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问题的复杂性分析
第10章知识图谱
5
2 语义网络
优点
①结构性:以节点和弧形式把事物属性 以及事物间的语义联想显式地表示出来。 ②联想性:作为人类联想记忆模型提出。 ③自然性:直观地把事物的属性及其语 义联系表示出来,便于理解,自然语言 与语义网络的转换比较容易实现。
84 语义Web源自奠基人Tim Berners-Lee 2016年图灵奖得 主万维网、语义网 之父,提出语义 Web
Web1.0
Web1.0,是以编辑为 特征,网站提供给用 户的内容是网站编辑 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 的,用户阅读网站提 供的内容。这个过程 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 行 为 , web1.0 时 代 的 代表站点为新浪,搜 狐,网易三大门户, 强调的是文档互连。
作用
为真实世界的各个场 景直观地建模,运用 “图”这种基础性、通用 性的“语言”,“高保真” 地表达这个多姿多彩 世界的各种关系,并 且非常直观、自然、 直接和高效,不需要 中间过程的转换和处 理。
术语
①实体: 具有可区别 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 事物。 ②类别:主要指集合、 类别、对象类型、事 物的种类。 ③属性、属性值:实 体具有的性质及其取 值。 ④关系:不同实体之 间的某种联系,
11
10.2 知识图谱基本原理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认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高级目标 知识图谱概念 知识图谱模型 知识图谱特点 知识图谱分类
1 认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高级目标
13
2 知识图谱概念
定义
知识图谱用节点和关系 所组成的图谱。
管理学第10章
下放决策权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此外,员工授权也成为组织的焦点。
10–17
6,正规化
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 约束的程度 高度正规化的组织有明确的职位说明,在做什么 方面很少有分歧 如果组织正规化程度较低,员工对如何做他们的 工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组织的规模 组织的技术
环境的不确定性
10–20
(1)战略与结构
战略与结构紧密配合,结构应当服从战略
战略的变化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
(当组织的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就需要修改结构,以适应和支持这一调整变革)
(2)规模与结构
组织的规模明显地影响着结构 (例如:大型组织倾向于比小型组织具有更高程度的 专门化、部门化和集权化,规则条例也更多) 但是,当组织增长超过一定规模时,规模对结构的影响强度会逐渐减弱。
10–21
(3)技术与结构
伍德沃德的研究:
(a)依据生产批量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对企业分类:
单件生产: 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批量生产: 大批、大量生产 连续生产: 生产流程连续
(b)研究的结果(P.265图表10-6)
以后的研究:组织依据技术调整其结构 常规技术 = 机械式组织
非常规技术 = 有机式组织
10–24
图表 10–7 常见的几种传统组织设计优缺点
简单结构 • 优点: 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责任明确 • 缺点: 对成长后的组织不适用,且过于依赖个人是有风险的 职能型结构 • 优点: 成本节约,处理相似任务的员工便于交流 • 缺点: 追求职能目标管理的领导者看不到整体的最佳利益,职能 专家相互隔离 事业部型结构
第10章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第10章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一、组织的本质1.组织的定义巴纳德不是仅仅从物质或人的方面看待组织,而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
他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2.组织的基本特点(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
(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糅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
巴纳德认为协作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0-1所示。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
(5)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二、组织三要素1.协作的意愿(1)含义:协作的意愿是所有的各种组织不可缺少的第一项基本要素,其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对于个人来说,协作意愿就是参加这一系统的“个人愿意和个人不愿意”的综合结果;对于组织来说,是它“提供的客观诱因和所加的负担”的综合结果。
(2)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个人的这种参加该系统而不参加其他系统的牺牲,即:①提供客观的刺激;②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
2.共同的目标(1)含义: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
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的理解和个人性的理解两种,前者是指组织成员脱离了个人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后者则是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2)巴纳德特别指出:①要让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组织目标;②要设法消除对目标的不一致;③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动机的必然差异。
算法分析与设计概论
9
How to Study Algorithm?
“Sometimes we have experiences, and sometimes not. Therefore, the better way is to learn more."
