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

合集下载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500字《伯牙鼓琴》是一篇古代传说故事,描写了中国古代著名琴师伯牙与他的好友钟子期的友谊和音乐才华。

下面为大家介绍《伯牙鼓琴》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伯牙好弹琴,闻钟子期琴音。

遂至楚阳江边岸,遥看钟子期在焉。

伯牙微笑摇琴,钟子期自拔剑以迎。

伯牙*神游琴技动华夏,曲调凄凉酸而切。

钟子期剑指空中,右手按胸苦吟唱。

此谱珍而稀,惜不没于劲松节。

君何不学此调,两岸瞻看青山灭?【译文】伯牙善于弹琴,听到钟子期的琴音。

于是他来到楚阳江边,遥看钟子期在那里。

伯牙微笑着摇动琴弦,钟子期拔剑前来迎接。

伯牙的琴技奇妙精湛,音乐曲调凄凉而淋漓。

钟子期指着空中挥舞剑,右手按住胸口苦苦吟唱。

这首曲谱珍贵而稀有,可惜却没有流传下来。

先生你为何不学习这曲子,让两岸的山峰都俯首静听?【赏析】《伯牙鼓琴》是中国古代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位音乐家的友情和才华。

这个故事以琴音为线索,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友情的珍贵。

整个故事贯穿一种怀旧的情怀,通过描绘伯牙听到钟子期的琴音后追寻的过程,表达了伯牙对好友的思念和对美好音乐的追求。

伯牙微笑摇琴,钟子期自拔剑以迎,这两个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两位音乐家的心境。

伯牙的琴技神奇,钟子期的剑舞动人,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展示了音乐和舞蹈的协调。

最后故事以钟子期激励伯牙学习自己的曲调为结尾,寓意着真正的友情是彼此的学习和帮助。

钟子期指出伯牙也能够将自己的琴技发挥得更好,这句话表达了钟子期对伯牙的赞赏和鼓励,也暗示了艺术家需要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

《伯牙鼓琴》通过琴音将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感传递出来,表达了对友情和音乐的珍视。

它告诉我们,友情需要用心经营,艺术需要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加美好的声音和生活。

小学文言文详解007伯牙鼓琴(伯牙绝弦)

小学文言文详解007伯牙鼓琴(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伯牙绝弦先秦:佚名原文:译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鼓:弹奏。

峨峨:高。

听:倾听。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

若:像……一样。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少选:一会儿,不久。

太山:泛指大山。

高尚。

一说指东岳泰山。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曰:说。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的全诗的意思

伯牙鼓琴的全诗的意思

伯牙鼓琴的全诗的意思《伯牙鼓琴》的意思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终生不再弹琴。

衍生注释: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钟子期则是一个樵夫,但对音乐有着极高的悟性和欣赏能力。

赏析:这个故事表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伯牙的琴艺高超,通过他的琴声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而钟子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感悟,这种心灵上的契合是非常难得的。

故事也传达了知音的重要性,人生得一知音足矣。

作者介绍:关于《伯牙鼓琴》的具体作者已难以考证,它流传于民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关于知音的经典故事。

运用片段:例子 1:哎呀呀,你说这伯牙和钟子期的感情那可真是绝了啊!就像咱和咱最好的朋友一样,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啥!伯牙鼓琴,钟子期能懂,咱要是有这么个懂咱的人,那该多好呀!这世上能有几个像他们这样的知音呢?例子 2:嘿,你想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泰山,钟子期就能说像泰山在眼前,这得多厉害呀!咱平时说话有时候还得解释半天呢!他们这简直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要是我也能遇到这么个知音,那我得高兴成啥样啊!例子 3:哇塞,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把琴摔了,终生不弹了,这是多么深的感情啊!这就好像咱失去了最最重要的东西一样,那得多伤心啊!真希望我也能有这样一份真挚的感情,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

例子 4:你看那伯牙鼓琴多投入啊,心里想着啥都能通过琴音表达出来,钟子期也是厉害,啥都能听出来!这可比咱聊天有意思多了呀!咱有时候说话还说不明白呢,他们用琴就能交流,太神奇了吧!例子 5:哎呀呀,这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可真是让人感动啊!他们的知音之情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呢!咱啥时候也能遇到那么一个懂咱的人呢?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可得好好珍惜,绝对不能像伯牙失去钟子期那样遗憾终身啊!。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伯牙鼓琴的注释

伯牙鼓琴的注释

伯牙鼓琴的注释伯牙鼓琴的注释 1作品原文伯牙善鼓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作品注()释1、善:擅长,善于。

2、志:志趣,心意。

3、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4、峨峨:高耸的样子5、若:好像6、洋洋:盛大的样子7、所念:心中想到的8、必:一定9、得:领会,听得出10、之:代词或是结构助词"的“11、阴:山的北面12、卒(cù):通“猝”,突然。

