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气温的测量实验报告

气温的测量实验报告

气温的测量实验活动
活动目的: 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过对温度变化的测量、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

活动形式:实践活动
活动时间:每班记录一周
活动方案:以班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
(1)测量记录教室、风雨操场的温度;
(2)读取记录百叶窗的温度;
(3) 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测量时间均固定为:每天早上六点三十,中午十二点,下午二点和六点三十;
●活动二:交流同一地区内及不同地区温度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1.班级内交流温度差异情况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2.对比分析两地间同一地方温度的差异,两校间交流形成差异的原因。

3.根据形成温度差异的原因,对如何尽量使人处于适宜的温度中提出建议及改进方案。

●活动三:制作项目报告。

罗定一中初一地理组
2017-9-20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气象实验报告

气象实验报告

一序言气象学是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林学,园林,环境等专业必修或选修的专业基础课。

他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气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观测技术,熟悉气象与林业生产的关系,为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打好基础,为发展林业生产,实现林业现代化服。

然而气象学的实习,不仅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且对掌握气象学的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掌握气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本实验通过测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1.5m,0.5m)地表温度,地中5、10、15、20cm温度,在测量期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气压以及天气状况这些气象因素随时间变化(7点~17点)来掌握气象学理论,气象学研究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仪器使用方法。

二研究地点:本组实验地点在北华大学逸夫楼东侧园林地带,距逸夫楼有30m左右,举松花江有200m左右。

地面有草坪并且有铺有地砖的小路,草地上有散乱分布的山梨树和樟子松。

山梨树高有10到15m,樟子松有20到25m。

林冠郁密度有40%,绿地面积80%。

三实验仪器:阿斯曼空壳气压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地温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四实验人员:第三组全体人员五实验内容与方法:测量在七点到十七点这段时间的整点气温,汽压,风速,风向(1.5m,0.5m)地表温度,地中5、10、15、20cm温度,在测量期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以及天气状况。

干球温度表用于测量空气温度,用湿球温度表的读数和查《湿度查算表》来查出水汽压(e)相对湿度(U)。

用空壳气压表读出气压。

用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来测出在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最低温度。

地表温度表读出地表温度。

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来测风速风向。

干湿球温度表,曲管地温表和地面温度表每次测量都读两次数。

六数据整理和分析:测点8时、14时地温随深度(0、5、10、15、20cm)变化曲线由于测量日是阴天,所以地温不是很高。

14点相对于8点收到来自大气温度更多,所以14点的温度普遍高于8点的温度,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减小,因为远离大气,所以接收到的能量逐渐减小,最终在15cm时趋于相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科学关于天气实验报告

科学关于天气实验报告

科学关于天气实验报告引言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穿着、出行和健康情况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天气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一项关于天气的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索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关注的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气压和风速等。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为天气预测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温度计- 湿度计- 气压计- 风速计- 天气记录表实验步骤1. 确定观测位置:选择一个固定的观测点,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干扰。

2. 高空气象数据:收集并记录来自气象局的高空气象数据,包括高度、温度、湿度和气压等。

3. 地面气象数据: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和风速计等仪器,对观测点的气象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

4.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找出不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

5. 结果展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图表或图像展示不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与数据收集,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温度与湿度关系我们发现,湿度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湿度通常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温度升高则会导致湿度降低,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湿度较低,而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湿度较高。

气压与天气变化我们观察到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气压升高的情况下,通常代表着晴朗的天气;而在气压下降的情况下,则更容易出现降雨和气象灾害等恶劣天气。

风速与天气情况风速对天气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发现,风速增大往往伴随着天气变化的迅速。

当风速较小的时候,天气相对稳定;而风速增大的时候,天气可能会变得更加多变。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温度与湿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温度升高则湿度降低。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4、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气温观测实验报告范本(3篇)

气温观测实验报告范本(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气温在气象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气温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气温观测仪器,如温度计和百叶箱。

4. 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气象观测站四、实验仪器1. 普通温度计2. 最高温度计3. 最低温度计4. 自计温度计5. 百叶箱6. 记录本7. 笔五、实验原理气温是大气温度的简称,是指大气中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强度。

