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哲学的特征
古希腊自然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及对世界的影响
古希腊自然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及对世界的影响摘要:本文简述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各自的流变过程。
进而探讨了古希腊自然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各自的特点以及之间的差异。
最后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世界的影响。
关键字:古希腊自然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特征影响一、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过程恩格斯指出:“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也是自然哲学家。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主要指公元前五世纪之前的伊奥尼亚学派,南意大利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
希腊哲学从探讨万物的本原开始。
哲学家们在对“始基”的提出过程中,阐明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从而揭示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何为本原呢?“本原是万物的根源或元素”。
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解释。
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他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
在古希腊,自从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第一个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后,“始基”观念便存留在先哲们的运思中。
米利多学派作为西方最早的哲学派别,他们在寻求万物始基时,摆脱了宗教迷信的传说,依据对自然的直观猜测,首次提出世界的物质性始基思想。
这表明了人类思维开始向神话阶段告别,开创了科学认识自然的新路。
泰勒斯之后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因为一切都生自无限者,一切都灭入无限者”。
但他没有说出“无限者”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无限者”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它还不是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抽象,是一种感性具体物。
阿那克西曼德没有从泰勒斯命题中思辨的水与感性的水内在的矛盾来把握思维发展规律使然。
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是将一切具体性、个别性、特殊性都否定和抽象掉了。
在希腊哲学开始时,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西曼德,在从个别到一般的过渡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泰勒斯从个别的水上升到一般的水;阿那克西曼德则从一般的水(也是个别的物质)上升到一般的物质。
在人类思想抽象发展的过程中,后一阶段超越了前一阶段,这是人类从认识个别转向认识一般过程的一个积极成果,表明人类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中国哲学原理
中国哲学原理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派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哲学概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道法自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合。
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运行规律的基本认识,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道法自然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原则,它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强调天道自然,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中国哲学的原理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色,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哲学的原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理念,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色,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理念,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色,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哲学的方法特征有以下几点:
1. 思辨性:哲学是一门思辨性的学科,它通过思考、推理和辩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家通常会提出问题,并试图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来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2. 综合性:哲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关注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政治哲学等。
哲学试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研究,构建一个全面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
3. 抽象性:哲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一般性的问题和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个体和现象。
哲学家通常会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分析抽象的概念和原则,并试图建立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体系。
4. 反思性:哲学鼓励个体对自身和世界进行反思,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等问题。
哲学家通过反思和自省来寻找真理和智慧,提出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改善建议。
5. 系统性:哲学试图建立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框架,通过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哲学家通常会从基本的原则和概念出发,逐步推导和发展出更为复杂和具体的理论结构。
总的来说,哲学的方法特征是思辨性、综合性、抽象性、反思性和
系统性。
通过这些方法特征,哲学试图探讨人类存在和思维的本质,寻找智慧和真理的道路。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6
哲学引论考试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每题分。
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推动和制约哲学发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哲学和艺术的关系、哲学和道德的关系、哲学的宗教的关系、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根据苏格拉底的观点,具有以下哪种动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才属于哲学家?()、为了获得奖杯的人、虽无获奖势力,但想借此观摩运动会,以便下次登场的人、仅仅出于好奇而来参观的人、某个或某些运动员的崇拜者、哲学的问题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常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信念性、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首次创建伦理学体系的哲学家是()。
