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冻伤详解
低温冻伤处置方案
低温冻伤处置方案
低温冻伤是人体在极寒条件下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有冻疮形成。
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坏疽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提供一些基本的低温冻伤处置方案。
一、紧急处理
1.避免继续受寒,立即进入室内或躲避风雪;
2.将受冻的手脚等部位放入摇床温水中,水温不能超过40℃(也就是
用手测感觉应该是舒适的温度,不要太热);
3.如果手脚发紫、灰黑,则需立即就医。
二、伤势较轻处理
1.将受冻处清洗干净,避免沾染污垢;
2.使用温水进行冲洗,水温不能超过40℃;
3.轻轻地擦干受冻的区域;
4.使用保湿霜或消炎药膏涂敷受冻的区域,以保持局部湿润;
5.更换干燥的衣物。
三、伤势严重处理
对于伤势严重的低温冻伤,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1.在送医途中,应用干净的干布或无菌敷料覆盖冻伤部位,以避免二次
感染;
2.应采用逐渐增加温度的方法,将受冻的部位放入40℃以下的温水中
浸泡,如果出现疼痛或发红就停止处理;
3.必要时,应进行抗生素或疼痛药物治疗。
四、防止低温冻伤的措施
预防低温冻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的人。
1.预防尽量少外出;
2.穿着保暖、透气的服装;
3.穿着防滑鞋;
4.在房间内使用空气加湿器以保持室内湿润;
5.注意用保湿霜涂抹受冻的易受损部位。
五、总结
低温冻伤受伤后的紧急处理非常重要,及时的处理可以避免伤势恶化。
伤势轻的低温冻伤应该注意保湿并进行慢性治疗,伤势严重的低温冻伤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预防低温冻伤的发生,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4度冻伤发生条件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4度冻伤发生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冻伤是一种常见的低温损伤,它在极端寒冷环境中发生,会造成皮肤和组织的冰冻和损害。
在严重情况下,冻伤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和截肢。
因此,了解冻伤的发生条件对于预防和应对这种情况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全面探讨4度冻伤的发生条件、概述以及相关的解释。
首先,我们将介绍引言部分(本节);接着是冻伤发生条件部分,包括温度要求、时间要求以及局部血液循环状况;然后,我们将详细说明4度冻伤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发生频率和部位;接着将解释导致冻伤产生机制的各种因素,包括组织冷却与凝血系统改变的关系、细胞水分和渗透压变化对组织损伤作用的解释,以及循环系统在排出冰冻产物中扮演的角色;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对于4度冻伤发生条件及其概述说明和解释。
通过对冻伤的深入了解,希望读者能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此类严重低温损伤,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冻伤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以增进对这一现象的全面认识。
2. 冻伤的发生条件2.1 温度要求冻伤的发生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当环境温度低于人体组织的结冰点时,冻伤可能会发生。
具体来说,对于4度冻伤来说,通常是在0°C以下的极寒环境下才会产生。
2.2 时间要求除了温度外,时间也是影响冻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低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四度冻伤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在寒冷环境中超过30分钟以上的暴露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四度冻伤。
2.3 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局部血液循环状况是导致四度冻伤发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当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周围血管会收缩以减少散失热量,并将更多血液供应给核心器官以保护其功能。
然而,这也意味着较远端的末梢组织(如手指、脚趾)血液供应减少,使得这些部位更容易受到冻伤的影响。
因此,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对于四度冻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冻伤科普宣传PPT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冻伤? 2. 冻伤的症状与表现 3. 如何预防冻伤? 4. 急救措施 5. 预防冻伤的误区 6. 冻伤的并发症和风险 7. 注意事项与建议
1. 什么是冻 伤?
1. 什么是冻伤?
冻伤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寒冷 环境下导致身体组织受到冻结 和损伤的现象。
冻伤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 冻伤,严重程度逐渐加重。
5. 预防冻伤的误区
不要使用药物自行处理冻伤, 应寻求专业医生指导。
6. 冻伤的并 发症和风险
6. 冻伤的并发症和风险
感染:冻伤部位易感染,需及时咨询医 生。
晚期并发症:冻伤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 、溃疡、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
7. 注意事项 与建议
7. 注意事项与建议
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婴幼 儿,需特别注意冬季保暖。 定期锻炼,提高身体耐寒能力 。
2. 冻伤的症 状与表现
2. 冻伤的症状与表现
一度冻伤:皮肤发红、肿胀、疼痛、刺 痛感。
二度冻伤:深度组织受损,出现起水泡 、破裂、溃烂等症状。
2. 冻伤的症状与表现
三度冻伤:严重组织坏死,皮 肤变黑,可能伴有深度组织损 伤。
3. 如何预防 冻伤?
