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小蜗牛》一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

2.学习“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

3.了解拟人化的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字词:小蜗牛、爬、水池、许多、找、苹果、在哪里。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掌握与之相关的词汇。

2.能运用“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并能正确使用。

3.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小蜗牛的一天生活。

4.能够逐步掌握阅读技能,加深理解文章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5.关注小蜗牛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学习“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拟人化的手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如何让学生对小蜗牛感到兴趣和好奇。

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读故事《小蜗牛》,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的意义。

3. 讨论总结教师主持讨论总结,让学生谈论他们对小蜗牛的看法和感受。

可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蜗牛是如何爬行和如何生活的。

4. 语言表达教师以小蜗牛为例,讲解和演示“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并组织学生合作演示。

5. 语言运用教师通过让学生描述小蜗牛在水池、在草地、在花园、在小路上等不同场景中的情况,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表达方式。

6. 拟人化教师让学生尝试将小蜗牛拟人化,以感性思维为出发点,描述小蜗牛一天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小蜗牛的了解和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五、板书设计生字词汇生活习性小蜗牛爬行水池自保许多找在哪里苹果在哪里呢匹配图片在哪儿六、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小蜗牛的生活、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的掌握情况,可进行小组讨论、问答和简单的笔试等形式进行。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蜗牛的寓意。

2.学生能够读懂小蜗牛的故事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

3.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简单词汇和句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蜗牛的寓意以及掌握课文中的简单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小蜗牛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利用图片和音频等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小蜗牛。

2.教师提问:“小蜗牛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二)新课讲解1.教师出示关键词:蜗牛、追赶、慢等,帮助学生预设故事情节,为后面阅读铺垫。

2.教师念诵课文,让学生跟读。

3.将整个故事简单拆解成几个小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课文理解和翻译1.教师出示生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

2.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四)练习和巩固1.教师出示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相关内容。

2.教师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小蜗牛的故事。

(五)拓展1.通过游戏、手工等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小蜗牛的故事。

2.教师与学生一同思考:应该像小蜗牛一样,从自己身上的创伤中吸取教训,勇敢面对未来。

四、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口头回答以及笔头测试等考核方式,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测。

2.对于学生的理解中出现的误区,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纠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反思1.当学生对理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教师要知道如何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掌握。

2.在教学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小蜗牛教学设计

小蜗牛教学设计

(封面)小蜗牛教学设计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小蜗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的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读故事书,但是因为认识的字不多,这对他们的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他们看到书大多都有插图,这就为他们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途径——看图猜字,本课恰好教给孩子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方法。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生字词卡片。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圈词语。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

你们见过蜗牛吗?(出示课文插图1)这就是蜗牛。

(简单介绍有关蜗牛的知识)大的这只是蜗牛妈妈,那小的这只就是……(出示词语“蜗牛妈妈”“孩子”“小蜗牛”)二、学习新课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

(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请同学们翻到书108页,标出课文段号。

(教师用课件订正)4、这篇课文这么长,大家仔细观察,它和我们之前学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很多字没有拼音了,隔两个段就会空一行……)5、因为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

(介绍连环画)6、出示第一幅插图,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片内容,出示词语“小树林”“旁边”“发芽”“玩”(认识斜王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有这个偏旁?)读词语,师生一边复述故事一边板书。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小蜗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小蜗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小蜗牛概述本课程将会介绍小蜗牛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蜗牛这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训练自己的阅读和表演能力。

3.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锻炼对角色的理解和表现技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小蜗牛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掌握小蜗牛和角色的形象和特征。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表演情感和感情表达。

2.学生可以准确表达关键词汇。

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课前活动1.1 导入活动教师首先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是否养过宠物,谈论养宠物的乐趣以及养宠物的负担。

教师分享一些养宠物的经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宠物养殖的成本和好处。

1.2 唱歌活动教师通过歌曲引入课文,并向学生介绍小蜗牛。

同时学生可以跟着歌曲拍手、点头、摇头等动作,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活动2.1 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多次朗读整篇课文,并指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通过分析和解释关键词汇来帮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2 分组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整篇课文中选择一段,进行小组朗诵活动,并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小蜗牛和其他角色之间的对话,锻炼生活化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小组朗诵,发现学生表现中的不足,讨论如何继续提高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3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和情感表达问题,例如:小蜗牛遇到困难时的感受是什么?他们如何帮助小蜗牛解决问题?在小蜗牛的故事中,哪个事件最让你感到感动?等等。

