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肌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初步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治疗研究
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治疗研究肿瘤是一种由异常细胞增生、分化和形成的病变。
肿瘤细胞具有不受正常细胞调控的生长和扩散能力,这种异常细胞生长和扩散的能力往往会对人体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其中,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肿瘤血管生成,也称为肿瘤血管新生,是指肿瘤细胞在局部组织内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新的血管供应肿瘤组织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肿瘤形成、生长、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肿瘤血管生成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和多个重要信号通路,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
这些细胞通过分泌和接受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调控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主要包括细胞自主模式和诱导模式。
前者主要是指肿瘤细胞自身在缺乏血管供应的情况下,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来引导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增殖,形成新的血管;后者则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诱导周围正常细胞分泌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从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形成新的血管。
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和治疗密切相关,因此对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作出深入研究,有助于发展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
当前,一些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被开发并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干扰肿瘤血管生成过程,阻止肿瘤细胞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除此之外,一些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也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CAR-T细胞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的出现,为一些难以治愈的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之,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发展更加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
平滑肌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初步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Pi t u y a dCl ia o n ssSi nf a c f s uo e i mir eo y s ro a l d n ic l o St n Pr g o i g ic n e o i Va c lg nc Mi c yi L im o a c m n WA GLn WA GXay , U Y nu , H N h u S NB ou N i, N i u G ajn Z A GS i , U ac n o w D p r e t a o g, acr optl Ta iMe ia U iesy Taj 0 0 0C i eat n t l y C ne si i jn dc nvri, i i 3 0 6 ,hn m o ho fP H ao n f l t nn a
fu d i 5o e4 eo o acmac ss ( 56 ) T eew sasai ia i ic n eb t e n tec s swt n i o t o n 2 f h 5limy sro ae 5 .% . h r a tt t l g f a c ew e h ae i a d w t u n t s c sn i h h
Co cu in: e v s u o e i mi r xss i eo o a c ma w ih i a n a o a l a trifu n ig p o n sso e n l so T a c lg n c mi c e it n l imy s r o , h c s n u fv r b e f co l e c n r g o i ft h y n h
床和 预后 资料完 整的平滑肌 肉瘤组织切 片 4 5例 , 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 C 3 D 4和 P S双重染色 , A 证实肿瘤组织 中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及其治疗研究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肿瘤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疾病,它具有高度恶性和破坏性。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及其治疗研究。
一、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肿瘤血管生成远远超过正常组织对新生血管的需求,其形成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
1.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导致肿瘤血管生成的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VEGF通过与其受体VEGFR的结合,诱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
除了VEGF之外,还有bF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基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PDGF(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转化生长因子-β)等因子,也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
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多种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VEGF信号通路。
VEGF信号通路通过VEGFR结合VEGF,启动MAPK/ERK和PI3K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AKT(protein kinase 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
3.肿瘤微环境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也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
例如,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TGF-β则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和分泌物,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
二、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研究由于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研究也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
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
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肿瘤是一种细胞异质性很高的疾病,其微观结构中的一些关键非血管成分,如肿瘤细胞、间质细胞、炎性细胞和免疫细胞,被称为肿瘤微环境。
良性和恶性组织的血管形态和功能都会受到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并对其生长和进展产生重要影响。
肿瘤来源的异常血管生成是一种常见现象,在私人和公共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肿瘤依赖于血管(在通常情况下)来提供其生存所需的氧、营养和内分泌通信,因此,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形态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肿瘤血管形成的早期阶段,动脉-静脉畸形形成,这种形态常常是不稳定和流量不足的,可以通过可能带来更具侵略性的结构调整。
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决定了血管系统的生物学特性。
在肿瘤微环境中,内皮细胞代表一种重要的谋略,支撑肿瘤生长的供血功能和管壁稳定性。
内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被认为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过程,因为内皮细胞和外周血管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及机械直接影响了血管生成,这实际上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数量来实现。
