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题(2)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附有易错知识点练习)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附有易错知识点练习)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 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
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易错点3 不能区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易错分析学生易错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
高考历史一轮易错题中国古代部分
中国古代部分一、选择题1.(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D.天下共主与地方分权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国家对生产铁制工具的垄断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维护重农抑商政策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B.中央集权程度的强弱C.能否掌握选拔人才的权力D.能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5、据《酉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
”据材料推断该“国朝”是A.秦朝 B.西汉C.唐朝 D.清朝6.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
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全套解析150例全国通用
高考历史易错学问全套解析 150例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记是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误以为其标记是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
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政权。
而国家政权的主干部分是国家机器。
因此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如监狱、军队、官僚机构等等,才是文明社会起先的标记。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须要和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误以为奴隶制的残酷表明它是一种倒退。
衡量历史现象的出现进步与否,标准有多种,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标准应是能否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伦理道德观念。
3、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是讨伐暴政的斗争,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复原和发展,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误以为是剥削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争斗都不值得确定。
剥削阶级内部的冲突,同样也有是非曲直,进步落后、正义非正义之分,并不能简洁地以文革时期的一句“狗咬狗”来评说。
4、东周事实上是一个历史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误以为它还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
春秋时的周王,其权威和地位与西周时相比大相径庭,已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而战国时,周王的地位甚至已不如一个一般的诸侯王。
因此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远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状态。
5、“春秋无义战”是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斗争目的的非正义性而作出的价值推断,误以为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斗争根本就没有客观进步性。
春秋争霸使诸侯国数量削减,客观上顺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为赢得争霸斗争的成功,诸侯国国君争相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争霸斗争还促进了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政局大混乱是显著特征,误以为这一时期社会就没有任何发展和进步。
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政局混乱现象相伴,这一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同样轰轰烈烈,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思想文化的活跃、旺盛,科技的领先和进步更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
2005年普通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年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3分,共90分。
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请将答案填写在第4页的“答题卡”中。
1.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3.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A.航运业B.采矿业C.冶金业D.纺织业4.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下列企业中不属于他们创办的是A.安庆军械所B.开平矿务局C.汉阳铁厂D.发昌机器厂5.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因为A.军费开支过大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产业布局不合理D.对外贸易连年入超,白银大量外流6.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7.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8.甲午战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
这反映了①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②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③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④日本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威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于日本巨额赔款10.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解析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易错点1】羁縻政策【易错点2】改土归流【易错点3】海禁政策考点二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易错点1】汉代儒学对治国思想和法律的影响【易错点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考点三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易错点】保甲制度考点四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易错点1】民本思想与人文意识【易错点2】西学东渐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羁縻政策【点拨】中国古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方针政策。
【破解】“羁”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
中原王朝在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时,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王、侯,或羁縻州、县的长官,允许世袭其职,令其按旧有的方式去管理本族人民。
该政策始于汉代,唐代渐臻完善,实行羁縻府州制,元代实行土司制,明代还设置羁縻卫所。
【深度剖析真题试卷】1.(2023·南开·模拟预测)《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A.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D.不利于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警示】掌握羁縻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问诊】根据材料“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知,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B项正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是指封建化,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羁縻府州政策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不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排除D项。
高考历史必修二常考易错易混点.doc
高考历史必修二常考易错易混点自然经济VS小农经济(1)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相对立,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前,在社会经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生产条件下,是自然经济的一种典型表现形态,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实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其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规模小。