3. 如何预防冻伤?
穿着合适的防寒服装,多层保暖。 避免暴露在寒冷环境下过长时间。
3. 如何预防冻伤?
注意保暖,尤其是手部、脚部 、面部等易受冻的部位。
4. 急救措施
4. 急救措施
将冻伤部位迅速放入温暖水中,水温不 宜太高。
避免使用热水、火源等直接加热冻伤部 位。
4. 急救Leabharlann 施尽快就医,寻求专业诊断和治 疗。
5. 预防冻伤 的误区
5. 预防冻伤的误区
冻伤科普宣传PPT
冻伤的急救方法
前期急救:发现患者冻伤后,加温:用温热的 水轻轻按摩冻伤部位,不要使用过 热的水或火炉等加温方法。
冻伤的急救方法
包扎保护:用干燥的纱布或绷 带轻轻包扎冻伤部位,避免摩 擦和细菌感染。
冻伤的治疗与 恢复
冻伤的治疗与恢复
冻伤发生后的急救方法包括迅 速转移到温暖的室内、轻轻按 摩冻伤部位、包扎保护伤口。
严重的冻伤需就医治疗,康复 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饮食和定 期复查。
总结
冻伤的患者应注意伤口干燥、伤口 护理和避免外力刺激伤口。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冻伤科普宣传 PPT
目录 介绍冻伤 冻伤的预防 冻伤的急救方法 冻伤的治疗与恢复 冻伤后的注意事项 总结
介绍冻伤
介绍冻伤
什么是冻伤:冻伤是由于人体暴露 在严寒环境下,导致周围组织受冻 的一种损伤。
冻伤的分类:冻伤分为一度冻伤、 二度冻伤和三度冻伤,根据伤害程 度进行分类。
介绍冻伤
冻伤的危害:冻伤可能引起疼 痛、水肿、坏疽以及更严重的 并发症。
冻伤的预防
冻伤的预防
穿戴适当的衣物:出行时要选 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尤其是 保护手脚等容易受冻的部位。
避免暴露在严寒环境中:在寒 冷的天气里尽量减少外出时间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严寒的环 境中。
冻伤的预防
注意保暖措施:使用暖手宝、 暖脚宝等保暖用品,同时可使 用雨伞等物品遮挡寒风。
冻伤的急救方 法
保持伤口干燥:冻伤伤口需要保持 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导致伤口恶化 。
冻伤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伤口护理:及时更换干净 的敷料,避免伤口受到外力撞 击和摩擦。
总结
总结
冻伤是一种严重的冷冻损伤, 可导致组织受损和并发症的发 生。
外科学课件: 冻伤
呼吸骤停;
冻伤治疗1-2
1、急救和复温 迅速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
物体 • 迅速复温是急救的关键,用40-42℃ 恒温温
水浸泡肢体或浸浴全身,要求在15-30 分钟 内使体温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肢端转红 润、皮温达36℃ 左右; • 浸泡过久会增加组织代谢,不利于恢复; • 全身冻僵浸泡复温时,肛温回复到32℃左 右,停止继续复温;
Ⅰ(表皮层):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
或灼痛。症状数日后消失;愈合后表皮脱落, 不留瘢痕;
Ⅱ(真皮层):红肿疼痛显著,水疱(血清样
液,血性);感觉迟钝(对针刺、冷、热感觉 消失);1-2 天后疱内液体吸收,形成痂皮 (无感染,2-3 周后脱痂痊愈);少有瘢痕;
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1-3
Ⅲ (全皮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
• 部分血管发生血栓(水疱、皮肤坏 死);
非冻结性冻伤
预防和治疗
• 冬季长时间户外活动,防寒、防水; • 寒冷季节应注意手、足、耳等的保
暖; • 药物(冻疮膏); • 中药改善肢体循环;
冻结性冻伤
人体接触冰点以下低温损伤
病理生理
• 人体接触冰点以下低温时,血管强烈收缩; • 时间长+温度很低,细胞内,外液形成冰晶; • 冻融后,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渗出以及血栓形成; • 组织内冰晶不仅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脱水、
冻伤复温后治疗
• 防治休克 补液、血管活性药、除颤 • 维护呼吸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呼
吸兴奋剂、防治感染 • 防治脑水肿和肾功能不全 利尿剂 • 合并局部冻伤,创面处理 •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失衡、维持营养
冻伤的现场急救
刺激皮肤。洗后,可适当擦一些润肤脂、雪花膏、甘油
等油质护肤品,以保护皮肤的润滑。
4、经常进行抗寒锻炼,用冷水洗脸、洗手,以增强
防寒能力。
5、患慢性病的人,如贫血、营养不良等,除积极治
疗相应疾病外,要增加营养、保证机体足够的热量供应
,增强抵抗力。
编辑课件
冻伤现场急救中的“误区 ”
1、不得用火烤。用之反而会使冻伤处血管扩 张,导致局部需氧量增加,加重冻伤。
编辑件
三、冻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二)非冻结性损伤:
非冻结性损伤指身体的局部或全部长时间处于 0~10℃的低温潮湿环境下造成的冻伤,组织 不发生冻结性病理改变。
编辑课件
三、冻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冻僵:
冻僵是全身性严重的冷损伤,往往可以导致冻亡而 难于复苏。当直肠温度降至33℃时进入抑制 期,表现为血压下降、寒战停止、肌肉关节 发硬。当降至30℃时陷入麻痹期,出现意识 模糊、幻觉、知觉与反应迟钝、血压下降、 肌张力下降、脉缓而弱。当降至28℃时,表 现呼吸心跳缓慢、出现心律紊乱。当降至 25℃以下时,呈昏迷状态,脉触不到,血压 测不到,呼吸微弱且不规则,瞳孔散大对光 反射消失。当降至23℃。则呼吸心跳停止。
3、纠正复温性休克:冻僵复温过程中和复温后容易出现休克,因此,主 张复温早期静滴液体抗休克治疗。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肾功能衰编竭辑课。件
六、预防冻伤
(一)预防冻伤的“三不”与“三勤” “三不” 一不:不穿潮湿,过紧的鞋袜; 二不:不长时间的静止不动; 三不:不在无准备情况下单独登山。 “三勤” 一勤:勤活动手脚; 二勤:勤搓颜面; 三勤:勤用热水烫脚。
2、不得用雪搓。人被冻的时候血液循环不好 ,血管收缩,血供不好时周围组织是缺血缺 氧的,若用雪搓会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寒冷冻伤安全教育
