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游客思维”与“居民思维”
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放松、娱乐的重要选择。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将区域内各种资源、产业、公共服务等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全局性、整体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应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要加强旅游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
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建设。
同时,要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新兴旅游形态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
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
同时,要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农业、林业等,推动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工作。
五、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
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广告、宣传片、网络营销等,加强对全域旅游的宣传推广。
全域旅游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全域旅游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全域旅游,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就是让我们能在一个地方尽情玩耍,享受那儿的美景、文化、风俗,真的是“走出去,玩起来”的一种新方式。
想象一下,咱们在一个城市里,不光是去打卡那些著名的景点,而是能深入每一个角落,发现当地人的生活,品尝正宗的地方美食,感觉就像一场冒险,谁不想来一趟呢?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全域旅游,简直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旅行革命。
传统的旅游模式往往是“去大景点,拍照,走人”,这可不行。
全域旅游强调的是全方位的体验,大家伙儿可以在一个地区深度游,像挖宝一样,找出那些隐藏的亮点,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
当地的小巷、手工艺品、风味小吃,往往比那些著名的景点更能打动人心。
你有没有想过,去旅行除了欣赏风景,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也同样重要?这就是全域旅游的魅力所在。
全域旅游的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
想想看,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得飞快,咱们只需一部手机,就能随时了解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
旅游不再是为了简单的观光,而是为了体验、为了交流。
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旅游与居民生活的结合,打造“宜居宜游”的环境,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现在的游客也不再是那种随便走走的过客,大家都想成为“深度玩家”,去了解每一个地方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相关部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让游客能更方便地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不得不提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多的人找到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的产业链。
你想啊,谁不想看到家乡越来越繁荣,游客越来越多呢?全域旅游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的问题,真心不希望美丽的自然风光被污染。
可恶的是,一些地方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生态保护,结果让人心痛。
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好好规划,平衡经济与生态的关系,让旅游真正成为一种长久的生意,而不是昙花一现。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那我该如何参与全域旅游呢?”其实很简单,咱们可以从自身做起,选择那些注重环保的旅行方式,支持当地的特色产品,参与社区的活动。
全域旅游视野下昌吉州旅游创新区发展思路
(一)打破季节局限发展全时旅游 昌吉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点,旅游业呈现出明显的 季节性特点,旺季为每年的6月-10月份,11月-2月属于淡季,3 月-5月进入平季。旺季昌吉州旅游业主要以天山天池、奇台江 布拉克等观光旅游为主,淡季和平季昌吉州旅游业几乎进入休 眠期。如何挖掘旅游资源,培育打造“ 全年候”旅游产品,实 现旺季与淡季均衡发展,构建全时旅游成为昌吉乃至新疆旅游 规划的重点。创新和丰富旅游业态,提供和增加昌吉州多样化 的全年候旅游产品。一是着力打造无季节性产品,如加大昌吉 回民小吃街、恐龙馆和新疆大剧院功能开发,打造昌吉一日游 旅游产品;二是整合资源、设计淡季旅游产品。重点利用游客 赏雪滑冰的圣地天山天池;疗养保健休闲度假地古海温泉和卡 拉麦里野生动植物观赏园和野生动植物博物馆,设计冬季旅游 精品线路。 (二)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强力推动旅游业和三产的互动融合发展,丰富昌吉州旅游载
1.旅游+农业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促进“农业园区化、园区 景区化”。2002年昌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 立,是全国38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 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的优势,创新设 计,将农业与自然、农业与城市、农业与健康、农业与休闲、农 业与文化、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打造主题特色体验馆,如: “农产品科普体验”、“有机果蔬采摘体验”“农产品电商交易 互动体验”等,针对不同植物生长周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游园赏花 季活动、婚纱摄影创意文化活动,同时发挥区位优势,举办亚欧 国际农产品展销会来开展农业旅游。 2.旅游+工业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工业的融合;按照“厂区就是景区、企业 就是景点”的开发原则,培育和打造工业文化旅游产品。发挥昌 吉工业发展特点,开展“特变电工工业文化旅游园”“葡萄酒庄 园”工业旅游。昌吉州境内有昌吉市的重力酒庄、华兴酒庄、印 象戈壁葡萄酒庄、玛纳斯县葡萄酒公园、玛纳斯中信国安酒业等 多家葡萄酒厂,各大葡萄酒庄园都有酿葡萄酒的生产基地,有着 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特点,在哪里既能提供葡萄种植葡萄酒品鉴、 采摘、红酒文化传播等多样化娱乐活动,又能满足游客就近体验 乡村风情的需求。因此政府牵头打造葡萄酒长廊文化体验专线, 必将成为乡村旅游业态的新宠,带动昌吉市、玛纳斯县、阜康市 等地的工业旅游发展。 3.旅游+文化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重点发展少数民族饮 食、服饰、娱乐、建筑、艺术文化,形成以昌吉市回民小吃街为 主的美食文化旅游项目、木垒哈萨克族刺绣园为中心的哈萨克族 文化风情园和新疆大剧院、屯河景观带为主的文化旅游。其中回 民小吃一条街,重点通过政府牵头,举办“美食节”引客的同时 开发清真食品旅游商品,并形成一定的品牌。