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经验层次的方法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2.课程就是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4.课程就是教学计划5.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1)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2)评价: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多选)(1)连续性( continuity) (2)顺序性(sequence)(3)整合性(integration)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宋)
读书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就绝不能放松,要按照功课的进程来完成任务。
功课及其进程
2.西方: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意为“奔走,跑步”,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奔走的过程或进程”,隐喻“一段教育过程”。斯宾塞(英)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中首次使用“课程”一词,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P227)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是教材编制的依据;教师掌握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007 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第七章[30页]
第七章 决策
7.1 计划工作及其制订
7.1.1 计划工作
1.计划与计划工作 计划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构成了所有其他管理职能的 基础。没有计划,管理者就不知如何开展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 动。 计划可以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计划指制订计划、执 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等整个工作的全过程。狭义的计划仅 指制订计划,即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为决策目标的实现做出具体 安排。 计划工作是指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 现途径和方法,它包含计划和目标两个重要因素,是管理过程中 与计划相关的一切工作的总和。 计划工作给组织提供了实现决策目标的明确道路,也给组织、 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是组织内部不同部门 和成员行动的依据。
第七章 决策
7.2.2 决策的地位
对任何类型的组织来说,决策都是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 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组 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对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充 分认识。具体说来,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的地位 (1)决策是管理的起点 (2)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3)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2.决策的作用 (1)决策能够优化管理目标、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 率。 (2)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成败。 (3)在现代管理中,决策的作用尤为突出。
第七章 决策
7.2.1 决策的特征和类型
2.决策的类型 (3)依据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 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竞争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存在着确定目标、面临着确定状态、行动方 案具有确定性结果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存在一个确定的目标, 面临多种自然状态。不确定型决策与决策对象所处状态基本上与 风险型决策相似,不同的只是未来究竟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竞 争型决策是一种面对利益相互冲突的竞争对手所进行的角逐性决 策。 (4)依据参与决策的人数,可以划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 策。个人决策是指决策主要由某个人做出,其他人的意见可以参 考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决策主体具有突出的个体性特征。群体决 策是指决策由两个以上的决策者参与做出,决策主体是一个由个 体组成的复合体,这些个体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做出决策。
教育学课件第七章(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论
课程构成 课程目标
人文主义课程论
社会重建主义课 程论
社会本位,培养 学生改造社会现 实的技能 广泛的社会问题 综合课程、活动 课程 社会生活是课程 的中心 按专题形式编排 教材
知识本位,向学 儿童本位,教育要 生传授系统的知 促进儿童发展 识技能 实践与经验,适合 真理与知识,学 学生的生活、要求 科的基本结构 和兴趣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活动课 程
对社会的作用。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承认学生本人要为他人的存在负责,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代表人物: Kneler
把教材看作是用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学生是
其主宰。反对固定的课程。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理论评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指导下的课程 缺乏系统性,且没有有效的衡量指标。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执行性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各 计划。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是 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一)拉尔夫·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家、评价专家、 教育学家
