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与举例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七:内容、措施类材料题答题模板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内容、措施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内容、措施类材料题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解题方法1.具体史实型: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或社会矛盾→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问限定组织答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业、工业、商业/对内、对外等方面回答内容或措施)。
2.纵向专题型:据材料定位专题主旨→据所学知识划分阶段→结合设问限定条件提炼各阶段的中心词组织答案(依据开始、发展、结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归纳内容或措施)。
3.解答内容、措施类的设问,措施一般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措施,有时还根据不同的层次总结出几项措施;内容有的是具体内容,有的需要概括相关内容,对归纳概括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实战演练1.(2019全国卷I·45节选)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
【答案】(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以下是 7 条关于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1. 嘿,你得先仔细读题呀!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比如说那道关于工业革命的题,里面的时间、人物、事件可都是关键啊!
2. 然后呢,要把材料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呀,这可不是孤立的哟!好比说材料提到某一历史事件,你得马上想到相关的背景、影响啥的。
就像是拼图,把碎片都拼起来才能看清全貌,懂不?
3. 嘿,千万别漏答要点啊!每一个点都可能是得分的关键呢。
就像收集宝贝,一个都不能少!比如问你某个政策的意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得考虑到呀。
4. 注意答题的逻辑啊!可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就好比建房子,得有个框架结构,条理清晰才能让人一目了然。
要是乱七八糟的,老师咋给你高分呢?
5. 咱得书写工整啊,这可太重要啦!字写得乱糟糟的,就像一团乱麻,谁有耐心去看呀。
你想想,如果你的字像字帖一样漂亮,那是不是老师看着都舒服,分数也会高一些呀?
6. 时间管理要做好呀!别在一道题上死磕太久。
这不像是挑礼物,可以慢悠悠地选,得有紧迫感呀!要是花太多时间在一个地方,其他题怎么办呢?
7. 最后,多练习呀!熟能生巧嘛。
就像运动员训练一样,练得多了,自然就厉害啦。
平时多做做历史材料题,到了高考就不会慌张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技巧和套路,高考历史材料题就能答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是梦呀!。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一、阅读材料1.审题准确: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注意关键词和时间限定,确定所需的主题和范围。
2.理解材料:通读、细读历史材料,把握主旨思想,抓住关键信息。
3.对比材料:注意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掌握材料的对比关系,揭示历史事件的演变。
4.分析材料:揭示材料的意图,分析作者观点、立场和目的,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思考策略1.标注关键信息:使用符号、线条或颜色标记关键信息,便于后续答题。
2.串联历史知识点:将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事件链条。
3.打碎条块式思维:将材料按照时间、地域、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切分,形成系统全面的分析。
4.发掘历史规律: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和思考,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答题技巧1.正反两面分析法:既揭示材料的积极作用,也分析其消极影响,全面评价事件的历史意义。
2.批判性思维:对历史材料提出质疑,辩证分析,发现不足和盲点,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学过的历史知识,提炼经验,丰富答题内容。
四、写作技巧1.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观点。
2.逻辑严密: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确保文章条理清晰,观点连贯。
3.用词准确: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专业词汇,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4.注重逻辑连接词:充分使用逻辑连接词如“因此”、“然而”等,使句子结构紧密联系。
五、备考建议1.多积累历史材料:读历史书籍,关注历史研究,多读、多思考历史材料,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2.多做历年试题:通过做历年高考历史材料题,了解出题规律,熟悉解题思路,增强答题能力。
3.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复习重点,做到有序高效备考。
以上就是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的一些技巧和建议,希望能对同学们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加油!六、典型题型解析1. 完善材料此类题要求根据给出的历史材料,选择最适合填入空白处的选项。
2020高考历史材料阅读解析题答题方法总结
高考历史材料阅读解析题答题方法总结很多学生在做历史材料解析题时,常常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材料解析题究竟有什么方法,甚至直接抄写材料中的原文回答问题,结果当然不会得高分。
下面就是历史材料题的做题方法和步骤。
一、审题1、查看题首题首一般出现在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中,命题者在材料正文前,会给出一段关于材料的背景说明或者主题说明,考生可以根据题首文字判断材料正文要考查的历史范畴。
比如下面这道题的题首: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这则题首中可以猜测,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及古代对外交往的材料,据此划定材料的考查范围。
当然并非每道材料解析题都有题首,没有题首的材料题考生可直接进入审题的第二步骤——看问题。
2、看问题没有题首的材料题,可以直接从问题中得出材料的考查中心。
再上述题目中的问题举例:(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
(2分)(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哪些文化认同精神?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2分)从这三题中可以看出,问题紧紧围绕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包括对外交往的路线、特点、原因、政策、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还对现今的对外交往设问,通过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历史改变,体现对外交往的主体趋势。
有时,考生只看题首还是会出现不明主题的情况,这时候就直接进入到“看问题”的环节。
可以说,问题是对题首的进一步说明,也是对材料的一种范围限制。
二、阅读材料1、看材料出处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
2020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该怎么答
2020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该怎么答高考历史指导: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做题质量现阶段,不要盲目做大量的历史习题,而应提高做题的质量。
所以,朴贤哲建议学生将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和以往做题过程中积累的错题重新做一遍,重点理解近两年高考试题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同时,考生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或是教科书专题顺序,重新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并通过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
材料解析题该咋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
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朴贤哲告诉广大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朴贤哲解释说,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
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
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材料出处中所提示时间、材料主题思想等信息。
”朴贤哲说,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开放性试题咋答?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个观点至关重要往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朴贤哲认为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
所以朴贤哲给出了他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要素、因果关系等)。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在很多备考的同学看来,材料题很难得分,把握不住得分点。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材料题?第一,阅读所给材料,归纳段落大意和主旨,并将材料的意思分解成几句话,做一个简单概括。
