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的法律思想

合集下载

论罗尔斯《万民法》的理论特征

论罗尔斯《万民法》的理论特征

论罗尔斯《万民法》的理论特征【摘要】罗尔斯的《万民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其理论特征包括社会契约论、原初位置和契约原则、基本权利和公正原则、差异性原则以及公平程序和公平原则。

在《万民法》中,罗尔斯通过建立社会契约的概念来探讨正义和公平的基础,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他提出的原初位置和契约原则是基于公平和理性的选择,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最好的情况下获得公正对待。

罗尔斯还强调了差异性原则的重要性,即要尊重不同个体的需求和利益。

公平程序和公平原则是保障社会中所有成员享有公正待遇的关键。

罗尔斯的《万民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正义理论体系,为我们理解和构建公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

【关键词】- 罗尔斯- 万民法- 社会契约论- 原初位置- 契约原则- 基本权利- 公正原则- 差异性原则- 公平程序- 总结1. 引言1.1 引言罗尔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万民法》对当代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部作品中,罗尔斯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契约观,试图回答“正义是什么”的问题。

他认为,正义应该建立在一个公平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权力或利益的分配。

罗尔斯指出,要实现公正,必须从一个原初位置出发,这个原初位置是一个没有特定身份和处境的虚拟场景,每个人都在这里拥有平等的地位。

在这个原初位置里,人们需要共同制定一套规则,这些规则成为社会契约的基础。

罗尔斯提出了两个基本原则来指导这个社会契约:第一是每个人都有基本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这些权利和自由应当得到平等对待;第二是社会的不平等只能在符合公平的情况下存在,任何差异都必须对最不幸的群体负责。

罗尔斯的《万民法》通过对社会契约的重新思考,提出了一种新的正义理论,强调公平和公正的重要性。

这使得人们对社会和政治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公平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罗尔斯的社会契约论罗尔斯的社会契约论是其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罗尔斯正义论两个原则

罗尔斯正义论两个原则

罗尔斯正义论两个原则
罗尔斯正义论,全称为“罗尔斯正义因果关系”,是由美国哲学家威廉·罗尔斯提出的一套美德和道德原则。

根据罗尔斯,正义不涉及人们在社会秩序运作中发挥的角色,而仅仅是一种行为表现出来的情感,它是一种社会偏好。

罗尔斯正义论,以罗尔斯提出的“两大原则”为根基,彰显着以下两大原则:
第一,平等权利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各个社会成员应尊重彼此的人权,享有平等的权利。

由于每个人的人格质量都是可以被客观考量的,因此各个社会成员应按其相应的贡献给予他们同等的待遇,反之无疑是不公平的,要践行“公平”的原则就必须要先保证“平等”有充分的保障。

第二,共惠原则。

利益各方该得到同等的福利,每个社会成员因应得到同等的酬劳。

罗尔斯正义论还提出,所有参与合作的成员应该得到相等对待,违反共惠原则会引发不满和冲突,甚至真正的正义受损,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让有关的双方相互尊重,在平等的情况下互利共赢,达到共惠相爱的境界。

可见,罗尔斯正义论强调的是人们应在社会中实行平等权利和共惠原则,从而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公正安全的价值观价值观。

它既是一种道德法则,也是一种社会安排,从而有助于新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如果能够紧贴罗尔斯正义论,建立起平等权利原则与共惠原则相结合的新型正义秩序,将会带来更大的正义正面效应。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罗尔斯在《正义论》里提出了他的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要求平等地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个原则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例如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哪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第14页)。

对此,下文将予以评析。

(1)把平等与不平等都放入正义的篮子卢梭主张实现平等而排斥不平等,他说不平等是罪恶的原因和结果。

功利主义主张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不提“每个人的幸福”,意即允许不平等的存在。

罗尔斯既主张实现平等也主张允许不平等,只是要用平等的理念限制不平等,即必须符合“对每个人有利”的条件。

罗尔斯的特点就是把平等与不平等都放进了同一个正义的篮子。

罗尔斯说的第一个正义原则,实际上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那是长期以来早就被学者们熟知的原则,1868年美国宪法的第十四修正案,首次用法律条文确立了这一原则,需要加以评析的是第二个原则,即关于不平等的原则,亦即所谓的差别原则。

既然罗尔斯把平等的全体一致的状态认定为“公平的正义”,那么他为什么要允许不平等的存在呢?在“正义的主题”这一节中他写道:“这类不平等是深刻的不平等,……然而人们大概并不能通过诉诸功过为这类不平等辩护。