气温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部分,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农业生产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气温观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大气中空气的温度,从而得到气温数据。

六、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温度计、百叶箱等。

- 了解气温观测的标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观测阶段:- 将温度计放入百叶箱内,确保其稳定。

- 按照规定的观测时间(如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进行观测。

- 记录每次观测的温度值。

3. 数据处理:- 计算每次观测的温度平均值。

- 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 分析讨论:- 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 结合气象知识,讨论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七、实验结果1. 气温观测数据:| 观测时间 | 温度(℃) || -------- | -------- || 02:00 | 5 || 08:00 | 8 || 14:00 | 18 || 20:00 | 12 |2. 气温变化曲线图:(此处应附上气温变化曲线图)八、分析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早晨2时左右。

2. 从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3. 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如高温天气会导致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低温天气则可能导致农作物冻害、供暖需求增加等。

气温实时监测实验报告

气温实时监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气温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室外气温的实时监测,并通过蓝牙技术与手机App连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以便用户在室内即可获取室外温度信息,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温度传感器、蓝牙模块和手机App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气温的实时监测。

温度传感器负责采集气温数据,蓝牙模块负责将数据传输至手机App,手机App则负责数据的展示和提醒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温度传感器:DS18B202. 蓝牙模块:HC-053. 手机:支持蓝牙连接的智能手机4. 数据线、电源适配器、电路板等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1)将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VCC引脚连接至电路板的5V电源;(2)将DS18B20的GND引脚连接至电路板的GND;(3)将DS18B20的DQ引脚连接至蓝牙模块HC-05的TXD引脚;(4)将蓝牙模块HC-05的VCC引脚连接至电路板的5V电源;(5)将蓝牙模块HC-05的GND引脚连接至电路板的GND。

2. 连接蓝牙模块与手机(1)打开手机蓝牙功能,搜索并连接蓝牙模块HC-05;(2)连接成功后,手机会显示蓝牙模块的名称和信号强度。

3. 编写手机App(1)使用开发工具(如Android Studio)创建一个新的Android项目;(2)在项目中添加蓝牙通信的相关库;(3)编写蓝牙通信的代码,实现与蓝牙模块的连接、数据接收和显示;(4)编写温度数据解析和显示的代码;(5)添加温度提醒功能,当温度低于或高于设定值时,通过手机App发出提醒。

4. 测试与调试(1)将搭建好的电路板与蓝牙模块连接至手机;(2)运行手机App,查看温度数据是否实时传输;(3)检查数据传输是否稳定,是否存在丢包现象;(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蓝牙模块的参数,优化通信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搭建的气温实时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对室外气温的实时监测,并通过蓝牙技术与手机App连接,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手机;2. 在实验过程中,蓝牙通信的稳定性较好,数据传输速度较快,能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3. 手机App的用户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方便,易于用户使用;4. 实验过程中发现,当温度低于或高于设定值时,手机App能够及时发出提醒,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1、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实验中我们发现食盐在水中(消失)了,而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消失),也就是说物质在水中有的能溶解,有的不能溶解。

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4、实验名称:溶解的快慢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 实验步骤: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果: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热水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

5、6、7、实验名称:听声音实验目的: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骤: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

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力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8、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目的:用力拨动钢尺,按压与敲打锣鼓,拉伸与拨动橡皮筋,在这些活动中体会使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材料准备:钢尺、橡皮筋、锣鼓实验过程:结论:一个物体(比如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9、实验名称:探究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器材:钢尺实验步骤: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

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听到的音高。

3、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尺子越短,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音高高;尺子越长,振动的速度越慢,发出的音高低。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第一单元天气天气这一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学生将了解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同时学生也将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制作简易风向标测量风向,自制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器材:温度计规范操作要点:(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链接: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

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

(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2)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

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

不要见水。

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A 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 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 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2.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规范操作要点: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科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一: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一、取一支温度计,用线二、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本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一、选择两个地址: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二、测量一天中,早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一、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二、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查对雨量品级。