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的散发活力是通过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
正如细胞迁移和增殖是肿瘤组织生成和扩散的动态过程一样,肿瘤血管生成也不断变化,从未真正被完全修改或中断。
通过研究癌症领域的动态治疗和新药开发,神经瘤关键词,如生长因子,炎性因子,低氧和体液动力学的作用正在增强。
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病方面的研究已经发现,内皮细胞的活性对于维护血管稳定至关重要。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释放的各种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数量和活力,从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
例如,Vegf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可以直接促进内皮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因此,内皮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正在为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借鉴和灵感。
总之,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血管肉瘤临床实验结果分析报告
血管肉瘤临床实验结果分析报告1. 引言血管肉瘤(angiosarcoma)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
近年来,由于对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的不断进步,血管肉瘤的临床实验结果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本文对近期进行的一项血管肉瘤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
2. 试验设计与方法本次临床实验纳入了50名诊断为血管肉瘤的患者,年龄范围在30至70岁之间。
实验组接受了辅助放疗和新型化疗药物(药物A),对照组则只接受传统的手术切除术后观察。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了详细记录。
3. 结果分析3.1 患者特征在50名参与者中,男性占56%(n=28),女性占44%(n=22)。
平均年龄为49.5岁。
该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多样,包括头颈部、躯干、四肢等。
3.2 治疗效果实验组中,经过辅助放疗和药物A治疗后,40名患者(80%)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和生存期延长。
其中,10名患者(20%)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状态。
对照组中,仅有8名患者(16%)出现肿瘤缩小,没有出现完全缓解的病例。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3 不良反应在实验组的患者中,有15%(n=6)出现了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但这些不良反应均能够通过调整剂量或给予支持性治疗得到缓解。
对照组患者则未出现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4. 讨论根据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辅助放疗结合新型化疗药物A在血管肉瘤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
实验组患者在肿瘤缩小和生存期延长方面表现出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效果。
然而,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5. 结论综上所述,辅助放疗结合新型化疗药物A对血管肉瘤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显著缩小肿瘤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然而,针对不良反应的处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该临床实验结果为血管肉瘤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并有望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6. 致谢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这项研究实验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以及他们的家人的支持和配合。
病理学中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
病理学中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指利用某些物质阻止肿瘤血管生成或破坏已形成的肿瘤血管从而治疗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认识日益深入。
下面将从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展望未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肿瘤血管生成是指新生血管从周围正常血管或者内皮细胞发生变异生成形成肿瘤血管,使肿瘤得以生长、侵袭和转移。
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尤其是金属蛋白酶介导的基质降解和内皮细胞的移行两个环节对血管生成最为关键。
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治疗中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已经研发出众多抗血管生成药物并进行了许多相关的临床试验。
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有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阿维替康、依维莫司等等。
这些药物中的一些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一些肿瘤。
三、展望未来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上还有许多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耐药性问题。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肿瘤血管生成的细胞及分子基础、深入探讨不同的治疗策略
和手段,开发更加高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并结合其他肿瘤治疗手段
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潜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入研
究其机制,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和其潜在的抗肿瘤治疗作用
很 多 不 同 类 型 细 胞 的许 多正 常 活 动 过 程 如 生 存 、 扩散 、 分化 、 新 陈 代 谢和 运动 中都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f 7 】 。研 究 表 明 . 在 高 侵 袭 力黑色素瘤细 胞中 P I 3 一 K 是 VM 直 接 影 响 细 胞 膜 I类基 质
王 云 综述 , 龚 莉 审校
( 泸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 四川泸州 1 6 4 6 0 0 0 )
中图分类号 R 7 3 0 . 2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0 — 2 6 6 9 . 2 0 1 3 . 0 3 . 0 2 9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表 明 肿瘤 细 胞 所 处 微 环 境 的 改 变 , 在 肿 瘤
基质条件与 V M 的 形成 也 密切 相 关 。 2 . 3 v M 形 成 的 分 子 调 节机 理 关于 V I M 形 成 的分 子 调 节机 理 至 今 仍 在 探 索 之 中 , 到目 前 为止有几种 分子被认 为在 V M 形 成 的 过 程 中 起 着 重 要 的
作用 。
条件下和 三维基 质条件下培 养 , 3至 4天 后 观 察 发 现 在 普 通 基质条件下培养没 有 V M 形成 , 而 在 三 维 基 质 条 件 下 培 养 有
VM 形 成 , 这说 明 V M 的形 成 需 要 有 特 定 的细 胞 外 基 质 条 件 。
1 9 9 9年 Ma n i o t i s 等『 1 1 对脉 络膜 黑色 素瘤进 行研 究时 . 发 现肿瘤 组织中存在一 种有别于血管 系统的供血方 式 , 即 肿 瘤
