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儿童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儿童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 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儿童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
2. 合理确认感染病因。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分析,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避免不明原因的广谱抗生素滥用。
3.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剂量。
儿童用药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的调整,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儿童的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确保药物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4. 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疗程。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疗程应根据儿童的病情和消除病原体的需要来确定,不得过短或过长。
一般情况下,应在治疗出现明确疗效后适时停药。
5. 遵守药物使用规范。
儿童用药应遵守药物的使用规范,如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口服液或颗粒剂等,避免药物的交叉感染。
6. 注意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儿童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同时,要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7. 合理预防和控制感染。
儿童用药是治疗感染的一种手段,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如加强个人卫生、合理
饮食、充足的睡眠等,减少感染的机会。
只有在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才进行使用。
总之,儿童用药中抗生素的使用需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包括由医生指导、准确确定感染病原体、合理调整剂量和疗程、遵守药物规范、关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并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随着临床抗生素治疗的普及,使用抗生素的护士要面对不少的抗生素使用误区和治疗失败的原因。
抗生素误区不仅损害了护士临床实践,影响了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患者安全。
因此,对抗生素误区及应用基本原则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对正确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生素使用误区1.抗生素也可以治疗病毒性感染很多护士认为,抗生素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还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事实上,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而不能对抗病毒,对于病毒性感染,抗生素无法起到治疗作用,会增加病毒耐药性,引发抗药性细菌的发生。
2.抗生素可以临床应用任何用量护士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抗生素可以随意使用,任何剂量都可以,以期获得快速治疗效果,这是完全错误的。
抗生素的药效与用药剂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用药剂量过低,则抗菌效果不足;如果剂量过高,则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同一病人可以连续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促进细菌传播,进而造成抗药细菌的形成,从而失去抗药作用,因此,不能长期或者连续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应用基本原则1.合理选择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要根据病原菌的分类学特征,正确选择能够杀灭病原菌的抗生素,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细菌的形成。
2.遵循科学的抗生素用量抗生素的药效与用药剂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用药剂量过低,则抗菌效果不足;如果剂量过高,则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且其有害作用较大。
3.集中用药,分散测定护士在给病人使用抗生素时,应当及时监测病人的生化指标,建立并完善病人的临床资料库,以便快速、准确、安全地使用抗生素。
4.按时服药抗生素的使用应当按照医嘱指示,按时用药,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应遵循原则“起始量低,按时服药”,以期取得最佳疗效。
总之,护士在临床中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清楚抗生素使用误区,合理用药,以保证抗生素治疗的安全有效。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抗生素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也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
但近年来由于应用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见突出,几乎成为全球问题,我国有关专家多次呼呈,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不断总结临床应用抗生素用药中一些基本规律,使抗生素的使用达到科学合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抗生素在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必须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医药同行进行商讨。
1正确选择原则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病因诊断,目前用药偏滥、针对性差,主要是病因诊断做得不够造成的。
正确估计致病菌,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基础。
对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尽一切努力寻找病原菌,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获得前,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病情变化和感染来源作出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
致病菌确定后,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了解该药的抗菌作用、药代谢动力学及副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有条件的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可测定血药杀菌浓度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总之,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机体的各种状态,从中找出抗生素应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合理应用、安全有效的原则。
2严格掌握适应证原则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根据临床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原则,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切忌轻率和盲目地应用。
对发热病人不能见热即用抗生素,应区别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
对已确诊为病毒感染者,除重症乙型脑炎、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与预防继发感染而适当用抗生素外,其他病毒感染一般不必用抗生素。
3熟悉与恰当原则熟悉药理学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同时要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及遗传特征差异选择用药。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药理作用、临床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或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明确病因:在使用抗生素前,应明确诊断,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联合用药: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患者,在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及指征后,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方案。
遵循药物经济学原则: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抗生素。
总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1.适应证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即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病原学检查结果、病原体的耐药性等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2.选择适当的药物:在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后,应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
应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多种可能的病原体,避免无效治疗。
3.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要合理: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剂量过低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药物的耐药性。
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完全清除,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4.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脏损伤等。
同时,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深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抗生素联合使用要慎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只适用于特定的临床情况,如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不合理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耐药性的发生,还增加了医疗成本。
