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ppt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全)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徐海涛授课计划导论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第二节维护宗法等级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管仲、子产、邓析)第二节儒家的法律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第三节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子)第四节道家的法律思想(《老子》、《庄子》)第五节法家的法律思想(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管子》、韩非)第三章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和酝酿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与法家思想的破产二、从黄老到以儒为主的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第二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形成过程、内容和基本特点)第三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基本理论、刑事制度、婚姻家庭方面)自学辩论:“春秋决狱”利大于弊VS“春秋决狱”弊大于利第四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理学的兴起、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第五节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了解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重点讲述以黄宗羲为主的启蒙思想第四章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龚自珍、魏源)第二节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法律思想(洪秀全、洪仁玕)第三节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第四节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第五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孙中山、章太炎)第六节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及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学习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第1版参考教材:1.《中国法律思想史》武树臣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阅读书目与网络资源:1.《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范忠信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情理法与中国人》范忠信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武树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5.《中国法律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6.《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法律思想网 /8.法史网 /9.中国法律文化网 /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办/default1.asp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10、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堂http://202.207.96.9/open/fzs/ZJFD/b1.htm第三部分讲稿正文导论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中国自古以来各种法律观点、学说和理论的内容、本质、作用、特点及其产生、发展、演变和相互斗争、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它们与当时的立法、司法活动的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五,传统法律思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传统文 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在大陆的、农业的、宗 法的土壤里,世代延续,形成了与希腊、罗马等海洋的、 商业的、宗教的古代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它以儒家思 想为主体,儒法结合,儒道互补,经历了经学、玄学、 道学、理学诸阶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凝聚力的来 源。在其影响之下,传统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连为一体, 本身始终未能独立,而且其原则原理与价值取向也都以 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为依据。因此,二者是同体同质, 表现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欲探求传统法律思想的奥秘, 必须把握传统文化的真髓。
《礼记·丧记》记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 而远之”,这是周人的世界观、认识论。在司法 审判中也随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确立了重人事 的审判思想。
二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历史形态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具体表现为从“礼 治”到“ 法治”再到“礼法合治”三个形态。 也就是说,传统法律思想以“礼治”发端,以 “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 体系。
第一,“礼治”形态
作为一种思想,礼治开始于殷商,盛行于西周, 衰落于春秋。它建立在土地的“王有”的基础上, 是“王权天授”的神权政治和“家国一体”的宗法制 度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贵族统治集团的道德 和法律统一体。它对于维护殷周奴隶主的统治和 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春秋 时期,它又成了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不断分崩 离析。
第二,“法治”形态
这一思想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定鼎于秦代, 破产于汉初。作为法家的口号和学说,它由李悝 开端,商鞅奠基,韩非总其成,李斯推向极端。
法治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产物,自形成之日便与君主 专制联系在一起,并以刑罚的运用作为主要内容。在这 个意义上,它是礼治的对立面,其内容、形式、性质以 及理论基础都与礼治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作为传统法 律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又与礼治存在着因 果关系,是以礼治文化的存在与衰落为前提的。如它否 定礼治的宗法性,又肯定其等级性;他的“以法治国”, “奉法者强”的结论,是在剖析“为政以德”、“教以 人伦”的无效中得出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讲 正统法律思想
五、隋唐——完备 《唐律疏议》 六、宋代——新的发展阶段 理学的兴起 七、明清——开始走下坡路 启蒙思想家民主思想 八、鸦片战争之后——衰落
二、理论起源
儒家的重礼思想:从孔孟之礼到荀子之礼 荀子的主张: 1、排斥“为国以礼” 。反对“任人唯 亲”、“世卿世禄”的贵族政体,主张 “赏贤使能”。 2、坚持“为法以礼”。“礼者,法之大分 而类之纲纪也。”明确以宗法等级观念指 导立法和司法,维护宗法家族制度。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思 想的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 但长期支配着封建社会的立法、司法活动 ,而且对后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 律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奠基者是汉中期 的大儒董仲舒。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是与汉代中期的社 会变化紧密联系的: 1、经济的复苏 2、政权的强盛 3、文化的一统 礼教复兴 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历史、文化、个人
统一的秦王朝仍以法治理论为指导,崇尚 法家,实行重刑。 秦始皇泰山刻石言:治道运行,诸产得宜, 皆有法式 秦朝的立法以繁密严苛著称。 “秦时劓鼻盈累、断足盈车,举河以西, 不足受天下之徒”。 秦始皇还法外施刑,滥杀无辜。