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联系加深。
【例证】《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受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战争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发展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缩小了其与北方经济的差距,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不要误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己开始了南移。
【例证】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 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3、均田制vs宋代"不抑兼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即封建王朝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这一土地制度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实施,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地的高度集中,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但它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荒地的开垦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易错题归纳总结
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易错题归纳总结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
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2、“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明显的A.社会主义性质B.新民主主义性质C.资产阶级性质D.无产阶级性质4、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作用表现在()A.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B.消除了一些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C.挽回了王明“左”倾路线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D.树立了走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5、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C.孔子思想学说D.封建专制制度6“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7、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③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④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8、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
高三历史备考60道易错题选(完全解析版
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
“协田”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男耕女织 B千耦其耘 C个体农耕 D刀耕火种【解析】耕作方式的演进: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商周千耦其耘;春秋开始出现铁器牛耕,男耕女织和个体农耕伴随而生。
甲骨文是商朝的卜辞,也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
【答案】B2、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贫富悬殊严重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商品经济繁荣【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末”“本”。
“重本抑末”也就是“重农抑商”,末是经商;本是务农。
明朝中后期,经商致富的人多了,说明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衡量的标准是雇佣劳动和产品交换。
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务农的就很穷,也未透露出工商皆本的意思。
【答案】D3、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
”这表明①该规定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②中国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③要真正发展中国工业必须推翻封建制度④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李鸿章的意思是,限制官办和商办的纺织厂,维持现在的规模,一年内不准扩大。
这很明显,对民族资本主义起到压制作用。
要摆脱这种压制,必须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当时中国民族工业未形成规模,李作为洋务派官办的代表,也受到限制,不可能有垄断资本主义。
那是不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垄断呢?1895年《马关条约》才允许列强办工厂,没可能那么快就到垄断。
李鸿章90年代还不必去顺应列强。
B5、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宪法形式确认“主权在民”的是A《资政新编》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析】《资政新编》太平天国后期文件,洪仁玕提出像香港一样发展资本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专政。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考点易错点
★选择题易考点易错点要逐条把握(时空观念最重要)一、先秦的试题易错(24题)1、西周:易考“民族文化国家认同”(血缘宗法家国一体、南北交融),突显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突显儒家文明根植的久远(周礼发端于陕西,《论语》不在五经之列)。
用排除法的话,把与西周经济政治特征不相符的排出即可,如:君主不能集权、等级逐步受到破坏、天子无法控制全国的土地和人口、中央无法有效控制地方。
2、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小农经济形成(原因在于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各国变法诸侯争霸、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确立、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私学兴盛、百家争鸣、人才流动频繁,等等。
把握住这些知识就能有效避免错误!二、汉唐宋明清的试题易错(25--27题)1、经济结构的变动引发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工商业发展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的扩大、科举制推动下层向上层流动;地主(豪强、士族、官僚、庶族)、农民(自耕农、佃农、移民、机工)、工商业者(地主、市民)、外来人员(胡商、遣唐使、传教士、西方商人)2、土地制度(井田制、农民所有制、地主租佃制、地主庄园制、政府屯田制、政府均田制)、人身依附关系、税收制度及其特征(春秋鲁国初税亩、汉代编户齐民、隋唐租庸调制、唐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特征很重要!!)、农耕技术、经济重心、高产作物、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生态环境雍正时期四件大事:取消人丁税、完成改土归流、火耗银归公与厚禄养廉、设立军机处3、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造船航海技术发达(近海、远洋)与对外贸易、社会救济、币制改革(以重量为标准的金铜钱、通宝为标志的铜钱、非金属货币)4、民族关系、中外交往5、政权稳定统一(秩序、矛盾、财政、交流融合、地区开发)、中枢机构的演变(削弱相权)与异变(宦官外戚内阁擅权在本质上是君主专制集权的反映)、国家对地方的有效治理(中央集权、地方吏治、抑制权贵)、提升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六部、行省制、督抚管理三司、司法监察等)、明清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正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顶峰的反映6、儒学的继承发展批判及对儒学的态度、儒学对理想政治的诉求来自于积极入世和责任使命、儒学与法律的关系7、科技文艺涉及的较少,但不可忽视要准确把握这些朝代的特征,对做题会有很大帮助!三、洋务运动的试题易错(28题)太平天国运动、汉族地主官僚实力增强、“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军工民用的资金问题、民用企业的管理问题(官督商办为主)、近代化的认识(积极与缺陷)四、维新变法、义和团、新政预宪、新文化、孙中山革命活动与国民革命及其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关联(29题)五、陈独秀的主要贡献与右倾错误、中共中央“左”倾政策(以俄为师城市中心工人暴动、土地公有禁止买卖、否定民族资产阶级、阵地战冒险进攻)与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冲突(29题)六、抗日战争(30题):国民党持久抗战的提前谋划与准备、西方国家的援助与联合抗战、军民救护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国共合作联合抗战(统一战线)、争取民心与专制独裁、正面与敌后、片面与全面、国民党游击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表现以及共产党的三大对策、国共经济政策(国民党统制经济、政府主导、排挤民族资本,陕甘宁边区政府经济政治思想政策)与日本在华政策、抗战后国民党经济政策与国共实力变化中国近代难点:西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与近代中国的变化、回应:道光禁烟,自开商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控制经济命脉,军事外交教育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全球化史观,五种观念的冲击(自然经济的抵制、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天朝上国夷夏之防、中央集权、传统文化),各阶级派别之间的论争、不足与贡献。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易错题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易错题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而在考试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常见的易错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历史知识点。