木垒哈萨克民族刺 绣园,通过产品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旅游商品, 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新疆大剧院,在《千回西域》精品剧 目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剧院功能,通过多元化的不同节目来满足 不同游客需求。在丝绸之路印象城综合项目竣工后,将其作为新 疆旅游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将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特色 商贸、景观建筑于一体的融合性产业。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全域旅游调研报告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域旅游概念逐渐被提出并逐步落实到地方旅游发展规划中。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全域旅游的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为下一步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全域旅游定义和发展概况全域旅游是指以地方文化、自然、历史等卡源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支撑,综合利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当前,全域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 全域旅游发展区域范围逐渐扩大。
传统旅游区是为了满足区域内旅游需求而开发的旅游资源,而全域旅游则将整个地区包括乡村等资源整合起来开发。
2. 全域旅游发展注重文化、历史、自然资源的整合。
以往旅游资源利用多为单一产品,而全域旅游则将更多元的资源综合利用起来。
特别注重保护本地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
3.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旅游休闲体验,强化游客的参与感,提高游客满意度。
4. 全域旅游发展注重与地方经济的紧密联系。
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全域旅游的长期发展。
二、全域旅游发展现状1. 全域旅游发展优势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全域旅游发展有如下优势:1) 地域概念更广,有更好的资源整合余地,同时提升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以新型旅游消费为宗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之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3) 实现了旅游产业与本地经济及文化相结合,搭建平台各行业的合作与发展;4) 鼓励旅游资源优化整合,尽可能挖掘潜在资源,推动全域旅游成为对外交流的舞台。
2. 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全域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1) 旅游组织管理缺乏标准化,导致游客安全和权益等问题引起关注;2) 大多数全域旅游项目规划设计较为滞后,创新性不强,从而无法激发游客的兴趣;3) 全域旅游发展的安全隐患极大。
由于实施方案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建设周期长,重大旅游安全隐患也如同随时锁上门。
全域旅游的解析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陈楷健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全域旅游的发展架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内涵与要求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其定义全域旅游的支撑基础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全域旅游目的地类型及其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的实施举措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雾霾、水土污染、食物中毒等问题日益严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产业被推到了前台◆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汽车和房地产等引擎产业后劲不足,工业产品出口量下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呈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居民于当地就业,发展当地经济,逐渐缓解城乡差距。
◆国家政策的重视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先后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与《国民经济休闲纲要(2013-2020)》◆旅游模式的转型升级传统的景区化模式已满足不了国民的旅游休闲要求旅游者可选择的空间更大传统的观光旅游急需突破◆第三产业地位的提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飙升,已超第二产业国民休闲欲望需求增加信息渠道的增多,私家车的普及,日常工作压力的增长导致了国民休闲欲望增加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其定义政界定义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学界定义全域旅游的核心内涵是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或引导,在空间和产业层面合理高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旅游产业来统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创新模式——杨振之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品牌、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一种新的复合型空间和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刍议_常海鹏
2016年9期总第816期(1)开发人力资源①实施个性化管理。
酒店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实习生对酒店发展的潜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实习生,是为酒店管理层级打下更加结实的基础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学生的特征长处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了不同的学生所适合的工作是一样的。
因此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十分的重要。
②给出更好的待遇。
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适当的给出激励来,不仅能够嘉奖工作认真的同学,其他同学也会对奖励做出反应。
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会随着工资的提高而提高。
③制定更优的人才计划。
根据酒店学生的实习情况,为学生制定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到酒店日常工作中。
不仅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还能为酒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④员工的良性互动。
酒店员工及管理层次,真正接受同学,将学生作为他们的一份子,在工作中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体制①校企合作机制。
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方法:a.酒店人进校园。
邀请酒店的优秀员工及领导层级,到学校为同学进行授课或者演讲,将酒店思想传达给同学们,从而使学生更加正确深刻的认识酒店行业。
