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中国法律思想史精品PPT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五,传统法律思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传统文 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在大陆的、农业的、宗 法的土壤里,世代延续,形成了与希腊、罗马等海洋的、 商业的、宗教的古代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它以儒家思 想为主体,儒法结合,儒道互补,经历了经学、玄学、 道学、理学诸阶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凝聚力的来 源。在其影响之下,传统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连为一体, 本身始终未能独立,而且其原则原理与价值取向也都以 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为依据。因此,二者是同体同质, 表现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欲探求传统法律思想的奥秘, 必须把握传统文化的真髓。
《礼记·丧记》记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 而远之”,这是周人的世界观、认识论。在司法 审判中也随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确立了重人事 的审判思想。
二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历史形态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具体表现为从“礼 治”到“ 法治”再到“礼法合治”三个形态。 也就是说,传统法律思想以“礼治”发端,以 “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 体系。
第一,“礼治”形态
作为一种思想,礼治开始于殷商,盛行于西周, 衰落于春秋。它建立在土地的“王有”的基础上, 是“王权天授”的神权政治和“家国一体”的宗法制 度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贵族统治集团的道德 和法律统一体。它对于维护殷周奴隶主的统治和 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春秋 时期,它又成了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不断分崩 离析。
第二,“法治”形态
这一思想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定鼎于秦代, 破产于汉初。作为法家的口号和学说,它由李悝 开端,商鞅奠基,韩非总其成,李斯推向极端。
法治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产物,自形成之日便与君主 专制联系在一起,并以刑罚的运用作为主要内容。在这 个意义上,它是礼治的对立面,其内容、形式、性质以 及理论基础都与礼治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作为传统法 律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又与礼治存在着因 果关系,是以礼治文化的存在与衰落为前提的。如它否 定礼治的宗法性,又肯定其等级性;他的“以法治国”, “奉法者强”的结论,是在剖析“为政以德”、“教以 人伦”的无效中得出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04
当代法律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0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
导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
0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0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体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点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 重要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客观需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对世界法律思想的影响
丰富了世界法律思想的多样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为世界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和多 样性做出了贡献。
提供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新思路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思想和理论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对于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强调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启示我们,法治建设必须以法治精神为核心,注重培养人们的法 治观念和意识。
指出了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表明,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现代法治建设应当注重法律与道德的 协调发展。
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帮助我们更好 地应对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挑战。
中国法制史课件-PPT课件 共322页
(三)刑事政策--刑罚世轻世重。
"建邦三典":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 乱国用重典。
五、西周的民法
(一)民事规范:以习惯法为主的民事法律体系。 (二)契约关系:
1、管理机构:司约、质人。 2、买卖契约:质剂(大市以质 小市以剂)。 3、借贷契约:傅别。
(三)婚姻家庭制度:
1、结婚原则: (1)一夫一妻。奴隶主贵族可以纳妾。 (2)同姓不婚。根据之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1、嫡长子继承制。 2、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小宗服从 大宗,诸弟服从长兄)。 3、家族组织与政权组织合一,周王为"天 下共主"。
(四)影响:
宗法制度不仅是西周的基本社会制度,而 且在思想观念和基层组织等方面影响到以后 的封建社会。
二、西周法律思想
(一)以德配天。 1、根据: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2、"德"的要求:敬天、敬宗、保民。 (二)明德慎罚。 要求:"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三)影响:西周的法律思想将天命与德治联
(三)商鞅变法的内容:
1、剥夺旧贵族特权,改革基层管理体制 废除了奴 隶主贵族在任官方面的世卿世禄制,地方长官任免 统一由国王掌管。
纳币的标准: 元朝:一品二品:五百贯; 三品:四百贯; 四品五品:三百贯; 六品七品:二百贯; 八品九品:一百二十贯 庶人:上户一百贯,中户五十贯,下户二十贯。
六、西周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体系:周王--大司寇--小 司寇(属 官有掌囚、掌戮、司刑等) --基层官员(士师、乡士、遂士等)。
