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1_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9广东茂名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高低对诸侯分封大小不等的封地,故选C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周的疆域如何,排除A项;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相对松弛,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诸侯势力大小,排除D项。

2.(2019河南八市测评)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

分封( )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答案 C 据材料中“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等信息可得出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周朝的疆域,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故C项正确。

3.(2019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中国古代的女政治家,如西汉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等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

但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很普遍。

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B.女性独立地位的丧失C.女权至上传统的削弱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答案 A 相比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同时期的欧洲并没有类似中国这样严密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故中国仅有的几位女皇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而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很普遍,故A项正确。

5.(2019湖南衡阳一模)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

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国无公族”。

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

这说明(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答案 B 从材料信息可知,晋献公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造成“晋国无公族”,使政权落入卿大夫手中,最终导致三家分晋。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讲) 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讲) 含解析

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讲)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点一商周时期政治制度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3)分封对象①首先是王族是分封的主体,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

例如姜太公,“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友邦冢君”与古帝王后代,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分封对象及主要诸侯国: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4)诸侯权利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承担守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发展演变①溯源: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真题速递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 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都有较为较为成熟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宗法血缘色彩,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得以创立并发展,故③正确;根据材料“井田制”,使用耒耜生产,简单大规模协作,并且日益走向瓦解,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某某神权控制解析:依所学,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而商朝的灭亡使西周意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因此才会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借此巩固王权,故A项正确;西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地位,不会提升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民心向背才是根本”可知是民本思想,而主权在民思想指一个某某的政府必须把权力完全交到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手中,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时期注重民众的力量借此巩固王权统治,而非强调摆脱某某神权的控制,故D项错误。

答案:A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西周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

西周这样做主要是( )A.强调家族等级B.防止贵族内部纷争C.强化尊祖敬宗 D.维护天下共主局面解析:根据材料“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等得出宗法制强调的是社会等级或宗族内部等级,不是家族等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宗族成员尊祖敬宗,目的是维护天子政治上的唯一性和宗法关系上的唯一性,结合宗法制的内容继承上的唯一性可以防止贵族内部纷争,故B项正确;C、D均错误。

答案:B3.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

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

这一变化( )A.强化了天子权力 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地位 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天子权力的强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殷商晚期贵族阶层等级进一步严格化,有利于解决贵族内部纷争,加强政权稳定性,故B项正确;材料“逐渐有了妻妾之分”,配偶等级区分与降低女性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夏朝王位世袭制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一 第1单元 第1讲 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含解析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一 第1单元 第1讲 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97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D[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强化了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先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2.(2017·赣州高三适应性考试)《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A[武王分封先代贵族意图得到其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下为公的观念,故D项错误。

]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A[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A项正确;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但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B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C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史实正确,根据这一史实得不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D项错误。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7·课标全国Ⅰ,24)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影响2.(2016·课标全国Ⅱ,27)福建族谱对台湾人迎祖先牌位的记载3.(2016·课标全国Ⅲ,24)青铜铭文的文化影响4.(2014·课标全国Ⅱ,24)分封制、礼乐制与周代“雅言”5.(2013·课标全国Ⅰ,24)墓葬等级规定与分封制瓦解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6·课标全国Ⅲ,25)汉承秦制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教材补充『社会特征』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

『史论观点』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材补充『历史概念』朝议制度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

朝议制度是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它较为有效地限制了君权的非正常行使。

『史论观点』秦汉的历史贡献秦汉时期(贡献)……仅仅从开拓疆域、确立中国腹地大格局之中来寻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养成国家统一的心态历程中加以阐述。

统一国家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之大,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巧学妙用][概念阐释] “封建”的概念[构图解史] 分封制的实际效能及深远影响[图解历史] 分封制[构图解史]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巧思妙记] 数字归纳法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图解历史] 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神权②同姓亲族③土地④天下共主⑤权力⑥政治⑦嫡长子考点二①宗法分封②皇权至上③三公九卿④郡县考法1 史论阐述类——商周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考题1】(2017·课标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 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 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东汉豪强地主在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

田庄( )A.是王国问题的延续B.有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C.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D.不利于对地方有效管理2.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

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

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

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3.陶朱公范蠡在经商过程中信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提出“务完物,无息币”。

材料主要是指( )A.主张商业投资多元化B.加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周转C.强调商品的贱买贵卖D.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5.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6.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宗法礼乐制逐渐崩溃7.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周天子”和“诸侯”,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B、C、D三项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

答案:A2.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个人观念淡漠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解析:姓的本义是标志家族的符号。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反映了中国人对家族的重视,本质上反映了宗法观念浓厚。

答案:C3.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解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

答案:C4.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在此之前的中国西周实行的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分封制度。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含解析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含解析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解析根据材料,广大地区权力出现真空,通过分封制实现权力重构,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了西周的分封制度,但并不能表明是分封制的开始,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西周的基本政治原则,应是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只是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 D2.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解析题干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西周时期不具备统一和集权的特性,故A项错误;题干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其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性,故B项正确;题干“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其不具备统一性,故C项错误;西周分封制在当时的时代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B3.《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材料中的“族坟墓”()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解析“族坟墓”意为同宗族的人死后,活着的族人会让其归葬本族墓地,有利于凝聚宗族,维护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正确;周朝尚未实现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检测(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检测(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

