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表外业务就是指除了银行的传统存贷款业务以外,还包括其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投资和融资等操作。

在中国,表外业务的增长速度一直是银行业务的主要体现之一,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表外业务的优点是多样化的经营范围,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而缺点则主要由于这些业务所带来的合规风险较高,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由于表外业务的风险较高,也导致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表外业务来进行非法活动。

首先,当代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前,需要评估风险,确保风险可控。

对于大部分银行而言,表外业务是通过金融衍生品等进行操作,应将重点放在风险管理方面。

银行应制订完善的风险管理规定,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控制和减轻业务操作风险。

同时,银行应明确表外业务的经营定位以及合适的经营范围,保持良好的运营稳定性。

其次,表外业务在经营过程中要坚持内部自律、合规经营、风险控制原则。

对于表外业务或其他高风险的交易,银行应注重内部监管和合规性运营,确保业务的合法性、稳健性以及稳定性。

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体系建设,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操作失误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业务落地实施符合法律法规和银行制度要求。

最后,对于表外业务的发展,要坚持实现市场化和规范发展相结合。

今天的金融市场不可避免地需要银行在表外业务及其他高风险业务领域开展创新,并及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应该坚守合规经营,尊重商业规则和市场规则,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进表外业务的规范化发展。

综上总结,当代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需要注重风险控制、内部监管以及规范运作。

表外业务虽然增长迅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银行及客户利益的最大化。

银行应根据经营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表外业务合规管理制度,并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风险管理经验进行风险控制,真正实现银行业务的长足发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研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会计准则不体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

这些业务主要包括担保、贷款承诺、衍生品交易、投资银行等。

表外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银行的收益、分散风险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潜在风险。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壮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创新的推进,表外业务的种类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

在有些国家,表外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银行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银行的收益水平、分散风险、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等。

表外业务能够为银行提供更高的投资收益和更广泛的业务领域,同时还可以帮助银行转移和分散风险。

表外业务的开展还能提升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表外业务的监管难度较大。

由于表外业务不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管。

有些银行可能会利用表外业务进行监管套利,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

表外业务的透明度较低。

由于表外业务的会计核算不体现在银行的财务报表上,因此其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等信息难以被外界掌握,可能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产生误导。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还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挑战。

例如,在衍生品交易中,银行可能会面临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市场风险;在贷款承诺业务中,银行可能面临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在投资银行业务中,银行可能面临因操作失误或欺诈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为了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以某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为例进行分析。

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

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

向投资者 不断 阐述的公 司战略 和发展 方 向 : 是提 供综 合金融 服务
还 是 经 营 特 色 业 务 , 国 际 化 发 展 还 是 专 注 于 本 地 , 向 大 企 业 是 是
资源倾斜 还是关 注零售 客户 。 上市银行 在制定 和执 行战略 的过程
通常 认为 ,股权 激励 有 利于 将经 营层 与 股东 的利 益捆 绑一
监管 的研究就 显得 十分重要 。

关键 词 : 商业银行 表 外业务 风 险监 管

商 业 银 行 发 展 表 外 业 务 的 必 要 性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 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 。商业 银行维 系 的传 统存 贷利差 盈利 的模式 已被 冲破 , 其金 融
根据 巴塞尔委员会 所给 出的标 准 ,银行表外业 务的概念 有狭 义和广义两种 。狭 义的表外业务是指虽然未列 入银 行资产负债表 ,
指 导意义 。
业务 系统 中的表外业 务得 到了飞速 发展 。 西方商 业银行 表外业务
收 入 占银 行 总收入 的比重增 加较 快 , 表外 业务 已与 资产 、 债业 负 务并 列成 为商业银行 的第三 大支柱 。 国商业银行 表外业 务 尚处 我 起 步 阶段, 于表外 业 务 的特殊 性 , 之商 业银 行 内部控 制 制度 由 加 还不 够完善 与健全 , 监管手段 缺少 刚性要 求显 得 比较 乏力 , 因此 , 容易 出现不公 平竞争 和诸 多风险 。因此 , 加强银 行表 外业务 风险
中, 也伴 随着选取 和粘着认 同 自身价 值趋 同的投 资者 的过程 。理
想 状况 下 , 上市银 行 的股 东都 高度 认 同企业 的发 展 战略 , 积极 持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和金融工具活动,这些活动超出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范畴,如存款、贷款和汇兑等业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创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规模逐年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贡献较大。