血管形成拟态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形成拟态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白驹;徐志杰;廖朝亮;杨力芳【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2)003【摘要】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指肿瘤中的脉管系统不依赖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具有形成供血管状网络的能力,从而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血供模式.VM的形成包括多种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在其形成过程中还发现肿瘤干细胞和上皮-间充质转变.作为一种独特的血供方式,VM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晚期癌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靶向VM的抗癌疗法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Vasculogenic mimicry (VM) is a brand-new tumor vascular pattern with the ability to form vessellike networks without particip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dependent on angiogenesis.It can provide adequate blood supply for tumor growth.The formation of VM involves multiple molecule mechanisms and signal pathways,including cancer stem cell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As a unique blood-supply pattern,VM is associated with cancer invasion,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 progression,VM will become a new target for therapy of cancers.【总页数】8页(P357-364)【作者】白驹;徐志杰;廖朝亮;杨力芳【作者单位】常德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湖南常德415000;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长沙410008;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长沙41000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肿瘤血管拟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J], 侯风刚2.肿瘤血管化拟态分子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吉刚;张丹丹;左艳华;李晓宇;李琴;刘皋林3.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廖丹4.人卵巢癌SKOV3细胞筛选获得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在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 [J], 梁军; 邢慧敏; 吴小华; 张蕾; 赵郡5.人卵巢癌H08910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通过MMP促进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J], 耿松珊;吴小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生成拟态在肿瘤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
血管生成拟态在肿瘤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乐晓峰;孙彬佳;郭斯翊;姜旭东;常青【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Vascular mimicry(VM)provides different blood supply route for tumor tissue from classical vascular.Anti-vascular mimicry treat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areas in cancer therapy research.Many scholars have been dedicated in discovering the complex molecular mechanisms.In the past 10 years,numerous studie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on VM.However,many mechanisms in this area are still unknown.This paper aims to retrieve relevant documents on vascular mimicry an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VM research,inclu-ding detection method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the VM research in brain tumor.Further-more,the prospect of this area in cancer research was evaluated.%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为肿瘤组织提供了不同于经典血管的血供途径。
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年6月第30卷第3期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张诗武1,高欣1综述孙保存2审校(1天津武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天津3001622.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300060)摘要:血管生成拟态(vascu[ogenk:mimicry)是近雨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肿瘤内血管生成模式。
其特点为: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基质重塑产生血管样通道,通道内无内皮细胞衬覆,通道外基底膜PAS染色为阳性。
该血管样通道生成机制、管壁结构等都与传统的肿瘤内血管生成不一样,因此通过血管生成拟态构建的血管样通道有可能成为某些肿瘤新的治畹靶§.jj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圈分类号:R73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25(2003】030180031999年美国Iowa7s大学的Maniotis等”。
研究人的眼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而发现了一种与经舆的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途径完全不同的、不依赖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肿瘤血管生成模式。
Maniotis等认为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模仿血管壁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从而重建肿瘤的微循环,并在某个环节与宿主血管相连使肿瘤获得血液供应,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
Mani—otis和Folberg等|“认为可以通过…些无创伤的检蠢和诊断于段对眼葡萄膜黑色素瘤进行确诊,以避免对肿瘤组织的刺激而造成肿瘤的扩散。
同时因葡萄膜黑色素瘤有其独特的微循环发生机制,用一些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1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PAS阳性图案及其临床意义FHberg等”1采用UEA一1荧光标记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来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特殊的微血管,发现各种各样的血管图案都可以看见,包括长的、直的、环形、平行聚集的和十字交叉的血管样图案等。
认识血管平滑肌肉瘤
认识血管平滑肌肉瘤简介血管平滑肌肉瘤(Angiosarcoma)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的肿瘤,源于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发生在全身各种组织器官中的血管内皮系统。
这种肿瘤生长迅速,易侵犯周围组织,同时也具有高度的转移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血管平滑肌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病因血管平滑肌肉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存在一些可能的危险因素,如放射线暴露、慢性淋巴水肿、慢性肿胀性疾病、病毒感染(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以及某些基因突变等。
此外,还有报道指出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和长期抗凝治疗也可增加血管平滑肌肉瘤的风险。
发病机制血管平滑肌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与一些遗传因素有关。
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血管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如TP53和BRCA1基因。
此外,某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如PI3K/AKT 和RAS/MAPK通路,也与血管平滑肌肉瘤的发生相关。
临床表现血管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和侵犯程度有关。
一般而言,早期的血管平滑肌肉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症状,如肿块、疼痛、局部压迫症状等。
如果血管平滑肌肉瘤侵犯邻近血管或器官,还可能引起相关的功能障碍,如呼吸困难、出血、压迫性症状等。
此外,血管平滑肌肉瘤还具有广泛的转移能力,可通过血管和淋巴途径转移到其他器官,造成远处转移病灶。
诊断血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的结果。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和PET等。
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以通过组织取样进行病理学分析,包括组织学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一般而言,血管平滑肌肉瘤的肿瘤细胞呈现较高的异型性和增生活跃,并可见到血管内皮细胞或平滑肌细胞的特征性形态。
