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和水泥 教案

合集下载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 掌握食盐和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料;3. 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食盐和水泥;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盐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 食盐的生产工艺和原料;3. 不同种类的食盐;4. 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5. 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料;6. 不同种类的水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食盐的基本性质和用途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食盐,引发学生对食盐的好奇心;2. 讲解:介绍食盐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如溶解性、融点等;3. 实验:进行食盐的溶解实验,观察溶解过程;4. 总结:让学生总结食盐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课时:食盐的生产工艺和原料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内容;2. 讲解:介绍食盐的生产工艺和原料,如盐湖提取、矿井开采等;3. 实践:让学生模拟食盐的生产过程,体验制盐的过程;4. 总结:让学生总结食盐的生产流程。

第三课时: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泥,引发学生对水泥的兴趣;2. 讲解:介绍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如硬化速度、强度等;3. 实验:进行水泥的凝固实验,观察凝固过程;4. 总结:让学生总结水泥的特点和用途。

第四课时: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料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内容;2. 讲解:介绍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料,如石灰石煅烧、砂岩研磨等;3. 实践:让学生模拟水泥的生产过程,体验制水泥的过程;4. 总结:让学生总结水泥的生产流程。

四、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食盐和水泥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过程、结果和结论;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食盐和水泥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3.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械:玻璃容器、食盐、水泥等;2. 教学资料:PPT课件、实验指导书等;3. 参考书籍:《食盐与水泥的生产与应用》等。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教学实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托盘(蒸发皿 2 个、坩埚钳 1 个、实验记录单、放大镜、玻璃棒 2 个) 1 号烧杯(食盐、 1 号药匙)、 2 号烧杯(水泥、 2 号药匙)、 3 号烧杯(水、 2 个滴管)、火柴、酒精灯 2 盏、铁架台(带 2 个铁圈)、抹布、塑料棒。

(共计4组)2、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他们在干什么?(工地图)师:点击课件,揭示两副图片。

师:食盐和水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又常用的两种物质,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来进一步的了解一下食盐和水泥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质疑提问师:关于食盐和水泥,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特点、制造和生产、组成成分、作用、如何使用、发展变化史、会发生什么变化等问题)三、引导观察师: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咱们先来研究一下它们的特点怎么样?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食盐和水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观察。

师:谁来说一下?师:(小结)课件出示食盐和水泥的特点。

四、大胆猜测师:食盐和水泥在使用中,都离不了什么(水),对,在食盐和水泥中加入水分,神奇的变化就开始了,请大家猜测一下,如果把水泥和食盐溶于水,你认为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师:那它们还可不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态呢?师:到底能不能呢?我们该怎么去证明?五、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师:实验是解决科学问题常用又有效的方法,对,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去研究。

具体该怎么去研究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看看都有些什么?(逐一介绍器材)师:利用这些器材,我们该怎么研究呢?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好开始。

生:讨论方案师:好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师: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师:(课件实验注意事项)记好了吗?好开始吧!(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六、汇报交流师:谁来汇报一下生:展台读实验报告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16.食盐和水泥-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6.食盐和水泥-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食盐和水泥 - 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食盐和水泥的正确使用方法;3.了解食盐和水泥对环境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食盐和水泥的正确使用方法;3.食盐和水泥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食盐:基本性质、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2.水泥:基本性质、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3.食盐和水泥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食盐和水泥这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使用经验。

2. 实验探究(25分钟)实验一:观察食盐的溶解性1.准备:小碗、食盐、冷水、热水2.实验步骤:1.在小碗中放入少量食盐;2.将冷水加入碗中,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3.再将热水加入碗中,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食盐在水中溶解性的实验结论。

实验二:观察水泥的固化过程1.准备:小碗、水泥、水2.实验步骤:1.在小碗中放入一些水泥;2.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3.观察并记下水泥固化的时间。

3.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水泥固化的时间。

3. 探究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食盐和水泥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并分析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印象。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食盐和水泥;3.学生能够简单分析食盐和水泥对环境的影响;4.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采用了实验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安全措施需要加强,并在实验前多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食盐和水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盐和水泥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2. 技能目标:掌握食盐和水泥的实验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科学的兴趣,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盐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2. 水泥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3. 小实验:食盐的制备和水泥的制备。

三、教学步骤:第一部分:食盐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食盐的话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已有的知识:你们平时在家里常见到哪些食盐?食盐有什么用途?2. 展示食盐的不相容性实验将食盐倒入一个玻璃容器中,然后加入醋,观察产生的反应。

