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课内理解与分析】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D )①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②支子死(支子:支撑家业的长子)③寡人请更(更:换人)④吊有尤(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⑤广运百里(广:指东西;运:指南北)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通“征”,指征税)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B )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练习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练习【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项中的“请”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A.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B.请姑无庸战。
C.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D.请问您贵姓。
2.从各句中选出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A.其.有取不尽力者乎。
B.勾践既许之,乃至其.众而誓之。
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D.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然谋臣与爪牙..之土,不可不养而择也。
A.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D.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二、课文阅读训练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后面题目4.勾践号令三军的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涵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之:①(12字内)②。
(8字内)5.文中对答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6.文中用精炼的语言对人物动作作了勾画,且十分传神,具有浓浓的审美情趣。
①这个描写是:。
(限7字)②它表现了。
(限15字)【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地。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勾践起师逆.之逆:迎战B.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简:选择C.约辞..行成约辞:用约定俗成的话D.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伯:通“霸”,称霸2.翻译下面这句话。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译:【学科渗透训练】对“反革命罪”这一概念解说得最准确的一项是的量刑范围。
《三十六计》测试题及答案
阅读读试题《三十六计》满分50分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薛仁贵用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轻而易举跨过了大海。
()2.周瑜用围魏救赵之计,除去了曹操的两员大将。
()3.赵国名将李牧用借刀杀人之计,战胜了匈奴。
()4.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用趁火打劫之计,最终灭了吴国。
()5.东汉末年,在官渡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6.张巡效仿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费力气就得到几十万支箭。
()7.韩信明修栈道,是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好暗渡陈仓。
()8.苏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落得自杀的下场。
()9.卫鞅率兵攻打赵国,魏国隔岸观火,所以保全了自己。
()10.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替换了赵家男婴,并把他培养成了文武双全的青年。
()二、选择。
每小题2分,共20分。
1.楚王()灭掉了息国。
A.顺手牵羊B.无中生有C.借刀杀人2.北魏伏兵因为()最终被破六韩拔陵打败。
A.喝酒误事B.贪生怕死C.打草惊蛇3.孙策写信让刘勋攻打上缭,而自己则趁机占领了刘勋的卢江郡,这就是()。
A.李代桃僵B.声东击西C.调虎离山4.诸葛亮对()七擒七纵,使他心服口服。
A.孟获B.孙权C.周瑜5.曹操采用()计策,收降了文丑的兵马。
A.擒贼擒王B.抛砖引玉C.欲擒故纵6.赵高和李斯用()手段,立胡亥做了皇帝。
A.偷梁换柱B.李代桃僵C.金蝉脱壳7.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永无诸侯,引起大家的不满。
A.刘备B.曹操C.孙权8.刘琦脱险是()出的计策。
A.刘备B.诸葛亮C.周瑜9.()桥头大喝,吓退曹兵。
A.刘备B.关羽C.张飞10.王允用(),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A.美人计B.空城计C.苦肉计三、把下列故事与计谋对号入座。
每个2分,共10分。
A.走为上计B.苦肉计C.空城计D.浑水摸鱼E.金蝉脱壳诸葛亮三尺瑶琴退雄师。
()周瑜打黄盖。
()悬羊击鼓巧撤兵。
()鸿门宴刘邦巧脱身。
()诸葛亮智取南郡。
()三年级数学海读答案一、对错错对错对对错错对二、ACCAB ABBCA三、CBEAD。
2018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勾践灭吴(节选)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勾.践(g ōu ) 社稷.(j ì) 卑.事(b ēi ) 民之所恶.(w ù) B.会.稽(ku ài ) 贾.人(g ǔ) 爪.牙(zh ǎo ) 亿有.三千(y òu ) C.夫差.(ch āi ) 赦.罪(sh è) 疾疹.(zh ěn ) 败吴于囿.(y òu ) D.句.无(g ōu ) 孺.子(r ú) 譬.如(p ì) 公与之饩.(xì) 答案:C解析:C 项“疹”应读“ch èn ”。
B 项“有”通“又”,故读“y òu ”;D 项“句”,作古地名用,读“g ōu ”。
2.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②吊有忧,贺有喜 ③令壮者无取老妇 ④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⑤三年释其政 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⑦而摩厉之于义 ⑧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A.①②⑤⑦⑧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⑦答案:A解析:①“帅”通“率”,率领。
③“无”通“毋”,不要。
“取”通“娶”,娶妻。
④“免”通“娩”,分娩。
⑤“政”通“征”,赋税,徭役。
⑥“已”通“矣”。
⑦“有”通“又”。
