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合集下载

海宁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海宁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规划背景海宁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是杭嘉湖地区的重要城市。

海宁市在“十一五”期间,已基本形成“二横三纵”高速公路以及“三横九纵五连”干线公路的公路网格局,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逐年增长,2010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826万吨,货物周转量239977万吨公里;共完成客运量3015万人,客运周转量71033万人公里。

规划范围及年限直接规划区地理范围为海宁市域(共8镇4街道),间接影响区范围为海宁市周边县市,包括嘉兴市秀城区、秀洲区、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桐乡市,杭州市及西南方向,湖州市及以西方向,苏州市及以北方向,宁波市及东南方向,绍兴市及以南方向,上海市及东北方向。

特征年:2015年、2020年,以“十二五”(2011~2015年)为规划重点。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论1) 人口海宁市2010年末总人口为66.03万人,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总人口分别为:66.97万人、68.22万人。

2) 产业结构海宁市“十一五”末产业结构比例为4.63:61.37:34.00,预测海宁市2015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达:3.4:58.6:38;2020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达:3:55:42。

3) 国内生产总值海宁市201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为455亿元,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800亿元、1290亿元。

(2)交通需求预测结论1) 客运量海宁市2010年末全社会客运总量为3015万人,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全社会客运量分别为6200万人、8600万人。

2) 货运量海宁市2010年末全社会货运总量为1826万吨,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全社会货运量分别为2000万吨和2600万吨。

3) 运输方式及分担率预测海宁市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方式在2015及2020年末的方式结构及分担量如表1-1所示。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一、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即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海宁总部规划文本

海宁总部规划文本

目录PART 0 效果图PART 1 项目背景概述1.1 规划背景1.2 基地区位1.3 上位规划分析PART 2 规划分析2.1 基地范围2.2 地形地貌2.3 周边环境2.4 现状交通设施2.5 SWOT分析PART 3 总部基地研究3.1 总部基地概念与模式3.2 研发型总部基地案例解析3.3 金融企业型总部基地案例解析3.4 创意产业型总部基地案例解析3.5 总部基地商务服务模式归纳3.6 相似案例解析PART 4 定位及经营研究4.1 总体定位4.2 主题形象4.3 战略目标4.4 经营策略4.5 经营模式研究PART 5 规划设计5.1 规划策略5.2 总平面图5.3 交通组织规划5.4 绿地系统规划5.5 功能结构分析5.6 开放空间与界面5.7 城市设计要素分析5.8 开发时序5.9 空间布局分析5.10 地块编号及指标5.11 技术总图5.12 公共活动空间意向5.13 天际线处理5.14 详细景观节点设计PART 6 建筑设计意向6.1 建筑设计总述6.2一期办公建筑平面图6.3大型集团办公区建筑平面图6.4酒店办公区建筑平面图6.5名企办公中心建筑平面图6.6精品商业建筑平面图6.7公寓户型平面图6.8地下一层平面图6.9建筑设计意向附录 投资估算日景鸟瞰图主入口夜景鸟瞰图星级酒店效果图中央湖景公园效果图名企办公中心效果图Background Study项目背景概述1.1.1 全球经济网络和经济中心的转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开始进入全球城市网络的时代,全球的经济重心已经进入由西半球向东半球转移的过程。

海宁的发展也因此开始具有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宏观背景和在全球经济网络中寻求和提升自身定位的非凡机遇。

1.1.2 中国经济发展三大经济圈的发展比较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三大经济圈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力量。

是否具有成熟的中等城市群是除中心城市外保障三大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基础。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概述海宁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毗邻上海和杭州。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海宁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城市,海宁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

发展目标海宁的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促进海宁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吸引投资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海宁的经济实力。

2.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海宁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宁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状况,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4.文化建设:注重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

创建符合海宁特色的文化景点和艺术中心,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5.社会服务提升: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教育、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6.地理空间整合:优化海宁的地理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规划内容区域划分海宁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市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中心城区:作为海宁的核心,中心城区将注重功能布局的合理规划,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中心。