10
1.1 算法与程序
算法:是满足下述性质的指令序列。
输 入:有零个或多个外部量作为算法的输入。 输 出:算法产生至少一个量作为输出。 确定性:组成算法的每条指令清晰、无歧义。 有限性:算法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次数有限,执行 每条指令的时间也有限。
1) 第一种解法:
输入:所购买的三种鸡的总数目n 输出:满足问题的解的数目k,公鸡,母鸡,小鸡的只数g[ ],m[ ],s[ ] 1. void chicken_question(int n,int &k,int g[ ],int m[ ],int s[ ]) 2. { int a,b,c; 4. k = 0; 5. for (a=0;a<=n;a++) 6. for (b=0;b<=n;b++) 7. for (c=0;c<=n;c++) { 8. if ((a+b+c==n)&&(5*a+3*b+c/3==n)&&(c%3==0)) { 9. g[k] = a; 10. m[k] = b; 11. s[k] = c; 12. k++; 13. }}}
矩阵。
数组 T:表示售货员的路线,依次存放旅行路线中的城 市编号。
售货员的每一条路线,对应于城市编号的一个排列。
n 个城市共有 n! 个排列,采用穷举法逐一计算每一条路线的费 用,从中找出费用最小的路线,便可求出问题的解。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赵树理的评价问题与
10.1 复习笔记一、“赵树理方向”是怎样构建出来的(一)赵树理的概况赵树理因《小二黑结婚》而一举成名。
此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他又发表了《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地板》《福贵》《小经理》《邪不压正》《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等小说。
(二)“赵树理方向”的构建过程1.对赵树理早期创作的评价对赵树理这个时期创作的评价并不一致,例如有人认为《小二黑结婚》不过是“低级通俗故事”,是“海派”。
而左翼文学界的代表人物郭沫若、茅盾、周扬、陈荒煤等都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他们的赞扬有共同点,都集中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上,都肯定了这三篇小说的内容和通俗化的艺术形式。
2.“赵树理方向”形成(1)当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长的周扬认为赵树理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其作品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
”赵树理的创作越来越受到解放区文艺界的重视。
(2)1947年7、8月间的文艺座谈会上正式提出“赵树理方向”,“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作为我们的旗帜”。
当时边区文联负责人陈荒煤在总结发言中说:“他的创作可以作为衡量边区创作的一个标尺。
”在此前后出版了好几种评论赵树理创(3)第一次“文代会”前后,赵树理的创作不仅收入展示解放区文学实绩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中,还和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起作为“1942年以前就已有重要作品出世的作家”在《新文艺选集》中设有专辑。
3.赵树理获得殊荣的根据(1)反映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的巨大变化。
(2)民间语言和民族形式。
(3)农民的立场和革命的功利主义。
这些评价和赵树理的具体创作既有吻合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
(三)赵树理对农民当家作主过程的描写赵树理不但以兴奋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必然性,而且以冷静的态度揭示了这一历程的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
这种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有以下三个原因:1.地主阶级的残酷和狡诈地主阶级有一套完整的对付农民的办法。
第10章 双层规划解析
10.4双层规划计算复杂性
min F x y1 y 2
s.t. 0 x 1 其中 y1 y2 解 min f y1 y2 s.t. x y1 y 2 1 y1 y2 0
以优化各自的目标 。
冲突性——各层决策者有各自不同的目标,且这
些目标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
10.2双层规划特点
优先性——上层决策者优先做出决策,下层决策
者在优化自己的目标而选择策略时,不能改变上 层的决策 。
自主性——上层的决策可能影响下层的行为,因
而部分地影响下层目标的实现,但上层不能完全 控制下层的选择行为,在上层决策允许范围内, 下层有自主决策权 。
关于双层规划的一些定义
定义2.2 称 IR {(x, y) S : y P(x)} 为(BP)的
可行解集合或诱导域。
定义2.3 如果存在 (x* , y * ) IR ,对任意 (x, y ) IR 的 满足
F (x* , y * ) F (x, y)
称 (x* , y* ) 是(BP)的全局最优解或最优解。
总之,在过去20年中,多层规划的理论、方法及 应用都有很大发展,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运筹 学分支。目前,很多国家对多层规划的研究都非 常重视,把它列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并取得了 巨大成功。
最为常见且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多层规划是
双层规划问题,即考虑只有两层决策者的情形。
这是因为现实的决策系统大都可以看成双层决策。
双层规划问题。 如果每个决策者的指标函数由单个函数组成,这 样的双层规划为双层单目标规划问题。
