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精选6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精选6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知识与技能】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几件事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掌握文中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语。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积累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品味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2、感受长妈妈的人品。
3、学习鲁迅从小就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要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尝试运用本文的写法去写作。
【教学方法】:导读法,品味分析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分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期难忘的生活:百草园令人难忘的乐园、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阿长讲的美女蛇故事。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反映他童年值得缅怀与思念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并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有哪些异同。
二、回顾作者常识: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3分钟三、初步感知内容:默读思考1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生词。
思考的问题1、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2、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3、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四、学习字词:2分钟1、生字正音:憎恶(zèng wù)疮疤(chuāng bā)霹雳(pīlì)震悚(zhèn sǒng)诘(jíe)问2、整体感知内容:20分钟(1)明确: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外貌及其性格特点。
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姓名用了别人名字的保姆,可见其地位是何等卑微。
她喜欢切切察察,爱饶舌,睡觉姿势不雅,占床等都是略写。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纪实性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2、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3、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
4、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提高分析语言蕴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一方面批评了她饶舌、多事、多繁文缛节的缺点,另一方面主要赞美她爽朗、热情的性格和纯朴、宽厚、仁慈、乐于助人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三、善于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个性。
例如长妈妈夜间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经旁人提醒以后,依然如故,“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似乎是涉笔成趣,其实表现了长妈妈的。
粗鲁和不拘小节。
四、教法建议1、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熟悉、梳理全文内容。
第二课时:进一步熟读课文。
分析课文。
第三课时:总结归纳。
完成课后练习四。
2、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
3、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地研读课文。
①学生朗读、默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整体思路,整理出课文的材料。
②讨论、确定详写、略写的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③重点研读记叙《山海经》的部分,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回应全篇,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2.案例细节描写,探讨阿长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作者的影响。
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掌握生字词,概括文章主题及结构;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领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及历史背景;通过细腻的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体涉及以下几部分:1.《山海经》简介及其在文中的作用;2.阿长的性格特点及对作者的影响;3.文章的情感线索及表达技巧;4.探讨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和成长主题。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效果还不错。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历。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深度,使其与课文内容联系更加紧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像阿长这样的人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阿长形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情感态度把握:探讨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态度,理解其中包含的尊重、怀念、愧疚等多重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作者鲁迅的生平简介,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背景。
2.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与理解,掌握文章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3.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阿长所表达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讲述阿长这一人物,展现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批判。这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篇章,也是我们认识鲁迅文学思想的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片段。这些片段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阿长的形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我们的启示。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文化意识: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清晰、准确、有逻辑的语言表达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阿长与〈山海经〉》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首先,对于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情感,学生们一开始很难把握。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的批判与尊重并存的矛盾态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文本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引导学生从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中,看到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传统文化既好奇又难以理解的情况?”比如,大家对《山海经》这样的古籍可能既感兴趣又感到困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阿长与《山海经》的奥秘。
2.教学难点
-对鲁迅笔下阿长形象的理解:鲁迅对阿长的描绘既充满关爱,又带有讽刺,学生需理解这种复杂情感;
-写作技巧的运用:学生要学会如何运用对比、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文本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如何从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中,看到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举例解释:
-对阿长形象的理解:学生需区分鲁迅对阿长的关爱与讽刺,如阿长对《山海经》的执着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到无奈;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围绕传统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对于鲁迅笔下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愿意去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一问题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阿长与山海经》的基本内容、鲁迅的写作手法以及对阿长形象的双重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尊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但其身上有着人性的闪光点,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抵达人性的另一张境界。
要求学生熟读精思,注重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以及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文章的意蕴。
二、学情分析:在此阶段,学生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经验、兴趣和情绪是影响其注意的重要因素,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了一些鲁迅先生的文章,第一单元也有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对鲁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为学习这一课提供了一些知识储备,也为老师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三、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文常,认识课后生字词并且能熟读全文。
2.把握阿长的人物形象3.掌握欲扬先抑的手法4.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复杂的情感四、重难点:重点:阿长的人物形象分析;欲扬先抑的写法难点:体会作者对阿长复杂的情感五、教学法:教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六、教具:PPT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过程:课时一(基础知识+整体感知)(一)引入:(1min)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蛇的故事(二)说了又说——作者:(5min)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地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野草》、《坟》(三)我会认读——生字词:(10min)搁(gē)置掷(zhì)脐(qí)憎恶(zēng wù)菩(pú)萨竹竿烦琐土匪(fěi)辫子胸脯(pú)疮(chuāng)疤诘(jié)问寡(guǎ)哀悼(dào)茉(mò)莉书斋(zhāi)霹雳(pīlì)震悚(sǒng)粗拙(zhuō)(补)骇(hài)破胆掳(lǔ)去惶(huáng)急画舫(fǎng)絮(xù)说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感到很奇怪(四) 解题:(5min)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可考,浙江绍兴东浦人,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做裁缝;只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一个女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有关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人性美。
4.教学重点:透过文章平和含蓄的语言,文章深刻隽永的意蕴。
5.教学难点: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长妈妈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语:同学们,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叫《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到了美女蛇故事的惊险、有趣、生动。
大家还有印象吗?同时,在文章中鲁迅还提到了一个人,谁?没错!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与长妈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长妈妈对鲁迅今后的写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鲁迅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长的影子。
那么,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预习交流1、走近鲁迅及《朝花夕拾》2、关于《山海经》有3、4个同学提出3、关于字词4、简单的课文内容感知(集中2个问题)学贵质疑,在预习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许多问题,我整理了一下,有两个最典型的问题:第一个是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正如很多同学所述“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这类问题提的很有深度,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类是有关题目的,正如部分同学所述“本文主要写的是阿长,但题目为什么是《阿长与山海经》,能不能改成阿长?”这类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说明这些同学对文章的内容有整合的过程,是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人。
三、探讨问题1.请同学们浏览文章后,把预习中勾画的表现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交流一下。
(预习稿)预设:厌烦敬恨敬念2、我们先来看看鲁迅最初为什么那样讨厌阿长呢?(从文中找到相应句段分析)预设:讨厌他行为举止。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通用12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出示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疏懒霹雳孤孀惧惮粗拙渴慕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四、重点研读1、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勾画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这个“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明确:1.倘.使(tǎnɡ) 骇.破(hài) 惶.急(huánɡ)掳.去(lǔ) 诘.问(jié) 疮.疤(chuānɡ)惧惮.(dàn) 霹.雳(pī) 震悚.(sǒnɡ)粗拙.(zhuō) 渴慕.(mù) 孤孀.(shuānɡ)2.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摆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等。
其中给“我”买《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3.这篇文章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怀念祝福”。
二、深入探究——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说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角度说。
学生根据理解各抒己见。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等。
2.揣摩细节,了解人物。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她生得黄胖而矮”,从“黄”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喜欢切切察察”的阿长是个怎样的人?(3)一到夏天,睡觉时长妈妈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作品中长妈妈的睡相可以反映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4)描写吃福橘,“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在文化理解方面,可简要介绍《山海经》的内容及影响,引导学生关注鲁迅作品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2.教学难点
-鲁迅散文的文学风格:鲁迅的散文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种风格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具体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词汇的准确运用:文章中的一些成语、俗语可能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运用。
-文化背景的拓展:学生对《山海经》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提供更多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举例解释:
-在讲解鲁迅散文的文学风格时,可以对比其他作家的作品,让学生体会鲁迅散文的独特之处。