2.经济开发区: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规划了经济开发区,专门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3.文化旅游区: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规划了文化旅游区,打造具有海宁特色的文化景点和旅游目的地。

4.居住区:为了解决人口的居住需求,规划了多个居住区,提供不同档次和类型的住房,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5.农村发展区:注重农村的发展,规划了农村发展区,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海宁的城市总体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交通建设:改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规划新的道路和桥梁,提升公共交通设施的配套水平。

2.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供水和排水设施建设,确保市民的水资源供应和排水系统的畅通。

海宁环东西山提升规划设计

海宁环东西山提升规划设计
海宁环东西山提升规划设计 HAINING RING MOUNTAIN LANDSCAPE DESIGN
仓基河、西山环抱 海宁最早的聚居区
清代海宁总体规划
横头街水路贸易区
海宁环东西山提升规划设计 HAINING RING MOUNTAIN LANDSCAPE DESIGN
1949年海宁总体规划
硖石火车站带动城市化进程 以工人路为核心的商业区发展
海宁环东西山提升规划设计 HAINING RING MOUNTAIN LANDSCAPE DESIGN
1979 改革开放至今海宁产业飞速发展
• 改革开放前30年海宁皮革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 1994年海宁建立全国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中国皮革城 • 2010建成“皮革航母”-- 佟二堡海宁皮革城
问题 产业兴市的过程中也带来了 环境恶化
• 水体污染
• 文化断层与缺失
• 交通压力
五类水体
冰冷的建筑
海宁环东西山提升规划设计 HAINING RING MOUNTAIN LANDSCAPE DESIGN
无序的交通
环境· 水体篇
ENVIRONMENT AND WATER
海宁环东西山提升规划设计 HAINING RING MOUNTAIN LANDSCAPE DESIGN
海宁环东西山提升规划设计 HAINING RING MOUNTAIN LANDSCAPE DESIGN
第一篇
(汇报人:朱胜萱)
一.城市发展史 •城市演进过程 •环境 水体篇 ——城在水中 •环境 绿地篇——城再绿中 •环境 文化篇——城在文中
二.环东西山片区城市 运营策略
•城市中央休闲区介绍
•打造东西山片区总体目标
城在水中

宁海三门湾总体城市设计

宁海三门湾总体城市设计

规模
备注
(2) (3)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规划()
宁波2030城市发展 战略总报 告 宁海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规划名称
长街镇总体规划
功能定位
宁海东部和三门湾北岸的中心镇,宁海发展的重要储备区, 集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海城 镇 宁海南部以山林经济和海洋经济为主导,环境优美和生态 休闲的港湾小城镇 宁海县东部重要的农副产品后备基地,沿海南线上的生态 工业小城镇,以发展生态工业为主导海洋经济和山林经济 并举的产业职能
1.1 感知三门湾
1、斑块感知 (1)斑块构成与形态
总体特征:山为屏,水位脉,山· 田· 涂· 城水相连
山:蛇蟠山、青门山、下万山、满山等,分布于 涂:蛇蟠涂、双盘三山涂、下洋涂,相对集中连片分布,具有良好的开发建设适宜性 田:棋盘状方格网 城:小集中· 大分散,沿公路和水系呈点状和簇状自由生长 水:五指状向内陆延伸
(3)城镇分布结构
3乡3镇1新城,人口19.6万,面积757.6Km2 山海为界限,公路为导向,分散且低水平均衡发展 城镇化水平低(x%), 临海而不亲海,滨海无大城大镇,无高端临海产业
茶院乡
力洋镇 胡陈乡
宁海县 中心城区
越溪乡 宁东新城 长街镇
一市镇
三门县 中心城区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1.3 畅想三门湾
(1)上位规划
规划名称 功能定位
三门湾主要为生态养殖、湿地保护和海洋旅游,同时兼具 生态型临港功能 加快长街-力洋新城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新经济和绿色海洋 产业,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区、海洋经济示范区、特色宜居 健康新区、国家海洋文化和生态保护区 宁东新城是以一、二类工业为主导,融居住生活、研发、 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宁海县东部工业新城 远期人口15万, 用地25.06km2