如果有的决策者的指标函数是一组函数,这样的
第10章NP完全问题(自己写的)
主讲:王培崇
对一个已确定是可计算的问题,人们总试图寻求实现它的最优算法。然而 对有些问题,这个工作难度很大,目前还不能做到这点。
1、P类问题:问题的时间复杂性是多项式阶的,这只须设 计一个实现它的时间复杂性是多项式阶的算法即可,例如分类 (又称排序)问题。 2、顽型问题:人们已经设计出实现它的时间复杂性为指数阶 的算法,并且已证明该问题不存在多项式阶的算法,例如梵塔 问题;但是有这样一类问题, 3、NP问题:人们目前已设计的实现它的算法其时间复杂性 为指数阶的,但还不能肯定它有或没有多项式阶的算法。
如果是,则停机回答yes,如果不是则停 机回答no。
(上述是以图灵机计算模型实现的。)
• 定义10.3
NP类问题由下面的判定问题组成,对 于它们存在着多项式时间内运行的不确定性 算法。
例子10.4
coloring问题:
(1)设I是coloring的一个实例,s宣称是I的 解。容易建立一个确定性算法验证s选择、送餐车辆指派问题、车 间调度问题等。
见表1.1,现存的求解方法,中等输入也 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求解成功。
4、NP问题的描述转换 转换为判定问题。
两种答案:yes或no。 最优化问题:关心的是某个量的最大化或 最小化问题。
5、问题转化举例: 10.1设s是一个实数序列,EU问题是:是否S 中的所有的数都不相同。
判定问题:
输入:一个整数序列S; 问题:在S中存在两个数据相等吗。 10.2 给出一个无向图G=(V,E),用k种颜色对G 着色.......,使得图中没有两个邻接点有相同的 颜色。
• 判定问题: 输入:一个无向图G=(V,E)和一个正整数k>=1; 问题:G可以k着色吗?即G最多可以用k种颜 色着色吗?
流体力学 第10章 相似性原理与因次分析
所以上式写为
可写成: 可写成:
除以上式, 用 ρg 除以上式, λ 并令 f ( , Re) = d 2 则 或:
l 2 p = f ( , Re) ρv d d
p l v = hf = λ ρg d 2g
2
p
l v = hf = λ d 2g γ
2
第二节
流动相似的基本概念
力学相似性原理) (力学相似性原理) 模型——研究题目,状态,过程的简化表述. 研究题目,状态,过程的简化表述. 模型 研究题目 模型试验成果要用于原型, 模型试验成果要用于原型,故原型与模型两液流 动相似,即原型(prototype)与模型 与模型(model)上同名 动相似,即原型 与模型 上同名 物理量( 对应成比例. 物理量( v, p, F ....... )对应成比例. 6.2.1 几何相似 原型与模型几何长度对应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原型与模型几何长度对应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长度比尺: 面积比尺: 长度比尺: λ = l p 面积比尺: λ = λ2
λT = λI
λν = λu λl
ul ul = ν p ν m
λρ λν λu λl = λρ λ λ
2 u
2 l
λu λl =1 λν
Re p = Re m
原型雷诺数=模型雷诺数 原型雷诺数 模型雷诺数 雷诺相似准数) (雷诺相似准数)
2. 重力相似准则(弗劳德准则) 重力相似准则(弗劳德准则)
研究,解决, 研究,解决, 发现, 发现,发明 模型试验的理论与方法是工程师必备知识! 模型试验的理论与方法是工程师必备知识! 是工程师必备知识
量纲分析法(因次分析法)(第四节) )(第四节 第一节 量纲分析法(因次分析法)(第四节) 10.1.1 量纲
第10章__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 24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4000
要求:(1)指出上述记录存在的问题; (2)作出当期账项调整建议。
第10章__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企业按超支差结转使 成本提高48000元;另外,成本差异的结转未按材料的领 用去向结转。
品完工检验入库;产品发出经批准等。 成本控制:建立健全生产与存货成本管理制度。 永续盘存制:财会部门设置存货明细账、总账等。 n 3、实物控制
包括:授权控制、盘点控制、职务控制等。
第10章__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10.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测试
n 具体包括: n (1)调查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 n (2)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n (3)抽查部分存货的入库和出库业务,并追踪其业务
生产部门在收到生产通知单及领取原材料后,将生产 任务分解至每一个生产工人,并将所领取的原材料交给 生产工人进行加工。完工产品经验收人员检验合格后入 库或转下一工序继续加工。
第10章__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n 4、核算产品成本 为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对在产品存货进行有效控
n 不同企业对其存货的内部控制虽有所不同,但最 终都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的控制,即存货的数量 和计价。
第10章__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10.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
n 1、适当的职责分离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彼此监督。包括:
货物的采购与验收、保管;存货的存储与使用;计划 的制定与审批;产品的生产与检验;存货的保管、盘 点与相关会计记录等。 n 2、信息传递程序控制 授权程序:生产通知单的审批、领料单的审批、产
第10章基本的组织设计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
图表 10–7 常见的几种传统组织设计优缺点