第三部分:课后活动3.1 完成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扩展介绍小蜗牛的特点,要求学生认真理解整篇课文,并掌握重点文章的知识点。

3.2 书写反思教师要求学生对活动做一个回顾,有选择地筛选学生的表演内容并让学生评价,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团队合作和情感表达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14 小蜗牛【教学分析】《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但有毅力、有恒心。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这个故事是本册书中首篇去掉拼音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来自主识字、阅读。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猜”为主线,贯穿全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图来读文并随文识字,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本次教学设计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3. 在图画的帮助下进行猜字练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4.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尝试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5.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卡片、绘本《犟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蜗牛图)猜图,师问:这是什么呀?(蜗牛)引出老师给学生讲有关小蜗牛的故事。

2.师讲述《小蜗牛》的故事。

3.导入新课,学生书空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贴蜗牛图,提示学生根据图可以认识词语“蜗牛”)二、新授:图文结合,随文识字,借助插图朗读课文(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与前面文章不同;师:孩子们,打开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呀?(预设:拼音宝宝不见了,这篇课文的插图好多)2. 让学生借助图,尝试自己自由读课文师:是呀,拼音宝宝不见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刚刚你们不是说课文里还有很多插图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插图来读读课文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前解析】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通过小蜗牛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关注朗读: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蜗牛妈妈或小蜗牛,分角色来进行对话。

关注连环画课文学习方法: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篇连环画课文,四幅插图对应课文中春夏秋冬文字,形成时间推演的连环内容。

教学中结合课后题,鼓励学生借助图画信息进行猜读,同时运用以前学习的形声字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利用课文反复结构进行猜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不宜布置预习,尤其避免一上来就是老师的范读或播放录音。

关注科普常识:本文理解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于蜗牛爬行速度的认知,影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或者视频扩展有关蜗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蜗牛以及其行动方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也可向学生推荐《动物百科全书》,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动物,关注自然。

关注识字与写字:本课没有全文注音,教学中要突显教材编排意图,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读。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适当提示合体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引动学生初步认识写合体字要左右、上下、里外相互协调。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教学课题】14、小蜗牛【语文要素】能从课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

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Zhù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住在孩子完全变回hǎo jiǔwōniúwán bɑ好久蜗牛玩吧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

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5.学写生字“对”;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6.初读课文;(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①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随文识记“芽、爬”的读音。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小蜗牛》教案2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小蜗牛》教案2

《小蜗牛》教案【教材分析】《小蜗牛》是一篇想象奇特的童话故事。

本文写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树林里,经过一年四季的变化,小蜗牛却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主要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弦外之音,即寓义也极为丰富,第一,小蜗牛听了妈妈的话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启示我们做事要把握时机;结合自身实际考虑;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能光听信别人的话等等。

第二,喻示了时间的宝贵与事物的转瞬即逝,在小蜗牛的爬行中,春去冬来,叶绿叶黄,转眼四季就过去了;在蜗牛妈妈与小蜗牛的对语中,草莓没有了,蘑菇也没有了;它启示人们要珍惜时间,爱惜身边的事物,要和时间赛跑。

这个故事的启发意义很大,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看法,注重启发引导。

【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喜爱看故事,听故事。

本文的内容浅显,对话语言切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但是,学生往往只注重于关注故事的内容,而不善于去思考故事的深层含义,对本文寓意的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

认识两个偏旁“王”。

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正确读写“孩子、全部、对于”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思考和动脑,懂得要自己思考,不能光听信别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课件播放歌曲《小蜗牛》,展示蜗牛图片】孩子们,你们见过它吗?它是什么东西?谁来看图说一说它的模样?(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对,这是蜗牛。

它是一种爬行昆虫。

今天我们来读一个关于蜗牛的小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2.识记生字。

(1)分段朗读课文。

(相机纠正读音,学习生字。

)(2)同学们读得很好,我来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画出生字好吗?(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小学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小蜗牛》。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题。

4.能够描述小蜗牛的外貌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通过朗读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教学重点词汇和词语的讲解和巩固。

难点1.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抽象内容的能力。

2.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小蜗牛的外貌特征。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蜗牛》的教案、PPT。

2.小蜗牛的图片或模型。

3.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模型呈现小蜗牛,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请学生观察小蜗牛的特点,如:触角、壳的颜色等。

二、学习课文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进行板书。

2.逐段讲解课文,注重生字、词的解释。

3.调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小蜗牛的日常生活。

三、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分组或个别朗读,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四、词语理解1.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重点词语,让学生掌握词义。

