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北大荒的女英雄人物和事迹
“铁姑娘”的机车缘——记黑龙江农垦二九一农场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邢延良
邢 延 良,北 大荒 第一批 女拖 拉 机 手 。 由于 工作 业 绩 突 出, 1 9 5 8 年邢 延 良被 评 为黑龙 江省 青年 建 设社
会 主 义 积极 分子 , 同年 被 评 为 全 国妇 女建 设 社会 主 义 积极 分子 ,并相 继 获得 全 国农 垦 系统 先 进 生产 者 、
三八 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 9 7 9 年 ,被 国家农垦部授予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
‘
— —
' ' 的机车缘
记 黑 龙 江 农 垦 二 九 一 农 场 第 一 代 女 拖 拉 机 手 邢 延 良
文/ 郭炳莉
“ 我这 一 辈子 就是 和拖 拉机 有 缘 !” 抚 摸 着 自己 5 0 多 年前 的老 照 片 ,满头 银 发 的邢 延 良眼 里 噙 着 激 动 的 泪 花 。谈 起 那 段 美 好 的 时 光 ,
这位新 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的话语里充满着兴奋 与 自豪 。因为 ,脚下这片黑土地 ,她 曾经用满腔挚 爱的情怀默默地耕耘过、奉献过 !
色工作服坐在拖拉机上飒爽英姿的样子 ,看得入 了
“ 要开一辈子拖拉机 ”
1 9 5 5 年 ,集贤县永安 区向阳村一个 吃苦耐劳 、
倔 强 好胜 的 1 6 岁 农 家女 孩 被 区党 委选 到县 农 机站 学
1 9 5 8 年 秋 ,腰 屯 乡并 人 二 九一 农 场 。 刚刚诞 生
有 一 次 ,邢 延 良到集 贤 送 粮 ,扛 着 1 8 0 斤 的 大 麻 袋上 五级 跳 板 ,整整 干 了一 个 晚 上 ,她 没 有 叫 一 声 苦 、喊 一 声 累。直 到天 亮 了 ,满 脸 是 汗 的邢 延 良 脱 下 帽子 ,这才 引来 在 场男 同志 的一片 惊 呼 :“ 原来 你 是 个 女 的 啊 !”她 巾 帼不 让 须 眉 的干 劲 儿赢 得 了
丁玲在北大荒的日子
她向畜牧场建议发展优良品种,亲自去牡
宁愿喝开水吃饼干对付肚子,也不愿意出去面 丹江购买良种鸡。火车上与鸡待在一起,不时
对那些诧异的眼光。
喂水喂食。每停一站,都要下车去买青菜、找
陈明劝告她:“你不是说过,只要在一起, 水,差点被火车落下。
什么都好吗?”
买回来后,她在自家院里做几个鸡棚,按
一夜煎熬,丁玲也终于想通了:“我应该不 书上讲的科学方法分棚饲养。
必羞愧,我应该无所畏惧,扫除迷茫,承担苦
每天夜里三点就得起床到饲养室干活,相
难。人要习惯在寂寞中、孤独中、耻辱中熬炼, 对来说,扫鸡屎已经算是轻微劳动了。最累的
熬炼出一副钢铁的意志……”
活是剁鸡菜,几千只鸡的口粮,需要把蔬菜切
第二天中午,她硬着头皮去食堂,果然引 碎与杂粮混合。剁鸡菜一剁就是大半天,累得
来,她给作协党组写信说:中央的精神,还是鼓 别是拖拉机手任增学潜水挂钩救机车,有的家
励作家到基层去,我已经在下面了,我愿意继 属上岛支援麦播把孩子生在半路上,转业军人
续留在北大荒锻炼……自觉锻炼得还不够,留 罗海荣为水上运油牺牲在宝清河,山东支边青
人物 RENWU
丁玲
在北大荒的日子
李幼谦
1958 年 6 月 29 日清晨,位于北大荒的密 求很快被批准了。
山铁道兵农垦局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女人。
丁玲无端地被打成“丁(玲)陈(企霞)反党
铁道兵司令员兼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停 集团”的黑头目之一,全家都受牵连,软禁家
止了爽朗的大笑,二十二年前曾热情地欢迎过 中,也主动要求去东北“到暴风雨中,到人群里
息一会,但就这样轻巧的工作每天还是累得她 热血倾注在职工们身上。阴冷的日子,她把自
文 存 阅刊 5
党的故事我来讲:治沙巾帼英雄牛玉琴
党的故事我来讲:治沙巾帼英雄牛玉琴牛玉琴是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家住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她,祖祖辈辈吃尽风沙的苦头,从1966年嫁到金鸡沙村之日起便在家乡参与植树造林,用自己的经历见证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的30年风雨历程和巨大成就。
自1985年以来她共治理荒沙11万亩。
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她植树造林的永恒动力金鸡沙村的自然条件恶劣是难以想象的,风起沙飞,遮天蔽日,刚出土的庄稼苗,有的被大风连根拔起,有的被荒沙埋没,有时一年要重复播种几次才有一点收成。
为了改变生存环境,她和丈夫早就有了治理荒沙的愿望,但是在吃大锅饭的年代,这只是梦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醒了中国大地,也吹醒了在治理荒沙梦幻中的牛玉琴。
1984年,靖边县决定将全县的荒沙荒山划拨到户,承包治理。
这一喜讯,如同给吃尽风沙苦头的牛玉琴夫妇注射了兴奋剂,她们立即去找左邻右舍,计划联户承包治理荒沙。
但是,他们听到只是无奈的叹息和冷嘲热讽。
面对困难他们没有妥协,1985年元旦,他们与镇政府签订了为期15年的万亩荒沙承包治理合同。
在沙漠里栽树谈何容易,挖坑栽树,抬起铁锹半坑沙,风沙打得人睁不开眼睛,迈不开步,头一天栽好的树苗,第二天被风吹的东倒西歪。
然而牛玉琴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迎面而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牛玉琴就这样历尽千辛万苦,走出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之路,在起步年代,她东挪西借,想尽了一切办法,累计投资40多万元,在沙漠中营造了近2万亩林草,治理荒沙2万多亩,使昔日荒凉的沙漠变成了一个人工林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牛玉琴的带动下,乡亲们也纷纷要求承包治理荒沙,近几年来,东坑镇的农民先后承包了10万多亩荒沙进行治理,使昔日茫茫沙海变成了绿洲。