⑧“摩厉”通“磨砺”。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B.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C.遂/使之行/成于吴D.夫/虽无四方之忧答案:B解析:B 项,“而”是连接“能助寡人谋”与“退吴”两个动词短语的,中间不能停顿。
两个动词短语一道作“者”的定语,该定语与动词谓语“有”之间应停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治通鉴资皮资贾人夏则 B.⎪⎩⎪⎨⎧∙∙生者养而择也养 C.⎪⎩⎪⎨⎧∙∙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孤了令老者无取壮妻令,,,, D.⎪⎩⎪⎨⎧∙∙以烦执事敢不尽力者乎敢其有 答案:C解析:C 项两个“令”都是“命令”的意思。
《勾践灭吴》 5
《勾践灭吴》 5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勾践灭吴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常被广大青少年引用。
这个故事和成语密切相关,导入课文可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成语是什么,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这个成语故事。
这样做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本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有必要对背景加以介绍,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势不两立。
吴国依靠伍子胥、武的计谋,往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往北威慑到齐、晋两国,往南攻打越国。
越王勾践领兵迎击,在姑苏山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大趾。
吴军撤退,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答说:“不敢忘记。
”当天夜里,阖庐死去。
夫差立为吴王后,任伯嚭为太宰,演习战斗射技,三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椒山打败越军。
3.要注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整体感知课文。
可根据沉重的预习情况,试着让同学们简单议论一下,课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可启发诱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相教育。
4.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
文言文也是如此。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
诵读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读准字音。
第二,读清句读。
第三,读出语气。
文章要让学生自己读,学生阅读文言文存在着种种障碍,更要多读才能领会。
当然提倡学生自己阅读,并不排斥教师的必要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部分章节。
5.剖析分析步骤和要点。
(1)结构层次第一段勾践.总结经验,文种进谏。
第二段越王委曲求和,吴国态度不一。
第三段勾践深刻反省,礼贤下士。
第四段勾践内修法政,奖励增殖,磨砺士人,善待人民。
第五段明耻教战,上下一心。
第六段国仇敌忾,战胜吴国。
(2)人物形象:勾践:忍辱负重,善于.总结经验;礼贤下士,能够团结国内各种力量;深谋善政,在战略上英明决策。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勾践已灭吴,乃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
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越王还于吴,置酒文台,群臣为乐。
大夫种进祝酒,其辞曰:“我王贤仁,怀道抱德。
灭仇破吴,不忘返国。
赏无所吝,群邪杜塞。
君臣同和,福祐千亿。
觞酒二升,万岁难极。
”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范蠡从吴欲去,恐勾践未返,失人臣之义,乃从入越。
行谓文种曰:“子来去矣,越王必将诛子。
”种不然言。
蠡复为书,遗.种曰:“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
人有盛衰,泰终必否。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
高鸟已散,良弓将藏。
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
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
”文种不信其言。
越王阴谋,范蠡议欲去徼幸。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辞于王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
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后则无救已倾之祸。
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国,故不辞一死一生。
臣窃自惟,乃使于吴。
王之惭辱,螽所以不死者,诚恐谗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
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
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
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
定功雪耻,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
”越王恻然,泣下沾衣,言曰:“国之士大夫是.子,国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托号,以俟命矣。
今子云去,欲将逝矣。
是天之弃越而丧孤也,亦无所恃者矣。
孤窃有言:公位乎,分国共之;去乎,妻子受戮。
”范蠡曰:“臣闻君子俟时,计不数谋,死不被疑,内不自欺。
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从此辞。
”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选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B.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C.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D.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遗种曰”中的“遗”与《伶官传序》中“此三者,吾遗恨也”的“遗”意思不同。
勾践灭吴( )-
勾践灭吴()|ybck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常被广大青少年引用。
这个故事和成语密切相关,导入课文可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成语是什么,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这个成语故事。
这样做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本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有必要对背景加以介绍,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势不两立。