假使这些不平等在任何社会的基本结构中都不可避免,那么他们就是社会正义原则的最初应用对象”。

意思是因为不可避免,所以迫不得已把不平等也纳入“正义的主题”。

可是,为什么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呢?罗尔斯没有说。

给某些不平等冠以正义之名的理由是什么?罗尔斯也没有说,他的注意力在于如何限制不平等以实现平等理念,而不是正面论述不平等现象。

实际上,不平等之所以是正义的,不是因为它得到了“最少受惠者”的同意,而是因为其本身具有正当性。

罗尔斯谈“分配”的正义,但分配什么?当然是分配生存、发展所需资源,这些待分配的资源是哪里来的?当然由人们付出劳动和智慧而创造出来。

由于每个人的“付出”不平等,那么每个人的“得到”也随着不平等,这应该说是正当的,或者说不平等分配是正当的。

浅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意义

浅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意义

浅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其意义一、对罗尔斯“正义”概念的解析对于罗尔斯的“正义”应分别从前后两个时期进行考察,即《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

罗尔斯认为正义意味着平等,因此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即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

(一)罗尔斯“正义”概念提出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面临着种种矛盾,诸如陷入越战泥潭,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建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来化解冲突,这就为罗尔斯提出“正义”的概念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在学术领域,美国当时深受分析法学的影响,大多数人深陷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争辩之中。

为了挽救政治哲学的萧条局面,必须要有一种理论来取代功利主义思潮,这也促使了罗尔斯“正义”概念的产生。

(二)罗尔斯“正义”概念的基本容罗尔斯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其“正义”的概念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针对分配的正义而提出来的。

它将洛克、卢梭和康德的社会契约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论证西方社会的道德价值,反对西方社会传统的功利主义,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主要美德;非正义的法律制度即使有效,也应加以修正和清除。

他还认为正义与社会合作密切相关,制度层面的正义原则和个人层面的正义原则应当有所区别。

制度层面的正义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有权拥有与他人自由相一致的最广泛、最全面、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包括公民的各种财产权利和政治权利;二是差异原则,即应当使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安排,既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符合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使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

(三)对罗尔斯“正义”概念的评判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实际上存有矛盾,他强调最大平等自由的同时,又用差别原则加以限制,显然这两方面是不一致的。

差异原则的背后意味着一些不正义的存在,违背平等自由,可能对美国的上层社会人群带来严重的损害。

笔者认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虽然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在与社会契约论的结合中实现了对自由主义的坚持与发展,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新自由主义的正义观。

(完整版)罗尔斯的正义论

(完整版)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的正义论法学正义的至上性:罗尔斯认为,正义是至高无上的。

它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如同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任何一种理论,法律或制度,不管怎样有用和巧妙,但只要它是不正义的,就一定要被抛弃和消灭。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即使为了全社会利益也不能加以侵犯。

正义所保障的各种权利,不受政治交易或社会利益的考虑所左右。

罗尔斯所讲的正义指社会正义,即社会制度的正义。

一个良好社会的条件:第一,在这一社会中,每个人都接受同样的正义原则,并且知道其他人也接受同样的正义原则。

第二,各种基本的社会制度普遍地符合这些原则,而且一般人也知道它们符合这些原则。

社会正义的首要目标: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的首要对象是把社会制度安排成为一种合作体制。

具体说就是,一个是社会基本制度怎样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另一个是怎样规定社会合作利益的分配和负担方式。

何谓制度?制度是一种公共规则体系,这些规则规定了职务、地位以及它们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豁免权等,规定了某种行为方式,是可以容许的或被制止的,并规定了在违反情况下如何惩罚和辩护等等。

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每个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平等权利,即和所有人的同样自由相并存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

第二,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将安排的: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2、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对所有人开放。

上述第一个原则又称“平等自由原则”,即社会制度规定和保障公民的各种基本的平等自由。

也即社会基本制度如何分配权利和义务。

所谓基本自由包括政治自由;言论、集会、信仰、思想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法治概念中所规定的不受专横逮捕和搜查的自由,等等。

这个原则要求人们平等地享有这种自由,正义社会的公民拥有同样的基本权利。

第二个基本原则适用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另一部分,即社会制度规定和建立社会、经济不平等的方面,也即社会合作中利益和负担的分配。

具体地说,它适用于人们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以及在适用权力方面的不平等。

(完整版)罗尔斯的正义论

(完整版)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的正义论法学正义的至上性:罗尔斯认为,正义是至高无上的。

