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判断标准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判断标准1.引言1.1 概述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罕见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肺部疾病。
它起源于肺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产生和分泌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内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然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这些细胞可能会发生异常增生并形成肿瘤。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家族性易感基因的突变可以增加个体患肿瘤的风险。
另外,长期接触烟草、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相关。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这类肿瘤生长缓慢,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初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然而,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此外,一些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还可以分泌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患者出现荷尔蒙失调症状,如高血糖、高血压、低血钙等。
鉴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准确的判断标准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判断标准主要有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患者的临床症状等。
然而,这些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寻找更准确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判断和治疗水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所示: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说明了本文的整体结构,并列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
最后,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义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
首先,定义部分详细解释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念和特征。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理诊断标准

一、背景介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是一种少见但具有高度恶性潜能的疾病,通常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和快速转移。
其病理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学特点1. 组织形态学特点LCNEC的组织形态学特点主要包括大细胞型和小细胞型两种类型。
大细胞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具有大而多变的核形态,丰富的细胞质和可见的核分裂相;小细胞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则呈现出小型圆形或椭圆形的核,胞质较少。
2. 免疫组化特点LCNEC细胞通常显示强烈的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胺氧化酶(MAO)、色素半胱氨酸蛋白(CGA)等。
细胞角蛋白等上皮标记物也常常阳性表达,这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肺癌进行鉴别。
3. 电镜特点通过电镜观察,LCNEC细胞胞质内可见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物,呈颗粒状分布。
细胞核内含有众多核仁,核膜清晰,核仁呈颗粒状分布。
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1. 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的阳性表达对于LCNEC 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NSE和CGA通常是首选的标记物,它们的强阳性反应提示有助于支持LCNEC的诊断。
2. 上皮标记物需要检测细胞角蛋白、继续分化标记物(如CK)、上皮膜抗原等上皮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以排除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四、分子病理学特点1. 基因变异最近的研究表明,LCNEC患者存在多种驱动基因的突变,包括p53、RB1、STK11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对于LCNEC的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分子标记一些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也与LCNEC的预后相关,如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被认为是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重要指标,高表达的Ki-67蛋白通常提示着恶性肿瘤的快速增殖和侵袭。
五、诊断标准根据上述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和分子病理学特点,国际上尚无统一的LCNEC诊断标准。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LCNEC 归类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种亚型,其诊断主要依靠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阳性表达。
2021CSCO神经内分泌瘤要点解读(全文)

2021CSCO神经内分泌瘤要点解读(全文)本文旨在解读2021CSCO关于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指南,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
发生于支气管肺/胸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恶性程度、有丝分裂相和Ki-67指数等可分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典型类癌和类癌。
以下主要针对源自支气管肺/胸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除小细胞肺癌外)治疗的指南推荐进行概述。
总体治疗原则是根据肿瘤相应AJCC TNM分期,如有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
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分期以及肿瘤是否伴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决定后续是否行全身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生长抑素)。
