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理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理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理念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在治疗中,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和雌激素调节剂,这两种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都存在雌激素受体,这意味着雌激素可以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导致癌症进展。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可以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乃至停止或逆转癌症进程。

例如,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的治疗药物,它可以结合到受体上,阻止雌激素刺激受体引起的癌细胞生长,减缓癌症的进展速度,延长生存时间。

雌激素调节剂雌激素调节剂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的分泌和代谢来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乃至停止或逆转癌症进程。

例如,它可以通过改变内环境中雌激素和前列腺素的浓度,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减缓癌症的进展速度。

内分泌治疗的优势内分泌治疗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它不像其他疗法,如放疗和化疗,会对患者的器官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它可以长期作用于肿瘤细胞,确保乳腺癌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此外,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时,其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新理念然而,目前的内分泌治疗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长期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乃至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和质量,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重点包括增加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复合疗法的应用。

在这方面,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如针对HER2表达的靶向治疗和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检查点控制的肿瘤免疫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治疗效果和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们需要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提高其疗效和质量,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救赎。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
(3)治疗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四、监测与评估
1.定期随访: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物等。
3.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彩超、钼靶、胸部CT、腹部CT、骨扫描等。
4.评估标准: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估。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患者需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如潮热、阴道干燥、骨质疏松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得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3.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
4.鼓励患者参加各类康复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语
本方案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内分泌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生建议,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希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信心,共同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2)治疗方案:选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进行治疗。
(3)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2.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
(1)适应症: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
(2)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
①芳香化酶抑制剂(AI):绝经后患者首选,如来曲唑、阿那曲唑等。
②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绝经前患者首选,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
③特殊情况:对无法耐受AI或SERM的患者,可选用氨基酸类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氟维司群等。
(3)治疗周期:一般为5年,高风险患者可延长至10年。
3.晚期内分泌治疗
(1)适应症:适用于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受体状况和治疗史,选择AI、SERM或氨基酸类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原则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原则
来曲唑通过抑制芳香化酶,使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消除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来曲唑的活性比第一代(AG)强150-250倍,选择性较高,不影响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甲状腺功能。临床使用对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物质分泌无抑制作用。具有耐受性好,药理作用强的特点。来曲唑的用法:每次2.5mg、口服、每日一次。
另外,还需要注意: 1、正在接受LH-RH(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拮抗剂治疗的妇女无法判断是否绝经。 2、 辅助化疗前没有绝经的妇女,停经不能作为判断绝经的依据,因为患者在化疗后虽然会停止排卵或无月经,但卵巢功能仍可能正常或有恢复可能。
3、因子宫疾病切除了子宫的患者,虽无月经表现,但卵巢功能可以是正常的,是否真正绝经务必进行卵巢功能检测后才能判断。 4、对于化疗引起停经的妇女,如果考虑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内分泌治疗,则需要考虑有效地卵巢抑制(双侧卵巢完整切除或药物抑制),或者连续多次监测 FSH/或雌二醇水平已确认患者处于绝经后状态。
适应症:可用于在抗雌激素辅助治疗后或治疗过程中复发的,或是在抗雌激素治疗中进展的绝经后(包括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使用方法:推荐剂量为每月给药一次,一次250毫克,臀部缓慢肌注。
六、孕激素类 孕激素类主要拮抗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抑制垂体前叶分泌泌乳素,阻止ER在细胞核内积蓄,从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其作用虽与是否绝经及激素受体有关,但明显比其他内分泌药物所受影响小。
七、芳香化酶抑制剂 (1)作用机理:绝经前的雌激素主要来自卵巢,绝经后卵巢产生的雌激素逐渐减少进而停止,由肾上腺、脂肪、肌肉、肝脏、乳腺及乳腺癌中的雄烯二酮及雄激素芳香化而产生雌激素。
芳香化酶抑制剂分为三代:第一代 氨鲁米特(AG)第二代 法曲唑(非甾体类) 福美坦(甾体类) 又名兰他隆,已不用第三代 来曲唑Letrozole(非甾体类)弗隆 芙瑞 阿那曲唑Anostraxole(非甾体类) 瑞宁德 瑞婷 依西美坦Exemestane(甾体类) 尤尼坦 可怡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调整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调整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调整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并介绍如何调整治疗策略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一、内分泌治疗的效果1. 荷尔蒙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荷尔蒙受体阳性(ER+/PR+)的乳腺癌患者约占70-80%。