二、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治理荒沙的重担1988年5月17日这对牛玉琴及其家人来说是个灾难的日子,她的丈夫张加旺因患骨癌而永远地离开了她们,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没有垮掉,而是化悲痛为力量,要完成她和丈夫的未尽事业,要使沙漠披上绿妆。
开垦北大荒的英雄人物事迹
开垦北大荒的英雄人物事迹在中国建设的历史中,有很多英雄人物为了国家的繁荣,在大荒地区建立起了新的农业生产基地。
其中最为知名的英雄人物就是开垦北大荒的一大批劳动者。
开垦北大荒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面临着粮食紧缺的问题。
“三年自然灾害”和“三面红旗”运动,更是使人民困苦不堪。
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政府决定将北大荒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垦成农业生产基地。
北大荒位于内蒙古、黑龙江、辽宁三省交界处,属于典型的北方大草原区。
这片地区的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一般人认为此处不适合农耕。
但是,为了满足国家粮食的需求和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政府决定将这片处于荒废状态的土地开发成农业生产基地。
开始开垦1950年,各地抽调了万名年轻的知识分子前往北大荒进行开垦工作。
这些知识分子大多没有实际农业种植经验,但是他们有强烈的爱国爱民愿望和改造这块贫瘠土地的信心。
在北大荒,他们要从头开始建设一个农业生产基地。
起初,在北大荒,这些知识分子们只能住在馆舍或者帐篷里,他们还要面对光照时间很长的夏季和光照时间很短的冬季。
他们必须学习荒地农业耕作和养殖技巧。
在劳动生活中,他们要克服虫害、疾病和天气的困难。
不断突破难关北大荒的开垦工作并没有一帆风顺,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
首先要解决的是粮食来源问题。
1957年,北大荒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但是还面临颗粒不加、生长不良等问题。
北大荒的工作者积极努力,实验了很多种种植方法,通过改变农作物品种、调整肥料种类、试验耕作技术等方式,终于克服了许多问题,使种植的百分比大幅提高。
另外,北大荒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也给垦荒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寒冷的气候,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很短,而且夏季光照时间很长,冬季光照时间很短,这也增加了种植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大荒的工作者创新了一系列耕作技术,通过尝试不同的施肥、深度耕作、复垦、休耕等方法,最终成功地开发出了适合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
还有的问题是防治动物虫害的问题。
建功北大荒巾帼展风采征文
建功北大荒巾帼展风采征文在中国的东北部,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它就是北大荒。
这片曾经被认为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荒凉之地,如今已经变成了“北大仓”,成为了中国的“粮仓”。
而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群特殊的人,她们不畏艰辛,不惧困难,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生,她们就是那些建功北大荒的巾帼英雄们。
北大荒的开发,离不开这些勇敢的女性。
她们有的是从城市来到乡村的知识青年,有的是当地的农村妇女,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将这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丰收的田野。
她们扛起锄头,拿起镰刀,与男人们一起并肩作战,不怕脏、不怕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真谛。
在北大荒的开发过程中,这些女性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
她们不仅学会了耕种、收割等农业生产技能,还积极学习新的农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
她们敢于尝试新的种植方法,敢于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在这些巾帼英雄中,有一位叫A的女士,她的故事让人深感敬佩。
A是一位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她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北大荒。
在这里,她不仅学会了耕种,还积极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帮助当地的农民提高了产量。
她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当地的妇女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成为了当地妇女的楷模。
A的故事只是众多巾帼英雄中的一个缩影。
在北大荒的开发过程中,还有无数的女性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
她们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生,也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
