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食品标准法规

合集下载

浅谈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文献综述

浅谈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文献综述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文献综述随着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国内各种食品安全文献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国内食品安全监管。

一、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三个部门负责,分别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基于全过程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这个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管理:制定标准、规范流程、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2.生产环节监管:质量管理、厂房设施、生产工艺、原料采购、物料进出、质量控制等。

3.流通环节监管:管理进货、物流、存储、展示、销售、保质期、移交等过程。

4.供应链管理:针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追溯,确保食品安全。

然而,尽管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食品污染、虚假标注等问题仍然存在。

这是因为食品安全监管仍有不足和盲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监管措施不强有力:目前主要的措施是食品抽检、处罚等,但食品抽检与新的食品添加剂审核制度脱节,对于正在生产的产品进行的检测不多,只能预警少部分危害。

2.监管机构缺乏实力:虽然现有监管机构从数量上来讲较多,但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监管机构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3.参与企业的监督不够: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主要以监管部门的行为为基础,而没有足够的公民监督,企业也不太愿意配合政府的监督。

二、国内食品安全监管问题1.制度和法规不完善:国内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问题比较严重。

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之间存在重复和冲突,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还未完全实现。

2.危害高风险产品管理不力:在普遍企业产品监管的情形下,婴幼儿配方奶粉、食用植物油、农药残留等这些高风险食品的管理还不够完善。

3.监管力度不足: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存在不足,管理体制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献综述 _张双琴(1)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献综述  _张双琴(1)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

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依然有许多食品存在着安全隐患,而且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力度。

食品安全可分为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数量安全、食品可持续安全,本次研究的主要是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下文出现的食品安全均指食品质量安全)。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部门都致力于要解决的问题,也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共同探讨的热点。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食品安全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和治理策略等方面。

本文主要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解决食品安全的对策和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发现和找出我国食品安全的研究找出我国在食品生产和监管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国家政府对食品安全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以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促使我们对食品不得不层层把关,选材,生产、包装、运输、储藏都要严格执行,所以不仅要从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去保证我国食品的安全,同时也要利用道德舆论的力量来监督和促使食品生产商生产合格、安全、放心的食品,以保证我国人民食品的安全。

三.国内食品安全理论著作和相关法律措施从目前的检索来看,国内有关食品安全的著作相当丰富。

在这些著作中,有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如《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调查》﹔有关食品专业知识的如方玉媚著的《食品分析》(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1]、夏延斌的《食品添加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2],结合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性质、形状、毒性、使用方法、应用范围与剂量,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还有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探讨,如周小梅的《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经济分析与经验借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一书[3]。

食品文献综述

食品文献综述

国内外婴幼儿食品中重要功能性配料的标准化研的标准化研究进展2011.3###随着对母乳成分的剖析和婴幼儿营养需求模式的深入研究,特别是通过对母乳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科学家发现母乳中许多特殊的蛋白、多肽、氨基酸、多糖、脂肪酸等功能性成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但是,要将这些成分添加到婴幼儿食品中需要对其生产工艺、构效、功效进行系统科学论证。

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性蛋白类、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类、益生菌类功能性食品配料,介绍目前国内外开展的标准化工作情况,以期概括该领域的标准化基础研究工作,为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及标准化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功能性蛋白类婴幼儿食品中应用的功能性蛋白主要包括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功能性肽、限制性氨基酸等。

目前,乳铁蛋白是各国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重要功能性蛋白之一。

乳铁蛋白是一种生物活性糖蛋白,是转铁蛋白的一种,具有强碱性(pH>8),分子量 80,000Da,对Fe3+具有强烈亲和作用,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分,存在于母乳及其他动物的乳汁中。

人初乳中含量约为1.0g/ L,牛乳中为0.1g/L。

为了强化婴幼儿食品特别是婴儿配方食品中乳铁蛋白的含量,科学家把它从牛乳或乳清中纯化出来添加到婴儿配方食品中。

根据卫生部2 0 0 4 年6 号公告,我国以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形式批准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中使用乳铁蛋白,使用量为30~100mg/ 100g。

