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伯牙善鼓琴》练习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练习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练习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伯牙善鼓.琴鼓:(2)峨峨..兮若泰山峨峨:(3)洋洋..兮若江河洋洋:(4)钟子期必得.之得:(5)乃援.琴而鼓之援:(6)更造.崩山之音造:(7)钟子期辄.穷其趣辄:(8)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3.内容理解。

(1)试分析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伯牙善.鼓琴善:(2)吾于何逃.声哉?逃: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列御寇著。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C.“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了伯牙对钟子期能看破他的想法,内心很痛苦,但又无处可逃的无奈。

D.文章以“善”为线索贯穿全文,描述两人“善鼓琴”“善听”的情景。

7.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都用“善哉”来称赞对方。

请结合“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一句,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各以对方的什么为善。

比较阅读【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伯牙善鼓琴》阅读原文及练习答案

《伯牙善鼓琴》阅读原文及练习答案

《伯牙善鼓琴》阅读原文及练习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0.填空(3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一句中“善”是“好”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可谓善学者矣”一句中“善”是“善于”的意思,本文“伯牙善鼓琴”一句中“善”的意思是,“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2)《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一句中“于”是“在”的意思,《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于”是“比”的意思,本文“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一句中“于”是的意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心悲,乃援琴而鼓之《伯牙善鼓琴》阅读及答案《伯牙善鼓琴》阅读及答案。

翻译:(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翻译:12.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3分) 答:10.(1)善于(擅长)好(2)在(共3分。

每空1分)11.(1)他心中十分悲苦,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

(2)每奏一支乐曲,钟了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

12.答案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者泰山!”就使对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的强烈真诚。

答案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共3分。

句式特点1分,具体分析2分)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伯牙善鼓琴(弹)C.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B.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D.穷其趣(贫穷)1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董源善画”阅读答案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董源善画”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战!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卒.逢暴雨(2)乃援.琴而鼓之(3)皆宜.远观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2分)A. 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B.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远观则.景物粲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D.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分)(2)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2分)1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阅读(一)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1)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弦(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2)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怀不善(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二)变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

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用序号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
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列子汤问》《梦溪笔谈》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列子汤问》《梦溪笔谈》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列子汤问》《梦溪笔谈》(2018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卒.逢暴雨卒:________________(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________________(3)皆宜.远观宜:________________(4)悉.是晚景悉: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分)(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2分)4. 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阅读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自《伯牙与钟子期》,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注释】鼓:弹志:心意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

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操:曲调造:奏辄:就逃:逃避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翻译】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列子》一则阅读

《列子》一则阅读

二、(2010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伯牙善鼓琴善:(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2.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三、文言文阅读(12分)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翻译下列句子(3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四、问答题1、本文选自《列子》2、伯牙是传说中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3、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答案:
1、(1)弹 (2)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 (3)再,进一步 (4)好像
2、B
3、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4、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