-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看法,共同提炼阿长的特点。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鲁迅作品,这个方法还是挺有效的,学生们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导入方式,比如播放一段与鲁迅有关的视频,或者让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鲁迅故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在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能是因为鲁迅的文学风格较为独特,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适当放慢阅读速度,对文章进行逐句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成语、俗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4.理解并领会《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鲁迅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5.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一、说教材《阿长与<山海经>》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双重眼光:儿时的眼光和现实的眼光回忆了自己的保姆阿长。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期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对“我”倾注了一片心血,是值得“我”怀念和感激的人。
本单元内本文意在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重视积累感悟、陶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领会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细节描写,和“先抑后扬”写法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真实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我采用略读、细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人物感情,领悟美文在写作上的技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进一步运用圈注、复述、讨论、探究、合作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又是名篇名作,我设计用2课时来完成。
整课的流程为:整体感知——讨论探究——研读品析——美点寻踪四个板块,层层深入。
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五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 1一、识字预*展示:1、认识生字骇hài人听闻掳lǔ掠震悚sǒng 惶huáng急jí疮chuāng 疤bā 诘jié问渴kě慕mù疏shū懒lǎn 霹pī雳lì 孤gū孀shuāng鼹yn鼠sh2、解释词语(1)谋死:谋杀。
(2)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3)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4)惶急:恐惧着急。
(5)渴慕:迫切地羡慕。
(6)惧惮:惧怕。
惮,害怕。
(7)诘问:追问,责问。
(8)烦琐之至:繁杂琐碎到了极点。
之,到。
至,极点。
(9)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骇,震惊,惊吓。
(10)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它的奥妙。
名,说出。
(11)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12)情有可原:基于某些特定情由,尚可原谅过错。
3、词义辨析“和蔼”与“和睦”都含有“和气”的意思。
“和蔼”着重于性情温和,态度亲切;带有庄重的意味,又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
“和睦”强调相处得好,不闹矛盾,不争执;使用范围比较广。
二、整体感悟:速读课文,用两三句话概括文章中心内容,以及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作者回忆童年时期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生活片断,重点叙述长妈妈关心自己的爱好、寻购赠送《山海经》一事,表现了长妈妈虽无文化却十分善良、朴实、尽心尽责的特点,深切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三、梳理文章表达思路:说出文章组材线索或顺序(结构方式),梳理表达中心的具体材料。
1、线索:文章以作者童年时期跟长妈妈相处的经历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主题。
(也可以说以作者童年时期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憎恶—讨厌—不耐烦—敬意—敬意淡薄—新的敬意—怀念)以对隐鼠之死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中间插叙其他材料。
2、表达中心的具体材料长妈妈的低声絮说和睡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体会阿长的性格特点。
2. 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3.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体会阿长的性格特点。
2. 难点: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朝花夕拾》的简介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
2. 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像阿长一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阿长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阿长”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4、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对文章主题的领会。
教法选择:情境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实践法综合灵活运用。
采用“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四段流程”教学形式。
学法引导:1、强调预习。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
2、强调多读。
本文作者是文白转期的文学家,作品精深,较难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没有呐喊的心底呐喊,故必须熟读。
另外,语感是语文的生命,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故必须多读。
3、强调积累。
丰厚语文积淀,包括学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
4、强调自主设疑,合作学习,勇于探究。
课堂组织形式:组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互动协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教学媒体:投影、两张胶片,其一誊写字词,其二抄艾青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进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放投影——《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朗读。
然后,学生听诗后谈感受,从“大堰河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两方面谈。
之后,师精当过渡:由大堰河→百草园中的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切题后,板书课题。
此环节设置体现两个意识: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通用18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通用1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展示:给加点字注音。
1.骇()孤孀()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孀()惧惮()玑()懿()矩()颈()灸()2.介绍作者:二合作探究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2.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①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②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③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三达标反馈1.鲁迅本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________家、______家、_______家。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___________》,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内容都是___________。