根据卫生部2009年第18号公告,以新资源食品形式规定了牛乳碱性蛋白使用量(200mg/ day)和质量要求,并规定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 )公布了7 种G R A 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乳铁蛋白名单,规定12月龄婴儿最大每天摄入量为3.6g。

新西兰食品安全署、中国台湾卫生署、日本厚生省均认可乳铁蛋白在婴幼儿食品中应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并发布部门规定说明,但尚未建立标准化技术法规。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有关食 品安全 问题 的 国 内理论研 究综述
王廷 丽 , 黄 怡
( 兰州商 学院 工商管理 学院, 甘肃 兰州 70 2 ) 3 00
【 摘 要 】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 的要求不断提 高和 不安全食 品危 害事件的频繁发生 , 品安全 监管 已 日益受到政 食 府 、 业界和 学术界 的关注。为 了解决食 品安全监管 中存 在的问题 , 企 国内外学者从不 同角度 对食 品安全 问题做 了大量研 究, 文章主要对 国内学者 的研 究成果在 阅读分析探讨的基础上进行 归纳 总结 , 为今后的研 究在 方 向上、 重点上提供 参考安全 的政 府 规 制、 理制 度 等方 面 的研 对 管 国经验 , 建议从完善食 品召回法规 、 范食 品召回程序 、 立食 规 建 究 品溯源制度等方面构建中国食 品召回体 系。 郑风 田等( 0 5 在总结美 国、 20 ) 丹麦等 国对食 品安全监 管的 随着食 品安全 问题 的 日益突出 , 国许 多学者开始重视政 我 成功 经验 基础上 , 出了将监 管机构合 并重组 , 提 成立 单独 的监 府在食 品安全 中的作用 。 管机构 , 负责对食品的监管工作的对策。删 史贤 明(0 2 认为 目前我 国的迫切任 务是要 借用 国际一 20 ) 秦富等 (0 3 等研 究 了欧盟及 主要 成员 国和美 国的食 品 流 的管理与控制模式 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 系, 20 ) 用 安全管理措施 和保 障体 系并与我 国进行对 比分析。[ 9 1 现代的理论和技术装备我国的食 品安全科技与管理队伍。[ 2 2 1 邓明等( 0 5 提 出“ 业 自评 一监督所现场指导 一企 业整 20 ) 企 二 、 建 立食 品安全 体 系的研 究 对 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模 式。i 2 3 1 于欢 等(0 6 认 为社会 责任是食 品企业危机管理 的核 心 , 改 一专家定级” 20 ) 张 汉江 (0 8 建议 政府部 门大力 推进食 品检测检 验 的社 20 ) 因为从整个价值链看 , 食品加工企业在任何环节 如不能履行企 会 化 , 现有食 品检测检验 资源适度集 中, 以先 由卫生部 门 将 可 业社会责任 , 必然会导致危机事件 的发生 。[ 1 O t 然后逐步推 向社会。[ 2 4 1 曹朝 清(0 5 提 出建立 食品安 全保障体 系必须 要建立 完 代 管 , 20 ) 袁 玉伟 等( 04 、 凡乔 等 (0 2 、 沛新 (0 4 认 为完 2 0 )孟 20 )韩 20 ) 善 的食 品信用体系 , 稳步推进 食 品市场准人机 制 , 提高食 品安

文献综述——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

文献综述——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

文献综述——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第一篇:文献综述——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文献综述——浅谈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食品药品等关乎生命健康与安全的事件也就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强调要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督,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作为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监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大社会意义,确保食品安全有效,保证宁波人民健康安全。

这就引出本人研究“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的社会意义。

首先,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

关注食品和药品安全,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就是尊重人、关爱人,是和谐社会本质的生动体现。

其次,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体现在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利益,也体现在具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安定环境。

理论和实践表明,人的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是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也就成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食品药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政府部门本人在研究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本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和期刊以及网上查询相关信息等途径,针对所阅读的50篇论文总结自身对在我国进行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借鉴与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与意见。