2.帮助学生学会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五、课后讨论1.小组讨论小蜗牛的生活乐趣。

2.学生自由发挥,描述小蜗牛的形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描述能力。

对于教学中难点部分,可以适当加强生字词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蜗牛》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4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

它与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的“1、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有关。

本节课就是借助课文中的插图阅读童话故事,了解大自然四季的特点,在学习中交流自己的发现、理解、感受和想法。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学习内容是课文。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交流,学习水平为关心,学习内容是浅近的童话。

教材分析:《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话,课文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三次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

学情分析:优势: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阅读,同时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劣势: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了插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基于课标分析及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参照课文插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中提到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而且教材没有注音。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质疑、探索、感悟、朗读等多种活动来突出重点,结合理解及教师的指导来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1、借助图画、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语文教案《小蜗牛》课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蜗牛》课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蜗牛》课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小蜗牛》课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蜗牛的关爱之情。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和句子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蜗牛的关爱之情。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默读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蜗牛》2. 生字词:爬、慢慢、散步、旅行、背、轻轻、小心、脚、朋友3. 中心思想:关爱大自然,关注小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

(2)用拟人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关于小动物的句子。

(3)思考:如何关爱大自然和小动物?2. 答案:(1)略(2)示例:小松鼠在树上跳舞,欢快地唱着歌。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大自然,关注小动物,学会关爱和尊重生命。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一、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

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教材编选这篇课文,除了想要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来训练孩子们朗读、帮助孩子们识字写字。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发挥这篇短文作为教材的作用,将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获得语感,在朗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五、教学策略教法:听读看图想象随文识字情境教学。

学法: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游戏互动。

六、教学设计(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教学背景
小蜗牛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个课文。

通过小蜗牛这个人物的形象,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小蜗牛这篇课文,并表达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的生物知识,了解小蜗牛的习性和特点。

2.熟悉课文的内容,反复朗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能够理解小蜗牛在生活中的特点和习性。

2.能够准确表达小蜗牛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生物学习中学习的内容,问学生是否知道小蜗牛是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小蜗牛的图片,了解小蜗牛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状态等相关内容。

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小蜗牛这篇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段教学,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表述和描述。

感悟讨论
1.询问学生对小蜗牛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分析小蜗牛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

语言活动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小蜗牛的情感状态。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对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蜗牛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蜗牛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培养孩子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掌握描写小蜗牛的常用词汇,熟悉基本造句方法。

3.感受小蜗牛优美的生命力量,爱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带壳的小蜗牛若干。

2.多媒体PPT。

3.《小蜗牛》人教版语文一年级第二课教材。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利用多媒体PPT,播放《蜗牛短片》。

2.引导学生发表对蜗牛的感受,熟悉蜗牛的形态,比较蜗牛与人的不同点。

3.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并比较蜗牛与其他动物的异同。

讲解课文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蜗牛的句子,学习小蜗牛的外貌特征、行走方式和生活习性。

2.对于不理解的生词进行解释,让学生掌握常用词汇。

3.模仿课文中句式,教授基本造句方法。

探究环节1.分组,每组2-4人,让学生观察蜗牛在移动时身体的动态变化。

借助计时器。

学生需要根据时间的变化研究出蜗牛爬行速度的快慢。

2.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每个细节,并找出几个描述蜗牛的形容词。

拓展思考1.用多媒体PPT播放生活中有害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危害人类的动物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让学生对蜗牛作业场馆进行实地看望和拍摄,记录自己所看到的蜗牛的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小蜗牛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常见外貌和性格特征,并通过模仿造句和观察外部细节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及基本造句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拍照记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尤其是保护和维护环境中的小生物,让孩子们树立起爱护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然而,为了使教学更加高效,以后应该有更多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写字指导课《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写字指导课《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写字指导课《小蜗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蜗牛,引导学生对小蜗牛进行简单观察和描述。

2.练习用笔书写“小蜗牛”字,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审美情感。

3.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小蜗牛》教材
2.笔、纸
3.生活中的小蜗牛或图片(可选)
4.课堂板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小蜗牛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小蜗牛的感受。

2. 学习笔画
教师板书“小蜗牛”字,引导学生认识每个笔画的书写顺序和结构。

3. 识字写字
1.教师指导学生在纸上跟随板书的字样写下“小蜗牛”。

2.学生自主练习写字,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情感体验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小蜗牛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小蜗牛的生活场景,加深对小蜗牛的情感体验。

