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第一篇:学前儿童游戏教案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第一节游戏的本质一、“游戏”的词义二、游戏的本质学说三、游戏的本质特征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一、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三、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第三节学前游戏教育一、幼儿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二、游戏教育及其模式探索第二单元角色游戏第一节角色游戏概述一、角色游戏的特点二、角色游戏的结构三、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三、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四、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第三节角色游戏的指导一、角色游戏指导的主要内容二、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四节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项目一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项目二角色游戏的教学指导计划第三单元表演游戏第一节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一、表演游戏的特点二、表演游戏的种类三、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第二节表演游戏的指导一、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二、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三节表演技能实训项目一手影表演技能项目二木偶表演技能项目三歌唱表演技能项目四综合表演技能第四单元结构游戏第一节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一、结构游戏的特点二、结构游戏的分类三、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第二节结构游戏的指导一、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二、各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三、结构游戏教学指导范例第三节建构技能实训项目一积木建构技能项目二凸点型积塑建构技能项目三分割拼图的设计与制作技能项目四七巧板的制作与游戏指导技能项目五其他常用拼板玩具的制作技能第五单元体育游戏第一节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一、体育游戏的特点二、各年龄班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三、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第二节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一、体育游戏的结构二、体育游戏的分类第三节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一、幼儿自主体育游戏的指导二、体育教学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第四节体育游戏的创编一、体育游戏创编的步骤和方法二、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方法三、体育游戏竞赛方法的设计四、体育游戏细节的设计第五节体育游戏教学技能实训项目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观摩与记录项目二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与改编项目三幼儿体育游戏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体育游戏的结构二、体育游戏的分类第三节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一、幼儿自主体育游戏的指导二、体育教学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第四节体育游戏的创编一、体育游戏创编的步骤和方法二、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方法三、体育游戏竞赛方法的设计四、体育游戏细节的设计第五节体育游戏教学技能实训项目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观摩与记录项目二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与改编项目三幼儿体育游戏的教学活动设计第六单元智力游戏第一节智力游戏的特点和指导一、智力是什么二、智力游戏的结构和特点三、智力游戏的指导第二节发展观察力的智力游戏一、听觉游戏二、视觉游戏三、触觉游戏四、嗅觉与味觉游戏五、观察力游戏的指导第三节发展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智力游戏一、注意力游戏二、记忆力游戏第四节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力游戏一、想象再造游戏二、想象创造游戏第五节发展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智力游戏一、发展思维能力的游戏二、发展操作能力的游戏第六节智力游戏教学技能实训项目一发展观察力的智力游戏活动设计项目二发展记忆力的智力游戏活动设计项目三迷宫设计项目四游戏棋设计项目五幼儿智力游戏的教学活动设计第七单元其他游戏第一节语言游戏一、幼儿语言发展阶段二、幼儿语言游戏的类型三、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要求第二节数学游戏一、幼儿数概念的发展阶段二、幼儿数学游戏的主要内容第三节音乐游戏一、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二、幼儿音乐游戏的设计第四节美术游戏一、幼儿绘画游戏的发展阶段二、幼儿美术游戏的指导第五节集体娱乐游戏一、集体娱乐游戏的组织二、集体娱乐游戏的主持技巧第六节婴幼儿游戏一、婴儿的发展与游戏引导二、婴幼儿游戏的类型三、婴幼儿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要求: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
编号:
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
【交流讨论】
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
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为幼儿提供预先的经验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就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1.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首先,教师应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营造有序的游戏环境。