b.学校老师进酒店。
为了使老师给学生传达更加真实的理念,学校应该组织老师进酒店不同部门体验工作。
②计划调整。
a.学生计划好自己的实习时间上课时间以及正式上班的时间。
b.实习工作不仅仅局限在一个部门,应该多一些体验,自己总结工作。
c.在学生毕业之前学校应该充分调查市场,同时酒店也应该清楚自己酒店的需求。
③实习动员。
在同学参加实习之前,应该先给同学们介绍工作的内容,让同学们有思想准备。
同时鼓励督促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计划。
④专业指导。
学校应为参与实习的学生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后可以有专门的老师负责。
(3)学生方面①端正心态。
作为学生应该认识到实训对自己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把自己当作管理层,在低职位的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己也应该知道,认真的对待工作,比每天敷衍的对待更有收获,更快乐。
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融合协调视角下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17SJB0737)。
作者简介:潘丽琴(1978—),女,安徽望江人,硕士研究生,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4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五)文化研究 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文化涵化正 向发展,在保护好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文化开发,构 建新时期的特色民族文化体系;甘飞云提出建设黄山市茶文化旅 游休闲产业园区,最终实现黄山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朱莉等提出全域旅游视野下,把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结 合起来,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赋予山 水自然、人文景观以“魂魄”,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精神体验,成 为旅游发展的新思路;许春华以武威市为例,提出了全域旅游背 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途径;何文俊等得出了全域旅 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具有泛化特征,影响范围更宽、程度更 深、内容更具复杂性的结论;许林书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了长白 山区域地学形成原理,旨在为提升长白山全域旅游的科普文化和 科普导游服务;李家凯提出要借鉴国内外佛教旅游开发经验,为 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带动周边景点共 同发展,增加铜仁市的经济总量。 (六)扶贫 李喜梅就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进行分析,认为开展 全域旅游必须找准立足点,帮助偏远地区迅速脱贫;薛兵旺研究了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旅游业特有的带动效应,发展旅游
三、结语
总之,全域旅游的研究涉及面非常广泛,就理论发展来 看,对其内涵的认识逐步由探索走向成熟,就具体实践而言, 已将此理念运用到了旅游对策、旅游规划、县域旅游、乡村旅 游、旅游侧供给、精准扶贫、专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 学者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较少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国家旅 游局已开展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对全域旅游的研究未 来要更侧重于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更偏向于用定量 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
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和建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域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全域旅游是指将旅游景点与周边环境、当地特色产业、人文历史等资源融为一体,打造出融合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文将就如何发展全域旅游谈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政府应该加强全域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政府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
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投入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来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政府要加强对本地旅游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掌握本地文化历史与旅游资源的定位,为全域旅游提供坚实的基础。
同时,政府需积极协调企业、居民和相关社会力量,构建起定期开会、沟通的工作机制,密切关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二、应该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将旅游景点与当地文化资源、特色产业相结合,提高游客体验的质量。
因此,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将特色产业利用好,通过与旅游相关的手段加以开发和推广,实现共同发展,助推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
同时,针对当地特色产业,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当地产业进行升级,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从而更好地服务游客。
三、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和游客对旅游地的评价。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抚平树木、水、生物等生态项目造成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是全域旅游的基础。
四、应该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协调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协调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关键步骤。
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根据各自资源和优势,进行虚实相济、互补互通的开发和利用。
政府应该主导资源的整合和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发起旅游联合体,并且依靠新媒体、旅游展览和线路设计等渠道,宣传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并引导游客进行网络预订等操作。
五、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推广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品牌建设和推广被视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
旅游业如何实现全域旅游发展
旅游业如何实现全域旅游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