治疗血管平滑肌肉瘤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旨在彻底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目的。
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与治疗研究
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与治疗研究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900多万人死于癌症。
肿瘤内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一种供应肿瘤需要的血管,是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开发相关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血管生成是指新生的血管从已有的血管或内皮细胞外形成,这一过程涉及许多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并且与肿瘤细胞、肿瘤微环境、炎症及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肿瘤血管生成的刺激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分子。
2.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血管抑制素(endostatin)、血管基底膜抑素(angiostatin)等是已知的促进机体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负反馈调节因子。
3.肿瘤细胞和其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肿瘤细胞中的遗传变异、表观遗传改变和激素受体的作用如ER/PR等可引起VEGF等血管生成分子的异常表达。
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氧化应激和蛋白质降解等因素也可对血管生成产生影响。
二、治疗肿瘤的方法通过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可以开发治疗肿瘤的方法。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治疗、放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
其中,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之一。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细胞表面和其周围的血管生成环境中的特异分子,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已经通过临床试验的一些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则主要促使肿瘤血管生成的阻遏,抑制肿瘤生长,并达到治疗效果。
比较典型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就是阻断VEGF对内皮细胞的刺激,抑制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目前,这类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并已成为肾癌和结直肠肿瘤的治疗药物。
三、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一个多年的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肿瘤靶向治疗不同于传统的化学治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这种治疗方式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及前景展望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及前景展望研究题目: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及前景展望摘要: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总结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并为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观点与方法一、引言抗肿瘤药物研发是医药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将通过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提供新的观点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收集和分析已有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动物模型建立: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如小鼠肿瘤移植模型,建立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模型。
3. 药物筛选: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机制,挑选潜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进行初步的体外筛选实验。
4. 细胞实验:使用体外细胞模型,如人肺癌细胞株,评估所筛选出的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抗增殖和抗迁移作用。
5. 药效试验:将所筛选出的药物应用于动物模型,观察药物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以及是否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6. 临床试验:编制相应的临床试验方案,招募合适的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设计1. 药物的合成或选择:根据已有研究成果,选择已经合成的药物,或设计新的药物分子结构,并进行合成。
2. 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如小鼠肿瘤移植模型,并进行动物的分组,以及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的确定。
3. 细胞实验:在细胞培养板中培养肿瘤细胞株,根据设计的实验组数进行分组,添加不同浓度的测试药物,并进行各种实验,如增殖实验、迁移实验等。
血管生成拟态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贺梦璇,唐秋阳,张俊芳,杨铃,秦柏,顾宏卫,等.血管生成拟态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J].眼科新进展,2022,42(6):474 479.doi:10.13389/j.cnki.rao.2022.0097【应用研究】血管生成拟态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贺梦璇 唐秋阳 张俊芳 杨 铃 秦 柏 顾宏卫 管怀进 石海红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贺梦璇(ORCID:0000 00027410 6962),女,1995年2月出生,江苏宿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眼表疾病。
E mail:939936303@qq.com作者简介:唐秋阳(ORCID:0000 0003 3607 1065),男,1995年8月出生,江苏宿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眼表疾病及眼外伤。
Email:Tangqiuyang95@163.com注:贺梦璇和唐秋阳为共同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石海红(ORCID:0000 0002 2708 3809),女,1974年1月出生,江苏南通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眼表疾病、眼病理及眼外伤等。
Email:shihaihong2@163.com收稿日期:2021 12 18修回日期:2022 03 21本文编辑:盛丽娜作者单位: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M)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探讨VM与翼状胬肉进展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
生物学视角下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抑制机制的研究
生物学视角下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抑制机制的研究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血管生成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肿瘤血管生成是指在肿瘤发生前期,一些因素对于血管内的内皮细胞进行刺激,从而生长出一些新的血管,为肿瘤提供血液和氧气,使其能够继续生长发展。
这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极其重要,因此,肿瘤血管生成被认为是目前研究肿瘤的热点。
那么,通过生物学视角下,我们该如何探究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抑制机制呢?首先,肿瘤血管生成的机理需要我们了解血管内皮细胞与血小板的关系。
当肿瘤细胞与它们周围的正常细胞相互作用时,它们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物质,它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诱导血管生成。
同时,血小板也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物质,它能够刺激肿瘤血管生成。
因此,可以看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机制同样需要我们关注。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是针对VEGF的靶向治疗。