在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时,应充分权衡利弊,确保用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6.定期审查用药效果:抗生素治疗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来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7.监测维护抗生素的药物浓度:抗生素的药物浓度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8.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患者也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参与者,医生需要向患者普及抗生素的基本知识,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告知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是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用药,以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充分理解和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掌握适应症,有严格的用药指征。
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和非细菌性发热并无多大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更有害无益。
90%以上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是由病毒引起,除能确定为细菌感染者之外,一般不宜使用抗生素。
2.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做药敏试验,提倡细菌检测,针对所感染细菌对症下药。
3.严格按量、按疗程用药,随意中断、频繁更换等不规律用药都对患者不利。
老年人、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应酌情减量并缩短用药时间。
4.联合用药的指征是:病情危重(如败血症)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一般以两种为宜。
5.不宜过早使用抗生素进行“试验治疗”。
因其盲目性大,不对症用药更有害无益。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会使致病菌无法检测,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确诊,延误治疗(危重患者及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除外)。
6.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使用。
7.非严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一、基本原则
指征明确:仅在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依据病原: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二、应用方法
剂量与途径
重症感染或难以到达的感染部位,采用大剂量抗生素。
轻症感染首选口服给药,重症感染则初始使用静脉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生素,仅在特定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
给药次数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药效学,确定给药次数,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疗程
抗生素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被完全清除,通常为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对于特定疾病(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等),需要长程治疗。
三、注意事项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预防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监测不良反应:注意监测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四、联合用药
指征明确:仅在特定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使用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选择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通过遵循以上指南,可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简述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简述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这些药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细菌的抗药性(耐药性)发展,同时提供有效的治疗,减少药物的不必要使用。
以下是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明确指征:抗菌药物应该根据明确的医学指征来使用。
这包括确保存在细菌感染,而不是病毒感染,因为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
2.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选择一种对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这通常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
避免不合理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对细菌的选择性压力,防止多药耐药的产生。
3.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建议用药,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频率。
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变用药方案。
4.不滥用抗生素:不要将抗生素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因为它们对病毒无效。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5.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好转,也必须完成整个抗生素疗程。
中途停药可能导致残余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再次感染。
6.监测不良反应:密切监测用药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
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7.限制抗生素的用量: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应该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以确保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
8.预防措施: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卫生、避免感染源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9.合理用药教育:医生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教育,解释抗生素的用途、正确用法和潜在风险。
10.监测抗药性: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应该积极监测和报告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以制定政策和指导,以减少抗药性的扩散。
抗菌药物是宝贵的医疗资源,应该谨慎使用以确保其长期有效性。
合理用药原则是保护公共健康、减少耐药性问题的重要一环。
抗生素临床应用2024年修订版指导
抗生素临床应用2024年修订版指导一、前言抗生素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二、抗生素应用的基本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的原则。
2.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和给药间隔,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5. 对于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的病原体,应选用糖肽类、碳青霉烯类等高效广谱抗生素。
6. 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抗生素。
三、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抗生素应用的基本原则,避免无指征或不恰当的使用。
2. 避免在病毒感染或已知病原体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
3. 注意抗生素的给药时间,避免在患者空腹或胃酸过多时给药,以提高药物吸收率。
4. 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和其他不良反应。
5. 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6. 对于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间隔。
四、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1. 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等,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如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可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3. 尿路感染: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4.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等,可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10% 葡萄糖液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7 天。
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
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
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 球菌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内酰胺抗生素的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② G感染病人对β—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16 、如遇两种抗生素对同一种细菌敏感时,则选其中便宜的。