如今,北大荒已经不再是昔日的荒凉之地,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这里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建功北大荒的巾帼英雄们。
她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生,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回首过去,我们为那些建功北大荒的巾帼英雄们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女性们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北大荒的女儿
我是北大荒的女儿作者:铁华来源:《人民交通》2017年第05期编者按在我国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元券上有位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她的原型就是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之一,四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还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60名劳动模范”之一。
2013年10月底,梁军因急性心衰生命垂危就医。
日前,本刊记者通过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离退休干部处张守志处长了解到,梁军目前虽身体状况不佳,但病情相对稳定。
北大荒的女儿开起了拖拉机梁军,1930年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一个农民家庭。
贫寒的家境练就了她敢闯敢干、不怕吃苦的性格。
1945年,黑龙江解放。
解放区轰轰烈烈的运动让她摆脱了童养媳的命运。
在党的宣传教育下,梁军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探求一条奔向光明的人生道路。
1947年,东北战场形势越来越好,我党开始实施恢复经济的战略措施。
为了在东北农垦战线上实行机械化,专门从前苏联进口了一批拖拉机,准备开发北大荒。
当时黑龙江省委在德都县创办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萌芽学校)。
这是一所新型的学校,半耕半读的性质。
17岁那年,梁军说服家人来到了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
不久,一部前苏联电影《巾帼英雄》改变了梁军的一生。
这部影片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片中的情节始终牵动着梁军的心。
特别是主人公女拖拉机手安格林娜的形象,时时萦绕在她的脑海中。
看完电影,梁军写了一篇《向英雄安格林娜学习》的日记,她心中第一次有了当一名女拖拉机手的愿望。
1948年2月,黑龙江省委决定在北安开办拖拉机手培训班,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经过努力争取到了3个培训名额。
梁军由于平时学习努力,劳动肯吃苦,每有重体力活总是抢在前面,深得同学拥戴。
于是,大家一致推选她参加拖拉机手培训班,并很快获得校党组织的批准。
18岁的梁军成了最幸运的女同学。
拖拉机手培训班约有70多名学员,只有梁军一名女性。
训练班里不仅没有单独的女生宿舍,而且宿舍还是大通炕,她进屋后只觉得周围70多双眼睛看著她。
她始终是北大荒的女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恰逢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27团以及当年战斗在北大荒的战友和各界领导相聚北京,回顾60多年峥嵘岁月。
在不忘初心、北大荒精神研讨会上记者有幸见到了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北大荒知青的优秀的代表——84岁的刘瑛女士。
与北大荒的不解之缘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刘瑛1935年生于日伪时期的旧中国,后来在参加革命的妈妈和舅舅等人启蒙教育下,她幼小的心灵渐渐懂得了生活和人生。
特别是来北京上学后在共产党、人民政府和进步老师的教导帮助下,她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升华,得到提高,并加入了新民主义青年团。
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刘瑛和林革1950年4月在通北农场中国军转民26弟摆摆手,一无返顾地走向那条通往理想的道路上。
”“北满草原究竟有多大?我不知道,反正从沈阳坐火车北行,经四平入黑龙江过齐齐哈尔一直到佳木斯,火车总在漫漫的大草原上奔驰。
有时,一个钟头也看不见人烟。
”她们坐了70多个小时火车才到哈尔滨,先到了东北农场管理处,经由他们指路辗转到了通北农场,这是1947年建的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
见到了当时的场长周光亚,还有农机创始人王荫坡,就是他培养了第一代农业机械化人才。
自此,刘瑛就与北大荒结下了一生之缘。
她在英雄事迹的鼓舞下,克服一切阻力,以14岁的年龄毅然决然地来到苍凉的北大荒,在周光亚等老一代垦荒者的支持、帮助、刘瑛在康拜托因上1955年,旅顺中苏友谊纪念塔上的大型浮雕----友谊农场收割小麦。
图中女康拜因手为刘瑛1958年5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云雀姑娘》的封面在不到1米宽的地方。
场长周光亚说:“你们俩呀,要不经过‘革命虫’咬,就不能长大呀。
”“革命虫”咬,得叫虱子咬,那时每个人身上长满了虱子,经常会被虫子咬醒。
能跟师傅学开拖拉机了,开荒. All Rights Reserved.带,打响了长达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开荒大决战。