这类患者的肿瘤细胞对于雌激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通过抑制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内分泌治疗主要采用激素阻断剂,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肿瘤生长和复发的风险,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2. 非荷尔蒙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于不具备荷尔蒙受体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弱。

因为这类肿瘤不受雌激素的影响,因此通过荷尔蒙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

对于这些患者,通常需要采取其他治疗策略,如化疗或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二、内分泌治疗的调整1. 药物选择的个体化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由于患者之间的生理状态和耐药性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分期和分子分型等因素,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2. 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为了提高疗效,可以考虑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

例如,SERMs和AIs的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雌激素阻断效果。

此外,联合靶向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例如联合使用激素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3. 药物副作用的管理与调整内分泌治疗的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合理处理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饮食。

4.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疗效。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进展
是在应用三苯氧胺 2—3年后序 贯治疗都 显示出 比单 用三苯 氧胺 5年有更好 的疗 效。对于 已经应用 三苯 氧胺 治疗 5年
内分泌治疗 效果 显著 、副 作用低 ,故又 称乳腺 癌 的 “ 柔 温 疗法 ” ,被 常规用 于激 素受体 阳性乳 腺癌 患者 的辅 助 治疗 。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患者 ,延续使用 芳香 化酶 抑制剂 也能 使患 者获益 。芳 香
的应用 。绝经后妇 女 卵巢功 能衰退 ,体 内雌激素 主要 来 源
早在 l 9世纪末 ,人们开始应用 双侧卵巢 切除治疗 绝经
前期乳腺癌 。2 0世纪 7 0年代 ,三苯氧胺 的问世 成为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新 的里 程碑 ,9 0年代第 三代芳 香化 酶抑制剂 的
于肾上腺产生 的雄 激 素。而 肾上腺 的雄激 素 只有 通过 周 围
乳腺癌 内分泌 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进 展
Th a i r n i l n e p o r s f e d c n h r p o e s a e e b sc p i c p e a d n w r g e s o n o r e t e a y f rbr a tc nc r i
维普资讯
武警 医学 院学报

第 l 卷第 7 7 期
Vo .7 No 7 1 1 .
20 年 7 08 月
Jl 0 8 uy2 0
61 ・ 6
Ac a Ac d m ie M e cn e CPAF t a e a diia
磐 囊
化 酶抑 制剂包括 ( )非 甾体类 药物 :第 1代氨 基导 眠 能 , 1
内 分泌治疗对激素依赖性复发转移乳腺癌 以及早期乳腺癌
术后辅助治疗起 到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甚 至可 以用于 高危健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要点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要点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要点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辅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副作用。

为了规范和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的子宫内膜病变管理,制定了《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

本指南的要点如下:1.内分泌辅助治疗的基本原则:内分泌辅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阻断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常用的内分泌辅助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和氮芥类物质。

根据患者的年龄、更年期状况、乳腺癌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监测:对于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子宫内膜病变的监测,包括子宫腔镜检查、子宫HSG(宫腔X线造影检查)和子宫超声等。

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适当的生化学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3.管理子宫内膜病变的策略:根据子宫内膜病变的程度和临床病情,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对于轻度子宫内膜增生或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继续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

对于严重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需要中断内分泌辅助治疗,采取手术或其他合适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在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子宫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的子宫出血,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可能包括给予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

此外,也要注意监测和预防其他潜在并发症,如肾功能损害、骨密度减低等。

5.治疗结束后子宫内膜病变的处理:当患者完成内分泌辅助治疗后,需要全面评估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对于无症状或轻度子宫内膜病变,可以继续随访监测。

对于严重子宫内膜病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策略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策略

