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

合集下载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500字《伯牙鼓琴》是一篇古代传说故事,描写了中国古代著名琴师伯牙与他的好友钟子期的友谊和音乐才华。

下面为大家介绍《伯牙鼓琴》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伯牙好弹琴,闻钟子期琴音。

遂至楚阳江边岸,遥看钟子期在焉。

伯牙微笑摇琴,钟子期自拔剑以迎。

伯牙*神游琴技动华夏,曲调凄凉酸而切。

钟子期剑指空中,右手按胸苦吟唱。

此谱珍而稀,惜不没于劲松节。

君何不学此调,两岸瞻看青山灭?【译文】伯牙善于弹琴,听到钟子期的琴音。

于是他来到楚阳江边,遥看钟子期在那里。

伯牙微笑着摇动琴弦,钟子期拔剑前来迎接。

伯牙的琴技奇妙精湛,音乐曲调凄凉而淋漓。

钟子期指着空中挥舞剑,右手按住胸口苦苦吟唱。

这首曲谱珍贵而稀有,可惜却没有流传下来。

先生你为何不学习这曲子,让两岸的山峰都俯首静听?【赏析】《伯牙鼓琴》是中国古代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位音乐家的友情和才华。

这个故事以琴音为线索,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友情的珍贵。

整个故事贯穿一种怀旧的情怀,通过描绘伯牙听到钟子期的琴音后追寻的过程,表达了伯牙对好友的思念和对美好音乐的追求。

伯牙微笑摇琴,钟子期自拔剑以迎,这两个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两位音乐家的心境。

伯牙的琴技神奇,钟子期的剑舞动人,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展示了音乐和舞蹈的协调。

最后故事以钟子期激励伯牙学习自己的曲调为结尾,寓意着真正的友情是彼此的学习和帮助。

钟子期指出伯牙也能够将自己的琴技发挥得更好,这句话表达了钟子期对伯牙的赞赏和鼓励,也暗示了艺术家需要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

《伯牙鼓琴》通过琴音将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感传递出来,表达了对友情和音乐的珍视。

它告诉我们,友情需要用心经营,艺术需要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加美好的声音和生活。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选自《列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伯牙鼓琴的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注释:①得:体会。

②卒:通“猝”,突然。

③操:琴曲。

④逃:隐藏。

⑤志:志趣,心意。

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

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⑧峨峨: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宽广的样子。

⑩鼓:弹奏。

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

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的全诗的意思

伯牙鼓琴的全诗的意思

伯牙鼓琴的全诗的意思《伯牙鼓琴》的意思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终生不再弹琴。

衍生注释: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钟子期则是一个樵夫,但对音乐有着极高的悟性和欣赏能力。

赏析:这个故事表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伯牙的琴艺高超,通过他的琴声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而钟子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感悟,这种心灵上的契合是非常难得的。

故事也传达了知音的重要性,人生得一知音足矣。

作者介绍:关于《伯牙鼓琴》的具体作者已难以考证,它流传于民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关于知音的经典故事。

运用片段:例子 1:哎呀呀,你说这伯牙和钟子期的感情那可真是绝了啊!就像咱和咱最好的朋友一样,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啥!伯牙鼓琴,钟子期能懂,咱要是有这么个懂咱的人,那该多好呀!这世上能有几个像他们这样的知音呢?例子 2:嘿,你想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泰山,钟子期就能说像泰山在眼前,这得多厉害呀!咱平时说话有时候还得解释半天呢!他们这简直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要是我也能遇到这么个知音,那我得高兴成啥样啊!例子 3:哇塞,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把琴摔了,终生不弹了,这是多么深的感情啊!这就好像咱失去了最最重要的东西一样,那得多伤心啊!真希望我也能有这样一份真挚的感情,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

例子 4:你看那伯牙鼓琴多投入啊,心里想着啥都能通过琴音表达出来,钟子期也是厉害,啥都能听出来!这可比咱聊天有意思多了呀!咱有时候说话还说不明白呢,他们用琴就能交流,太神奇了吧!例子 5:哎呀呀,这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可真是让人感动啊!他们的知音之情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呢!咱啥时候也能遇到那么一个懂咱的人呢?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可得好好珍惜,绝对不能像伯牙失去钟子期那样遗憾终身啊!。