终于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为在荒原上建起如今中国的农业航母、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大农场集群奠定了起步基础。
北大荒精神的红色故事
北大荒精神的红色故事咱今儿个就唠唠北大荒精神里那些超酷的红色故事。
想当年啊,北大荒那可是一片荒芜得不像话的地方。
但咱新中国成立后,一群热血青年和革命战士就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北大荒进军了。
先说那十万复转军人,他们刚从战场上下来,枪杆子还热乎着呢,就扛起了锄头。
这些军人啊,那可真是把打仗的那股子拼劲带到了开垦北大荒的战场上。
就像有个叫梁军的女战士,她可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你能想象吗?在那个时候,一个女同志开着拖拉机,在北大荒那片黑土地上驰骋,那拖拉机的轰鸣声就像是她向荒原宣战的号角。
她每天在那颠簸的拖拉机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风吹着,脸被刮得生疼,可她眼睛里就只有前方那片待开垦的土地。
她就想着,一定要把这片荒地变成大粮仓。
还有那些知识青年,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大城市来到这偏远的北大荒。
这些城里的孩子啊,刚到的时候好多都被吓了一跳。
那北大荒的蚊子又大又凶,咬一口就起个大包,晚上睡觉的时候老鼠还在屋里乱窜。
可是他们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有个知青叫小王,他本来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戴着个眼镜,看着弱不禁风的。
但是到了北大荒,他跟着老农学种地,一开始连锄头都拿不稳,没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
老农就笑话他说:“小秀才,这可不像你们读书写字那么轻松哦。
”小王呢,不服气,咬着牙坚持练习,后来啊,他种的地那收成可好了,成了队里的种地小能手。
那时候条件艰苦得很,住的房子都是自己盖的,简易的茅草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可是大家心里都有一团火,要把北大荒建设好。
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他们就挖野菜、打野兔,想尽办法填饱肚子,然后继续投入到开垦的工作中。
在开垦北大荒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好多感人的互助故事呢。
有一次发洪水,眼看就要把刚开垦出来的土地和种下去的庄稼给淹了。
大家二话不说,都冲上去抗洪抢险。
有个老战士,腿上有伤,本来应该在后方休息的,可他看到洪水那么凶猛,硬是拄着个棍子,一瘸一拐地去扛沙袋。
大家劝他回去,他就吼道:“这是咱们的北大荒,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它被水淹了!”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用身体筑起了一道道防洪的堤坝,保住了土地和庄稼。
寒潮中的温暖--北大荒80岁“最美大娘”捐款记
寒潮中的温暖文/张宏 徐宏宇——北大荒80岁“最美大娘”捐款记自2月中旬以来,一段北大荒“最美大娘”交5万元特殊党费助力“抗疫”的视频在微信、微视和抖音等APP里被频频转发。
视频中,大娘朴素而又真诚的话语,就像缕缕春风,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寒潮里,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她,就是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的退休职工郭淑瑛。
2月12日,正值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友谊农场的街道上,警务人员、疫情防控人员和志愿者们坚守在防疫岗卡。
偶尔有居民需要外出购买生活用品,也会按要求持出行卡,在防疫点进行登记、测体温、消毒,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上午9时许,公安干警肖婧和同事正开车在农场第一社区巡视执勤,被一位大娘拦住了去路。
出于工作常规要求,肖婧的同事用手机拍摄视频,留下记录。
大娘身穿紫色羽绒服,戴着一只普通口罩。
她走近警车,肖婧连忙打开车门问:“大娘您好,您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吗?”大娘一边从挎包里掏出两张纸微颤着递过来,一边说:“我就想找你们帮个忙,捐点款。
”看着大娘双手颤抖,脸上激动又急切的样子,肖婧立刻就明白了,大娘是要给疫区捐款,于是问:“您多大岁数了?要捐多少?”“我80了,捐5万。
”大娘平淡地说着,可肖婧和同事却瞬间被感动得有点不知所措,随声应着:“5万!哎……这……”好在肖婧的心情迅速平静下来,先是代表组织和人民感谢了大娘,并告诉大娘,因为她岁数大了,这笔捐款数额巨大,她俩不能做决定,必须得请示组织。
大娘见肖婧她俩有些为难,反倒安慰她们说:“没事,我还有,我的钱也是咱们党给的……我得先谢谢你们,你们就给代办一下吧。
”肖婧和同事一致决定,让大娘先上车,带着她到疫情防控指挥部,请大娘亲自表达捐款意愿。
去往指挥部的路上,大娘有些哽咽地说:“国家有难就是咱的难,国家有难就是咱们的责任!这段时间,全国人民吃不好睡不好的,大夫冲在第一线……国家有难,咱也不能上战场啊,这钱用的上……”每一句朴实的话,都深深地感动了肖婧和同事的心,她们的眼睛湿润了,特意把大娘要捐赠的定期存单拍了一个特写镜头,记录下来。
建设边疆开垦荒地妇女故事
建设边疆开垦荒地妇女故事《边疆垦荒的“铁娘子”》在那遥远的边疆,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妇女,她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叫刘翠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