三线治疗 35
四线治疗 10
五线治疗 6
六线治疗 5
七线治疗 2
资料不全 3
合计
171
有效(CR+PR)
例数
%
25
33.8 ※
5
3.9
4
11.4
94 4 17 40.0
3
50.0
1
20.0
0
0
2
66.7
44
25.7
P值 ※ 0.0197
18.1 ※
2007 NCCN 治疗指南( 晚期乳腺癌 )
晚期乳腺癌( IV期、转移复发)
原则 4:尽量延长治疗用药时间
● 即使 SD 病人, 如果反应不大, 生活质量可以, 没有超过最大耐受剂量, 也以最长的用药时间, 去争取最长的临床获益时间。
1986.10.22 疗前 1987.1.24 AG 3月
宋三泰.乳癌内分泌治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2):70-2
31.5
32.2
1.035 (0.720-1.487)
P Value
.7364 -
.8534
• 针对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绝 经后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依西美坦与氟 维司群两个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Gradishar W, et al. SABCS 2006. Abstract 12.
依西美坦 前
P值
0.05 0.004 0.03 0.03 <0.0001 0.01 <0.0001 0.0002 0.0002 0.008 0.04 <0.0001 <0.0001 0.0001
*治疗期间发生的有统计学差异的不良反应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药物治疗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药物治疗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内分泌治疗有其毒副反应较小,且能长期应用的优点,主要适用于雌或/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三苯氧胺(TAM),是非甾体类的雌激素受体拮抗药物。

1986年通过美国FDA论证成为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不论绝经状态的乳腺癌患者均可用作术后辅助治疗。

亦可用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在化疗结束后的内分泌治疗。

长期以来TAM已作为激素受体阳性病例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

1998年EBCTCG总结临床研究的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口服TAM5年可使5年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7%和26%,在辅助化疗结束后再用TAM 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其中50岁以下组序贯应用化疗及TAM较单用化疗组的复发或死亡危险分别下降40%和39%,与单用TAM相比分别下降25%和21%。

50岁以上组则分别下降54%和49%,及19%和11%。

对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应用TAM五年的辅助治疗可使10年绝对生存率提高5.6%,局部复发率降低14.9%,对淋巴结阳性病例分别为10.9%及15.2%。

对TAM应用的时间EBCTCG的临床研究的结果是术后应用二年或一年可使肿瘤危险性下降28%或21%。

如果应用5年的辅助治疗可降低50%的复发危险性,超过5年以上未能证实其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NSABP B-14的研究证实TAM用药超过5年反而降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可能是由于TAM长期应用所获得的耐药性所致。

TAM的常见副反应有潮红(39.7%)、肌肉、关节酸痛(21.3%)、乏力(15%)。

此外可增加血栓性疾病、子宫内膜增厚,及子宫内膜癌等危险。

但发生率均低于2%-3%。

其他的雌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有托瑞米芬(Toremifene法乐通)和雷洛昔芬(Raloxifene)等。

这些药物疗效与TAM相似。

但其副反应略低。

近年来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发现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上又一重大的进展。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不同于TAM,而是抑制外周组织及肿瘤细胞中的雄激素转化成雌激素时所需的芳香化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果患者雌激素受体(ER)或(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推荐使用内分泌治疗。

在所有的抗激素治疗药物中,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是最常用的。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用于治疗绝经前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常用的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也可以起到药物去势作用。

对经前患者,他莫昔芬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绝经后患者,AI类药物应该是首选。

内分泌治疗的缓解期长于化疗的缓解期。

内脏转移者,不适合内分泌治疗。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17-0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

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进展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的生存受益得到了充分肯定。

内分泌治疗有效,是因为乳腺癌组织是激素依赖性的。

在绝经前的妇女中,如果乳腺癌的生长受到卵巢产生的雌激素的支持,那么通过切除卵巢来减少内源性雌激素的产生,或使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影响雌激素的生成等内分泌治疗,就可以控制乳腺癌的生长[2]。

在所有的抗激素治疗药物中,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是最常用的。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一种SERM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后三种是AI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在绝经后妇女中将雄激素和其他前体转化为雌激素,而AI类药物主要是在细胞水平可逆或不可逆地抑制芳香化酶活性,从而阻止其催化雌激素的产生。

芳香化酶抑制剂还没有在绝经前妇女中显示作用,故主要应用在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

此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用于治疗绝经前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常用的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适用人群有哪些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适用人群有哪些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适用人群有哪些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刺激会导致乳腺癌增殖,发展程度变重。

因此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就是控制乳腺癌发展的一种治疗方法。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一样属于激素依赖型的肿瘤。