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表外业务成为银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表外业务的收益高于传统业务,不但能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而且也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综合风险管理水平。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工具如掉期、期权和远期结汇等,规避外汇波动和利率风险,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其次,表外业务带来的风险较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风险。

例如,表外业务的产品创新和结构复杂性增加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难度,增加了市场风险的波动。

在信用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往往在表外交易中承担了更多的信用风险,这也让表外业务的风险更加集中,如果未能及时管理风险,银行将会面临严重的风险。

最后,表外业务需要监管部门强制的监管和合规要求。

由于表外业务风险较大,各国的监管部门都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包括制定了各种监管政策和规定。

在国际监管方面,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巴塞尔协议”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监管要求。

在国内方面,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具体细则和监管框架做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市场准入限制、信息披露要求、风险管理要求等。

总之,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和风险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和合规要求的实施,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提高盈利。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继续创新,表外业务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以确保表外业务的稳步发展。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对策思考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对策思考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对策思考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涵及现状 (1)(一)表外业务的内涵 (1)1、表外业务的含义 (1)2、表外业务的特征 (1)3、表外业务的分类 (2)(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 (2)2、表外业务发展状况 (2)3、表外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2)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所面临的风险 (3)(一)市场风险 (3)(二)违约风险 (3)(三)操作风险 (4)(四)流动性风险 (4)(五)道德风险 (5)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6)(一)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6)(二)盲目追求利润 (6)(三)信息披露不全且滞后 (6)(四)风险控制机制不全 (7)四、防范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对策思考 (7)(一)完善相关法制建设 (7)(二)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系统 (7)(三)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信息透明度 (7)(四)强化资本充足率的动态监管机制 (8)(五)建立健全的表外业务风险监管体系 (8)(六)完善表外业务核算与管理 (8)1、表内科目复式记账核算方式: (9)2、表外科目复试记账核算方式: (9)3、表外科目单式记账核算方式: (9)五、结语 (9)参考文献 (9)ABSTRACT: (10)KEY WORDS: (11)致谢 (11)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对策思考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有化的推动下国有商业银行面对银行间竞争力加大和顾客需要多样化的局面,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潜力大的表外业务成为银行业务中新的利润增长点。

提高资本和资产比率,大规模的从事表外业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表外业务也潜藏风险,尤其是一些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作用,以小博大,一旦发生风险,将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加强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实施有的风险监管对策使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的关键。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频繁的汇率和利率波动、金融行业发展自由化、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等复杂的经营状况变化,商业银行提供的表外业务服务种类开始迅速地增多,业务量也不断扩大。

随着金融业务表外化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同资本证券化、银行经营国际化一起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开展金融业务的一大方向。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降低和规避某些风险同时,又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发展给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日益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二、表外业务概述表外业务指不被记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只可能在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附注内反映的各类交易活动。

在这里“可能”包含的意思是并不是全部的表外业务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附注内。

所以,表外业务存在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的区别。

狭义上的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依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被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的金额变动,但会构成商业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各类交易活动。

这些交易活动虽不被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在一定的条件达到时会转化为表内业务,与表内资产和负债项目密切相关,需要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加以反应,方便银行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解和管理。

广义上的表外业务指所有不被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经营管理活动,包含狭义表外业务和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即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一般不影响表内业务的具体质量,仅给商业银行创造服务性质的收入。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按照具体业务的性质,大体可分为四类:与贸易有关的结算、支付、融资等各类贸易融通类业务;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运用商誉来取得收入的金融保证类业务;中介服务类业务。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于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概念并不是很深入,现代意义的风险管理部门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仍然以宏观定性化管理为主,量化管理薄弱,即使是在数量特征较强的外汇、衍生产品上也是如此。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及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及管理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Ltms简称OBSI)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国家银⾏业务发展的⼀个亮点。

