅士(shēn) 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dǐng)(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确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要求: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

(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童年如歌如画。

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解题: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1(二)初读课文(25’)1、全文共24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

如果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课前预习题目。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事情说,但要求说出趣在何处。

)(生答略)2、花5分钟整理自己的思绪。

请同学上讲台交流,注意:要说出“自己”所做事的趣味。

(三)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段[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引导](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两句)(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百草园)(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乐园或是“我”的乐园)(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明确:不矛盾。

“似乎”和“确凿”连用,貌似矛盾,其实正是作者用词准确之处。

“似乎”是因为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踌躇;“确凿”是写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分析课文第第二自然段段①仔细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②自由大声诵读第2自然段3遍,争取不看书,能按顺序背出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并加上修饰语。

学生读时,板书: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美好的单是……就有……景物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何首乌、木莲、覆盆子③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的句式。

④这一段写的是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是春季景色?哪些是夏季景色?哪些是秋季景色?明确:“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景色;“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景色;“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带小球的覆盆子”是秋季景色。

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

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

⑤准确齐读第2自然段。

思考:段中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明确:状貌(包括动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拥肿的何首乌根、声音: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色彩: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味道:又酸又甜的覆盆子⑥整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的句式“引出了14种景物。

试用这个句式写句话。

⑦其实,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作者写到了四件趣事,哪四件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明确:1、翻砖找蜈蚣;2、用手指按斑蝥;3、拔何首乌;4、摘覆盆子。

⑧齐读第2自然段。

在这段的记叙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字里行间。

不信,请同学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描写。

你能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作者写景时洋溢着感情吗?(可以抓句式谈;也可以抓词语谈)明确:1、“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既写出了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情;2、“低唱”、“弹琴”、则写出了我对虫声的欣赏;3、斑蝥在儿童心里简直是一个奇妙的玩具,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好奇逗乐的心理;4、写覆盆子的形、色、味,都透露出一股喜爱之情;5、像“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就是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描写景物所用的动词、形容词不仅确切、明丽,而且蕴含着喜爱之情。

……⑨、根据黑板板书提示,自由背诵第2自然段。

⑩、小结第2自然段:结合黑板板书小结。

本段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色。

先写静景,后写动景;写静景,由低到高,写动景,由高到低。

井然有序。

“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由植物到动物,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1、抄写生词2遍;(已做好)2、抄写第2自然段,并写一篇不得少于300字的赏析。

(做在作文本上)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2自然段,它主要描绘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好景色。

齐读第2自然段。

百草园的美好景物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美女蛇的故事(神秘)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二)分析课文第七、八自然段1、过渡: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作者写百草园“可乐”,先写景物“可乐”,后写趣事“可乐”。

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冬季的百草园?冬天在百草园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齐读第7、8两个自然段。

2、明确: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乏味。

如果下了雪,可以带给我们什么乐趣?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板书:雪地捕鸟3、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不相宜拍雪人和塑雪罗汉。

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写雪地捕鸟,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请同学们默读第7自然段,用笔圈出捕鸟的动作。

明确:“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板书: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4、齐读捕鸟语句,体会句中包含的感情。

明确: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5、试着表演一下雪地捕鸟的趣事。

(或:写一个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四个动词。

)6、小结:这写的还是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

作者在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时,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三)分析第三——六自然段1、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不要求背课文)[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

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神奇)(四)课文第一部分总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

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五)分析第九自然段(过渡段)1、齐读第9段,这一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

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真切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略)(六)分析第二部分(第10——24自然段)1、仔细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再现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几件事。

板书: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明确:①提问“怪哉”一虫的事;②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③师生读书的场面;④学生做游戏,画画儿。

2、通过这部分的阅读,你觉得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为什么?明确:寿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渊博”的人,他比较开明,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略)3、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明确:三味书屋用的是当时通行的教学方法。

老师教,主要是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把学生叫到自己身边听讲,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上生书”。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但有一些陈腐、艰深的东西,不管学生懂不懂,一律叫学生朗读、背诵。

那么,鲁迅希望有一种什么样的儿童教育?明确:鲁迅先生希望能有一种满足儿童求知欲望的、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

除了学习书本外,比如还要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各种活动、给儿童讲故事等等。

(七)总结全文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

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比照(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

(八)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自然段2、解决书p 50课后“探究练习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