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是用来衡量地下水是否适合直接或间接供水的一套标准。
地下水是地表水向地下渗透而形成的,其质量受到地下土壤、岩石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下面是地下水质量标准的介绍。
地下水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化学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主要指标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卤代烃类、农药等。
无机物的主要指标有重金属、硝酸盐、氟化物等。
其中,重金属的含量是衡量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铅、铬、汞等重金属的含量超过标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2.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大肠杆菌群、致病菌等。
微生物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养殖、污水处理厂等源头。
微生物的污染会导致地下水潜在的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3.放射性指标:包括α射线和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超过标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例如核辐射可导致DNA损伤。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各种特性和人体对地下水的使用需求。
地下水质量标准通常被国家、地方政府或者国际组织制定和执行。
在制定标准过程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人体健康:地下水质量标准需要保证供水的安全性,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需要保证地下水资源的长期稳定性。
3.环境保护:地下水质量标准还需要考虑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地下水质量标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依据。
通过严格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可以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健康供水。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是指衡量地下水水质优劣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标准,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如下:
1. 地下水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 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个/100ml;
- 亚硝酸盐氮:不得超过0.02mg/L;
- 铅:不得超过0.02mg/L;
- 其他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浓度限值。
2. 地下水农业灌溉水质量标准:
- 总溶解固体含量:一般不得高于3000mg/L;
- 氨氮:不得超过15mg/L;
- 硬度:不得高于300mg/L。
3. 其他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 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特定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
- 污染物浓度限值: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和具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结果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质量标准可能因地区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规定来确定。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引言: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我们特制订了本标准。
这个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引用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1.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2.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3.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4.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5.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项目序号类别标准值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1 色(度) ≤5无≤3无≤5无≤3无≤15无2 嗅和味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3 浑浊度(度) ≤3无≤3无≤3无≤3无≤10无4 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5 pH 6.5~8.5 6.5~8.5 9 6.5~9 6.5~96 总硬度(以CzCO3,计)(mg/L) ≤150≤300≤450≤100≤250≤2507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500≤2000>2000-8 氟化物(mg/L) ≤1.0≤1.0≤1.0≤1.0≤1.59 硫酸盐(mg/L) ≤50≤150≤350 >350 -10 氯化物(mg/L) ≤50≤150≤350 >350 -11 铁(Fe)(mg/L) ≤0.1≤0.2≤1.5>1.5 ≤5.012 锰(Mn)(mg/L) ≤0.05≤0.05≤1.0>1.0 ≤5.013 铜(Cu)(mg/L) ≤0.01≤0.05≤1.5>1.5 ≤1.514 锌(Zn)(mg/L) ≤0.05≤0.5≤5.0>5.0 ≤5.015 钼(Mo)(mg/L) ≤0.001≤0.01≤0.10≤0.05≤0.0016 钴(Co)(mg/L) ≤0.005≤0.05≤0.10≤0.05≤0.00改写后的文章: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我们特制订了本标准。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颁布者]: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号]:GB/T14848-93[颁布日期]:1993-12-30[实施日期]:1994-10-01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地下水环境标准