对于可切除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推荐,根据表格1和表格2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对于局部支气管肺/胸腺不可切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推荐,根据表格3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对于远处转移性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推荐,根据表格4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对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推荐,根据表格5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由于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病理分型复杂,很难开展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新型治疗方案。
在如今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对于晚期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亦有一些前瞻性的单臂II期临床研究或基于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或真实世界研究,探索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在该类患者中的作用。
一项来自以色列和美国四家癌症中心的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显著提升晚期肺神经内分泌癌(LCNEC)患者的生存期。
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中位生存期是未接受ICI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的两倍(p=0.02),提示ICI在晚期LCNEC患者中的应用可能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神经内分泌癌化疗方案

神经内分泌癌化疗方案引言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类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肿瘤,常见于肺、消化道、胰腺等部位。
化疗是NETs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减缓病情进展,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
本文将介绍神经内分泌癌化疗方案的相关内容。
化疗药物选择目前,常用于神经内分泌癌化疗的药物主要包括: - 奥曲肽:奥曲肽是一种和生长抑素类似的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激素的分泌并诱导细胞凋亡来起到抗肿瘤效果。
- 5-氟尿嘧啶(5-FU):5-FU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可阻断DNA合成和抑制转录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卡培他滨: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化疗药物,能够干扰DNA合成的过程,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 沙利度胺:沙利度胺作为DNA碱基类似物,在细胞内被活化后,抑制DNA的合成和转录,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
化疗方案组合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化情况,可以选择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常见的化疗方案组合有: 1. 奥曲肽联合5-FU:该方案适用于进展期NETs的治疗。
奥曲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激素的分泌,减缓病情进展,而5-FU则可以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 卡培他滨联合奥曲肽:该方案适用于中度进展的NETs患者。
卡培他滨可以通过干扰DNA合成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奥曲肽则可以减缓病情进展。
3. 沙利度胺联合奥曲肽:该方案适用于高度进展的NETs患者。
沙利度胺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和转录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奥曲肽则可以缓解相关症状。
化疗疗程和剂量化疗的疗程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常见的化疗疗程包括: - 短疗程:通常为2-4周,适用于临时减轻症状的患者。
剂量较低,副作用相对较轻。
- 中期疗程:通常为3-6个月,适用于较为中度进展的患者。
剂量适中,能够控制肿瘤的生长。
- 长期疗程:通常为6个月以上,适用于高度进展的患者。
剂量较高,对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副作用管理化疗药物常常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lung)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肺癌类型。
虽然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被归类为非小细胞肺癌,但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更接近于小细胞肺癌。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临床特征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通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患者多数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
部分患者在肺外器官(如肝脏、骨骼、肾上腺等)也可出现转移。
二、病理特点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学的异质性和免疫组化表型。
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呈多形性,核大而深染,细胞发展呈群体样的排列,有时可见神经内分泌小体。
免疫组化上,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呈现出神经内分泌表型,如阳性表达CgA(嗜铬粒蛋白-A)和Syn(synaptophysin)。
三、诊断诊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关键是临床和病理的综合分析。
除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外,还需要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以明确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PET-CT等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四、治疗由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侵袭性和高度恶性,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
一般而言,综合治疗是常用的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对于晚期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还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是治疗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于早期病变且患者具备手术条件的情况。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术前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残留病变或预防复发。
化学治疗通常使用类似于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如顺铂和依托泊苷等。
靶向治疗针对于肿瘤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如EGFR、ALK等,可以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疗知识】神经内分泌肿瘤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细胞遍布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常见的激素。