寒冷冻伤安全教育寒冷冻伤是在寒冷天气中容易发生的一种常见伤害。
为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寒冷天气中避免冻伤的发生,并提供一些紧急处理措施。
一、认识冻伤冻伤是由于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导致皮肤和组织冷冻的一种伤害。
冻伤可分为一度冻伤、二度冻伤和三度冻伤。
一度冻伤表现为皮肤发红、痛感和瘙痒;二度冻伤则出现水泡和皮肤溃烂;三度冻伤会导致皮肤坏死和组织损害。
二、预防冻伤的措施1. 穿着合适的衣物:在寒冷天气中应该选择适合的衣物来保暖。
衣物最好是多层次穿戴,这样可以增加保暖效果并调节体温。
同时,注意穿戴防水的鞋子和手套,以防止被湿气侵蚀。
2. 注意保暖部位:一些身体部位比如手指、脚趾、耳朵和鼻子等是最容易受到冻伤的部位,所以应该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
可以选择用暖手贴或者保暖器具来保护这些部位。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如果你需要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或活动,要注意适当控制时间,定期休息并找个温暖的地方进行短暂休息。
4. 饮食保暖:在寒冷季节,饮食也能帮助保持体温。
可以适当增加摄入热量,多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比如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坚果、鱼类和肉类等。
三、应急处理措施1. 移至温暖的地方:如果出现冻伤症状,应尽快将受伤者移至温暖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2. 慢慢恢复血流:对于冻伤的区域,应采取温和的方式慢慢恢复血流。
可以用温暖的水浸泡受伤部位或轻柔地进行按摩,但不要使用过热的水或强力摩擦。
3. 包扎受伤部位:对于冻伤严重的情况,应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受伤部位,但不要用紧缚的绷带。
4. 寻求医疗帮助:对于二度和三度冻伤,应当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专业医生会根据伤势程度给予合适的治疗,如清创、消炎和使用抗生素等。
在冬季,寒冷天气中冻伤的发生率较高,为了预防和处理冻伤,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只有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应急处理,我们才能保证在寒冷天气中的身体安全。
低温冻伤危害因素
低温冻伤危害因素1. 引言1.1 概述概述低温冻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损伤,其危害因素包括低温环境和人体对低温的反应。
在寒冷的环境中暴露过久,人体受到的低温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最终导致组织的氧供减少,从而引发冻伤。
冻伤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尤其容易发生在较为暴露的皮肤和肢体末梢,如手指、脚趾、耳朵和鼻子等。
严重的冻伤会导致皮肤水肿、变白、变硬以及疼痛等症状,并可能引发感染和坏死。
除了环境因素外,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对低温冻伤的易感性。
例如,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饮酒者以及穿着不足或不合适的人更容易受到低温冻伤的影响。
此外,长时间暴露在冷水中、血循环不良、患有血液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人也更容易受到冻伤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治疗低温冻伤,人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保暖措施,穿戴适合的衣物和鞋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如果发生冻伤,应及时将受伤部位转移到温暖的地方,避免擦拭或按摩冻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同时,及早寻求医疗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医生会根据冻伤的程度和部位进行合理的治疗,包括应用温暖的水浸泡、局部药物处理或手术疗法等。
综上所述,了解低温冻伤的危害因素对于保护自己免受该伤害的威胁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低温冻伤的发生和损害,并保障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低温冻伤危害因素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整体结构。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低温环境和人体对低温的反应。
2.1 低温环境部分将介绍低温的温度范围以及影响低温的因素。
在温度范围方面,将探讨何为低温以及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在影响因素方面,将分析环境因素对低温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2.2 人体对低温的反应部分将探讨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理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和疾病。
在生理变化方面,将解析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自适应机制和变化,如血管收缩、体温调节等。
冻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注意天气预报:提前了解当地的气温变 化,做好心理和物理的准备。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自己的身体是否有 冻伤症状,及时进行预防和急救措施。