全域旅游强调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那么,旅游业如何才能实现全域旅游发展呢?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和评估,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
同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布局,确保旅游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此外,规划还要注重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实现多规合一,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完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安全性,开通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行;加强住宿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从星级酒店到民宿、客栈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餐饮服务水平,打造地方特色美食街区,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美食;加大购物场所的建设力度,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游客的购物消费。
同时,还要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便捷的在线预订、导航、咨询等服务,提高旅游的智能化水平。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义。
旅游产业不是孤立的,它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旅游+农业”,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采摘乐趣;“旅游+工业”,可以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过程,购买特色工业产品;“旅游+文化”,可以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体育”,可以举办马拉松、骑行、登山等体育赛事,吸引体育爱好者参与,丰富旅游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产业融合,不仅能够拓展旅游的发展空间,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
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与思考
712017年5月下半月刊前言全域旅游是旅游业不断的完成战略新目标的重要的发展方式,但是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和探讨都只是初步的了解,应深入了解国民经济,开展对全域旅游更深层次的研究。
一、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一)明确全域旅游的内容全域旅游的意思就是需要每一个行业都积极的参与到旅游业中来,作为吸引不同游客的重要因素,需要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齐心协力,在开展全域旅游的城市需要每一个居民都积极的进行配合,要做到对旅游地的所有吸引物的关键要素都能进行充分的调配,为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游客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力求达到游客对整个环境最高的满意度。
全域旅游的重点是不再关注来旅游的人数,而是注重游客来本地区旅游的质量。
这是旅游行业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标志着旅游行业将进入新的层次。
(二)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首先,从人民的角度讲,全域旅游是一种能够让农民有效的脱离贫困的方式,农民在生存的环境中通过开展全域旅游使农民在有效的利用家乡的环境,脱离贫困。
充分做到了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
例如,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开展了全域旅游,在未得到开发的时候,当地农民的每年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左右,后来在开发了全域旅游的行业之后,当地的农民每个人都能收入到5000元左右,使当地的农民有效的脱离了贫困。
另外,开展全域旅游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措施。
全域旅游使人们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只有保护好旅游的环境,才能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体验山清水秀的美好。
并且,全域旅游是一种重要的转型方式,以旅游为基础,通过各行业的配合,培养旅游业新的业界态势,推动经济的再一次发展。
(三)全域旅游的重要性全域旅游的提出和有效的发展,能够让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旅游不再是单一的景点的观赏,全域旅游使旅游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全域旅游的特点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放大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培养富有竞争力的主打产品、主题形象和产业体系,防止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
全域旅游的规划与运营方案
全域旅游的规划与运营方案引言全域旅游是一种将多种景点、资源和旅游体验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进行整合和优化的旅游形式。
它强调整体规划和协同发展,旨在提供更全面、丰富和有趣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就全域旅游的规划和运营方案进行探讨。
规划1. 目标确定在规划全域旅游项目时,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能是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等。
明确目标有助于确定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2. 景点选择全域旅游的成功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景点进行整合。
考虑到景点的多样性和吸引力,规划者需要综合考虑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环境、设施设备等因素。
同时,景点之间的距离也需要尽可能缩短,以方便游客进行流线型旅游。
3. 合作机制全域旅游需要各相关方的合作和支持。
规划者需要建立各方之间的良好合作机制,包括政府部门、旅游业者、社区组织等。
他们应该在规划、资源整合、宣传推广等方面共同努力,以实现全域旅游项目的成功。
4. 设施建设为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规划者需要考虑并建设各种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
这些设施需要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方便、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运营1. 旅游线路规划基于景点的选择和距离的考虑,规划者需要制定各种旅游线路。
这些线路应该考虑游客的不同需求,包括文化、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兴趣。
同时,规划者也应该提供多种旅游线路的选择,让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自由选择。
2. 宣传推广全域旅游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宣传推广。
规划者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包括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推广、旅游展览等。
