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纳米材料化学1-3
无机纳米材料简介

无机纳米材料简介无机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从物质的类别来划分出的一种纳米材料。
指其组成的主体是无机物质。
无机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氧化物、纳米复合氧化物、纳米金属及合金,以及其他无机纳米材料。
一、纳米氧化物:纳米氧化物指的是粒径达到纳米级的氧化物,比如纳米二氧化钛(T25),纳米二氧化硅(SP30),纳米氧化锌(JE01),纳米氧化铝(L30),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铁等等。
纳米氧化物的基本技术指标包含:粒径,含量,比表面积,pH, 以及一些金属成分的含量。
纳米氧化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纳米催化剂具有表面效应,吸附特性及表面反应等特性,因此纳米催化剂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实际上,国际上已把纳米粒子催化剂称为第四代催化剂。
我国目前在纳米材料的研究应用水平在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实现产业化的SiO2(如VK-SP30)、CaCO3、TiO2(如VK-T25)、ZnO等少数几个品种,这些制备出来的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中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用作主催化剂,二是作为纳米催化剂载体制成负载型催化剂使用。
国际现在企业主要有杜邦,德固赛,国内的有杭州万景等企业生产纳米氧化物系列的产品。
2.1 石油化工催化领域由于纳米材料颗粒的大小可以人工控制,又由于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的键态和颗粒内部不同及表面原子配位不全等,从而导致表面的活性部位增加。
另外,随着粒径的减小,表面光滑程度变差,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原子台阶,这样就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接触面。
利用纳米微粒的高比表面积和高活性这些特性,可以显著提高催化效率。
例如,纳米Ni粉可将有机化学加氢和脱氢反应速度提高15倍;超细Pt粉、碳化钨粉是高效的加氢催化剂;在甲醛氧化制甲醇反应中,使用纳米SiO2,选择性可提高5倍,利用纳米Pt催化剂,放在TiO2担体上,通过光照,使甲醇水溶液制氢产率提高几十倍。
在石油化工工业采用纳米催化材料,可提高反应器的效率,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产率和质量。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详解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详解纳米材料的合成是现代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在能源、环境、医学和电子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1. 化学气相沉积法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将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固态纳米材料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和特定气氛中,将气体中的原料物质通过热解或催化反应转化成所需的纳米材料,在基底表面沉积形成薄膜或纳米颗粒。
该方法可以合成具有较高结晶度和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但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
2. 溶胶-凝胶法 (Sol-Gel Method)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将溶液中的单质或化合物逐渐凝胶成固态材料的方法。
它通常包括溶胶制备、凝胶形成和热处理三个步骤。
在溶胶制备阶段,通过水解、聚合或凝聚反应将单体或溶液中的前驱物转化为凝胶。
凝胶形成阶段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控制胶体粒子的生长来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
最后,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去除有机物,形成纯净的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各种形态的纳米材料,如纳米粒子、纳米薄膜和纳米杂化材料。
3. 高能球磨法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HEBM)高能球磨法是一种通过球磨罐中的高能球和固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和反复磨擦来实现颗粒的细化和合成的方法。
高能球磨法可以合成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和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简单、可控性好和成本较低而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合成的研究中。
通过控制球磨时间、球料的比例和球料的硬度等参数,可以实现纳米颗粒尺寸的调控和纳米材料的功能化。
4. 水热法 (Hydrothermal Method)水热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它通过水热反应在溶液中形成晶种,并通过重结晶或晶格修饰来得到所需的纳米材料。
有机高分子/无机物杂化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其吸收光谱随粒经的减 小而发生蓝移.量子效应,隧道效应是未来微电子器 件的基础.
以上特点决定了纳米组装体具有高密度,多功 能,高集成度,高存储密度,协调和协同效应, 且材料透明,可用于光学通讯.