吴国依靠伍子胥、武的计谋,往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往北威慑到齐、晋两国,往南攻打越国。
越王勾践领兵迎击,在姑苏山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大趾。
吴军撤退,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答说:“不敢忘记。
”当天夜里,阖庐死去。
夫差立为吴王后,任伯嚭为太宰,演习战斗射技,三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椒山打败越军。
3.要注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整体感知课文。
可根据沉重的预习情况,试着让同学们简单议论一下,课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可启发诱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相教育。
4.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
文言文也是如此。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
诵读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读准字音。
第二,读清句读。
第三,读出语气。
文章要让学生自己读,学生阅读文言文存在着种种障碍,更要多读才能领会。
当然提倡学生自己阅读,并不排斥教师的必要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部分章节。
5.剖析分析步骤和要点。
(1)结构层次第一段勾践.总结经验,文种进谏。
第二段越王委曲求和,吴国态度不一。
第三段勾践深刻反省,礼贤下士。
第四段勾践内修法政,奖励增殖,磨砺士人,善待人民。
第五段明耻教战,上下一心。
第六段国仇敌忾,战胜吴国。
(2)人物形象:勾践:忍辱负重,善于.总结经验;礼贤下士,能够团结国内各种力量;深谋善政,在战略上英明决策。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勾.(gōu)践卑.(bǐ)事会.(kuài)稽商贾.(gǔ)B、太宰嚭.(pǐ)疾疹.(zhěn)鄞.(yín)句.(gōu)无C、饩.(xì)社稷.(jì)亿有.(yòu)三千啜.(chuò)D、囿.(yòu)夫差.(chāi)赂.(lù)孺.(rú)子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夫虽无四方之.忧②虽悔之.,必无及己B.①然后..卑事夫差..乃求谋生②然后C.①勾践说于.国人曰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D.①我攻而.胜之②乃致其众而.誓之曰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
(结仇)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原野之中)C.寡人请更.。
(变革) D.然后卑事..夫差。
(卑视,瞧不起)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何后之有?A、此则寡人之罪也B、无乃后乎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D、又何求焉5、“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赵氏求救于齐B、①佚之狐言于郑伯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C、①皆以美于徐公②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D、①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以”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②皆以美于徐公B、①敢以烦执事②必以长安君为质C、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D、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二、简答题(共40分)7、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无乃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每小题6分,共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回答文后问题管鲍相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带答案)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带答案)
同学们做课后练习有助于大家进行巩固知识点,以下是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做题。
一、积累•整合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蓑笠(suō)絺(chī)商贾(gǔ)
B 栖息(qī)仇雠(chóu)譬如(pì)
C 哺乳(bǔ)饩(xì)孺子(rú)
D 爪牙(zhǎo)疾疹(chèn)去民之所恶(è)
2、下面词语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吊有忧,贺有喜吊,慰问
B 去民之所恶所恶,不喜欢的(事物)
C 然后卑事夫差卑,谦卑地
1。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勾践灭吴(节选)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就是( )A 、勾.践(g ōu) 社稷.(j ì) 卑.事(b ēi) 民之所恶.(w ù) B 、会.稽(ku ài) 贾.人(g ǔ) 爪.牙(zh ǎo) 亿有.三千(y òu) C 、夫差.(ch āi) 赦.罪(sh è) 疾疹.(zh ěn) 败吴于囿.(y òu) D 、句.无(g ōu) 孺.子(r ú) 譬.如(p ì) 公与之饩.(xì) 答案:C解析:C 项“疹”应读“ch èn ”。
B 项“有”通“又”,故读“y òu ”;D 项“句”,作古地名用,读“g ōu ”。
2、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②吊有忧,贺有喜 ③令壮者无取老妇 ④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⑤三年释其政 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⑦而摩厉之于义 ⑧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A 、①②⑤⑦⑧B 、①③④⑤⑥C 、①③⑤⑥D 、①③④⑦答案:A解析:①“帅”通“率”,率领。
③“无”通“毋”,不要。
“取”通“娶”,娶妻。
④“免”通“娩”,分娩。
⑤“政”通“征”,赋税,徭役。
⑥“已”通“矣”。
⑦“有”通“又”。
⑧“摩厉”通“磨砺”。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就是( )A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B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C 、遂/使之行/成于吴D 、夫/虽无四方之忧答案:B解析:B 项,“而”就是连接“能助寡人谋”与“退吴”两个动词短语的,中间不能停顿。