第二,教师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以吸引幼儿持续地参与游戏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教案(5篇)
第3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假如有小伴侣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
〔1〕教师:此刻请小伴侣把刚刚我们商量的资料,用图或图夹文的
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伴侣简单得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 方法记录下来,每组呈现 3~4 种方法。
红柿里也有很多的养分,象 vc 他能是我们的牙齿骨骼变的坚固,还能防 时带着他们了解每个五官的具体位置;第二环节:说一说,请小伴侣踊跃
止牙龈出血。
发言,说一说五官的用途以及如何爱护五官,听一听他们对五官的了解有
师:小伴侣平常都是谁做菜给你们吃呀?咱们自己也来做一个菜尝尝 多少;第三环节:贴一贴,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让幼儿加深了解。
三、设计思路: 买菜、认识、了解常见蔬菜、烹饪、品尝、整理、整理、针对中班幼 儿,对其纠正挑食、偏食的心理与行为,进而爱吃各种食物,均有着重要 的影响。 四、活动进程: 1、进超市、《买菜》音乐导入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观看菠菜、胡萝卜、大蒜、西红柿等 蔬菜,明白名称,了解其丰富养分; 2、透过亲自“烹饪〞,激发幼儿爱劳动的兴趣,同时教育幼儿懂得 多吃蔬菜身体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二、活动预备: 1、多种蔬菜〔菠菜、胡萝卜、大蒜、西红柿等〕 2、烹饪用具、音乐磁带、小篮子 3、丰富词汇:维生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教案 4
侣在做什么。
活动目标:
〔2〕幼儿自由回答。
1、喜爱刷牙,养成每一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3〕教师:小伴侣,除了书上面的几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你还明
2、了解龋齿的危害,明白刷牙能够爱护牙齿,感知正确的刷牙方法。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四、学前小朋友游戏旳构造要素 (一)游戏旳外部可观察旳行为原因 1、表情
愤怒 哭 厌烦无聊 茫然 专注 轻松 微笑 嬉笑 夸张 放声大笑
兴奋性程度增长
2、动作
非常规性、反复性和个人随意性 (1)探索 ❖ 对物体性质旳探索 ❖ 对物体关系旳探索 ❖ 动作效应旳探索
(2)象征:是在表象作用支配下旳想象性虚 构性动作,涉及以物代物和语言动作替代另 一事物或动作。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 自主控制旳,能带来快乐情绪体验 旳,有操作材料旳活动,其中自主 控制是游戏旳最内在本质。”
——毛曙阳
游戏旳本质是幼儿旳主体性活动,这种
活动现实直观地体现为人旳主动性,独
立性和发明性旳活动。
——刘焱 ❖ 内部动机 ❖ 游戏者决定游戏活动旳过程、内容 ❖ 游戏者想象和发明游戏材料旳使用和游
2、游戏旳体验
爱好性体验 自主性体验 胜任感 幽默感 趋力快乐
(三)游戏旳外部条件特征
❖ 幼儿有自由选择旳权利和可能 ❖ 活动旳方式措施由幼儿自己决定 ❖ 游戏旳难度与幼儿能力相匹配 ❖ 不追求或紧张活动成果带来旳奖惩
(3)嬉戏:有意作“坏事”取乐,带有幽默、 逗乐、玩笑旳性质
3、角色扮演:以人代人
机能性角色 互补性角色: 想象性或虚幻性角色
4、言语 ❖ 伙伴之间旳交际语言 ❖ 角色之间旳交际性语言 ❖ 想象性独白
5、材料
(二)游戏旳内部主观心理原因
1、游戏活动旳动机 ❖ 内部动机 ❖ 直接动机 ❖ 内部控制
三、游戏旳本质
“嬉戏”、“玩耍”
“play”和“game”
❖游戏是小朋友内部存在旳自我活动 旳体现,是一种本能性旳活动。他 将游戏旳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案篇一:学前儿童游戏理论教案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目的要求】了解人们对于有“游戏”有不同的定义;理解游戏的结构和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掌握游戏概念、游戏的本质特征。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是幼儿游戏的价值。
【主要内容】第一节游戏的概念主要涉及范围:什么是游戏?如何理解游戏?一、我国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卷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特点是:①趣味性②具体性③虚幻性④自由自愿性⑤社会性丁海东《学前儿童游戏论》一书中,刘焱指出: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二、国外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德国的福绿贝尔(F·Frnbel,1982-1852)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
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是游戏,游戏即生活。
”第二节游戏的特征一、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曹中平《儿童游戏论》称之为“活动动机的内源性”。
即游戏的动机主要自源于主体的内驱力或需要。
“为游戏而游戏”,这是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幼儿游戏与其他工具性行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为)的最显著区别。
二、游戏是愉快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愿望,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一章)
首先,游戏有助于幼儿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 其次,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与进行情感宣泄的一种手段。 再次,在游戏中还可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审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等高级情感。 最后,通过游戏可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六)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一)自主自愿性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没有强制的目标,这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局促情绪,让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地去游戏,自发的行为往往是愉悦的;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幼儿感到满足与快乐;游戏中的幼儿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他们能控制所处的环境,甚至能根据需要去改造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