第一部分:古代历史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下列哪个事件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A. 雍州兵变B. 秦灭六国C. 战国联盟形成D.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答案:A. 雍州兵变解析:雍州兵变是发生在唐朝的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无关。
其他选项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学生们需要对这些事件有深入的了解。
2. 下列哪位是中华文明的始祖?A. 孔子B. 伍子胥C. 盘古D. 上古三代君主答案:C. 盘古解析:根据中国古代传说,盘古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文明的始祖。
其他选项分别代表了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楚国名将伍子胥和上古时期的三位君主。
第二部分:近代历史1.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一些重要事件的排序,请选出正确的顺序:A. 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C.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D.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答案:C.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解析:以下是对每个事件的简要解释:- 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
-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的战争。
-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清朝被推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运动。
2. 以下哪个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A. 德国入侵波兰B. 日本偷袭珍珠港C. 英法对德宣战D. 纳粹党上台答案:A. 德国入侵波兰解析:德国入侵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其他选项分别是美国加入战争的导火索、英法对德宣战和纳粹党上台。
第三部分:现代历史1. 以下哪个事件不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A. 九五计划B. “一国两制”政策C. 发展特色农业D. 建立经济特区答案:B. “一国两制”政策解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举措,但“一国两制”政策属于香港回归的操作性原则,并不是改革开放的直接举措。
高考历史易错题集锦
(每日一练)高考历史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钱乘旦评价某一事件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A.体现了“体用统一思想”B.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以建立共和国为根本目标答案:C解析:材料中评价的是洋务运动,该运动接受现代化,主要是西方的形式,借以维护封建统治,该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C正确;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思想,故A错误;B是鸦片战争影响;D是辛亥革命。
2、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陈独秀B.李大钊C.周恩来D.胡适答案:A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故A项正确;李大钊、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不符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排除BD项;周恩来不符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排除C项。
故选A项。
小提示:3、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D.国家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中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
因此B项正确,ACD项排除。
故选B。
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宣传画。
画中的标语“向毛泽东号看齐”“我们要争做劳模、发明新计划”十分醒目。
该作品折射出:A.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B.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命运动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答案:D解析:这幅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以铁道建设为主题,“向毛泽东号看齐”“我们要争取劳模、发明新计划”等标语说明向榜样学习,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氛围。
即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D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我国有限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苏联对我国的影响,排除B项;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是在1952年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2024年高考历史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专题03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2
专题三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目录考点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易错点01】宋朝科举制【易错点02】元朝行省制度【易错点03】宋代官僚体制考点二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易错点01】经济重心南移【易错点02】宋明理学考点三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易错点01】宦官专权【易错点02】明朝内阁制【易错点03】清朝军机处【易错点04】明清督抚制度考点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易错点01】明清之际的儒学【易错点02】朝贡贸易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01宋朝科举制【点拨】宋朝科举制相比唐朝有何进步之处?【破解】科举制的历史作用:(1)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权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
宋朝科举制相比唐朝有何进步之处:(1)殿试成为定制,确立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2)增加录取名额;(3)实行“别头”“锁院”“封弥”“誊录”等制度,完善考试程序与规则;(4)确立按地区分配录取名额的制度。
【深度剖析真题】1.(2016·江苏·高考真题)“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警示】宋朝科举制的进步之处【问诊】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
据材料“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可以看出与唐朝相比,宋代的科举制更加注重公平公正,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取士科目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进士及第的地位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排除D 项。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点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点一、中国古代史(一)商周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分封制未实现中央集权【易错点拨】分封制下,周天子虽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因为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可能会逐渐疏远,诸侯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力就会减弱,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2.分封制割据中孕育统一【易错点拨】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为分封割据埋下了隐患。