预防冻伤的注意事项
保持健康: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助于提高 血液循环,减少冻伤的发生。
冻伤的治疗与康复
冻伤的治疗与康复
红肿疼痛期:局部保暖,避免擦伤,可 使用消炎止痛药。 水泡期: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破裂,可 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冻伤的治疗与康复
溃烂期:密切观察伤口,避免感染,可 进行适当包扎和清创治疗。
冻伤的预防常识
冻伤的预防常识
警惕热源损伤:避免暴露在过热的环境 中,防止红肿水泡形成。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 质的食物,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冻伤的预防常识
着装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合理搭配服装 ,保持身体的温暖。
冻伤的症状与表现
冻伤的症状与表现
一度冻伤:皮肤发红、疼痛、刺痛感。 二度冻伤:皮肤呈现麻木、发白,有水 泡或疱疹形成。
冻伤的症状与表现
三度冻伤:皮肤严重坏死,可能出现黑 色、干燥,无痛感。
寻求冻伤急救
寻求冻伤急救
注意保暖:将冻伤部位置于温暖环境中 ,用保温毯、温水浸泡等方式保持温度 。 不热敷:切勿直接用热水、火炉等加热 冻伤部位。
寻求冻伤急救
赶紧就医:及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防止冻伤的方法
防止冻伤的方法
注意穿着:在寒冷环境中,穿戴厚实的 保暖衣物、手套、帽子等。 避免湿气:避免身体长时间暴露在湿润 的环境中,尽量保持身体干燥。
防止冻伤的方法
加强锻炼: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身体 抵抗寒冷的能力。
预防冻伤的注意事项
预防冻伤的注意事项
低温冻伤标准
低温冻伤标准
低温冻伤标准因具体部位和程度而有所不同。
1.局部冻伤:患处皮肤苍白、冰冷、肿胀、疼痛和麻木,重者感觉
丧失。
2.轻度冻伤: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
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3.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
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复温后皮肤还会硬,小孩皮肤娇嫩,皮肤颜色会变成暗紫色。
4.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
皮
肤像干酪一般。
冻伤部位与正常组织间有大水疱。
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5.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
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这种情况,就得截肢了。
当气温降到-2℃时就有可能发生冻伤,当气温降到-25℃时,就极容易发生冻伤了。
特别容易出现冻伤的部位有面部,如耳、鼻、嘴,四肢,如手、脚。
低温冻伤防护安全教育
低温冻伤防护安全教育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低温冻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为了提高大家对低温冻伤的防护意识,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开展低温冻伤防护安全教育。
本文将通过介绍低温冻伤的定义、危害、预防措施等方面来加深对低温冻伤的了解。
一、低温冻伤的定义低温冻伤是指身体暴露在低温环境中,由于皮肤、组织接触低温而引起的一种损伤。
低温冻伤可以发生在任何身体部位,常见的有手、脚、鼻尖、耳朵等容易受寒冷侵袭的部位。
二、低温冻伤的危害低温冻伤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伤害不大,但实际上会给人体带来很多危害。
首先,低温冻伤会破坏皮肤和组织,引起组织坏死和溃疡。
其次,低温冻伤容易感染,导致伤口愈合缓慢,甚至引发严重感染。
最后,低温冻伤还可能引起神经损害,导致感觉丧失或者疼痛不适。
三、低温冻伤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低温冻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选择适当的衣物和鞋袜很重要。
在寒冷的天气中,我们应该选择保暖性好的衣物,包括羽绒服、羊毛衫等。
同时,要穿棉质袜子和保暖鞋,避免在低温环境中长时间暴露。
其次,加强锻炼提高体温。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体温,减少低温冻伤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和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低温对身体的损害。
四、低温冻伤的急救处理如果不幸发生了低温冻伤,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首先,暂时远离寒冷环境,进入温暖的室内。
同时,用温水(不要用热水)慢慢为受伤部位加温,切忌用火或者热水烫伤。
然后,及时寻求医救,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五、低温冻伤的应对心理遇到低温冻伤的情况,我们要保持镇定,不要恐慌。
恐慌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伤情。
我们应该保持乐观态度,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最终恢复健康。
六、结语低温冻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通过加强低温冻伤的防护安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低温冻伤的认知,还能够减少低温冻伤的发生率。
冻伤科普宣传PPT
目录 为什么会发生冻伤? 冻伤的症状和分级 如何预防冻伤? 冻伤急救处理 如何正确处理冻伤水泡? 冻伤后的护理要点 如何避免再次发生冻伤? 医疗干预的必要性
为什么会发生 冻伤?