它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如同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任何一种理论,法律或制度,不管怎样有用和巧妙,但只要它是不正义的,就一定要被抛弃和消灭。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即使为了全社会利益也不能加以侵犯。

正义所保障的各种权利,不受政治交易或社会利益的考虑所左右。

罗尔斯所讲的正义指社会正义,即社会制度的正义。

一个良好社会的条件:第一,在这一社会中,每个人都接受同样的正义原则,并且知道其他人也接受同样的正义原则。

第二,各种基本的社会制度普遍地符合这些原则,而且一般人也知道它们符合这些原则。

社会正义的首要目标: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的首要对象是把社会制度安排成为一种合作体制。

具体说就是,一个是社会基本制度怎样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另一个是怎样规定社会合作利益的分配和负担方式。

何谓制度?制度是一种公共规则体系,这些规则规定了职务、地位以及它们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豁免权等,规定了某种行为方式,是可以容许的或被制止的,并规定了在违反情况下如何惩罚和辩护等等。

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每个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平等权利,即和所有人的同样自由相并存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

第二,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将安排的: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2、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对所有人开放。

上述第一个原则又称“平等自由原则”,即社会制度规定和保障公民的各种基本的平等自由。

也即社会基本制度如何分配权利和义务。

所谓基本自由包括政治自由;言论、集会、信仰、思想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法治概念中所规定的不受专横逮捕和搜查的自由,等等。

这个原则要求人们平等地享有这种自由,正义社会的公民拥有同样的基本权利。

第二个基本原则适用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另一部分,即社会制度规定和建立社会、经济不平等的方面,也即社会合作中利益和负担的分配。

具体地说,它适用于人们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以及在适用权力方面的不平等。

罗尔斯《正义论》中两个正义原则及其指导意义

罗尔斯《正义论》中两个正义原则及其指导意义

罗尔斯《正义论》中两个正义原则及其指导意义《正义论》是英国哲学家罗尔斯(John Rawls)于1971年出版的著作,是现代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罗尔斯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即“自由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并讨论了它们的指导意义。

自由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提出的第一个正义原则。

它的核心思想是追求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这一原则要求社会制度应当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追求个人目标的自由。

所有人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不受社会地位、财富或其他个人特征的影响。

自由平等原则的指导意义在于它强调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性。

它要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在同样的基础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意味着社会制度应当保证每个人的自主性和平等性,不仅要求在法律上保护个人权利,还要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提供公正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提出的第二个正义原则。

它的核心思想是要求社会中的财富、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能够使社会中最低势力的人群获益。

根据差别原则,不平等只有在相对最不利地位的人群得到实质改善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

差别原则的指导意义在于它强调了社会公正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它要求社会制度应当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社会政策来改善最贫困和最不利的人群的境况。

这意味着在社会选择和政策制定中应当优先考虑那些最弱势的人群,并采取措施来减少贫困和不公平现象。

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两个正义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由平等原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要求社会制度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自由和基本权利。

差别原则强调社会公正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要求改善最不利地位人群的境况。

这两个原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罗尔斯对正义的理念,为我们思考公正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定律与自由大学生的罗尔斯正义观

定律与自由大学生的罗尔斯正义观

定律与自由大学生的罗尔斯正义观在当今社会,正义观念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和思想的成熟,许多学生开始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约翰·罗尔斯作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的“正义即公平”理论为我们理解正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罗尔斯正义理论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自由与法律之间找到平衡。

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概述约翰·罗尔斯最著名的著作《正义论》中,提出了两条核心原则:第一,平等自由原则;第二,差异原则。

平等自由原则主张,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基本自由,比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财产自由等,这些自由依赖于一个公正的制度来保障。

而差异原则则指出,不平等只在于那些最贫困者获益时才是可接受的。

换句话说,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有在能够改善最弱势群体状况时才能被视为合理。

通过这一理论,罗尔斯试图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模型,不仅关注富裕阶层的利益,而是强调对每一个个体权利的尊重。

在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罗尔斯的理论对他们如何理解和追求正义具有重要启示。

二、大学生与自由自由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它体现在个人选择、表达和行动的方方面面。

然而,自由并非绝对,而是在法律和社会规范框架内运行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是在追寻知识,还在探索自我。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由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个人潜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

在校园中,学生们常常参与各类社团和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自由使他们能够展开持久而有意义的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

然而,自由也带来了责任。

在使用这份自由的时候,需意识到它对他人的影响,以确保这种表达不侵、侵犯他人的权利。

三、法律与道德法律为社会行为设定了底线,但法律本身并不一定构成道德。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同时,也应当关注道德和伦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罗尔斯所倡导的公正观念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思维框架: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忘关心他人与集体福利。

影响世界的100位法学家——罗尔斯,J.B.