但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可以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周文化也通过分封得到进一步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易错点拨】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法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实施;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
4.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特点【易错点拨】(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国家权力与宗族、家庭关系结合,“家国一体”;(2)政治制度等级森严;(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有较大独立性;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商周君主权力;(4)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5)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二)秦至元政治制度1.郡县制最早不是出现于秦朝【易错点拨】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2.封国制在汉初曾发挥了积极作用【易错点拨】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在关中地区推行郡县制,关东则实行封国制。
在封国制下,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各封国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努力发展生产,这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诸侯国在平定诸吕叛乱中,也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2021年高考历史易错点高三高考必备梳理
高考历史易错点2易错盘点▼▼▼▼▼▼▼▼▼▼▼▼▼▼▼▼▼▼▼▼▼▼▼▼▼▼▼▼▼善学习者不仅从自己的经历学习,也善于从别人那儿学习。
留意别人走过的弯路,常犯的错误,踩过的坑,掉进的陷阱,对于检查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误区也有莫大的帮助。
▲▲▲▲▲▲▲▲▲▲▲▲▲▲▲▲▲▲▲▲▲▲▲▲▲▲▲▲▲易错点21: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易错分析】:忽视教材中对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史实的描述。
(1)主要特点:①封建经济发展到顶峰: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部门增多,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成因:①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工具先进等);②生产关系的调整(更名田、一条鞭法、地丁银等);③有利的社会环境(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④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易错点22: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易错分析】:缺乏对“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相应了解。
(1)含义①海禁政策: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的措施——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②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商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
(2)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具体原因:①明初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②清初实行海禁政策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③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3)清朝的闭关政策,是清朝政府针对西方殖民者的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等活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因而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高考历史卷易错知识练试题
高考历史易错学问练习题中国古代史1、以下表明夏朝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史实有:①私有制的产生②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分化③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④监狱、军队、管理的产生和设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③④2、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历史的进步,主要依据是A、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B、奴隶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更加同等、和谐C、原始社会末期大规模屠杀战俘的现象基本消逝,奴隶主阶级富有人性D、运用国家权力爱护私有财产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史学界把“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的斗争称之为“汤武革命”,予以充分确定。
其最可能的缘由是:A、其领导的斗争代表了广阔奴隶和平民的利益B、汤、武本身就是奴隶或平民C、斗争解放了奴隶和平民D、斗争推翻了暴政、解放了生产力4、东周和西周时期的最大不同点是:A、都城位置B、疆域版图C、周王地位D、生态环境5、关于春秋列国之间斗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尊王攘夷”B、主要在大国之间进行,小国没有卷入C、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D、斗争都是非正义的,没有丝毫的主动意义6、春秋战国时期斗争连绵起伏,但学术文化却异样活跃,科技成就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缘由主要在于:A、各诸侯国统治者重视学术文化的发展B、广阔学问分子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C、与境外各国的文化沟通的频繁D、社会大变革推动学术文化的发展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与此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六国是秦朝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确立的必要前提:B、中心集权制的建立促进了秦朝国力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C、长城和灵渠的修建表明中心集权制有利于集中国力进行大型工程建设D、六国的灭亡表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已经形成8、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主要区分是:A、管治区域的大小B、盛行时间的长短C、统治者推行的初衷D、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9、关于秦朝到西汉中期封建国家对思想界限制力度的变更走势描述最精确的是:A、始终比较严厉B、中间较为宽松,前后都较严厉C、由严厉到宽松D、前后都较宽松,中间比较严厉10、对中国古代养精蓄锐政策的有关说法,不精确的一项是:A、农夫斗争往往是这一政策出台的重要因素B、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复原和发展D、这一政策是封建盛世出现的确定因素11、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的说法是:A、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无关系B、张骞通西域干脆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C、中国商人长途跋涉将丝绸等商品运销欧洲D、丝绸之路也可通往古印度12、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导致其出现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是:A、中心集权制不适应东汉时期的社会环境B、东汉初期大封同姓王所致C、豪强地主经济的发展D、监察官员增加了地方军事和行政权力13、史学界在如何评价隋炀帝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解析版)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1.如表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地区文化遗存文化特色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距今约7000前~5000年前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距今约5000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水平低下但发展迅速C.相互隔绝没有交流D.多地起源又各具特色【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根据材料“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仰韶文化,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辽河上游出现红山文化等”可知,同一时期不同地方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早期文化遗址,这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多源性和各具特色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将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早期文明的出现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排除B项;中国早期文明“相互隔绝没有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下面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