地下水环境标准一、地下水质量标准1.1 常规指标常规指标是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适用于评价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指标。
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规指标主要包括pH值、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砷、汞、镉、六价铬等。
1.2 非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是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但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能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1.3 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是指针对特定污染物的限量标准。
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见的污染物指标包括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六六、滴滴涕等。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标准2.1 地下水取水定额地下水取水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地下水水源地取出的水量。
该标准通常由当地政府或水资源管理部门制定,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地下水回灌标准地下水回灌是指将处理后的地表水或再生水通过人工方式注入地下含水层中,以补充地下水的储量。
回灌标准包括回灌水质标准和回灌水量标准。
回灌水质应符合当地地表水或再生水的水质要求,回灌水量则应根据地下水的补给需求和地质条件来确定。
2.3 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标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标准是指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
该标准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开采量、防止地下水污染等方面的规定。
三、地下水监测与评估标准3.1 监测点布设与采样频率监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因素,同时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采样频率应根据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和监测目的来确定,以满足对水质和水量的准确监测。
3.2 监测项目与测定方法监测项目应包括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和污染物指标等。
测定方法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3 地下水质量评估方法地下水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和风险评价法等。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近年来,我国地下水质量恶化,导致大气、土壤和水体出现各种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环境安全。
为了有效控制地下水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12月出台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保护,提出了一整套规范、立法和标准,使地下水质量标准得以统一防治。
它规定了包括各种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物质、毒素等多种污染物的总量限值,以及污染物的检测、监测和调查标准等。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规定,地下水质量主要由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物质和毒素构成,其中,有机物一般以芳香烃、炔烃、芳烃、烷烃以及其他有害物质为主;无机物一般以氨、氰化物、萘和其他有害物质为主;放射性物质由放射性核素(如毒性铯等)和其他航空母舰构成;毒素一般由重金属、无机酸类、氟化物、细菌等构成。
另外,《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还明确了各个地区地下水质量检测和指标调查标准,其中,国家重点控制污染源区域、重要饮用水源地区、重点清洁生态区域、污染有害生态区域、垃圾填埋场和河流河口区域的水质标准更为严格。
同时,《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也提出了污染物及其处置卫生标准,即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污染物的排放、排放标准、控制方式和水污染处置的卫生标准,以此确保地下水质量的有效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不仅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且还将地下水质量标准紧密结合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保护地下水质量。
总之,随着《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的实施,我国地下水质量的综合控制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从而有效地改善我国地下水质量状况,维护我国环境和人民健康安全。
因此,严格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将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GBT1484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颁布者]: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号]:GB/T14848-93[颁布日期]:1993-12-30[实施日期]:1994-10-011 引言为爱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操纵地下水污染,保证人民躯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判、开发利用和监督治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判方法和地下水质量爱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样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爱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要紧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要紧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依照使用目的选用.