13、援:拿,拿过来14、鼓:弹15、操:琴曲名。

16、穷:穷尽。

16、舍琴:丢开琴。

意思是停止弹琴。

17、逃:隐藏。

18、逃声:躲开。

隐藏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心声。

逃,逃避。

作品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中心概括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道理。

人物形象:钟子期: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善听)。

《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伯牙鼓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作品原文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品注释1、鼓:弹奏。

2、听:倾听。

3、绝:断绝。

4、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5、曰:说。

6、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7、峨峨:高。

8、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9、若:像……一样。

10、少选:一会儿,不久。

11、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12、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13、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作品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作品鉴赏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作品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伯牙鼓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接下来分享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

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

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牙然后变成千里马。

:此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谊,以及知音难寻,珍惜知音的情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伯牙鼓琴》原文_文言文原文

《伯牙鼓琴》原文_文言文原文

《伯牙鼓琴》原文_文言文原文《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伯牙鼓琴》译文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

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

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伯牙善鼓琴重点字句子翻译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翻译: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翻译:3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翻译:4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翻译: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6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翻译:7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翻译:。

8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翻译:9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翻译:10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这个文言文是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指的“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伯牙是一个重义的人,钟子期是个重情的人,“伯牙绝铉”表达了两人的浓厚友情,也阐述了重情重义的道理。

反映了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朋友之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

找到了一个好朋友不容易,我们要慎重对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生在世,知音难得,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相互珍惜。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原文: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1《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2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1作品原文伯牙善鼓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作品注()释1、善:擅长,善于。

2、志:志趣,心意。

3、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4、峨峨:高耸的样子5、若:好像6、洋洋:盛大的样子7、所念:心中想到的8、必:一定9、得:领会,听得出10、之:代词或是结构助词"的“11、阴:山的北面12、卒(cù):通“猝”,突然。

13、援:拿,拿过来14、鼓:弹15、操:琴曲名。

16、穷:穷尽。

16、舍琴:丢开琴。

意思是停止弹琴。

17、逃:隐藏。

18、逃声:躲开。

隐藏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心声。

逃,逃避。

作品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中心概括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道理。

人物形象:钟子期: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善听)。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原文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译文: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

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

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牙然后变成千里马。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伯牙鼓琴》原文注音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注音及翻译

伯b ó牙y á鼓ɡǔ琴q ín【原文】伯b ó牙y á鼓ɡǔ琴q ín ,锺zh ōn ɡ子z ǐ期q ī听t īn ɡ之zh ī。

方f ān ɡ鼓ɡǔ琴q ín 而ér 志zh ì在z ài 太t ài 山sh ān ,锺zh ōn ɡ子z ǐ期q ī曰yu ē:“善sh àn 哉z āi 乎h ū鼓ɡǔ琴q ín ,巍w ēi 巍w ēi 乎h ū若ru ò太t ài 山sh ān 。

”少sh ǎo 选xu ǎn 之zh ī间ji ān 而ér 志zh ì在z ài 流li ú水shu ǐ,锺zh ōn ɡ子z ǐ期q ī又y òu 曰yu ē:“善sh àn 哉z āi 乎h ū鼓ɡǔ琴q ín ,汤sh ān ɡ汤sh ān ɡ乎h ū若ru ò流li ú水shu ǐ。

”锺zh ōn ɡ子z ǐ期q ī死s ǐ,伯b ó牙y á破p ò琴q ín 绝ju é弦xi án ,终zh ōn ɡ身sh ēn 不b ú复f ù鼓ɡǔ琴q ín ,以y ǐ为w éi 世sh ì无w ú足z ú复f ù为w èi 鼓ɡǔ琴q ín 者zh ě。

【翻译】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

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

”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一、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遇之。

相与问曰:“子何以知琴?”钟子期曰:“吾有故人,览复盛德,然后与吾交,所贵乎道。

”伯牙鼓琴曰:“吾不闻人以琴知人,非也。

”钟子期曰:“夫子为短人也,宜谙此理。

”伯牙曰:“然,夫易知之,善莫大焉!不若鼓琴。

鼓琴者先定八音,深阅一律,是为古律,古律深者,竟豪德矣,至於深,必有至焉者。

竟豪德者,民敬之;至焉者,道大焉。

”钟子期曰:“吾不悦于古,欣于今,未知乐何如?”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钟子期曰:“请教之。

”伯牙曰:“知之可也。

”二人遂相携,往弹钟子期之所,在夏口之上。

钟子期曰:“今子鼓琴者尚难得,若子之徒能得闻之矣,我何如吾故哉?”伯牙曰:“夫上智之人谓其瑰宝焉,其次智者谓其弓旗、子母焉,其次智者谓之礼乐焉,下智者谓之功名。

”钟子期曰:“若子之徒有言,则此言可谓是矣,亦不云乎?”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子之言易知也。

