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 A )。
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理学院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 ,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
A.64.5和78.5B.67.5和71.5C.64.5和71.5D.64.5和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平均差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B.方差不同C.数据个数不同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A.计划完成成都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测试题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①)。
①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②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③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④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2、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②)。
①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②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③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④将总体划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④)。
① 490 ② 500 ③ 510 ④ 5204、某同学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时应将其计入(③)。
①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②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③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④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5、分布数列是说明(①)①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②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③分组的组限④各组的分配规律6、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以分为(②)。
①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②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③开口组数列和闭口组数列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7、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①)。
①从表式结构看②从内容上看③从作用上看④从性质上看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③④⑤)。
①反映总体的规模②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③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④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⑤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②③④⑤)。
①职工按工龄分组②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③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④工人按技术等级分组⑤人口按居住地分组3、组距数列中,在组数一定的情况下,组距大小与(②⑤)。
①组数的多少成正比②组数的多少成反比③总体单位数多少成反比④全距的大小成反比⑤全距的大小成正比4、在分布数列中,次数(①④⑤)。
①是指各组的总体单位数②只有在变量数列中才存在③只有在品质数列中才存在④又称权数⑤又称频数5、统计表从构成形式上看,一般包括(①②③④)这几个部分。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时最好用( )。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面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出勤率B、合格率C、工资总额D、计划完成百分数5、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之比是()。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数量指标6、某年级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
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7、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A、5%-4%B、5%/4%C、105%/104%×100%D、104%/105%-100%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9、逐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和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上述二指标( )。
A、均为时点指标B、均为时期指标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10、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A、有名数B、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C、无名数D、无名数和有名数11、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时,分子和分母( )。
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D、只能是平均数12、下列相对数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4、某市某年零售商业网密度=11790000人/10019个=108人/个该指标是( )。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部分题目有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 >b5E2RGbCAP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对于开口组的组限是按相邻组的组距来计算的,所以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限/2=200+<200-170)=230p1EanqFDPwA260 B 215 C 230 D 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品质标志是说明事物的性质或属性特征的,它反映的是总体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异,它不能用数值来表现。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 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C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 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B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C >A标志 B总体单位 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BCD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ABC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分组数列 D异距数列 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品质分组( ABCD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宾馆按星级分组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CDE>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C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综合表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BCE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 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学第三章1. 某县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单选题] *平均指数强度相对指数(正确答案)总量指标发展水平指标2. 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单选题] *变形(正确答案)倒数平均数开平方3. 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
1月份产量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单位成本18元;3月份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
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单选题] *选项1(正确答案)选项2选项12选项134. 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大,那么()。
[单选题] *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甲的标准差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全距与标准差并不存在上述关系(正确答案)5. 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单选题] *各组标志值的数值大小权术的绝对数多少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正确答案)总体单位数的多少6. 标准差系数抽象为()。
[单选题] *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正确答案)7. 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单选题] *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正确答案)几何平均数8. 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单选题] *不变(正确答案)增大减小无法预期其变化9. 今有两组大学生按年龄分配的资料如下:哪一组大学生平均年龄高?(甲)第一组;(乙)第二组。
哪一组年龄众数高?(丙)第一组;(丁)第二组。