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为消化系统和支气管-肺区域。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美国为仅次于大肠癌的第二大胃肠道肿瘤。
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难以发现,通常都是在已经发生转移之后才诊断出来,淋巴结和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有:潮红、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脂肪泻、气喘、溃疡、低血糖、风疹、糙皮病、咖啡牛奶斑等。
原发灶的完全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因未明。
多为散发,少数可见家族聚集性。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细胞、胃肠组织(来源于整个肠道的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分布在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这类肿瘤被称为甲状腺髓样癌)。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解剖3.1 神经内分泌肿瘤镜下特点肿瘤细胞较小,呈多边形、卵圆形,胞浆中等量,核圆较深染,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无明显核仁。
细胞排列方式可呈实心巢状、结节状、菊形团状等。
核分裂像少见。
3.2 小细胞NEC镜下特点小或中等大小癌细胞,像淋巴细胞,大小约十成熟淋巴细胞的2倍,胞浆少,弥漫性或呈巢状生长。
核分裂像常见,坏死比较常见,1/4的病例混杂少量(<30%)腺癌或鳞癌成分。
典型的小细胞癌HE即可判断。
3.3 大细胞NEC镜下特点肿瘤由大细胞组成,大细胞可呈巢状、小梁状、菊团形状和栅栏状排列。
与小细胞癌相比,LCNECs细胞的胞质丰富,核空泡化明显,核仁突出,常可见到局部的坏死。
必须有两个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CD56)阳性才能诊断为LCNEC.四、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分型4.1 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组培起源分类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中肠)-胃泌素瘤-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VIP瘤-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场肿瘤肺胃十二指肠起始部-中肠肿瘤十二指肠降段空肠回肠右半结肠-后肠肿瘤横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4.2 NCCN指南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类分为8个类别(每类均有各自的治疗推荐)-类癌(非胰腺NEN)-胰岛细胞瘤(胰腺内分泌瘤)-原发部位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瘤-肾上腺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瘤和肾上腺偶发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分化差(高分级或恶性)/小细胞肿瘤-多发性神经内分泌瘤I型(MEN1)-多发性神经内分泌瘤II型(MEN2)五、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症状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大体被分为有临床症状和无临床症状2类,术语描述为有功能型和无功能型。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要点

・标准与规范・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7.01.003通信作者: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100142;E-mail:lindm2@yahoo.com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专家组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ulmonaryneuroendocrinetumors)是具有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分子病理等特征的一组肿瘤,包括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个肿瘤亚型和特发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一种癌前病变),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肺肿瘤的15%~20%。
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除了将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从原来的大细胞癌亚型归入神经内分泌肿瘤亚型以外,各类型的诊断标准与1999版、2004版的国际分类没有大的变化。
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不尽相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瘤命名原则、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治疗等诸多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鉴于目前国内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诊治现状,为规范我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2016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专家共识研讨会”。
与会专家以病理专家为主,协同临床治疗领域专家一起,结合最新版WHO肺癌分类,针对其中4种肿瘤类型,讨论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原则及研究进展,包括目前国际分类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应用困惑,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撰写此共识以满足临床病理规范诊治需求。
一、命名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首次被报道于1926年,由Barnard[1]描述为“纵隔燕麦样肉瘤”,实为肺“燕麦细胞癌”。
1937年,Hamperl[2]发现所谓“支气管腺瘤”与已经报道的胃肠类癌相似,故此同样命名为“类癌”,并将此两类肿瘤列入1967年首版WHO肺癌分类中[3]。
2024神经内分泌瘤的症状、诊断与治疗

2024神经内分泌瘤的症状、诊断与治疗作为一类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遍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
其发病部位分布广泛,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
目前,无论是公众还是医疗界对该肿瘤的认知仍存在欠缺,导致临床对这一类肿瘤的误诊率颇高。
为了提高大众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全球最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联盟一一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联盟(INCA)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日,2023年的主题为"容易错过:仔细看看神经内分泌癌Easi1ymissed:Takeac1oser1ookatneuroendocrinecancer"神经内分泌肿瘤于1907年首次被德国病理学家在尸检后发现,并命名为“类癌",即其生物学行为像癌,但病理特征与癌症不同,发现初期曾被认为是良性病变,后来发现同样会出现转移,为恶性疾病。