简单结构 • 优点: 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责任明确 • 缺点: 对成长后的组织不适用,且过于依赖个人有风险
职能型结构 • 优点: 成本节约,处理相似任务的员工便于交流 • 缺点: 追求职能目标管理的领导者看不到整体的最佳利益,职能专家相互隔离
职能型结构 • 优点: 强调结果—事业部经理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经营负责 • 缺点: 活动和资源的重复配置导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图表 10–8 现代的组织设计
团队结构 • 定义 • 优势 • 劣势 矩阵—项目结构 • 定义
组织结构
• 工作专业化
➢ 描述组织中的任务被划分为各项专门工作的程度,每 个步骤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 过分的专业话将导致人员非经济性、厌倦、疲劳、压 力、劣质品、常旷工、高离职流动率等缺点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部门化方式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图表 10–8 (续) 现代的组织设计
无边界组织 • 定义 • 优势
• 劣势
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受定义或限定的一种结构 高度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能吸引任何地方的人才 缺乏控制 沟通困难
第10章基本的组织设计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
版
2023年5月15日星期一
学习纲要
请遵循该学习纲要阅读、学习本章节
高尔基写的在人间第10章读后感
在人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具有浓郁社会意识和批判现实的作品。
其中的第10章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描写了主人公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深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一章节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在这一章节中,高尔基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独白,深刻剖析了贫苦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不公正。
主人公在这一章节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给予我们对于人性的触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作为个体在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无奈。
在阅读这一章节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高尔基对于人性的关怀和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让人不禁产生对于社会的反思和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
这一章节引起了我对于人性、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使我不得不对高尔基的文字和他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表示由衷的敬佩。
总结回顾起来,高尔基所写的在人间第10章给予了我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通过对主人公遭遇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作者让我在几千字篇幅里感受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
这一章节让我更加关注了社会问题,并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关注这些问题,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现实。
在撰写完毕这篇文章后,我对于高尔基所写的在人间第10章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我愿意继续关注这一主题,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实,使社会更加公平和美好。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予您新的启发和思考,让您对这一主题有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在人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深刻刻画了贫苦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不公正,尤其是在第10章中,主人公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深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这一章节给予了读者深刻的触动和思考,带来了对于人性、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这一章节中,主人公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艰辛。
第10章决策方法
为10的倍数,市场需求只有以下三种:110,70,30件
– 售价6元/件 – 成本2元/件 – 处理价1元/件
损益值
需求量
30
70 110
– 其他成本不计 – 进货多少最好?
