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2024-20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思考与讨论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 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S O2
SO2
H2O2
H2O O2
形成观念
7.下图为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一种 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不可分 B.该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 C.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你知道吗?
图片中“补充钙、铁、锌” 指的是补充什么?
钙、铁、锌三种元素
你知道吗?
碘元素
氟元素
铁元素
分析归纳
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为什 么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 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
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4.写出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
Li
; Na
; Al
; Si
;K
;
氮
;镁
;磷
;硫
;金
;
5.改正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
氦(he)
铜(CU)
锌(zN)
。
2.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元素符号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
选择每种元素符号对应的意义
硫元素
铁原子
铁元素
记忆比赛
元素周期表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和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并标上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最新最全,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新课教学课件

O
氧 Fe
C
碳 Cu
H
氢 Al
N
氮 Mg
S
硫 Hg
铁
铜
铝
镁
汞
二、元素符号 部分元素符号有三个意义: ①铁元素
Fe
②一个铁原子 ③铁这种物质
①碳元素
C
②一个碳原子
③碳这种物质
超级市场里的商品成千上百种,为 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对其分门别类, 有序摆放。
物质世界也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 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3)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 100多 种元素;
(4)单质是由 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是由 不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3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 加以改正: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元素 原子 宏观概念 , 只讲种 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 区别 类,不讲个数 又讲个数。 适应 描述物质由元素 范围 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 应用 氧元素组成的。
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或 某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实例
7.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4.二氧化碳是由 碳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共有 两 种元素; 5.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碳原子 和 氧原子 构成 的,共有 两 种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中有 三 个原子。
6.过氧化氢(H2O2)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 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 原子 和 2个氧 原子 。
7 、一种元素跟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 的不同点是( A ) A、质子数 C、电子数 B、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核心知识点精讲(人教版):元素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课本核心知识点精讲知识点1元素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3.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4.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知识点2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C、H、O、S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Na、Ca、Cl等。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对于某些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组成的物质。
(4)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该符号只能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例1(2022浙江乐清期中)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氢气③表示1个氢原子④表示1个氢分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H”是氢的元素符号,可表示氢元素或1个氢原子。
知识点3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横行: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每周期(第一周期除外)以金属元素开始,再过渡到非金属元素,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纵列: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
3.单元格信息(以碳元素为例)例2(2022陕西陇县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和同周期元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变化规律,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相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课件

解析 2:00对应的元素为氦元素,氦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2:00对应的元素是镁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电子, 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5:00对应的元素是硼元素,属于非 金属元素;9:00对应的元素是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 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10:00对应的元素是 氖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图1
图2
(1)写出9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F 。
(2)图2中,A图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表示的粒子是 铝离子(或Al3+)。
8 。B图
(3)图2中C图为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若要在图1中为
20号元素排位置,则其位于第 4 圈,与11—18号元素中 Mg (填元素符号)紧挨。
解析 (1)9号元素是氟元素,其元素符号为F。(2)在原子中,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6=8;B粒子的质子数为13,核外 有10个电子,则其是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由图1 可知,元素位于的圈数与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20号元 素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因此位于第4圈;层与层间紧挨的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20号元素与12号元素镁 紧挨。
C.镁(Zn)
D.锰(Mn)
解析 镁的元素符号为Mg。
7.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 各种元素。
(1)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氧元素 O ,1个氧原子 O ; 钠元素 Na ,2个钠原子 2Na 。 (2)“H”可以表示 氢元素 、 一个氢原子。
知识点3 元素周期表
8.(情境素材·航空航天)(2023山东青岛中考)“玉兔号”月球
能力提升全练
10.(2023山东潍坊中考,7,★☆☆)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 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 g 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知识点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自然界中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2)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组成(元素种类和质量分数)均相近,含量较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
3.元素的分类
元素
4.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思维拓展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特别提醒:(1)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计量数后,就只具有微观意义,表示若干个原子,不再表示某元素。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这种物质。
如“Fe”可以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
三、元素周期表
1.概述
(1)周期: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2)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第一周期除外):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单元格包含的信息
3.规律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一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3)同一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知识点 3 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1869年2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他的第 一张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教材附加的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探究新知
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 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起始: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读法及写法 2.含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与应用”题目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题
探究新知
书写原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二个字母小写。
例:找出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一项。
CA
ag
Na
mG
钙
银
钠
镁
探究新知
常见元素符号书写规范
探究新知
元素符号意义 【想一想】符号O表示什么?
宏观意义:表示 氧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 一个氧原子
A.金aU
B.锰Mn
C.氦he
D.银AG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素养考点 3 元素周期表
例 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1个碘原子中含有53个中子 B.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1个I2分子中含有53个电子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知识点总结 (新版