第二,确定时空。
根据所给材料的出处,和材料中给出的时间、地点,确定材料涉及的时空界限。
比如,看到一段出自《史记》的材料,就应该能够想到材料涉及的时间是西汉。
看到一段出自《宋书》的史料,就应该知道材料涉及的时间是南北朝时期。
看到史料出自程汉大所著的《英国政治制度史》,就应该知道,要考察的是关于英国的内容。
所以,关注材料出处,关注材料中给出的时间和空间词汇,确定时空,才能知道要考察的问题。
第三,联系教材。
根据第二步确定的时空,去联系教材,看出题人要考察的到底是教材哪一章节,哪一问题?到底考察的是这个问题的背景,还是内容,还是影响?
第四,将第一步归纳出的段落大意,结合教材,用教材上的专业术语表达出来。
第五,如果怕遗漏得分点,将材料中的核心词汇,加上自己的话,进行整合,补充在答案的最后。
因为高考阅卷是采点计分,因此,如果能够覆盖得分点,即可得分。
所有的方法与技巧都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打牢基础之后,才能运用方法和技巧去争取尽可能的得分。
希望同学们在最后的复习中,试着用一句话去概括教材每一页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祝愿所有参加高考的同学金榜题名。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命题发展的基本趋势为:①在选取命题材料方向,有纯文字材料,也有历史图表与数据混合的材料,形式多样,材料来源十分广泛;②设问由材料的分层设问向综合应用材料的整体设问发展;③答案由按点给分逐渐向分层采意发展,甚至让考生自由发表见解,试题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有向问答题形式接近的趋向;④命题内容与现实的结合愈益密切。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二、分析设问与整体把握材料分析设问,借助设问的限定揣摩材料的意思和答题方向,减轻阅读的难度,整体把握材料明确答题方向。
设问的模式:(1)根据材料X,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
情况、分析原因、影响等(X分)(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
(X分)(3)综合x材料。
谈认识(或者启示等)(X分)整体把握材料:(1)材料与材料的关系,抓住中心问题。
(2)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寻找切题角度。
通过以上四种情形看,在解题中我们要注意各自解题途径和方法:(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对于这种情形,学生在解题种需要认真研读材料,根据所设计问题要求从材料中去撷取答案,这种情形问题相对比较容易,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处理就可以解决。
(2)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课本中进行知识的定位,根据对课本的知识的掌握进行整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是通过对材料分析处理找出部分答案,还有部分答案在已经学过的知识里,所以另一方面回顾课本进行概括和总结。
(4)通过材料或综合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或认识,这实际上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科学总结。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二:特点类材料题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其特殊性一般通过和同类事物比较、鉴别中得出结论。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解题方法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模板1、从历史特点的设问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1)、某一时期的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可以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以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和反映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模板2:专项分析(1)、政治方面: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要体现时代特色。
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模板3: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通用一篇
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通用一篇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 1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集群式(或称专题式、整合式)选择题,都要审清四个要素,即:时间、答题主体内容、条件限制、题目考查的核心。
NO.1 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时间限制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19世纪中期、唐代等等;二是有下限,隐上限,如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情况);三是有上限,隐下限,如自孔子兴办私学以来(教育的发展);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蒸汽时代”、“法兰西第二帝国期间”等等。
遇到这里所讲的第二、三、四种情况,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__文综试卷中出现的集群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NO.2 审清答题主体答题主体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选择题考查的主体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等。
NO.3审清条件限制不仅问答题有条件限制,选择题同样有条件限制,这里指的条件是题设条件,它涉及时间、角度、对象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这些往往也是帮助答题的切入点,一定要充分利用。
NO.4审题目的核心要求主体内容与核心的关系是什么,假如主体内容是芒果的果肉的话,核心就应该是果核。
解析题:要注意3类型3特点阅读分析材料是文科生进入大学后必备的学习能力,文综考试以来,材料解析题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图表数据越来越普遍,涵盖内容越来越广泛丰富,这反映信息社会的'特点与要求;二是材料与填空、选择、问答各种题型融合;三是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结合__来各新课程省区及全国高考试卷情况,肖献明认为,解答非选择题即解析题的技巧必须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两个充分、三个步骤。
一个前提是,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
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 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 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 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2 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 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 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 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 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 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 系等。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有的题目要求“分析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 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 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3 第三步:回答设问内容 1.注意答好第一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分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 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他便迎刃而解了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 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 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 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 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 是不可能的。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 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 地进行知识迁移。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 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同时,根据题意扣紧教材知识,不 漫无边际,无从思维作答。所以,应读懂材料,了解材料大意后,根 据材料意思总体把握分层作答,如果是多则材料,应先弄清各则材料 之间是何关系?材料观点是否相同。这类题型不分层次难以深分析,且 答案要点不全,得分数值不高。 可见回顾教材的作用:(1)帮助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2)帮助判断材料观 点正误;(3)帮助解答问题。 三、组织材料,确定要点,拟定提纲。 审完题后,我们应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拟定答案提纲,这是解题的重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史料分析的解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试题型。