பைடு நூலகம்
2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课程教学的三维统一取向
(二)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经验主体 (三)主张教学反思、附带学习和连续性
首先,杜威认为教学需要反思这一理性因素的介入。
其次,杜威认为在具体内容学习的同时,附带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计划阶段、回顾阶段。
(二)计算机程序教学
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计算机不仅能给学
生提供大量操作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能对学
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给予
分析和及时反馈。
(三)示范法
1.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来示范元认知策略
2.指导学生通过出声思维来练习元认知策略
(四)直接讲授法
1.策略是什么
2.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界定
(一)元认知结构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发展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
知、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的认知、对二
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获得的与认知活动
有关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个体的知识、关于
认知任务的知识和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第二节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保存和提取。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信息,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是短时记忆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一)意向记忆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目的和意图是影响信 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1.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兴趣 2.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3.引导学习者有意记忆
二是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三是要求(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3)掌握有效安排时间的技巧。
第一,将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清楚分开,然后从重要、难度大的事情着手做; 第二,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哪些, 并正确使用它们; 第三,安排一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第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
一、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 二、句法结构的扩展和替换 三、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法
(一)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句法结构是由若干个词组成 的一个序列,这个序列表面上呈线性 状态。其实,它的内部组织是有层次 性的。它是由小到大,有密到疏,有 层次地进行组合的。句法结构的这种 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特点,就是句 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句法组合的层次性 (二)层次分析法 (三)对汉语一些特殊结构的处理 多数短语可以一分为二,采用二分 法分析,但有些短语要用多分法。例 如联合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 双宾语结构等。
(一)句法组合的层次性 (二)层次分析法 (三)对汉语一些特殊结构的处 理 (四)广义同构和狭义同构
1、狭义同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如果满足 一下条件:(1)语法形式的长度相同;(2) 包含的词的词类都相同;(3)词的排列顺 序都相同;(4)层次构造相同,或者说同 模;(5)相对应的成分的语法功能相同。 那么,我们说这两个句法结构是狭义同构。
(2)局限性: ①层次分析法无法揭示句法结 构内部的深层语义关系。例如: 鸡不吃了 |_||_____| 主谓关系 |_||_| 状中关系 ②不易于归纳句型,对长句较 难检查出毛病。
一、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 二、句法结构的扩展和替换 替换——在既定的语境里,一个语法形 式可用另一个较复杂或较简单的语法形式替换, 替换后整个组合的结构和功能不变。 替换形式的长度等于或超过被替换形式的 长度又叫扩展。 替换形式的长度短于被替换形式的长度又 叫紧缩。 实际上,扩展和紧缩可以统一在替换的基 础上。期间的关系如图所示:(P123页)
2、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 有哪些; (2)定性: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 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具体步骤: (1)找出两个最大的直接组成成分,确定这 两部分是什么关系; (2)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这两大部分,找出它 们各由哪两个部分组成,又分别是什么关系; (3)逐层切分下去,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 (4)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 分的分析步骤。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