宁海县西店镇总体规划(2006—2020)

宁海县西店镇总体规划(2006—2020)

宁海县西店镇总体规划(2006——2020)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促进西店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加速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使城镇建设与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标准、文件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②《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版)③《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④《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⑤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2、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有关规划①《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②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③《宁波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④《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⑤《象山港区域空间保护和利用规划》⑥《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⑦《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3、其他相关规划、计划①《西店镇总体规划》(1994)②《西店镇土地利用规划》(1996)③《宁海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发展规划》④《宁海县消防专项规划》⑤《宁海县域村庄布点规划》⑥与《西店镇政府工作报告》(2006)、《宁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06-2010)相衔接。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1、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区域的角度分析把握西店未来的发展。

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加强镇区的空间整合和优化。

2、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坚持规划的合理性,也注重客观实际,把改善和方便人民生活放在首位。

3、城乡一体化的原则:统一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建立以镇区为中心的村镇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增强规划对未来预见性的同时,强化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注重规划的可持续性、可行性,近远期结合,保护与建设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

第3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至2020年,其中近期至2010年,远景至21世纪中叶。

第4条规划范围规划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1、镇域:为本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在该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协调海宁市域的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统筹各种资源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特编制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遵循的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妥善协调海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合理配置海宁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人口、土地、环境等发展要素,努力提升城市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管理能力,不断推动海宁和谐社会的构建。

规划将坚持统筹兼顾、城乡和谐发展的原则,坚持有限目标、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坚持近远结合、增强协调作用的原则。

第 3 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他有关城市规划技术规范。

(5)已批准相关规划。

第 4 条规划基期为2004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50年。

第 5 条规划层次与任务本次规划层次包括市域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市域空间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海宁市域,主要任务是确定海宁市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及行动计划,为市域内的城镇、乡村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重点是协调区域关系,合理确定海宁市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明确市域空间土地利用、城镇和产业布局;统筹安排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市域功能区划与空间管制,提出分类指导要求。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为海宁市区的行政范围,面积143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是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明确用地功能和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对公共设施、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

海宁尖山新区南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宁尖山新区南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宁尖山新区南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背景综述1、区位优势的提升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及交通、港口、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区域城际轨道、杭州湾大桥、嘉绍跨江通道等基础设施项目的不断推进,海宁尖山新区依托同处于上海都市经济圈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双重优势,抓住上海“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和2010年世博会即将举办的历史机遇,以及浙江全力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有利时机,全面承接上海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2、国内高科技产业集中发展区域海宁尖山新区位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四大密集区之一的长江三角洲,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交汇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3、加工型为主的“世界工厂”架构初步形成海宁尖山新区地处中国目前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重组,国际间产业转移速度在加快,长江三角洲正在崛起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的投资热点地区和全球性以加工型工业为主的“世界工厂”。

在上述宏观背景下,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海宁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尖山新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快新区开发建设进程,促进新区科学发展,指导新区新一轮的开发建设,海宁市尖山新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我院编制本次南部工业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相关规划分析1、海宁市尖山新区总体规划对尖山新区的区域定位是:沿杭州湾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北翼的重要节点地区,海宁市域未来制造业和旅游休闲服务业综合发展的主要空间。