为什么会发生冻伤?
寒冷环境下,身体受到长时间低温 的暴露 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导致组织 缺氧
为什么会发生冻伤?
如何预防冻伤?
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多进行身体活动
冻伤急救处理
冻伤急救处理
尽量不要用热水直接加热患处 将冻伤部位浸泡在温水中15-30 分钟
冻伤急救处理
轻轻拍打患处,促进血液循环
如何正确处理 冻伤水泡?
如何正确处理冻伤水泡?
不要自行打破水泡 温水冲洗患处,用抗菌药膏涂抹
如何正确处理冻伤水泡?
如何避免再次发生冻伤?
不要暴露在寒冷水源中,如冷水洗澡
医疗干预的必 要性
医疗干预的必要性
一级冻伤通常可自行恢复 二级和三级冻伤需要就医治疗
医疗干预的必要性
及时进行医疗检查和干预,有助于减少 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您的观赏聆听
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冻伤后的护理 要点
冻伤后的护理要点
避免揉搓冻伤部位,不要用暖 水袋贴在患处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避免过度 干燥
冻伤后的护理要点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助于组织修 复
如何避免再次 发生冻伤?
如何避免再次发生冻伤?
注意天气预报,避免在寒冷天气长 时间外出 穿戴合适的保暖衣物
组织细胞冷冻,引发冻伤的发生
冻伤的症状和 分级
冻伤的症状和分级
一级冻伤:皮肤潮红、肿胀、 发痒、灼热感 二级冻伤:皮肤变白、发冷、 有水泡、刺痛感
冻伤的名词解释
冻伤的名词解释冻伤,又称为冻伤症,是指由于暴露于寒冷环境或接触冷物体而导致的组织损伤。
这种损伤主要发生在皮肤及其下方的组织上,它是人体对寒冷应激的一种生理反应。
冻伤是一种常见的寒冷相关伤害,尤其在寒冷气候的地区或寒冷季节容易发生。
冻伤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极低温度的环境中,或者是接触过长时间的冷物体而引起。
当皮肤和周围组织暴露在低温下时,寒冷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限制了血液供应,特别是在皮肤表面和末梢区域。
这就导致了血液供应不足,使得局部组织受损。
此外,冻伤还可能与局部湿度、风速、体表湿度以及个体的抵抗力有关。
冻伤分为四个程度:一度、二度、三度和四度冻伤。
不同程度的冻伤有不同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一度冻伤是最轻微的冻伤程度,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发痒以及疼痛感。
二度冻伤则由于更严重的组织损伤,症状包括皮肤水疱、明显的红肿和疼痛。
三度冻伤比二度冻伤更为严重,其症状包括皮肤由于组织坏死而变黑,明显水泡破裂,暴露出潮湿的底层组织。
最高程度的四度冻伤则是最严重的情况,症状包括皮肤出现坏死、晶状冻伤,甚至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和功能丧失。
冻伤的预防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极寒的环境中。
人们应该注意保持温暖,穿着适当的防寒服装,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此外,经常锻炼身体和坚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也有助于预防冻伤。
如果感到身体部位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异常感觉,如刺痛、麻木或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尽量回避寒冷环境,寻求医疗帮助。
对于已经出现冻伤的患者,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也非常重要。
首先,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温暖的环境,远离寒冷。
然后,用温热而不是热水轻轻清洁受伤的部位,避免使用搓擦或者烟疮。
同时,患处应用干燥的纱布进行包裹保护,以避免进一步感染或损伤。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需要立即就医,接受更深入的治疗和注意。
总之,冻伤是一种由于寒冷引起的组织损伤。
它的严重程度根据冻伤的程度而定,从一度到四度不等。
为了预防冻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温暖、穿着适当的防寒服装。
四年级 第27课冰天雪地防冻伤
防止冻伤知识小链接
“七勤” • 勤进行耐寒锻炼; • 勤活动手脚和揉 • 勤准备防寒物品; 搓面部、耳、鼻; • 勤换鞋、袜和鞋垫;• 勤交流防冻经验。 • 勤用热水洗脚; • 勤互相督促;
“五不要” • 不要穿潮湿、过小的鞋袜; • 不要长时间静止不动; • 不要在无防冻准备时外出; • 不要赤手接触金属; • 不要在冻伤后火烤、雪擦、冷水泡
冻伤的救护措施
二三一度、度冻四冻伤度伤的冻,水伤自泡应己可尽多在快活 动消脱,毒离多后低按刺温摩透环受,境冻使,伤黄保部 水 暖位流,,出促 促再使进包肢血扎体液。复循如温环果,,伤不再口可涂已用些破雪冻溃擦、 疮必火膏须烤会按或很感温快染水治伤浸愈口泡。处,理 否。则会 加重冻伤。
冻伤的预防
•在洗手、洗脸时不要用含碱 性太大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 洗后,可适当擦一些儿童护肤 品,以保护皮肤的润滑。 •最好养成冷水洗脸的习惯。
和捶打患处。
当出现冻伤时,不要用手去抓创伤 面,这样会导致皮肤感染,加重病情。
下面教你几招小方法: 1﹒用蜂蜜或植物油调和烧焦的柿子皮外 敷。 2﹒用茄根、大葱、辣椒煎液熏洗患处。 3﹒用桂枝50克、紫苏50克煎水浸泡。
冰天雪地防冻伤
什么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伤?