定 30
购 70 量 110
120 120 120 80 280 280 40 240 440
订货量为30时:max{0,160,320}=320; 订货量为70时:max{40,0,160}=160; 订货量为110时:max{80,40,0}=80. 又min{320,160,80}=80,所以该批发商订货110单位.
收益(万元) 方案
畅销
自然状态
尚好
较差
滞销
A生产方式
100
60
-40
-80
B生产方式
80
50
-25
-65
C生产方式
60
35
-10
-40
D生产方式
28
27
10
-5
A、A生产方式 C、C生产方式
B、B生产方式 D、D生产方式
20、某投资者计划投资A、B、C三种证券,投资额为10万元,下表内容为 他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下列对投资每种证券的期望损失值计算正确的是
2013年考试题(3单选,1多选,1简答题,共13分)
单项选择题
18、从决策表中选出各方案中收益的最小值,然后从这些选出的收益最小值中选择最
大者,并以此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这属于下列哪种决策准则?
A、乐观准则
B、悲观准则
C、折中准则
D、等可能性准则
19、某企业新产品投产的收益表如下,如果按照后悔值准则进行决策,则选 出的最优生产方案为
第10章-双层规划解析
如果每个决策者都按规定的指标函数在其可能 范围内做出决策,那么,双层决策系统可能描述为 双层规划问题。
如果每个决策者的指标函数由单个函数组成,这 样的双层规划为双层单目标规划问题。
如果有的决策者的指标函数是一组函数,这样的 双层规划问题为双层多目标规划问题。
S在上层决策空间上的投影为
T{x:(x,y)S}
定义2.1 对每个固定的 xT,称 S(x ) { y:(x ,y ) S }为下层问题的可行解集合,
P ( x ) { y : y a r g m i n { f ( x , y ) : y S ( x ) } } 为下层问
题的合理反应集。
关于双层规划的一些定义
如果组成这种上、下层关系不止一个时,这样的 系统为多层决策系统。
如果只有一个上、下层关系时,这样的系统通常称 为双层规划问题。
由此可见,双层规划问题虽然是多层决策系统的 特殊形式,但它是最基本的形式。
双层规划:
双层规划是双层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它是一种具 有双层递阶结构的系统优化问题,上下层问题都有 各自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上层问题的目标函数 和约束条件不仅与上层决策变量有关,而且还依赖 于下层问题的最优解,而下层问题的最优解又受上 层决策变量的影响。
如:Cassidy(1971)的政府政策效力分析,Kyland(1975) 的经济层次分析,Bracken (1973-1977)等人的战备武器 配置研究,Candler和 Norton(1977)的奶制品工业模型和 墨西哥农业模型等。
多层规划(Multilevel Programming)一词就 是Candler和 Norton在其论文中提出的,它的原 意是一组嵌套着的数学规划问题,即在约束条件 中含有优化问题的数学规划。
土师记10章逐节解释
土师记10章逐节解释
《土师记》是一本关于农业和土地管理的书籍,其中的第10章主要讨论了土地的逐节解释。
以下是对该章节的多角度全面解释:
首先,第10章可以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来解释。
这一章节可能会探讨古代土地管理的演变和发展,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讨论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管理方式,以及这些制度和方式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次,从农业角度来解释,第10章可能会涉及土地的质量和肥力,以及如何根据土地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
还可以讨论土地的水分管理、土地的改良和土地的保护等问题,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从经济角度来解释,第10章可能会探讨土地的价值和利用,包括土地的买卖、租赁和抵押等交易方式。
还可以讨论土地的投资和土地的经济效益,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第10章还可以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来解释。
这可能包括
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保护和土地分配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还可以讨论土地的权益保护和土地的管理监督等问题,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最后,第10章还可以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来解释。
这可能包括土地的社会功能和土地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讨论土地的社会价值、土地的文化遗产和土地的生态保护等问题,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平衡。
综上所述,第10章的逐节解释可以从历史背景、农业、经济、法律政策、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分析。
这样的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第10章 计算机学科方法论
学科中问题求解的三个过程:抽象过程、理论总结过程