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依照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点,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判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治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治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不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要紧水质咨询题的其它项目。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保部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保部第一部分:引言1.1 地下水的重要性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是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制定背景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地下水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国家生态环保部对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了2021年的修订,制定了新的地下水质量标准14848-2017,以适应当今的环境保护需要。
第二部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2.1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范围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于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供水工程取水口等地下水环境,包括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和对应的评价指标。
2.2 主要污染物的限值要求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值要求,以确保地下水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2.3 评价指标的要求地下水质量标准还规定了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评价指标要求,包括水质目标、饱和指数和单项指标等,这些指标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第三部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意义和作用3.1 保护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制定实质上是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通过严格的监测和管理,能够遏制地下水受到污染的行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3.2 维护人民健康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下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合理的地下水质量标准能够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
3.3 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各类地下水体采取了科学的评价和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污染减少、水质改善”的目的,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部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实施和监测4.1 实施措施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实施需要各级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建立健全地下水质量监测网络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
4.2 监测手段地下水质量监测是地下水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指标,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
地下水环境质量准则GBT
地下水环境质量准则GBT地下水环境质量准则(GBT),是根据我国地下水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标准,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确保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GBT的制定旨在规范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1.目标和原则:GBT明确了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是保护地下水环境,防止地下水污染,维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原则是科学、公正、合理、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水质标准:GBT规定了地下水的水质标准,包括对各种重要物质的限值和指示性参数,如总溶解固体、重金属、有机物和细菌等。
这些标准是根据地下水的用途和环境质量要求确定的,以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可用。
3.监测方法和技术:GBT规定了地下水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监测是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发现污染源和污染程度,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地下水开采与保护:GBT对地下水的开采和保护进行了规定。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和工业用水源,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可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然而,地下水开采也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流变化等问题,因此GBT明确了地下水开采的原则和技术要求,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5.风险评估和管理:GBT提出了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要求。