乳腺上皮细胞内有一些受体,雌激素跟这些受体结合之后会促使乳腺生长和发育。

如果在乳腺癌细胞当中也有大量的这种受体,跟雌激素结合之后会就刺激乳腺癌的增殖,这就会导致乳腺癌的发展程度比较严重。

目前通过一些抗雌激素的手段能够抑制雌激素受体的功能,乳腺癌的病人当中大概有2/3的人雌激素受体是过表达的,这部分病人能够通过这种内分泌治疗获益,所以乳腺病人当中还是有相当比例的患者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的。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目前认为,内分泌治疗的适应对象为ER或PR孕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生长缓慢,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伴或不伴骨和软组织转移,无症状的内脏转移以及既往内分泌治疗有效的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见药物第一类是抗雌激素的药物,包括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主要以三苯氧胺(他莫昔芬)为主。

第二类是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它可以使得雌激素水平下降,以氟维司群为主要代表。

第三类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代表药物像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目前阶段来看,芳香化酶抑制剂进展比较快。

第四类是中枢性的抑制剂,这类药物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而间接使得雌激素水平下降。

另外还有早期用的比较多的大量雌激素和雄激素,副反应是会抑制雌激素水平的释放。

什么时候进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合适对于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目前主张大多数病人需要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

然而以往在两种治疗的使用时间上争议较大,近年来一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内分泌治疗应当在化疗和放疗结束后即开始,一方面可以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化疗效果。

不同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持续时间也不同,对于常用的三苯氧胺(他莫昔芬)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持续时间应当是5年。

2024年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2024年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中,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内分泌治疗的原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

雌激素通过与乳腺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因此,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与E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和芳香化酶抑制剂()。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他莫昔芬(Tamoxifen)是最早使用的SERM类药物,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他莫昔芬通过与ER竞争性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他莫昔芬还能抑制肿瘤血管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他莫昔芬主要用于治疗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氟维司群(Fulvestrant)是一种新型的SERD类药物,通过阻断ER并诱导其降解,从而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氟维司群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对他莫昔芬耐药的患者。

3.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是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来曲唑(Letrozole)、阿那曲唑(Anastrozole)和依西美坦(Exemestane)。

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与他莫昔芬相比,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耐受性。

三、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1.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使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作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明确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规范治疗过程,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适用于以下类型的患者:1. 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该类型的患者约占乳腺癌患者的70-80%,对内分泌治疗较为敏感,预后相对较好;2. 经前绝经期女性:由于经前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内分泌治疗常常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3. 术后辅助治疗:内分泌治疗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肿瘤的复发风险;4. 合并其他疾病或禁忌手术的患者:基于其个体情况,内分泌治疗可以成为替代手术的有效选择。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干扰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以下是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1.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通过调整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功能来抑制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生长;2.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过程,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3. 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用于经前绝经期女性乳腺癌的治疗,通过抑制孕激素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

三、内分泌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内分泌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原则如下:1. 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并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2. 疗程:内分泌治疗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期间需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延长或调整治疗疗程。

四、内分泌治疗的预防和处理副作用内分泌治疗常常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的出现,预防和处理这些副作用对于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预防骨质疏松和乳腺癌相关关节炎:通过补充钙、维生素D和规范的运动等方法来预防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的发生;2. 管理更年期综合征:尽可能通过非药物干预控制更年期症状,如规律生活作息、科学饮食等;3. 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定期监测血脂、血压等指标,遵循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4. 注意皮肤护理:内分泌治疗常伴有皮肤干燥和瘙痒等症状,定期对皮肤进行保湿和护理;5. 定期随访:对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情况的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第17页/共55页
氟维司群
在美国、巴西和欧洲,氟维司群已经被批准用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二线内分泌治疗。氟维司群至今还未在中国上市。将来,氟维司群有可能成为除三苯氧胺和 AIs 以外另一种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药物。用量用法: 阿斯利康,肌肉注射药物,每月一次,250mg/5ml/支 /11000 元不良反应:胃肠功能的紊乱。
第16页/共55页
氟维司群 (Fulvestrant)
用于抗雌激素疗法治疗无效、雌激素受体呈阳性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对芳香酶抑制剂和他莫昔芬耐药的患者有效。 氟维司群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结合。氟维司群与ER有较高亲和力,能与、外源性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因为其较长的侧链和甾体类的结构可以影响 ER 受体的二聚体化,从而抑制了 ER 和 DNA 的结合。同时它还能诱导氟维司群-ER复合物的降解,使细胞上的ER下调。
来曲唑(弗隆, Letrozole )
第26页/共55页
来曲唑(弗隆)
将弗隆与他莫昔芬(TAM)分别作为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一线药物,通过随机、双盲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数据显示,弗隆在提高生存率方面优于TAM,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年资料显示:首选服用弗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人数几乎是首选TAM患者的两倍。(p=0.011)。无论患者病变位置是位于软组织、骨骼还是内脏,无论患者以前是否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无论患者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受体状况如何,弗隆较TAM治疗有效率提高78%;而至病情进展的危险性小30%(p = 0.0001)。弗隆 能明显延缓病情进展,使患者生存中位时间达到9.4个月,而TAM仅为6.0个月。(p = 0.0001)。
第21页/共55页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分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协和粉红花园(转载)粉红宝典--内分泌治疗篇内分泌治疗指征是否需要做内分泌治疗是根据病理报告决定的:1. 受体理性的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病理报告中ER、PR 均为阳性或其中一个阳性即为受体阳性。