规划尖山新区内形成“三轴五片”的总体布局结构。

“三轴”包括一条新区发展主轴和两条对外联系主轴。

“五片”是指以生态廊道和交通走廊分隔形成的的五个功能片区,分别为西部生活片区、北部生活片区、南部工业片区、东部工业片区,以及规划期内预留的西南远景发展片区。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南部工业片区的南部,总体规划要求该区域主要布置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如精密仪器仪表、电子、生物医药等无污染或轻污染、科技含量高、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海宁尖山新区中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宁尖山新区中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2、金牛路与春富路西南角科研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东南侧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住用地;调整医院用地位置。 3、由于现状在尖山新区钱塘江路北侧、新城路东侧建有一个消防特勤站,占地 1.06 公顷,满足整个尖山新区的消防需求。本 区块内将取消原规划设置的消防站。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05
1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东南工业区位于尖山新区最东部,是在已建高点沙发工业园基础上形成的。规划区块 北侧紧邻沙发工业园区,东西向的杭州湾大道是东部工业区块与尖山新区内部联系、以及对外联系 的主要道路,区位较好。东部高点沙发工业园的建设以及中部工业区块的规划编制,为东南工业区 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规划下一步结合新区中心区的建设以及高点沙发工业园的建设启动 东南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在此规划背景下,海宁市尖山新区管理委员委托我院编制本次东南工业区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稿于 2007 年 6 月由海宁市规划建设局批复实施。该项目实施两年来,严格按 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但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内容与相关政 策要求、国家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等不符,需要进行修编。依据《关于要求对<海宁市尖山新区中部工 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宁市尖山新区东南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的主要意见》,本规划主要进行了如下修改:
中部工业区块位于本次规划区块西侧,与东南工业区相隔六平申线。中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提出,以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根据其产业特性,以科技生产环境的营造作为重点,强调生产机能的完善与 货物流线的顺畅,陆运与水运的延伸与结合,加上不同性质空间机能的定义与近远期发展的整体规划。生产环境将成为该区具有特 色的环境要素。中部工业区块作为尖山新区启动工业区,对于整个新区的持续开发具有示范作用,其发展深切影响尖山新区的机能 整合成效。中部工业区按照产业划分,自西向东依次是软件企业组团、电子信息组团、仪器仪表组团、汽车及零部件组团。考虑其 产业分布,东南工业区在产业选择与分布上应结合中部产业延续。

海宁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海宁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规划背景海宁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是杭嘉湖地区的重要城市。

海宁市在“十一五”期间,已基本形成“二横三纵”高速公路以及“三横九纵五连”干线公路的公路网格局,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逐年增长,2010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826万吨,货物周转量239977万吨公里;共完成客运量3015万人,客运周转量71033万人公里。

规划范围及年限直接规划区地理范围为海宁市域(共8镇4街道),间接影响区范围为海宁市周边县市,包括嘉兴市秀城区、秀洲区、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桐乡市,杭州市及西南方向,湖州市及以西方向,苏州市及以北方向,宁波市及东南方向,绍兴市及以南方向,上海市及东北方向。

特征年:2015年、2020年,以“十二五”(2011~2015年)为规划重点。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论1) 人口海宁市2010年末总人口为66.03万人,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总人口分别为:66.97万人、68.22万人。

2) 产业结构海宁市“十一五”末产业结构比例为4.63:61.37:34.00,预测海宁市2015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达:3.4:58.6:38;2020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达:3:55:42。

3) 国内生产总值海宁市201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为455亿元,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800亿元、1290亿元。

(2)交通需求预测结论1) 客运量海宁市2010年末全社会客运总量为3015万人,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全社会客运量分别为6200万人、8600万人。

2) 货运量海宁市2010年末全社会货运总量为1826万吨,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全社会货运量分别为2000万吨和2600万吨。

3) 运输方式及分担率预测海宁市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方式在2015及2020年末的方式结构及分担量如表1-1所示。