二、研究现状(一)国外食品安全现状随着现代农业、都市化的进程、大量化学品的使用、一些生物物种的变异及 1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环境卫生和人类环境恶化,食品安全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综述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综述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 、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条例 第32条
第五章 食品检验
免检实施免检。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 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法第60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进行的抽 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复检结论表明食品合格的,复 检费用由抽样检验的部门承担;复检结论表明食品不合格的 ,复检费用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条例第35条
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海 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法第62 条 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应当持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等 必要的凭证和相关批准文件,向海关报关地的出入境检 验检疫机构报检。进口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检验合格。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 放行。条例第36条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 不得上市销售。( 法第48条 )
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 ▲
食品添加剂规定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
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法第45条) 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
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 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 康的物质。(法第46条)
(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 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 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 制定企业标准。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综述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综述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 目 前亟待解决的重大
问题, 研究者从不同领域和视角提出了各种对策建议 , 这 也反映出我国食品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很多。纵观各学 者的研究, 这些对策大体涵盖 了监管组织结构的完善、 责 任和激励机制、 运行机制的完善、 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

食品安全问题。口
关键词 : 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 ; 研究综述
I o

l I " O
作者及单位 : 常存平 , 电子科技 大学政 治与公共 管理 学院21 级行政 管理硕 士研 究生。四 00 (
川 成都 60 5 ) 10 4
在多元主体协 同监管上 , 多数研究者认为政府系统 内部的有关监管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 同时, 政府主体与 外部的社会主体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合作互动。如陈季 ( 有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二)
我国已经形成了“ 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 , 省级和部门
食品检验机构为主体 , 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为补充” 市、 的 “ 分段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 的三级食品安全检验检
测体系框架。 罗杰等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概括
为 :全国统一领导、 “ 地方政府 负责、 部门指导协调、 各方
联合行动” 。∞周清杰认为: 目 已初步建立了一套 我国 前
点问题 , 本文仅就 2 0 年 以来 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做 00

统计 分析 和研 究 。笔 者 以 中国期 刊 全文 数据 库
( 有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的研 究 一)
我国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状况如何呢?研究者从
体制的广义角度对包括监管的组织结构、 与之配套的法
( N I为检索源, CK) 检索项选 择“ 题名”以“ , 食品安全 监管” 为检索项 , 查得从 2 0 年初至 2 l 年8月底 , 0O 01 题名中

食品安全国内外文献综述.doc

食品安全国内外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文献综述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需求的满足与社会福利的改善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不同时期由于食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本章通过对食品安全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比较,以掌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脉络。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食品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侧重食品数量安全(food Sedcurity)到侧重食品质量安全的转变过程。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机构举行的世界粮食会议上,将食品安全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维持健康的生存所必需的足够食物。

1983年,FAO前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将食品安全最终目标解释为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一国的食品供给数量能否满足人口的基本需要,并且更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如穷人、妇女和儿童等)的食品可获得性,以避免和减少饥荒和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因而与缓解和消除贫困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题为《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同意语,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对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其中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规制主体食品安全规制的主体主要有规制机构、企业、用户(消费者)和非政府机构。

针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作用,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 May Aung(2004)在研究中表明,所有国家必须考虑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能够参加培训、决策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系统的发展、调整和实施活动; AndrewFearne,JulieA.Caswell和Spence Henson(2007)的研究表明:根据各国食品安全形势、食品行业特征、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不同,各国对食品行业的规制模式也有很大差异。

食品安全监管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监管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监管文献综述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本文介绍了目前食品安全的最新概念,即不仅是食品的质的安全也包含食品的量的安全,同时还有使用者安心使用的安全。

同时分析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安心的关系,并简要概述了确保食品安全的改善措施。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食品安全文献关键词:食品;安全;认识;发展;举措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心的问题。

食品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现代食品安全已不仅仅是指食品的量的安全同时还包含食品的质的安全,以及使用者安心使用的安全。

2009年6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

此举就是为了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现状,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相信今后的研究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1 食品安全概念的发展1.1 食品安全的出现与定义食品安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分别来源于两个英语单词: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另一个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即食品安全(food safety)。

食品安全大体趋势可表示为从侧重食品数量安全(Food Security)转变为侧重食品质量安全(Food Safety)。

食品安全(food safety)可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1.2 食品安全的发展目前世界上食品安全危害的主要类型包括微生物、化学物质和物理危害、过敏原危害以及新技术产品的危害。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食品质量管理文献综述工程114 31111420 王春月摘要:针对今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本文主要从食品质量管理的定义、现状原因、体系结构、对策及趋势展望等方面对食品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将众多学者对食品质量管理的一些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全面的认识食品质量管理。