二、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成人排解来自生活、工作中的紧张、不安、郁闷等消极情绪。虽然游戏在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它仍然只是成人生活中一个相对次要的部分。而学前儿童阶段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前儿童的生活。
(一)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在成人的意识里,对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分,他们既不会把“正经事儿”当“儿戏”,也不会把“游戏”当成真正的生活。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的界限是模糊而游移的。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来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
(二)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五、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 觉醒理论 • 元交际理论
题外话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分析
一、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一)游戏机会 (二)游戏时间 (三)游戏场地 (四)游戏材料
二、家庭的影响
(一)父母
(二)媒介的影响
三、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一)同伴
(二)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 (三)健康状态
(四)认知风格
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 霍尔 提出“复演说”,他认为儿 童的发展复演了从动物到野 蛮人再到部落成员的人类发 展,儿童游戏是远古时代人 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 上的重演。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游戏, 如爬行和蹒跚行走期的游戏, 追逐类游戏,娃娃家和沙滩 游戏,小组竞赛的游戏,在 复演论看来就是动物阶段、 野蛮阶段、农业家长式阶段, 以及部落阶段生存方式的重 演。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 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 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 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一)什么是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 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 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自 主性游戏并不是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游戏的 性质这个角度提出来的;是强调所有的游戏应该有自主性, 自主性游戏包括所有的游戏。
剩余精力说
这种剩余精力思想最早体现 在席勒《美育教育书简》一 书中:“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 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 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 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 响彻荒野,它的旺盛的精力 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 了享受……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第01章
拓展 阅读
三、文化视野中的游戏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游戏优于文化、超越文化,游戏数量的多少 标志着文化繁荣的程度。一般来说,可以把人类文化分为两种,即多游戏文化和缺游戏文化。 游戏先于文化,文化又会反过来制约游戏的行为,并且在不同的文化中,游戏扮演的角色也是 不一样的。
四、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
8
拓展 阅读
五、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
心理学研究对游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20 世纪著名的三大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 戏理论、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都是各心理学派研究的成 果,它们促进了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家主要围绕游戏行为的解释、儿童游戏的发展阶 段、游戏与儿童发展关系等方面对游戏加以论述。他们认为,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发戏过程中需要游戏者积极主动地参与。
2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充满幻想的,具有虚构性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需要对人物角色、行为动作、场景、材料 等进行假想。在游戏中,儿童会模仿妈妈细心地照顾宝宝、模 仿医生给病人看病、模仿司机认真地转动方向盘开车;儿童会 用椅子当马骑、用细棍当针给病人打针;儿童会想象这是在家 里、这是医院、这是电影院等。儿童通过这种“假装的”“假 想的”行为动作或场景来表达自己对真实世界的认识。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学习目标
1. 掌握儿童游戏的概念与特征 2. 熟悉儿童游戏的常见类别 3. 了解儿童游戏的本质
3
01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我们 该如何界定游戏?儿童游戏具有哪 些特点?我们常见的儿童游戏类型 又有哪些呢?