两个动词短语一道作“者”的定语,该定语与动词谓语“有”之间应停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A 、⎪⎩⎪⎨⎧>><<••治通鉴资皮资贾人夏则 B 、⎪⎩⎪⎨⎧••生者养而择也养 C 、⎪⎩⎪⎨⎧••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孤了令老者无取壮妻令,,,, D 、⎪⎩⎪⎨⎧••以烦执事敢不尽力者乎敢其有 答案:C解析:C 项两个“令”都就是“命令”的意思。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一、选择:1、下列各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贾人夏则资皮B、民具有三年之食C、请姑无庸战D、吾不欲匹夫之勇,欲其旅进旅退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动词,穿着B、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亲身,亲自C、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遂使之行成于吴成功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三岁释其政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C、共知越国之政D、令壮者无取老妇4、下列下划线字的用法以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知如寡人着,安与知耻B、劝果行,国人皆劝孰为汝多知乎劝君更尽一杯酒C、遂四者无一遂D、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自杀未遂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乃号令于三军曰。
C、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二、填空:1.《勾践灭吴》节选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的历史。
1、课文默写:(1)寡人闻古之贤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2)吾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则有常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则有常刑。
(3)有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最新-高一语文勾践灭吴测试题2 精品
语文必修一《勾践灭吴》学案【目标导航】1、培养学生在古文阅读方面,能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文的兴趣,以问题设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形象,领悟主旨。
3、写人写灵魂,记事记本质。
梳理《勾践灭吴》记事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历史经验,并利用相关资料,拓展阅读,总结客观规律。
【自主探究】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背景介绍2、要求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分小组集体讨论研读疏通文意,并总结文言实词、文言现象,通过复述翻译,加以总结。
(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会稽()②冬则资絺()③蓑笠()④暴露百姓之骨()⑤夫差()⑥南至于句无()⑦东至于鄞()⑧公为之饩()⑨无不餔也()⑩无不歠也()A.①③④⑧⑨B.②⑥⑦⑧⑩C.①②⑤⑥⑦D.③④⑤⑨⑩(2).写出下列句中的“于”字,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介词。
①乃号令于三军()②王既栖于会稽之上()③北至于御儿()④十年不收于国()⑤摩厉之于义()(3.)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义、用法知: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②安与知耻()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资:①贾人夏则资皮()②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去:①去民之所恶()②去村四里有森林()③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④大江东去()更:①寡人请更()②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友,后日送之()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④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无:①令老者无取壮妻()②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①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4).写出句中加点字与哪个字相同或通假。
①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②令壮者无取老妻()③将免者以告,公令臣守之()④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⑤摩厉于义()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⑦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答案
越王勾践,败于夫椒,困于会稽,乃以甲子朔,栖于会稽之山。
三年,欲以报吴,乃使之行成,吴人许之。
勾践欲使死士三千人夜袭吴宫,败吴太子。
吴太子觉,走,死。
勾践复使死士五百人夜袭吴宫,败吴王僚。
吴王僚死,吴国大乱。
勾践复使死士百人夜袭吴宫,败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败,吴国大乱。
勾践遂入吴国,灭吴,遂霸天下。
《勾践灭吴》翻译:
越国的国王勾践,在夫椒之战中被吴国击败,困守在会稽山上。
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他打算向吴国复仇。
于是,他派人去吴国求和,吴国同意了他的请求。
勾践计划派遣三千名勇士在夜间突袭吴国宫殿,意图杀死吴国的太子。
然而,吴太子提前察觉,逃走并丧命。
勾践再次派遣五百名勇士在夜间突袭吴国宫殿,击败了吴国的王僚。
吴王僚被杀,吴国陷入混乱。
接着,勾践又派遣一百名勇士在夜间突袭吴国宫殿,击败了吴国的王夫差。
吴王夫差战败,吴国更加混乱。
最终,勾践率领军队进入吴国,灭掉了吴国,从而称霸天下。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
越王勾践,败于夫椒之战,困守于会稽之山。
甲子朔日,勾践居于会稽之山。
三年之后,勾践欲报仇于吴,乃遣使请和,吴人许之。
勾践欲遣三千死士夜袭吴宫,欲刺杀吴太子。
吴太子觉,走,死。
勾践复遣五百死士夜袭吴宫,败吴王僚。
吴王僚死,吴国大乱。
勾践复遣百死士夜袭吴宫,败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败,吴国大乱。