实验结果:按照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品级表,肯定了下雨的品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一、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二、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一、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二、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一、折叠过滤纸。

二、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别离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五、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黄昏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测量气温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测量气温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姓名
实验小组:
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测量气温
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
实验步骤:
1、选定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用气温计测量各个时间点的气温。
2、用记录表记录下各个时间点的气温。
3、观察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一天中的温度是不同的,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14点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间点。
实验结论:
一天中的温度是不同的,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14点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间点。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分组实验35个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

4、比较。

观察现象: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观察现象: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3.实验名称:自制风向仪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步骤和方法: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观察到的现象:1、风向是指的方向。

北风是由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吹来的风;2、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实验结果:4.实验名称:自制雨量器实验目的: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一张制作方法说明书、1个厚底直筒玻璃杯、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

步骤和方法:用一个高度在15厘米以上的厚底直筒玻璃杯子;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杯子的高度;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的中间;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有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则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则底部对齐;用粘贴刻度纸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认识温度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认识温度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姓名实验小Fra bibliotek: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认识温度计
实验目的: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实验器材: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
实验步骤:
1、气温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气温温度时,气温计要悬挂在室外,并不能被阳光照射。
3、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气温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4、要等气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观察到的现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在35摄氏度至42摄氏度,气温计的测量范围在-30摄氏度至50摄氏度,水温计的最大测量值为100摄氏度。
实验结论:
不同的气温计可以测量不同的温度。

不同的季节实验报告

不同的季节实验报告

不同的季节实验报告一、引言季节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形成的自然现象,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不同的季节带给人们不同的气候、天气和景观。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并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温度计- 尺子- 日历- 天气预报网站/应用程序实验方法:1. 观察和记录每个季节的日期和天气情况。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每个季节的平均温度。

3. 使用尺子测量每个季节的阳光光照时间。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1. 春季- 日期:3月1日至5月31日。

- 天气情况:多云、阵雨、温暖。

- 平均温度:15-20摄氏度。

- 阳光光照时间:每天约8-12小时。

2. 夏季- 日期:6月1日至8月31日。

- 天气情况:晴朗、炎热、潮湿。

- 平均温度:25-35摄氏度。

- 阳光光照时间:每天约10-14小时。

3. 秋季- 日期:9月1日至11月30日。

- 天气情况:多云、凉爽、有时有风。

- 平均温度:15-25摄氏度。

- 阳光光照时间:每天约8-12小时。

4. 冬季- 日期:12月1日至2月29日。

- 天气情况:晴朗、寒冷、可能下雪。

- 平均温度:-5-10摄氏度。

- 阳光光照时间:每天约6-8小时。

四、分析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季节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变化。

春季气温较暖和,降水量较多,适宜花草生长;夏季气温高,日照长,适合各种户外活动;秋季气温适宜,并且有时有风,适宜郊游和户外运动;冬季气温较低,阳光照射时间较短,适合进行冬季运动和室内活动。

季节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夏季我们需要更多的防晒和高温防暑措施;在冬季我们需要保暖措施来应对寒冷天气。

此外,季节的变化还会影响自然界的生物,如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生长周期。

天气预报可以提前通知人们即将到来的季节和天气变化,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准备和安排。

