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案 (8)

合集下载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虚词,夯实文言基础。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人物间的情感。

感受伯牙钟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

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进而感悟“知音”并练笔。

教学重难点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

2、理解伯牙与钟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深厚情感。

教材分析《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第四篇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

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

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

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

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

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传说故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广泛接触过此类作品,可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说故事的知识和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的传说故事阅读上,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对阅读故事性较强文章比较感兴趣。

上学期七单元的两则古文分别讲的是“诚信”和“质疑”,本学期这两则短文主题相近都是讲“朋友”,这样的主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友谊的理解。

在讲授《郢人》这一节的时候,我适当做了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两个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谊,学生参与度较高。

所以,对于《伯牙》这一篇非常富有民族情怀的文章,也应该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古代音乐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其爱国情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三个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能说出“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重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难点:能说出“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1解题遇“鼓琴”1.读好课题,引导理解“鼓”的意思。

2.生齐读课题。

3.理解“鼓琴”的意思后进而理解“伯牙鼓琴”的意思。

2初识读“鼓琴”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汇报难读的句子。

3.聚焦难读的句子作指导。

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指导读好“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②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指导理解“足”“为”的意思,以文言字词的积累、理解提升朗读的质量。

3.齐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①人物:伯牙锺子期②事件: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③结果: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3“鼓琴”遇知音1.指名配乐朗读全文,生思考并用横线勾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生汇报伯牙鼓琴的句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听之的句子: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师生合作读。

4.同桌互读并圈画出“鼓琴”,数一数这“一鼓一听”之间有几处写到了这个词?①在学生寻找到三处的基础上引导“一鼓一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是不是还可以在什么地方添加一处“鼓琴”呢?②生寻找到可添加的地方:少选之间(鼓琴)而志在流水5.全班分两大组读:一组读鼓琴的语句,一组读听琴的语句。

思考:在这“一鼓一听”之间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6.生汇报伯牙弹琴时和子期听到琴声时的画面。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伯牙绝弦》。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过渡:伯牙为什么要断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1、自由读文,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节奏和停顿。

2、指名读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读好语气词“哉、兮”。

3、生齐读课文三、再读释义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要学习有法,一般是——读古文,释字义,连词句,说大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2、同位之间互相说给对方听。

3、指名说。

教师随机指导个别字的含义,如“善”的含义等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5、反复读文,读出感情。

四、初解“知音”,1、“知音”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是谁的知音?知音2、学生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伯牙—子期3、哪些句子能说明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学生汇报,师板书:善鼓善听4、师生共同读文,体会知音的含义所念必得之5、拓展思维:伯牙的琴声还能描述什么?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兮若___;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若___;……”学生练习说话6、配乐朗读课文五、相遇相知1、师介绍伯牙与子期相遇的经过2、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解疑: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当伯牙志在流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知音的深层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文言文中的友谊表达方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翻译和仿写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文言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难点解析环节,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法,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知识。这让我深感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克服学习难点。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将文言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知识。这或许需要我在课堂外多下功夫,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文《伯牙鼓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和知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与运用,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课文内容中的人物关系、情感表达的把握;
-将课文中的文言文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中,进行翻译和仿写;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克服对古文的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讲解文言文句式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倒装句、省略句等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一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法提示: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了解课文内容后,练习读文、尝试背诵。

读背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

学习准备:搜集并倾听《高山流水》乐曲,积累有关友谊的古诗或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课文导读1.同学们,学习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相信大家诵读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走进有趣的古诗王国,去感受古诗的无穷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读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古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鼓琴”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3)我能将本课最难写的生字书写端正美观。

2.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大意,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3、感悟知音情怀,加深对“知音”的理解,并懂得珍惜友情。

一音乐导入,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你们熟悉的旋律,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脑海中联想到的或想象到的画面。

2、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答,师评价。

3、今天就让老师和会倾听、爱想象、擅表达的你们一起开启第七单元的艺术之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共同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和音乐有关。

它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4、指名读课题。

理解课题意思,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好课文1、文中除了写伯牙,还写了谁?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答,师板书,生圈出“之”字——“之”是什么意思?生理解,师:一个之字就指代了伯牙弹琴,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体现了古文行文简练的特点。

——齐读这句话。

2、伯牙弹奏了什么?锺子期又听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或读不准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3、预设:(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①指名读准善哉乎,理解意思,师引导:乎是个文言虚词,在这里有表示赞叹的语气,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啊。