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在开始联合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这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
2. 选择互补或协同的抗生素:在联合使用抗生素时,应选择具有互补或协同作用的药物。
互补作用指的是两种药物各自对病原体有一定的作用,联合使用可以加强疗效;协同作用指的是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产生比单独使用更强的疗效。
3. 考虑抗生素的谱效和副作用:在联合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考虑药物的谱效,即对不同种类的病原体是否有效。
同时,还需要考虑抗生素的副作用,避免出现过度或不必要的药物毒性。
4. 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调整: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结果调整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用药方式等。
5. 注意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在联合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持续监测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总之,抗生素联合使用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特点、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患者的临床情况,合理选择药物、调整用药方案,并进行
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抗性的产生。
抗生素使用原则
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因此,除肯定为细菌引起或有细菌继发感染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2.对病情严重的细菌感染者,有条件时应尽早分离出其病原菌并测定药敏,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和调整抗生素。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作出病原学诊断,再根据疾病情况考虑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完成后再使用抗生素。
4.除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专科需要外,应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因其易引起过敏反应和产生耐药菌株,有碍于这些抗生素日后的全身应用。
5.严格控制应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的若在于防止某一二种特殊细菌侵入人体或血液循环中而发生感染,可获得相当效果;若其目的在于防止多种细菌的侵入而发生感染,常劳而无功。
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6.选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常用抗生素的主要适应证如下。
(1)青霉素G: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气性坏疽,炭疽杆菌、厌氧球菌感染以及梅毒、淋病等。
耐青霉素的半合成青霉素: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流感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属、肠球菌及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2)头孢菌素类:对青霉素G耐药或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各种感染。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则较差。
第二代头孢菌素:除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较强活性外,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有所扩大,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一般也可有效。
第三代头孢菌素:比第二代头孢抗菌作用更广、更强,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作用更为广泛,对绿脓杆菌感染更为有效。
(3)氨基糖苷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4)四环素类:立克次氏体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霍乱、回归热、衣原体感染。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其使用的原则也越来越重视。
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症,但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以下是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1. 确认感染类型: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首先要确认感染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因此正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医生会通过病原体培养、血液检查等方式来确认感染类型,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遵医嘱使用: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不要擅自增减药量或延长或缩短用药时间,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要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3. 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并非万能药,不是所有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性感染或轻微感染,不应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4. 完成疗程: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开具的疗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不得中途停药或减少用药量。
即使症状好转或消失,也不能擅自停药,必须完成整个疗程,以免病原体未完全清除而导致复发或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5. 注意过敏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密切观察自身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肿胀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对于已知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6.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会影响抗生素的吸收、代谢或排泄,从而影响疗效或增加药物毒性,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7. 注意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格外注意。
儿童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不能随意使用成人剂量。
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对胎儿无害的药物,并避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xx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抗生素,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和与医院药品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遵循抗菌谱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药率低的原则选择药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疗程防止抗生素滥用。
严格控制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如预防用药、治疗严重感染、免疫抑制治疗等。
3.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病例,应先使用抗生素,待检验结果明确后再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
4. 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1.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剂量、疗程等要求规范书写处方。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静脉输注使用,确需输注抗生素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
3. 医生应及时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登记制度,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以便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
5. 医院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管理,指导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传播。
四、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于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医院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责令改正、扣罚奖金、暂停处方权等措施。
3. 医院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和流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药学部负责解释。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的使用必须熟悉其药理特点和适应症,遵循恰当的用药原则。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最小抑菌浓度原则,即选择最小有效浓度的抗生素,以减少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或过短的使用,以免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特别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的影响。
4合理预防与控制原则抗生素的应用不仅要治疗感染,更要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扩散。