[单选题] *甲、丙甲、丁乙、丙乙、丁(正确答案)10. 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平均废品率(%)为()。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展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1.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其结果是()。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2.在组距数列中,当全距确定时,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组距越大,组数越小B.组距越大,组数越大C.组距越小,组数越小D.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不确定3.连续型量在确定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间断B.重叠C.相等D.不等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合计数应该为()。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不等于15.在异距数列中,要准确反映其分布状况,必须采用()。
A.向上累计B.向下累计C.频数D.频率密度6.计算向上累计次数或频数时,其计数表达的意义是()。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C.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D.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7.在统计表中,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语是()。
A.主词B.宾词C.总标题D.横行标题8.次数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
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
这种次数分布是()。
A.正态分布B.U形分布C.正J形分布D.反J形分布9.类似于直方图,与直方图比较,其构造更容易,且能显示变量的实际值,从而不会因数据分组将具体的数值信息丢失,这种图是()。
A.折线图B.曲线图C.茎叶图D.帕拉图10.填写统计表时,当某一位置不应该有数字,应用的符号是()。
A.0B.×C.…D.–二、多项选择题:1.在统计数据整理之前,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A.数据的准确性B.数据的及时性C.数据的系统性D.数据的完整性E.数据的客观性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B.刻画总体具有的特征C.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构成D.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E.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及答案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对于连续变量,根据“排除上限”的原则总结其组限。
对。
所谓“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是对连续变量分组采用重合组限时,习惯上规定一般只包括本组下限变量值的单位,而当个体的变量值恰为组的上限是时,不包括在本组。
2.统计资料的整理不仅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而且还包括对次级资料的整理。
对。
3.确定组限时,最大组上限必须大于最大变量值,最小组下限必须小于最小变量值。
错,这意味着你也可以在封闭的小组中尝试。
4.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总体各单位的“同质性”所决定的。
错,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化分成不同的组别。
5.对连续变量进行分组时,它们的分组极限可以用“不重叠”的形式表示。
对二.单项选择题a组的中值是550组的下限,B组的中值是550组的下限a.550b.650c.700d.750因为它是一个连续变量,所以变量的值是连续的。
由于最后一组的起始下限大于相邻组的中值,请注意这是一个递减变量序列。
一个组的最小值叫做下限。
所以这里的下限实际上是相邻群的上限。
因此,最后一组的下限=相邻组的上限,因此相邻组的上限也为600。
另一个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因此可以确定相邻组的组距离为100。
重新使用公式:无上限开放组的中值=下限+相邻组的组距离/2,最后一组的中值为650。
2.对一个总体选择三个标志做复合分组,按各个标志所分的组数分别为3、4、5,则所分的全部组数为(a)a、 60b。
12c。
30天。
六3.某小区居民人均月收入最高为5500元,最低为2500元,据此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其组距应为(a)a、 500b。
600摄氏度。
550d。
6504.整理统计数据的主要环节是(c)a.编制统计报表b.审核汇总资料c.审核原始资料d.设计整理方案5.对于一年的收入变量序列,分组为10万元以下、10万-20万元、20万-30万元和30万元以上,则为(c)a、10万元应归入第一组b、20万元应归入第二组c、2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d、3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6.组号与组距的关系为(a)a.组数越多,组距越小b.级数越多,组距越大c.组数与组距无关d.组数越少,组距越小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统计排序的意义和内容统计整理,首先要搞清楚教材当中关于统计整理的内容,通常理解的统计整理包括制作次数分布、或者给出排秩、等级的结果,有些还可能包括对数据的类型的判别、编码和对原始数据的必要转换等.有些人认为描述统计也可以视为统计整理的内容,或者是汇总统计的内容.根据统计整理的内容再来回答其意义.主要是可以在正式的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之前,预先了解和掌握数据的大致状况,尤其是其分布和次数特征,以便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不论是描述统计还是推断统计,很重要的一点是依据数据的类型来选择统计法).有些时候,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转换,也是为了便于后继的统计,如由量表原始数据转换成量表得分,原始数据转换成标准分数,或者转换成可统计的某种指标等.简而言之,数据整理就是服务于后续的统计过程,使原始测量数据满足统计方法的需要,为统计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一、填空题2、动态相对指标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3、某现象的某一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4、同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各部分数值相互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7、相对指标一般都采用______的形式来表现,有些特殊的相对数,则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
9、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一般可以互换,因而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
10、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当计划任务是按最低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当计划任务是按最高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
12、结构相对数的取值介于_______之间,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和恒等于_______。
15、比例相对数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而比较相对数则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
二、单选题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仅提高4%,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4% B.50% C.96.30% D.103.85%4、某厂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A.97.9% B.140.0% C.102.2% D.71.4%5、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提出的富裕标准是恩格尔系数为()。
A.30%以下B.30%—40%C.40%—50%D.50%—59%7、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的和应()。
A.等于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小于或等于100%10、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通常是计算()。
A.平均增长水平B.平均发展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增长1%的绝对值11、反映总体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协调平衡状况的综合指标是()。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A )。
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B.经济管理学院D.理学院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
和和和和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平均差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B.方差不同C.数据个数不同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A.计划完成成都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三章是统计学中的重要章节,涵盖了概率论和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1. 问题:某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为35岁,标准差为5岁。
假设年龄服从正态分布,求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员工所占的比例。
答案:由于年龄服从正态分布,可以使用标准正态分布表来计算概率。
首先,将年龄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即计算Z值。
Z = (X - μ) / σ,其中X为年龄,μ为平均年龄,σ为标准差。
对于年龄30岁,Z = (30 - 35) / 5 = -1,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概率为0.1587。
对于年龄40岁,Z = (40 - 35) / 5 = 1,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概率为0.8413。
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员工所占的比例为0.8413 - 0.1587 = 0.6826,即68.26%。
2. 问题:某商品的销售量服从泊松分布,平均每天销售10件。
求一天销售量不超过5件的概率。
答案:泊松分布是一种描述稀有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
对于泊松分布,概率函数为P(X=k) = (λ^k * e^(-λ)) / k!,其中λ为平均发生率。
对于该问题,λ = 10。
我们需要计算一天销售量不超过5件的概率,即P(X<=5)。
可以通过计算P(X=0) + P(X=1) + P(X=2) + P(X=3) + P(X=4) + P(X=5)来得到答案。