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是确定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过程,可以评估潜在的污染源和受污染地下水的危害程度,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环境质量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管理和监督,确保GBT的有效实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地下水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指用来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指标,常见的指标包括化学物质浓度、微生物污染、地下水流动状态等。
具体的标准可能会因地而异,但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化学物质浓度: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氯、氨、硝酸盐、硫酸盐等。
对于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都有具体的标准值。
2.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微
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对于这些微生物的存在都有具体的标准值。
3.地下水流动状态:地下水流动状态可以反映地下水资源的稳定性。
常见的指标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速等。
对于这些指标都有具体的标准值。
(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_93)
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颁布者]: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号]:GB/T14848-93[颁布日期]:1993-12-30[实施日期]:1994-10-01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颁布者]: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号]:GB/T14848-93[颁布日期]:1993-12-30[实施日期]:1994-10-01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Ⅳ类 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 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项目序号类别标准值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1 色(度) ≤5 ≤5 ≤15 ≤25 >252 嗅和味 无 无 无 无 有3 浑浊度(度) ≤3 ≤3 ≤3 ≤10 >104 肉眼可见物 无 无 无 无 有5 pH 6.5~8.5 5.5~6.5, 8.5~9 <5.5,>96 总硬度(以C a CO3,计)(mg/L) ≤150 ≤300 ≤450≤550 >5507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 ≤500 ≤1000≤2000 >20008 硫酸盐(mg/L) ≤50 ≤150 ≤250≤350 >3509 氯化物(mg/L) ≤50 ≤150 ≤250≤350 >35010 铁(Fe)(mg/L) ≤0.1 ≤0.2 ≤0.3≤1.5 >1.511 锰(Mn)(mg/L) ≤0.05 ≤0.05 ≤0.1≤1.0 >1.012 铜(Cu)(mg/L) ≤0.01 ≤0.05 ≤1.0≤1.5 >1.513 锌(Zn)(mg/L) ≤0.05 ≤0.5 ≤1.0≤5.0 >5.014 钼(Mo)(mg/L) ≤0.001≤0.01 ≤0.1≤0.5 >0.515 钴(Co)(mg/L) ≤0.005≤0.05 ≤0.05≤1.0 >1.016 挥发性酚类(以苯计)(mg/L) ≤0.001≤0.001≤0.002≤0.01 >0.0117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不得检出≤0.1 ≤0.3≤0.3 >0.318 高锰酸盐指数(mg/L) ≤1.0 ≤2.0 ≤3.0≤10 >1019 硝酸盐(以N计)(mg/L) ≤2.0 ≤5.0 ≤20 ≤30 >3020 亚硝酸盐(以N计)(mg/L) ≤0.001≤0.01 ≤0.02≤0.1 >0.121 氨氮(NH4)(mg/L) ≤0.02 ≤0.02 ≤0.2≤0.5 >0.522 氟化物(mg/L) ≤1.0 ≤1.0 ≤1.0≤2.0 >2.023 碘化物(mg/L) ≤0.1 ≤0.1 ≤0.2≤1.0 >1.024 氰化物(mg/L) ≤0.001≤0.01 ≤0.05≤0.1 >0.125 汞(Hg)(mg/L) ≤0.00005≤0.0005≤0.001≤0.001 >0.00126 砷(As)(mg/L) ≤0.005≤0.01 ≤0.05≤0.05 >0.0527 硒(Se)(mg/L) ≤0.01 ≤0.01 ≤0.01≤0.1 >0.128 镉(Cd)(mg/L) ≤0.0001≤0.001≤0.01≤0.01 >0.0129 铬(六价)(Cr6+)(mg/L) ≤0.005≤0.01 ≤0.05≤0.1 >0.130 铅(Pb)(mg/L) ≤0.005≤0.01 ≤0.05≤0.1 >0.131 铍(Be)(mg/L) ≤0.00002≤0.0001≤0.0002≤0.001 >0.00132 钡(Ba)(mg/L) ≤0.01 ≤0.1 ≤1.0≤4.0 >4.033 镍(Ni)(mg/L) ≤0.005≤0.05 ≤0.05≤0.1 >0.134 滴滴滴(μg/L) 不得检出≤0.005≤1.0≤1.0 >1.035 六六六(μg/L) ≤0.005≤0.05 ≤5.0≤5.0 >5.036 总大肠菌群(个/L) ≤3.0 ≤3.0 ≤3.0≤100 >10037 细菌总数(个/L) ≤100 ≤100 ≤100≤1000 >100038 总σ放射性(Bq/L) ≤0.1 ≤0.1 ≤0.1>0.1 >0.139 总β放射性(Bq/L) ≤0.1 ≤1.0 ≤1.0>1.0 >1.0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3地下水评价标准根据要求,本次调查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有关标准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将地下水质量分为五类,各类水质的适用范围为: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具体的地下水标准值见表2-2。