⽬前,西⽅商业银⾏表外业务收⼊⼀般在银⾏收⼊中占⽐达30%以上,⽽国内商业银⾏则远低于这⼀⽔平。

由于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银⾏带来丰厚收益,还可提⾼银⾏社会化服务⽔平。

因此,我国商业银⾏表外业务的份额也在逐渐加⼤。

但是表外业务不在银⾏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运作透明度不⾼,因此其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加之表外业务风险是银⾏整体风险的⼀部分,随时可能转化为表内风险,⽽且有些⾦融衍⽣交易类业务潜在风险较⼤。

尤其是美国“安然事件”后,经济界更加关注表外资产,加强监督也迅速达成共识。

表外业务的风险 表外业务都在⼀定程度上影响着银⾏未来的获利能⼒和偿付能⼒,当某⼀或有事件发⽣时,它们将会由表外转⾄表内成为银⾏实际的资产和负债。

这种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由于其不确定性,往往伴随着⽐表内业务更⼤的风险。

概括起来,表外业务的风险有下列⼏种类型: (⼀)信⽤风险 信⽤风险是指表外业务服务的对象违约,⽽使债权⼈遭受损失的风险。

各种表外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风险,如担保业务中,被担保的客户因某种原因破产,⽆法履⾏合同义务,担保银⾏便要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在票据承兑、有追索取的贷款出售等业务中,银⾏都在⼀定程度上⾯临着信⽤风险。

(⼆)利率、汇率风险 利率、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导致商业银⾏在表外业务中蒙受损失的风险。

在互换交易、期权交易及远期利率协议等衍⽣⾦融⼯具中,利率、汇率发⽣于银⾏不利的变动,都会使银⾏⾯临这种风险。

在⾦融⾃由化、国际化、证券化的趋势下,利率、汇率风险对银⾏收益的安全性威胁⽇益增⼤,如在贷款协议期间,借款⼈可以按照固定利率或可变利率获得⼀笔贷款。

但在这期间⾥,若市场利率上升,银⾏的资⾦成本升⾼使贷款协议利率与资⾦成本之间的利差变得⾮常⼩或者成为负值,⽽借款⼈必然会在有利的利率下限度地使⽤贷款,银⾏将承受较⼤的损失。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与传统的存贷款、储蓄等业务不同的业务形式,包括信托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等。

表外业务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其面临的风险。

本论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探讨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引言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业务形式,通过参与表外业务,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利润。

然而,表外业务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部分:表外业务的分类和风险特征
本部分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分类和各类业务的风险特征。

信托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等都存在不同的风险要素,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第三部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和挑战
本部分探讨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要控制和管理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

同时,表外业务的复杂性和创新性
也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四部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本部分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

第五部分:总结和展望
本部分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适应表外业务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确保表外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稳定的收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风险特征、策略和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2、风险应对策略
针对这些风险隐患,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采取一定的风险应对策略。首先, 银行内部建立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项业务的操作规范和风险控制 要求。其次,银行加强了对表外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监控,通过定期的风险检测和 预警,及时发现并防范潜在风险。此外,部分银行还建立了表外业务应急预案, 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2、风险管理手段行将积极引入更高效、更精准的风险管 理手段和技术。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和挖掘,以便更早地识别和预防潜在风险。同时,银行将通过搭建全面风险管理 体系,实现对各类业务风险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
3、风险管理将更加协同
谢谢观看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定义、种 类和作用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那些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对银行经营产生 重要影响的活动。这些业务主要包括担保、承诺、贷款承诺、投资银行、衍生品 交易等。表外业务不仅可以为银行带来手续费、佣金等直接收益,还可以通过优 化资产和负债结构,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表外业务的操 作流程、风险点和应对措施。同时,要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制 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员工培训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表外业务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 识。针对高风险的表外业务,应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并实行岗位责 任制,明确各级员工的职责和权限。
3、提高技术手段
商业银行应积极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 等,以提高表外业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监控的实时性。此外,要持续优化风险 评估模型,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潜在风险。

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方

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方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理方法与传统的表内业务相比,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也存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常见的金融风险,不过,表外业务风险更为分散、隐蔽性更强、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这要求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需要借助更多的工具,需要更为复杂和灵活的管理方法。

一、表外业务风险的类别商业银行在划分表外业务和传统业务的风险采用了基本相似的方法。

表外业务的风险有以下种类:(一)信贷风险传统意义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在于信贷业务中,大规模贷款的企业容易造成信用风险。