四、经验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经验学习具有下列基本性质: 1. 学习是个人的全部投入,是情感和认知的完全投入。 2. 学习是自我导向的,虽然刺激和引导来自外界,但是探 讨问题及延伸学习的范围、知识的保持和理解则有赖于个人 内在自发的力量。 3. 学习的结果是“著乎心,布乎四肢”,造成学生行为、 态度甚至人格的改变。 4. 学习的结果由学生自己来评价,评价的标准根据学生的 差异而有所不同。 5. 学习的本质是意义,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一旦发生了,教 材中对学生有意义的部分就会立即被纳入个人完整的生活经 验中。
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 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affectiveneed),使他能在认 知和情感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健全人格。学生的情感需 求,是指他在情绪、情操、态度、道德以至价值判断等多方 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关系到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在社会生活 方面律己、待人、处事所需要的能力
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二、价值教育
价值教育作为道德教学的代表,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 生的六种能力:沟通(communication)、移情(empathy)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批判(criticism)、决 策(decision)和个人一致(personal consistency)。
(三) 纽约市理性-情绪治疗的生活学校
师生的治疗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亲善;评估;教导一些解决情绪问 题的技巧;练习解决问题的技巧;评估其改变及技巧的获得。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
本章要点
1.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 简述人本主义教学应用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教学应用
教育基础知识《第七章 课程》
第七章课程⏹课程的英文名是curriculum,其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发表的《什么指示最有价值》一文中。
⏹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其中“课程”主要是指“功课及其进程”。
⏹在我国,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广义的课程包括以下三层意思:⏹A、课程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B、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C、课程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主要是指课程)。
⏹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学科及学生是影响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制约课程发展。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课程发展。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制约课程发展。
⏹4、课程本身的发展历史,以及建立在不同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也对课程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一)形式教育理论与实质教育论⏹1、形式教育论:相信在认识中理智的可靠。
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强调心智的练习及其迁移是发展官能的唯一途径。
⏹2、实质教育论:认为在认识中只有感觉经验才是实在的东西,因而强调经验的积累和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非能力。
⏹两者的分歧:⏹A、形式(偏重能力);实质(偏重知识)⏹B、形式(哲学认识上是唯理论);实质(经验论)⏹C、形式(心理学理论上是官能心理学);实质(联想心理学)⏹D、形式(课程问题上强调古典语言、文学和古代历史、数学、逻辑学等学科);实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二)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1、学科中心论:出发点和中心是学科本身,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
第七章社会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
人本治疗法
二、自我概念 4、被认为有价值的条件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 影响个人对自我概念的接受程度 ◎使人忽略或牺牲自己内在的真正需要 5、自我概念对行为的影响 ◎接受经验的过程 自我概念决定了个人接受和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 ◎自我保护和焦虑的产生 ◎精神崩溃与人格解体
人本治疗法
三、能充分发挥自己功能者的特征 ◎ 1、这样的人是理性的,能正确地领悟周 围的事物,有基本的安全感 ◎2、能珍惜和享受人生 ◎3、忠于自己和尊重自己 ◎4、在心理上,这样的人有极大的自由和被 释放的感觉 ◎5、能有建设性和灵活地生活在转变的环境中
萨提亚治疗模式
评估当事人自尊高低,治疗员要留意: ⅰ 当事人如何形容自己的能力? ⅱ 当事人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有什么表现? ⅲ 当事人不论过去或现在是否从某方面经常接 受到有损自尊的负面信息 ⅳ 当事人是否在面对权威时有小孩子的感受?
萨提亚治疗模式
二、沟通形式
口不对心的沟通形 式 1、讨好型 2、责备型 3、超理智型(冷漠的, 过度理性的)
萨提亚治疗模式
诊断范围
1、自尊/自我价值 2、沟通形式 3、家庭规则
有活力和滋润的家庭 1、成员的自我价值感高 2、沟通直接、清晰 3、家庭中的规则有弹性、 依情境改变
有问题的家庭
1、成员的自我价值 感偏低 2、沟通间接 3、家庭中的规则非 人性、不能协调
萨提亚治疗模式
诊断的指标: 1、每个人都有价值的感觉;问题是正向的或负向的 2、每个人都与人有沟通价值的感觉;问题是如何沟 通和沟通的结果是什么? 3、每个人都依循规则;问题是那些规则和要付什么 代价? 4、每个人都和别人建立关系;问题是怎么样的关系 和结果是什么?
1、要了解一个人,必须从『人在情境中』着手 2、人的行为是个人内在的心理事实和所处的 社会脉络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七章 沟通管理
接收者的问题:
• 信息译码不准确 • 对信息的筛选 • 对信息量的承受力 • 心理上的障碍 • 过早地评价 • 情绪
沟通通道的问题:
• 选择沟通媒介不当 • 几种媒介互相冲突 • 沟通渠道过长 • 外部干扰
7.2.2 应对策略
1、信息发送者: 、信息发送者:
• 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 正确选择信息传递的方式 • 沟通的内容要准确和完整 • 沟通者要努力缩短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 沟通者要注意运用沟通的技巧
消息(声音、姿态、手势等) 消息(声音、姿态、手势等) TX 反馈(身体状态,兴趣、眼神、注意力等) 反馈(身体状态,兴趣、眼神、注意力等) 演讲者 演讲过程 听 众 RX
2、演讲准备
了解听众
• 了解、把握听众的心理特点 • 了解听众的意愿要求 • 分析听众的构成
确定目的 演讲的论题
3、演讲技巧
演讲的结构安排 演讲时间安排 情绪控制技能 仪表控制技能 噪音控制 体态语言控制 克服怯场
3、有效沟通 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真诚的关心他人 经常微笑 记住他人的名字 聆听、鼓励别人多谈他自己的事情 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 衷心让他人觉得他很重要
懂得认同别人, 如无特殊理由,对他 人不批评、不责备、 不抱怨
积极倾听的技巧
别说话! 让对方放松心情(放松才能畅所欲言); 向对方表示你想聆听; 避免分心; 要设身处地以对方的立场思考; 要有耐性; 避免争辩与批评; 发问; 控制你的脾气;
7.4.2 演讲技巧
演讲的概念 演讲的准备 演讲技巧
1、演讲的概念
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借助有声 语言和态势语言的手段,面对听众发表意见, 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 带有艺术性、技巧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 种实践活动将演讲者的目的传递给听众。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七章-幼儿园课程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七章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1.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2.课程的要素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
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
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
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儿园课程。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七章思维——精选推荐
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思维:指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它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这是思维的间接性。
如:早晨看屋顶潮湿,推知前一天晚上下雨;人们不能直接感知猿人的生活情景,但是考古学家通过化石可以思考古老的过去,复现出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物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如:人们把植物中具有繁殖功能的部位叫种子;把两个氢一个氧原子的化合物叫做水;种子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水也有不同的形态,人的思维不反映他们的具体形态,而是反映他们的共同特征。
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知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
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的活动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更新和改组。
如:人们过去认为认识世界的最小物质是原子,后来发现原子还可以分裂为质子、中子、电子等。
概括这些新的发现,旧有的知识经验要重建、改组、更新。
人们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企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改组的过程。
第七章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之四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二、基本概念之二:学教并重
❖ 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既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 “学教并重”的教学特点:
▪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促进者; ▪ 教材(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 (确定学习主题)
情境创设
分析学习者特征 预估
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确定教学的起点 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
修改教学
强化练习设计
结束
结束
三、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步骤
➢课程标准 ➢教材 ➢教学参考用书
目标 学生
➢教学思想 ➢教学理念
B
D
行为行条的为件标BC准(CBDoe(nhDdaevitgioornre)e) 行为描学的述生标行在准为证是及实指其行结相为果应完的成基行质本为量方及的法其可是结接使果受用时的一,最个总低动是衡宾 在量结一依构定据的。为了使 教学的情目短境标语条具,件有其下可中进测表行量述的性行,,为也应的就该动是对词说学说在生明学行学生为习证的的实标类其准型 终进,点行宾行具为体的描述。 学生语时行则,为用我表来们现说常的明提熟学出练生相程的应度行的一为限般结制而果条言或件是学。具生例有所如差做“可异的以的事借,情助而。字且典幅”度、可能 很大“通。过在小教组学讨目论标”编等写都时包采含用有什相么关程条度件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 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 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行为的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等 方面进行描述。例如“在5分钟以内”、“误差在1mm以内”、“准确 率达90%”都包含了教学目标中的有关标准。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等名词的定义,了解学习策略的不同成分及其层次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会在自己的学习中使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在学习中的作用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非常负责。