和设计过程,主要描述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是计算机学科方 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又称为三个学科形态。
重复出现的12个核心概念 描述贯穿于认识和实践过程问题求解的基本方面,包括绑
定、大问题的复杂性、概念和形式模型、一致性和完备性、
效率、演化、抽象层次、按空间排序、按时间排序、重用、 安全性、折中和结论。 典型的学科方法 描述了贯穿于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包 括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于大学阶段的学习,有利于日后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本章介
绍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的主要内涵,讨论抽象、理论和设计的三个学科形 态,介绍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最后介绍计算机学科的系统科学方法
和典型方法。
目录
10.1 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和核心概念 10.1.1 计算的本质 10.1.2 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 10.2 计算机学科的方法论 10.2.1 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的定义 10.2.2 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10.3 计算机学科的三个过程 10.4 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 10.5 计算机学科中的数学方法 10.5.1 数学的基本特征 10.5.2 数学方法的作用 10.5.3 数学中的证明方法 10.5.4 递归方法和迭代方法 10.5.5 随机数和蒙特卡洛方法 10.5.6 公理化方法 10.5.7 形式化方法 10.6 计算机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 10.6.1 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 10.6.2 系统科学遵循的一般原则 10.6.3 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
学,又向科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相
互作用,二者高度融合是计算机学科的突出特点。
计算机学科除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外,还有较强的工程
第10章 双层规划解析
双层规划分类
线性双层规划:所有目标函数和约束全为 线性函数
非线性双层规划:上下层目标函数和约束 中少有一个非线性函数
满足
F(x*, y* ) F(x, y)
称 (x*,y*) 是(BP)的全局最优解或最优解。
双层规划的一阶必要条件
设 (x*, y* )是双层规划的最优解,则其一阶必要条件为:
(1) F , G , f , g 都是一阶连续可微函数;
(2)对 x* ,下层问题有唯一解;
(3)存在μ E m,2 使得 (x, y,μ)是下列问题的可行解:
20世纪80年代至今,多层规划的数学模型更加明 确和形式化了,国内外学者也发表了许多有意义 的成果。
总之,在过去20年中,多层规划的理论、方法及 应用都有很大发展,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运筹 学分支。目前,很多国家对多层规划的研究都非 常重视,把它列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并取得了 巨大成功。
最为常见且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多层规划是 双层规划问题,即考虑只有两层决策者的情形。 这是因为现实的决策系统大都可以看成双层决策。
2x y 21
x 2y 38
x 2y 18
y0
8.3双层规划的基本形式
该例的最优解在点D上达 到,即 ( x* , y * )=(16,11),
F * 39, f * 11
在点E(10,14)处,上层目标 函数值更优。点A(0,5)是问 题的一个局部最优解。
y
F(0,9) A(0,5)
组织行为学第10章领导
好
低
弱
5
差
高
强
6
差
高
弱
最不利
低
任务取向 (专权式)
7
差
低
强
8
差
低
弱
情景领导理论
情境评价 下属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构成四种情境: R1下属无能力,无意愿完成任务;R2下属有意愿,无能力完成任务; R3下属无意愿,有能力完成任务;R4下属有能力,有意愿完成任务。
可供选择的领导方式
情景领导理论认为有四种领导方式: 指示: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何时何地干。 推销: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行为与支持性行为。 参与: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 授权: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和支持。
任务单调,难激发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追随者偏好关怀型领导;③团队成员有学习新事物的必要;④员工期望参与者
