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炒菜 恶狼 充足
锅勺 踮起 贪婪 惧怕
脚尖 腋下 倾盆大雨
饥肠辘辘 支撑 屋檐 哟 一碗书柜 依依不舍
皱起眉头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 牌,闻见炒菜香味,听见锅勺 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突出了看、闻、听这三个词
文章第一小节为什么不直 接写出主要写什么,而是用看、 闻、听呢?
个渴望读书而不怕艰辛、勤 于读书的穷学生。
一个渴望读书而不怕艰辛、 勤于读书的穷学生。
“我”读书读到忘我的境界,如痴如醉。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 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象把所有 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 把书放回书架” 形象地描写出自己读完书后恋恋不舍的 样子。
国文老师说:“记住,你们是吃饭 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 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 尔基)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 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 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 书店里的顾客很多,我读书如饥似渴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 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 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 “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 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 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 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 内心是不一致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身体成长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窃读
在读书中学到知识,
在读书中体会快乐, 在读书中感受关爱,
在读书中……
qiè yō 窃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chǎo
guō
diǎn





踮 哟
檐 皱
饿
è
chōng yán zhòu chēng guì
wǎn suān




腋 yè 婪 lán
林海音
林海音作品 《冬青树》(1955)《绿藻与咸蛋》(1957)《晓云》 (1959)《城南旧事》(1960) 《婚姻的故事》(1963)《烛芯》(1965)《做客美国》 (1966)《两地》(1966) 《薇薇的周记》(1968)《窗》(1972)《林海音自选集》 (1975)《剪影话文坛》(1984) 《家住书坊边》(1987)《林海音童话集》(1987)《一 家之主》(1988)《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 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 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以上为林海音部分作品名录,不包括其编选的作品集, 出版年代为首次出版时间)
一个渴望读书而不怕艰辛、 勤于读书的穷学生。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 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 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第四 自然段)
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 我快乐是因为我读到了自己盼望已久 的书,还能从书中获得知识
我惧怕是因为害怕被书店的老板发现,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 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 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表达了“我”终于发现书并没有 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下去的惊 喜。
辘 lù
放学后的“我”奔向窃读的书 店。 我又快乐又惧怕地窃读着。 我窃读后的感受是我们是吃饭 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名人警句
• • • • • • • 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 (刘向)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窃 读 记
林海音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 (1918—2001) 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 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 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 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 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 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 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 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 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 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 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 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 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 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 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 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 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 就奖”。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 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