命名也经过多次变迁,直到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该类疾病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根据恶性程度进行分级。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存在于除毛发,指甲外全身所有组织,所以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发生于全身各个器官,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且疾病异质性强,容易误诊,漏诊,延误疾病治疗,失去治疗机会。
所以,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症状对疾病的及时发现,及时诊治有很大的帮助。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覆含许多种肿瘤的总称,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胰腺、胃、肠,其次是支气管,肺,其中一部分肿瘤会分泌激素并且会出现激素引起的相关症状,这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0%,以胰腺部位最常见,其中胰岛素瘤因分泌过量胰岛素可引起反复发作不明原因低血糖症,胰高血糖素瘤因过量分泌胰高血糖素,导致坏死性游走性红斑,有的患者有糖尿病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肠梗阻等表现。
胃泌素瘤,分泌胃泌素,从而导致腹痛腹泻,呈间歇性腹泻,也可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的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是一类相对少见的肿瘤,起源于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NEC,有分泌功能、可摄取脱羧酶及胺前体)。
WHO 将PNET 分成四个亚型,低级别(典型类癌,TC)、中等级别(不典型类癌,AC)、高级别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和小细胞癌(SCLC)。
PNET 占所有肺肿瘤的25%,SCLC 是常见的类型。
临床表现
与其它非PNET 肿瘤的临床表现一致,因其具有分泌功能,故可能有类癌和库欣综合征表现。
15% 的TC 可发生转移,典型的转移位置是肝、骨、肾上腺和脑;20% 的AC 可发生远处转移,5 年生存60%。
影像学多为中央型,部分可有钙化,除了AC,多数PNET 有FDG-PET 摄取活性。
免疫组化具有特异的神经内分泌标志,如神经烯醇化酶、嗜铬蛋白、突触素和CD56/NCAM等。
可以有P53 基因点突变,但各个亚型中发生比例并不相同。
分类
1.神经内分泌细胞过度增生(NECH)
指 NEC 单个、成簇或线性排列,局限于基底膜内。
NECH 是非特异性组织学结果,但可导致微瘤。
2. 微瘤
类癌微瘤不同于 NECH,NECs 穿透了基底膜,形态与 TC 一致,≤5毫米,气管肺泡周围结节样聚积,伴基质纤维化。
单个微瘤多为偶然发现,多个微瘤或是弥漫神经内分泌细胞过度增生不常见。
同弥漫特发性 NEC 过度增生不同,微瘤通常无症状,常认为是良性改变,但极少数情况下可有不典型增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
3. 弥漫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过度增生(DIPNECH)
DIPNECH 特征是多个或单个 NEC 弥漫性增殖,在支气管上皮内呈小结节(神经内分泌小体)或线性增殖。
DIPNECH 患者表现为隐匿性咳嗽或缓慢进展的呼吸困难,与细胞增殖和神经内分泌肽释放有关。
Aguaya 在 1992 年首次描述了 6 例 DIPNECH,患者无吸烟史,具有相同临床、影像学和肺功能改变。
WHO 认为 DIPNECH 是类癌前体,更常见于非吸烟女性。
多个微瘤和 DIPNECH 可见于以下 3 种情况:(1)慢性肺损伤,很少进展为类癌肿瘤;(2)DIPNEC,可进展为TC、AC,主要见于女性;(3)NECH 和微瘤共存,常见于类癌肿瘤切除者。
作为侵袭前损害,微瘤和 DIPNECHS 可能进展为类癌,但不会进展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 LCNEC 或 SCLC。
4. 类癌肿瘤
90% 的类癌位于消化道,也可发生于肺、胸腺、气道和卵巢。
气道症状为非特异性,常为影像学偶然发现,可产生库欣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偶与 MEN 1 相关,散发病例与 11q13 的 MEN 1 基因杂合性缺失有关,AC 中 66%%、TC 中 47% 存在 11q 缺失。
5. LCNEC
LCNEC 是分化差的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上介于AC 和SCLC 间,主要影响男性,发病高峰 60 岁,占所有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20%,预后不及类癌肿瘤,5 年生存 13%-45%。
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细胞学、免疫组化和电镜。
WHO 的 LCNEC 的组织学标准:高有丝分裂率(>10/10 HPF)、坏死、细胞特征不同于SCLC、至少一个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阳性。
LCNEC 和 AC 间的区别是有丝分裂的频度更高和更低的核浆比。
LCNEC 的影像学结果为非特异性的,PET 数据几乎缺乏。
6. PNET 和类癌综合征的生物学行为
PNETs 的生物学行为涵盖内容很多,包括合成分泌肽段激素和神经胺如ACTH、褪黑素等。
支气管类癌肿瘤极少伴有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表现为腹泻、潮红、喘鸣和类癌心脏疾病,后者多见于肝转移者,有症状患者 5-HIAA 多增高。
库欣综合征是异位产生 ACTH 的结果,此外 SIADH 综合征也较常见。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行为与恶性程度相关,如惰性的或快速致死性的。
鉴别不典型类癌、典型类癌或是LCNEC、SCLC 在临床上很重要,因为治疗选择不同,预后不同。
类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平均为 87%,而 SCLC 只有 2%。
1. DIPNECH
DIPNECH 是增殖性疾病,但尚无一致数据表明其需要化疗。
有气道阻塞者,推荐吸入或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无症状态者只需观察,为了避免发展成为类癌还可考虑手术切除。
2. 类癌
肿瘤大小、位置、组织学特征、分期决定治疗选择(表1)。
治疗包括支气管镜切除肿瘤、放化疗或手术切除。
典型类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10%~15%,远处转移 3%~5%,而不典型类癌远处转移 25%,区域淋巴结转移 50%。
表 1 治疗总结
治疗 5 年生存(%)
典型类癌(G1
)
支气管镜、手术切除、肺叶切除 92~100
不典型类癌
(G2
)
支气管镜、手术切除、肺叶切除 61~88
大细胞神经内
分泌
肿瘤
(G3
)
化疗、手术 16~57
化疗与放疗
含铂化疗的治疗反应较差,无论是否联合放疗,化疗最好的总反应率只有 22%。
一项 II 期回顾性研究显示达卡巴嗪衍生物 - 替莫唑胺可使 31% 的疾病处于稳定,31% 疾病部分缓解。
RADIANT-2 III 期试验采用依维莫司 奥曲肽治疗进展期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类癌综合征,结果显示无进展生存延长。
贝伐单抗、舒尼替尼的有效性有待验证,肿瘤消融或肝动脉栓塞对肝转移患者可能有帮助,奥曲肽和兰曲肽能减缓肿瘤生长,并对库欣综合征有一定治疗作用。
3. LCNEC LCNEC 的治疗尚无共识与指南,因其具有高转移风险,通常给予预防性放疗。
进展期 LCNEC 还可采用姑息性化疗,与 SCLC 的治疗相似。
多数 LCNEC 几乎没有手术机会,因为诊断时多为局部进展期或发生远处转移。
早期 LCNEC 肺切除或叶切除为优选方法,如果没有淋巴
结转移可改善生存。
生存
典型类癌与不典型类癌5 年和10 年生存率分别87%~100%、82%~87% 和56%~75%、25%~59%。
即便淋巴结阳性,典型类癌的生存率仍可接受,5 年生存几乎可达100%,而不典型类癌5 年生存则只有 25%~70%,10 年仅有 25%~59%。
SCLC 患者生存是按月计算的,5 年生存不足5%,LCNEC 的预后尚不明确,5 年生存15%~57%。
总结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由低级别到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构成,具有不同的预后和生存,它们具有共同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细胞生物学特征。
明确诊断对决定恰当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治疗手段既可以是支气管镜切除,也可以是放化疗或是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