秦法的得失 开创了“法令由一统”的新局面。 法网繁密 刑罚严酷(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 违背了法家的进化历史观:“法与时转则治,治 与世宜则有功”。 贾谊的名文《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怀贪鄙之 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 ,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 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 异也。”
1、独尊儒术。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 化之正统。 2、盐铁官营。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 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04
当代法律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0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
导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
0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0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体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点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 重要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客观需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对世界法律思想的影响
丰富了世界法律思想的多样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为世界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和多 样性做出了贡献。
提供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新思路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思想和理论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对于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强调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启示我们,法治建设必须以法治精神为核心,注重培养人们的法 治观念和意识。
指出了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表明,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现代法治建设应当注重法律与道德的 协调发展。
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帮助我们更好 地应对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挑战。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全)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徐海涛授课计划导论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第二节维护宗法等级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管仲、子产、邓析)第二节儒家的法律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第三节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子)第四节道家的法律思想(《老子》、《庄子》)第五节法家的法律思想(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管子》、韩非)第三章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和酝酿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与法家思想的破产二、从黄老到以儒为主的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第二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形成过程、内容和基本特点)第三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基本理论、刑事制度、婚姻家庭方面)自学辩论:“春秋决狱”利大于弊VS“春秋决狱”弊大于利第四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理学的兴起、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第五节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了解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重点讲述以黄宗羲为主的启蒙思想第四章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龚自珍、魏源)第二节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法律思想(洪秀全、洪仁玕)第三节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第四节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第五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孙中山、章太炎)第六节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及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学习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第1版参考教材:1.《中国法律思想史》武树臣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阅读书目与网络资源:1.《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范忠信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情理法与中国人》范忠信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武树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5.《中国法律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6.《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法律思想网8.法史网9.中国法律文化网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办default1.asp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10、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堂第三部分讲稿正文导论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中国自古以来各种法律观点、学说和理论的内容、本质、作用、特点及其产生、发展、演变和相互斗争、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它们与当时的立法、司法活动的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家族宗法制度
强调家族的地位和责任,对个人有着广泛的管控。
妇女与婚姻法
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地位和权益进行了限制和约束。
民主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1
洋务运动与西学东渐
中国经历了科技和思想的大规模引进,促进了法律改革的需求。
2
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
在政治、教育和社会改革中崛起了许多新的法律思想家。
3
辛亥革命与民主宪政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实行了第一部全面的民主法律体系。
现代与当代的法律思想
1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
法律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和合同自由。
3 人权与法治进步
中国在人权和法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和改革。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影响与启示
国际影响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法律思想对世 界各国的法律系统产生了重要影 响。
社会和文化变革
中国法律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法治建设的经验
中国的法律思想史为法治建设提 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结论和展望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对中国传统法律观念和法制发展的系统总结和研究。
《中国法律思想史》PPT 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重要时期的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尊重家庭价值观念,强调仁爱和 人际关系,推崇道德和规范的社 会秩序。
法家思想
法治原则,注重刑法和刑罚,追 求公平和法律的严格执行。