5. 拓展延伸
1.学生可以尝试用“小蜗牛”的字写一段描写小蜗牛的文字。

2.学生可以在课后自己创作一幅与小蜗牛相关的图画。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写字指导,通过“小蜗牛”这一主题,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动的主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充实和生动。

五、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书写中找到乐趣,在观察中发现美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珍爱大自然,珍爱生活。

以上就是本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写字指导课《小蜗牛》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2023年《小蜗牛》教学设计_2

2023年《小蜗牛》教学设计_2

2023年《小蜗牛》教学设计2023年《小蜗牛》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

所以,本课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

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

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

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

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

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

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部编一上课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课件

部编一上课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课件

部编一上课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14课《小蜗牛》。

该课文选自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小蜗牛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详细内容包括:小蜗牛的梦想、与蚯蚓的对话、小蜗牛的努力和最终的胜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小蜗牛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精神,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勇敢坚持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小蜗牛的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小蜗牛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小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蜗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蜗牛的梦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课文解析: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小蜗牛与蚯蚓的对话,分析小蜗牛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蜗牛》2. 生字词:蜗、牛、梦、想、坚、持、努、力3. 课文重点句子:小蜗牛说:“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到树梢。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蜗牛的故事。

3. 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梦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小蜗牛》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面对困难要勇敢坚持的道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小蜗牛》。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说出小蜗牛的特点。

3.能正确表达自己对小蜗牛的喜爱之情。

能力目标1.能听、说、读、写《小蜗牛》。

2.能发表自己对小蜗牛的看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增强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朗读课文《小蜗牛》。

2.能说出小蜗牛的特点。

教学难点1.能正确表达对小蜗牛的喜爱之情。

2.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蜗牛》教材2.小蜗牛的图片或实物3.礼品奖励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教学(5分钟)老师出示小蜗牛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发表感想。

引出课文《小蜗牛》。

2. 学习课文(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小蜗牛》。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小蜗牛的故事。

3. 情感教育(10分钟)老师与学生分享对小蜗牛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蜗牛的喜爱之情。

4. 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绘制小蜗牛的图片,展示并向大家表达自己对小蜗牛的情感。

5. 写作练习(10分钟)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题目,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鼓励表达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蜗牛的故事,感受到对动物的爱与关怀,希望大家能继续热爱生命,热爱自然。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在家里找一本关于小动物的图书,写一份读后感。

以上就是本节课《小蜗牛》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

小蜗牛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蜗牛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蜗牛(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

2.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小蜗牛,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蜗牛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初步了解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蜗牛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引入今天的课题:小蜗牛。

询问学生们是否见过小蜗牛,小蜗牛的样子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

•教师播放小蜗牛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小蜗牛的形态特征。

2. 观察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教师提供的小蜗牛,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蜗牛的身体颜色、壳子的大小、腹脚的长度、触角的长度等特征。

3. 总结环节•教师向学生讲述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蜗牛的特点,包括其身体的形状、颜色、壳子的大小、触角的长度等,并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蜗牛的特点。

4. 拓展环节•教师播放小蜗牛的生长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小蜗牛的生长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小蜗牛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对小蜗牛进行进一步的认知。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蜗牛的特点。

同时,学生也进一步培养了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五、板书设计小蜗牛•形态特征:身体颜色、壳子的大小、腹脚的长度、触角的长度等•生长过程:蛋-幼虫-成虫•生活习性:喜欢在阴湿的地方生活和活动六、作业布置对小蜗牛的特点进行进一步总结,并写一篇小短文,介绍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一年级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一年级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一年级语文《小蜗牛》教学设计优秀6篇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发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2、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连贯的讲述。

3、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大挂图、每组一套故事图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1、谜语:头上两对小触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闲闲从不急。

(蜗牛)2、请小朋友说一说蜗牛是什么样子的?你捉蜗牛时,蜗牛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要把头缩进去?二、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小蜗牛、小乌龟、小蜗牛掉进水里了、小乌龟背着小蜗牛。

)2、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

三、发散思维。

1、通过观察图片,提问:小蜗牛为什么睡了?(累了,不舒服……)蜗牛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做?(爬到小乌龟背上多省劲呀,看风景,很舒服……)2、小乌龟睡醒没有看到小蜗牛,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时小蜗牛又在做什么?3、如果小蜗牛没有爬到小乌龟背上,而是它们比赛又会怎样呢?(小蜗牛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小蜗牛自己不怕累,爬到了前面。