P(X=0) = (10^0 * e^(-10)) / 0! = 0.000045P(X=1) = (10^1 * e^(-10)) / 1! = 0.000453P(X=2) = (10^2 * e^(-10)) / 2! = 0.002266P(X=3) = (10^3 * e^(-10)) / 3! = 0.007553P(X=4) = (10^4 * e^(-10)) / 4! = 0.018883P(X=5) = (10^5 * e^(-10)) / 5! = 0.037767P(X<=5) = 0.000045 + 0.000453 + 0.002266 + 0.007553 + 0.018883 + 0.037767 = 0.067967,即6.80%。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7:30
4
8:00
4
8:30
7
9:00
2
总计
20
(2)
第三章
7
第三章
7、 (1)、
(2)
8
第三章
8、 (1)
(2)
(3)
9
第三章
9、 (1)
接收 29 39 49 59 69 79 89
合计
(2)
频率% 10 16 12 16 20 12 4 100
累积 % 10.00 26.00 38.00 64.00 84.00 96.00 100.00 -
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
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其次,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
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5、
(1) VAR00003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1.00 2.00 1.00 2.00 2.00
11 . 6 12 . 02 12 . 8 13 . 04 13 . 56
Frequency Stem & Leaf
2.00 6.00 8.00 11.00 9.00 7.00 4.00 2.00 1.00
6. 7. 8. 9. 10 . 11 . 12 . 13 . 14 .
89 233566 01123456 12224556788 002466678 2355899 4678 24 1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不同特征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B、确定组距C、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3、统计分组的主要问题是()A、划分各组组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确定分组形式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5、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6、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A、划分各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D、标志变异个数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A、成正比B、成反比C、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D、没有比例关系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B、510C、500D、4909、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是()。
A、组中值=(上限+下限)÷2B、组距=(上限-下限)÷2C、组中值=(上限+下限)×2D、组限=组中值÷210、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
A、从构成形式上看B、从内容上看C、从作用上看D、从性质上看11、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B、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C、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D、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12、采用不等距分组编制变量数列是因为()A、现象是均匀变动的B、现象变动是不均匀的C、在标志值中没有极端值D、在标志值中有极端值13、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45~55,第二组55~65,第三组65~75,第四组75以上。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A.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B.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C.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D.与总体范围的大小无关2.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值B.劳动生产率C.计划完成程度D.单位产品成本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在校学生数B.毕业生人数C.人口总数D.黄金储备量7.某工业企业的全年产品产量为100万台,年末库存量为5 万台,则它们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不能直接加总的总量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时期指标9.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统计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综合指标10.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时,则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A.都是标志总量B.前者是标志总量,后者是总体总量C.都是总体总量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1.以10为对比基础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2.两个数值相比,如果分母的数值比分子的数值大很多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3.既采用有名数,又采用无名数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4.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5.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7.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8.反映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是A.平均指标B.总量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9.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可加性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0.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1.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A.职工人数B.工资总额C.工业企业数D.平均工资2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积累消费比例B.产品合格率C.人均国民收入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3.下列指标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A.成本利润率B.劳动生产率C.轻重工业比例 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A.只能是绝对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均可25.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150%B.5%C.4.56%D.104.55%26.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96.84%B.3%C.3.16%D.160%27.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按A.直接法B.推算法C.累计法D.水平法28.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定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29.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变异指标30.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总体部分总量与部分总量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31.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则算术平均数为A.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B.不受权数影响C.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D.仅受标志值影响32.在下列哪一情况下,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大C.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小D.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33.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众数和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34.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0个单位,而组中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5.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组中值都增加10个单位,而各组次数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A.权数本身数值大小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权数数值之和的大小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大小37.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8.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9.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A.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例B.几何平均数的特例C.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D.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例40.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母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1.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子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2.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3.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4.众数是由变量数列中的A.标志值大小决定的B.极端数值决定的C.