(二)"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三)罪名(昏、墨、贼,杀。不孝) (四)"五刑"(墨、劓、刖、宫、大辟) (五)监狱(圜土、夏台)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5ppt课件
【课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礼、《吕刑》、嫡长子继承制、质剂、傅别、世 卿世禄、六礼、狱与讼、五听
二、简答题 1、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2、简述西周时期的主要立法活动。 3、简述西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 4、简述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 三、论述题 1、试述西周宗法政权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试论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
参考文献
8.《清律研究》,张晋藩著,法律出版社 1993 年版。
9.《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著,法律出 版社 1997 年版。 10.《清代民法综论》,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1.《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 2000 年版。 12.《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张晋藩著,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版 13.《中国法制史》,朱勇主编,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4.《中国历代刑法志注释》,高潮、马建石主编,吉林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参考文献
二、著作
1. 《历代刑法考》,沈家本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2. 《九朝律考》,程树德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 3. 《中国古代法制丛抄》,蒲坚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年版。 4.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华书局1981 年版。 5. 《中华民国立法史》,谢振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0年版。 6.《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张晋藩著,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 1992 年版。 7.《中国法制史》,张晋藩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2 年版。
法典与案 例结合阶 段
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 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是如何实现司 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 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王 朝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
中国法制史资料-PPT课件 共132页
3、爱国必先具备国史知识
人类常情,必先认识乃生情感。凡其所爱,必其所知,人惟其所 爱而奋斗牺牲。与敬爱上帝基于信仰不同,爱国家民族则由乎知 识。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二)《中国法制史》意义:1、奠定学习各部门法的基础
2、提高对现行法制的理解力
15.07.2019
中国法制史
第五节 如何学习《中国法制史》(怎么办)
中国法制史
二、婚姻
(一)婚姻原则
1、一夫一妻制;2、同姓不通婚;3、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
(二)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三)七出三不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
者去、多言去、盗窃去”
“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男女有别、三从四德《周礼 天官 内宰》,
中国法制史
(二)契约 西周时期出现契约制度。专职官管理契约制度称司约, 市场管理人员称质人。有两种契约:
1、质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买卖奴隶、牛马用质, 较长的契券;买卖小物品用剂,是较短的契券。质剂由 官方制作。
2、傅别。债券叫傅,从中撕开叫别。债务人执左券, 债权人执右券。
15.07.2019
个。中国法制不同类型一脉相承,不应割断。新中国成立时,将国民党
之《六法全书》全盘否定等行动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当时的法学研
究成果或研究方法(如习惯调查)至今仍值得学习。
15.07.2019
中国法制史
上古三代即夏商周和春秋时期---中国法制 开始形成时期——奴隶社会
战国与中古即自秦至清的封建社会---中 国
15.07.2019
中国法制史
主讲人:王新举 法政学院
中国法制史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案例2 训匜铭案
惟三月既死霸,甲申,王才豊上宫。白扬父 廼成概曰:“牧牛!徂乃可湛。女敢以乃师讼。 女上挺先誓。今女亦既又御誓,專、䞦、啬、睦 、训造。亦兹五夫,亦既御乃誓,汝亦既从辞从 誓。初可,我义鞭女千,幭剭女。今我赦女,义 鞭汝千,黜剭女。今大赦女鞭女五百,罚女三百 锾。”白扬父廼或吏牧牛誓曰:“自今余敢扰乃 小大史。”“乃师或以女告,则到,乃鞭千,幭 剭。”牧牛乃誓。乃以告吏邦吏曶于会。牧牛辞 誓成,罚金。训用乍旅盉。
(三)行政法律内容
1.国家政治体制 2.行政管理制度 宗主世袭制、贵族共政制
兴办学校 考核奖惩制度
周天子
卿士
太师
大司徒
大司寇
太史
作册
御史
内史
大祝
大卜
三、西周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体系
1.中央
周天子 大司寇 小司寇 司刑、司约、司圜、掌囚、掌戮
司刺、
2.地方
国都 士师;六乡 乡士; 六遂 遂士
(二)诉讼审判制度 1.区分狱讼形式 2.诉讼审判原则
——《史记·殷本纪》
案例2 禹杀防风氏案
昔禹致会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 至,禹杀而戮之。
——《国语·鲁语》 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 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 稽。会稽者,会计也。
——《史记·夏本纪》
【课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禹刑、汤刑、“率民以事神”、内服、外服
二、简述 1、夏朝的五刑主要是哪些刑罚? 2、夏朝法律中主要规定了那些罪名? 3、商朝的刑罚有哪些? 4、简述商朝“内外服”的司法机构。
古代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充分准备了理
论依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