鲁迅先生的两本小说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第二课时一预习展示阅读文章19-29自然段,回答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阿长与《山海经》语文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3、4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那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在这些文章中,你们觉得鲁迅先生对他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深深的眷恋、无尽的思念)3、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过去被誉为“匕首”、“投枪”,但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而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念。
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几乎已经幻化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美好世界。
4、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好蛇的故事吗?(指名复述故事)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长妈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
5、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23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
2023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于平凡的人物,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表现其人品美。
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透过生活现象,挖掘深刻的主题。
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时目标:阅读课文,看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哪些材料是详写,哪些材料是略写,体会作者缅怀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一)导入新课可由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课文1.认真默读课文,看__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情,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写?2.从__的题目看,__可分哪几部分?(可对照《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看出作者对阿长抒发了怎样的怀念之情?4.作者是怎样引出《山海经》的?阅读要求:1.读书前仔细阅读“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及教师提供的“阅读提纲”,抓住__写作的重点;2.阅读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圈点出来,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
3.默读时看到有注释的地方,要认真读注释,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扫除阅读障碍。
4.默读时将你最喜欢、最能给你启发和力量的句子标记出来,然后在旁边作批注。
(三)课外作业要求课外再次阅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复述阿长的故事。
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2知识与能力:1、识记重点字词,回顾作者。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4、理清写作思路,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5、学习__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详略得当的写法;情感与价值观:6、感悟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2、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4、在阿长身上发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2、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学难点:理解阿长的形象,学会找关键语句。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山海经》等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思考探究”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提到了三个人物,一个是长妈妈,一个是最好的朋友闰土的父亲,一个是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
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长妈妈是鲁迅家的女工,她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反复提及,甚至还专门写文章介绍呢?今天我们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理解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21教育网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写作背景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
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人性美。
4.教学重点:透过文章平和含蓄的语言,文章深刻隽永
的意蕴。
5.教学难点: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长妈妈
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语:
同学们,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叫《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到了美女蛇故事的惊险、有趣、生动。
大家还有印象吗?同时,在文章中鲁迅还
提到了一个人,谁?没错!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
的保姆。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与长妈妈的关系是非常
密切的,可以说长妈妈对鲁迅今后的写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鲁迅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长的影子。
那么,
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鲁迅先
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预习交流
1、走近鲁迅及《朝花夕拾》
2、关于《山海经》有
3、4个同学提出
3、关于字词
4、简单的课文内容感知(集中2个问题)学贵质疑,在预习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许多问题,我整理了一下,
有两个最典型的问题:第一个是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正如
很多同学所述“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这类问
题提的很有深度,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类是有关题目的,正如部分同学所述“本文主要写的是
阿长,但题目为什么是《阿长与山海经》,能不能改成阿长?”这类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说明这些同学对文章的内容有整合
的过程,是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人。
三、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浏览文章后,把预习中勾画的表现作者对阿
长感情变化的词语交流一下。
(预习稿)
预设:厌烦敬恨敬念
2、我们先来看看鲁迅最初为什么那样讨厌阿长呢?(从文中找到相应句段分析)
预设:讨厌他行为举止。
讨厌他约束我,爱告状。
讨厌
他睡相不好,挤我
(在学生谈到睡相时,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摆”字。
)
预设:(1)这个字太形象了,体态与“大”字形似,形似到如同摆出来一样,如同精心设计的一样,突出阿长的睡
相极像“大”字。
评价:看来同学们对词语的理解运用把握
得很好。
(2)阿长虽不是故意摆成“大”字,但在儿时鲁迅眼里却认为它是故意的,所以用“摆”也更突出鲁迅对阿长的讨厌。
3.阿长粗俗的行为举止,让人难以忍受的睡相,以及严
格的约束令鲁迅讨厌,那么让鲁迅感到麻烦的又有哪些事呢?为什么?
预设:元旦要说阿妈恭喜并吃福橘。
追问:说句恭喜的话,吃点福橘,也不错呀,为什么感
到麻烦?
预设:这是孩子不想做的,所以感到麻烦,在孩子美滋
滋的想着怎样花压岁钱时,阿长讲起了规矩,实在不合时宜,自然令人厌烦。
追问:令鲁迅感到麻烦的只有这样的规矩吗?
引导学生读书,发现让鲁迅感到麻烦的还有阿长教导的许多别的道理
4.这样让人讨厌、麻烦的阿长怎么又让鲁迅产生了空前的敬意?
预设:讲长毛的故事。
阿长那严肃认真的样子那伟大的神力,能让大炮放不出来,那用处还了得,着实让儿时的鲁迅觉得她深不可测,从此就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5.那又是什么原因使空前的敬意一下子跌入深谷,转为憎恨的?
预设:介绍“谋死”隐鼠的事。
理解“谋死”的表达效果。
即谋杀,蓄意杀害,这更能突出对阿长的憎恶之情。
6.正当鲁迅哀悼隐鼠,准备给它复仇时,是什么事又让鲁迅产生了新的敬意呢?