标志值平均水平决定的D.标志值出现次数多少决定的4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4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社会性4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只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C.与各组标志值和次数无关D.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48.假如组距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而每组的次数都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A.增加20%B.减少20%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49.如果将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为原来的1/10,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扩大1/10倍C.缩小1/10倍D.无法判断50.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增加10个单位C.减少10个单位D.无法判断51.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扩大5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扩大5倍C.缩小5倍D.无法判断52.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G)和调和平均数(H)之间的关系为A.G≤H≤EB.H≥E≥GC.E≥G≥HD.H≥G≥E53.设有六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5、6、7、8、9、10,则这个数列中A.7是众数B.8是众数C.7.5是众数D.没有众数54.如果单项数列各项变量值所对应的权数相等时,则A.众数就是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众数不存在C.众数就是最小的那个变量值D.众数就是最大的那个变量值55.设有八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4、6、6、8、9、12、14、15,则这个数列的中位数是A.4.5B.8和9C.8.5D.没有中位数56.在变量分配数列中,中位数是A.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B.处于中间位置的频数C.最大频数的标志值D.与众数同值57.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为零58.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组中值能取整数C.各组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59.调查某地区1010户农民家庭,按儿童数分配的资料如下:则其中位数为:A.380B.2C.2.5D.50560.当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时其总体内部的次数分布表现为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态分布D.J型分布61.当变量分布呈右偏时,有A.众数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D.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62.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3.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或变动范围的统计指标称为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4.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着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互余关系D.倒数关系65.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变异指标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66.由组距数列计算全距指标的近似方法是A.全距=最高组下限-最低组上限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C.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D.全距=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67.平均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平均离差B.离差的平均数C.离差绝对数D.离差平方的平均数68.标准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69.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中心指标是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70.平均差和标准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计划指标7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说明意义不同B.计算前提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7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无法进行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等73.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则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C.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D.无法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74.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75.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76.若把现象分为具有某种标志或不具有某种标志,则所采用的标志是A.不变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是非标志77.设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300吨,其中合格产品270吨,不合格品30吨,则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A.90B.0.3C.0.09D.0.978.是非标志的方差的最大值是A.0.5B.0.25C.1D.没有最大值79.是非标志标准差取值最大的条件是A.成数最大B.成数最小C.成数等于1D.成数等于0.580.交替标志的平均数是A.pB.qC.p+qD.1-p81.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是A. B. C.D.82.P 的取值范围是A.P=0B.P ≤0C.P ≥0D.0≤P ≤183.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百分点”是指A.两个百分数相加的结果B.两个百分数相减的结果C.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结果D.两个百分数相除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综合指标的有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E.样本指标2.常用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方法有A.插值估算法B.比例关系推算法C.抽样推算法D.平衡关系推算法E.因素关系推算法3.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属于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A.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 pq q p +p -1q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也会变化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5.时期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期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额B.人均收入C.工资总额D.人口总数E.商品库存量7.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销售量B.商品库存量C.在校学生数D.毕业生人数E.外汇储备额9.逐年扩大的耕地面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0.计算总量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现象必须具有同质性B.计量单位必须统一C.指标必须有明确的统计含义D.指标必须有科学的计算方法E.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11.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B.有名数C.系数和倍数D.百分数E.千分数12.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3.分子和分母可以属于不同总体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14.分子和分母属于同类现象的相对指标有B.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5.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6.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于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C.不同时期的比较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17.强度相对指标应用广泛,它可以反映A.经济实力B.现象的密度和强度C.经济效益D.普遍程度E.服务状况18.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资金利税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C.人口密度D.人口自然增长率E.全员劳动生产率19.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对比基础从形式上说可以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质量指标E.样本指标20.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A.水平法B.方程式法C.累计法D.几何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21.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是A.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B.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C.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应用D.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应用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用22.