3. 教学- 导入概念:食盐是由氯化钠组成的晶体物质,可溶于水。

- 用途:食盐在烹饪中用作调味品,还用于食品加工、制作酱料等。

- 制备方法:食盐的主要来源是海水,通过蒸发或提取都可以获得食盐。

4. 小结总结食盐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并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水泥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水泥的话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已有的知识:你们知道水泥有什么用途吗?水泥是怎样制备的?2. 展示水泥的凝固反应实验将水泥和适量的水混合,观察其凝固反应。

3. 教学- 导入概念:水泥是一种粉末材料,可以与水反应形成固态物质。

- 用途:水泥主要用于建筑材料,例如制作混凝土、砂浆、砌块等。

- 制备方法: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经过破碎、煅烧、混合等工艺制造而成。

4. 小结总结水泥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并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部分:小实验:食盐的制备和水泥的制备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进行以下两个小实验:- 食盐的制备:将海水倒入容器中,经过蒸发或加热获得食盐。

- 水泥的制备:用石灰石、粘土和适量的水混合搅拌,经过干燥形成水泥。

2.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6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6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食盐和水泥》(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食盐和水泥》(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盐和水泥》是青岛版六年级《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对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做对比,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否可逆,在实验中认识物质变化的区别,让学生体验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认识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究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变化的思考,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第二部分说一说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找一找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回收材料与不可回收材料。

本课通过探究实验、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从而发现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区别,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分析】在上节课《蜡烛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质变化的分类,能够观察各种物质变化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融化、形态变化、加热等。

食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溶解的实验学生都是会做的,但是水泥对学生来说比较少见。

怎么让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水泥加水混合及加热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产生什么新物质?这些都是学生不清楚的,需要教师引导或讲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可逆变化,另一类不可逆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完成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重难点】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教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课件、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PPT 3 出示](自定义播放PPT)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两种物质:((板书)食盐和水泥),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2.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用途和制作方法;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4.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盐的性质和用途;2. 水泥的性质和用途;3. 食盐和水泥的制作方法;4. 食盐和水泥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验食盐和水泥的性质;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盐和水泥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食盐和水泥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4. 教室讨论:通过教室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食盐和水泥制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介绍食盐和水泥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重要性;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盐和水泥的制作方法,并展示给全班同砚;5.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食盐和水泥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6. 教室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教室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小组展示:评判学生小组讨论的展示,包括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清晰度;3.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要求:1. 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上交;2. 参与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效果;3. 积极参与教室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4. 完成相关阅读,扩展对食盐和水泥的了解。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械:食盐、水泥、试管、玻璃棒等;2. 多媒体资料:食盐和水泥的图片、视频等;3. 教科书:相关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4. 网络资源:有关食盐和水泥的相关资料。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食盐和水泥》是一篇闻名的科普文章,通过对食盐和水泥这两种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原理、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食盐和水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盐和水泥的性质、用途及生产工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验证食盐和水泥的特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阅读《食盐和水泥》科普文章,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知识。

2. 分组讨论,探讨食盐和水泥的不同用途及其重要性。

3. 实验验证:分别进行食盐和水泥的实验,观察其性质和变化。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盐和水泥的特性。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1. 第一堂课:介绍食盐和水泥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提出问题。

2. 第二堂课:分组讨论,探讨食盐和水泥的不同用途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第三堂课: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4. 第四堂课: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2. 讨论表现评判:评判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思维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食盐和水泥》科普文章2. 实验器械:食盐、水泥、试管、玻璃杯等3. 实验报告模板4. 讨论活动指导书八、作业安置: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小学科学《食盐和水泥》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食盐和水泥》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2)了解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

(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3)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

(2)树立应用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3)通过活动和收集资料,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设计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探究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教学难点:探究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资源紧缺、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

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现存资源、保护环境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大家经常看到街道旁、马路边等生活中场所中有各种分类的垃圾桶,就是就我们社会公共努力的一个举措。

你们认识垃圾桶上面的标志图吗?可回收物有害垃圾Recyclable Harmful waste厨余垃圾其他垃圾Kitchen waste Other waste其中分别表示不可重复利用,表示可以循环利用。

一个物体是否可以重复利用怎样判断呢?今天我们就从《食盐和水泥》这课探究起。

(板书课题)(二)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探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出示食盐,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

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按照下面的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doc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doc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秦秀云教学F1标:•科学探究n标: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人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H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牛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牛负面影响。

•知识ri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牛产、牛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课前准备:1、提前分组,每个小组又分为食盐组和水泥组,分别确定操作员、记录员2、老师准备:蒸发皿、坷期钳、实验记录单、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

学牛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师:这节课呢,老师先来让同学们观察两种物质:((板书)食盐和水泥),现在,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丄有什么特点?谁来说一下?提问(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看來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也善于思考。