在临床应用中,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和合理的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措施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应加强药物监测和管理,定期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保证抗生素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5多学科协作原则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微生物学检测结果、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只有通过多学科协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正确用药是基于熟悉药理学和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和遗传特征差异,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尽早使用,剂量要恰当,避免长期使用。
尤其是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用药要更加慎重。
给药途径的选择不仅影响药物的剂量和速度,还影响药物疗效。
因此,医生需要全面考虑用药目的、药物性质、患者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安全和经济等因素,作出决定。
灵活调整原则指的是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方案,以实现剂量个体化和浮动化。
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并结合药物监测来调整用法和用量。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药物进入体内的反应,注意各种药原性疾病警告症状的出现,以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医生需要保证药物的疗效,同时防止药物中毒。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四大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四大原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人可不在少数,这是极不正确也不科学的行为,每天都会有患者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更为关键的是,医疗研究人员根据疾病开发新一代的抗生素需要10年左右的研究时间,而我们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却只用短短两年时间,因此如果继续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那么将来很有可能就会发生“无药可用”的可怕现象。
那么使用抗生素需要遵循哪四大使用原则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使用抗生素的那些事儿。
一、首次服用两倍剂量抗生素进入到人体血液中后,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够发挥出抗生素的效用。
通常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剂量越大,药物在人体当中的浓度就会越高,此时抗生素发挥的疗效也会愈加显著。
但人们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在进行严重的感染疾病用药时用药不足、用药时间间隔较长、稍有疗效就立马停止服药,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使得人体内的病菌死灰复燃,最终难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甚至会加重病情。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药量和按时服药,为了使抗生素在人体内迅速发挥其最大效用,可以在首次服药的时候按照常规剂量的双倍剂量进行服药,能够起到较好的抗菌效用。
同时,在用药时也需根据医嘱服用足量的药物,一般来说5~7天为一个疗程。
二、正确选药在我们人体患病之后,需要通过抗生素治疗时,基本选药原则是要有针对性,各种抗生素针对的疾病不同,也具有不同作用的特点,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首先要保障抗生素能够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
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一般是由链球菌引起的,而这种病菌对青霉素保持较强的敏感性,所以在选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时,青霉素是最佳选择。
同时,患者也要注意,病菌对抗生素产生的敏感度并不是不变的,在使用某些抗生素后,病菌就会对这部分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使药效降低。
因此,对于“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的患者而言,尽量选择后者,减少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对于细菌感染具有很好的疗效。
然而,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耐药性的产生和不良反应的增加。
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以帮助人们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1. 严格遵守医生的处方。
抗生素是处方药,使用前必须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处方。
不同的细菌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类型和剂量的抗生素,因此,不推荐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细菌敏感性测试结果,才能确定最合适的抗生素。
2. 严格遵守用药规范。
抗生素的用药规范包括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式等。
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用药时间也很重要,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也不能随意停药。
用药方式也需要注意,有些抗生素需要空腹服用,而有些则需要餐后服用,必须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3. 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细菌感染非常有效,但对病毒感染无效。
因此,感冒、流感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适合使用抗生素治疗。
滥用抗生素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在确定是细菌感染后,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
4. 注意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要了解自己是否对某些抗生素过敏。
如果有过敏史,应该告诉医生,以免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此外,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在使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告诉医生正在使用的抗生素,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调整。
5. 不要随意更换抗生素。
某些情况下,抗生素可能会因为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而需要更换。
然而,不应该自行更换抗生素,而应该咨询医生。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更换,以及更换哪种抗生素。
6. 完成整个疗程。
即使症状好转或消失,也不能随意停药。
抗生素疗程的设计是为了彻底清除感染的细菌,提高治愈率和预防复发。
如果提前停药,可能会导致细菌残留,引起再次感染或耐药性的增加。
简述抗生素临床应用及预防的基本原则
简述抗生素临床应用及预防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预防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病原学检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这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恰当的抗生素种类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避免抗生素过多、过少、或滥用的问题。
2.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3. 抗生素联合应用在某些情况下,联合应用抗生素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混合感染(多重病原体感染)时,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会增强抗菌作用,缩短治疗时间。
抗生素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而且可能会导致耐药性产生。
4. 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和剂量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应该适当,以确保最大程度地消除病原体,同时尽量减少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应该足够长,以确保消除感染病原体。
抗生素的剂量应该足够高,以保证药物在病变组织中的有效浓度。
5. 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患者的体征、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
需要监测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抗生素种类。
1. 术前预防在手术操作之前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应该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以内,剂量应该足够高,以保证药物在手术切口处的有效浓度。
2. 免疫缺陷患者的预防对于患有免疫缺陷病症的患者,如干燥症、癌症等,在感染高危期间进行抗生素预防,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的概率。
3. 传染病暴发预防当出现传染病暴发时,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遏制病毒传播。
此时应根据传染病类型和流行病学资料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4. 动物养殖预防在动物养殖业中,常常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动物的常见病。
应该合理使用,避免动物过多地接触抗生素,导致抗生素耐药性产生。
对于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预防,需要严格遵循基本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首次服用两倍剂量.抗生素进入血液,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
抗菌作用,为了迅速使抗生素发挥作用,可以在首次服药时按常规剂量的两倍剂量服药,使药物的血浆内浓度快速升高,起到尽快抗菌的效果.
2.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能奏效
时,就不要同时用两种抗生素,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不对症药物)机会而产生耐药性;一种抗生素连续使用3天以上无效,即表明致病菌对该药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应更换另一种敏感的抗生素或采取联合用药.