同时也求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实现真正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等字眼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几乎达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激起了全社会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对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视。

从整个战略层面看,这一系列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威胁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它严重损害我国食品生产与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降低了我国食品的国际信誉,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就必须进行食品质量管理。

一、相关概念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李正明(2003)认为,所有食品在正常摄取时必须确保安全,任何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东西,不能成为合法销售的食品。

因此不存在普通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谁比谁更安全的问题。

食品质量的定义,高新宇(2011)认为,食品是用来满足不同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食品的全部特性。

食品质量策划、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保证与改进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高新宇将这些活动统称为食品的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第一、管理部门要及时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产生,从而保护公众健康;第二、通过杜绝有误导倾向的食品、不卫生的、甚至是有毒有害的食品进入大众人群,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三、通过建立一个完全合乎国际标准规则的企业标准质量体系,来保持消费者对于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整版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整版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整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整版一:食品安全法相关法律法规综述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规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具体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该标准是针对食品安全进行制定的,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包装标准等。

二:食品生产制造环节的法律法规1.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食品生产许可的申请、审批和管理流程,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2. 《食品生产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原料使用、产品质量检验等进行了规定。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法律法规1. 《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食品流通许可的申请、审批和管理流程,明确了食品流通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2. 《食品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食品流通环节的卫生要求、质量检验、标签标识等进行了规定。

四:食品安全监督和执法的法律法规1.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等。

2. 《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五: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该规定明确了针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

2.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对象、方法和程序。

六: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文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全文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全文4.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全文5. 《食品生产管理办法》全文6. 《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全文7. 《食品流通管理办法》全文8.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全文9. 《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全文10.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全文11.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管理办法》全文七: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食品安全:指食品不含有有害物质,不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不含有病原微生物,不含有细菌数量超标等。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综述
一 一 一
提 出 了优 化 路 径 : 3 . 1加 强食品安全 法制建设 , “ 与时俱 进” 学界对 食品安全 的保障一 致性的观 点在 于 :法律法规体 系是食 品安全 的保障 ,是 食 品安 全执法、 司法和 维权 的重要依据 ,也是 食 品生产经营者 的行 为规范 。为此 ,学者 们 提 出,应坚持立 法先行 ,逐渐 建立和完 善我 国的食品安全法 律法规体系 ,使食 品生产 经 营行 为处于法律 的规范之下 ,并受行政 、司
经 济与法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 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究综述
林 荣
安微大 学 安徽 合肥 2 3 0 6 0 1
摘要 :食品安全是所有国 民财产和生命健康 的保证 ,它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和 目标的达成 , 对 我国和 谐社会建 设具有 重大 的意义。学者们对 此进行 了较为深入 的研 究,成果丰富但 尚需对其进行梳理和反思 ,为后续 的研 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为此 ,本 文从食 品安全 的概念 、食 品安全法 律制度建设 中存在 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三个方 面对 已有研 究成果进 行综述 ,以期能对学者们的研究结论进行有益的研究,使 其更为系统化、清 晰化, 从而对 以后相关研 究提供 一定 的参考 。 关键 词 :食 品安全 问题 对策
1 、学界关于食 品安全概 念的研究
不 同学科和 领域 的学者们对 于食 品安全 的概 念进行 了阐释和 界定 ,但 由于学科 背景 和研 究 旨趣 的差异 ,食 品安全概 念的界 定表 现 出了较大 的差 异性,如美 国学者 J o n e s曾建 议把 食品安 全区分 为绝对安全 与相对安全 二 种不 同的概念 。 【 l 】 张涛认为绝对安全是确保不 可 能因食用 某种食 品而危及健 康或造成伤 害 的一种承诺 ,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口 ] 与此 相称 ,相对安全 指 “ 一种 食物或者 成分 在合 理食用 方式和正 常含量下 不会导致对 健 康损 害的确 定性 ” 。[ 3 1 1 9 9 6年 WHO在 《 加强 国家级食 品安全性计 划指南 》中 :食 品安全 被 解释 为“ 对 食 品按其 原 定用 途进行 制作 和 ( 或) 食用时不会使消 费者受 害的一种担保” 。 从以上分 析可 以看 出,不 同的视角 和理 论 基础决 定着学者们 得到不 同的见解 ,从另 方面来说 ,正是这 些不 同的见解共 同促进 了食品安全 问题研 究的进步 和完善 ,正如科 斯所 指出的那样,“ 分析优于定义” ,从不 同学 者 的研究 中,可 以看 出 ,食 品安全概念 中包 含 着 以下 几个要 素:一是 公民生命健康 权得 到保证 :二是食 品不存在潜 在的风 险性 ;三 是 食 品安全 是一种制 度性规 定,其依据 是法 律法 规等“ 规定 的范 围” 。