决策而且这种观念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⑤员工认为在他们与领导者之间不应
存在较大的地位差别。
关怀型领导对领导活动发生作用的条件:
3、密执安大学的研究——生产导向和员工导向
01
04
02
03
生产导向型领导方式
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必然导致下列情况的发生:
01
强调长期远景目标,而忽视近期计划; 产生强大的群体文化,不分专业,缺乏体系和规则。
领导有力而管理不足则会导致如下后果:
02
管理与领导的平衡
案例: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值得注意的: 一是非正式领导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存在。当正式领导不能满足下属的某些需求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二是非正式领导对组织的作用是两面的,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的限制
算法作为求解问题的方法,可以求解现实世界中的很 多问题,但有些问题仍然无法用任何算法求解,有些 问题虽然有算法可以求解,但需要太长的运行时间或 太大的存储空间 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计 算。图灵:一个问题是可计算的当且仅当它在图灵机 上经过有限步骤后得到正确的结果。库克:一个问题 是实际可计算的当且仅当它在图灵机上经过多项式步 骤后得到正确的结果。易解问题:多项式时间内可解。 难解问题:指数时间求解。
定义2.4 如果对于某个判定问题Π ,存在一个非负整数k,对 于输入规模为n的实例,能够以O( nk )的时间运行一个非确定 性算法,得到yes或no的答案,则该判定问题Π 是一个 NP 类 (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问题。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12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3
算法的极限
例:不可解问题典型例子:停机问题(halting problem)
Bool Halt(char *prog, char *input){ if(prog对输入input停止执行)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Void Contrary(char *prog){ do result=Halt(prog, prog); while(result==true); }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6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
给定一个带权图G=(V,E)和一个正整数k,是 否有一个经过所有顶点一次且仅一次再回到出发 点的回路,其总距离小于k。 例4:哈密顿回路问题 哈密顿回路问题的判定形式可叙述为: 在图G=(V,E)中,是否有一个回路经过所有 顶点一次且仅一次再回到出发点。 判定问题的重要特性——验证比求易
在多项式的确定性算法。
同时不能证明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不存在多项式时
间的确定性算法,这类问题就是NP完全问题。
2018/10/14
第3章 NP完全理论
14
问题变换
定义 10.5 假设问题Π’存在一个算法A,对于问题Π’的 输入实例I’,算法A求解问题Π’得到一个输出O’,另外一个 问题Π的输入实例是I,对应于输入I,问题Π有一个输出O, 则从问题Π问题Π’是一个三步的变换过程: 1. 输入转换:把问题 Π的输入 I 转换为问题 Π‘ 的适当输入 I’ ; 2. 问题求解:对问题Π‘应用算法A产生一个输出O ’; 3. 输出转换:把问题 Π '的输出O'转换为问题Π 对应于输入 I的正确输出。
配对问题排序问题的变换有助于建立配对问题代价的一 个上限,因为上述输入和输出转换都是在多项式时间完成, 所以,如果排序问题有多项式时间算法,则配对问题也一定 有多项式时间算法。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19
问题变换
注:问题变换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出解决 一个问题的算法,而是给出通过另一个 问题理解一个问题的计算时间上下限的 一种方式。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的主要差别:
P类问题可以用多项式时间的确定性算法来进行判定或求解; NP类问题可以用多项式时间的非确定性算法来进行判定或 求解。 如果问题Π属于P类,则存在一个多项式时间的确定性算法 来判定和求解,显然,也可以构造一个多项式时间的非确定 性算法来验证其解的正确性,因些问题Π也属于NP类,即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24
NP完全问题的定义
NP完全问题和NP难问题的区别:
NP完全问题必定是NP类问题,NP难问题不一定是 NP类问题中。 一般而言,若判定问题属于NP完全问题,则相应 的最优化问题属于NP难问题。
例1:判定图G=(V,E)中是否存在哈密顿回路是NPC问题 而求哈密顿回路中最短路径的TSP问题是NP难问题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20
NP完全问题的定义
定义10.6 令Π 是一个判定问题,如果问题Π 属于NP类问题, 并且对NP类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Π' ,都有Π' ∝pΠ ,则称判定 问题Π 是一个NP完全问题(NP Complete Problem),可以 把NP完全问题记为NPC。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15