1
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我国, “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但是,究竟什 么是游戏,我们应该如何界定它,迄今为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结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前儿童游戏】第一章 游戏的概述
情景案例2
某幼儿园中班建构区,一个男孩(甲)在用软塑料块搭“大高 楼”,另一个男孩(乙)在旁边玩飞机。每当甲搭好了“大高楼”, 乙的“飞机”就开过来将它撞倒。细心的王老师发现,乙的行为并没 有引起甲的不悦,每当“大高楼”被撞倒后,甲就迅速地又搭起一座 “大高楼”,似乎在等待着乙的“飞机”又一次的到来。由此,王老 师判断两个男孩正在非常默契地玩一种合作游戏,所以没有去干预, 而是坐到甲的身旁,也拿软塑料块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 “我来搭一座不容易被撞倒的大高楼。”在老师的示范启发下,“大 高楼”越搭越结实,大家玩得津津有味。
①愉快与严肃 ②手段与目的 ③自由与约束 ④假想与现实 ⑤练习与探索
三、游戏的本质特征
• 自愿 • 想象 • 愉悦
判断是否是游戏行为
婴儿不停的摇晃这拨浪鼓 小猫追逐自己的尾巴 一群男孩专注于打弹子比赛 小女孩正在为她的娃娃家准备宴席 一个学步幼儿欢乐地跑向她的母亲 女孩有节奏地唱着儿歌跳绳 孩子用手指画画 一个男孩用鞭子击打着、嘴里吆喝着他的小板凳 ... ...
一、游戏的词义
• 中文:“游” “遊” “戏” “嬉”
1.轻松自在 2.不是正经事
英文:“play” “game”
1.运动 2.轻松自在 3.无价值
分组玩游戏
• • • • • • • • 五子棋、跳棋 扑克牌(拍二十四) 七巧板 跳房子 翻花绳 九九乘法表 杀人游戏(11人) 老鹰抓小鸡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游戏及其相关理论一、游戏及相关理论在中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一)经典游戏理论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戏理论,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游戏问题的。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驰说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Partick,或译作柏屈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鲁斯。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小结:贡献: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局限性: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发泄论(或补偿论)•人格构成学说: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第一、二章)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柳阳辉张兰英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一章游戏概述一、游戏的本质(一)游戏的定义1.经典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席勒(德):游戏更多的是享乐,使多余生命力摆脱了外部需要的自由表现,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
格鲁斯(德):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
斯宾塞(英):游戏是健康儿童在正常生活后,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
福禄贝尔(德):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是儿童内在需要与冲突引起的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拉察鲁斯和裴茄克(德):游戏是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霍尔(美):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加维(美):游戏应当是有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的活动。
以上解释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自发、愉快、自由式游戏的基本特征。
2.现代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是表现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和欲望的最好方式。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不是独立的活动,它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方式,是同化超过顺应得活动。
活动教育学派: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是真实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材料,再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
觉醒理论学派:游戏是对环境起作用的方式,可以探寻和调节外部与内部刺激的数量,以产生一个最佳的平衡,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游戏是激励探索的手段。
元交际理论学派:元交际依赖于双方对于隐喻的信息的辨识和理解。
儿童的游戏就隐喻着“假装的”、“不是真的”,这种言外之意正是元交际的对象。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参与者能够携带着“这是玩”的信息的信号,达成协议或进行元交际,游戏才能发生。
所以,游戏是信息的交际和操作的过程,元交际是其特征。
3.游戏定义中的困难游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的主体精神的活动,它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下定义,每一种解释和定义都预示着一种角度、一种眼光和一种理解。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一)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二)社会性发展的任务
2-3
第三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二、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亲子游戏 (二)伙伴游戏
2-4
第四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重要性 (二)情感发展功能 (三)情绪恢复功能
2-4
28%
This text can be replaced with your own text. All phrases can be replaced with your own text
教师武断干预
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
4-2
第二课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组织与指导
3-2 第二课 学前儿童游戏中硬件环境的创设
一、室内游戏硬件环 境的创设
二、室外游戏硬件环 境的创设