善哉乎鼓琴就是弹琴弹得真好啊!谁能试着读出赞叹的语气?指导朗读,师评价。

②巍巍乎怎么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联想自己看到过的高山的画面谈谈理解;指导朗读:请你读出这种巍峨的感觉。

师引导:乎在这里表示停顿,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读慢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师范读,指名读,师评价。

③谁能用刚才的方法读好下一句?指名读,理解汤汤的意思,指名读,生评价。

齐读这两句。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中有一个多音字“为”,你认为分别读什么音?为什么?生答。

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伯牙鼓琴教案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伯牙鼓琴的故事,领会其中的哲理,培养自己的情操和艺术素养。

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古代音乐家伯牙和他的好友钟子期的了解,引发学生对伯牙鼓琴故事的兴趣。

2. 观看视频:播放伯牙鼓琴故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伯牙的琴艺和魅力的思考。

二、讲解故事(20分钟)1. 讲述伯牙鼓琴的故事:简要讲述伯牙鼓琴的故事,包括伯牙和钟子期的相识、相知、相授琴艺以及后来钟子期的离世等情节。

2. 分析故事:-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伯牙对钟子期的离世感到如此伤心?钟子期对伯牙的离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伯牙鼓琴的含义:伯牙鼓琴是表达他和钟子期之间深情厚谊的方式,也是表达他对友谊的追忆和思念之情的方式。

三、引导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就伯牙鼓琴故事中的情节和哲理进行讨论。

2. 回答问题: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以下问题:- 你是伯牙,你会如何表达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和怀念之情?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鼓琴?- 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和感悟?四、合作表演(15分钟)1. 角色分配: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表演伯牙和钟子期的角色。

2. 组织排练:给学生一些时间来排练他们的表演,可以自由发挥,展示他们对伯牙鼓琴故事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五、展示和总结(20分钟)1. 表演展示:请每个小组上台表演他们的伯牙鼓琴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演绎。

2. 总结讨论: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伯牙鼓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他们归纳出故事中的主题和哲理,如友情、思念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伯牙鼓琴故事的感悟和思考,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你在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如何看待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 你将如何珍惜自己的友情?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领会伯牙鼓琴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情操,促进他们对友情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认识。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讲解《伯牙鼓琴》这个故事。

它是一则著名的文化故事,具有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这个故事也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展示了伯牙精神文化的伟大力量,鼓励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学习掌握古代文化故事《伯牙鼓琴》的核心内容和情节;(2)了解它所展示的人生哲学和音乐艺术氛围;(3)能够用正确的朗读语音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2.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故事的能力;(3)启发学生思考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

3.情感目标:(1)激发孩子们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感受美好情感的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直接导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理解和解读故事中的主要意义和深层思想;(3)通过音乐的视听感受和演绎表达故事的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本故事的内涵;(2)让学生真正进入到音乐的世界,感受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本课程将采用整体教学法、讲解法、探究教学法、视听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全方位的认识这个故事,感受它所展示的音乐和美好的人生哲学妙趣横生的魅力。

五、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讲述故事背景(10分钟)首先让学生了解“伯牙鼓琴”这个故事的背景,介绍故事中涉及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相信这会引起学生对这个故事的浓厚兴趣。

2.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20分钟)通过讲述故事情节的内容来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故事的能力,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次简单的小结,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听故事的效率。

3.解读故事中的深层思想(20分钟)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学生的探究,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品味能力,让他们逐渐理解故事所展示的人生哲学和人性道德。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

(1)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2)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教学设计
3.问题驱动,引导探究: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4.情境教学法,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理解课文内涵。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学元素,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1.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伯牙鼓琴》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文章情感、意境的把握能力,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能力,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和创意发挥。
4.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教学设计一、来自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伯牙鼓琴》的作者、出处及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鼓琴”、“知音”、“绝弦”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能够正确地朗读、默读课文,把握文章节奏,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通过学习《伯牙鼓琴》,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任务,提高他们的学习挑战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重点帮助他们掌握课文基础知识。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伯牙鼓琴教案(精选4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2、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3、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片一、音乐导入,激趣揭题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这首乐曲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伯牙鼓琴》,齐读课题,理解“鼓”字。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指名读文章2.认识“哉”,读好语气词“乎”,师范读句子,生练读。