人体在低温环境中, 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又缺乏必 要的防寒措施,人体受寒冷 侵袭,引起局部血脉凝滞、 皮肤肌肉损伤的疾患,称为 冻伤。最常见的是局部冻伤, 又叫冻疮。
小学生的皮肤对气温非 常敏感,在冬季寒冷空气的 刺激下,光滑柔嫩的皮肤变 得比较粗糙、干燥发紧,严 重者还会出现皮肤变红、发 紫、发热、局部瘙痒或疼痛。
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 除红肿外,伴有水泡,泡内可为血 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 肤感觉迟钝。
冻伤病人的案例
冻伤是由于暴露在极寒条件下导致身体组织受损的一种情况。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冻伤病人的案例,以帮助理解这种状况:
案例:
小明是一名25岁的男性,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城市。
一天,他在户外参加冬季户外活动时,由于穿着不当和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天气中,他的手和脚逐渐感到僵硬和疼痛。
当他回到室内时,他意识到他的手指和脚趾变得苍白,触摸时感觉异常。
症状:
1. 变白或发灰的皮肤:小明的手指和脚趾变得苍白,甚至呈现发灰的颜色,失去了正常的血色。
2. 感觉异常:小明描述他的手和脚感到僵硬、刺痛和疼痛。
他可能会感觉到麻木或刺痛感,有时可能伴随着灼热感。
3. 肿胀:受影响的部位可能出现肿胀,皮肤可能感觉坚硬。
处理:
1. 迅速回暖:小明需要立即回到温暖的室内,以防止进一步的冻伤。
避免用热水直接浸泡受影响的部位,而是使用温暖的水温和渐进性的方法来回暖。
2. 保持干燥:保持受影响部位干燥,避免湿气进一步加重冻伤。
3. 轻柔按摩:小明可以轻柔地按摩受影响的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但应避免用力按摩,以免引起更多损伤。
4. 穿暖和的衣物:之后,小明应穿上保暖的衣物,尤其是对受影响的部位进行充分保护。
5. 就医:对于严重的冻伤,特别是出现水泡、溃烂或组织坏死的情况,小明应立即就医。
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局部溶栓治疗、抗生素应用或其他医疗干预。
以上案例和处理方法仅供参考,对于冻伤患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至关重要的。
低温液体冻伤处置注意事项
低温液体冻伤处理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在进行和低温液体相关操作时,有可能发生低温液体冻伤事故,当事故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对受伤人员进行科学、正确处理,以使得受伤人员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另外,错误处理方法会给伤者带来无须要麻烦甚至是终生残疾。
下面是低温液体冻伤处理标准:
⏹危及指数:冻伤发生除了和严寒相关,还和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寒能力下
降相关。
通常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
⏹局部冻伤按其程度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伤及表皮层。
局部红肿痛热,约1周后结
痂而愈。
二度冻伤:伤达真皮层。
红肿痛痒较显著,局部起水泡,无感染结痂后2~
3周愈合。
三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
早期红肿并有大水泡,皮肤由苍白变成蓝黑
色,知觉消失,组织呈干性坏死。
四度冻伤:伤及肌肉和骨骼。
发生干性和湿性坏
疽,需植皮和截肢。
⏹抢救要领: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房间,同时将冻伤部位浸泡在
38~42度水温中,水温不宜超出45度,浸泡时间不能超出20分钟。
假如冻伤发
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怀里取暖,使冻伤
部位快速恢复血液循环。
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
用火烤。
现场处理过程中,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求援。
⏹发生冻僵伤员已无力自救,救助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温暖房间内,然后快速脱去伤
员潮湿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在38~42度温水中浸浴;假如衣物已冻结在伤员肌
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浸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
低温天气冻坏部位统计表
低温天气冻坏部位统计表
低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冻伤是一
种常见的情况。
冻伤是由于暴露在极寒条件下导致身体组织受损的
情况。
根据统计表显示,冻伤通常发生在身体的外露部位,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和面部等。
这些部位由于血液循环不足,在寒冷
条件下容易受到损伤。
另外,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在寒冷条件下受
到冻伤的影响。
这可能与男性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更长、更频繁以及
对风险行为的更高接受度有关。