二、大胆猜测、合作探究下面请结合你的牛活经验,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食盐和水泥的形态。

提问(加水),加水只不过是同学们的猜测,一会呢,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先来看大屏幕,老师有一个小提示(课件人好,开始实验!好,大部分同学已经实验完毕,先来交流一下食盐的变化:师:XX,给食盐加水后你看到了什么变化?(提问:)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哦,大家都认为食盐加水后溶解了,变成盐水了。

接下来,我们交流一下水泥的变化:W:给水泥加水从形态丄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哪个小组愿意回答?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给食盐加水变成了盐水,给水泥加水变成了水泥浆。

下面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盐水和水泥浆屮的水除掉,它们还能恢复原來的样子吗?提问(能、不能)能还是不能呢,待会儿还要验证一下。

食盐和水泥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食盐和水泥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
准备
学生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师准备材料: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一、探究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探究的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二、探索过程
活动一:
1.教师提问:“食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






2.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继续实验探究,每组发一个探究实验记录表并提供一些资料,建议探究试验方法。
物体名称
实验方法
现象
食盐
水泥
……
(教师给予提示并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
问: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教师归纳总结
5.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提示)
课文
名称
食盐和水泥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作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学生自己制作胶水
3.检验制作成果
4.填写学习单
四、拓展活动
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活动二:
1.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分组通过对前面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分析讨论。
2.交流:
3.教师归纳总结: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托盘(蒸发皿2个、坩埚钳1个、实验记录单、放大镜、玻璃棒2个)1号烧杯(食盐、1号药匙)、2号烧杯(水泥、2号药匙)、3号烧杯(水、2个滴管)、火柴、酒精灯2盏、铁架台(带2个铁圈)、抹布、塑料棒。

演示实验:酒精灯2盏、铁架台(带2个铁圈)、蒸发皿2个、坩埚钳、白、红粉笔【课前准备】上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你们会用各种感官辨别物质有什么特点吗?想一想,辨别物质有什么特点的方法有很多!一看:用眼看可以辨别物质的什么特点?这是一种方法,用眼看的方法除了能辨别物体的颜色,还能辨别物质有什么特点?看来,用眼看可以辨别物质的很多特点!你还有别的方法辨别物质有什么特点吗?二闻:用鼻闻可以辨别物质有什么特点?这也是一种方法!你还有方法。

三尝:用嘴尝可以辨别物质有什么特点?第三种方法!说说你的方法。

四摸:用手摸可以辨别物质有什么特点?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像刚才一样,睁大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大胆发言!【教学过程】1. 谈话: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放了三只烧杯,其中3号烧杯装着水,另两只烧杯中分别装着食盐和水泥,你能分辨出哪只烧杯里装的是食盐、哪只烧杯里装的是水泥吗?说说你的理由。

对呀!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食盐就是白色的,而水泥则是灰色的。

看来你非常善于观察生活!1号烧杯装的就是食盐,2号烧杯装的则是水泥。

2. 学生猜测:(1)假如我们向盛有食盐的杯内慢慢加入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认为它会变成盐水,还有不同的猜测吗?(2)假如我们向盛有水泥的杯内慢慢加入水,会出现什么现象?要知道,猜测可是科学发现的前奏,现在大家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下面,让我们继续来猜测!(3)如果我们想办法把盐水中的水分除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哦,你认为盐还会再回来。

还有不同的猜测吗?恩,有可能。

(4)如果我们想办法把水泥浆中的水分除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家猜想可能】嗯!也有可能。

哦,这是你的猜测,3.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了向食盐和水泥中加水以及除去盐水和水泥浆中的水分会出现的现象,大家的猜测对吗?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食盐和水泥加水后的变化,以及盐水和水泥浆除去水分后的变化。

《食盐和水泥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食盐和水泥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食盐和水泥》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掌握食盐和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理。

3. 理解食盐和水泥在平时生活和建筑领域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食盐的基本性质和用途1. 食盐的化学名称是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盐类。

2. 食盐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于调味和防腐。

3. 食盐还可以用于制备盐酸、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

二、食盐的生产工艺和原理1. 食盐主要通过海水蒸发和地下盐矿开采两种方式进行生产。

2. 海水蒸发生产食盐的原理是将海水蒸发浓缩至一定水平后结晶析出食盐。

3. 地下盐矿开采生产食盐的原理是从地下盐矿中开采含盐岩石,经过加工提取食盐。

三、食盐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1. 食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2. 食盐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腌制食物等多种用途。

3. 合理摄入食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其他疾病。

四、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1. 水泥是一种粉状物质,主要成分是石灰石、黏土和矿石等原料。