问题变换
问题变换的一般过程
问题Π 问题Π' I'
算法A
I
输入转换
O'
输出转换
O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16
问题变换
问题变换意义
若在 O( (n)) 的时间内完成上述输入和输出转换,则 称问题 以 (n) 时间变换到问题 ' ,记为:
非确定性算法与NP类问题
如下猜测并验证的方式工作,就称算法 A 是非确定性 (Nondeterminism)算法:
定义2.3 设A是求解问题Π的一个算法,如果算法A以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10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
猜测阶段
在这个阶段,对问题的输入实例产生一个任意字符串 y, 在算法的每一次运行时,串y的值可能不同,因此,猜 测以一种非确定的形式工作。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22
NP完全问题的定义
P≠NP?P=NP? (至今没人证明)
P类问题:是可以用确定性算法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的一 类问题。 NP类问题:是可以用非确定性算法在多项式时间猜测并 验证的一类问题,而且P⊆NP。
目前人们猜测P≠NP,则P类问题、NP类问题、NP完全问题 之间的关系如下:
问题Π'
NP类问题
NP完全问题
问题Π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21
NP完全问题的定义
NPC是NP类问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其中任一 个问题至今都没有找到多项式时间算法。 NPC问题:
NPC有一个特质:如果一个NPC问题能在多项式时 间内得到解决,那么NPC中的每个问题都可以在多 项式内求解 多年的研究表明,目前还没有一NPC问题有多项式 时间算法。这些问题也许存在多项式时间算法,但 还有待发现;这些问题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多项式时 间算法,但目前缺乏足够的技术来证明这一点。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7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
即在计算上对问题求解是困难的,但在计算上判定一个 待定解是否解决了该问题却是简单的。 例1:求“哈密顿回路问题”是难解问题 但验证一个给定顶点序列是不是“哈密顿回路”却很 容易,即只需要检查前n个顶点是否互不相同,而最 后一个顶点与第一个顶点是否相同 例2:求大整数S=49 770 428 644 836 899的因子 是个难问题 但要验证a=223 092 871是不是大整数S的因子却很 容易。只要将S除以这个因子,余数为0即可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4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
判定问题 Decision Problem
判定问题是仅仅要求回答“yes”或“no”的问题。
很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一系列更容易研究的 判定问题。举例如下: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5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
例1:排序问题 排序问题的判定形式可叙述为: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是否可以按非降序排列 例2:图着色问题 图着色问题的判定形式可叙述为: 给定无向连通图G=(V,E)和一个正整数k,是 否可以用k种颜色为G中所有顶点着色,使得任何 两个相邻顶点着色不同。 例3:TSP问题 TSP问题的判定形式可叙述为:
( n) '
其中,n为问题规模; 若在多项式时间内完成上述输入和输出转换,则称 问题 以多项式时间变换到问题 ' ,记为:
p '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17
问题变换
例:配对问题排序的问题变换
排序问题——输入I'是一组整数X=(x1, x2, …, xn), 输出O'是这组整数的一个排列xi1≤xi2≤…≤xin。 配对问题——输入I是两组整数X=(x1, x2, …, xn)和 Y=(y1, y2, …, yn),输出O是两组整数的元素配对, 即X中的最小值与Y中的最小值配对,X中的次小 值与Y中的次小值配对,依此类推。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9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
定义2.2
如果对于某个判定问题Π ,存在一个非负整数k, 对于输入规模为n的实例,能够以O(nk) 的时间运行一个确 定性算法,得到yes或no的答案,则该判定问题Π 是一个 P 类(Polynomial)问题。
所有易解问题都是P类问题
2018/10/14
第10章 问题的复杂性
18
问题变换
配对问题排序问题的变换过程
假设存在算法A解决排序问题,则配对问题可以变换到排序问题: 1.把配对问题的输入I转化为排序问题的两个输入I1'和I2'; 2 .排序这两组整数,即应用算法 A 对两个输入 I1' 和 I2' 分别排序得 到两个有序序列O1 '和O2 '; 3.把排序问题的输出 O1'和O2' 转化为配对问题的输出 O,这可以 通过配对每组整数的第一个元素、第二个元素、……来得到。
NP类问题 NPC问题 P类问题
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