ER(+),PR(+) ER(+),PR(-) ER(-),PR(+)2. 在受体阳性的前提下,选择何种内分泌治疗药物则与月经状态及病情有关。

绝经前的女性只能选择抗雌激素制剂,如三苯氧胺、枢瑞、法乐通,部分绝经前高危患者可以采用诺雷得联合抗雌激素制剂或诺雷得联合A1类。

绝经后的女性首选A1类药物,即芳香化酶抑制(灭活)剂,如果曲唑(弗隆)、阿那曲唑(瑞宁得)、依西美坦(阿诺新),如果因为经济原因或骨质严重疏松也可选用抗雌激素制剂。

围绝经期患者如手术时尚末绝经,可以先选用抗雌激素制剂2-3年,确认绝经后,换用A1类药物。

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及副作用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患者喜欢仔细研究说明书,看到各种副作用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不敢用药,其实,这是一个利弊的问题,药物对患者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弊处。

就以内分泌治疗药物来讲,大型国际临床试验表明,内分泌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40%,而副作用的发生率只有1-2%,并且通过严密监测都是可以处理的。

内分泌治疗开药流程1. 首次开药:主刀医生或医生会根据病理报告及患者月经状态决定是否用内分泌治疗及用何种药物。

2. 服药开始时间:不需化疗的患者,术后第一次复查时主刀医生就会开出药物,可以开始服用,化疗的患者,在化疗结束时医生会开出药物,化疗结束后两周即可开始服用,与放疗、靶向治疗可以同时进行。

3. 开药门诊:为方便患者,我科每周五上午9点-11点设开药门诊,当天先到诊室排队领取预约号,到门诊楼挂号后再回来排队开药。

温馨提示:建议当天交费,就诊卡处方自开出时间起保留32小时,错过这个期限可能导致卡内处方消失,以致无法取药,需重新挂号开药。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正确的内分泌治疗护理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正确的内分泌治疗护理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正确的内分泌治疗护理乳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通过调整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来延缓或阻断癌细胞的生长。

因此,正确的内分泌治疗护理对于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进行正确的护理。

一、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临床研究表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相比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风险明显降低。

因此,在乳腺癌术后,及时进行内分泌治疗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术后内分泌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1.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处方,给予患者规定剂量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护士应详细了解药物的用药方式、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进行细致的讲解,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并配合治疗。

2.副作用的预防与处理:内分泌治疗药物常伴随一些不良反应,如潮热、膀胱症状、骨质疏松等。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其严重程度,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对症处理、饮食调整、康复训练等。

3.心理支持: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往往面临身体形象改变、药物副作用等诸多问题,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策略。

4.定期随访: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评估。

护士应定期与患者进行复诊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活状态,及时处理和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内分泌治疗护理的意义与挑战内分泌治疗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内分泌治疗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差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情况、副作用反应和心理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结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护理人员在照顾这类患者时应重视内分泌治疗的实施与护理。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作者:宋三泰孙冰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09期自1896年英国医生Beatson采用卵巢切除术治疗一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诞生了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随后国外的大量研究证实,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分泌治疗逐步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

首先是通过切除卵巢或采用内分泌药物治疗复发转移患者,看到了明确的疗效;然后开始应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及术前的新辅助治疗,证实其具有疗效明确、应用方便、毒副反应较轻等特点。