具有“制作精巧、容量大、灵活性强、辨别力强”的特点。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很不及格。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掌握四个步骤,即:阅读、搜索、思考和回答。
一、阅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通读、理清材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1. 先读题,再读材料。
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先看材料,看题目再提问。
事实上,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阅读材料是比较陌生的。
如果遇到难懂的古籍和外来资料,容易引起恐惧,影响答题,不回答问题的要求和方向就阅读资料。
不强,效率不高。
需要多读几遍才会不知所措。
因此,先读题,设题,定位材料,明确答题方向和目标,带问题读材料,使思路更清晰。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资料。
材料的开头和结尾一般是提议者简要介绍材料的来源和内容的地方。
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家和功能,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项或多项信息。
这些解释性文字往往给问题解决者一些提示和指导,并可能隐藏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例如,回答第一个问题“思南最晚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就很重要。
②理解并通读材料。
材料的阅读一般要读三遍:第一次粗读,找到材料描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仔细阅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得有效的信息。
杜绝半知半解匆忙回答问题的悖论问题。
第三次以阅读为重点,以提问为重点,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以及解决命题能力的测试方向。
③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与答案无关的内容被省略号删除,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须重要且必须包含重要信息。
2. 发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阅读”往往是一致的,没有必要将两者分开。
1. 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
具体方法是:先分析素材,把长素材分成几段,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段落,找出每个句子的意思;如果素材只有一句话,找到它的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等。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六:原因类材料题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定;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指出”、“概述”、“简析”等;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题方法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2.内因与外因(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例题解析
【例1】(2010广东文综,39)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 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 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东盟等。(3分) 影响:①积极:促进成员国内部分工与合作, 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②消极:区域经济组织具有排他性,对非集
【例2】(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 划经济体制的原因。(6分) 原因: ①国际:两极格局下,西方国家的封 锁与孤立;(2分) ②经济: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分) ③外交:“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
【例3】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 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 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 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团国家的商品进入往往构成新的障碍。
练习: 【针对训练1】(2011广东文综,39)(2)分 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影响: ①积极: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 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 ①消极: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针对训练2】(2013广州一模,38) (4)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 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一新秩序的 建立有何影响?(8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 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 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五六十年代:①政治: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 国彼此敌对;(2分) ②经济: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分) 后来:①政治: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 ②经济: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 国;中国加入世贸。(2分) ③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分)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主观题如何做?高考历史主观题多数会以大题的形式来考试,这就意味着同学们做这类型的题目前,一定要将课本的重点好好背熟,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1、总体思路: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寻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和观点,然后迅速简单记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2、具体步骤: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1)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明确中心方法有四:①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①审清题目能力要求(论?述?比?评?析?尤其是比,技巧性最高)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
尤其要注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类问法,别忘记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③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
答案来源有以下三种情况:a、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来源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
例:XX年广东高考29要求用不同的符号将求答项、能力要求、答题范围及方向在题干中一一标示出。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考,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3)划(划材料):根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
要求:必须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该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
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模板一、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1、三读材料,获取信息;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弄清楚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还是相互补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笔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有些材料较浅显的,可以先看提问,再带着提问看材料并确定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出处、注悉;2、紧扣提问,认真作答;第一,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提问一般有四种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看清有什么限制性条件;第二,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第四,根据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第五,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第六,对于认为很难的问题,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要空题;另外,对于那些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评分标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