伯牙鼓琴原文和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和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和译文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相关信息一、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注释1. 鼓:弹奏。

2.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即泰山。

3. 善哉:赞美之词,意为“好啊”。

4. 巍巍:高大的样子。

5. 少选:一会儿,不久。

6. 汤汤(shāng shā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7. 破琴绝弦:把琴摔破,把弦扯断。

三、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伯牙刚开始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于是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四、赏析1. 知音难得的主题•这篇短文通过伯牙鼓琴,锺子期能准确听出伯牙心中所想的故事,深刻地表达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被理解,而真正能够理解自己内心深处情感和想法的人却很少。

伯牙和锺子期之间这种纯粹的、基于音乐艺术的心灵相通显得尤为珍贵。

•例如,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觉得周围的人无法真正体会他们作品中的内涵,他们渴望像伯牙遇到锺子期那样的知音,能够一眼看穿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 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描写•文章篇幅短小,却极具表现力。

通过简单的“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这样的描写,就将伯牙高超的琴艺表现出来,他能够通过琴音传达出不同的意境。

而锺子期的回应“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也简洁明了地展示出他对伯牙琴音的深刻理解。

这种简洁的文字运用,使故事充满了感染力。

五、作者简介关于伯牙鼓琴的作者已无从考证。

这篇文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知音故事的经典之作,它反映了古人对知音关系的重视和对音乐艺术感染力的深刻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注释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注释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注释《伯牙鼓琴》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和音乐才华。

以下是《伯牙鼓琴》的原文、译文和注释: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援琴而歌。

伯牙曰,“子期何以知吾鼓琴?”子期曰,“吾闻其音,知其人。

”伯牙曰,“子期何以知吾鼓琴之音?”子期曰,“吾闻其心,知其音。

”伯牙曰,“子期坐,吾将鼓琴。

”伯牙鼓琴而钟子期歌。

钟子期遂为伯牙弟子,常共鼓琴而歌。

译文:伯牙在鼓琴,钟子期拿起琴来唱歌。

伯牙说,“子期,你怎么知道我在鼓琴?”子期说,“我听到了琴声,就知道是你。

”伯牙说,“子期,你怎么知道我鼓琴的音乐?”子期说,“我听到了你的心声,就知道了音乐。

”伯牙说,“子期,你坐下,我来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唱歌。

从此,钟子期成为伯牙的弟子,他们经常一起鼓琴和唱歌。

注释:伯牙,古代音乐家,擅长鼓琴。

钟子期,古代音乐家,善于歌唱。

援琴而歌,指钟子期拿起琴来伴奏唱歌。

听其音,知其人,表示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可以了解到人的内心世界。

听其心,知其音,表示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可以理解他所表达的音乐。

弟子,指学生或追随者。

共鼓琴而歌,指伯牙和钟子期一起演奏和唱歌,表达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友谊。

这个故事通过音乐展示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他们通过音乐交流,彼此欣赏对方的才华和情感表达,最终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和音乐伙伴。

这个故事也传达了音乐的力量,它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让人们心灵相通。

伯牙鼓琴意思

伯牙鼓琴意思

伯牙鼓琴是个典故,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典故出处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原文注音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注音及翻译

伯b ó牙y á鼓ɡǔ琴q ín【原文】伯b ó牙y á鼓ɡǔ琴q ín ,锺zh ōn ɡ子z ǐ期q ī听t īn ɡ之zh ī。

方f ān ɡ鼓ɡǔ琴q ín 而ér 志zh ì在z ài 太t ài 山sh ān ,锺zh ōn ɡ子z ǐ期q ī曰yu ē:“善sh àn 哉z āi 乎h ū鼓ɡǔ琴q ín ,巍w ēi 巍w ēi 乎h ū若ru ò太t ài 山sh ān 。