3-3 第三课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童游戏中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学前儿童游戏心 理环境的内涵与意义
二、学前儿童游戏心理 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
三、学前儿童游戏心 理环境创设的原则
第四章 角色游戏
4-1 第一课 角色游戏概述
2-1
第一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基本动作 (二)运动能力 (三)协调能力 (四)自发运动
2-1
第一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二、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一)发展分期 (二)阶段一致性
2-2
第二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28%
学前儿童游戏(或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案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主讲教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及类型;2.理解影响幼儿游戏的诸多因素,能运用知识分析幼儿的游戏;3.喜欢上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影响幼儿游戏的诸多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直观法上课前,先介绍几本参考书籍给大家:1.《儿童游戏通论》,刘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揭示儿童游戏和社会文化、儿童发展、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中国社会出版社。
主要探讨:游戏概念、幼儿园游戏特点、幼儿园游戏的教学实践模式及可行性与需要的条件。
3.《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江苏教育出版社。
主要探讨:梳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从“儿童中心”到“对话精神”,从幼儿到教师作为游戏者,从传统玩具到现代玩具,本书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论述。
4.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美)约翰逊等编,华爱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探讨:将有关游戏和发展的研究告诉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
关于游戏的专著:儿童游戏译丛(共5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从保育记录出发进行解读(河边贵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逝去的儿童游戏(李长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民国乡土儿童游戏(商参等著,福建教育出版社)游戏,让学习成瘾((美)卡普著,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传统儿童游戏(卢有泉等编,山西教育出版社)游戏力((美)科恩著。
中国人口出版社)一、请大家看看下面几张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主讲教师:思考:谁偷走了孩子的笑容?(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2013.《幼儿教育》10期***幼儿园调查:“最开心的事”结论:最开心的事大多是与幼儿体验了某种新奇的交通工具,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吃自己喜欢的零食、去了游乐场玩,外出旅游等事件有关,“和家人一起玩感到很开心”的占5%,而在“幼儿园感到开心”的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幼儿园不再是幼儿心中的乐园!资料链接:你知道“幼儿园”的来历吗?1、1837年,“幼儿教育之父”、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的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破冰游戏:找人游戏
按分好的小组;
每个小组锁定本班一位同学,列出他/她的优点;由别的小组来猜是谁;
难度要求:争取让别的小组都猜不到,但是答案揭晓的时候要向其他同学说明这位同学的优点。
(通过破冰游戏,帮助老师了解学生,促进同学关系融洽。)
1.课程分析:
(2)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以皮亚杰的理论为代表:
①练习性(感知运动、机能性)游戏(0-2)
如:反复扔捡的游戏;来回跑的游戏;
表现:直接感知,实际动作;
目的:获得感官刺激、愉快体验,或者引起注意。
②象征性(假装)游戏(2-7)
象征性游戏:用水桶替代小鼓;扮演爸爸、妈妈
③建构(结构)游戏:
如:拼图、搭积木、玩沙、木工等;
案例分析:家长质疑幼儿园游戏活动太多,孩子学习到的东西少,班主任应该如何解释?
解答: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身体、社会性、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知识拓展:
1、自主游戏与指导;
15min
25min
5min
15min
5min
10min
15min
15MIN
15min
3min
3min
4min
思考与联系: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学前儿童游戏》,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05月出版;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
教材分析
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思考并讨论
①为什要学这门课程?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主动自愿的特质,带给儿童极大的乐趣,促进幼儿在身体、认识、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始终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掌握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②本学期要学什么?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能够在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学会设计并组织、指导游戏活动。
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1、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性质与特点:通过经验分享、课堂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本章的重中之重,通过幼儿园教学和亲子等实例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
难点:1、学前儿童游戏的意义:学生常常只学习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于为什么开展游戏活动不甚了解。通过课前讨论本课程的意义,回顾成长过程中儿时游戏对个人成长的帮助,介绍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游戏得重要性与必要性。
