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6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学习内容:青岛版P16~P18
学习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1
2
3
4.玻璃等物质破碎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
5.水泥等物质在发生变化后,。
6.我们对着小镜子呼气,镜子上凝结的是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1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同学们,食盐和水泥是我们常见的两种东西。
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本课只有一个活动: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一)先观察食盐的变化。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后,汇报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探究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学生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小组观察讨论,汇报结果。
(坩锅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二)观察水泥的变化。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如下表)。
表格下方的空间尽可能留大一些,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探究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学生的整理和交流。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食盐和水泥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最新学习文档
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质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具、学具: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的变化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记录表(一)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食盐活动二:观察水泥的变化“如果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水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水泥的变化实验。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3.完成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记录表(二)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水泥通过两次实验,我发现…………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可有选择性地进行。
小学科学_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烧杯、药匙、蒸发皿、坩埚钳学生准备:食盐、火柴、水泥、抹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大家炒菜时放盐吗?生:放。
师:为什么放盐?生:放盐可以使菜变咸。
师:那盐是怎么让菜变咸的?谁知道?生:盐溶解在了菜中。
师:你是这么认为的?师:(出示羊口老咸菜图片)你们认识这个吗?生:羊口老咸菜。
师:如果把羊口老咸菜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两个月,会出现什么现象?生:咸菜会晒干。
生:有食盐析出。
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咸菜中的水分蒸发了,所以食盐析出来留在了咸菜上。
生:我认为食盐蒸发了,留在咸菜表面的是水分。
师:你们的想法很不同啊?师:(出示水泥作品)再来看看这是什么?生:水泥块。
师:它是用什么做的?生:水泥。
师:水泥是怎么变成水泥块的呢?生:在水泥中加上水。
师: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大家也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你们的看法究竟对不对呢?只要我们了解了食盐和水泥的变化,这三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这便是我们这节课深入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一)观察食盐和水泥加水后的变化1.认识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师:要想研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我们首先来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着盛有食盐和水泥的烧杯,大家能区分出来吗?生: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 》教学设计
6、食盐和水泥(实验课)【教材分析】: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做好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认识什么是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食盐、烧杯、杯子、玻璃棒、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教师准备: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猜想食盐和水泥在水中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2.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3.制定方案各小组打算怎样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小组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探究食盐组方案(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取适量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探究水泥组方案(1)取适量水泥放入盘中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水泥块用锤子敲碎,加水搅拌,观察能不能变成水泥浆。
4.集体汇报实验方案5.实验注意事项(学生说)6.实施探究7.展示交流活动二、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2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6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食盐和水泥》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对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做对比,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否可逆,在实验中认识物质变化的区别,让学生体验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认识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究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变化的思考,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第二部分说一说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找一找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回收材料与不可回收材料。
本课通过探究实验、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从而发现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区别,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分析】在上节课《蜡烛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质变化的分类,能够观察各种物质变化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融化、形态变化、加热等。
食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溶解的实验学生都是会做的,但是水泥对学生来说比较少见。
怎么让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水泥加水混合及加热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产生什么新物质?这些都是学生不清楚的,需要教师引导或讲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可逆变化,另一类不可逆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完成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重难点】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教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课件、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PPT 3 出示](自定义播放PPT)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两种物质:((板书)食盐和水泥),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2.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如此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体会联系起来,在进展想象力中进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大夫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看对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4 青岛版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4 青岛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说:“我们试一试。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6食盐和水泥》word教案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案
《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托盘(蒸发皿 2 个、坩埚钳 1 个、实验记录单、放大镜、玻璃棒 2 个) 1 号烧杯(食盐、 1 号药匙)、 2 号烧杯(水泥、 2 号药匙)、 3 号烧杯(水、 2 个滴管)、火柴、酒精灯 2 盏、铁架台(带 2 个铁圈)、抹布、试管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谈话: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放了三只烧杯,其中 3 号烧杯装着水,另两只烧杯中分别装着食盐和水泥,你能分辨出哪只烧杯里装的是食盐、哪只烧杯里装的是水泥吗?说说你的理由。
对呀!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食盐就是白色的,而水泥则是灰色的。
看来你非常善于观察生活! 1 号烧杯装的就是食盐, 2 号烧杯装的则是水泥。
这里还准备了水,当将水加入他们当中后,会发生什么?再将水去除,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二、实验探究(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特点1. 谈话:研究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观察食盐和水泥的特点。
请操作员同学,用 1 号药匙从 1 号烧杯里取出小半勺食盐放入蒸发皿中;然后再用 2 号药匙从 2 号烧杯里取出一勺水泥放入另一个蒸发皿中。
你可以利用放大镜,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进行观察。
有了发现请及时填写我们的记录卡2. 学生观察3. 学生汇报4.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介绍食盐和水泥特点的资料,让我们通过大屏幕一起来了解一下。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学习内容:青岛版P16~P18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1234.玻璃等物质破碎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
5.水泥等物质在发生变化后,。
6.我们对着小镜子呼气,镜子上凝结的是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练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把食盐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我们就看不到食盐了,这说明食盐在水里_______了。
2、我们如果把水泥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我们还能看到水泥,这说明水泥在水中_________。
3、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如果加热把水蒸干,食盐又变回来了,所以说提取海盐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食盐溶解后,如果蒸发掉水分,还能变回食盐。
()2、水泥溶解后,如果想办法,还能变回水泥。
()3、破玻璃通过加热炉加热后还能制成玻璃产品。
()三、观察实验1、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后又可以看到食盐,那么水泥能恢复原来的请你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能恢复原来的样子的物体和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的物体。
6、食盐和水泥一、填空1、将少量的食盐加到水中搅拌,我们会看到(食盐消失了),将水蒸发后,我们会看到(食盐又出现了),这说明(食盐溶解后能够还原成原来的状态)。
2、将一些水泥加到水中搅拌,我们会发现(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水泥凝固),并且无法恢复原状。
3、下列物品:碎玻璃、旧报纸、木制家具、花生油、果汁、废金属、塑料袋、食盐水、饮料盒、蜡油经过处理后能够还原成原来的状态的是(碎玻璃、旧报纸、木制家具、废金属、食盐水、蜡油),不能还原的是(花生油、果汁、、塑料袋、饮料盒)。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6食盐和水泥》word教案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