中国法制史课件第1章
中国法制史课件第1章xx年xx月xx日•中国法制史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确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法律制度的变革与近代化目•中国法制史的现当代发展•中国法制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借鉴意义录01中国法制史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夏商周的法律制度23习惯法为主,刑罚残酷,重视保护贵族利益,强调军事惩罚。
夏朝法律习惯法为主,重视宗教惩罚,刑罚残酷,保留了活埋、砍头等野蛮刑罚。
商朝法律以成文法典形式颁布,强调“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刑罚趋于温和。
西周法律春秋时期法律出现成文法典,刑罚开始分化,重视保护平民利益。
战国时期法律各国制定成文法典,强调保护平民利益,刑罚分化更为细致。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秦朝法律以《秦律》为代表,强调保护国家利益,实行严格的刑事惩罚,重视军功奖励。
两汉法律沿袭秦朝法律制度,颁布《九章律》,强调“德主刑辅”思想,加强了地方行政立法。
秦汉的法律制度02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确立立法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和分裂,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律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一时期继承了汉朝的法律制度,同时又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法律制度也体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特点。
这一时期,刑法得到了重视,出现了《魏律》、《晋律》等重要法律文献。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立法特点维护封建统治重视刑法承前启后隋唐的法律制度立法特点隋唐时期的立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法背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稳定的时期,也是法律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系统化、规范化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了《开皇律》、《唐律疏议》等重要法律文献。
对外开放隋唐时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时期,因此,法律制度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开放的特点。
强调礼法结合这一时期强调礼法结合,注重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
中国法制史PPT课件
国
陈
法博制ຫໍສະໝຸດ 史授课计划第一讲
绪论、夏商法律
第二讲
西周法律
第三讲
春秋战国法律
第四讲
秦汉法律(上)
第五讲
秦汉法律(下)、魏晋南 北朝法律(上)
第六讲
魏晋南北朝法律(下)、 隋唐法律(上)
第七讲
隋唐法律(中)
第八讲 隋唐法律(下)、五代宋法
律
第九讲 元法律、明清法律(上)
第十讲
明清法律(下)
第十一讲
▪ 三、司法制度 ▪ 1、司法机构 ▪ 律博士的设置 ▪ 廷尉改大理寺 ▪ 2、诉讼审判制度 ▪ 刑讯的制度化 ▪ 死刑奏报制度的形成 ▪ 直诉制度的形成
隋唐法律
▪ 一、隋的法律 ▪ 1、《开皇律》和《大业律》 ▪ 2、《开皇律》的创新 ▪ 12篇500条体例 “科条简要、疏而不漏” ▪ 封建五刑的确定:死、流、徒、杖、笞 ▪ 十恶的确定 ▪ 特权法的进一步完善:八议、官当的完善
▪ 三、秦朝的司法制度 ▪ 1、中央司法机构 ▪ 御史大夫。中央监察机构 ▪ 廷尉。中央审判机构 ▪ 2、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 “家罪” ▪ 3、司法官吏的责任 ▪ 出入人罪
汉代法律
▪ 一、汉代立法 ▪ 1、汉初立法思想的转变 ▪ 从黄老到儒家 ▪ 黄老思想:清静无为(愚民政策) ▪ 儒家思想:德主刑辅(外儒内法)
晚清法律变革
第十二讲 民国法律(上)
第十三讲
民国法律(下)
第十四讲 根据地时期法律
第十五讲 建国后的法律变革
绪论
▪ 1、什么是中国法制史 ▪ 大法制史和小法制史之分
▪ 2、为什么要学中国法制史 ▪ 了解自己 ▪ 警惕人治仍是当前法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 “有治人无治法”
《中国法制史》课件
02
中国古代法制
夏商周时期的法制
司法制度
立法概况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初 创期,这一时期的法制以习惯法 为主,统治者通过制定礼和刑来 规范社会关系。
夏商周时期的神权色彩浓厚,行 政与司法合一,统治者通过祭祀 和卜辞等方式来决断案件。
总结词
初创期,以习惯法为主,神权色 彩浓厚,行政与司法合一。
引进西方法律制 度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严重 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法制改革成为重要的救亡 图存手段。
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列强 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朝政府开始进行法制 改革,以图挽救统治危机 。其中,比较重要的改革 包括
修订《大清律例》,使其 更加符合近现代法律原则 和司法制度。
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试 图改变传统行政与司法合 一的体制。
刑罚制度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仍然较为严酷,但已 经逐渐向轻缓方向发展。
立法概况
秦汉时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统一与发展期 ,这一时期制定了《秦律》和《汉律》, 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初步形成。
罪名体系
这一时期的罪名体系更加丰富,涉及范围 更广,包括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 等罪名。
司法制度
秦汉时期重视儒家思想,强调礼刑并重, 行政与司法分离,司法机构逐渐完善。
这一时期的罪名体系更 加丰富多样,涉及范围 更广,包括危害国家安 全、危害社会稳定、侵 犯个人权利等罪名。
唐宋明清时期的刑罚制 度逐渐轻缓化,废除了 许多残酷的刑罚,如车 裂、腰斩等。同时加强 了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和 仲裁。
03
中国近代法制
清朝末期的法制改革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修律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 全册课件 PPT
夏、商与西周的法律思想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 过程,其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神权法和 宗法思想占统治地位,始终是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 点。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可加深我们对中 国古代社会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法律文 化的源头。