解读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解读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本 的 不 同内容
本标 准 2 1 0 1年 版 的 前 言 部 分 , 要 概 括 了 与 简
中基础 剂物 质及其 配料 。
1 3 第 三是 附录 部 分 , 录 内容 版 的不 同方面 :
名称 有 了新 的改变 。“ 品添加 剂使用 卫生标 准” 食
全 国 家标 准 食 品 添加剂使 用标 准》 从基 本 框 架 、 品添 加 荆使 用规 定 、 能类 别 等 方 面都 进 行 了分 , 食 功
析。
关键 词 : 7 0 0 1 解读 ; 品添加 剂 ; 准 GB 2 6 —2 1 ; 食 标
中 图分 类号 : 2 2 3 TS 0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o O 9 3 2 1 ) 9 0 2 - 0 1 0 一9 7 ( 0 1 0 - 0 6 4
1 2 第二是 正文部 分 - 括九项 内容 . 包 范 围 ; 语 和 定义 ; 品 添加 剂 使用 原 则 f 品分 术 食 食 类 系统 i 品添 加 剂 使 用 规 定 ; 品 营 养 强 化 剂 ( B 食 食 G
1 8 0 ; 品用香 料 , 品工 业 用 加工 助 剂 ; 基 糖 果 48 )食 食 胶
食 品添加剂使 用标准是 国家强 制性标准 , 为适 应社 会经济发展需要 , 新标 准 G 70 2 1 ̄ 品安全 国家 B2 6 - 01食 标准 食 品添加 剂 使用标 准 》 代替 了旧标准 G 7O [ 叼 B26 一
改 为“ 品安全 国家标 准 食 品添加剂 使用 标准” 食 。 增加 了 2 0 至 2 1 0 7年 0 0年第 4号卫 生部 公告 的食 品添加剂 的规定
食 品工业 用加工 助剂 名单 。 ‘
本 原则 。标 准 的具体 内容 , 即食 品添加 剂 品种 、 使用 范 围 、 用量 均在 6个 附录 中 。标 准 的基 本 框架 由 以下 使 三个 部分组 成 。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01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
安全风险。
深入研究食品产业链安全问题
02
针对食品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安全问题,深入研究其根源和解决
方案。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03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舆情应对
建立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消除公众疑虑。
媒体合作
政府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05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探讨
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食品产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食品安全法”等,旨在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各级政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考核评价,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各 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主要问题
生产经营环节问题
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使用劣质原料、非法添加、超范围经营等问题,给 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监管体系不完善
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如部门协调配 合不够、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等。
风险控制措施
源头控制
01
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过程控制
02
严格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
警,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产品追溯
03
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可追溯,确
保食品安全责任的落实。
风险交流与舆情应对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介绍及要点解读
韩军花,杨月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09年3月,广州
卫生部文件
2007年12月 2008年5月1日 起实施
主要内容
《规范》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规范》正文内容及要点解读 附件1内容及使用方法介绍 附件2内容简介 附件3内容及使用方法介绍
第一部分 规范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小包装; <5%dv 小工厂; 现场制作 同美国
所有预包 装食品;
不包括或 免除/禁止
特殊膳 食食品
现场制作
6、实施方式
从性质上分为: • 自愿 --- 自愿标示,但如果有如果声称, 需按照规 定标示(部分国家) • 强制 --- 必须按照执行, 美国, 韩国 从操作层面分为: • 分类实施--- 食品分类, 逐步实施。 如马来西亚, 泰国等 • 一步到位--- 给出过渡期,到时全部实施,如美 国, 欧盟等。
我国规定了能量、脂肪、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碳水化合物、 胆固醇、膳食纤维、14种维生素、14种矿物质的NRV值。
3、健康声称是否必要?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5类声称:
营养声称
含量声称
健康声称
营养功能声称 其它功能声称
比较声称 减少慢性病危险的声称
我国目前的 声称包含 无糖 营养成分 功能声称
营养声称
74个国家或地区营养标签的实施类型-WHO2004
强制执行国家或 自愿执行国家或地区(声 地区(实施日期) 称时强制执行) 美国(1994) 加拿大(2003.1) 阿根廷(2006.8) 巴西(2001.9) 巴拉圭(2006.8) 乌拉圭(2006.8) 以色列(1993) 马来西亚 (2003.9) 澳大利亚 (2002.12) 新西兰( 2002.12) 文莱 智利 丹麦 芬兰 南非 瑞典 瑞士 韩国 泰国 英国 越南 德国 希腊 比利时 墨西哥 菲律宾 葡萄牙 新加坡 匈牙利 意大利 日本 立陶宛 西班牙 奥地利 法国 荷兰 印度尼西 亚 卢森堡公 国 厄瓜多尔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自愿执行国家或地区 没有法规标准的国家 (仅特殊膳食食品强制 或地区 中国 巴林 印度 科威特 朝鲜 摩洛哥 阿曼 秘鲁 波兰 卡塔尔 哥斯达黎加 克罗地亚 委内瑞拉 毛里求斯 尼日利亚 沙特阿拉伯 阿拉伯联合 酋长国 巴哈马群 岛 孟加拉国 伯利兹城 巴巴多斯 岛 百慕大群 岛 波斯尼亚 和黑塞哥 维那 博茨瓦纳 多米尼加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巴基斯坦 尼泊尔 约旦 肯尼亚 安地列斯 群岛 土库曼斯 坦