影响世界的100位法学家——罗尔斯,J.B.

John Bordley Rawls(1921~)
美国当代哲学家,70年代西方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任教。

主要著作有《正义理论》(1971年初版,1977年第8版)。

他建立了一种新的正义学说,以J.洛克、J.-J.卢梭和I.康德的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论证西方民主社会的道德价值,反对传统的功利主义,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主要美德,就象真理对思想体系一样;非正义的法律和制度,不论如何有效,也应加以改造和清除。

他还认为正义与社会合作密切联系,并指出应当区别对制度来说的正义原则和对个人来说的正义原则。

对制度来说的正义原则有二:①每个人都有权拥有与他人的自由并存的同样的自由,包括公民的各种政治权利、财产权利;②对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作如下安排,即人们能合理地指望这种不平等对每个人有利,而且地位与官职对每个人开放。

对个人来说的正义原则,首先也是公平的原则,即如果制度是正义的,个人自愿接受并能从中获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就应当遵守这种制度。

他将法治称为“形式正义”或“作为正规性的正义”,即对公共规则的正规的和公正的执行。

法律正是对理性的人所发出的公共规则的强制命令,目的在于调节人们的行为,提供社会合作的结构。

而自由则是制度所规定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的总和,所以法治和自由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法律看作是为争夺权益而制定的产物,而应将它看作是试图实现正义原则而规定的最好的方针,具有道德的功能。

70年代初,他的这种学说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法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认为在美国处于政治动荡的时刻,为自由主义的政治、法律思想提供了“复兴”的希望。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一:背景之一:了解古典正义理论Plato:灵魂与城邦的类比Aristotle: 广义的正义【合法性】和狭义的(分配)正义【按贡献平等分配】二:背景二:当代理论背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制度安排的标准是效用最大化其缺陷:人际差异不受尊重,可能伤害个体三:罗尔斯简介(1921-2002):主要著作《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其它作品四:公平的正义的基本理念:1、契约理论:虚拟的缔结正义原则;正义的主题:社会的制度安排;如何划分社会合作的利益与负担,分配权利与义务。

2、特征条件:原初状况(Original position)社会作为合作体系理性人【rational agent】假设匿名性:无知之幕:缔约者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无法从特定利益立场提出主张,有此得出的正义可谓“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

3、选项和选择的理由:两个主要选项:a. 功利主义;b.正义两原则缔约者的策略:最大最小化原则导致选择“正义两原则”。

五:正义两原则及其重要性1. 表述:第一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每个人都应享有与人人享有的一种类似的自由权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全面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的平等权利。

第二原则【差异原则】,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既(a)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b)按照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使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其中第一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

2. 重要性:表达了现代政治的两大诉求:自由和平等,并安排了有理据的平衡。

六:一个康德式的诠释为何自由原则优先于(经济)平等?基于康德的自由观念。

注重“自由而平等的人”这一理念对自由原则及其优先性的辩护。

人是平等的,因为他们“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能力,能从事稳定的社会合作,并作为平等的公民参与社会生活”;人是自由的,因为他们“具有形成、修正和合理追求善观念的道德能力”并且他们把自己看作是正当要求的自证根源(self-authenticating sources)。

罗尔斯正义论的主要内容

罗尔斯正义论的主要内容

罗尔斯正义论的主要内容
《罗尔斯正义论》是一本取材自罗尔斯的关于正义的书籍,由他在1983年撰写,这本书讨论了什么是“正义”,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

罗尔斯(Benjamin Roethlisberger)认为,以其角度来看,正义是一种分配资源的原则,因此他将其称为“分配意义”。

这本书对正义的概念和其在政府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和见解。

首先,《罗尔斯正义论》提出,正义是一种社会分配原则,可以用来衡量社会分配的公平性。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一个关于期望收益和分配影响的概念,并且他认为只有当正义被转变成分配资源的原则时,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此外,《罗尔斯正义论》也提出,只有通过政府和法律,正义才能得到实施。