但在实际上,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如信用证业务、票据承兑业务、担保业务等,在交易对象无力履约时同样会引发信用风险,此类或有负债业务的风险却往往被人忽视。

虽然这些业务不直接涉及债权债务关系,但当潜在的债务人由于各方原因发生支付违约时,银行就有可能变成债务人。

例如,在信用证业务和票据发行业务中,一旦开证人或票据发行人资金周转困难或资金链断裂因而不能按期偿付,银行就要承担连带偿付责任。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因利率、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动造成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由于利率、汇率等的频繁波动,在银行的交易活动中市场风险最为显著,是表外业务面临的主要的风险之一,尤其在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业务中非常突出。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和商品风险。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系统内部内控机制的缺陷带来失误,或者发生灾难事故而造成意外损失。

主要指由于系统故障、业务操作流程不合理、人为过错、外部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它主要关系到各种欺诈、业务操作中断或系统失败、内部流程管理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当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出现较大缺口而无法及时弥补,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获得足够的资金,常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历史上因流动性问题发生银行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倒闭的事件不胜枚举。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1. 引言1.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之外开展的一系列金融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托业务、理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担保业务、保险业务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是灵活性高、盈利性强、风险较大。

商业银行通过发展表外业务,可以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但与此表外业务的风险也相对较大,需要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防范业务风险的发生。

在当前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表外业务的创新不断推进,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盈利机会;监管部门对表外业务加强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发展表外业务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确保业务稳健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影响因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影响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经济环境、技术进步等因素。

市场需求是影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深化,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拓展和创新表外业务。

政策法规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开展有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商业银行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表外业务风险可控。

经济环境也是影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周期、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表外业务的组合,以应对风险。

技术进步也是影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例如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推动表外业务的发展。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之一。

表外业务是指银行在传统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外开展的各类金融业务,如信托、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等。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有效指导商业银行的运营和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1.表外业务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投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信托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

尤其是信托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不仅丰富了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还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2.表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已经占据了银行业总资产的相当比重,表外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3.表外业务风险不容忽视随着表外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表外业务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信托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构成了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1.监管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标准不够统一,监管手段不够灵活。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中存在违规操作和资金风险的情况。

2.风险管理不到位我国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不够到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急预案,但是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存在欠缺。

3.缺乏金融创新在表外业务领域,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外,商业银行还开展着大量的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进行的金融业务,包括信托、资产管理、理财产品等。

这些业务对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里,我们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一些思考,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和风险挑战。

一、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规模已经相当庞大,特别是信托和资产管理业务。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70万亿元,占我国金融总资产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了商业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

二、表外业务的盈利模式表外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表外业务,商业银行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提高盈利水平。

表外业务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分散风险,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另外,表外业务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黏性,从而稳定存款和客户关系。

三、表外业务的风险挑战尽管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帮助,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

由于表外业务多为非标准化业务,所以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难度较大。

部分表外业务可能存在较高的流动性、信用和市场风险,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将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的损失。

另外,表外业务还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对商业银行的声誉和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监管和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厘清表内表外业务边界,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行为。

2. 强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识别、评估和监控风险的能力,确保表外业务风险可控。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当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外业务一直备受关注。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外汇买卖、远期业务、掉期业务、利率互换、信用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业务通常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反映。

表外业务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它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也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业务拓展空间。

表外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商业银行及时加以应对和监管。

表外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表外业务涉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商业银行具备更高的金融市场和风险管理能力。

一些金融衍生品产品的风险和复杂性比较高,一旦交易出现问题,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不利的影响。

表外业务也可能会带来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发生金融风险事件,可能会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有效控制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表外业务可能带来的各类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还需要注意合规风险。

由于表外业务的复杂性,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可能会对客户造成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合规管理,确保表外业务的合法合规。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和遵守,确保表外业务的合规运营。

合规风险的控制成为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条件,只有合规经营,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发展表外业务,实现可持续稳健的经营发展。

表外业务的发展也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对于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它们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能会比较高,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对这些风险的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管理。

只有做好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应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挑战,保障银行的风险可控。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风险管理不足和监管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和完善监管的对策建议。