食安规制 文献综述

食安规制 文献综述

食安规制文献综述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

为了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规制。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制,并分析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食品安全规制。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颁布实施,该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流通和监管的各项要求,旨在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和质量控制,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还需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抽检,并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进行召回和处理。

中国的食品安全规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但仍面临着监管不力、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美国的食品安全规制。

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于2011年颁布实施,该法案对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根据FSMA的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包括建立风险控制计划、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等。

此外,FSMA还要求食品进口商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美国的食品安全规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但仍然存在着监管不足、风险评估不准确等问题。

除了中国和美国,其他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规制。

例如,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对欧盟境内的食品进行评估和监管,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日本的食品安全规制主要由日本食品卫生法和日本食品标准法来规定,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澳大利亚的食品安全规制主要由澳大利亚食品标准局(FSANZ)负责,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但仍然存在着监管不足、风险评估不准确等问题。

食品安全规制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不同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规制,加强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关于“食品”含义的文献综述——新《食品安全法》第150条探讨

关于“食品”含义的文献综述——新《食品安全法》第150条探讨

关于“食品”含义的文献综述——新《食品安全法》第150条探讨陈雅静【摘要】通过整理搜集“食品”含义相关资料,比较研究食品与农产品、药品、保健品等概念,就新《食品安全法》第150条中“食品”的含义进行辩证分析,以期为《食品安全法》修改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使“食品”含义更严谨、明确、科学、完善,与相关法律实现无缝对接,完整涵盖法律需规制对象的范围.%This paper conducted dialectical an analysis for amending the law on the definition of food in Article 150 in the Food Safety Law,through collecting and gathering materials about definitions of food as well as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ood and produce,medicine,health product and other concepts,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the amendment of the Food Safety Law,making the definition of food more accurate,definite,scientific,complete,achieving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with relevant laws and covering the scope of the objects which laws need to regulate entirely.【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7(023)005【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第150条;食品;含义;法律;文献综述【作者】陈雅静【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修订版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50条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1]。

食品安全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问题文献综述[前言]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学术界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方式进行了广泛研究。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政府规制和供应链管理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主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不断涌现。

因此,就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而言,重视并加大力度解决这一问题依然迫在眉睫。

一.食品安全产生原因1.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少考虑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