勾践遂入吴国,灭吴,遂霸天下。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2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2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欲其旅进旅退B.令老者无取壮妻C.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D.无不也2.加点字释义全部错误的一组是( )A.丈夫..二十不取(妇女的配偶)与大国执仇..(结仇)不患其志行之少耻..(缺乏知耻雪耻的精神)果行..(果决地这样做)B.寡人请更.(改变)越四封..之内(四境)父勉.其子(劝)谋臣与爪牙..之士(帮凶)C.卑.事夫差(卑鄙)当室者..死(管家的人)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一亿)旅.进旅退(军队)D.广运.百里(东西为运)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那人)请姑.无庸战(暂且)匹夫..之勇(个人)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两项( )A.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政,赋役)B.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磨励)C.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他的身体)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一亿,一百万)4.选出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 )A.甲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置渔人所罾.鱼腹中C.稍稍宾客..其父D.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何后之有?A.此则寡人之罪也B.无乃后乎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D.又何求焉6.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译文:(勾践表示)今后对待人民要葬死、问伤、养生;凡有丧事者则前往吊唁,凡有喜事者则前往庆贺;他国之人来往于越国者,都要有专人接送,以尽地主之宜,去掉那些为人民所厌恶的作法,弥补人民感到不满足的地方。
B.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译文:吴王夫差手下穿着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但是他不考虑军队的志向行动是否知耻,只追求兵多装备好。
C.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译文:谁是国君啊,难道可以不为他效力卖命吗?D.又郊败之。
《勾践灭吴》 5
《勾践灭吴》 5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勾践灭吴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常被广大青少年引用。
这个故事和成语密切相关,导入课文可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成语是什么,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这个成语故事。
这样做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本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有必要对背景加以介绍,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势不两立。
吴国依靠伍子胥、武的计谋,往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往北威慑到齐、晋两国,往南攻打越国。
越王勾践领兵迎击,在姑苏山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大趾。
吴军撤退,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答说:“不敢忘记。
”当天夜里,阖庐死去。
夫差立为吴王后,任伯嚭为太宰,演习战斗射技,三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椒山打败越军。
3.要注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整体感知课文。
可根据沉重的预习情况,试着让同学们简单议论一下,课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可启发诱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相教育。
4.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
文言文也是如此。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
诵读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读准字音。
第二,读清句读。
第三,读出语气。
文章要让学生自己读,学生阅读文言文存在着种种障碍,更要多读才能领会。
当然提倡学生自己阅读,并不排斥教师的必要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部分章节。
5.剖析分析步骤和要点。
(1)结构层次第一段勾践.总结经验,文种进谏。
第二段越王委曲求和,吴国态度不一。
第三段勾践深刻反省,礼贤下士。
第四段勾践内修法政,奖励增殖,磨砺士人,善待人民。
第五段明耻教战,上下一心。
第六段国仇敌忾,战胜吴国。
(2)人物形象:勾践:忍辱负重,善于.总结经验;礼贤下士,能够团结国内各种力量;深谋善政,在战略上英明决策。
《勾践灭吴(节选) 习题精选
《勾践灭吴》(节选)习题精选基础练习一、给加黑的字注音。
会稽()贾()人执仇()系妻孥()公与之饩()疾疹()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句()无二、选择下列句中加黑字的正确读音。
1.员闻之A.yuán()B.yún()2.暴露百姓之骨A.pù()B.bào()3.寡人请更A.ɡēnɡ()B.ɡènɡ()4.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A.fán()B.fān()三、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黑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知:①知道。
②见解,知识。
③了解。
④主持,管理。
⑤通“智”。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2)失其所与,不知()(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求:①寻找,访求。
②追求,谋求。
③探求。
④要求,请求。
⑤索求,索取。
(1)然后乃求谋臣()(2)今急而求子()(3)又有百千求救声()(4)不求闻达于诸侯()(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6)安求其能千里也()(7)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3.谋:①谋划,商量。
②计谋,计策。
(1)执其手而与之谋()(2)陈胜吴广乃谋曰()(3)聚室而谋之()(4)足智多谋()4.然:①燃烧。
②这样,那样。
③是的,对的。
④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⑤但是,然而。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2)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吴广以为然()(5)然天子读书者有几()(6)天下物皆然()(7)父利其然也()四、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黑词。