随着上个世纪末多项大规模国际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内分泌治疗的理念不断发展变化,在国内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雌激素可刺激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内分泌治疗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产生或抵消它的作用,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已成为乳腺癌各个不同阶段共同的重要治疗手段。

内分泌治疗主要适用于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而调查发现,中国乳腺癌患者约50%-60%为激素受体阳性肿瘤,无论其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有否转移,均应接受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各个治疗阶段均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内分泌治疗可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研究证实,内分泌治疗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早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化疗相当,而毒副反应少而轻,有利于长期治疗。

内分泌药物也可用于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阶段,以控制病变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一般状况,等。

最有代表性的内分泌药物主要是抗雌激素类药物——三苯氧胺,口服,每天2片,术后长期服用可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并延长无病生存期。

抑制雌激素生成的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仅用于绝经后妇女,可以减少乳癌复发危险和对侧乳癌发生,并能显著地提高无病存活率。

除此之外,对于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还包括卵巢切除、药物性卵巢去势等方法,以切断卵巢的雌激素分泌。

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的逐渐开展及广泛认可,出现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即在术前给予必要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2024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2024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影响激素水平来控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包括激素受体和荷尔蒙依赖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正文内容:一、激素受体和荷尔蒙依赖性乳腺癌1. 乳腺组织中的激素受体分布情况2. 荷尔蒙依赖性乳腺癌的概念和分类3.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策略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1. 阻断雌激素受体的结合2. 抑制雌激素合成3. 阻断黄体生成素释放4. 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三、雌激素受体调节剂1.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作用2. 常用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其副作用3.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四、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1. 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2. 常用的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及其副作用3. 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五、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机制2. 常用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及其副作用3.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控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激素受体和荷尔蒙依赖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内容。

研究和应用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危害。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成为了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指在手术之前,通过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来达到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约有70%的患者属于这一类型。

因此,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的内分泌治疗相比,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可以帮助患者缩小肿瘤体积,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通过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手术的指征。

其次,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量保留乳房组织。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乳房的完整性与形态是重要的身体形象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象征,能够保留乳房组织对于患者的心理康复意义重大。

最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通过对患者的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治疗反应的评估和预测不够准确。

每个患者对于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也需要引起重视。

乳腺癌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患有其他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内分泌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对这些疾病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不良反应,因此,如何平衡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需要医生们进行仔细的权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科学家和医生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观察,他们不断完善和优化内分泌治疗的方案和用药策略。

例如,针对治疗反应的评估,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和方法,如内分泌细胞活性测定、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测定和乳腺癌组织的遗传学分析等,以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解读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解读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晚期乳癌患者,激素受体(ER和/或PR)阳性,即使有内脏转移,如果没有症状,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ER和PR阴性的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内分泌治疗,尤其是对软组织转移和/或以骨转移的患者。

此外,临床中ER和PR状态也可能为假阴性,且有些患者原发灶与转移灶的激素受体情况也可能不同。

因此对于ER和PR阴性,仅有骨转移或软组织转移的复发转移患者,也可以考虑严格疗效评价和病情监控下试用一次内分泌治疗。

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的绝经后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是复发乳腺癌的首选一线治疗。

对未接受抗雌激素治疗的绝经前患者,初始治疗可以是抗雌激素单药治疗,或有效的卵巢功能抑制后加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卵巢功能抑制可以采取外科切除,或应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

绝经前抗雌激素治疗失败的患者,首选二线治疗方案是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

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托瑞米芬和氟维司群)和孕激素类药物(醋酸甲地孕酮和甲羟孕酮)。

内分泌药物的选择原则主要遵循:1、不重复使用辅助治疗阶段治疗失败的药物;2、他莫昔芬治疗失败的绝经后患者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3、绝经前乳癌患者,可采用手术切除或卵巢功能有效抑制治疗基础上,遵循绝经后患者内分泌治疗原则;4、芳香化酶抑制剂失败的可选择孕激素治疗或氟维司群;5、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或来曲唑)治疗失败可选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孕激素或氟维司群;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可选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孕激素或氟维司群。

6、既往未曾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者仍可选择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

抗雌激素药物氟维司群是激素受体阳性、抗雌激素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经治再次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选择用药之一。