、柏拉图、休谟、边沁、亚里多德、词与物的关系实质上表达的是()。
、定义与真理的关系、逻辑和语言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思想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般认为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奠基人是()。
、奥古斯丁、托马斯、利玛窦、毕达哥拉斯、中国哲学中最著名的“三表法”属()。
、墨家、道家、法家、儒家、西方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最大最全面的体系是()。
、托马斯主义、柏拉图主义、人文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中国古代哲学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宇宙论哲学是()。
.气论.太极阴阳论.五行论.缘起论、语言的逻辑的界限是()。
、“是”、“在”、“无”、“道”、反映非存在优先于存在的思维方式的本体论是()。
.在论.是论.道论.气论、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
、理学、经学、心学、气学、在传统认识论研究中,人们首先关注的核心总是或首要问题就是()。
、本体论、经验论、认识路线、伦理学、科学的具体性在于它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是()。
、无限的、有限的、探询性的、信念性的、中国本土特色的宗教是()。
、佛教、儒教、天主教、道教、提出“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中国哲学史
简述中国哲学观——章平平中国哲学并不是像西方哲学那样洋溢着科学的智慧,更多的是人文思想。
而中国的哲学思想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它始终依附于政治而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哲学思想是脱离政治而存在的。
这点在很大方面区别于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在很多方面是在治学和科学实践方面的。
像检验论,心理学等。
当然,他们也不缺乏政治方面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部强有力的政治哲学。
而今天,我要讨论的,还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简要发展史。
中国哲学萌芽于夏殷周时期,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
但是在夏殷周时期,所谓的中国哲学只是一种神权统治观念。
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说是一种哲学,只能说是一种意识,但是他确确实实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像商朝,便设有“巫”这种职位,君王在做重大决策前都需要请巫来占卜。
还包括一些图腾的出现,都是神权统治观念的影响。
春秋战国,是中国哲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九家十流,百家争鸣,其中最为提出的便是儒墨法道。
我只是稍微讲解一下儒法道。
春秋战国儒家学说仁:仁在中国是一种含义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
而我想要明白的是,它到底是属于哪种范畴,究竟是内心情感还是一种人格塑造,是道德意识还是一种人伦纲常?再通俗点说他是一种心理学还是一种社会文学?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就是有多种的。
首先,仁本指相互爱人,例如“樊迟问人。
子曰:‘爱人’”。
而在爱人方面,就我个人而言,可能与当时的殉葬制有关。
在频繁出现活人陪葬的时代,孔子能提出仁者爱人,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当然这种爱人也是区别于墨家的兼爱。
兼爱是无差别的爱,而仁爱是种有差别的爱。
兼爱不分亲属厚薄,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任我彼此,爱人就是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都要互相爱护。
而仁爱,它建立在长幼尊卑顺序上,涉及君臣上下,亲疏有别等关系上。
这是种有等级的爱。
儒家看来,如果社会没有等级,世界就是平的了,那就没有尊严,没有敬畏,那就没有秩序了。
再有他也是一种道德行为意识,最有名的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就是我们常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论述
试述哲学的方法特征论述
哲学的方法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实性:哲学关注现实世界的问题,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来寻找答案。
2. 批判性:哲学对已有的思想、观念和传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以寻求真理和智慧。
3. 思辨性:哲学不仅仅是经验的观察和描述,更是通过思辨的推理和论证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4. 多元性:哲学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哲学家和学派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答案。
5. 实践性: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对人类生活和行为的指导和实践。
哲学思想往往能够为人类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人类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总的来说,哲学的方法特征包括关注现实、批判性思维、思辨推理、多元性和实践性等。
这些特征使得哲学能够深入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意义,为人类提供智慧和启示,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中国哲学历年考题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问答(五选三)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3、慧能“本性是佛”说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5、严复的认识论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5分1、巴门尼德的存在2、原子和虚空3、四因说4、流溢说5、唯实论6、我思故我在7、物是观念的集合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分析题4选3 15分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词解释1、《礼记》2、谶纬3、崇本举末4、习与性成5、体用一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2、以心原物3、圣人体无4、一故神两故化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2005北大中国哲学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2005北大中国哲学名解与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名词解释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中国哲学史思考题
“中国哲学史”思考题说明这些思考题,主要是供同学们在课后进一步消化、理解、把握教师课堂讲授内容所出的。
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这些题目,结合教师课上讲授,自己再认真学习教材及进一步阅读文献,作出自己的思考。