宣传内容应该突出全域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3. 服务质量管理为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规划者需要重视服务质量管理。
这包括培训和提升员工的技能和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导游和解说服务等。
同时,监督和评估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和意见,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4. 持续创新和改进全域旅游是一个持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发展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发展全域旅游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全域旅游作为新一代旅游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资源,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增进人民的文化交流,扩大国内外宣传。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域旅游的建设,开展本次调研。
本文主要分析全域旅游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等多种方法,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式了解全域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游客的满意度,旅游产品的覆盖率以及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等。
实地考察主要内容为去目的地旅游,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了解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健康程度,以及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等。
文献梳理方面,我们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情况,以及其他的经验和教训等,为本次调研提供参考价值。
三、调研结果1. 全域旅游发展现状总体情况来看,全域旅游的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一些著名景区采取了全域旅游的模式,但是在规模、产品、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还有待完善。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经济没有完全发达的地区,全域旅游的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
2. 旅游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些新兴的旅游区域不断崛起,给原有的旅游目的地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一些国际旅游目的地也不断拓展中国市场,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3. 旅游产品不够丰富多样化在全域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很多旅游产品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旅游业态,而全域旅游的原则要求产品要有形、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更加注重对当地的文化、社会、经济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4. 营销手段不够精准全域旅游的营销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
由于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人群特征的掌握也不太准确,营销手段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全域旅游通俗概念
全域旅游通俗概念全域旅游通俗概念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域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全域旅游呢?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全域旅游进行详细解读。
一、定义全域旅游是指以地理空间为基础,以整个区域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为核心,以旅游业为主导,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
二、特点1. 地理空间为基础:全域旅游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突破了传统单一景点或单一城市的局限性。
2. 整合资源和服务:全域旅游要求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3. 以人为本:全域旅游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并强调与当地居民互动体验。
4.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推动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历程全域旅游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随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
2010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域旅游。
四、影响因素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
2. 人才储备: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 建设基础设施:要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4. 文化传承:要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五、总结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域旅游,政府应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已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旅游词汇。
根据“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获悉,全国多个地方提出要全面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其中,五种典型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龙头景区带动型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龙头景区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
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
城市全域辐射型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越的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和带动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大市场。
按照“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思路,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
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
全域景区发展型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