1课题3 元素一、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钙≥150mg/100mL 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其它类似)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 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这种物质。
例如:①表示氢元素H②表示一个氢原子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几个原子,如2H :表示二个氢原子注意。
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Cu ①铜元素;②一个铜原子;③金属单质铜。
2、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的两点可归纳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一大二小)3、元素可分为: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也可再加一种:稀有气体元素)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电荷数)————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①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每一横行(即:周期):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有 7 个横行,有7个周期。
各周期数=电子层数③每一纵行(即族):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 课题3元素

九年级化学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0课课题3 元素知识梳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
一、元素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1.定义: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的性质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3.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适用范围区别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联系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4.元素的存在(1)地壳中的元素按质量分数计算,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碳、氢、氮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规定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如用Cu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
2.元素符号的写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N、K、S等;(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
3.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2)表示这种元素中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注:前面有化学计量数的,只具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某原子例如:元素符号“O”:表示氧元素;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2O:表示2个氧原子4.元素的分类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认识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氨气(NH3)、氮气(N2)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有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气体比固体易压缩的原因)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1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H2)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⑷如:液氧和氧气都能够支持燃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知识笔记

课题三、元素1.复习: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由此引出元素的定义:质子数为8的所有的氧原子—氧元素;质子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碳元素;质子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氢元素。
2.定义: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换句话说,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元素之最【元素一共一百多种,组成几千万种物质】地壳中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生物细胞中前五位的元素:氧、碳、氢、氮、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5、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非金属元素(气、石、氵)、稀有气体元素(气)。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是相对稳定结构。
原子种类、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6、元素符号:1、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大写字母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例如H表示:氢元素(宏观意义)、1个氢原子(微观意义),不能表示氢气(H2)。
Cu表示铜元素(宏观意义)、一个铜原子(微观意义)、金属铜(宏观意义)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失去宏观意义:如:2H表示2个氢原子,3O表示3个氧原子,4Fe表示4个铁原子。
8、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物质、元素——宏观概念——组成】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教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22.(泰安中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B_C_(填字母序号);
A.Na、Cl
B.O、S
C.F、Cl
D.Cl、Ar
氮化镁 (2)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
(3S)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依次递增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至右由_____金__属_元素过渡到 ______非__金_元属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的阴离子符号: _______C_l_-_(_或__S_2_-_或__P_3_-_)_(写出一种即可)。
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D
A.H B.2H
C.2N2 D.S
9.(娄底中考)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A.2H B.2H2 C.H2 D.2H2O2
知识点❸:元素周期表
10.元素周期表中共有____个7 横行,____个1纵8 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 每周一期纵行叫做一个____(8、9、族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4)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
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填B字母序号)。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知识点❶: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质__子__数_(即____核__电__荷__数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_____元__素_组成的。组成地壳的物质中,储量居前四位 的 元 素 依 次 是 ____ 、氧____ 、硅____ 、铝____ ;铁生 物 细 胞 中 含 量 最 多 的 元 素 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元素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三 元素(1)