因为阿长买来了《山海经》。
通过和三天前教师赠给大家一本《山海经》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产生敬意的原因。
《山海经》的内容吸引着鲁迅,《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著作,里面有稀奇古怪的图画,神奇的传说,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特别渴望得到的又得不到的东西,一旦得到对她的震撼
是很大的。
有怎样的震撼?学生读25段,这里写出了鲁迅
如获至宝的喜悦之情,对阿长达到感激不尽的地步。
她不计较我平日对他的态度,默默地把我的事记在心上,不怕路程的遥远,不怕别人的奚落,义无反顾地为我买来
《山海经》。
怎能抑制住心中的感动呢?
这部“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和影响,把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印象深化,变成永久的怀念总之,《山海经》凝聚着长妈妈对鲁迅的无私的爱。
7.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第2个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1、先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取全班质疑,其他同学答疑
3、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出来,留待探究。
4、老师提出疑问: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中,理解“阿长”和“《山海经》”的元素组合,有
什么寓意。
能否改成“长妈妈与《山海经》”,和“我的保
姆阿长”正如部分同学所述“本文主要写的是阿长,但题目
为什么是《阿长与山海经》,能不能改成阿长?
预设:山海经凝聚着长妈妈对鲁迅的无私的爱,想到阿
长就想到山海经,想到山海经就想到阿长,这就是以《阿长
与山海经》为题的原因。
山海经是作者感情转变的关键,买
山海经一事,是鲁迅最为感动、永志不忘的。
这样的题目可
以使重要的事件突出出来
四、评价人物
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阿长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
用我从文中“一件事”或者“几句话”看出阿长是一个
的人
预设:例句略
阿长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阿长是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阿长是个爱护孩子的人。
他是个十全十美的人吗?
由讲长毛的故事可以看出它是个愚昧、无知的人。
由切切喳喳可以看出她是个粗俗的人。
由规矩道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迷信的人。
他是个愚昧中有真率,粗犷中有细心的人。
五、小结
通过故事理解写法。
公元前5世纪,希腊大画家宙克西斯接受了一项为海伦
王后画像的任务,海伦王后是一个貌若天仙的女性,宙克西
斯为了把她画得更美一些,就让国王下令集中全城所有的美女,然后又从中挑选出五个最美的姑娘,最后画家又把这五
位美女各自最美的部分集中到画像上,这样海伦王后的画像
就完成了。
虽然画像十分漂亮,但是人们却不知道画像上的
人是谁,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海伦王后,而是一个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鼻子、美丽的嘴巴、美丽的眉毛的集合。
明确:
画画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鲁迅先生深知此理,所以
他用写实的笔法展现了他儿时保姆阿长的形象。
阿长是个大
好人,但决不是个完美无缺的人,这就是鲁迅笔下真实的阿长,活灵活现有个性的阿长,虽不光彩照人,但却让人倍感
亲切自然。
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要像给海伦王后画像
那样,刻意美化一个人,而要遵循自然、真实的原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六、结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时间关系,还有许多问题没能得到解决,课下我们可以同学间共同探讨,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解决,更欢迎同学们与老师联系。
出示问题:
1.长妈妈做的都是普通的小事,为什么说是神力呢?
明确:文章是以儿时的眼光来写的,儿童往往用一种很
夸张的口吻说话。
2.为什么要介绍叔祖这个人?
明确:为了交待最初是怎样接近书籍的,与阿长形成对比,更突出阿长对我的关心。
3.长妈妈是怎样买到这四本书的?
明确:不写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
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板书设计:
阿长的由来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无知愚昧
抒发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教学反思:设计为两个核心问题--“阿长是个------的人及本文主要:“写的是阿长,但题目为什么是《阿长与山海经》,能不能改成阿长?”;“我对阿长的最终态度(情感)是----------”。
这样在两个问题的研讨中,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融汇在其中,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总之,教改之路甚远,吾将上下求索,迤逦而坚韧的行走。
范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