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旅游风貌。
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栾川、宁夏中卫等地。
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概念解读
全域旅游概念解读全域旅游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新型旅游模式,其概念是指以人为本、以旅游为中心,整合旅游目的地各方资源,增加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旅游商品供应体系,实现旅游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强调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民参与、全球共享的旅游理念,打造一种全球性的旅游新型业态。
全域旅游的核心意义是以旅游为主、吸引人才为前提、提高服务水平为关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全新旅游发展观念。
全域旅游试图将传统的地方经济和旅游业融为一体,打造出全球旅游的独特魅力。
全域旅游的四大特征:包括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民参与、全球共享。
全生命周期:就是指从“产业选址”到“产业退出”整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包括产业的引进、开发、成长、成熟到衰败等各个环节。
全域旅游不仅要实现旅游消费体验的全生命周期,还要结合物流、服务、销售、会展等沿线产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跨界整合。
全产业链:全域旅游追求的是从旅游产品的研发到供应环节中所有产业的互动和协调。
整合沿线上下游各环节,打通产业链,实现旅游产品的快速生产和供应。
全民参与: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任何人不仅可以成为旅游服务业的消费者,更可以成为旅游服务业的创造者,这就是全民参与的重要特征。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受益。
全球共享:全域旅游强调的是全球参与、全球共享的旅游理念。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需要发展具有全球视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旅游目的地共享美好时光。
总之,全域旅游是在城市化、产业化、信息化的影响下,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发展方式,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旅游商品供应体系,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旅游效益为目标,同时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文化效益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旅游+”视角下赣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8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11月下半月刊
产品加工以生产板鸭、腊鹅。 上述知名农业产品或农业基地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全域
旅游规划宜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品或农业基地纳入其中,形 成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可以作为旅游特产、旅游景点、旅游项 目。如石城县每年举办荷花生态旅游文化节,打造“中国最美莲 乡”;形成了很多供游客采摘的生态脐橙基地,形成了吃中玩、 玩中吃的休闲旅游模式,还有以金秋季节为最佳观赏期的崇义的 梯田水稻。
一、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的现状
(一)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自然保 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5A级旅 游区一处,4A级旅游区10处;3A级旅游区2处,形成世界橙乡、 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和生态赣州五大旅游品牌。资源 分布率达77%,森林覆盖率达74.2%。 (二)政府政策支持 赣州市委市政府、赣州旅游与发展委员会高度重视全域旅游 的发展工作,出台了纲领文件,如《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 案(2017年-2019年)》,制定了系列措施保障,如“六大原则如 何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确定了旅游项目建设目标,明确 了重点旅游景区项目,计划了投放资金,以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 (三)稳定的旅游基础 赣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 赣州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8 306.85万人次,同比增长23.22%,旅 游总收入794.94亿元人民币。赣州市被授予2017年度全省旅游产 业发展先进市荣誉称号。另赣州市人口近千万,辖区内高校数量 较多,充裕的辖区人口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 (四)地理位置优越 赣州市是江西省南大门,东接福建省龙岩市和三明市,南至 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河源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和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全域旅游的背景全域旅游是指将旅游资源全方位地整合和利用,实现旅游业从单一景点到整体区域的全面发展。
它是一种基于区域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其核心就是全域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不再是单一景点或者景区在发展,而是整个地域一体化的旅游资源在共同发展。
这种理念的提出,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全域旅游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市场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单一景点的游览,而是希望在一个地域内能够体验更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和服务。
全域旅游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需要。
2. 政府政策的倡导。
为了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各级政府也开始倡导全域旅游的发展。
通过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的综合服务水平,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3.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全域旅游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1. 旅游资源的整合。
在过去,旅游资源之间往往是独立开发和经营的,难以形成集群效应。
而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得以整合和协同开发,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旅游产品。
2. 旅游服务的提升。
全域旅游要求将服务范围从单一的景点拓展至整个地域,这就要求不仅要提高景点本身的服务水平,还要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由于整合了更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景点,而是能够体验更多元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全域旅游发展_逻辑与重点