对于在既往的他莫昔芬治疗中疾病进展的患者,氟维司群与阿那曲唑有效率相似,但缓解持续时间更长。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文章目录*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二、中医怎么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三、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原则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很小,大多数病人服用后无明显的不适感觉,目前常用的药物是三苯氧胺的主要副作用有:食欲不振、恶心、少数有呕吐、腹泻,头痛、眩晕、抑郁、面部潮红、皮疹,极少数病人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但一般不严重,个别病人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相对发生较低,一般都不严重,绝大多数病人可耐受。

2、哪些患者适合做内分泌治疗目前认为,内分泌治疗的适应对象为ER或PR孕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生长缓慢,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伴或不伴骨和软组织转移,无症状的内脏转移以及既往内分泌治疗有效的乳腺癌患者。

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有哪些绝经后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非甾体类(阿那曲唑和来曲唑)和甾体类(依西美坦)、作用于雌激素受体的药物(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孕酮类药物(甲地孕酮)、雄激素(氟甲睾酮)、大剂量雌激素(乙炔基雌二醇)。

绝经前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包括:他莫昔芬、LHRH类似物(戈舍瑞林和luprolide)、外科手术去势(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孕酮类药物(甲地孕酮)、雄激素(氟甲睾酮)和大剂量雌激素(乙炔基雌二醇)。

中医怎么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中医认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肾虚,女性过了49岁,肾中精气自然就逐渐衰弱,而内分泌药物会进一步加重肾精的不足,因为肾虚就会出现骨骼疼痛、潮热、出汗等表现,所以治疗上也应该从补肾入手。

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可采用“内服加外治”相结合。

在外治方面,选择以活血通络中药为主的外洗方,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骼疼痛症状。