周礼中有许多规范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的,具有法 律性质,甚至具有根本大法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经国 家、定社稷”的最高准则,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政的重要 工具。
第二节 “礼治”思想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
1、“尊尊”原则。 是“礼治”基本原则之一,是要求小宗服从大宗,下级贵
族忠于上级贵族而不许犯上作乱,奴隶平民必须服从奴隶 主贵族的统治而不得反抗。 2、“亲亲”原则。 是“礼治”的又一基本原则,是要求父慈、子孝、兄友、 弟恭。
件的恒久理论意义。“名正言顺”中的“言”,在孔子那 里就包括礼乐刑罚,在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法律文化发展 史上,“名正言顺”不仅成为重要的立法原则,而且,孔 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君主主义立法思想要求法律变 革必须首先正名,所以,名实相符的正名理论成为了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变革的必要途径和逻辑
第二节 孔子
常考知识点
孟子的“仁政之法”的理论基础 孟子的“仁政之法”的来源和主要内容 孟子的关于法、礼、孝三者关系的论述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 孟子的“执中权时”法学方法论 荀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荀子的“礼治”思想 荀子的关于法律原理、法律条文、判例关系的论 荀子的隆礼重法的原因 荀子的刑事、经济、环境法律思想
第二节 “礼治”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课件(“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侯欣一
第三节
先秦墨家法律思想
墨家是战国初期以墨子为创始人,反映小生产 者利益和要求的学术派别。是先秦与儒家相抗衡的 重要学派,与儒家并列为“显学”。墨家主张“兼 爱”,要求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要互爱互利。 一、墨家的形成和发展 二、墨家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墨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是 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
第二次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0年,主要内容如下: (1)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普遍推行县制。 (3)按户口征收军赋。
4.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实践。 (1)君主治国,一定要确立法治,依法办事,反对 统治者凭主观意志和个人善恶随意决定政策措施和 赏罚制度。 (2)强调“术”的作用。 (3)主张君主要“无为”而治,同时任用官吏要使 其称职,不许官吏越职行事,要经常监督、考核官 吏。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特征 (一)四个原则:“亲亲”、“尊尊”、“长长”、 “男女有别”。 (二)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三、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 (一)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二)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四)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 不赦。
(六)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 (七)“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律实施论 1.有治人,无治法。 2.君制变、臣谨修。 (八)轻徭薄赋,经济方面的法律主张 1.轻徭薄赋。 2.制民之产。 3.重农轻商。 4.民富而国富。 5.保护自然资源。
四、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原则 1.“法先王”的思维模式。 2.家族伦理主义。 3.民本主义。 4.大一统的君主主义。 5.“中庸”的法律方法论。 6.德主刑辅。 7.重义轻利。 (二)主要特点 1.世俗性。 2.宗法性。 3.广泛强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代天行罚”
• “有扈氏威侮 五行…… 今恭行天罚” • “有夏多罪,天 命殛之”
二、西周对神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周公像
(一)对神权法思想的继承
• 继续利用神权法思想,如:
•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宁王惟卜用, 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 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 “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
• 夏朝统治者开始利用神权。 • “有夏服于天命”
——《尚书·康诰》 夏禹:“菲饮食致孝于鬼神”
——《论语·泰伯》
• 商朝统治者把神与自己的祖先联系起来, 从血缘上找到了统治正当性的依据。
• 本部族与上天有密切联系,为人间至尊: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商颂》
• 自己的祖先是上天的好友: • “国社会》
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 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 社会结构。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 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这二 者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要维护的社会 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支柱。
• 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
• 马小红:《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分为上下 两编。上编简要介绍必须掌握的专业 基础知识;下编侧重介绍学科研究方 法、动态、难点和热点问题。
• 饶鑫贤、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通史》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多 卷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 全部l1卷的编写工作,并由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 编写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学 科建设的新的里程碑,标志 着这个学科走向成熟。