罗尔斯认为,在社会中,只有经过政府和法律的调整,才能避免某些人的利益被损害。

他认为,政府有责任在社会中确保公平分配的原则,以及监督并保护基于正义的财富分配。

最后,《罗尔斯正义论》强调社会中的正义必须服从几个基本原则,即合理分配,有效性,公平性和道德一致性。

罗尔斯认为,这些原则必须遵循在社会中才能确保公平分配和有效管理。

他还认为,社会中必须建立可以实施几个基本原则的标准,以确保每一个人都受到公平对待。

总而言之,《罗尔斯正义论》旨在解释什么是正义,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同时强调正义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罗尔斯认为,只有遵
循正义的原则,才能在社会中确保公平分配和有效管理。

因此,有效的正义理论和实践有助于社会确保秩序和公平。

罗尓斯正义论通俗解释

罗尓斯正义论通俗解释

罗尓斯正义论通俗解释
罗尔斯正义论是一部伦理学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关于正义的概念和如何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基于对平等和自由的原则,这些原则被称为“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有两个:第一个是“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应该有最大的自由权利,而不会侵犯别人的自由权利。

这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集会自由等等。

第二个是“差异原则”,即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应该优先考虑最贫穷和最不幸的人群,以便减少社会不平等。

罗尔斯认为,只有通过一个“原始地位”来考虑这些原则,才能保证公正的实现。

这意味着在设计社会秩序时,我们应该忽略我们的个人特征,比如种族、性别、财富等等,而是考虑每个人在一个无差别或“公正”状态下的利益。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如何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很有帮助。

通过将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从而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 1 -。

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

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

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
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是指他在《正义论》中提出的一套原则,用于指导社会正义的理念和原则。

1、自由原则。

每个人都应该有尽可能大的基本自由,只要不侵犯其他人的自由权利。

这包括自由言论、思想、信仰、集会等。

任何限制自由的行为都必须有充分的正当理由。

2.差别原则。

社会不平等必须惠及最弱势的群体。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最差劣原则”,即社会的分配必须优先考虑最不利处境的人,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福利。

如果社会有一些不平等的分配,那么只有当这些不平等使所有人都从中受益,并且该社会为最不幸的人提供了足够的救济措施时,这些不平等分配才是合理的。

3、聚合原则。

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机会,不论他们的出生条件、背景或特征如何。

这个原则要求社会要创造公平的体制和机会,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准入到权力、资源和社会机构等方面,并且不受不公正的歧视。

- 1 -。

罗尔斯《正义论》中两个正义原则及其指导意义

罗尔斯《正义论》中两个正义原则及其指导意义

罗尔斯《正义论》中两个正义原则及其指导意义罗尔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其著作《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公平原则。

这两个原则被认为是社会正义的基础,对于指导社会政策,法律制度和个人行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原则及其重要性。

首先是自由原则。

罗尔斯将自由原则定义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最大的基本自由,只要这些自由不侵犯其他人的自由。

这个原则强调了每个人在社会中应该拥有的基本自由权利,如宗教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在罗尔斯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兴趣,而这些基本自由是他人不能侵犯的,即使社会利益需要限制某些自由,也应该在保障最基本的自由权利的前提下进行。

自由原则对于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指导意义在于,要求政府和社会保障每个人在基本自由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

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应该遵循保障人们的基本自由权利的原则,不应该过度限制个人的自由,而是应该为每个人提供获得自由的平等机会。

这对于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公平原则。

罗尔斯将公平原则描述为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只有在符合两个条件下才是正义的。

第一,这种不平等必须是对最不利条件的人最有利的。

第二,这种不平等必须对每个人的利益都是公平的。

公平原则的核心是要求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使得社会中处于最不利条件的人获益,而不是让这种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他们的不利处境。

这是因为,罗尔斯认为人们在选择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时,应该将最不利条件的人的利益置于首位,这才是一个正义的社会。

公平原则在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的指导意义体现在,要求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应该能够使最不利条件的人获益,而不是加剧他们的不利处境。

在实际操作中,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那些处于最不利条件的人,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这对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实现社会公平是非常重要的。

罗尔斯正义论的基本观点

罗尔斯正义论的基本观点

罗尔斯正义论的基本观点
罗尔斯正义论的基本观点是:
1.原初情境:人们处于一个自然状态下,没有任何社会结构和规则,
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自由和权利。

2.原则一:公正性原则,即每个人都应该有相等的基本自由和机会,
并且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是合理的。

3.原则二:差别原则,即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只有在利于最不幸的人群
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即社会的福利状态应该以改善最不幸的人为优先考虑。

4.原则三:区分原则,即一些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
和效率而存在的,但也应该遵循公正性和差别原则。