佛家思想
强调慈悲和施舍,追求心灵的平 静与解脱。
封建时代的法律思想
律法体系
封建君主通过制定各种律法,维护社会秩序和统 治地位。
法律思想史PPT整理
第一节神权法思想一、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原始的宗教迷信,“图腾崇拜”。
二、神权法思想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成于夏代——极盛于商——动摇于西周(一)形成于夏代“天命”、“天罚”思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为恭行天之罚。
”※“明德慎罚”思想的具体含义及体现1、“明德”:指统治者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
(1)统治者应勤政修德,力戒荒淫。
(2)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只当满足他们的要求,宽以待民,使民富裕。
2、“慎罚”:指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1)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2)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4)刑罚适中,主张用“中刑”(二)极盛于殷商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进一步加强:“天命玄鸟,降而生商”2、占卜——沟通人神思考:夏商时期神权法思想的两个显著特点:1、崇尚暴力、专讲刑杀,而不任德教。
2、笃信上帝,专事鬼神,而不注重人事。
(三)动摇于西周“以德配天”说提出——统治者要重视人民的力量,重视人心向背,光有神权是不足以维系其统治的,还必须“有德”,只有有“德”者才会“祈天永命”,长久地统治下去。
第二节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一、以“宗法”与宗法等级制、分封制、世袭制•嫡长子继承制——“立嫡(正妻)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分封制——王、诸侯、卿大夫、士二、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与特点礼:商朝就有。
但那时只是一种宗教祭奠上的仪式。
A、礼治的基本原则•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
•(一)亲亲(1)亲亲: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宗法原则,旨在维护家长制(二)尊尊:要求奴隶和平民要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等级制原则,旨在维护君•(三)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亲亲,亲亲包含尊尊。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 全册课件 PPT
夏、商与西周的法律思想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 过程,其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神权法和 宗法思想占统治地位,始终是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 点。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可加深我们对中 国古代社会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法律文 化的源头。
周礼中有许多规范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的,具有法 律性质,甚至具有根本大法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经国 家、定社稷”的最高准则,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政的重要 工具。
第二节 “礼治”思想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
1、“尊尊”原则。 是“礼治”基本原则之一,是要求小宗服从大宗,下级贵
族忠于上级贵族而不许犯上作乱,奴隶平民必须服从奴隶 主贵族的统治而不得反抗。 2、“亲亲”原则。 是“礼治”的又一基本原则,是要求父慈、子孝、兄友、 弟恭。
件的恒久理论意义。“名正言顺”中的“言”,在孔子那 里就包括礼乐刑罚,在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法律文化发展 史上,“名正言顺”不仅成为重要的立法原则,而且,孔 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君主主义立法思想要求法律变 革必须首先正名,所以,名实相符的正名理论成为了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变革的必要途径和逻辑
第二节 孔子
常考知识点
孟子的“仁政之法”的理论基础 孟子的“仁政之法”的来源和主要内容 孟子的关于法、礼、孝三者关系的论述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 孟子的“执中权时”法学方法论 荀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荀子的“礼治”思想 荀子的关于法律原理、法律条文、判例关系的论 荀子的隆礼重法的原因 荀子的刑事、经济、环境法律思想
第二节 “礼治”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课件(“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侯欣一
第三节
先秦墨家法律思想
墨家是战国初期以墨子为创始人,反映小生产 者利益和要求的学术派别。是先秦与儒家相抗衡的 重要学派,与儒家并列为“显学”。墨家主张“兼 爱”,要求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要互爱互利。 一、墨家的形成和发展 二、墨家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墨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是 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
第二次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0年,主要内容如下: (1)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普遍推行县制。 (3)按户口征收军赋。
4.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实践。 (1)君主治国,一定要确立法治,依法办事,反对 统治者凭主观意志和个人善恶随意决定政策措施和 赏罚制度。 (2)强调“术”的作用。 (3)主张君主要“无为”而治,同时任用官吏要使 其称职,不许官吏越职行事,要经常监督、考核官 吏。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特征 (一)四个原则:“亲亲”、“尊尊”、“长长”、 “男女有别”。 (二)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三、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 (一)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二)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四)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 不赦。
(六)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 (七)“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律实施论 1.有治人,无治法。 2.君制变、臣谨修。 (八)轻徭薄赋,经济方面的法律主张 1.轻徭薄赋。 2.制民之产。 3.重农轻商。 4.民富而国富。 5.保护自然资源。
四、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原则 1.“法先王”的思维模式。 2.家族伦理主义。 3.民本主义。 4.大一统的君主主义。 5.“中庸”的法律方法论。 6.德主刑辅。 7.重义轻利。 (二)主要特点 1.世俗性。 2.宗法性。 3.广泛强制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夏商西周的礼治思想PPT学习教案
第13页/共44页
(三)“恭行天罚”与神判
1.“恭行天罚” 含义:夏商统治者借天意对不
服从自己统治的敌对势力进行 的惩罚,一般通过征讨实现。 如:夏启征讨有虞氏 2.神判 含义:统治者借神意裁断争讼, 主要用于疑难第14案页/共4件4页 的裁决。 如:甲骨文,“鬼神”与“法
小邦周是承了上天的旨意来统 治人间的,取代大邦周是“天 命”所致,而周人对商的讨伐 与取代也是恭行天罚的结果。
第16页/共44页
第二个问题,商人自称为上天
(二)“以德配天”——对夏商神权 法思想的修正和补充
“以德配天”说很好的解释了这个 问题
1.天是公正的,与任何人没有血缘 关系,所以天命可以转移。
三、西周统治者对神 权法思想的 补充与发展
周人在用武力取代商的统治后, 要维持长治久安必须解释两个 问题:
1.“小邦周”为什么能取代“大 邦殷”?
2.上天为什么抛弃了虔诚的商人?
自圆其说,夏第15商页/共4时4页 期的神权法 思想在周人对“天命”的解释
(一)对夏商神权法的继承
解释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能取 代
故事:盘庚迁殷(安 阳)
盘庚告诫反对者:“我的祖先曾劳累 过你们的祖先,你们现在也是我的臣民。 但如果你们现在心怀不轨,我的先王就会 告诉你们的祖先,你们的祖先就会抛弃你 们,不救你们,使你们犯下死罪。我有能 通上天的大臣,有可以通天的神器,如果 我到你们祖先那里告你们,他们一定会说 ,:快用重刑严惩我的子孙,而我的祖先 也会将不详降临到你们身上。”
(二)注意对刑罚负面影响的 控制
刑有可能导致第41社页/共4会4页 矛盾的激化, 教应是治理天下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