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兴起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学习策略的培养生成性学习几种常见学习策略的应用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1.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的划分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六个因素:①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任务等;②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③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④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⑤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⑥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做最后的自我评价。
领导学:第七章
第三节 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方 法和程序
一、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
二、领导效能考评的方法和程序
一、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
1、领导效能考评的基本原则
2、领导效能考评的一般原则
1、领导效能考评的基本原则
领导效能考评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 是”,即反映出来的东西与被反映的东 西要基本一致,从而才能给领导活动带 来积极影响。
领导活动的显效能,是指领导活动所获取的、 领导活动的显效能 通过感官能够感受到的现实成果、成效、绩效 等有效成果。领导活动的显效能要通过以下三 方面来认识: 一是领导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二是看领导效率、效果和效益; 三是看领导活动的客观影响和客观作用。
领导效能的物质形态,是指领导效能的 领导效能的物质形态 物质成果、物质成效。它主要表现为一 些有形的物质生产、物质财富等方面。
领导效益是指领导者的领导活动作用于被领导 者和客观环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即领导活动 的最终结果。 领导效能的三个要素是密切相联的。领导效率 是实现领导效能的前提和基础;领导效果是领 导活动对象化的直接反映,是通过领导效率所 取得的直接结果,是领导效率向领导效益转化 的中介;领导效益是领导效能的最本质内容。
三、完善领导效能考评的对策或建议
(一)必须确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 尽快解决“什么是政绩”的问题 (二)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确立科 学的领导绩效考评主体体系,切实解决 由谁来评价政绩的问题 (三)运用多种方法,强化成本意识, 科学考评领导绩效,着力解决如何考评 政绩的问题
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的原因: 1、从客观上看: 一是其它方面的各种指标很难量化,而 经济指标则相对容易; 二是现有的压力型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 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现象。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组织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的含义、分类、特点与职权等基本概念;理解部门设计、层级设计及职权设计的方法;掌握集权、分权、授权的内容,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及其特征(一)组织的概念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组织有以下含义:(1)作为静态的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人与单位的有序结构,使人能在这种结构里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
(2)作为动态的组织,是指把分散的人或事物进行安排,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比例性,形成一个协调系统。
(二)组织的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不是组织,而仅是一个人群。
目标是组织的愿望,只有确立了目标后组织才能确定方向,才能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去组建一支队伍。
2.拥有资源组织的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和时间等。
其中人是组织最大的资源,是组织创造力的源泉。
拥有资源是组织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同时,组织通过管理活动的配置整合,能够促进资源增值,为组织及其成员带来利益。
3.具有一定的权责结构管理组织的内涵是人们在职、责、权等方面的划分与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这个结构体系可简称为权责结构,表现为层次清晰,任务有明确的承担者,并且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
二、组织分类组织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1)按照组织规模大小,可以把组织划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
不同规模的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不同。
这种划分具有普遍性,是对组织现象表面的认识。
(2)按照组织的性质,可以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3)按照组织目标的不同,可以把组织划分为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公共组织。
营利性组织是指以获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工厂、商店、酒店、旅行社、银行等。
非营利性组织指除公共组织外,一切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各类社团、宗教组织、慈善机构等。
公共组织是负责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如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政府机构、军事机构等。
第七章、计划工作与计划方法
7.3 计划的方法