5.合意原则:这些原则是在由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具体位置的
前提下,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

罗尔斯的正义论理论是一个以公正和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和政治哲学理论,目标是建设一个公平、自由和平等的社会。

他认为,为了实现正义,
必须创造公正和平等的制度和规则,以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潜力,并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促进公共利益。

法理案例罗尔斯法律的价值(3篇)

法理案例罗尔斯法律的价值(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法律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法律精神深入人心。

本文以罗尔斯的法律价值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一个具体案例,探讨法律的价值。

二、罗尔斯法律价值理论1. 罗尔斯正义理论概述约翰·罗尔斯是20世纪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其正义理论被称为“正义理论”。

他认为,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正义理论应当关注如何分配社会资源,使社会更加公平。

2. 罗尔斯法律价值理论核心观点罗尔斯认为,法律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平等原则:法律应当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使社会资源得到公平分配。

(2)公正原则:法律应当公正处理案件,确保司法公正。

(3)法治原则:法律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应当得到普遍遵守。

三、具体案例1. 案例背景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小张(化名)不幸身亡。

事故发生后,小张的父母(以下简称“原告”)将肇事司机(以下简称“被告”)告上法庭,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2. 案例分析(1)平等原则本案中,原告作为受害者家属,享有平等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侵害他人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公正原则法院在审理本案时,依法公正审理,确保了司法公正。

法院根据事故发生的事实和证据,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符合公正原则。

(3)法治原则本案中,被告在事故发生后,未主动承担责任,而是选择诉讼途径。

这体现了法治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应当遵守法律。

3. 案例启示本案充分体现了罗尔斯法律价值理论的价值。

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论罗尔斯法律价值理论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律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

在我国,我们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的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罗尔斯的立法标准

罗尔斯的立法标准

罗尔斯的立法标准在政治哲学领域中,有许多学者对于理想的立法标准有不同的主张和观点。

其中,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是备受关注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套以公正为核心的立法标准,被广泛地讨论和应用。

罗尔斯的理论以他在1971年出版的著作《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为基础。

他在书中提出了两个基本原则: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

自由原则要求所有人在平等的基础上拥有最大的基本自由,不受不公正的限制。

差别原则则关注社会和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主张只有在这种不平等能够对最不幸的人群产生最大利益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

根据罗尔斯的理论,立法标准应该以这两个原则为基础。

首先,立法应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自由。

这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个人财产权等。

这些权利是个体的基本权利,也是一个公正社会的必要条件。

立法应该保护这些权利,并且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不公正或歧视。

其次,立法应该关注社会和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

罗尔斯认为,一个社会的真正进步不是通过GDP增长来衡量的,而是通过改善最不幸的人的状况来衡量的。

因此,立法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贫困、提高教育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等,以帮助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

这并不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平等,而是要在保护基本自由的同时,通过差别原则来确保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此外,罗尔斯还强调了公正过程的重要性。

他认为,立法应该通过公开、公平、民主的程序来制定和执行。

这样可以确保立法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增加其可接受性和合法性。

立法者应该听取各方意见,平衡不同的利益,并尽量实现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公平参与。

总结起来,罗尔斯的立法标准主张以公正为核心,通过确保每个人的基本自由和关注最不幸的人的利益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立法应该有效保护基本自由、减少不平等,并通过公正过程来制定和执行。

这一立法标准在政治哲学领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我们思考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罗尔斯的立法标准

罗尔斯的立法标准

罗尔斯的立法标准罗尔斯的立法标准是基于他的正义理论而提出的,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社会的法律和政策是公正和正义的。

以下是罗尔斯立法标准的一些要点:1.平等自由原则罗尔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自由和权利,这些自由和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政治参与权等。

政府应该保护每个人的这些自由和权利,并且不应该歧视或压迫任何一个群体。

罗尔斯的这种平等自由原则要求立法机构在制定法律时,必须确保所有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平等的保障。

2.差别原则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指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有在符合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时才是正义的。

这意味着,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以确保最贫困和最弱势群体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立法机构在制定法律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群体的利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不平等。

3.公正机会原则罗尔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而政府应该提供一个公正的机会环境,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包括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公正的招聘和晋升机会等。

立法机构在制定法律时,必须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

4.最小受惠者最大利益原则罗尔斯的最小受惠者最大利益原则指出,社会的制度和政策应该优先考虑最不利者的利益。

这意味着,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确保最贫困和最弱势群体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达到一个基本的生活水平。