科学家们也利用气候数据和季节变化来研究气候变化和地球环境的演变。

五、实验结论1. 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间等方面。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含实验目地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含实验目地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拟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3、读数.4、记录并比拟.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3、比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拟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7〕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实验步骤: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8〕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4个、钥匙、水.实验步骤:1、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一样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26页记录表.实验结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9〕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2、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3、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10〕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参加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2、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11〕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比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参加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参加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参加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参加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3、完成教材29页记录表.实验现象:约溶解了7份食盐,2份小苏打.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演示:〔12〕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实验步骤:1、轻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13〕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实验目的: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一样克数的食盐4份.实验步骤:1、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一样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比拟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2、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一样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 观察比拟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实验现象: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比不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比放入冷水中的溶解的快一些.实验结果:搅拌能加速物质的溶解,温度高也能加速物质的溶解.〔14〕实验名称: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实验目的:探究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实验器材:.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实验步骤:A、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一样的100毫升水.2.把2块大小一样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B、切碎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一样的100毫升水.2.把2块大小一样的方糖取出一块切碎,另一块不切碎.3.把切碎和不切碎的2份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C、加热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100毫升冷水和100毫升热水.2.把2快大小一样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D、水量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1.在2个烧杯中倒入不同水量的水.2.把2块大小一样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A.搅拌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B.切碎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C.热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D.水量多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实验结果:搅拌、切碎、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水量越多方糖溶解的越快. 〔15〕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每份2克食盐20包、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参加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参加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参加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2、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3、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现象:100毫升水溶解了18份食盐,再加19份时食盐便沉到杯底不能溶解了.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16〕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实验目的:实验探究食盐和水会不会一起蒸发.实验器材:装有食盐水的烧杯1个.实验步骤:1、观察放在窗台上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你发现了什么?2、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慢慢蒸发了,杯底留下了白色的痕迹.实验结果:食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17〕实验名称: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实验目的:别离食盐与水实验器材:三脚架一个、酒精灯一个、石棉网一个、蒸发皿一个、火柴、浓盐水、食盐. 实验步骤:1、在蒸发皿中倒入10毫升的浓盐水,放在三角架下加热.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做溶解实验用的食盐颗粒进展比拟.3、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是盐吗?能溶于水吗?实验现象:加热后蒸发皿中留下了白色的颗粒.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比实验用的食盐颗粒大,形状不规如此,没有实验用的食盐白.将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放入在水中后能溶于水,是盐.实验结果: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是盐,能溶于水.〔18〕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目的:比拟大、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实验步骤: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轻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低音;重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低音.轻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高音. 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实验结果: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弱.〔19〕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实验步骤: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4、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实验现象: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物体不振动,发不出声音;轻轻击打锣、鼓,锣、鼓,物体振动了,发出了声音.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20〕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实验目的:观察水面波纹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与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2、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与水面,观察水面有波纹出现.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与水面产生的.〔21〕实验名称:观察比拟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实验器材:钢尺、.实验步骤:1、把钢尺的一局部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用力要适度〕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展比拟,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一样和不同?并记录下来.4、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实验结果: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22〕实验名称: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上下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盛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声音的上下.