3.齐读课文三、依法自学,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意思2.交流反馈,师点拨指导关键字词的意思3.带着理解再读课文四、感悟知音,体会情感(一)感遇知音之喜1.师:我们知道伯牙和子期,一个会弹,一个会听,具体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2.生反馈。

3.当我们读到“巍巍乎”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读到“汤汤乎”又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4.琴声是无形的,而子期却可以从无形的琴声感受到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5.我来做伯牙,你们来做子期。

师生合作读文6.你们觉得伯牙的琴声里除了这高山和流水,还会念些什么呢?仿照句式,补充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__。

7.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皆在伯牙的琴声中,为什么我们的课文却只写了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补充资料: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②之风,山高水长③。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注释)①泱泱:形容水深无边的样子。

《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伯牙鼓琴》一文,出自《吕氏春秋》。

文章主要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因钟子期去世而放弃鼓琴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以及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友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友谊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入,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进而引入本文的学习。

2. 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3. 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友谊价值观。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以及如何珍惜友谊。

5. 练习: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友谊伯牙钟子期2. 鼓琴理解伤心3. 放弃悲痛思念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 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伯牙鼓琴》一文,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以及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友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课文内容时,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所体现的友谊价值观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拓展延伸:可组织学生进行友谊主题的实践活动,如举办一场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增进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友谊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从而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6.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及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阅读: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文化背景:学生了解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背景,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友谊的珍贵。
-课文赏析:学生能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寓意等方面分析课文,提升文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伯牙鼓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特别合得来的朋友?”(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知音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显得有些紧张,可能是因为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些不适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
1.讲解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语速和语音的抑扬顿挫,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伯牙鼓琴》是一篇充满韵味的文言文,它讲述了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这篇文章体现了友谊的珍贵和艺术共鸣的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伯牙鼓琴》这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了解文言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句式理解和课文翻译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伯牙鼓琴 教案

伯牙鼓琴 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理解本课“弦、轴、巍巍、汤汤”等字词。

2.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文言文的一些特点,如:行文简练,用词精准,对比鲜明等。

3.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认读理解本课字词。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1.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言文的一些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吗?它出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 板书课题:伯牙鼓琴(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4. 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1. 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交流,互相解疑。

3.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伯牙鼓琴的情景。

2.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4. 学生齐读课文。

(五)背诵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 指名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

3. 学生齐背课文。

(六)拓展延伸1.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

2. 教师补充一些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

3. 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伯牙鼓琴的高超技艺和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伯牙鼓琴 教案

伯牙鼓琴 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伯牙鼓琴》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理解“伯牙鼓琴”的寓意和哲理。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热爱。

4.通过讨论和演绎,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和背景,理解其寓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位琴友伯牙,他的琴友钟子期,以及他们的鼓琴故事。

2.讲解(15分钟)
给学生讲述《伯牙鼓琴》的故事背景和情节,重点讲解伯牙弹琴的时候如何追求美好与自由,以及他与钟子期的交情。

3.欣赏(15分钟)
播放《伯牙鼓琴》的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美妙,通过感受音乐来理解伯牙的追求和心情。

4.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伯牙的追求,音乐对伯牙的意义,以及他为何放弃琴艺等问题。

5.表演(20分钟)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表演,可以自由选择表演的方式,可以是台词表演、舞蹈、音乐等形式。

6.总结(5分钟)
请学生进行总结,回答问题:你从《伯牙鼓琴》中理解到了什么?你今后会怎样对待音乐?
7.作业(5分钟)
请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自己在这堂课中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对《伯牙鼓琴》的理
解和音乐的欣赏能力。

2.通过学生的作业来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钟子期和伯牙的交往过程,体验“知音”的含义。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来分析“知音”的深刻含义,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与知音之情的价值。

理解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中“知音”的内涵,将这种友谊传承下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钟子期和伯牙的交往过程。

体验“知音”的含义,理解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中“知音”的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知音”的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来分析“知音”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知音”的传统文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伯牙鼓琴》。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知音故事。

伯牙是一位优秀的琴师,他善于通过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而钟子期则是一位音乐鉴赏大师,他能够准确地理解伯牙琴声中的深意,因此两人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0分钟)教师提出初读要求:朗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注释或字典认识生字;感知课文大意,标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初次朗读。