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控和评估,提高风险识别和监测能力。

在监管方面,监管部门应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的研究与对策,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以确保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风险管理、监管、对策建议、风险管理不足、监管不完善、结论总结、未来展望、研究价值、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发展现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中,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扩大,成为银行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与客户签订合同或协议,进行的金融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信贷派生品、利率和外汇衍生产品等。

表外业务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利润机会,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挑战。

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面临着风险管理不足、监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及对策,对于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开展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未来金融监管政策制定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现实意义上,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摘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监督评估和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各项措施的分析和评价,可帮助银行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挑战。

文章还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再次强调了其重要性。

商业银行应加强表外业务的监管和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银行业务稳健运行,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重要性,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监督评估,挑战,现状,展望,再强调。

1. 引言1.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概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融资、存款、贷款等业务之外从事的金融业务,包括证券投资、衍生品交易、信贷担保、资产管理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参与表外业务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控制,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由于表外业务具有复杂性、风险性高、波动性大等特点,若风险管理不到位,将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盈利能力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

商业银行还需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政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等挑战,加强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监控和评估,商业银行才能有效规避各类风险,保持业务稳健发展。

2. 正文2.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通过各种金融工程手段来进行金融业务的拓展,包括信用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外汇衍生品等。

在当前金融市场高度复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产业财经 Industrial Finance28摘 要:伴随金融市场创新,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以及金融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风险加大、挑战攀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审慎开展该项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总结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稳健发展的风险策略建议。

关键词:表外业务;风险;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社会融资总体规模日益扩大,表外业务得到了显著进步。

银行表外业务蕴含的诸多风险日渐暴露,对其开展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特点进行剖析,提出该业务稳健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概况(一)表外业务规模持续攀升,增速有回落趋势根据央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资料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余额 338.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增速较去年下降 7.15%。

就总体规模而言,近年来表外业务量持续攀升,而从增速上看,呈现相对平稳且有下行趋势。

就业务结构而言,金融资产服务类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55%,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64.9%下降到了2018年的55.8%。

表1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规模与增速年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余额分类增速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2016253.5219.0316.08164.6312.042017302.1118.3421.98186.0919.17%2018338.4220.6624.46188.812.0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二)表外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头之戏目前,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与金融脱媒双重背景叠加下,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作用发挥日渐式微,金融市场融资格局正显著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规模超过表内业务,2016年前者相当于后者的109.16%(分母为法人口径资产),2017年这一数字为119.69%,2018年则达到了126.16%。

加强国内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加强国内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财政金融加强国内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璟梁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内部管控建议1.完善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会计核算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存在会计核算科目使用混乱、信息披露范围狭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有时还会有重表内业务会计核算,而轻表外业务会计核算的现象产生。

在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实现真实、完整反应表外业务活动这个会计核算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规定表外业务的归属范围,及时正确地反应资产负债情况,将国内表外业务经营与国际行业接轨。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起较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和信息系统,依据相应的原则科学地设置会计科目,根据业务状况适当设置二级科目,专门进行记录反映,及时向管理部门传递交易信息。

为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还需要完善会计报告制度,注意会计准则的统一。

明确表外业务会计记录的对象和范畴,注意表外业务各项报表的统一编制和或有事项的披露。

同时,不断提升表外核算的质量水平,对表外业务对账方式及范围进行规范,细化并完善相关操作流程。

2.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控体系。

良好、科学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能更好地防范和化解表外业务风险。

国内一些银行在长期发展当中,过于重视业务而忽略了管理,将业务革新拓展与加强内部控制两个重要方面对立起来。

而且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也未制定体系统一的制度章程,监控业务风险的能力较低。

因此需要促进内部各部门组织的协调合作,明确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岗位职责及分工合作,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发展。

确立严谨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办理要求,完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各工作环节的安全与完整。

加强表外业务内部审计职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上级授权进行业务办理,以确保经营活动的安全可靠。

同时,增强稽核部门的自主性,不受其他部门干扰。

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完整的客户准入体系和风险信用评价体系,包括相关的保护办法。

3.创造革新表外业务风险管控技术和工具。

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

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

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作者:徐爱军来源:金融经济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点击数: 43摘要: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业务范畴在不断的扩大,其中表外业务所占商业银行的比重逐年加大。

表外业务所取得的效益空间较大,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对于进一步完善表外业务管理机制,稳定的提高表外业务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商业银行维系的传统存贷利差盈利的模式已被冲破,其金融业务系统中的表外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