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为A.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B.反映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C.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D.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E.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23.平均指标的种类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4.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数值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5.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位置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6.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包含着A.分子分母同属于一个总体B.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C.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D.分子附属于分母E.分子分母都是数量标志值28.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因为A.各组标志值不同B.各组次数相等C.各组标志值相同D.各组次数不相等E.各组次数等于12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承担者C.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D.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E.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30.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而定A.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B.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C.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D.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E.如果缺乏公式的分子分母资料则无法计算31.应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C.掌握变量为绝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32.应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总体标志总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C.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33.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B.具有等比关系的数列C.变量的代数和等于总速度的现象D.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现象E.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现象34.中位数是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C.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不受极端变量值位置的影响E.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35.根据经验,在偏斜适度时A.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B.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不存在一定关系C.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三者合而为一D.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1/3E.中位数与众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2/336.如果仅从数量关系上考虑,用同一资料计算出来的三种平均数的结果是A.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小于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大于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小于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37.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有A.各组变量值水平的高低B.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多少C.各组次数之和D.各组变量值之和E.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大小38.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有A.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D.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E.把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39.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满足的条件是A.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和B.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积C.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积D.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和E.被平均的变量值不得为负数4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说明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41.测定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变动程度的指标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42.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作用不同B.计算公式的依据不同C.说明同质总体的变异程度不同D.受极端值的影响程度不同E.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不同4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相同点是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B.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C.把所有变量值都考虑在内D.以平均数为标准来测定各测定变量值的离散程度E.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结果相同44.利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适用条件是A.两个平均数不等B.两个平均数相等C.两个平均数反映的现象不同D.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不同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45.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的区别是A.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B.作用不同C.计算方法不同D.适用条件不同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46.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为A.pB.pqC.p(1-p)D.E.4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A.平均数代表性越大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小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大D.平均数代表性越小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配对称与适中4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二者都是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分布特征的B.平均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共性C.平均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集中趋势D.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性E.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散趋势49.用标志变异指标来补充说明平均指标的原因是A.二者都是综合指标B.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的共同特征C.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两个不同方面的特征D.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 pq )1(p pE.标志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指标50.与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E.平均差系数三、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的基础。