三.利用单体R’Si(OR)3,R’是可在光照 或加热情况下聚合的基团。例如:光聚 合或热聚合得到的带三乙氧基硅烷的聚 合物与TEOS、H2O反应,得到有机聚合 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
5.5预聚体杂化
预聚体带有较小的无机网络,端基带有可聚合的基团, 聚合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例子。P288
6嵌段共聚物杂化 两嵌段共聚物组成变化引起的形态变化有:球形、圆
有机小分子 有机高分子
○ + 有机无机互穿网络
无机小分子无机高分子
5.2分子内自杂化
由一种反应物(含亲水基团),水解缩合后生 成带可聚合基团的产物。例子。P287
3大分子混合杂化 ○ 大分子与大分子的杂化,若是简单混合,
ΔS混合≈0,只有当ΔH混合<0,即混合过程放 热, ΔG混合<0才能实现,而这样的体系很 少.大分子与大分子的杂化不能依靠简单混合 实现,而要用反应杂化来实现.
单击添加副标题
有机高分 子/无机 物杂化纳
米材料
2023
杂化材料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材料.
1.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生物物质的特点
无机材料: 结构材料(高强度,高刚性,高硬度); 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光谱谱线较窄); 性能长期稳定,使用寿命长; 加工成型较难(高温烧结,冶炼,晶体培养等加工成型方法).
有机高分子材料: 易于成型加工; 某些高分子材料可作结构材料(较高的强度,刚
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无机纳米材料是指不含碳原子的纳米粒子,其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光电性能,广泛应用于能源、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一、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物理制备、生物合成等方法制备出来。
1.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原子分子逐级聚合形成纳米颗粒。
化学合成法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共沉淀法等。
2.物理制备法物理制备法是将大颗粒材料通过气相、凝聚相等方式得到纳米材料。
物理制备法有溅射法、电子束制备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3.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微生物、真菌和植物等生物体内或表面的成分,经过调节条件获得具有纳米尺寸的无机纳米材料。
生物合成法有微生物培养法、植物培养法等。
二、无机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无机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光电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学性能无机纳米材料因其尺寸小并且表面容易受到氧化、还原等反应的影响,电学性能比普通材料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2.光学性能无机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主要包括散射、吸收、发射等,这些性能随着颗粒尺寸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化学组成来调节这些性能。
3.磁学性能无机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主要体现在微观结构和外部场的影响下。
微观结构因为尺寸小,自旋取向而产生强磁性。
外部场可以通过调节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来调节磁性材料的性能。
4.化学性能无机纳米材料在化学反应中可用于催化,也可以用于吸附有机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具有良好的环境应用前景。
总结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众多,制备过程需要考虑材料性质、成本、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而选择适宜的方法。
同时,无机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材料、提高性能、扩展材料应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未来的科技发展过程中,无机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无机纳米材料

体积效应
纳米材料由有限个原子或分子组成,改变了由无数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集体属性,物质本身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这种由体积改变引起的效应称为体积效应。 如:金属纳米微粒与金属块体材料的性质不同。
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做荧光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镧-钼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对苯甲醛的选择性)
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 及其他纳米复合氧化物