当初跟着丈夫来到边疆时,这里一片荒芜,可刘翠兰没有退缩。
有一天,大家都在讨论怎么开垦荒地,刘翠兰一拍大腿,大声说:“这有啥难的,咱干就完事儿了!”从此,她就开始了艰苦的垦荒之路。
刘翠兰每天起得比鸡还早,扛着锄头就往地里走。
那片荒地啊,杂草丛生,石头遍地,可刘翠兰像个无畏的战士,一点一点地开垦着。
她先把杂草拔掉,那杂草缠在一起,得使好大的劲儿才能扯下来,不一会儿她就满头大汗了。
然后就是对付那些石头,大的石头她就和丈夫一起抬,小的就自己捡起来扔到一边,一天下来,她的手都磨出了好几个水泡。
有一回,刘翠兰正干得起劲儿,突然天降大雨,其他人都往家跑,她却不,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可以趁着雨水把地松一松。
于是她就戴着斗笠,在雨中继续干着,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流下来,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但她全然不顾,心里只想着快点把这块地开垦出来。
等雨停了,她浑身上下都是泥巴,活像个泥人。
就这样,刘翠兰凭着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开垦出了一大片荒地。
她种上了蔬菜、庄稼,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刘翠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她的努力也感染了其他人,大家都纷纷加入到垦荒的队伍中来,边疆的土地也变得越来越肥沃。
时光荏苒,如今的边疆已经大变样,而刘翠兰也成了大家口中的传奇人物。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和奋斗,她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每每想起刘翠兰在边疆开垦荒地的那些日子,我心中就涌起一股对她无尽的敬意,她是建设边疆的了不起的妇女,她的精神如同边疆那片土地一样,厚实而又充满希望。
青年志愿垦荒第一人——杨华
青年志愿垦荒第一人——杨华作者:付小方来源:《作文·小学5-6年级》2024年第01期在黑龙江北部,曾有几千万亩的荒地,那里荆莽丛生,沼泽遍地,人称“北大荒”。
20世纪50年代,垦荒人向这片荒原发起“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
经过几代垦荒人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昔日的北大荒终于变成今天的“北大仓”,并享有“捏把黄土冒油花,插把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一代又一代的垦荒人,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在那些艰难的垦荒岁月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比如,“新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第一人”——杨华。
1932年,杨华出生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从小聪明、上进,有主见、有志向。
在他十七八岁时,许多青年拥向首钢当工人,他却留下来务农,立志当新一代农民。
他在全村建立互助组,成立农业社,将农业生产做得红红火火。
由于表现突出,1952年,年仅20岁的杨华便担任乡长。
两年后,他被评为石景山区劳动模范,西黄村也被评为石景山区上交国家公粮的先进单位。
1954年,杨华参加北京市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
当他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落后,耕地面积不足,黑龙江有几千万亩荒地未开发时,心里仿佛着了一团火,立即主动提出到黑龙江垦荒。
“当时我是真心的,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要为人民负责,解决粮食问题。
”杨华回忆道。
机会来了。
1955年,国家发出青年人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的号召,杨华第一个响应!“国家培养我入团入党当干部,党的需要我责无旁贷,垦荒发起人算我一个,没有任何条件。
”他与庞淑英、李秉衡、李连成、张生4名进步青年会面,向北京团市委递交了申请书,最后组成了60名青年的志愿垦荒先遣队。
他们表达了“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的坚定信念,坚决遵守三条原则:“一、必须做到绝对自愿;二、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投资;三、去了就不回来,决不做逃兵”。
巨浪有个“赵大胆儿”
巨浪有个“赵大胆儿”作者:张帝龙崔海英来源:《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第3期人物简介赵海龙,中共党员,北大荒集团巨浪牧场有限公司员工,先后组织成立了农垦恒丰青贮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农垦通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曾获省农垦总局优秀科技示范户、省农垦总局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0 年11 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张帝龙崔海英“我不是明星,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我没有华丽的语言,只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是众多垦区建设者中的一员,将以全国劳模的崇高荣誉为新起点,向世人展示新时代北大荒职工的风采。