课题三元素(1)【知识要点】1.元素(1)定义:元素是具有(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又讲。
(3)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原子核内不同。
(4)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填“变”或“不变”)(5)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类。
(6)在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1)由图可以看出,分子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物质是由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子和元素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2)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一般由直接构成。
【要点分析】1.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原子是用来描述微物质微观构成的概念,原子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概念,元素只讲种类不分个数,它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可能不只一种原子。
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例如高中将要学习到的氢元素有3种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氢原子:氕、氘、氚。
),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或离子(如Fe、Fe2+、Fe3=均属于铁元素)。
另外,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当然就不包括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
如水分子(H2O)与氖原子(Ne)都含有10个质子,但水由两种元素组成,氖由一种元素组成,显然不是同一种元素。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存在于单质中的元素)和化合态(存在于化合物中的元素)。
如氧气中的氧元素为游离态,水中的氧元素为化合态。
2. 物质宏观组成与物质微观构成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上的任意一种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所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就是对物质进行宏观的分析。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即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与“组成”相对应,即“宏观对宏观”。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的构成,有的由分子构成,而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有的直接由原子构成;有的却由离子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原子、离子 。 2、二氧化碳、水、氧气由 分子 构成。铁、铜、汞由
原子 构成。氯化钠由 离子 构成。 3、二氧化碳分子由 碳原子 和 氧原子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 子由 1个碳原子 和 2个氧原子 构成。
4、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 2个氢原子 和 2个氧原子 构成。
法正确的是( B )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为了书写 和学术交 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 统一的符 号来表示 各种元素。
二、元素符号
国际上,采用拉丁字母来表示元素;如:H,He; C ,Cl
1、元素符号的书写
(2)铜是由铜 原子 构成,由铜 元素 组成。
(3)氯化钠是由氯 元素
和钠 元素 组成,
由氯 离子 和钠 离子
构成的。
4、(2018益阳)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 B.Cl 与 Cl﹣可以相互转化 C.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D.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地壳中含量前四的元素:氧 > 硅 > 铝 > 铁 O > Si > Al >Fe
人 体 细 胞 中 元 素 含 量
人体中
氧> 碳 > 氢 > 氮 > 钙 O > C > H > N > Ca
5、化学变化中元素变化情况
讨论课本59页,下列化学反应分子、原子、元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S + O2 点燃 SO2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5、(2016广东)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 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习题新版新人教版及其答案

课题3元素具有_巴_的同 坦*一酗子的总称烈姑前必册冗崙 在自然界 尤 故次足 倒 J 中的分布 素苦写istw : 一九*二小 元盍 克也竝 P )、-匚输寄〔一答案:.金履元倉匕名筋端 ⑶,来际外* 磁ft ||冷剑元常:名初〒字头. "石”宇旁峯如札« tttt : rMtt 存戎冠7个J® . 尚期故二⑺牧原子岸軌:进値]■与兀祗原子的 數桶尊⑴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2)氧、硅、铝、铁、钙(3) —种元素 (4)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5) “钅”字旁 (6)周期 (7)电子层 (8)核电荷(或质子)基础知识辜本技艇qfei/i (: H r ~Z if I > i i J /H i: \ji v K v r ;1 •元素(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氧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8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 6的原子的总称。
谈重点正确理解元素概念元素是对原子的分 类,分类的标准是原子中的质子数 (或核电荷数)。
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同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1 —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兀素组成的,这两种兀素的本质 区别是()A. 质子数不同B. 电子数不同C.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 中子数不同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核电 荷数、质子数一定不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中子数可能相同。
答案:A(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① 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
地壳中含量占前九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谐音记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② 生物细胞中含量居 前四位的 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
元索分类元盍周 期表③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材解读

课题3 元素一、课标内容本课题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9版》中体现的内容为: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 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5.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概念。
二、地位与作用《元素》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的课题3,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自然地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从而形成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
因此本课既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又为以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元素这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知识要点【要点1】元素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种类:100余种3.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
【要点2】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要点3】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一)元素元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初中学生理解起来确实不易,所以教材开门见山,用类比26个字母可以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语单词一样,告诉学生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
然后教材从宏观层面,分析图3-16常见的一些物质,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钙≥150mg/100mL 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其它类似)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这种物质。
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几个原子,如2H :表示二个氢原子注意。
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Cu ①铜元素;②一个铜原子;③金属单质铜。
2、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的两点可归纳为: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一大二小)
3、元素可分为: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也可再加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核电荷数)————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①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每一横行(即:周期):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有 7 个横行,有7个周期。
各周期数=电子层数
③每一纵行(即族):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所需的元素,(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