实际上给每位考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第七、语言准确、规范,逻辑紧密、史论结合;第八、要使用正确的历史名词、历史术语;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或者不给分;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全球化等,必须准确表达;二、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2、历史特点类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3、历史原因类: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4、根本原因类: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为“”7、影响或意义类: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潮流+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素质如何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手段+结果……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①注意用“两分法”;②注意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即“不能苛求古人”;③评价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④时间跨度大的事物如重农抑商政策、科举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要分阶段评价;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⑶观点评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11、启示、认识类: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观点,而是有理有据的论证观点;第一,要确定观点;第二,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辩证看问题,切忌绝对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与例题材料题答题步骤建议:1.划出问题,根据问题在材料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用横线划出并标上序号;2.对找出的内容进行简单概括(比如去掉句中的形容词,名词、动词用同义词替换),概括时要把划出来的材料内容中意思相同的放在一起归纳为一点;(ps:如果实在不会归纳,就要抄材料中心句)。
3.回顾所学知识完善答案。
例子: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
①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
②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
③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④“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12分)(1)关注重点:①重民;②仁政;③富民。
(每点2分,共6分)41:大综合题:,25分通常为古今贯通或中外关联,其特点是围绕一条主线或一个主题,由2-3段材料和2-3个问题组成,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个别问题只要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41题总结:1.常考类型题:背景(原因)、影响(作用、意义等)、特点、发展、变化、比较异同、认识(启示)、目的、概括内容、措施。
背景(或原因)类题目第一步:根据材料得出答案。
第二步:回顾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回顾此历史事件所在国家的这段时间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的发展情况。
特点类:一般只要根据材料得出即可。
在分析历史事物特征刻意从一下几个方面考虑:1.背景方面:是否有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产生;是否用比较特殊的方式进行准备;是否有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宋明理学与汉代儒学相比,佛道的冲击使传统入学遭遇危机,自然可以知道吸收佛道思想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之一。
2.时间方面:历史事物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也是可以总结特点的。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较,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3.目的方面:为某个阶级或者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相比较,虽然都市民主革命,但从目的上来说,国民大革命有新的特点(从政治上来说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4.过程方面: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领域范畴的扩大)、是否顺利、最突出的地方等。
如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与英美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
5.内容方面:产生依据体现思想、侧重方面、实行方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特点类万能答法:1.如果涉及时间的,那么一般将其特点概括为:持续时间长(或短)、起源时间早(或晚)、历史悠久等;2.如果涉及范围的,一般将其特点概括为:涉及范围广、类型多样等;影响(或评价、作用、意义等)类题目答题方法:(一般要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①首先概括材料直接给出的影响;②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材料内容(或改革内容)对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方式、习俗等有什么影响(如考到近代某某历史事件的影响就要考虑其是促进还是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变化(或发展、趋势)类题目答题方法总结:1.由......到......2......增加(加强)减少;......上升、下降3.陈述这个事件当前呈现的发展情况变化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某个历史事件或者现象前面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后面的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然后把两者发展情况中相同点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得出后者相对前者有啥变化。
认识(或启示)类题目答题方法总结1.陈述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基本看法。
(比如这个历史事件的地位,发挥的作用等)2.从这个历史事件得出了什么经验、教训(应该怎么做)3.陈述历史发展规律。
比较异同类:1.如指明比较点,那么就从所要求的比较点去概括异同。
2.在没有指明比较点的情况下,一般从背景(原因)、性质、方式、特点、结果、性质、影响、内容等方面进行思考,并选择最为突出的三至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要比大的方面,不比小的方面,也不要面面俱到。
同时答题时要根据比较点,对应性的回答。
练一练:(2019课标Ⅰ.4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
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0分)41.(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2017课标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7分)(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45—47题:选做题建议:最好做改革或者人物题改革类选做题常考题型:改革内容(措施)、改革背景、改革影响、改革特点、改革目的、改革实质答题方法与41题基本一致。
41题的万能答题模板也适用于改革类题目,除此之外,改革类题还有的万能答题模板是:问改革的原因:借鉴了......改革(.......改革为其提供借鉴或者奠定基础)如果考的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改革,问的是改革的影响:①促进......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或汉化)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其他改革的影响:①为后代改革奠定基础(提供经验借鉴)。
中国古代改革的目的:巩固(维护)......统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人物类选做题常考题型:评价人物(或人物思想观点),概括人物思想观点(或措施等)、分析人物思想观点提出(或其所作所为等)的背景(或原因)、概括人物思想观点(或其所作所为)的影响(或意义等)、对某人(或某事等)的认识(或态度等)1.评价人物(或人物思想观点)、对某人(或某事等)的认识(或态度等)一般要从正反两方面着手;2.分析人物思想观点提出(或其所作所为)的背景(或原因)、概括人物思想观点(或其所作所为)的影响(或意义等),方法与41题一样。
41题的万能答题模板也适用于人物题。
示例:44.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
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①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
②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
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
③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
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1)内容:(每点2分,共6分)①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②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③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练一练:(2019课标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