其他无机纳米材料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纳米SiC的制备:固-固法,固-液法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应用:制备复合陶瓷(书,14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纳米CaCO3的制备与应用
纳米SiC的制备与应用
PLEASE ENTER YOUR TITLE HERE
word
纳米CaCO3的制备与应用
添加标题
CaCO3的分类
添加标题
按粒径 微粒CaCO3;粒1-5μm
添加标题
微细CaCO3;0.1-1μm
添加标题
超细CaCO3;0.02-0.1μm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硅是极其重要的高科技超微细无机新材料之一,因其粒径很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化学纯度高、分散性能好、热阻、电阻等方面具有特异的性能,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众多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纳米二氧化硅俗称“超微细白炭黑”,广泛用于各行业作为添加剂、催化剂载体,石油化工,脱色剂,消光剂,橡胶补强剂,塑料充填剂,油墨增稠剂,金属软性磨光剂,绝缘绝热填充剂,高级日用化妆品填料及喷涂材料、医药、环保等各种领域。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纳米材料的出现和应用,是人类材料科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其中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能表征。
一、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合成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无机某些物质,例如硅酸三乙酯、钛酸酯等,在溶剂中制备出乳状溶胶,然后通过退火、焙烧等处理方式,最终获得相关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制备周期短等优点。
2. 真空旋转涂布法真空旋转涂布法(VAC method)是复合材料制备的一种快速、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真空吸附技术将有机材料温度控制在50~200℃,然后通过旋转混合的方式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薄膜。
VAC方法对于制备微纳米薄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3. 热解法热解法是一种高温方式制备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
通常采用两步加工,首先在常温下将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在某些溶剂中混合,形成溶胶。
然后在高温条件下热解,得到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材料晶体纯度高,晶粒大小均匀,但需要较高的制备技术。
4. 电沉积法电沉积法基于电化学原理设计的一种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还原,同时有机分子在电场下定向积聚形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电沉积法可以制备出非常规形态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并且具有高度的可控性。
二、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1. 感光性能如何增强复合材料的感光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紫外吸收能力,同时对于光子的感应性能也比较高,还可以通过分子工程等方法进行增强。
这种材料可以被用作开关、存储、感测器等领域。
2. 光催化性能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主要由金属氧化物、活性小分子、有机分子等组成,其中的能带结构和光吸收特性会影响催化反应。
应用无机化学:第一章 新型无机材料概述

✓ 粉体原料的粒度是纳米量级的,显微结构中的晶粒、晶界、气孔、缺陷分布均在纳米尺度。 ✓ 纳米陶瓷表面和界面非常大,晶界对材料性能其主导影响作用 ✓ 纳米陶瓷是当前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将促使陶瓷从性能到应用都提高到崭新的阶段 9
现代社会的合成材料
钇铝石榴石激光材料,氧化铝、氧化钇透 明材料和石英系或多组分玻璃的光导纤维 等
金 属
高温结构陶瓷
高温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及硼化物等 难熔化合物
材
超硬材料
碳化钛、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
料
人工晶体
铌酸锂、钽酸锂、砷化镓、氟金云母等
生物陶瓷
长石质齿材、氧化铝、磷酸盐骨材和酶的
载体等
21
无机复合材料
陶瓷基、金属基、碳素基的复合材料
对人体有较好的适应性
心瓣膜、人造关节等
23
硬度大、耐磨损
高温炉管
透明、耐高压 氧化铝陶瓷制品
高
压
钠
灯
熔点高
24
氧化铝陶瓷球磨罐
星式氧化铝陶瓷球磨机
25
高压钠灯是发光效率很高的一种电光源,光色 金白,在它的灯光下看物清晰,不刺眼。平均 寿命长达1万小时~2万小时,比高压汞灯寿命 长2倍,高过白炽灯的寿命10倍,是目前寿命 最长的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就已经 知道利用钠蒸气放电可获得一种高效率的光源, 但一直到1960年,高压钠灯才呱呱坠地,后经 不断发展改进,才得以实际应用。