检测(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商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将统治神秘化B.巩固君主统治C.宣扬鬼神学说D.宣扬君权神授解析:选B A项为表面现象,B项为根本目的,C项是表现,D项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

2.(2015·浙江六市联考)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也是“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是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解析:选C 女子出嫁后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传子不传女”,都反映出以父系血缘关系作为继承的依据,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故C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而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

”这是因为宗法制度(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D 宗法制度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宗法制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故①③正确;在宗法制度下,依据血缘关系亲疏,形成了宗法等级秩序,故②正确;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维护西周政权,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故④正确。

故D项符合题意。

4.(2016·广东实验中学月考)下列表述与西周分封制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解析:选C 从“立七十一国”“齐鲁”“诸侯……述职”等信息即可判断A、B、D三项均与分封制有关。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即秦朝的郡县制。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检测(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64 分)1.(2019 ·清华大学附中测试) 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利与国产业生的本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红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进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长远的历史传统B.血缘与政治次序建构的对峙一致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集理性分析:选B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说起“儒家思想”,故 A 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产业生的本源,当政权产生以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峙和一致,故 B 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国产业生的本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等级制度的基础,故 C 项错误;题干表达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说起其能否合理,故D项错误。

2.商代分封方国领袖为侯、伯,方国仍旧自然散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公司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域。

这类“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次序B.确定了血缘感情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损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构造分析:选 D依据所学,君主专制形成于秦代,故 A 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联合的统治方式,故 B 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特别设计了统治公司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域”说明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 D 项正确。

3.(2019 ·南宁摸底 ) 依据周朝庙制,先人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医生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高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朝()A.天子拥有绝对威望B.祭祀仪式特别严格C.宗法看法根深蒂固D.着重保护亲疏贵贱分析:选 D周朝的贵族都能够确定宗庙,不可以说明日子的绝对威望,故 A 项错误;材料波及的是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 B 项错误;据资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看法不是根深蒂固,故 C 项错误;据资猜中庙制的等级区分可知其表现了保护亲疏贵贱,故 D 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限时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限时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大庆二模)西周时期,周天子设置卿士协助管理王畿的财政等事务,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

这说明了当时( )A.国家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蕴含着官僚政治的因素C.贵族政治已经形同虚设D.奠定中华大一统的基础B[材料中周天子设置辅助管理国家事务的官员及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说明官员由天子任免,与世袭的贵族政治不同,带有官僚政治色彩,故B项正确。

] 2.(2017·福州质检)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3个嫡子,但他想传位给贤能的小儿子季历。

季历深感为难,他的大哥太伯、二哥虞仲主动避逃荆蛮后,季历方才继位。

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方式得到认同B.墨家选贤任能思想的影响C.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D.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遭破坏A[季历虽贤能,却只能在哥哥们出逃后继位,这说明他的继位顺序低于年长的哥哥们,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王位继承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季历的哥哥们逃到荆蛮,并不能说明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故C项错误;季历在哥哥们出逃之后才继承王位,表明当时遵守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

] 3.《诗经·商颂·玄鸟》是宋君祭祀殷代祖先的乐歌,其中说道:“天帝发令给神燕,生契建商降人间,住在殷地广又宽。

当时天帝命成汤,征伐天下安四边。

昭告部落各首领,九州土地商占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诗经》主要记载先秦诸侯国的历史B.商代政治彰显“天人感应”的思想C.商王朝已经建立起严密的中央集权D.西周分封宋国是为了安抚先代贵族D[《诗径》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的社会风貌,但它不是一部专门的史书,A项错误;材料能够体现“君权神授”,如“天帝命成汤”,但不是“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B项错误;商朝尚未建立起严密的中央集权,C项错误;由材料可以推断,宋国被分封是因为周天子要安抚古代帝王的后代,故D项正确。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卷: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卷: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衡水金卷)甲骨文中有关求丰年和降雨的ト辞很多,但商王并非直接向他们心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商代( )A.王权与神权结合B.国事全部靠占卜C.宗法观念已形成D.祖先地位高于神C2.(2019·武汉测试)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A3.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

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34.78%、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为34.78%、65.22%。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

这说明了( )A.“天下为家” 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D4.(2018·衡阳二模)分封制下的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一现象说明( )A.分封制瓦解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B.儒学家积极入仕扩大了国家统治基础C.宗法制构建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嬗变D.士大夫成为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C5.(2018·安阳二模)西周宗法制规定了分封制的一些继承和传承方式,在所有的等级之中宗法制以嫡长子的利益为主要利益。

据此可知,在宗法分封制下( )A.诸子争权祸乱四起 B.君主权能相脱节C.礼乐征伐自长子出D.立子以长不以贵B6.(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习题-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精品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习题-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精品