• 不株连无辜——“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 重视教化,先教后刑——“群饮,汝勿佚, 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 诸臣惟工,乃湎于酒,无庸杀之,如惟 教之。”
三、三代的“礼治”思想
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豊 , 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 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
(一)礼的起源
• 礼源于祭祀
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一讲 导 言
一、寻找法的历史维度
曼哈顿
『 記事者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
《说文解字》
『 象手持简形』
《说文古籀补》
•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 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 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 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 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 缠着活人的头脑。
•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 现代法律思想有自己的特征,但尚 包含以前各时代的遗产。法律思想史上 一时代的特征,即为对前时代的反动或 为其补充及继续发展,这意味着现代的 法律思想即为过去二千多年以来人类先 知先觉法律思想的沉淀物。欲根本理解 现代法律思想,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是绝 对必要的。
• (1)推崇德政
• 勤政、惠民、裕民和任贤
•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侍士,犹 恐失天下之士”
• (2)慎用刑罚
• 区分故意和过失——“人有小罪,非眚,乃 惟终,有罪厥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 终,既盗极厥罪,时乃不可杀”
• 慎重断案——“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 时”
• 不可乱加干涉狱讼——“文王罔敢知于 兹,仅文王之孙,其勿误于庶狱”
大盂鼎
•但天命会转移
(二)周公对神权思想的修正
• ⒈“以德配天” • 天是公正的: • “天命靡常” • 天命转移以“德”为前提条件: •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 德的主要内容:敬天、敬祖、保民 • 保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周书》)、“知小民之依”
• ⒉ “明德慎罚”
第二讲 萌芽期的法律思想
神权法与“礼治”思想
一、夏商的神权法思想
红山凤鸟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 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 《后汉书》:“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 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皋陶(狱神) 神话中的法官。清脸鸟嘴,铁面无私。
(一)“受命于天”与“天降典 刑”
• 夏商两代统治者对鬼神很虔诚,非常重 视祭祀。
本书回顾了自殷周 至清末中国传统法 律思想的发展演变 的全过程,阐述了 中国法律近代化变 革以来中国法律思 想的巨变等各方面 的内容。
• 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一门具有中国 特色的法学分支学科,它对于了解中 国自古以来的文化遗产和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制 与法学,都有重大意义。
• “礼,履也,所以事神以致福也。” • “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
• ★礼开始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它首 先是一种祭祀仪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后来,它逐渐演变为氏族内部的行为规 范,早期的礼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二)礼的核心——宗法制度
• 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 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 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 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 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 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 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影响 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及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的内容、本质、 特点、作用、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规律。 • 研究方法 • 历史考证的方法 • 事实描述的方法 • 理论分析的方法
(三)研究资料
• ⒈基本研究资料 • 经部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⒉出土文物
甲骨文
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甲骨文
金文(钟鼎文)
简牍文书
秦简
汉简
• ——田中耕太郎:《法律哲学概论》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概览
(一)概念
•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我国历史上支 配各个时代法律内容的根本原理及 其流变,并阐明它们对当时和后代 法律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 因此,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一门涉及 史学、法学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 叉学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对象 • 中国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
敦煌文书
⒊档案文献
• 内阁档案 • 巴县档案 • 淡新档案 • 宝坻档案 • 南部档案 • 紫阳档案 • 民国档案
三、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阶段
• (一)中国法律思想的萌芽期 • 夏——西周 • (二)中国法律思想的争鸣期 • 春秋——战国 • (三)中国法律思想的成熟期 • 秦汉——鸦片战争前 • (四)中西法律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期 • 鸦片战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