2014级本科生选修课程
应用无机化学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新型无机材料概述
• 新型无机材料发展概况 • 新型无机材料特点 、分类 • 新型无机材料应用领域
纳米材料ppt课件

0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物理法
机械研磨法
通过高能球磨或振动磨的方式, 将大块材料破碎成纳米级尺寸。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制备的纳
米材料纯度较低。
激光脉冲法
利用高能激光脉冲在极短时间内 将材料加热至熔化或气化,然后 迅速冷却形成纳米颗粒。该方法 制备的纳米材料粒径小且均匀,
但设备成本高昂。
电子束蒸发法
磁损耗
在交变磁场中,纳米材料的磁损耗远高于宏观材料,这与其界面和 表面效应有关。
磁电阻效应
某些纳米材料表现出显著的磁电阻效应,如巨磁电阻和自旋阀效应 。这些效应可用于磁电阻传感器和磁随机存储器等领域。
04
纳米材料的应用实例
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
利用纳米结构提高光电转 换效率,降低成本。
纳米材料的环保问题
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持久性
一些纳米材料可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不易降解,可能造成长期的环境污染。
纳米材料的环境释放途径
生产和使用纳米材料过程中,可能通过废水、废气等途径将纳米颗粒释放到环境中。
纳米材料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纳米材料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影响生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平衡。
解决纳米材料安全与环保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纳米材料的环境和健康影响 研究
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健康影响 ,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制定针对纳米材料的生产和使用的法规和 标准,限制其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
发展绿色合成方法和应用技术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开发环保友好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减少纳米材料的环境释放。
生物合成法
利用微生物(如细菌)合成有机或无机纳米材料。该方法制 备的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领域 有广泛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算盘 硅表面 STM针尖 C60每10个一组,在铜 表面形成世界上最小 的算盘。
伴随着STM的发明以及其在表面高分辨率观察研究中的各 种应用的日渐增多,有人发现利用探针针尖与表面之间的各 种相互作用,可以用来分析高分辨率成像。1986年宾尼戈等 人发明了利用激光检测针尖与表面相互作用进行表面成像的 分析仪器。该仪器称为原子力显微镜(ATM)。STM 与 ATM共同构成了现今称之为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两大 主体技术。
12
③金属是电的良导体,纳米态下可能变为绝缘体。无极性 的氮化硅是典型的共价键结构和绝缘体,在纳米态下不再是 共价键结构,而且具有很强的极性,其高频交流电导急剧增 大。一些典型的铁电体(见电介质物理学)在纳米态下变为 顺电体。 ④铁磁性物质在纳米态下矫顽力几乎增大1000倍,但当尺 寸减小到5纳米时,磁有序向磁无序转变,铁磁性消失变为 顺磁性(见磁介质)。磁性金属的磁化率和饱和磁化强度均 有很大改变。 ⑤纳米固体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显示出对光的均匀吸收, 几十纳米厚的薄膜相当于几十微米厚的普通材料的吸收效 果。普通金属对光的反射率很高,而纳米金属微粒的反射率 显著下降,通常低于1%。因等离子共振频率随粒子尺寸而 变,当粒子尺寸改变时,对微波的吸收峰将发隧道显微镜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显微仪 器,能达到原子级的超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作 为观察物质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作为在极其细 微的尺度──即纳米尺度(1 nm=10-9 m)上实现对物质表 面精细加工的新奇工具。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 操纵某些原子。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应 运而生。
4
第二节 纳米化学基本概念 和纳米材料
1.1 纳米、纳米科技、纳米化学
(纳米角型碳管)
5
6
7
8
9
Fig. 6. Effect of pH on morphology of as-synthesized product by a hydrothermal process at 160oC for 6 h. (a) and (b) SEM images of as-synthesized product at pH 4. (c) High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as-synthesized products at pH 4 and inserted SAED pattern and (d) SEM images of as-synthesized product at pH 1.