)4、通过观察图片你还想到了什么?(它们俩去洗澡,是好朋友。

)四、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

1、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2、大家根据排列顺序进行讲述并为故事取名字。

3、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给全体幼儿进行讲述。

五、教师小结。

通过这件事情,小蜗牛觉得很惭愧,它决心向勤劳的小乌龟、小蜜蜂学习,做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到户外找小蜗牛一块儿做游戏。

【活动延伸】搜集有关小蜗牛的资料,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

雨后带幼儿寻找小蜗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搜索蜗牛的生活习性。

附故事:懒懒的小蜗牛一天,乌龟和蜗牛去旅行,乌龟累了就趴在地上睡着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通过小蜗牛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教学难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2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一)播放视频,学生看一看,唱一唱。

(二)教师导入:你们见过蜗牛吗?它有什么特点?预设1:它的身体软软的。

预设2:它有一个壳,是它的房子。

预设3:它爬起来特别慢。

(三)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可爱的小蜗牛走进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14 小蜗牛)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借助图画,读文识字(一)自主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预设1:这篇课文没有全部注音,只有部分字词有注音。

预设2:这篇课文的段落间有空行,每部分都有插图。

教师点拨:像这样的课文就是连环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遇到没有注音的字可以借助图画猜字或者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记得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学生交流自然段标注情况,教师借助课件公布答案,引导学生核对:8个自然段。

2.看图猜字。

教师引导: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全班交流,借助图画猜认“蜗、芽、莓、蘑菇”,在交流中,学生把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3.认读生字。

(1)指名学生认读,带拼音齐读,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难读的字,如“住”是翘舌音,“吧、呀”是语气词,要读轻声,“全、变”是三拼音节,要把音节拼读完整。

(2)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

(3)韵母相同,对比读一读。

ba fāyápáya吧发芽爬呀4.认读词语。

(1)学生先自由认读,再带拼音齐读。

(2)去掉拼音齐读。

5.学习偏旁。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后的认字表,发现本课的新偏旁“王字旁”。

(2)回忆以前学“王”字,通过观察,比较“王”字变成王字旁的差别认识王字旁:长横变成提,左右两部分相让。

(3)给“玩”组词:玩吧、好玩。

6.师生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补充。

(1)孩、玩:孩小孩男孩女孩玩好玩玩具玩游戏(联系生活组词)。

(2)爬:学生观察爬山图,自己做动作,认读“爬”字。

(做动作)。

(3)吧爬呀芽:巴+口=吧巴+爪=爬牙+口=呀牙+艹=芽(借助熟字,以旧带新)。

(4)金——全田——回:“全”比“金”少两点,“回”的中间是“口”,“田”的中间是“十”(形近字比一比)。

7.识字游戏——小蜗牛摘草莓。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部分(一)借助插图,整体感知。

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圈一圈故事里提到了哪几个季节。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二)说一说:课本中的四幅插图分别画的是哪个季节,对应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第一幅图画的是春天,对应的是第1、2自然段;第二幅图画的是夏天,对应的是第3、4自然段;第三幅图画的是秋天,对应的是第5、6自然段;第四幅图画的是冬天,对应的是第7、8自然段。

(三)走进春天,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第一幅插图,读读第1、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蜗牛一家住在树林旁边。

预设2:春天来了。

预设3:树林里的小树发芽了。

教师点拨:春天来了,树林里的小树发芽了,住在树林旁边的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小树林里玩。

(板书:小树发芽)2.随文识字“芽”。

教师讲解:“芽”中的草字头与植物有关,“芽”可以组词豆芽、草芽、柳芽。

(四)朗读指导:读的时候蜗牛妈妈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要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小蜗牛的声音和你们一样天真无邪。

四、观察要点,指导书写(一)指导书写“对”。

1.老师带读“对”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对”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左右结构。

★左短右长,左窄右宽。

★“又”的第二笔变长点。

★“寸”的横画变短,竖钩要写得直而长,点要落在田字格的中心点上。

3.学生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教师反馈评价。

(二)指导书写“妈”。

1.老师带读“妈”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妈”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女”横改提。

★“马”变瘦,竖折折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先描红再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教师反馈评价。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一)巩固练习。

(二)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全、回”2个字。

2.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涂色游戏,巩固旧知(一)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玩四季涂色游戏,认读黑白图画上的词语,认读正确的可查看涂色后的图画。