针对病人出现的失眠、多汗等症状,专家建议可采用贴敷脐部、药物熏足、耳针、艾灸等中医治疗以综合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还需要注意: 1、正在接受LH-RH(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 素)激动剂或拮抗剂治疗的妇女无法判断是 否绝经。 2、 辅助化疗前没有绝经的妇女,停经不能 作为判断绝经的依据,因为患者在化疗后虽 然会停止排卵或无月经,但卵巢功能仍可能 正常或有恢复可能。
3、因子宫疾病切除了子宫的患者,虽无
月经表现,但卵巢功能可以是正常的,是 否真正绝经务必进行卵巢功能检测后才能 判断。 4、对于化疗引起停经的妇女,如果考虑 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内分泌治疗,则 需要考虑有效地卵巢抑制(双侧卵巢完整 切除或药物抑制),或者连续多次监测 FSH/或雌二醇水平已确认患者处于绝经后 状态。
胞生长。
TAM 是抗雌激素药,但是也具有一些
雌激素样作用。因而可以产生两方面的 副作用:主要类似更年期的症状,也可
发生雌激素样表现如白带增多,子宫内
膜增厚,甚至子宫内膜癌等。所以每半 年至1年行1次妇科检查,通过B超了解子
宫内膜厚度。
TAM剂量为10mg/次,2次/日,口 服。剂量增加并不提高OS(总生存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原则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内分泌
治疗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肿
瘤科医生的任务是进行包括内分 泌治疗在内的规范化的治疗,使
更多的乳腺癌患者治愈,并使某
些复发的患者改善生活质量,长
期带瘤生存。
一、乳腺癌与激素及受体的关系
1.乳腺属于性器官,受多种内分泌 激素的作用,如雌激素、孕激素、 催乳素、生长激素、皮质激素等。 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受体调节乳腺的 生长、发育、泌乳等功能。
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 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雌酮及
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
的关系,雌三醇及孕酮被认为 有保护作用,催乳素在乳癌发
展过程中有促进作用。
2.雌激素受体(ER)
雌激素通过相应的受体介导对靶细
胞进行作用,某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仍
受雌激素的调节,这些细胞称激素依赖 细胞。
内分泌治疗可以抑制 激素依赖细胞,使肿瘤消 退,这就是乳腺癌内分泌 治疗的理论根据。
三、抗雌激素药
此类药物包括三苯氧胺( Tamoxifen ,
TAM 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Toremifen ,
Tor ,法乐通);屈洛昔芬;瑞洛昔芬等。
目前认为后面几种新药均不优于三苯氧胺。
他莫昔芬 作用机理:与患者体内的雌二醇竞
争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起到
“第三者插足”的作用,TAM-ER复 合物可进入细胞核内,抑制肿瘤细
能检测到的是变异型基因,具致癌作用,
半寿期 1-7 小时。乳腺癌标本的 P53 阳性说
明P53已发生质变,是不利因素。
7、 PS2基因蛋白: 与 ER 、 PR 存在密切正相关, PS2 阳性显示肿瘤存在雌激素调
节系统,有利于内分泌治疗。
8、 nm23基因 为癌转移抑制基因, nm23 阳
性是有利因素。 9、 CD44V6
癌内分泌治疗与化疗比较
治疗方法 内分泌治疗 化疗
作用机制
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细胞 阻 断 肿 瘤 复 制 , 杀 的刺激作用,抑制其生长 死肿瘤细胞
影响大,因而副作用大 1-2周起效 缓解期短
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影响小,因而副作用小 及副作用 起效时间 缓解期 支持治疗 治疗费用 疗效 2-8周起效 缓解期长
不需要止吐、升白 等支持治疗
较低 病例选择得当,疗 效良好
常需要止吐、升白 等支持治疗
一般较高 病例选择得当,疗 效良好
一切关于内分泌的治疗都是从判 断月经状态开始。无论是从2008年直 到2016年的NCCN乳腺指南,还是中国 版的乳腺癌诊治指南和规范,关于绝经 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始终如一:
1、双侧卵巢切除术后; 2、年龄60岁以上; 3、年龄<60岁,没有接受化疗和三苯氧胺、 托瑞米芬和卵巢功能抑制治疗,停经1年以 上,同时血FSH(卵泡刺激素)及E2水平 符合绝经后的范围; 4、年龄<60岁,正在服用三苯氧胺、托瑞 米芬的停经患者,血FSH(卵泡刺激素)及 E2水平符合绝经后的范围;
这是一种原癌基因,是表皮生长因子家 族中的一个成员。HER-2阳性(过度表达,
指 免 疫 组 化 法 测 定 的 “ ++” 中 的 半 数 及
“ +++” 的全部),提示乳腺癌细胞易于增
殖 , 对 于 TAM , MTX 耐 药 , 而 对 ADM 、
PTX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P53基因:
正常的 P53 基因称野生型基因,是一种 抑癌基因,半寿期 6-20 分,较难检测到。
1974年美国Bethede国际会议报告 1) 事先未测受体 内分泌治疗有效率30%
2) ER阳性
3) ER阴性
内分泌治疗有效率55-60%
内分泌治疗有效率5-8%

说明内分泌治疗疗效与ER密切相关
3、 孕激素受体PR
PR是雌激素及其受体结合生成的产物, PR阳性说明ER有活力。
5、 HER-2(旧称CerbB-Ⅱ)
为变异型细胞粘合分子,
CD44V6阳性是不利因素。
10、PCNA
为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 可能是不良因素。
总之ER、PR、PS2、nm23阳
性是有利因素。 HER-2 , P53 、 CD44V6阳性是不利因素。
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Ⅰ、Ⅱ期乳腺癌一般先行手术治疗
,术后根据病人的
①月经状况
②肿瘤大小
③淋巴结转移数目
④受体情况
⑤HER-2情况等。
决定是否作辅助治疗。
Ⅲ期乳腺癌及炎性乳腺癌先作术 前化疗,以后做根治性手术或乳腺单纯 切除加腋结清扫术、术后化疗、放疗以
及根据受体情况作内分泌治疗。
Ⅳ期乳腺癌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为主,必要时行姑息性手术或放疗。
内分泌治疗的适应征: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Gallen乳癌国际 会议(2001)均建议对ER和(或)PR阳性 的乳腺癌患者,不论其年龄、月经状况、 肿瘤大小和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都 应该接受辅助性内分泌治疗。但对于年龄 小于 35 岁,肿瘤直径小于 1cm 且分化好, 腋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不用辅助内分 泌治疗。
期)及DFS(无病生存期),相反增
加毒性。TAM最佳治疗期为5年。 ATLAS及ATTOM研究对比了TAM给药
5年和给药10年的结果,发现长期
的治疗将在治疗10年后显示出生存的 改善,乳腺癌特异死亡风险降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