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增加较快,表外业务已与资产、负债业务并列成为商业银行的第三大支柱。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尚处起步阶段,由于表外业务的特殊性,加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与健全,监管手段缺少刚性要求显得比较乏力,因此,容易出现不公平竞争和诸多风险。

因此,加强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所给出的标准,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虽然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但仍然与表内所标明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有可能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金融经营活动,也被称为或有资产业务、或有负债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又包括资金结算、信托代理、业务咨询等低风险的相关经营活动。

所以广义概念的表外业务一般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但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的业务。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和金融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金融管理政策的变化,银行业对自身业务范国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将重点金融业务放在表外业务上,由此带来银行的盈利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银行资金收入来源的一个重要法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07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和客户金融偏好差异性的不断加大,金融需求更为多样化,银行服务日益综合化。

尤其是表外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表外业务快速发展和创新层出不穷的同时,潜在风险和现实风险有所积聚,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成为重要课题。

一、表外业务概述(一)表外业务的概念、分类由于会计制度与法律制度的不同,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的定义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目前通行的定义来源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相关表述,即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目前我国的表外业务指狭义的表外业务,2011年银监会新颁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明确指出,银监会纳入监管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作者简介:吴学文,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郑静,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蒋川,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不断创新,并得到快速发展,但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小觑。

本文拟从表外业务的内涵、特征出发,通过风险案例的分析来讨论表外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寻求实现表外业务的合规经营与全面的风险防控。

关键词:表外业务;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167(2011)07-0035-05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 (OBSA)are booming with great creativity and rapidity in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in the meanwhile,its potential risks can not be ignored.Starting from introducing the meanings and features of OBSA,this article analyzes major risks imbedded in OBSA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several typical cases,and aims to be conducive to regulatory compliance and comprehensive risk control of OBSA.Key words :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Risk Management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思考吴学文1,郑静2,蒋川3(1,2,3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浙江杭州310002)35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二)表外业务的特征表外业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与表内业务的不同之处,具体如下:1.银行凭信用提供服务,与资金没有直接联系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都是与客户产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或是从客户处获取资金,付出利息,又或者是提供资金给客户,收取利息,但是表外业务的发生始终与资金没有直接联系。

银行在经办表外业务时,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收付,也不需要垫付任何资金,但在将来随时可能因具备了契约中的某个条款而转变为资产或负债。

如保函、银行承兑汇票等,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的银行信用,只有在客户违约造成银行不得不垫款的情况下才会转化为实际的借贷业务关系。

2.事先收费,收益稳定商业银行在办理承兑、担保业务时,主要是依靠银行信用,而非资金,只有当客户无法履约时,银行才需承担责任,体现出了较强的或有性质。

因此和保险业的收费原理一样,银行必须事先收取固定的手续费,收益较为稳定。

3.限制较少在表内业务中,银行发放贷款的多少受到存贷比、资本充足率、国家政策调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而表外业务则不同,由于主要依靠银行信用,更多的是一种承诺,因此业务量的限制较少,目前监管当局和银行内部主要采取风险资产计量的方式加以控制。

同时对部分业务,如银行承兑汇票,监管当局有存兑比的限制。

但是由于表外业务灵活性强,创新较多,实际监管难度较大。

4.信息透明度一般巴塞尔委员会将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作为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而信息披露则是市场约束的核心。

正如巴塞尔协议所言,“委员会希望通过设定一系列的信息披露规则,即允许市场参与者获取银行风险程度和资本水平等关键信息来完成市场约束的目标”。

但是由于表外业务仅仅以脚注形式放在资产负债表中,难以反映表外业务的全貌,甚至大部分表外业务难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使得市场参与者实际很难了解到银行表外业务的全貌。

(三)表外业务的发展情况和国外银行表外业务动辄占到总业务收入50%以上的情况不同,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经营管理仍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表外业务为辅。

此外,不同于西方银行的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十分严格,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和创新限制较多,表外业务的开展集中在担保类和承诺类业务。

但是近年来,一方面是为了寻求新的稳定的利润增长点,增加银行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在央行不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进一步趋紧的大环境下,表外业务不占用银行资金、灵活性强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表外业务也乘势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至2011年1季末,该行浙江省全辖(不含宁波)主要各项贷款余额1475.83亿元,比年初增加55.1亿元,增幅仅为3.88%。