(二)师生合作朗读第1、2自然段。

二、借助图片,学习第2-4部分(一)学习第2部分——走进夏天。

1.看第二幅插图,读读第3、4自然段,说说小蜗牛在小树林了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板书:小树长满叶子许多草莓)2.仿照例子,看图填词语。

碧绿碧绿的叶子又大又红的草莓()的花朵()的葡萄(答案:火红火红又红又甜)3.想象:小蜗牛还会在树林里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预设1:小蜗牛还会看到又大又圆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

预设2:小蜗牛还会看到清澈的水倒映着河边的绿树。

预设3:小蜗牛还会看到蜻蜓在荷花周围飞来飞去。

预设4:小蜗牛还会看到知了在树上爬,听到知了在唱歌。

4.小蜗牛看到的景象为什么和妈妈说的不一样?请你画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汇报,教师总结:小蜗牛爬呀,爬呀,爬了好久才爬回来。

5.随文识字“爬、久”。

(1)“爬”字借助图片理解字义,进而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爬呀,爬呀”体现了蜗牛的爬行缓慢。

(2)“久”在课文中的词语是“好久”,指时间长的意思。

(3)教师总结:“爬呀,爬呀”“好久”说明蜗牛因为爬行缓慢,花了很多时间才回来,它从春天出发,夏天才回来。

6.朗读指导:合作朗读,第一句读得慢一些。

(二)学习第3部分——走进秋天。

1.看第三幅插图,读读第5、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树林的变化。

预设: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板书:蘑菇树叶变黄)教师点拨:这说明小蜗牛是夏天出发,秋天回来了。

2.想象:小蜗牛还会在树林里看到什么景象?预设1:小蜗牛还会看到树叶一片片落下来。

预设2:小蜗牛还会看到枫树的叶子变红了。

预设3:小蜗牛还会看到菊花开放了。

预设4:小蜗牛还会看到草都变黄了,变得干枯了。

3.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读出蜗牛妈妈和小蜗牛不同的语气。

(三)学习第4部分——走进冬天。

1.看第四幅插图,读读第7、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树林的变化。

预设: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板书:盖着雪树叶全掉了)教师点拨:这说明小蜗牛是秋天出发,冬天回来了。

2.想象:想象:小蜗牛还会在树林里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预设1:小蜗牛还会看到雪花一片片飘落。

预设2:小蜗牛还会看到河里的水结了冰。

预设3:小蜗牛还会看到雪天里梅花开了。

预设4:小蜗牛还会小朋友堆的雪人,听到呼呼的风声。

3.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读出蜗牛妈妈和小蜗牛不同的语气。

(四)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结合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发展情节。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

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五)四季变化连一连。

(六)感受四季之美。

教师过渡:你还知道哪个季节的其他特点呢,可以选你最喜欢的季节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1:我喜欢春天,天气变暖了,小草小花都生长了。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预设2:我喜欢夏天,绿树成荫,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我们可以在暑假里出去旅游呢。

预设3:我喜欢秋天,大地一片金黄,许多水果都成熟啦。

预设4:我喜欢冬天,下雪了,天气寒冷许多害虫都冻死了。

我们还可以滑冰、打雪仗。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感受四季特点。

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阅读积累。

)三、指导书写,养成习惯(一)指导书写“全”。

1.老师带读“全”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全”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上下结构。

★人字头盖住下面的“王”。

★“王”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穿插进人字头中,最后一横要舒展。

3.学生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教师反馈评价。

(二)指导书写“回”。

1.老师带读“回”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回”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全包围结构。

★国字框,字体显宽扁。

★竖向笔画都要微微往里斜,横向笔画之间和竖向笔画之间的间距要均等。

3.教师范写,学生先描红再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教师反馈评价。

四、总结全文,巩固练习(一)教师小结:四季更替,大自然总是展现出美妙的画卷,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

通过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了解了小树林四季的景色特点,还认识了一只走路很慢的、可爱的小蜗牛。

你知道见过小蜗牛的足迹吗?你知道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会有一条亮闪闪的足迹吗?快来跟老师一起揭晓答案吧!蜗牛在爬行时,它的腹足足腺上不断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有助于蜗牛爬行,能提高它的爬行速度。

因此,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黏液的痕迹。

这种黏液干了以后,看上去是银白色的,而且很光亮。

这就是蜗牛的足迹了。

(二)巩固练习。

(三)课后作业:同学们回家以后把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利用休息时间和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生长,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吧。

【板书设计】14 小蜗牛春天小树发芽夏天小树长满叶子许多草莓秋天蘑菇树叶变黄冬天盖着雪树叶全掉了【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