2. 水泥在建筑领域常用于混凝土、砌体和砂浆等材料的制备。

3. 水泥还可以用于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建筑工程中的施工。

五、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理1. 水泥的生产主要包括石灰石矿石的采矿、原料的研磨、煅烧和水泥的磨矿等工艺步骤。

2. 水泥的制备原理是将石灰石、黏土等原料经过高温煅烧后磨成粉末,与水混合形成水泥浆,再经过硬化过程形成水泥。

六、水泥在建筑领域的重要性1. 水泥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水泥还可以用于修补、加固建筑结构,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3. 水泥在建筑工程中起到粘结材料的作用,能够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牢固。

导学活动: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观看视频,掌握食盐和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理。

3. 参与讨论,分享食盐和水泥在平时生活和建筑领域的重要性。

4. 实地参观,了解食盐和水泥生产过程,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

导学评判:1. 完成相关习题,检测对食盐和水泥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设计_小学科学_食盐和水泥(说课试讲).doc

教学设计_小学科学_食盐和水泥(说课试讲).doc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让学生经历认识、对比和归纳的过程,在认识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分清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蜡烛的变化》一课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出示教桌上的三只烧杯,其中三号烧杯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水,那么一号烧杯和二号烧杯分别是什么呢?请观察。

生:食盐、水泥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食盐是粉末状的,颗粒有大有小。

生:水泥是粉末状的。

师:大家继续猜想:假如我们分别向一号杯子的食盐和二号杯子的水泥分别慢慢加入水会有什么变化?生:一号杯子的食盐化了生:一号杯子的食盐看不见了生:一号杯子的食盐溶解了师:你们怎么知道看不见了?生:妈妈做菜时,放入盐就溶解了。

如果不溶解吃菜时,吃到不溶解的盐会很咸的。

师:给这个同学点赞(鼓掌)。

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二号杯子会怎样?生:二号杯子的水泥会冒泡生:二号杯子的水泥会变成水泥浆生:二号杯子的水泥粘糊糊的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家盖房子时,爸爸用水泥拌上沙子砌墙的。

师:同学们猜测可是科学发展的前奏,现在大家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下面继续来猜测:如果我们将一号杯子和二号杯子的水分除掉,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生:把一号杯子的水分除掉有会剩下盐生:把一号杯子的水分除掉会有些白沫生:把二号杯子的水分除掉水泥会干干的生:把二号杯子的水分除掉水泥会成为水泥块师: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它的特点是什们呢?它们在加水后和除去水分会有哪些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食盐和水泥的主要用途和性质。

2.掌握食盐和水泥的生产过程。

3.了解食盐和水泥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1.食盐和水泥的性质和用途。

2.食盐和水泥的生产过程。

教学难点:1.食盐和水泥的生产过程。

教学准备:1.教材《食盐和水泥》。

2.图片、视频资料等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3.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食盐和水泥的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食盐和水泥的重要性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讲解食盐(10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教材,了解食盐的定义、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食盐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食盐中的矿物质成分是如何得到的。

三、实验展示(15分钟)1.进行一次简单的食盐实验,可使用烧杯和盐,加热溶解盐并观察结晶的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理解溶解和结晶过程。

四、讲解水泥(10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教材,了解水泥的定义、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水泥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水泥是如何制成的。

五、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食盐和水泥的用途和生产过程进行讨论。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六、总结(5分钟)1.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问题:“食盐和水泥对人类有何作用?”2.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食盐和水泥的应用场景。

七、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食盐和水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篇作文,介绍食盐和水泥的作用和生产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了解食盐和水泥的主要用途和性质,并掌握它们的生产过程。

通过实验展示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回家作业的布置,能够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物品的认识和思考。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WORD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看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体会对所观看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说明。

2、情愿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阻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阻碍。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使用蒸发的方法能够分离食盐与水。

教学难点:把握规范的实验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教具学具】教师预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预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学过程】一、直截了当导入: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状特点?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差不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二、探究活动探究食盐的变化。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看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

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显现?依照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看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看水泥的变化。

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看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能够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能够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复原原状吗?三、制定方案。

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1、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2、实施探究:3、汇报实验结果。

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确信。

4、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盐和水泥教案
教学内容:
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说:“我们试一试。


目的是提示学生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变化。

教科书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

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思考: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二是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

教科书提供了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

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

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

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

这些图片的设置目的是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教科书设计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三是归纳。

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的情景图片,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食盐、玻璃等物质都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这是一种可逆的变化。

”提示学生通过食盐、水、玻璃等物质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

“像水泥这样的变化呢?”“我知道……”
提示学生通过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活动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意图是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

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人们的利弊。

自由活动:
教科书以“自制胶水”为主题,分步展示了制作“胶水”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脱
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

通过制作,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