(三)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请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初次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断句。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互相交流,通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钟子期和伯牙是怎样认识的?伯牙为什么要弹琴?伯牙弹的琴声有哪些变化?钟子期是怎样评价伯牙的琴声的?伯牙为何要破琴绝弦?教师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第【1】篇〗《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借助注释、课外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美好的友谊,懂得“知音”的含义,学会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感受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谊。

【教学准备】乐曲《高山流水》和教学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分钟)1.播放《高山流水》,板书课题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送你一首乐曲,名字叫《高山流水》。

这首曲子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鼓琴)2.理解题意我们一起看课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伯牙,“鼓”的意思是“弹”。

那么,伯牙是怎样弹琴的?又有着怎样高超的技艺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出示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①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师:谁来读一读?(学生读完,叫学生评价,正音后再读)需注意的字音:第二句有两个“为”,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学习三个生字“哉”、“巍”、“弦”,重点写“巍”。

三、花样朗读,把握停顿(5分钟)1. 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

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伯牙鼓琴》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会欣赏《伯牙鼓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欣赏、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伯牙鼓琴》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伯牙鼓琴》的情感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伯牙鼓琴》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伯牙鼓琴》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会欣赏《伯牙鼓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伯牙鼓琴》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伯牙鼓琴》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伯牙鼓琴》的情感魅力。

(2)介绍《伯牙鼓琴》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对《伯牙鼓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伯牙鼓琴》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伯牙鼓琴》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伯牙鼓琴》的欣赏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欣赏。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伯牙鼓琴》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伯牙鼓琴》的文化价值。

(2)欣赏:播放《伯牙鼓琴》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分组讨论《伯牙鼓琴》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伯牙鼓琴》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伯牙鼓琴》的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2023最新-《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8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对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对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备技能。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区别于其他乐器,才习惯叫作古琴或七弦琴。

孔子所教授的课程“六艺”中的“乐”就有弹琴咏唱诗歌的项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琴”有关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1、指名检测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

2、分组读、合作读检测课文朗读。

3、说说两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调动五觉,想象画面1、《伯牙鼓琴》这篇课文中,伯牙弹的琴曲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是如何描写伯牙弹琴的?2、锺子期的语言让你想象到了什么?3、调动“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分别说一说“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让你想象到了什么?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用上“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触到了……”将自己的想象描述出来。

四、人物对比,感受“知音”1、快速阅读资料袋,说说什么是知音?2、思考,为什么伯牙和锺子期二人会成为知音呢?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找出课文中进行对比的两个人物。

(2)逐句分析,将提取到的信息分别填入相应人物的气泡上。

(3)将相同点填在中间的气泡,不同点填在两边的气泡中。

师总结:伯牙弹琴,锺子期听琴;伯牙用将高山流水的情志寄托在琴声之中,锺子期能用语言描述出;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他们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这种图表叫做双气泡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文言而二则-伯牙鼓琴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知识链接】
余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

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

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

《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

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
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
峨峨泰山洋洋江河
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
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
一.激情导入,揭题
1. 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2.读题解题:介绍伯牙后说说“绝、弦”是什么意思?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这是一则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停顿,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了,也读得有些古文味了,
那这则文言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注释
去看看。

出示)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意。

1.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2.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和课外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大家两人一组互相讲给对方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求教。

3.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故事。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探究一:什么是“知音”?
①学生反复读课文,勾画出钟子期和俞伯牙互为知音的语句写下来。

抓住关键字“善”,反复品味。

(听着琴声,钟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此时他的神情又如何?指导学生读出激动、惊讶!)
②大胆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
仿句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细雨,钟子期曰:“善哉,()兮如()!”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像()!”
③指导朗读,板书“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想想此时伯牙的心境应该是,读出心中的激动与欢喜。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之,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

板书:知音)
2.探究二:为什么要“绝弦”?
①过渡:碰到这样的知音,那伯牙为什么还要断弦呢?(就是这样一鼓一听,一弹一和,两心相印,其乐融融。

约定的一年见面时间将至,伯牙坐船抚琴而来,但与他见面的是子期的坟墓呀。

所以……也可借助学生的答题话语过渡)
②出示语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在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③指导朗读语句(此时,面对钟子期的坟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就是这种失去知音下的悲痛的心境下,读——
就是他痛失知己,肝肠寸断的情况下,读——
就在他悲痛欲绝的心境下,读——
④小结:可见知音难觅呀!所以我国的古诗常有提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鼓琴已无声。

”自由读资料袋,读完袋,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会有更深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那份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搜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鼓琴
再无知音子期死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