VEGF抑制剂能够阻断VEGF信号传递,从而抑制血管生成,使得肿瘤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但也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比如针对PDGF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
这些治疗方式在研究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方式,还有一些天然产物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比如说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如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等,它们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VEGF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
此外,绿茶中的一些有效成分也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这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天然治疗肿瘤的途径。
总之,生物学视角下,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抑制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话题,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可以为肿瘤诊治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和治疗思路,帮助病人早日战胜癌症。
子宫平滑肌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及MMP-2蛋白的表达
子宫平滑肌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及MMP-2蛋白的表达揭由坤;于晓红;叶璐【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 VM)及MMP-2蛋白对子宫平滑肌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测3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20例子宫平滑肌瘤及20例正常子宫肌壁中VM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M在予宫平滑肌肉瘤与正常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与正常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之间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M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MMP-2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核分裂的多少均无关.子宫平滑肌肉瘤中VM和MMP-2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VM和MMP-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2(047)004【总页数】4页(P308-311)【关键词】子宫;平滑肌肉瘤;血管生成拟态;MMP-2【作者】揭由坤;于晓红;叶璐【作者单位】330006南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330006南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330006南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类由具有平滑肌分化的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1%以上,中位年龄为50-55岁,整体上5年生存率为15%-25%,多数复发是在2年内发现。
平滑肌肉瘤的预后主要依据其播散的程度,而其播散方式主要是经血道转移。
所以,了解子宫平滑肌肉瘤血道转移情况,对其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Folkman[1]首先提出肿瘤血管生成的概念开始,人们就发现了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扩散与肿瘤新血管生成是息息相关的。
肿瘤血管生成也一直成为人们认识肿瘤生长进程及进行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2]。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田海英;丛文铭【摘要】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是发生于肝脏的一种间叶源性肿瘤,根据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档案库资料显示,从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经手术切除HAML例数已经超过肝细胞腺瘤.HAML常累及中青年女性,临床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发病隐匿,因缺乏特异性血清诊断标志物,术前确诊率低,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明确诊断.HAML的组织和细胞学类型多样,可有“侵润性边界”,特别需要与肝细胞癌等鉴别,文献中已有HAML恶变的报道,分子生物学特征尚待研究.HAML双重表达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标志物,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3(033)002【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作者】田海英;丛文铭【作者单位】200438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2002年WHO软组织新分类的间叶性肿瘤,因上皮样细胞围绕血管呈器官样、放射状排列并特异性表达黑色素细胞和肌细胞标志物而得名。
目前认为PEComa家族成员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肺及肺外透明细胞“糖”瘤(CCST)、淋巴管平滑肌瘤(LAM)、肝镰状韧带/圆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性肿瘤(CCMMT)[1]。
AML是PEComa家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常累及肾脏和肝脏,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如心脏、纵膈、肺、上颚、阴道等。
Ishak[2]于1976年首次报道发生于肝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本院于1992年在国内首次报道HAML。
WHO将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归为恶性不能确定分化方向的肿瘤范围。
自Dalle等[3]2000年首次报道1例恶性HAML的病例后,陆续有关于HAML 具有恶性行为的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滑肌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初步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王琳;王晓宇;谷彦军;张诗武;孙保存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2009(37)3
【摘要】目的:研究平滑肌肉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的平滑肌肉瘤组织切片45例,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CD34和PAS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结构,分析血管生成拟态相关的临床意义.结果:45例平滑肌肉瘤中25例(55.6%)具有血管生成拟态.有转移患者和无转移患者血管生成拟态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的患者和死亡的患者血管生成拟态阳性率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有无血管生成拟态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滑肌肉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是平滑肌肉瘤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有血管生成拟态的患者易发生转移,预后比无血管生成拟态的患者差.
【总页数】5页(P161-164,后插1)
【作者】王琳;王晓宇;谷彦军;张诗武;孙保存
【作者单位】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
室;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
室;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
室;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L-10、MMP-9的表达水平的初步研究及预后相关性分析[J], 葛海波
2.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J], 王晓宇;王琳;谷彦军;张诗武;赵秀兰;孙保存
3.胃肠道间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初步研究 [J], 郄硕;张诗武;张丹芳;郭华;张利华;孙保存
4.原发性肝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J], 李杰;马晓洁;潭榜宪
5.子宫平滑肌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及MMP-2蛋白的表达 [J], 揭由坤;于晓红;叶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