2.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

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

作为食品生产者,尤其是生产蔬菜、瓜果的农民,他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所以,就更谈不上如何去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了。

3.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

由于无公害食品科技含量高、生产成本大,加之人民群众对其认同度的不高,致使无公害食品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优质得不到优价,多数生产者及经营者没有见到明显的实惠。

4.假劣食品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牧区。

随着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将城区市场已经过期或者将要过期的食品通过“商品展销会”、“送货下乡”等形式,低价倾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致使农村牧区市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由城市转向农村,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牧区消费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食品标准法规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而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极大动摇了国人对我国食品安全性和食品标准法规的信心。

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内食品标准法规的现状,并与国际食品标准法规相比较,进而针对如何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和怎样加快与国际标准法规相接轨提出一些个人看法意见。

关键词: 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国际
一、食品安全问题
2008年,我国发生了含有“三氯氰胺”奶粉导致婴幼儿童中毒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29万儿童健康受到影响。

事件发生以前,有关部门曾经多次对有关奶粉进行检测,结果均合格。

合格产品却引起如此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我国检测的依据—国家婴幼儿奶粉配方标准指标设置不科学。

这项标准包含热量,蛋白质,水分和维生素等31项检测指标,但是并没有检测三氯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重要指标。

在这次事件以后,监管部门对相关标准进行了修改,并且加强了监督力度。

通过本次事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现行标准法规的不足之处,认识到相关职责部门“打补丁”似的进行标准修订是不可行的。

2012年3月,有媒体抽检8大螺旋藻品牌,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多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均显示,有
6个样品的铅含量严重超标。

但随后,国家药监局在3月31日通报:媒体报道的绿A牌螺旋藻精片等产品铅含量在本次监督检查中结果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在本事件媒体和国家药监局参照的标准均是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但两者对螺旋藻的属性类别存有歧义,因而所采用的标准限量也有差别。

媒体选择的判断依据为“一般产品”,规定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而药监局则采用标准内“其中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品和胶囊产品的个别产品,铅含量为2.0mg/kg”。

对同一标准,得出不同解读结果,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对现行标准法规的体系进行进一步思考。

比如说,本事件中相关标准里所标示的内容存在歧义,不够清晰。

二、我国食品标准法规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经过不断努力和发展,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补充的较为完善的食品标准体系。

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食品安全标准有效性的提高。

首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以前苏联的体系为样板的计划经济体制。

巨大繁琐的修订工作量极大地阻滞修订标准的速度,使其滞后于科技进步。

其次,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也无法覆盖所有食品,也无法及时修订所有标准。

而且,我国没有食品技术法规,而是用食品强制性标准代替食品技术法规的功能,没有严格区分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合法理。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跟目前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有关。

因此,应该对各相关部门进行合理分工,解决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并且要制定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二) 科学合理地规范食品标准的内容
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合理定位,即:标准的基本内容是对技术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在细节上对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指导。

使食品安全标准正确引导人们实现技术法规规定的内容,标准的属性应符合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需要。

(三)恢复食品标准的自愿采用性质
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作为强制执行的规范性要求,是食品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门槛,对于高于准入门槛的食品标准可采用自愿采纳的原则。

标准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可以促进标准的竞争。

竞争有利于提高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效率,提高标准的质量,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四) 准确定位食品安全法律,技术法规,食品标准三者之间的功能关系
媒体和第三方组织以及广大消费者监督食品安全法规的执行。

按照我国的立法和行政管理体制,由人大制定食品安全法律,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地方,各团体可以制定相应的食品标准,同时,必须建立层次清晰,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体系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安洁,杨锐.日本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现状研究.中国标准化(食品安全标准化专栏):23-26.
[2]毕金峰,魏益民,潘家荣.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及其借鉴.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3):11-14.
[3]菁菁.美国食品安全法规进展.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78.
[4]刘录民,侯军岐,董银果.论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改革与食品技术法规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9,9(4),49-52.
[5]陈亚非.我国食品标准急需与国际接轨-谈加入WTO对中国食品标准的影响.中国标准化,2004,57-60.
[6]魏胜娟.国内外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现状及对策.中国标准导报,2011:15-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