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老年人和婴儿更容易受到低温
天气的影响,因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也
较差。
在不同地区,受冻伤影响的部位也有所不同。
在寒冷地区,如
北方地区,由于气温极低,手脚、面部等外露部位更容易受到冻伤
的影响。
而在一些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稀薄,加上气温较低,更
容易导致手脚部位的冻伤。
为了预防冻伤,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穿戴保暖衣物,减
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寒冷条件下暴露在外等。
对于那些必须在
寒冷条件下工作或活动的人来说,定期休息、热饮、热水浸泡等措
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低温天气对人体造成的冻伤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部位、性别、年龄、地区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全
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低温天气带来的健康问题。
冻伤的等级描述
冻伤的等级描述
冻伤是指由于低温引起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和组织冷感、麻木、疼痛等症状。
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到四度。
下面我将分别描述这四个等级的冻伤。
一度冻伤是最轻微的冻伤,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热和疼痛。
当人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会收缩,血管收缩,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这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的紊乱,从而导致一度冻伤。
一度冻伤通常可以通过温暖的环境和轻柔的按摩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二度冻伤比一度冻伤更为严重,表现为皮肤发白或发灰,同时伴有水泡、水肿和疼痛。
这是由于低温引起的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组织损伤。
二度冻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比如用温水轻轻清洗患处,并保持患处干燥。
三度冻伤是冻伤的严重程度之一,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紫或发黑,同时伴有严重的水肿和坏疽。
三度冻伤是由于低温引起的血液循环完全中断,导致组织坏死。
治疗三度冻伤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手术来清除坏死组织,并进行皮肤移植。
四度冻伤是最严重的冻伤,表现为局部组织完全坏死,甚至骨骼和肌肉也受到损伤。
四度冻伤通常需要紧急手术来进行切除坏死组织和修复受损的骨骼和肌肉。
治疗后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来恢复功能。
冻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
预防
冻伤的最好方法是保持温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如果出现冻伤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
通过正确的处理和护理,大部分冻伤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因: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 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 浸渍足。 冻疮是指: 因寒邪侵袭过久,手背、足背、耳郭、 面颊等部位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痛, 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 类疾病
• 2.主症:多发生在手脚的末端、鼻尖、面颊和耳部等处 • 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 退色,去压后红色缓慢恢复。严重者可有水疱,破后形 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 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 • 3.急救:局部表皮涂冻疮膏,每日温敷二三次。有糜烂 或溃疡者用抗菌药和皮质甾软膏或冻疮膏。战壕足、浸 渍足除了局部处理,宜用某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 药以改善肢体循环。
缓冻:常见的冻伤发病过程均属于缓冻时,首先使细胞外液的水份 形成晶体(冰核),随着时间的延长,冰晶体逐渐增大。(速冻时 不仅细胞外液冻结,同时细胞内液也冻结,但形成的冰晶体一般较 缓冻时为小)。因此,缓冻对组织损伤过程主要与细胞外的渗透压 改变有关。当外界温度低于组织冰点时,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形成冰 晶体,电解质浓度(主要是钠离子)和渗透压升高,细胞内分向细 胞外大量渗出(有人研究,细胞失水达78%时,即可造成细胞的损 伤,而在冻伤时,失水程度可达85~90%),使组织脱水,蛋白质 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发生皱缩,造成细胞内能量代谢物质的耗 竭和丢失,从而使细胞线粒体的呼吸率下降,造成大量中间产物的 堆积。这是受冻组织死亡的主要原因。