”2020年12月9日,在巨浪牧场有限公司的表彰大会上,刚刚进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载誉归来的赵海龙,作了题为《不忘来时路,勇攀新高峰》的宣讲报告,分享了自己20多年来的创业历程和感悟,畅谈了自己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的心情和感想。
会场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以表达对赵海龙开拓进取精神的深深敬意。
这个人称“赵大胆儿”的全国劳模很不简单——他带领父老乡亲创办了两个合作社,每年为每个社员创造近十万元的收入!破釜沉舟当闯将“我真没做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国家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这是赵海龙走下宣讲台后对笔者说的第一句话。
憨厚朴实的赵海龙,看上去不像一个坐拥两家合作社、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大老板”,而更像一个笑容可掬的邻家大哥。
1972年出生在巨浪牧场的赵海龙,22岁参加工作,当过巨浪牧场建筑公司的统计、巨浪牧场建设科的助理。
1997年5月,在垦区体制改革的当口,他毅然做出一个让周围人都惊讶不已的决定——自己砸了“铁饭碗”,选择自主创业。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破釜沉舟的一步,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下海”刚刚三个月的赵海龙,如同出海蛟龙,又做了一个让旁人为之咋舌的决定——养奶牛。
当时,奶牛市场并不乐观,因牛奶卖不出好价钱,巨浪牧场有多家收奶站相继倒闭。
就在养牛户纷纷改弦更张的时候,赵海龙却一口气买了29头奶牛。
杜俊起、李之雯 北大荒别样的情与爱
杜俊起、李之雯北大荒别样的情与爱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13期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使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令人瞩目的米粮仓,聊起那些并不如烟的往事,老人的脸上泛起的不是苦涩,而是怀念和荣光文本刊记者余玮很难想象到这片土地曾经草莽横生、人烟稀少。
就在60年前,一声号响,红旗飘扬,青年志愿垦荒队垦荒的犁铧划开了这片亘古荒原。
是他们,在这片一望无垠的荒地上亲手搭起第一间土坯房;是他们,亲手连根拔起第一根荒草;是他们,亲手铺就第一条沙石路;是他们,亲手播下第一粒种子……坐在对面的杜俊起老人,就是拓荒先驱、天津垦荒队当年的领军人物。
1955年,他率天津垦荒队在北大荒萝北县建立了天津庄,这一扎根就是一辈子。
那时,他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则已成华发老者。
尽管老人行动迟缓,但精神依旧矍铄,口音至今还保留着零星的天津味儿。
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用青春和汗水使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令人瞩目的米粮仓。
说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杜俊起和坐在他身边的老伴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可是,聊起那些并不如烟的往事,老人的脸上泛起的不是苦涩,而是怀念和荣光!一份申请与一辈子的扎根1955年,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的活动。
同年7月,团中央在《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中提出“动员一部分城市未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及其他失业青年参加垦荒工作”。
近两个月后的9月3日,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在发起人杨华的带领下一行60人率先到达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的萝北,建立“北京庄”,这是新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
在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记者找到了过往的红色印痕。
1935年12月,杜俊起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生活艰苦。
解放后,杜俊起深感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心希望有机会报答党和国家。
“杨华他们的消息传到我们这里时,很多人都要学杨华。
咱天津也不甘人后啊!党和国家使我们非常贫苦的家庭有了饭吃,有了安稳生活,当得知党中央号召青年到北大荒垦荒,我就毫不犹豫去报了名。
北大荒的好女儿--记优秀共产党员左静
作者: 吴继善 张守仁 王亚光 唐建勇
出版物刊名: 党的生活(黑龙江)
页码: 10-14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左静同志原是省农垦总局八五三农场职工.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她不论是在黑龙江省垦区工作,还是在山东省济宁打工,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执著追求.身患癌症后,她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入党为什么,入党后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她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同时,她作为黑龙江省3700万人民中的普通一员,靠自己的拼搏精神、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在济宁市、在山东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树立了黑龙江人的良好形象,不愧是北大荒的好女儿!。