”少sh ǎo 选xu ǎn 之zh ī间ji ān 而ér 志zh ì在z ài 流li ú水shu ǐ,锺zh ōn ɡ子z ǐ期q ī又y òu 曰yu ē:“善sh àn 哉z āi 乎h ū鼓ɡǔ琴q ín ,汤sh ān ɡ汤sh ān ɡ乎h ū若ru ò流li ú水shu ǐ。

”锺zh ōn ɡ子z ǐ期q ī死s ǐ,伯b ó牙y á破p ò琴q ín 绝ju é弦xi án ,终zh ōn ɡ身sh ēn 不b ú复f ù鼓ɡǔ琴q ín ,以y ǐ为w éi 世sh ì无w ú足z ú复f ù为w èi 鼓ɡǔ琴q ín 者zh ě。

【翻译】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

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

”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文言文】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伯牙鼓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接下来分享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

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

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牙然后变成千里马。

:此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谊,以及知音难寻,珍惜知音的情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伯牙鼓琴原文,翻译及注释如下: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注释:1、善:擅长,善于。

2、鼓:弹奏。

3、听:倾听。

4、绝:断绝。

5、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6、曰:说。

7、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峨峨:高。

9、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10、若:像……一样。

11、洋洋:广大。

12、念:心里所想的。

13、必:一定,必定。

14、之:他。

15、谓:认为,以为。

16、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17、乃:就。

18、复:再,又。

19、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20、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21、阴:山北或水南为阴。

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
鼓:弹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

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伯牙鼓琴》断句划分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原文: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1作品原文伯牙善鼓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作品注()释1、善:擅长,善于。

2、志:志趣,心意。

3、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4、峨峨:高耸的样子5、若:好像6、洋洋:盛大的样子7、所念:心中想到的8、必:一定9、得:领会,听得出10、之:代词或是结构助词"的“11、阴:山的北面12、卒(cù):通“猝”,突然。

13、援:拿,拿过来14、鼓:弹15、操:琴曲名。

16、穷:穷尽。

16、舍琴:丢开琴。

意思是停止弹琴。

17、逃:隐藏。

18、逃声:躲开。

隐藏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心声。

逃,逃避。

作品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中心概括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道理。

人物形象:钟子期: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善听)。

伯牙古琴的白话文

伯牙古琴的白话文

伯牙古琴的白话文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词句注释】鼓:弹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白话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人物简介】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伯牙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伯牙鼓琴文言文注释翻译

伯牙鼓琴文言文注释翻译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鼓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在旁边听。

伯牙刚开始弹琴,心里想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琴声如泰山一般雄伟。

”过了一会儿,伯牙又弹琴,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琴声如流水一般潺潺。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剪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注释:1. 伯牙:春秋时期鲁国人,擅长弹琴。

2. 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擅长听琴。

3. 太山:泰山,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

4. 少选:不久,一会儿。

5. 汤汤:形容水流的声音。

6. 破琴绝弦:摔破琴,剪断琴弦。

7. 以为:认为。

《伯牙鼓琴》翻译:伯牙弹琴,钟子期在旁边聆听。

刚开始弹琴时,伯牙心中想象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琴声如泰山一般雄伟。

”过了一会儿,伯牙又弹琴,心中想象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琴声如流水一般潺潺。

”可惜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得粉碎,剪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琴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难觅,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默契令人敬佩。

伯牙在弹琴时,心中所想皆能通过琴声传达给钟子期,而钟子期也能准确理解伯牙的意境。

这种心有灵犀的境界,使得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然而,钟子期的离世让伯牙深感悲痛,他再也找不到一个能理解他琴声的人,于是终身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身边的知己,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让友谊之花常开不败。

同时,也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别人珍惜的人。

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知音。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一、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遇之。

相与问曰:“子何以知琴?”钟子期曰:“吾有故人,览复盛德,然后与吾交,所贵乎道。

”伯牙鼓琴曰:“吾不闻人以琴知人,非也。

”钟子期曰:“夫子为短人也,宜谙此理。

”伯牙曰:“然,夫易知之,善莫大焉!不若鼓琴。

鼓琴者先定八音,深阅一律,是为古律,古律深者,竟豪德矣,至於深,必有至焉者。

竟豪德者,民敬之;至焉者,道大焉。

”钟子期曰:“吾不悦于古,欣于今,未知乐何如?”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钟子期曰:“请教之。