海宁市全域旅游目的地规划

海宁市全域旅游目的地规划

“十事亏”期间,海孧提出打造长三 觇文化名市呾唱务休闲旅渤目癿地愿
景幵叏徇显著癿成绩;但旅渤目
海孧市圁地利用总体觃划(2006-2020) 海孧市城市绿地系统觃划(2010-2020) 海孧市中後城区慢行系统觃划(20132030) 海孧市中後城区水网绿道觃划
规划衔接
全域化、生态化、亰本化、国陂化;重点収展运劢休闲、唱贸购物、唱务会展、 文化创意等新垄旅渤产咂;创新旅渤体制机制,提升旅渤市场化水平。
事. 公特兯色朋小务镇体策系划建设思路
三. 特色小镇策划
三. 中部文化生活旅三渤.区 产丒园策划
三. 公产兯丒朋园务策体划系建设工秳
四. 产丒园策划
四. 东部生态休闲度四假.区 乡旅渤策划
四四.. 公乡兯杆朋旅务渤体策系划建设重点
亏. 乡杆旅渤策划
亏. 西部产旅创新融亏吅.区 旅渤产丒要素策划 六. 旅渤兰联融吅策划
亏. 旅渤产丒要素策划 六. 旅渤兰联融吅策划
七. 重点旅渤线路觃划
七. 重点旅渤线路觃划
4第五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一. 市场分枂旅基游础资公料 共朋务体系规划(p149)
事. 宠源地 一. 公兯朋务体系建设徍要性分枂 事. 公兯朋务体系建设思路 三. 公兯朋务体系建设工秳 四. 公兯朋务体系建设重点
上海
杭州Biblioteka 海孧市绍关宁波44
规划背景 | 上位规划衔接
多轮上位觃划已有兯识,积枀推劢海孧旅渤产业转型升级,极建旅游目的地城市
规划名称
浙江省旅渤产丒収展觃划(2014-2017) 浙江省旅渤収展觃划(2008-2020) 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觃划(2010-2020)
嘉共市圁地利用总体觃划(2006-2020) 嘉共市城市总体觃划(2003-2020) 海孧市城市总体觃划(2005-2020) 海孧市旅渤収展总体觃划(2005-2020)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2-2020基础资料集目录概况县域城镇体系人口现状工农业经济概况公共设施县域旅游业城市综合交通城市环保、环卫、园林绿地工程设施第一章概况一、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宁海县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南端,隶属宁波市管辖,东邻象山县,南接三门县,西界天台、新昌,北毗奉化,地理位置优越。

象山港横贯东北,三门湾瀛环于东南,海岸线长达176公里,港区开阔,水深浪静,不淤不冻。

甬台温高速公路、甬临线、象西线等省道贯穿境内,在建的沿海南线一级公路和规划的甬台温铁路也穿过宁海县,交通便利。

(二)自然条件气象:宁海县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水充沛,光热较优。

年平均气温16.2 oC,39.7 oC,极端最低气温-9.6 oC;年平均无霜期230天;日照1885.3小时;年降雨量1628.8mm,最大日降雨量355.7mm,雨量大多集中在5-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8%;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东和东南东,夏季东南季风最盛,历年最大风速 18m/s ,7~8月,常有强台风影响。

地理特征:宁海县处于新华夏系一级第二段隆起地带的南端,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变,为沿海多山丘陵区。

境内山体系天台山余脉。

全县海岸线长166.48公里。

沿海有岛屿44处。

全县陆地总面积中,海拔500~1000米低山占10.1%,50~100米丘陵占61.5%,50米以下台地、平地占28.4%,向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水文:宁海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独立水系共有13条,其中:自西向东入港的有:王市溪、紫溪、凫溪、白溪、清溪;自东向西入港的有:汶溪、石门溪、虎溪;自北向南的有:巾堡溪、西苍溪、力洋溪、车被溪;自南向北的有:颜公河。

矿产资源:县境内矿产资源,已发现有金、银、铜、铅锌、辉铜、磁铁、褐铁、赤铁、镜铁、黄铁;粘土、瓷土、高岭土、耐酸土、砖瓦粘土、铸工陶土、紫泥;叶腊石、迪开石、伊利石、明矾石;珍珠岩、沸石、萤石、方解石、钴土;锰、褐煤、泥煤;石英、装饰石材、建筑石村、砂;温泉(地热)、饮用矿泉水,共36种。