首届感动北大荒人物——真情温暖你我他 周艳红
首届感动北大荒人物——真情温暖你我他周艳红
佚名
【期刊名称】《农场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她用最质朴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亲情更深厚的情感,有比心灵更宏伟的殿堂。
光阴流逝,青丝渐染霜白,人间真情不变,她就是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八管理区第七作业站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周艳红。
周艳红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自己的公公和另一位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被传为一段佳话。
1999年,新婚不久的周艳红偶然得知在作业站还有一位无人照顾的王维军老人,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她和丈夫鼓起勇气把老人接到了家中。
夫妻二人悉心照料老人,每天做可口的饭莱,擦身洗衣,老人卧床期间,没长过一次褥疮。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6
【相关文献】
1.首届感动北大荒人物——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 [J],
2.首届感动北大荒人物——甘做北疆播绿人陈大玉 [J],
3.首届感动北大荒人物——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八五九农场公安分局民警邓功富 [J],
4.首届感动北大荒人物——轮椅上的自强梦金薇 [J],
5.首届感动北大荒人物——用爱为患者疗伤秦续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北大荒的女英雄人物和事迹北大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事业在中国最大的开发区——黑龙江省北大荒地区开展的农垦开发事业。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女英雄人物,她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辛勤的努力和卓越的成就,书写了一段段壮丽的篇章,成为北大荒精神的璀璨代表。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位值得尊敬的女英雄——刘慧。
刘慧是北大荒先锋人物,她在早期的荒凉岁月里,一手组建了一支犁队,带领队员们艰苦奋斗,将北大荒逐渐变为肥沃的粮食产区。
她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牵挂着队员们的生活与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大荒人的拼搏精神。
除了刘慧外,还有另一位不容忽视的女英雄,她就是李娜。
李娜是一名专业的农业科学家,她在北大荒地区进行多年的科研工作,致力于改善农作物生产技术和品种选择。
她通过研究新的耐寒、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使北大荒的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极大地满足了国家的粮食需求。
此外,还有一位令人敬佩的女英雄——张玉珊。
张玉珊是北大荒地区的一名水利工程师,她投身于北大荒水利建设的艰苦事业中。
她设想并领导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包括修建水渠、建设水坝等,为北大荒的农田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她的贡献为北大荒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女英雄们的事迹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体现了北大荒人的奋斗精神和努力。
她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工作,书写了一部北大荒人民的自强不息的历史。
她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共同努力,为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这些女英雄的事迹中汲取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她们展示了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从不退缩。
其次,她们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实现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她们关心他人、乐于奉献,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她们的事迹中找到自己的力量。
不论我们从事何种事业,只要怀揣着北大荒女英雄们的精神,相信自己的才华和毅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取得辉煌的成就。
总而言之,北大荒的女英雄们是我们值得学习和敬重的楷模。
她们以勤劳、智慧和奉献精神,为北大荒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们的精神在今天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激励着我们共同奋斗,书写新时代的荣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