依损伤的性质, 冻伤可分为:
1.冻结性损伤
2.非冻结性损 伤
1.全身性损伤(包 括冻僵、冻亡) 2.局部性损伤 (冻伤、冻疮、浸 泡手)
•
冻结性与非冻结性的损伤的区别,主要在于受损伤时环境的温 度是否达到组织冰点以下和局部组织有无冻结史而定。在实际遇 到的伤员中,以局部冻伤最为常见,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冻伤,即 指此类损伤。有时轻微的局部冻伤与冻疮往往不易区别。此外, 也有以损伤进行分类的,即分为全身性损伤(包括冻僵与冻亡) 和局部性损伤(包括冻伤,冻疮,占壕足,浸泡足(手)等)。 • 局部性损伤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颜面等 。其中以足部尤为多见,据统计约占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例如 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某部统计的后送冻伤伤员中,下肢冻伤占 97.3%,上肢占2.7%,但平时与战时也略有不同,据某寒区部 队近年冻伤的统计,足占52.8%,手占36.5%颜面占11.7%( 耳鼻)。
根据组织冻结程度(冻结深度、范围、持续时间等) 的不同,冻伤的临床表现及转归各异。 轻度冻伤分为表皮冻结的Ⅰ度和皮肤全层冻结的Ⅱ度 冻伤。重度冻伤即深部冻伤为Ⅲ度冻伤。
(一)冻伤(局部冻伤) [病理生理变化] 可分三个阶段:
生理调节阶段、组织冻结阶段、复温融化阶段 。
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节产热与散热之 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冻 伤 的 概 述
发 病 原 因
临 床 表 现
诊 断
治 疗
预 防
职 业 病 诊 断
冻伤是低温寒冷侵袭所引起的损伤 ,有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冻伤 (non-frost cold injury) ,由 10℃ 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 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水浸 足、水浸手、防空壕足等。另一类
称冻结性冻伤 (frost cold injury)
,由冰点以下的低温(一般在50℃以下)所造成,分局部冻伤(
冻伤的 概念
又称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
)。全身性冻伤,一般情况下极少 发生。
好发部位:身体暴 露部位,手、足、耳、 鼻、面部最多,小腿冻 伤、会阴冻伤也时有发 生。 冻伤的破坏由两方 面造成:一是:体液结 冰破坏细胞,二是冻伤 的组织阻碍局部血液循 环造成血液淤积,最终 导致大范围组织坏死。
冻 伤 的 概 述
发 病 原 因
临 床 表 现
诊 断
治 疗
预 防
职 业 病 诊 断
发病原因
日常生活或职业性接触低于0℃的环境或介质(如制冷剂、 液态气体等)时,当组织温度降低到―3.6℃~―2.5℃时,即 可发生组织冻结,产生冻伤。
发病原因
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 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其组织缺血缺氧, 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 趾。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 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 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 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 减少导致冻伤 。
3.复温融化阶段 在复温后,如系表浅的皮肤冻结,局部只呈现一般炎 性反应,而无严重组织坏死,一般在1~2周后痊愈。如系 深部组织发生冻结,不仅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障碍依然存在 ,而且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这是由于复温后冻区的血流 暂时恢复,血管扩张,而冻结阶段血管壁已被损伤(内皮 细胞对寒冷极为敏感)甚致破裂,故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渗 出增加,局部出现水肿和水疱,继而出现血流减慢和血液 瘀滞,血液有形成 分堆积,以至血栓形成。此种复温后的 改变称为冻溶性损伤或继发性损伤。
2.组织冻结阶段: 当组织温度降至冰点(皮肤冻结温度为-5度)以下时,就 会开始发生冻结。冻结分为速冻与缓冻。 速冻:如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如寒区置于户外的武器金 属部分)或液体(如液氮)等,可以立即造成接触部位的 皮肤冻结。如未能及时脱离接触,冻结组织可以迅速加深, 严重者可将皮肤冻结在寒冷的固体上,强行脱离,可造成 撕脱伤。
冻 伤 的 概 述
发 病 原 因
临
职 业 病 诊 断
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曾用各种方 式残忍地在战俘身上进行冻伤实验
把人带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冷冻室,光着手脚 ,一直冻到四肢僵硬。有日本兵用木棍敲击被冻 的部位,直到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拉进解冻室 ,分别采用冷水、温水、开水进行解冻。冻伤部 位浇上开水后,骨肉马上分离。后来,他们被用 去做细菌、毒气试验,死亡解剖后,投进焚尸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