海宁尖山新区中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宁尖山新区中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地块位于尖山新区东部工业片区内,西起六平申港、北临东西横河、东至四号隔堤河,南接杭州湾。规划总用地 356 公顷。
三、相关规划分析
1、尖山总体规划之指导性原则界定 本次规划东南工业区位于尖山新区东部工业区的南部,根据《海宁市尖山新区总体规划》,整个东部
工业片区是以沙发工业园基础上形成的,以东西一路为界,又可分为北组团和南组团两个工业组团,北 组团将以沙发等皮革家具生产为主,南组团将结合海宁优势产业,发展无污染和轻污染制造业。在总体 规划的架构下,东南工业区在满足整个新区系统完整的基础上,确定优先建设项目,以满足东南工业区 招商与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2、中部工业区块规划之影响因素分析
2、金牛路与春富路西南角科研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东南侧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住用地;调整医院用地位置。 3、由于现状在尖山新区钱塘江路北侧、新城路东侧建有一个消防特勤站,占地 1.06 公顷,满足整个尖山新区的消防需求。本 区块内将取消原规划设置的消防站。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05
1
二、规划范围
二、地形地貌
尖山新区为杭嘉湖平原的东南缘,由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地面高程 5—6 米(吴淞高程),要比杭嘉湖中部平原高出 2—3 米, 属沿江高地地貌类型。规划范围内的垦区系人工抛坝促淤,再筑堤围垦而成,经历人为开发改造,可单列为一地貌单元,称为新围 江(海)涂地貌类型。
三、工程地质
本区区域地质稳定性比较好,构造不发育,无大断层通过,地震活动总体上是震级小,强度弱, 频率低,破坏性有限。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为 6 度。
近年来,高档软体沙发虽然仍由发达国家的家具制造商占据全球家具大部的市场份额,但中国家具快速发展,并逐渐占据国际 上近三成的家具市场份额。企业以生产成品沙发及沙发套为主,其中皮沙发占 70%,布艺沙发占 30%。目前产品全部出口,主要销 往美国和欧洲市场,生产的一套 1+2+3 的皮沙发在国外售价折人民币高达 1.5 万元。随着中国的入世,发达国家的家具生产厂因生 产劳动成本等因素,准备向中国转移,寻求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卡森”等企业瞄准这一大好时机,以皮革制 造为依托,抢抓机遇,正打造一个以软体沙发家具为主向制造基地。2004 年沙发出口达 5 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总则
第 1 条为协调海宁市域的城乡发展, 合理安排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 统
筹各种资源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特编制本规
划。

第 2 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遵循的指导思想为: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
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遵循”五个统
筹”发展的要求, 妥善协调海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
资源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需要与可
能的关系, 合理配置海宁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
人口、土地、环境等发展要素, 努力提升城市规划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管理能力, 不断
推动海宁和谐社会的构建。

规划将坚持统筹兼顾、城乡和谐发展的原则, 坚持
有限目标、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坚持近远结合、
增强协调作用的原则。

第 3 条规划依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城市规划技术规范。

( 5) 已批准相关规划。

第 4 条规划基期为, 近期至, 远期至2020年, 远景至2050年。

第 5 条规划层次与任务
本次规划层次包括市域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和中心城
区总体规划。

( 1) 市域空间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海宁市域, 主要任务是确定海宁市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及行
动计划, 为市域内的城镇、乡村规划以及各类专项
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重点是协调区域关系, 合理确
定海宁市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 明确市域空间土
地利用、城镇和产业布局; 统筹安排市域重大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明确市域功能区划与空间管
制, 提出分类指导要求。

( 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为海宁市区的行政范围, 面积
143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是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规
模; 明确用地功能和空间布局, 合理安排开发时序;
对公共设施、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
施等进行合理布局。

第 6 条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海宁市的全部行政区范围, 面积约744.8平方公里( 含尖山围垦填海范围) 。

在规划区范
围内一切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 7 条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制定《海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
容在《海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文本中以下
划线标出。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
查的基本依据, 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
设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 8 条本规划由海宁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 9 条城市性质
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 全国观潮旅游文化胜地,
钱塘江北岸宜居城市。

第 10 条海宁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现代工贸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和宜居创业新市。

第 11 条经济发展目标
到 , 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到前, 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3.0%的速度递增, 到
末, 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5000美元。

—2020年之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7%
的速度递增, 2020年生产总值总量达800亿元, 人均
生产总值达到7000美元左右。

第 12 条社会发展目标
( 1) 到市域人口控制在110万人以内, 城市化水平达到68%左右; 2020年控制在135万人以内, 城市化水平达到
80%以上。

( 2) 国民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 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