13
第三节 纳米材料的能带性质 和基本效应
3.1 固体能带理论
14
3.2 纳米基本单元的能带性质
3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15
16
17
18
到1999年,纳米技术逐步走向市场,全年纳米产
2000年4月,美国能源部桑地亚国家实验室运用激 光微细加工技术研制出智能手术刀,该手术刀可以 每秒扫描10万个癌细胞,并将细胞所包含的蛋白质 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判断。 2001年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戴维. 沙因 贝格尔博士报道了把放射性同位素锕-225的一些原 子装入一个形状像圆环的微型药丸中,制造了一种 消灭癌细胞的靶向药物。 这些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的进展是十分迅 速的。
无机纳米材料化学
黄开勋
课件选自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第一节 概 述
一、纳米科技诞生
第一节 概
述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 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 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 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梦想。 七十年代,科学家开始从 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科技的构想。
原子排成的 “原子”字样
1974年,科学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 精密机械加工。 1982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 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使人类首次在大气和常 温下看见原子,为我们揭示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 界,对纳米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1990年7 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 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2
STM具有空间的高分辨率(横向可达0.1nm,纵向可优于 0.01nm),能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把人们带到 了微观世界。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隧道效应和扫描。它 是用一个极细的针尖(针尖头部为单个原子)去接近样品表 面,当针尖和表面靠得很近时(<1nm),针尖头部原子和样 品表面原子的电子云发生重迭,若在针尖和样品之间加上一 个偏压、电子便会通过针尖和样品构成的势垒而形成隧道电 流。通过控制针尖与样品表面间距的恒定并使针尖沿表面进 行精确的三维移动,就可把表面的信息 (表面形貌和表面电 子态)记录下来。由于STM具有原子级的空间分辨率和广泛 的适用性,国际上掀起了研制和应用STM的热潮,推动了纳 米科技的发展。 科学家使用STM观测物质的纳米结构
10
11
3.1 纳米固体
由超微粒子聚集而成的凝聚体。包括三维纳米块体和二维 纳米薄膜。纳米固体是用清洁的纳米粒子经高压和烧结处理 后形成的人工凝聚体。 纳米固体的特性 由于纳米粒子特有的结构,纳米粒子或纳 米固体表现出一系列奇异而独特的性质,例如: ①颗粒为6纳米的铁晶体,其断裂强度比普通多晶铁提高约 12倍。普通陶瓷在常温下很脆,而纳米陶瓷不仅强度高,而 且具有良好的韧性。 ②纳米金属的比热容比是普通金属的2倍,热膨胀率提高 1~2倍。纳米晶体熔化时具有所谓准熔化相的中间相变过 程。纳米铜晶体的自扩散率是普通点阵扩散的106~1019倍, 这与纳米固体中存在较大空隙有关。
20世纪80年代初期,IBM公司苏黎 世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G.Binnig和 H.Roh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这种新型显微仪器的诞生,使人类能够实时地 观测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 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表面科学、材料科 学、生命科学以及微电子技术的研究有着重大意 义和重要应用价值。为此这两位科学家与电子显 微镜的创制者ERrska教授一起荣获1986年诺贝尔 物理奖。
Fig. 2. (a) Low- and (b) high-magnification of FE-SEM images, (c) TEM images and inserted SA-ED pattern, and (d) HR-TEM images of birnessite-type manganese oxide nanotubes prepared at 700 oC for 75 min.
1997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用单电子移动单电子, 利用这种技术可望在20年后研制成功速度和存贮容量 比现在提高成千上万倍的量子计算机。 1999年,巴西 和美国科学家在进行纳米碳管实验时发明了世界上最 小的 “秤”,它能够称量十亿分之一克的物体,即相当 于—个病毒的重量;此后不久,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 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国和巴西科学家联 合创造的纪录。
纳米皇冠
3
目前除了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 ( AFM ) 以 外 , 还 有 近 场 光 学 显 微 镜 (NSOM)、侧面力显微镜(IFM)、磁力显微 镜(MFM)、极化力显微镜(SPFM)……已 有二十多个品种。但大量还处在实验室的产品 研发阶段。由于它们都是用探针通过扫描系统 来获取图像,因此这类显微镜统称为扫描探针 显微镜(SPM)。
1991年,碳纳米管被人 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 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 强度却是钢的10成为纳 米技术研究的热点。诺 贝尔化学奖得主斯莫利 教授认为,纳米碳管将 是未来最佳纤维的首选 材料,也将被广泛用于 超微导线、超微开关以 及纳米级电子线路等。
1
1993年,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 “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 1990年美国国际商 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 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如地操纵 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 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品的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 制定相关战略或者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 高地。日本设立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 新5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发重点;德国专门建立纳米 技术研究网;美国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 核心,美国政府部门将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 从1997年的1.16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9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