全域旅游发展_逻辑与重点近年来,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支撑,通过整合和优化区域内各领域的资源,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强调的是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旨在打造旅游全产业链条,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的竞争力和魅力。
本文将探讨全域旅游发展的逻辑和重点问题。
全域旅游发展的逻辑是整合并优化旅游资源。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发展更多地侧重于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效益有限。
而全域旅游则通过整合并优化区域内的资源,使各旅游景点、景区之间形成互补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一个城市可以通过整合周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特色村落等各种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链,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包括交通网络、住宿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
要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就需要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的畅通无阻,方便游客从一个景点到达另一个景点。
同时,充足的住宿设施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此外,提供质量优良的旅游服务设施也是重要的一环,如导游服务、旅游咨询等,这些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增加他们对某一地区的再访意愿。
全域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文化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通过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可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通过举办土家族民俗表演、传授手工艺制作技艺等方式,让游客亲身体验土家族的文化,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此外,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可以激发地方经济的发展潜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全域旅游发展的第三个重点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可以使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在旅行中的满意度。
全域旅游系列解读之一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
【全域旅行系列解读之一】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行2016-02-04 信息本源:中国旅行报□石培华2016年全国旅行工作会议上,国家旅行局局长李金早做了《从景点旅行走向全域旅行,努力首创我国“十三五”旅行发展新场面》的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域旅行作为新时期的旅行发展战略。
何谓全域旅行?为何要发展全域旅行?如何推进全域旅行?笔者从理论技术层面和详尽推进落实层面对全域旅行发展问题进行解析解读。
全域旅行的五个“新”李金早局长指出,全域旅行是指必然地区内,以旅行业为优势产业,以旅行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地区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行是把一个地区整体看作旅行景区,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行,是跳出传统旅行策划现代旅行、跳出小旅行策划大旅行,是旅行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改革。
实践中如何理解全域旅行?主要表现在五个“新”:全域旅行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
全域旅行是我国新阶段旅行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改革。
推进全域旅行就是跳出旅行抓旅行,抓旅行就是抓全面创新发展。
全域旅行是旅行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载体,将成为中国优秀旅行城市此后,综合兼备推进旅行目的地建设极佳载体。
我国旅行发展的初级阶段,抓旅行主若是建景区景点、饭店旅店,现在要从过去的点线到面的飞驰,要从全局出发,系统全面推进旅行。
平时说,全域旅行就是全域依照景区理念、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服务。
发展全域旅行,就是依照五大发展理念,从战略全局推进旅行发展,要与五位一体建设、五化同步发展等重要战略结合,综合立体推进发展,抓旅行就是抓新式城镇化,就是抓美丽农村建设,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民生,抓特色产业培育。
全域旅行不但是一种新的旅行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地区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形态和模式。
全域旅行要从战略全局策划推进,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全方向整体推进,使旅行工作从局部工作变成全局工作,变成重点发展战略,从旅行部门抓旅行变成举当地之合力抓旅行。
解读:全域旅游的“六大全”和“六小全”
解读:全域旅游的“六⼤全”和“六⼩全”何为全域旅游的“六⼤全”?第⼀是时间,培育全时旅游产品体系,形成“365(天)+24(⼩时)”、“4(季)+12(⽉)”的产品—时间最优格局。
即在旅游产品“每天有、⽉不同、季差异”的时间跨度基础上,重点强化夜间经济,追求旅游供给的时间宽度,实现从“⼈流”到“⼈留”的过渡。
第⼆是产业,以 “旅游+”为基础,以“旅游?”为⽬标,推进区内各产业与旅游的跨界整合、有机融合,打造第六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第三是空间,区内,实现处处皆风景、服务⽆缝隙;区际,追求跨区域、多主题的产业合作,实现由区域到全域,由全域到⽆域,最终由⽆域到市域的理想状态。
第四个是制度,改变以部门为核⼼的⾏业管理体系,构建起以旅游领域为核⼼的全社会、全要素管理体系,推动旅游由⾏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第五个是⼈际,从游客思维和居民思维两个⾓度出发,构建居民、访客和谐共处、共享共乐的发展空间;第六是虚拟,⾼度重视、善于利⽤“互联⽹+”,打造全域旅游的虚拟化平台。
何为全域旅游的“六⼩全”?第⼀,眼:从视觉出发,注重全域环境的营造,景观的建设,以景区化的理念创建优美环境,以园林化标准扮靓乡村⽥园,打造覆盖全域的⼤景区,呈现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让本地百姓居住于风景中,让外地游客流连于画卷⾥。
第⼆,⽿:从听觉出发,全域均是和谐⽂明之域,均是乐爽之⾳,没有城市、乡村秩序的紊乱、没有⽃殴混乱之场⾯。
在⼭区可以聆听到鸟语,在城区可以听到商业的繁荣,在乡村可以听到质朴的乡⾳。
第三,⿐:从嗅觉出发,营造⽣态健康的游览和居住环境。
强化⼤⽓污染防治,特别是具有较⼤污染的⼯矿⼚区,提⾼⽣态约束⼒度。
强化河道治理,包括城区河道与乡村河道。
强化旅游厕所建设,在城区、景区、乡村建设⼀批符合国家要求的旅游厕所,避免异味。
强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步扩⼤⽆动⼒⽣活污⽔湿地处理系统的覆盖⾯。
第四,⾆:挖掘地⽅特⾊美⾷,在城区打造特⾊美⾷街,在乡村以农家乐为⽴⾜点构建特⾊农家宴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探讨
就如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使“515”响彻大江南北,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最大分贝是“全域旅游模式”。