立法机构在制定法律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群体的利益,并确保他们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这些标准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为社会的法律和政策提供一个公正和正义的基础。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立法机构在制定法律时必须考虑到这些标准,并确保所制定的法律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

同时,这也意味着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尔斯的法律思想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2002)1921年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七年后获得该校博士学位。

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他承继了洛克、卢梭、康德创设的社会契约传统,捍卫政治权利和基本自由的神圣性,复兴了系统的政治理论。

他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引起世界范围内学者的讨论与关注。

1951年罗尔斯发表了《用于伦理学的一种决定程序的纲要》,此后他专注于社会正义问题,潜心构建一种理想的正义理论。

罗尔斯毕20年之精力,完成了旷世之作——《正义论》,此书一出,很快被誉为“二战以后,政治哲学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大学的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将其列入必读书目中最重要一项,作为“标准的精神食粮”,哈贝马斯将其誉为“最近的实践哲学史”上具有“轴心式转折点”意义的划时代著作,而今《正义论》已然如当初的预言成为经典。

正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正义论》给罗尔斯带来的除了荣誉还有责难。

面对责难,罗尔斯继续对社会正义问题的深入思考,并对先前的理论进行修正。

《正义论》是罗尔斯在“秩序良好的社会”这种理想状态下探讨正义问题,不涉及任何现实的政治制度。

然而,罗尔斯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正义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现有的政治制度下,正义又当如何?于是罗尔斯将正义问题从道德领域转入政治领域,这一转换是通过三次演讲完成的,这三次演讲经过作者的修订成就了《政治自由主义》(1993年,1996年修订)。

1999年罗尔斯又发表了《万民法》,这部作品篇幅不长,却构成了罗尔斯思想的第三个阶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反映了罗尔斯由道德领域而政治领域,由国内政治而国际政治的内在理路。

2001年,罗尔斯发表了具有学术总结性质的作品《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

罗尔斯的理论之所以由强大的影响力,实在是因为它切中了现代社会的“首要主题”或“根本问题”,其理论探究本身具有一种普遍的时代意义。

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和修正;同样,某些个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

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

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地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

所以,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绝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

允许我们默认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地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用它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作为人类活动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决不妥协的。

二、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被合理的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第一个优先原则(自由的优先性)两个正义原则应以词典式次序排列,因此自由只能为了自由的缘故而被限制。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不够广泛的自由必须加强由所有人分享的完整自由体系。

一种不够平等的自由必须可以为那些拥有较少自由的公民所接受。

第二个优先原则(正义对效率、福利的优先)第二个正义原则以一种词典式次序优先于效率原则和最大限度追求利益总额的原则;公平的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展那些机会较少者的机会。

一种过高的储存率必须减轻承受这一重负的人们的负担。

一般的观念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及自尊的基础——都应被平等的分配,除非对一些或所有社会基本善的一种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

三、从“原初状态”到“公共理性”1.原初状态与无知之幕原初状态纯粹是一假设的状态,它并不需要类似于它的状态曾经出现,虽然我们能通过仔细地追寻它表示的限制条件来模拟各方的思考。

原初状态的观念除了试图解释我们的道德判断和帮助说明我们拥有的正义感之外,并不打算解释我们的行为。

作为公平的正义是一种通过我们在反思的平衡中所考虑的判断显示的、有关我们的道德情感的理论。

这些情感大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原初状态的观念虽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它却并不能使人因此推论说有类似于它的现实状态。

我们必须说的只是:这些将被接受的原则在我们的道德思考和行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还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洛克、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理念,原初状态的协议对象是正义原则,而非特殊的政府形式。

故而原初状态理念更为抽象,这种协议必须被看作是假设的又是非历史的。

前者意味着其重点在于当事人能够达成一致或者应当达成一致的是什么,而非已经达成的一直是什么。

后者意味着这种协议是否已经达成或者事实上能否达成无关宏旨。

原初状态的理念之所以被提出,就是为了回答如何将公平协议的理念扩展到就基本结构的政治正义原则所达成的协议这一问题。

原初状态建立了一种处境,而这种处境对所有自由和平等、具有适量信息和合理行为的当事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这样,任何由这些作为公民代表的当事人所达成的协议都是公平的。

既然这种协议的内容是关于基本结构之正义原则的,所以这种原初状态总协议规定了自由和平等的公民之间进行社会合作的公平条款。

从而其名称是,作为公平的正义。

原初状态的观念旨在建立一种公平的程序,以使任何被一致同意的原则都将是正义的。

其目的在于用纯粹的程序正义的概念作为理论的一个基础。

我们必须以某种方法排除使人们陷入争论的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引导人们利用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以适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因而为达此目的,我们假定各方是处在一种无知之幕的背后。