计划工作的效率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所采用的计划方法。 计划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此仅对几种常见的方法作一 简介。 7.3.1 预测 预测是根据现在和过去的信息推测未来的事件或状况 。 主观模型 :1、基层预测2、市场调研 3、小组共识4、历史类推法5、德尔菲法 时间序列模型 :1、移动平均法2、加权移动平均法
图7.4 滚动计划法
7.3.4 项目管理的技术
项目,来源于人类有组织的活动的划分。从最广泛的 含义来讲,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优先任务, 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 工作的总称。 项目管理是使项目活动按时间进行、不突破预算和符 合规范的一种管理活动。 甘特图法 1900年前后,亨利甘特(Henry L.Gantt)发明了甘特 图(又名横道图、条形图)。甘特图简单直观,被广泛 应用于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中,时至今日仍是管理项 目的常用手段。
甘特图,又称条线图或横道图。这种方式早在20世纪 初就开始应用和流行,主要用于项目计划和项目进度 的安排。甘特图是一个二维平面图,横维表示进度或 活动时间,纵维表示工作内容,如图7.5所示
1 A B C D 2 3 4 5 6 7 8 9
图7.5 甘特图
图中横道线显示了每项工作的开始实践和结束时间, 横道线的长度表示了该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甘特图的 时间决定着项目计划粗略的程度。 甘特图直观、简单、容易制作、便于理解;在资源优 化过程中,一般都借助于甘特图。
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 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 了组织保证。
7.1 计划概述
海因茨· 韦里克、哈罗德· 孔茨将计划定义为:“确 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观察是科学认识的来源 是检验科学理论、 (二)是检验科学理论、科学假说的重要实 现形式 可以直接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 (三)可以直接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从 而为科学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经验层次的方法
26
第三节 科学实验
近代以来,科学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最基本 近代以来, 的方法。 的方法。
经验层次的方法 16
经验层次的方法
17
X
光
透
视
照
片
18
经验层次的方法
经验层次的方法
19
经验层次的方法
20
其二, 其二 , 如果进一步把观察理解成一个过 即包括观察目的的确定、 程,即包括观察目的的确定、观察过程的设 观察仪器的选择、 计、观察仪器的选择、观察数据的统计和语 言的描述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观察过程,则 言的描述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观察过程, 上述的每一个观察环节无一不与特定的科学 理论有关。可以说, 理论有关。可以说,理论渗透于观察的每一 个环节。 个环节。
经验层次的方法
27
一、科学实验及其特点
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科学仪器、 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科学仪器、 设备等物质手段, 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模拟客观对 象的条件下考查对象, 象的条件下考查对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 一种基本方法。 一种基本方法。
经验层次的方法
28
科学实验有以下主要特点
经验层次的方法
10
三、获取科学事实的途径 途径 直接途径 科学观察 间接途径
科学实验
经验层次的方法 11
第二节 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 科学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感觉器官或辅之以仪器,有目的、 感觉器官或辅之以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 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经验层次的方法
12
一、科学观察的特点
1.目的性和计划性 目的性和计划性 2.在自然发生条件下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 在自然发生条件下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 3.渗透着科学理论 渗透着科学理论
经验层次的方法
观察渗透理论
一种观点认为, 一种观点认为,存在着独立于理论之外 认为 中性观察” 的“中性观察”。观察者不应受主观想法 干扰,并只有经过这种纯粹的观察, 干扰,并只有经过这种纯粹的观察,才不 会把某种先验的倾向、 会把某种先验的倾向、成见带入严肃的科 学认识活动,科学的经验基础才牢固。 学认识活动,科学的经验基础才牢固。贝 尔纳曾讲过 曾讲过, 当你走进实验室之前, 尔纳曾讲过,“当你走进实验室之前,把 所有的想法像帽子、 所有的想法像帽子、大衣一样脱去而换上 洁白的大褂。 洁白的大褂。”
经验层次的方法
8
二、科学事实的特点和作用
(一)科学事实的特点 1.客观性 1.客观性 2.思维和理论的渗透性 2.思维和理论的渗透性 3.相对稳定性 3.相对稳定性
经验层次的方法
9
(二)科学事实的作用
1. 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 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 2. 科学事实是对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进行评 价的基本手段
经验层次的方法 14
另一观点认为 , 另一观点 认为, 根本不存在脱离理论 认为 的中性观察, 观察要有假说为指导, 的中性观察 , 观察要有假说为指导 , 或 以理论为先导。 爱因斯坦讲 以理论为先导 。 爱因斯坦 讲 : “ 是理论 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什么。 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什么。” 英国科学哲学家汉森将将这一观点表 述为“观察渗透理论” 述为“观察渗透理论”。
第七章 经验层次的方法
经验层次的方法
1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得好: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得好:“鸟的翅膀无论多么 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的支持,就不能使鸟体上升。 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的支持,就不能使鸟体上升。事实 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 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 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心机。 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心机。”巴甫洛夫用 形象地比喻,简单而深刻地说明了科学事实的重要性。 形象地比喻,简单而深刻地说明了科学事实的重要性。