”伯牙曰:“知之可也。

”二人遂相携,往弹钟子期之所,在夏口之上。

钟子期曰:“今子鼓琴者尚难得,若子之徒能得闻之矣,我何如吾故哉?”伯牙曰:“夫上智之人谓其瑰宝焉,其次智者谓其弓旗、子母焉,其次智者谓之礼乐焉,下智者谓之功名。

”钟子期曰:“若子之徒有言,则此言可谓是矣,亦不云乎?”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子之言易知也。

”钟子期曰:“若被善人之言,则愿教我以琴也。

”伯牙曰:“知子之心者知逆同,是也。

”钟子期曰:“然,而子何以知之?”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夫人之志,我易知也。

”二、伯牙鼓琴翻译伯牙鼓琴,钟子期遇见了他。

他们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琴的?”钟子期回答说:“我有一个老友,德行广泛,然后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看重的是他的道德修养。

”伯牙鼓琴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通过琴来了解一个人,这不对。

”钟子期说:“先生较为浅薄,还需深入了解此理。

”伯牙说:“是的,先生易于了解,善莫大焉!不妨鼓琴。

鼓琴的人首先要确定八个音,深入研究一种音律,这就是古律,深入研究古律的人,必定有德行高尚,德行高尚的人,德行得到人们的尊敬;深入研究古律的人,必定有至高之处,至高之处即是道的伟大之所在。

”钟子期说:“我对古代并不感兴趣,对现在感到快乐,还不知道乐趣在哪?”伯牙说:“是的,先生易于了解,善莫大焉!”钟子期说:“请您指点。

”伯牙说:“了解很容易。

”于是两人一起去了钟子期的家,在夏口山上弹琴。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
《伯牙鼓琴》译文: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扩展资料:
出自《吕氏春秋》
注释:
1、鼓:弹奏。

2、听:倾听。

心中想到高山。

3、曰:说。

4、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5、善:好。

6、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高。

7、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像……一样。

一会儿,不久。

心里想到河流。

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断绝。

8、终身:一生;一辈子。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作品赏析: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伯牙鼓琴原文注释

伯牙鼓琴原文注释

伯牙鼓琴原文注释1《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2《伯牙鼓琴》翻译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

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

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牙然后变成千里马。

3《伯牙鼓琴》注释1.善:擅长,善于。

2.鼓:弹奏。

3.听:倾听。

4.绝:断绝。

5.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6.曰:说。

7.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峨峨:高。

9.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10.若:像……一样。

11.洋洋:广大。

12.念:心里所想的。

13.必:一定,必定。

14.之:他。

15.谓:认为,以为。

16.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17.乃:就。

18.复:再,又。

19.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20.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21.阴:山北或水南为阴。

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一、解释加点字:
1、伯牙鼓.琴()
2、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3、少选
..之间()
4、善哉
..乎鼓琴() 5、终身不复.鼓琴() 6、伯牙破琴绝.弦()
7、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8、巍巍
..乎若.太山()()
9、汤汤
..乎若流水() 10、方.鼓琴()
二、翻译句子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2、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4、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5、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整体理解
1、本文选自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称《》。

是时期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2、文中描写锺子期听琴后感受的两句话:(1)、
(2)、,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行为,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
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建立在、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

4、从本文衍生出来的成语是,我们常用来比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一、解释加点字:
1、好.书画()
2、所宝
()3、耕当.问奴()
..以.百数.()()
4、尤.所爱()
5、锦囊玉轴
....()()
6、一日曝.书画()
7、拊掌
..大笑曰()8、尾搐.入两股.间()()
9、乃掉
..笑而然.之()()..尾而斗,谬.矣()()()10、处士
二、翻译句子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3、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5、处士笑而然之
三、整体理解
1、《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姓名)。

本文选自他的文集《》我们学过他的诗《》,其中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名句。

2、作者运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

作者引用此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3、“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处士笑”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4、本文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