他们不知道各种选择对象将如何影响他们自己的特殊情况,他们不得不仅仅在一般考虑的基础上对原则进行评价。

无知之幕假定人们不知道某些特殊事实,这些事实包括: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的程度,理智和力量等情形;善的观念、合合理生活计划的特殊性、心理特征;各方不知道这一社会的经济或政治状况,或者他们达到的的文明或文化水平。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无知之幕并不是说人们对信息的完全无知,各方有可能知道的唯一的特殊事实就是他们的社会在受着正义环境的制约及其所具有的人和含义。

以下情况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知道有关人类社会的一般事实,他们理解政治事务和经济理论原则,知道社会组织的基础和人的心理学法则。

也就是说,各方被假定知道所有影响正义原则选择的一般事实。

无知之幕使一种对某一正义观的全体一致的选择成为可能。

没有这些知识方面的限制原初状态的订立契约问题将是无比复杂的。

即使在理论上存在着一种答案,至少我们现在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它的。

2.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的理论假设可以建构出理想的“秩序良好的社会”,然而根本的问题是,一种正义观念的伦理表达能够或者如何满足现代多元化民主社会的政治要求?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一伦理学观念又如何转化为政治的正义观念?为此,罗尔斯使用了重叠共识和公共理性两个理念来完成这一转化。

“重叠共识”有三个基本特征:一、它本身意味着宽容各种合乎理性的学说或观点,但不包括那些非理性和反理性的学说或观点;二、重叠中心只能是基本的政治正义,公平的正义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必须独立于所有特殊的学说和观点之外成为独立的观点;三、重叠共识不是某种形式的临时约定,也不是冷漠和怀疑论的观点,而是有着真诚根据的“公共理性的观点”。

重叠共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成为民主立宪社会的政治基础。

重叠共识的形成不能依靠强力为之,唯一可能且合理的方式是运用公共理性寻求公民对基本政治正义原则或理念的共同认可。

这个过程在罗尔斯看来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一种宪法共识而告终,第二个阶段则以一种重叠共识而告终。

在第一阶段,宪法满足了政治正义的某些自由原则。

如果说重叠共识是形成民主社会政治正义的基本条件,公共理性则是保证政治正义的普遍社会基础。

罗尔斯认为公共理性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

他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讲公共理性解释为(1)公民理性,即那些共享着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2)它的主题是公共的善和基本正义问题;(3)它的本性和内容是公共的,是由通过社会的政治正义观念所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开放实施的那些理想和原则所给定的。

公共理性需要并鼓励人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

辩谈和对话,以确保公民的言论自由,并由之创造出丰富的公共理性资源。

哈耶克的法律思想哈耶克(Hayek 1899—1992),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巨擘,1899年出生于维也纳,一战期间作为奥匈帝国的军官赴意大利参战。

战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学,乃维也纳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的维塞尔的高足,并于1921年和1923年分别获得博士学位。

1927年在维塞尔的支持下创立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

此后他的理论成果引起了罗比斯的关注,并邀请其到伦敦经济学院演讲,这也使得他成为tooke讲座教授。

1938年加入英国国籍。

哈耶克是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他认为自由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计划经济必然导致极权主义。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立场,反对凯恩斯主义。

1974年他同冈纳缪尔达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后期的研究转向政治法律领域,提出了一整套自由理论和法律理论,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迫切问题,并主张全世界各个学科的学人共同探讨。

哈耶克的作品包括《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1945年),《自由秩序原理》(1960年),《法律、立法与自由》(1973—1979),《致命的自负》(1988年)。

一、理性观和知识论1.人的理性有限认识范围有限,人的认识只能及于自己生活的狭小领域,对于广大领域则是无知的,是“根本的无知”或“必然的无知”。

人的认识能力,特别是理性认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任何人都没有总汇、概括所有知识的能力。

人不可能理性的安排整个社会的活动,也不可能有理性创造社会的规则。

总的认识:珍视、善待理性,对理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明确理性的功能和作用的范围;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活动的成功主要是基于历史遗留的经验,而不是依赖理性,因此不能给理性加上他无力承担的任务,更不能希图用它来建构人类社会秩序。

2.人的知识是以分散的个人知识而存在,且主要是默会知识。

知识只能以个人知识存在,而这些知识是他的特定生活环境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