如果“515”拉开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格局,拓宽了旅游业的战略空间,使旅游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引领力、统筹力,开启了精彩开局的春天;那么“全域旅游模式”,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变革、驱动力量的重构,将推动我国旅游发展阶段从“点”到“面”的加速演进,使旅游业迎来了火热推进的夏天。
“全域旅游”的“域”,直观理解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是旅游要素在一定地理空间的有序分布,类似于旅游目的地的范畴。
但是,深层次分析,“域”却又有更丰富的内涵,比如“时间域”、“空间域”、“要素域”、“职能域”。
这些内涵有不同的对应者。
怎么认识“全域旅游”?如果从已有的山岳、度假、湖泊村落等各种类型的旅游景点中选择一个“相似体”,村民混居型景区无疑是最接近的,它有三个主体,一是居民、二是游客,三是旅游开发者。
村民混居型景区面临的矛盾主要有:富民富县谁排第一的矛盾,投资方的投资回收与村民对利益期望不断变化的矛盾,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方在现场实施和动态监管的矛盾。
如何统筹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是村民混居型景区给予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式借鉴。
全域旅游的功能,一是为游客提供短暂的旅居生活空间,二是为当地居民提供长久的生产生活空间,这两个空间都是政府的行使职能的领域,是政府发挥职能的空间。
三个“空间”所对应的“时间域”、“要素域”、“职能域”各不相同,也就各有考量的轻重。
对游客的“全域”,是旅游的“全过程”满意
一个人作出旅行的安排,离开居住地向旅游地出发,他的角色就从一个居民转变为一个游客,这里要理清的第一个边界是,对“游客”的定义不是只有在景点里,这个身份是融入产业链的时间“线条”中,而不是在一个孤立的“点”概念。
从居住起点到预期景点,这期间要经历交通、餐饮、饭店、购物等一个或多个环节,所有环节串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行过程。
游客出游的时间链,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往往不是最长的,住宿、吃饭、通行、休息都是不可或缺的旅途。
景点景区只是其中一个相对短暂的环节,却是把旅游的“正面感受”带向高潮的阶段。
但旅游的“负面感受”,却来源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各个要素。
也就是说,游客满意度的结构组成,不仅仅反映在对景点景区的感官与评价,旅游全过程都有可能成为满意
度的决定性要素,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满意度的高低。
对游客投诉的统计来看,对景区的投诉相对较少,而对景区之外的餐饮、交通、购物等投诉更为集中,是游客反应较为强烈的环节。
旅游的负面事件往往不发生在景区,比如,青岛大虾事件,就是游客发生在景区景点外的事情,但又属于旅游消费,杀伤力却不亚于在某一景点的负面事件。
有人说:“对于多数有资格的旅行者来说,他们的起点大多是名山大川,而终点往往是寻常生态”。
这也是近几年乡村旅游强劲发展的情感诉求。
对于中国游客来说,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从名山大川等景区“核心吸引物”转变为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吸引物。
旅游业发展至今,景区景点不再是旅游的唯一吸引物,旅游去景点化、泛旅游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每一个要素都是旅游吸引物,美食可以、交通可以、酒店可以、农业可以、水利工程可以,其他方方面面的要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一个地方旅游吸引物的角色。
因此,从“游客思维”来对应全域旅游的范畴,是旅游全过程的衡量,是每一个环节、阶段、角色的较量。
景点旅游模式阶段,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景点的知名度,风景的靓丽度,而这主要靠宣传营销来塑造市场的竞争力、地区旅游业的竞争力。
全域旅游模式阶段,游客满意度是市场秩序好坏的指标,市场秩序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决定了旅游业的竞争力。
这个竞争力则依赖于旅游市场秩序是否规范有序,要靠全域治理、全域提升来塑造。
对居民的“全域”,是旅游的“全要素”受益
旅游业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带来的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物质流,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生态结构,比如乡村从村民世世代代居住的场所,到接纳外来游客的商业经营体,这种功能的变化催生了新的矛盾纠纷、新的利益冲突、新的农村结构,必然导致原先状态的重新洗牌,趋于构建一种新的平衡。
很多地方的旅游开放陷入诸多困境。
一是“资本趋利性”使开发沦为破坏。
资本的趋利性,使资本进入一个地方,就会拼命地搜刮当地的资源、财富,促使资本不断增值,一旦资本不再增资,就会选择撤离,反而使该地资源被抽走,环境被破坏,陷入更加萧条的困境。
这就使资本没有达到扶贫的救济,反而是染上返贫的“重疾”。
二是旅游“发展后遗症”要全民分摊。
“泾渭分明”的淡旺季,也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承受者是常年居住的当地居民。
旅游设施在淡季闲置,便指望在旺季挣钱,于是旅游价格被推得奇高,以“客满为患”为由,行“宰客”之实。
很多物价被推高以后,就降不下了,比如餐
饮、交通、住宿,在某些时候离奇的高,以至外溢给其它服务业。
高价位的分担者,不仅是游客,也是生活在当地的所有居民。
三是游客与居民的矛盾纠纷。
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纠结个人眼前小利而忽略可持续发展大局的种种劣根性显露出来,景区内部乃至景区周边乱拆乱搭乱建现象层出不穷,居民作为旅游经营者不规范经营、宰客等问题也屡禁不止,居民与游客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积累、冲突,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
四是景区内外环境“两重天”。
很多地方景点内部步步移景,五步一小景、十步一大景,但离开景点,周边就是脏乱差,环境差、卫生差,与景点内天壤之别。
在景点旅游的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割裂的、孤立的,有的甚至是冲突的,造成景点内外“两重天”。
当地居民并不能共同受益于景点的优美环境。
这种旅游,与当地居民是隔离的,也就难以得到当地居民的赞同、支持、合力。
“居民思维”的全域旅游,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是旅游型的城镇化,是城乡共享“5+2”生活模式。
旅游环境的全民共享。
按景区标准规划建设,要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推进全域景区化。
要形成处处是景观,处处可以欣赏美、传播美的优美景区环境。
推进旅游景观生态全域覆盖,创造优美旅游环境,将有吸引力的资源、产业、元素都转化为旅游新产品和新的吸引物。
发展红利的居民互惠。
通过资本结合旅游的模式进入实现“产业进入”,进而让在地的各种要素激活,在地居民和谐地分享“产业红利”,使在地居民融入旅游全要素中,主动参与旅游业发展中,旅游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一部分利润转化到当地居民身上,才是“鱼水相融”的资本与旅游关系。
游客与居民的和谐共处。
无阴不生、无阳不长,全域旅游下的游客与居民,应该是互生互利的“两易”,只讨好游客而忽视居民的诉求,旅游将成为有源无渠,难以疏通长久。
只偏颇居民而不满足游客的要求,旅游将成为无源之水,很快干涸。
从地域来讲,全域旅游是“面”的概念,景点旅游是“点”的概念。
从链域来讲,全域旅游是全产业链的概念,景点旅游是单一要素的概念。
“游客思维”是全域旅游模式的内在要求,“居民思维”是全域旅游模式的发展要义,“行政思维”就是让游客与居民和谐共享、和而不同。
在全域旅游的范畴里,任何一个环节、领域、空间不再是一个单要素的、局部性的存在,它之于系统性、全局性的影响大小、联动效果,是体现自身价值程度的唯一要义。
全域旅游最终构建的是集合生态、生产、生活、生命、生意、当地人与外地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有机融合的“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