1.更(1)寡人请更()(2)更若役()(3)劝君更进一杯酒()(4)室中更无人()(5)少不更事()2.于(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2)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3)宦士三百人于吴()(4)以其无礼于晋()(5)贫者语于富者曰()(6)积于今六十岁矣()(7)苛政猛于虎也()3.许(1)勾践即许之()(2)杂然相许()(3)高可二黍许()(4)许君焦、瑕()(5)麦田浅鬣寸许()五、下列成语中,“礼”的意思与“必庙礼之”的“礼”相同的一项是()A.礼尚往来B.礼贤下士C.礼义廉耻D.彬彬有礼六、下列句子中,“虽”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悔之,亦无及已B.虽鸡狗不得宁焉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七、下列句子中,“其”代说话人自己的一项是()A.执其手而与之谋B.吾不能居其地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八、指出加黑词的活用现象。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勾践灭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一、学习要点(一)学习目标1.同学们首先要熟读《勾践灭吴》,达到流利诵读的程度。
2.在诵读和对照注释看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语活用等文言知识。
3.思考勾践亡国和复国的原因,领悟人生成败的规律。
(二)关于本课的一些相关知识1.《国语》《国语》是春秋时期的国别史,我国最早分国纪事的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现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期的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共21卷。
其中《晋语》最详,周、鲁、楚三国语次之,齐、郑、吴、越四国语又次之。
它和《左传》一样,纪事截止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前454年)止。
《国语》叙事少而记言多,《左传》则以叙事为主,很像《左传》的姊妹篇,可相互参证,因而有《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之称。
它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国语》文字朴实、简括,文学成就一般不及《左传》,但也不乏较为生动的文字。
如《勾践灭吴》,在塑造人物方面颇可圈点。
2.关于“勾践灭吴”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
公元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
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494年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
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的故事。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报仇雪恨;而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三)课文内容分析1.列出“勾践灭吴”故事中吴越两国人物对应表解读,研讨。
(1)国君:越国——勾践吴国——夫差(2)大臣谋士:越国——大夫种(文种)吴国——伍子胥、太宰嚭(3)大臣谋士的进言:越国大夫种——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课内理解与分析】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D )①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②支子死(支子:支撑家业的长子)③寡人请更(更:换人)④吊有尤(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⑤广运百里(广:指东西;运:指南北)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通“征”,指征税)A、①②③B、③④⑤、②④⑤D、②③④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B )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③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②唯君左右之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⑥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A、①③B、②⑤、②⑥D、②④4、下列句中加线的“之”,都作助词的一组是(A )①臣闻之②何后之有③夫差将欲听与之成④我攻而胜之⑤服之而已⑥若水之归下也⑦公与之母⑧国之孺子之游者⑨昔者之战也⑩今寡人将助天灭之A、①②⑥B、②③⑧、②⑤⑨D、①⑥⑩5~7题各句在中的意思正确的分别是5、①无乃后乎?②何后之有?( B)A、①不就太迟了吗?②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B、①恐怕太迟了吧?②哪能说太迟了呢?、①不是太落后了吗?②怎么会有落后一说呢?D、①恐怕太落后了吧?②哪能说太落后了呢?6、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B )A、我不想凭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要让我的军队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B、我所要的不是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想要我的军士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我不想凭自己的匹夫之勇,让军队打进去再退回。
D、我不希望你们只凭匹夫之勇,成旅的人进去了,又成旅的退回。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B )A、谁是我的君主啊,怎么可能不死呢?B、谁的恩惠有像我们的君主那样的,哪能不为他拼命呢?、这是我们的君主啊,哪能不为他拼命呢?D、有谁能像我的君主这样呢,怎么能不去死呢?8、对勾践灭吴之所以成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A、种这个人才的发现和重用。
B、利用夫差好美色、贪财货的弱点。
、勾践采取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的政策。
D、以顺服夫差作掩护休养生息,国人上下齐心,同仇敌忾。
9、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国君的同性B、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衣服 D、其身亲为夫差前马:马前卒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D )A、勾践之地,南至句无。
B、今壮者无取老妇。
、将免者以告。
D、勾践说于国人曰。
1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执其手而与之谋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③请姑无庸战④父兄又请曰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请”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不同,两个“请”字相同。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请”字不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请”字也不同。