经验层次的方法
6
确立科学事实时, 确立科学事实时 , 必须把科学事实与对 解释和推论区别开来 科学事实所作的解释和推论区别开来。 科学事实所作的解释和推论区别开来。不能 把对科学事实所作的解释和推论当作科学事 实本身。 实本身。
经验层次的方法
7
(二)科学事实应满足的一般条件
1. 应该是个别存在的陈述 2. 可复核、可重现 可复核、 3. 比较精确、系统 比较精确、
经验层次的方法
15
“观察渗透理论”包括两层含义: 观察渗透理论”包括两层含义: 观察渗透理论 其一,如果仅仅把观察理解成单纯的“ 其一 , 如果仅仅把观察理解成单纯的 “ 看 ” 感觉” 在这个意义上, 或“感觉”,在这个意义上,观察已不是中性的 它要受到理论的影响。 了,它要受到理论的影响。 感觉=感觉材料+感觉材料的组织方式 感觉=感觉材料+ 其中感觉材料直接来自于被观察对象对感官 的刺激, 的刺激,而感觉材料的组织方式却同主体的知识 背景有关。
经验层次的方法
33
一、机遇的特点和作用
机遇的特点:意外性。 机遇的特点:意外性。 根据意外的程度不同, 根据意外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部分意外的 科学机遇和完全意外的科学机遇。 科学机遇和完全意外的科学机遇。
经验层次的方法
34
二、机遇产生的根源
1.机遇产生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矛盾统一。 1.机遇产生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矛盾统一。 机遇产生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矛盾统一 2.机遇产生于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统一。 2.机遇产生于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统一 机遇产生于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统一。 3.机遇也与社会实际需要和科学家的素养有 3.机遇也与社会实际需要和科学家的素养有 关。
经验层次的方法
2
第一节 科学事实
一、科学事实及其满足条件 (一)科学事实的概念
所谓 科学事实 , 是指科学工作者对通过观察实验所 获取的客观事物及其过程的真实描述。 获取的客观事物及其过程的真实描述。
经验层次的方法
3
科学事实
理论事实
经验事实
事实Ⅰ 事实Ⅰ
经验层次的方法
事实Ⅱ 事实Ⅱ
4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 的区别 客观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现象本身, 客观事实 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本身 , 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是第一性的东西。 属于本体论 范畴。 本体论范畴 是第一性的东西 。 属于 本体论 范畴 。 客观事 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 它只是存在而已。 的问题, 实 不存在正确与否 的问题 , 它只是存在而已 。 科学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科学事实 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 是第二性 的东西, 认识论范畴 范畴。 的东西,属认识论范畴。
经验层次的方法
30
三、科学实验的类型
(一)定性实验 (二)定量实验 (三)结构分析实验 (四)析因实验 (五)对照实验 (六)模拟实验
经验层次的方法 31
四、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创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二)检验科学理论的手段
经验层次的方法
32
第四节 科学机遇
科学机遇就是在科学观察和实验中的意外发 现。
经验层次的方法
36
对待机遇的正确态度
既要坚持明确的目的性,又要重视意外性; 既要坚持明确的目的性,又要重视意外性; 既不夸大机遇的作用,也不忽视机遇的作用; 既不夸大机遇的作用,也不忽视机遇的作用; 既不能依赖机遇,又不放过机遇。 既不能依赖机遇,又不放过机遇。
经验层次的方法
37
经验层次的方法
38
经验层次的方法
21
二、科学观察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典型性原则 (四)科学性原则 (五)严谨性原则
经验层次的方法
22
三、科学观察的类型
(一)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二)质的观察和量的观察
经验层次的方法
23
火星
经验层次的方法
24
火星
经验层次的方法
25
四、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验层次的方法
35
三、捕捉机遇的条件
客观条件:社会实际需要、科学发展水平、 客观条件:社会实际需要、科学发展水平、 观察实验的仪器设备、 观察实验的仪器设备、自然界本身的属性 主观条件:丰富的科学知识、勤于观察实验、 主观条件:丰富的科学知识、勤于观察实验、 敏锐的洞察力、 敏锐的洞察力、敏锐的识别力
经验层次的方法
5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联系。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联系。 的联系 客观事实是科学事实的来源和基础, 客观事实 是科学事实的来源和基础,科学 是科学事实的来源和基础 事实是客观事实的某一方面 是客观事实的某一方面、 事实 是客观事实的某一方面 、 某个片断在科 学工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印象。 学工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印象 。 没有客观事 实 , 就没有科学事实; 没有科学事实, 也不 就没有科学事实 ; 没有科学事实 , 可能深入地认识客观事实。 科学事实是客观 可能深入地认识客观事实 。 科学事实 是客观 真正桥梁和中介。 事实与科学理论之间真正桥梁和中介 事实与科学理论之间真正桥梁和中介。
1.可以纯化和简化自然现象 1.可以纯化和简化自然现象 2.可以再现或重演自然过程 2.可以再现或重演自然过程 3.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 3.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
经验层次的方法
29
二、科学实验的要素和结构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实验者、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实验者、实验手段和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 科学实验结构是科学实验诸要素相互联系、 科学实验结构是科学实验诸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方式。 相互作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