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

这反映出当时( )A.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B.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分封制度已经遭到破坏D.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2.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3.古代,姓是一种族号,是血统的标志,有姓的人都是贵族。

名与字在称呼时,体现尊卑、长幼的区别。

“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谦称的规范。

下列哪一个朝代,庶民无职业者不许取名( )A.汉代B.唐代C.元代D.清代4.《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

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

”材料主要说明( )A.宗法制度有利于政局的稳定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C.商周摘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6.《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7.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某某神权控制2.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辖区,外服是一些附属国,外服对商王没有隶属关系。

西周在直辖区外分封诸侯,各诸侯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提供赋役。

这表明西周( ) A.废除商代制度而推行分封制B.继承和发展了商代政治制度C.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高度集中D.实现了对诸侯国的直接控制3.“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

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4.[2020·某某马某某模拟]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

这说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5.西周时期,北方各国诸侯礼器都呈现一致的风貌与规格。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礼器逐渐有北方戎器的色彩,晋国的礼器受到戎狄族群的影响。

但位于今日某某的由鲜虞族建立的某某国,国君夫妇的墓茔则完全按照周人贵族的体制建造。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分封制推动了礼乐制度的传播B.各国变法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游牧文化与华夏文化彼此融合D.尊祖尚古观念维系了社会稳定6.[2020·某某某某模拟]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7.[2020·某某鄂尔多斯模拟]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时检测(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 分)1. (2019清华大学附中测试)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说明()A •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 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 •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解析:选B 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 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等级制度的基础,故C 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 项错误。

2. 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A .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 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 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 •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解析:选D 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故A 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说明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 D 项正确。

3. (2019南宁摸底)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代()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解析:选D 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 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 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 项错误;据材料中庙制的等级划分可知其体现了维护亲疏贵贱,故D 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一)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惠州一模)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解析:选B材料中涉及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出现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

2.(2017·山西名校高三联考)商汤以夏桀“弃捐在帝之恩刑,推蹶它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殛(杀死)之”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

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A.以不行宗法作为开战说辞B.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C.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D.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解析:选D“弃捐在帝之恩刑,推蹶它王之法籍”意思是说,抛弃了五帝恩威并用的施政措施,又推翻了三王治政的正确法规;“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意思是说,自弃其先祖的祭祀不予回报,这两句都与尊祖崇礼有关,故D项正确。

3.下面两幅图主要反映了()A.宗法制度遭到了很大破坏B.由分裂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分封制度产生了双重影响D.分封制的崩溃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选C西周分封制设置的目的是达到拱卫王室,以藩屏周的作用,但是后期反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尾大不掉,割据一方,故C项正确。

4.(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解析:选D材料中“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地缘政治,这就为以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5.(2016·淄博模拟)“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

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解析:选B周的宗盟是周天子与诸侯的盟会,与会者有同姓与异姓,这扩大了统治者的力量以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

6.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

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

这反映了()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解析:选D分封制下地方通过血缘组织管理,郡县制下地方通过官僚管理,中央集权加强,向领土国家转变,故D项正确。

7.(2016·黄冈模拟)《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对这种状况的描述比较准确的是()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C.“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解析:选C材料表面反映古代帝王繁重的批阅奏章的工作,实际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皇帝集权于一身,“皇帝之功,勤劳本事”意为皇帝功劳在于本分做事,故A项错误;“以文书御天下”反映皇帝治国的一种形式,故B项错误;“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强调四海之内都受到中央和皇帝的节制,故C项正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意为太子僚属与官署官员要一视同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8.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解析:选A材料中“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反映的是分封制走向瓦解,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分封制走向衰落,但是并未消亡,后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叙述了君主专制制度,并未指出中央集权制诞生的必然性,故C项错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的是秦朝皇权至高无上的特权,并非战国时期政治的变化,故D项错误。

9.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解析:选B根据“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郡县制下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在郡县制下可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故B项正确。

10.“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解析:选B由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材料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监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D项错误。

11.(2017·郴州质检)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选A皇帝信玺可印证秦朝创立皇帝制度,故①正确;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可印证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故②正确;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③错误;印玺都是用小篆刻成的,说明秦朝统一了文字,故④正确。

A项符合题意。

12.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解析:选D材料大致意思是:西周分封制下,官员是世袭的,这种局面从秦统一六国以后改变,先从平民起,开布衣将相之例,而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

材料强调秦始皇废分封制,下层官员不靠世袭,均由皇帝直接任免,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6·江南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拥有经济的支配权。

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

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

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

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10分)(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3分)解析:第(1)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管理体系。

抓住“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分析宗法制的特点,从维护政权的稳定性、维系家庭团结等有利方面和重视人情关系、裙带关系等消极方面分析其影响。

第(2)问,设问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重在“变化”的分析上。

抓住“近代化”并结合材料分析其不同,从时代背景上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第(3)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这种演变。

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

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

(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认识:由等级森严发展到具有民主色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言之成理即可)。

14.(2017·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