实验器材:盛有不同水量的一样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实验步骤:1、预测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的4个烧杯口,它们发出的声音.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用力要均匀〕3、重复实验3次.4、完成教材50页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1号杯子发出的声音低,2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低,3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高,4号杯子发出的声音高.实验结果:杯中的水量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杯中的水量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23〕实验名称:橡皮筋音高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振动的快慢与音高的关系.实验器材:橡皮筋、挂钩.实验步骤:1、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2、把橡皮筋拉得紧一些,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3、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4、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实验现象:橡皮筋拉紧时,拨弹橡皮筋,橡皮筋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高;橡皮筋松时,拨弹橡皮筋,橡皮筋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低.实验结果: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24〕实验名称:更多的物体音高的不同实验目的:探究更多物体的音高实验器材:粗细一样、长短不同的铁钉;长短一样、粗细不同的管子.实验步骤:1、敲击粗细一样、长短不同的铁钉,声音有什么不同?2、敲击长短一样、粗细不同的管子,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敲击粗细一样、长短不同的铁钉时,短铁钉发出的声音高,长铁钉发出的声音低.敲击长短一样、粗细不同的管子时,粗管子发出的声音低,细管子发出的声音高.实验结果:粗细一样,长短不同时:短的高,长的低.长短一样,粗细不同时:粗的低,细的高.〔25〕实验名称: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与音高的关系.实验器材:钢尺一把.实验步骤: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局部的顶端.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听到的音高.3、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尺子伸出桌面4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高.尺子伸出桌面8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较高.尺子伸出桌面12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较低.尺子伸出桌面16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低.实验结果:尺子越短,发出的音高高;尺子越长,发出的音上下〔26〕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实验步骤:1、再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2、拉直土"电线〞,一名同学在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振动的音叉水面有圆形的波纹散开.声音通过土的线从一端传向另一端.实验结果: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声音通过"线〞,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27〕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情况.实验器材: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实验步骤: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2、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拟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现象:使用铝箔听不到音叉的声音,感受不到音叉的振动.使用木质米尺听到音叉的声音较小,感受到音叉轻微的振动.使用棉线听到音叉的声音较高,感受到音叉较强的振动.使用尼龙绳听到音叉的声音高,感受到音叉强烈的振动.实验结果: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28〕实验名称:鼓膜的振动实验目的:探究鼓膜的振动实验器材:塑料杯子、气球皮、扎线、音叉、小沙粒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蒙在塑料杯子口上, 用扎线平整的扎紧.2、在模拟的"鼓膜〞上,放几粒小沙粒.3、用音叉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4、观察在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实验现象:当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时,"鼓膜〞振动微弱;当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实验结果:当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时,"鼓膜〞振动微弱;当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29〕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实验目的:探究怎样控制物体的发声.实验器材: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实验步骤: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生装置—发声罐.2、用手捂住罐口,声音有什么变化?3、用纸、毛巾、棉花分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用手用手、纸、毛巾、棉花捂住罐口,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小了.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来减小噪音〔30〕实验名称:上肢的运动实验目的:了解人体上肢的运动.实验器材:哑铃.实验步骤:1、用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一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2、反复做上述动作,并在运动时,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部位,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实验现象:用力时,胳膊上的肌肉变硬了.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实验结果: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协调配合的.〔31〕实验名称: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实验目的:探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实验器材:塑料袋实验步骤: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实验现象:在反复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实验结果:说明了在反复呼吸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还说明了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以至于最后呼吸困难,有要窒息的感觉.人体运动时需要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比平时多.〔32〕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实验目的:探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实验器材:洗耳球一个、水槽一个、水实验步骤:1、捏住洗耳球,松手时水被吸入塑料管中,这时要马上移开洗耳球,让吸上来的水流进水盆里.2、用洗耳球将低处水盆里的水输送到高处的水盆里,看一分钟能吸多少次?输送多少水?实验现象:1、我发现一分钟能吸55次左右,输送了大约10千克的水.2、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只是慢了些. 实验结果: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33〕实验名称:模拟胃的蠕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胃是怎样工作的实验器材:一个塑料袋、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实验步骤: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反复捏挤袋子,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反复捏挤袋子,里面的食物被磨碎,揉烂实验结果:这个袋子很像我们身体里面的胃的功能,说明食物在胃里被磨碎和分解,帮助消化.演示实验2个〔1〕实验名称:实验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一个、水、每份2克的食盐15包、搅拌棒一根.实验步骤:1、取一份2克的食盐参加到盛水50毫升的烧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参加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参加第三小份食盐…….2、食盐在水中能无限溶解吗?实验结果:食盐在水里不能无限溶解.〔2〕实验名称:模拟食道输送食物实验实验器材:塑料管一根、煮熟的米饭.实验步骤: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使米饭向前移动.实验结果:当我们向前吹的时候,我发现米饭才能向前移动,也就是我们给它一个力量.这和我们消化器官中食管很相似,说明食管里面是光滑的,可以把食物输送到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的测量实验活动
活动目的: 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过对温度变化的测量、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

活动形式:实践活动
活动时间:每班记录一周
活动方案:以班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
(1)测量记录教室、风雨操场的温度;
(2)读取记录百叶窗的温度;
(3) 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测量时间均固定为:每天早上六点三十,中午十二点,下午二点和六点三十;
●活动二:交流同一地区内及不同地区温度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1.班级内交流温度差异情况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2.对比分析两地间同一地方温度的差异,两校间交流形成差异的原因。

3.根据形成温度差异的原因,对如何尽量使人处于适宜的温度中提出建议及改进方案。

●活动三:制作项目报告。

罗定一中初一地理组
2017-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