这可用来说明,古代中华文明A.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B.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C.具有明显同源一体的特征D.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根据图片可知,中华文明考古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但是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明蕴含在一体格局之内,而不同文化的形成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所产生的,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圈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见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在秦朝确立,材料主要体现了原始社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同源”,排除C项。
故选D项。
3.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教师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教师版: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1.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
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
据此可以说明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答案】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国王即法老采用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将国王视为神,这是借助神权来维护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表明古埃及和苏美尔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思想上的差异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影响,而非只受到生产力影响,排除A项;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塑造神,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任何神都带有人的色彩,因此不能认为人塑造了神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重视人、肯定人,材料并未体现人得到尊重,排除B项;苏美尔和古埃及联系颇多,D项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2.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欺骗宙斯为人类盗取火种。
上述古希腊神话故事A.突出民众对神灵信仰B.侧重对战争的崇拜C.主张人神合二为D.赞颂了人类的智慧【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
根据材料“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欺骗宙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可知、奥德修斯,其通过智谋或者武力获得了成功,因此上述故事多在赞颂人类的智慧,D项正确;材料没有突显信仰,排除A项;普罗米修斯与战争无关,排除B项;神人合二为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8·重庆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24)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3.(2019·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25)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
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
这种措施的盛行,表明( ) A.唐朝地方体制存在严重弊端B.唐代统治者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C.唐代重视地方制度的建设D.藩镇的存在分化了地方的事权2.29错题
9.(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模·32)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
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势。
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
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
”这体现了雅典()
A.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
C.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
11.(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34)表3 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
这表明当时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28.(2019·广东广州一模·28)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生丝市场中一种新的交易方式通行起来。
商人们在上海买到生丝的同时即在伦敦市场将其出售。
这种交易方式的通行得益于()
A.中国生丝质量的提高 B.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种交易方式主要得益于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如轮船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期,排除C项
29.(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四·29)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1913次,而“民主”一词只出现305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513次。
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 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
C.新文化运动更注重科学普及 D.《新青年》已成为科学类杂志
由材料可知《新青年》中“科学”一词出现次数多于“民主”,说明科学更适应当时文化斗争的需要,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但新文化运动依然局限于知识分子与社会上层中,自然科学知识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32.(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3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
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 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 D.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
亚里士多徳是“色雷斯人”,虽然他生活在雅典但没有公民权,因此缺少对雅典城邦的认同,毫不犹豫地选择逃走,故选A项;雅典法庭对二人的裁决都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但材料中未涉及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排除B项
3.17历史错题
31.(2019·江西南昌一模·30)《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
根据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强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故选D项;社会主义突出党的领导、公有制、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
3.19错题
24.(2019·广东一模·24)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
A.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
32.(2019·河北保定高三上学期期末·32)根据柏拉图的记述,辩者的末流,如普罗塔戈拉,甚至认为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客观的道德规范,所谓公道,所谓德性,也只是弱肉强食的另一说法而已。
这体现了()
A.两者站在了不同的阶级立场B.两者在道德问题上存在分歧
C.智者学派对政局动荡起因的反思D.智者学派否定了人具有德性
柏拉图主张理性的道德,即节制、勇敢、智慧、正义,而智学派重视功利,忽视道德,故二者在道德上各有主张,故选B项;二者都代表奴隶主阶级,阶级立场上没有本质的区别,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智学派对城邦危机作出反思,排除C 项
33.(2019·广东广州一模·33)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
这一做法()
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
C.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英国下议院的权力有所扩大,这对于在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下议院与内阁的关系,不是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排除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