同期该行表外授信业务余额912.79亿元,比年初增加190.07亿元,增幅26.3%,远高于各项贷款3.88%的增幅,同时表外产品的占比从33.72%上升到了38.21%。

具体从授信产品来看(见下图):银行承兑汇票余额545.66亿元,比年初增加13.17亿元,增幅2.47%,占表外主要授信产品的59.78%占比为表外项目最高,但和年初相比,占比下降了13.9%;信用证余额342.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5.36亿元,增幅104.97%,占表外主要授信产品的37.51%,占比和年初相比增长了14.4%,体现出了较快的增速;保函余额24.72亿元,比年初增加1.54亿元,增幅6.66%,占表外主要授信产品的2.71%,占比为表外项目最小。

总的来说,表外业务是市场经济和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信用优势的必然结果。

从业务量来看,表外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也成为一个日益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表外业务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表外业务的分类来看,担保类业务体现出的是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的转化,是以银行信用来保证商业信用,实际上是银行承担了第三者的当前责任;承诺类业务的实质是银行在未来可能要承担信用风险头寸。

也就是说,表外业务能够转化为表内贷款,只是在特定的事件发生之前,表外业务所可能带来的信用风36201107险并未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因此,表外业务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即收益大而风险小,而实际上,只是表外业务风险的隐蔽性较强。

加上目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压力较大,为了应对贷款规模和风险资产的双重约束,部分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表外业务不受贷款规模限制的特点,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如超常规办理国内信用证,延长代付期限、对税票允许使用复印件、对部分优质企业的费率实行一定优惠等,在极大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风险,如银行继续放松管理,很有可能导致风险在某一时段的突然爆发,给银行带来颠覆性的系统性风险。

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案例,我们认为表外业务发展中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一)融资性开证、开票融资性开票开证的情况较多,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超期占用银行资金。

如企业资金周转实际只需要2个月时间,但是向银行申请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银行承兑汇票或者国内信用证,由于企业在收到销售回款之后尚不需向银行支付货款,就能达到超期占用银行资金的目的。

2.高进低出,套取银行资金。

如企业实际需要原材料5万吨,但却购进10万吨甚至更多的原材料,超量的5万吨原材料,则立即以低于买入价的价格卖掉,从而达到套现的目的。

更有甚者,企业在信用证到期后未能还款的情况下,通过信用证代付业务,进一步延长融资期限,即一份信用证期限为90天,代付90天,实际融资期限达到了6个月,即业内俗称的“3+3”模式。

该类信用证套现对于企业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是由于信用证开证套现的成本低,一般只需要支付20%左右的保证金,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往往不惜铤而走险。

而对银行而言,信用证套现进一步放大了企业的融资杠杆,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就是华联三鑫事件。

在该起事件中,绍兴当地部分化纤企业,在信贷紧缩之时利用PTA信用证套现进行短期融资,一方面导致企业融资杠杆过大,风险剧增,另一方面大量进口PTA囤积国内,必然导致了PTA价格的大幅下降,与其源头石油的价格背道而驰,成本和价格间巨大的剪刀差直接导致了华联三鑫经营举步维艰。

2006年,华联三鑫在实现销售收入43.34亿元的情况下,净利润仅为1117.79万元,2007年更是巨亏9.60亿元。

由于当地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以PTA为中心的产业链,且企业之间互保现象严重,在资金链断裂以后最终对当地化纤企业、银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该实例充分揭示了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该类信用证套现的行为,对企业和银行而言,都不再是简单的单个企业的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个体风险往往会转化为颠覆性的系统风险。

(二)贸易背景不真实与贸易相关的表外业务的实质是银行凭借自身资信为企业贸易提供的支付便利和融资便利,如果缺乏必要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则银行实际上是对该业务失去了控制,风险更是显而易见。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贸易背景不真实引发的案件屡见不鲜,媒体多有报道。

如有的不法分子以虚假公司名义办理业务,利用关联关系开具融资性银票并办理贴现,套取银行资金;有的以低比例保证金获得高面额的银票;有的甚至伪造贸易合同或者增值税发票,手段繁多,不一而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