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统计学第三章 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二、 单项选择题1、下列情况下次数对平均数不发生影响的是( D )A 、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B 、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少时C 、标志值较小且次数也较少时D 、标志值出现次数全相等时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A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 、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 、众数和中位数3、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调和平均数D 、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A 、不变B 、扩大到5倍C 、减少为原来的1/5D 、不能预测其变化5、某企业有A 、B 两车间,2000年A 车间人均工资720元,B 车间730元,2001年A 车间增加10%工人,B 车间增加8%工人,如果A 、B 两车间2001年人均工资都维持上年水平,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2001比2000( A )A 、提高B 、下降C 、持平D 、不一定 6、计算平均比率最好用( C )A 、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几何平均数D 、中位数 7、对某一钟型数列已知m 0=800,m e =820,则( A ) A 、820>-x B 、800<-x C 、800820<<-x D 、没有一定的关系8、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B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C 、几何平均数D 、众数 9、对某一数列的X i ;计算数值平均数,得则,320=-x (C ) A 、G ≥320而H ≤320 B 、G ≤320而H ≥320 C 、无法判断 D 、G ≥320而H ≥32010、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B ) A 、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 、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C 、代表性也相等 D 、无法判断11、某企业年终奖金分配时,有10%的职工人均得10000元,25%的职工人均得9000元,30%的职工人均得8000元,25%的职工人均得7000元,另10%人均得6000元,则计算结果将有( D ) A 、m 0<m e <-x B 、m 0<m e ≠-x C 、m 0>m e >-x D 、-x =m 0=m e12、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D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13、某班45名学生中,25名男生某门课的平均成绩为78分,20名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2分,则全班平均成绩为(C )A 、80B 、79.28C 、79.78D 、80.3814、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18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 C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15、某小组40名职工,每人工作天数相同。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一.判断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2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4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限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5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或100%。
6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7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8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 3,4,6,3,4,5,2,4。
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9 次数分配数列是()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10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B.编制统计表C.统计汇总问题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A.及时性 B.正确性C.全面性 D.系统性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A.等距式分布数列 B.单项式分布数列C.开口式数列 D.异距式数列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A.随机变量 B.确定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 B.J型分布曲线C.右偏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A.交叉 B.不等C.重叠 D.间断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统计分组 B.逻辑检查C.数据录入 D.统计汇总E.制表打印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A.组类 B.组限C.组距 D.组中值E.组数据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A.钟型分布 B.χ型分布C.U型分布 D.J型分布E.F型分布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A.组距数列 B.品质数列C.单项数列 D.变量数列E.开口数列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 B.零件公差的分布C.大学生身高的分布 D.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学生成绩的分布6.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 B.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 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_______叫次数(频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A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
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
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A.计划完成成都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11.2003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以上总量指标依次是()。
A.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12.某企业产品第一批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该厂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 B )。
A.1.5%
B.1.6%
C.4.5%
D.1.48%
13.某工厂有三个流水连续作业车间,某月份车间制品合格率依次为0.95、0.9、
0.85,该工厂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 C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BD )。
也可以只选AD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B )。
A.如果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离差,则这些离差的和总是等于零。
B.在一组数据中,有75%的数小于上四分位数。
C.在一组数据中,有75%的数大于上四分位数。
D.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E.中位数大于平均数。
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BD )。
A.工资总额
B.钢材消耗量
C.商业网点密度
D.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E.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4.时期指标的特点是(ACE )。
A.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C.某时期的指标数值与该期时间长短有关
D.某时期的指标数值与该期时间长短无关
E.更长时期的指标数值可通过连续相加得到
5.标志变异值可以(ABCD )
A.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
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
6.均值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最主要的测度值,这是因为(BC )。
A.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它反映了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和数据必然性的特点
C.它有许多优良的数学性质
D.它比众数和中位数更具稳定性
三.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1.在分组数列中,各组的次数f有权衡各组变量值轻重的作用,某组的变量值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
(错,对平均数的影响是f与变量值共同作用的结果。
)
2.若甲、乙、丙三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0%、100%和110%,则这三个企业平均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应为100%。
(错,应该和绝对指标相联系起来。
三个企业总的实际完成量/三个企业总的计划完成量)
四.计算题。
1.某银行为缩短顾客到银行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间,准备采用两种排队方式进行试验:一种是所有顾客都进入一个等待队列:另一种是顾客在三个业务窗口处队列
三排等待。
为比较哪种排队方式使顾客等待的时间更短,两种排队方式各随机抽取9名顾客,得到第一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为7.2分钟,标准差为1.97分钟,第二种排队方式的等待时间(单位:分钟)如下:
5.5
6.6 6.7 6.8
7.1 7.3 7.4 7.8 7.8
要求:
(1)画出第二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的茎叶图。
(2)计算第二种排队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均值=7,标准差=0.6733)(3)比较两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的离散程度。
第一种排队方式离散系数=0.274 第二种排队方式离散系数=0.09618
表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4)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排队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选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较短,且离散程度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表明,在很多次排队情况中,第二种排队方式的时间大部分情况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对一次排队而言,第二种排队方式的时间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概率较大。
2.甲乙两个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比较两个企业的总平均成本哪个高,并分析其原因。
求和6600 340 6255 342
甲企业平均成本=19.41。
乙企业平均成本=18.29
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以及产品C在甲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A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乙企业的总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