3.应避免长期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体正常菌群死亡,
目前所用抗生素大多数为广谱型,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可将体内对药物敏感的非致病菌杀死,因而可引起菌群失调症,发生继发感染,因此对于较严重的炎症,宜采用大剂量短期静脉给药或联合用药,以减少长期用药.另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也可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
4.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存在抗生素之间或抗生素
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不清楚使用方法前,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切不可自作主张,以免发生毒副反应.
抗生素使用上的误区:
----抗生素并非越新、越贵越好.有人错误地认为,药愈新、价格愈贵,疗效愈好,并以此作为用药标准.这种用药方法忽略了治疗
的针对性,即忽略了新、老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作用特点,以及同类而不同品种药物之间的差别.以头孢菌素为例,对于阴性杆菌,特别是产酶耐药阴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如术后感染、烧伤后创面感染等),头孢菌素确是愈新愈好,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明显超过第二代和第一代;但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疗效却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因此,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新品种抗生素都优于老品种.
还有一种不论感染疾病的轻重,盲目将高效品种抗生素用于一般感染的做法,不仅造成药物浪费,还有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还有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例如不加选择地将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常用抗生素使用,必然会诱导产生对多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交叉耐药的高度耐药菌.一旦因这种耐药阴性杆菌引起严重感染,则病情难以控制,因为至今尚无一种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这类耐药细菌.反之,在治疗重症感染时,如人为地规定先用便宜的常用药,采取逐渐“升级”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因此,在临床上,如能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则可降低耐药菌的增长,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这对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并延长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感冒不定要用抗生素治疗.不少感冒患者就诊时,常向医生点名要先锋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其实,这是不妥的.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
得多,一般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生物.它们的生长特点是细胞内寄生,即侵入人的细胞后,躲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几乎都很难进细胞内,对病毒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也有人说,感冒发热,用了抗生素热就退了,难道这不是抗生素的作用?其实感冒发热,主要是因为病毒侵入了血液,从而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发生的反应.发热,也正是人的防卫机能与入侵病毒进行“战争”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热是好事而非坏事.包括发热在内的免疫反应受到极为复杂和各种因素的调节,一般要持续3~7天,多数为4天左右.用或不用抗生素,均不影响这一过程.随着医学科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能进入细胞内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病毒唑、干扰素等,这些药物常能缩短感冒的病程.病毒性感冒之所以不能滥用抗生素,还因为它会引起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
目前,虽然治疗感冒的药物种类很多,但对病毒性感冒都没有特效.因此,有经验的医生不主张用药,而要求患者多休息、保暖、多喝水.如发热体温较高,可用少量退热药物.当然,对于确诊的细菌性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仍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医生的临床及实验诊断、分析,切不可擅自服用抗生素.
---发热,并不都能用抗生素治疗.用抗生素治疗发热,已成了不负责任的医患群体理所当然的做法.孰不知,这种随意性不仅不能带来益处,而且会影响疾病的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发热,只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很多种疾病引起,一般是两大类:一是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二是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通常有败血症、结
核病、疟疾、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胆道感染、肝脓疡、呼吸道病毒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药物热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如皮肤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就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引起的发热而言,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亦可由病毒等引起,传染病就更不用说.它们都可以有发热症状,但治疗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尤其应强调的是,任何一种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染都是无效的.
由此可见,人们平时遇到发热就吃抗生素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危险的.曾遇到不少患者因咳嗽、低热而自服抗生素药物,因长时间不愈而到医院就诊,经查患的是肿瘤,错过了治疗良机,造成终身遗憾.
孕妇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孕妇用药的主要顾虑是害怕药物对胚胎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已知在妊娠期,绝大多数抗生素对胚胎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
整个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等,它们对胎儿的耳产生毒性作用.多黏菌素、黏杆菌素等,对肾脏和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并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四环素能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在妊娠晚期孕妇大剂量使用四环素,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和造成孕妇死亡.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等,对神经系统、血液、肝脏和肾脏有较大的毒性.灰黄霉素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也可能引起流产.
妊娠某阶段禁用的抗生素有:妊娠早期即妊娠12周内禁用氯霉
素;妊娠28周后禁用氯霉素.因为氯霉素可致胎儿尿道和耳道畸形、耳聋等.
整个妊娠期都可使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和洁霉素,这四类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对胎儿一般不会有良反应.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之前必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以免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