作用:训练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④.有规则游戏(7-12)
如:下棋、猜拳等;
作用:增强儿童对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规则打下基础。
注:中小班常玩2、3类游戏,中班以后会增加规则性游戏。
(3)按发展顺序对假想游戏的分类(课外拓展)
① 感觉运动游戏
② 初期的假想游戏
③ 物体假想游戏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总课时
51
理论
实践
25
26
课程类别
□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
□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实习实训课课程□课外素质教育课程
所选教材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第4次印刷。
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④ 替代性假想游戏
⑤ 社会戏剧性游戏
⑥ 角色的知觉;
⑦ 规则性的比赛
(4)按照教育作用(知识拓展)
①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②规则性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规则性游戏是指以教师创编、组织为主,以规则为核心的游戏形式。
两类游戏的区别:
•强调的是自娱自乐。
•有规则游戏的本意是遵守规则的游戏、追求共同目标的比赛,它强调的是整体的相互关联。
两类游戏的联系:
•都是幼儿自愿发起的活动
•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
•是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活动
8.学前儿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4)游戏促进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5)游戏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控能力
(6)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目标实施设计
教学要点
教学方法及资料实施设计(讲授、讨论、演示、训练、录像等)
时间分配
1.课程介绍、导入
2.幼儿游戏的一般概念
3.学前儿童游戏和成人游戏的区别;
4.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
5.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6.学前儿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本学期任务简要介绍(PPT):
教师自我介绍、课程考核方式介绍;
5.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分享:教师现在年龄阶段玩的游戏
大学生年龄阶段玩的游戏
回忆儿童时期玩的游戏
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总结出儿童游戏和成人游戏的区别,归纳知识要点:
(1)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①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游戏在成人生活中占次要地位,但是是幼儿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成人的生活主要是工作,幼儿的工作就是游戏。
课堂预习、浏览本章内容;
要求学生尝试列出知识点导图;
呈现知识框架图;
介绍本章的知识目标和重点、难点。
4.第一节:概念、性质、和特征
(1)学生讨论“什么是游戏”、“什么是儿童游戏”;根据自己的认识归纳游戏的特征。
(2)介绍语言学、教育学中“游戏”的含义。
(3)学习并掌握游戏的概念:强调幼儿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快乐”、“自主”。
②游戏的心理状态不同:成人对待游戏是不严肃的,而幼儿游戏与生活的界限很模糊,对待游戏的态度认真严肃。
③游戏的内容不同:成人游戏大多是竞技游戏,规则性强;幼儿游戏则简单重复、追逐、假想扮演,规则性不强或多为隐性规则。
④游戏的驱动力不同:成人的游戏更多是为了拓展人际关系,活动奖励和成就感,功利性强,儿童游戏更多是本能驱动的。
③我们将怎么样去学?
大概一半的时候学习理论知识,一半的时间完成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带领练习。
2.探讨学期任务(章节列表图)
带领学生浏览本学期内容大纲
介绍每个部分学时分配;(第四章和第七章涉及的内容较多,会多给实训时间。)
根据学时分配初步介绍各个部分会要求完成的课堂、课后练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第一章知识点介绍(框架图)
1.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2.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学前儿童游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4.学前儿童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哪些影响和作用?
教学评价与反思:(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教师授课方法、手段等进行评价和反思)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破冰游戏导入,帮助教师增强对新班级的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作用。然后通过分享、讨论师生儿童时期与现在所玩的游戏,归纳总结游戏的概念,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性质和特点。接着通过活动图片展示,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带领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以及不同游戏发生的年龄阶段。最后帮助学生重点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理解“游戏是幼儿园最进本的活动”这一原则。
•旁观行为:有意识观看,不主动参与。可能是游戏,也可能不是;
①单独的游戏(1—2岁):独自玩玩具,不注意、不关心、不交流;
②平行游戏(2—3岁):有察觉身边的小朋友,偶尔模仿,少量交流,没有合作,托班和小班晨间自由活动常见。
③联合游戏(3—4岁):表达、交流,但是没有分工和合作。中小班常见。
④合作游戏(5岁:明确的目标、分工、合作。4岁以后会出现。例如会扮演角色游戏:医生、护士和病人。
(4)了解游戏的性质: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提出根据游戏的概念,学生需要学会辨别分析幼儿活动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游戏活动”。
(5)案例分析:某老师组织的“表演了游戏”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分析:该老师组织的活动不是孩子们自发开展的,也不由孩子们决定玩什么,用什么材料来玩以及怎么玩,不符合“自主性”的特征;在过程当中缺乏“愉悦性”,不是快乐自主的活动,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学情分析
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