”钟子期曰:“若被善人之言,则愿教我以琴也。

”伯牙曰:“知子之心者知逆同,是也。

”钟子期曰:“然,而子何以知之?”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夫人之志,我易知也。

”二、伯牙鼓琴翻译伯牙鼓琴,钟子期遇见了他。

他们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琴的?”钟子期回答说:“我有一个老友,德行广泛,然后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看重的是他的道德修养。

”伯牙鼓琴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通过琴来了解一个人,这不对。

”钟子期说:“先生较为浅薄,还需深入了解此理。

”伯牙说:“是的,先生易于了解,善莫大焉!不妨鼓琴。

鼓琴的人首先要确定八个音,深入研究一种音律,这就是古律,深入研究古律的人,必定有德行高尚,德行高尚的人,德行得到人们的尊敬;深入研究古律的人,必定有至高之处,至高之处即是道的伟大之所在。

”钟子期说:“我对古代并不感兴趣,对现在感到快乐,还不知道乐趣在哪?”伯牙说:“是的,先生易于了解,善莫大焉!”钟子期说:“请您指点。

”伯牙说:“了解很容易。

”于是两人一起去了钟子期的家,在夏口山上弹琴。

伯牙鼓琴六年级课文翻译

伯牙鼓琴六年级课文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

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

伯牙正在用琴声抒发自己的志在大山的情怀时,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像大山一样高俊!”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情怀,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像流水一样浩荡。

”钟子期不幸死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鼓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语文知识点】伯牙鼓琴的意思及主人公简介

【语文知识点】伯牙鼓琴的意思及主人公简介

【语文知识点】伯牙鼓琴的意思及主人公简介伯牙鼓琴的意思是伯牙弹琴。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俞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古时有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

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近义词:知音难觅、流水高山。

反义词:下里巴人、通俗易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伯牙鼓琴 注释

伯牙鼓琴 注释

伯牙鼓琴注释译文:春秋时,晋国的俞伯牙是一个音乐家。

有一次,他在晋国都城(现今山西省大同市)郊外,借着月光,弹起了琴,琴声悠扬动听。

注释:伯牙弹琴,钟子期就在他身边听。

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于优美的琴声之中时,忽然他感到琴弦停滞不前。

抬头一看,钟子期不知何时已离开了。

伯牙心想,这位知音听了这么多遍,怎么还不走啊?他便停下来,回头去看。

不料,一回头竟看见钟子期站在他的身后,于是他们便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译文:有一年,楚国的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经过汉阳江口时,听到汉阳江口一带,钟子期的琴声悠扬动听,就停下来拜访他,与他结为知音。

二人约定来年的今天,也就是他的生日再见。

可是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约,而子期却已不幸病故了。

伯牙悲痛欲绝,摔破了琴,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译文:伯牙喜欢弹琴,他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眼前仿佛出现巍峨的高山;他想着流水,眼前就流过潺潺的流水;他想着太阳,眼前就飞来灿烂的云霞。

伯牙把感情溶进了琴声中,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

有一天,他的老师成连先生带着他乘船到东海去巡回演出。

船在海上行驶,伯牙见到巍峨的高山,听到宏伟的江声,他乘船的兴致更加浓厚了。

他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你能带我到这里,我的琴艺就算是大有进步了!”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欣赏起了江上的美景。

当他举起琴,正要再弹一曲时,猛然看见一只老龟从江心浮上来。

伯牙觉得奇怪,连忙请老师登上龟背,他想从老龟背上探究出这一带山川形胜的秘密。

老师笑着对他说:“江中的龟是不会讲话的。

”伯牙恍然大悟,马上回头把琴收起来,对老师深深地行了一个礼说:“刚才我的心情太激动了,竟没有留意老师在船尾。

”从此,伯牙不再轻易弹琴了。

他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您真是我的知音啊!我一定要学习您的品德,做一个高尚的人!”译文: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他总觉得自己还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

这一天,他来到泰山的脚下,登上了山顶。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21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

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⑥〔少选〕一会儿,不久。

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3、熟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之间的情感。

4、作为一篇文化经典,探讨本文表达了什么情感。

预习作业
1、查找工具书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2、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一:音乐导入。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

学生听完后,畅谈感受——
师:听完这首古筝曲后,你从这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呢?
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

(故事形式)
3、作者简介(学生举手谈谈作者及其作品,教师补充。

)(ppt展示)
4、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积累文言字词,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板块二:自学指导,检查预习作业。

(一)展示预习成果
1、检查预习,纠正字音。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三)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板块三:感知文本,教师点拨。

1、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板块四: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分小组讨论:伯牙三次弹奏的音乐里传达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呢?
2、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 <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举手演读所作)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
俞伯牙
钟子期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