12、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 )A、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句)B、乃号令于三军曰(状语后置句)、此则寡人之罪也。
(判断句) D、又败之于没。
(被动句)【课外拓展练习】阅读下面一段言,完成1~7题。
越王问于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
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1、对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对曰:“可矣……?”对:回答。
B、比降北之罪。
降北:降,投降;北,向北。
、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
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D、被濡衣而赴火者赴火:跳到火海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越王问于大夫种曰于:从。
B、何不试焚宫室何:为什么。
怎么。
、人莫救之莫:不。
D、乃下令曰乃:却。
3、下列句子,与“人之救火死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此知必胜之势也。
B、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
D、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选出以下4~7题的句子在中的正确意思项填入括号内。
4、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
()A、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必须严格。
B、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必须严格。
、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D、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5、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A、你想了解这个道理,为什么不放火焚烧宫室呢?(试试证实它。
)B、你想了解这个道理,怎么不放火焚烧宫室呢?(试试看人们抢救不抢救。
)、你想了解民心,为什么不放火焚烧宫室呢?(试试证实它。
)D、你想了解民心,怎么不放火焚烧宫室呢?(试试看人们抢救不抢救。
)6、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 D )A、人不死而去救火的,给比战胜敌人更高的奖赏。
B、人不死而参加救火的,照发战胜了敌人的奖赏。
、参加救火却没有死的人,给比战胜了敌人更高的奖赏。
D、参加救火却没有死的人,照发战胜了敌人的奖赏。
7、下列分析解说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B )A、从意可知,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大夫种和越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B、本侧重写越王焚宫室,让民救火之事,显示越王的威严,以使人民慑服,具备战胜吴王的条件。
、本写了大夫种向越王建议试焚宫室,实行赏罚以测试民心之事。
D、本着重写一个“试”字。
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
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阅读下面段完成练习吴王夫差败越与夫椒,报木隽李也,遂入越。
越子以甲盾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喜否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郇,灭夏后相。
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忌(原字为“其”字头,“心”字底)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壹(浇的弟弟),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泊,必不行矣。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思考题1.从《勾践灭吴》中找出与本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2、与《勾践灭吴》相比,伍子胥还提出哪些包括与越议和的道理?3、请结合课与本,根据显示,谈谈你对“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看法。
参考答案:1、(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2)夫吴之与越仇,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之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3)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一。
2、1通过类比举例,把夏少康比作勾践,从历史的角度证明除害必须彻底,放虎归山,贻害无穷。
2分析勾践的为人,证明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是吴国最危险的敌人。
3与越议和是违背天意主张仇敌,而处在蛮夷之间助长仇敌则难成霸业。
3、这句话体现的是勾践对“以民为本”思想的认识与实践,也是越国反败为胜,灭吴复仇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现在不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那么我们终将成为落伍者和失败者。
因此,我们的领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体察民意,与百姓同甘共苦,采取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政策,才能富民强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乙、《史记》(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月:“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思考题:1、从《勾践灭吴》一中找出与本段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2、请根据范蠡的对答,分析该任务的形象。
3、请谈一谈你对勾践“卧薪尝胆”的认识。
参考答案1、(1)非其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2)送往者,迎者。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者,必庙礼之。
2、范蠡是一个军事才能突出,既有自知之明,又能知人之才,胸襟开阔,一心为国的忠臣。
3、吴越之战留下的最著名的典故是“卧薪尝胆”,勾践的这一举动,是对自己的鞭策。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勾践是一个不为失败所压垮,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同强大的敌人抗争的有道明君。
这个典故后演变为家喻户晓的成语,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