表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序号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1色℃≦5≦5≦15≦25﹥252嗅和味无无无无有3浑浊度℃≦3≦3≦3≦10﹥104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有5PH 6.5~8.5- - 5.5~6.5, 8.5~9﹤5.5,﹥96总硬度(以CaCO3计)(mg/L)≦150≦300≦450≦550﹥5507溶解性总固体(mg/L)≦300≦500≦1000≦2000﹥20008硫酸盐(mg/L)≦50≦150≦250≦350﹥350 9氯化物(mg/L)≦50≦150≦250≦350﹥350 10铁(mg/L)≦0.1≦0.2≦0.3≦1.5﹥1.5 11锰(mg/L)≦0.05≦0.05≦0.1≦1.0﹥1.0 12铜(mg/L)≦0.01≦0.05≦1.0≦1.5﹥1.5 13锌(mg/L)≦0.05≦0.5≦1.0≦5.0﹥5.014钼(mg/L)≦0.001≦0.01≦0.1≦0.5﹥0.5 15钴(mg/L)≦0.005≦0.05≦0.05≦1.0﹥1.0 16挥发性酚类(mg/L)≦0.001≦0.001≦0.002≦0.01﹥0.0117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不得检出≦0.1≦0.3≦0.3﹥0.318高锰酸盐指数(mg/L)≦1.0≦2.0≦3.0≦10﹥1019硝酸盐(以N计)(mg/L)≤2.0≤5.0≤20≤30>3019硝酸盐(mg/L)≦2.0≦5.0≦20≦30﹥3020亚硝酸盐(mg/L)≦0.001≦0.01≦0.02≦0.1﹥0.121氨氮(mg/L)≦0.02≦0.02≦0.2≦0.5﹥0.522氟化物(mg/L)≦1.0≦1.0≦1.0≦2.0﹥2.023碘化物(mg/L)≦0.1≦0.1≦0.2≦1.0﹥1.024氰化物(mg/L)≦0.001≦0.01≦0.05≦0.1﹥0.125汞(mg/L)≦0.00005≦0.0005≦0.001≦0.001﹥0.00126砷(mg/L)≦0.005≦0.01≦0.05≦0.05﹥0.0527硒(mg/L)≦0.01≦0.01≦0.01≦0.1﹥0.128镉(mg/L)≦0.0001≦0.001≦0.01≦0.01﹥0.0129铬(六价)(mg/L)≦0.005≦0.01≦0.05≦0.1﹥0.130铅(mg/L)≦0.005≦0.01≦0.05≦0.1﹥0.131铍(mg/L)≦0.0002≦0.0001≦0.0002≦0.001﹥0.00132钡(mg/L)≦0.01≦0.1≦1.0≦4.0﹥4.033镍(mg/L)≦0.005≦0.05≦0.05≦0.1﹥0.134滴滴涕(ug/L)不得检出≦0.005≦1.0≦1.0﹥1.035六六六(ug/L)≦0.005≦0.05≦5.0≦5.0﹥5.036总大肠菌群(个/L)≦3.0≦3.0≦3.0≦100﹥10037细菌总数(个/mL)≦100≦100≦100≦1000﹥100038总α放射性(Bq/L)≦0.1≦0.1≦0.1﹥0.1﹥0.139总β放射性(Bq/L)≦0.1≦1.0≦1.0﹥1.0﹥1.02.4.4 荷兰土壤和地下水介入值荷兰环境和城市规划部制定了两套土壤和地下水标准,即目标值(Dutch S)和介入值(Dutch I)。
如果土壤或地下水的污染物浓度超过荷兰介入值(Dutch I),就说明该地区的人和动植物被这些污染物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超过荷兰介入值(Dutch I),就认为该土壤或地下水已被污染。
另外,荷兰标准定义了“严重污染指标”。
尽管这指标没有荷兰介入值(Dutch I)严格,但类似于荷兰介入值(Dutch I)。
荷兰目标值(Dutch S)是指土壤和地下水的基准值,且基准值在长时间内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具体的荷兰土壤和地下水介入值见表2-3。
表2-3 荷兰土壤和地下水参考值和介入值序号参数土壤(mg/kg干土)地下水(µg/L)目标值介入值目标值介入值I 重金属类1镉(Cd)0.8120.46 2铬(Cr)100380130 3铜(Cu)361901575 4镍(Ni)352101575 5铅(Pb)855301575 6锌(Zn)14072065800 7汞(Hg)0.3100.050.3 8砷(As)29551060 9钡(Ba)16062550625 10钴(Co)924020100 11钼(Mo)32005300 12锑(Sb)3150.1520 13铍(Be) 1.1300.0515 14银(Ag)-15-40 15硒(Se)0.71000.07160 16碲(Te)-600-70 17铊(Th)11527 18锡(Sn)-900 2.250 19钒(V)42250 1.270 II无机化合物20氰化物1205150021氰化物络合物(pH<5)565010150022氰化物络合物(pH>=5)55010150023硫氰酸酯120-1500 24溴化物20-300-25氯化物--100000-26氟化物500-500-III(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27苯0.0110.230 28甲苯0.0113071000 29乙苯0.03504150 30二甲苯0.1250.270 31苯酚0.05400.22000 32甲酚0.0550.2200 33临苯二酚0.05200.21250 34间苯二酚0.05100.2600 35对苯二酚0.05100.2800 36十二烷基苯-1000-0.02 37苯乙烯0.31006300 IV 多环芳香烃(PAH)38PAH (10种总量)140--39萘--0.0170 40菲--0.0035 41蒽--0.00075 42荧蒽--0.0031 43苯并(a)蒽--0.00010.544屈;1,2-苯并菲;稠二萘--0.0030.245苯并(k)荧蒽--0.00040.05 46苯并(a)芘--0.00050.05 47苯并(ghi)芘--0.00030.05 48茚并(1,2,3-cd)芘--0.00040.05 V 碳氢化合物49二氯甲烷0.4100.011000 50三氯甲烷,氯仿0.02106400 51四氯化碳0.410.0110 52三氯乙烯0.16024500 53四氯乙烯0.00240.0140 541,1二氯乙烷0.02157900 551,2二氯乙烷0.0247400 1,2 -二氯乙烯56(顺式和反式)0.210.0120 571,1-二氯乙烯0.10.30.011058氯乙烯0.010.10.015 591,1,1-三氯乙烷0.07150.01300 601,1,2-三氯乙烷0.4100.01130 61氯苯0.0330--62一氯苯--7180 63二氯苯--35064三氯苯--0.011065四氯苯--0.01 2.5 66五氯苯--0.003167六氯苯--0.000090.5 68氯酚0.0110--69单氯酚--0.3100 70二氯酚--0.23071三氯苯酚--0.031072四氯酚0.011073五氯酚--0.04374氯萘-10-675多氯联苯0.0210.010.01 76EOX0.3---77二噁英-0.001-0.001 ng/l 78一氯苯胺0.00550-3079二氯苯胺0.00550-100 80三氯苯胺-10-1081四氯苯胺-30-1082五氯苯胺-10-1 834-氯甲基酚-15-350 84环氧丙烷0.00220.880VI 杀虫剂85DDT/DDD/DDE0.0140.004 ng/l0.01 86drins0.0054-0.1 87艾氏剂0.00006-0.009 ng/l-88狄氏剂0.0005-0.1 ng/l-89异狄氏剂0.00004-0.04 ng/l-90六六六化合物-20.051 91α-HCH0.003-33 ng/l-92β-HCH0.009-8 ng/l-93γ-HCH0.00005-9 ng/l-94甲萘威-5 2 ng/l50 95呋喃丹-29 ng/l100 96代森锰-350.05 ng/l0.1 97莠去津0.0002629 ng/l150 98氯丹-40.02 ng/l0.2 99七氯-40.005 ng/l0.3 100环氧七-40.005 ng/l3 101硫丹-40.2 ng/l5102有机锡化合物- 2.50.05-16ng/l0.7103谷硫磷0.00000520.1 ng/l2 104MCPA--0.0250 VII 其他污染物105环己酮0.1450.515000 106邻苯二甲酸0.1600.55 107矿物油50500050600 108吡啶0.10.50.530 109四氢呋喃0.120.5300 110四氢噻吩0.1900.55000 111乙二醇-100-5500 112二甘醇-270-13000 113丙烯腈0.0000070.10.085 114甲醛-0.1-50 115甲醇-30-24000 116丁醇-30-5600 1171,2-醋酸丁酯-200-6300118甲基叔丁基醚(MTBE)-100-9200119甲基乙基酮(MEK)-35-6000120三溴甲烷-75-630 121乙酸乙酯-75-15000122异丙醇-220-3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