一、先秦哲学1.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2.孔子讲的“仁”具有怎样的哲学内涵?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3.《老子》的“道”具有怎样的形上意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含义何在?5.怎样理解“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格局?6.墨子的“兼爱”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当代价值?7.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同是什么?8.应怎样看待庄子的自由思想?9.荀子对天人关系问题作了怎样的说明?10.韩非对“法”、“术”、“势”的关系作了怎样的理解?他的这一思想的意义何在?二、汉唐哲学1.如何评价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影响?2.王充是如何以理性主义来批判神秘主义的?他的思想有何积极意义?又有何局限性?3.谈谈郭象的独化论思想?如何理解“得意忘言”?4.禅宗是如何将佛教哲学彻底中国化的?其意义何在?5.韩愈的道统论的内涵及其意义是什么?6.唐代儒学复兴对于中国哲学发展的意义何在?三、宋明哲学1.道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条件是什么?2.张载是怎样说明“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其意义何在?3.二程是怎样论说“理”与“心”、“性”、“仁”的关系的?有何意义?4.朱熹是怎样阐发“理一分殊”的?有何意义?5.简述鹅湖之会的内容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6.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应当如何看待他们的思想?7.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他的这些思想有什么意义?四、明清哲学1.试论李贽的“童心”说。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哪些批判?在限制君主权力方面提出了怎样的构想?他的这些思想有何重要意义与历史影响?3.解释方以智的“质测”与“通几”,并论述二者的关系。
《中国哲学史》(古代)大纲
《中国哲学史》(古代)课程大纲课程编号:10133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哲学专业开课学期:第1学期学分:4学分主讲教师:宋志明指定教材:宋志明著《新尽火传:中国古代哲学讲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张立文主编《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10分)、期中开卷考试(20分)、期末闭卷考试(70分)。
教学目的: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主要哲学家的理论体系,掌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理论特质,接受哲学思维训练,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继承中国文化的优良遗产,推及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掌握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把握核心话题的转换、人文语境的转变和诠释文本的转换,形成哲学理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从先秦时期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历史,分为四编21章。
总论编宏观绍述何谓哲学、何谓中国哲学,概述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哲学精神。
上编原创期绍述中国哲学的奠基:先秦百家哲学。
首先绍述中国哲学的由来:在春秋时期的无神论思潮的基础上,哲学取代原始宗教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
然后分节绍述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的哲学思想。
中编发展期绍述中国哲学的演化:汉唐三教并立。
首先概述语境的转换、文本的转换、核心话题的转换,然后分节绍述经学思潮、玄学思潮、中国佛教思潮、中国道教思潮的发展情况,评述董仲舒、王充、王弼、裴危、郭象、华严宗、禅宗、葛洪、司马承祯的哲学思想。
下编高峰期绍述中国哲学的定形:宋元明清理学行世。
首先概述语境的转换、诠释方式的转换、核心话题的转换,然后分节绍述早期理学家的哲学思考、朱熹理学、陆王心学、张载的气本体论、王夫之的道器论以及戴震、颜元的哲学思想。
讲授内容:总论:中国哲学概况第一章中国有自己的哲学第一节哲学三义哲学与智慧。
简述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600字作文
简述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600字作文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有强烈的超越意识。
超越是指一个人能够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及时空的限制,与时俱进地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掌握规律,并在正确判断事物发展趋势后做出科学决策的一种思维方式。
只有能实现自我超越的人才能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价值。
但凡思考宇宙、人生诸大问题,追求大智慧的,都属于哲学的范畴。
所谓“中国哲学”,内容非常复杂,从流派来看,有诸子百家、儒释道、宋明理学、现代各派哲学等。
任何概括都有危险性,不免挂一漏万,以偏概全。
笔者从儒、释、道诸家的哲学中抽绎出相对共同的思想倾向与反映中国哲学特点的若干内涵。
中国人有着对天、天地精神的信仰及对天道天命的敬畏,并提升自己的境界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这种精神上的契合与颖悟,足以使人产生一种个人道德价值的崇高感,由此对天下万物、有情众生之内在价值,油然而生出博大的同情心,进而洞见天地同根,万物一体。
儒家立己立人、成己成物、博施济众、仁民爱物之仁心,道家万物与我为一、天籁、齐物之宽容,佛家普度众生、悲悯天下之情怀,都是这种精神的结晶。
我国有经世致用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世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体达用,反对空谈高调。
知行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家特别重视的问题之一,它所涵盖的是良知的当下呈现,也即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
古代哲学家的兴趣不在于建构理论体系,不是只把思想与观念系统表达出来就达到了目的,而在于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力行实践,自己所讲的与自家身心的修炼必相符合。
他们强调知行的互动,即按照自己的哲学信念生活,身体力行,集知识与美德于一身,不断把自己修养到超越的境界。
中国哲学不是讲堂教授的知识游戏,而是具体人的活生生的人格生命,其哲学自其心中流出。
简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简述哲学的方法特征
哲学的方法特征主要包括思辨性、抽象性和普遍规律。
思辨性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哲学家通过深思熟虑地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辨,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辨性不仅仅是对问题的简单提出,而是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
抽象性是哲学的另一个典型特征。
哲学家在思考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时,超越具体的表象和现象,从更广阔的、普适的层面来思考。
他们关注的是普遍性和普适性的问题,而不仅限于特定个体或具体情境。
通过运用抽象概念,哲学家能够探索并思考诸如存在、真理、道德等抽象而普遍存在于人类经验中的问题。
普遍规律是哲学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方法特征。
哲学家追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试图揭示存在于世界各个领域的共通性和普适性。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发展。
普遍规律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如科学、伦理等。
在科学领域,通过寻找普适的自然定律,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过程背后隐藏的共同原则;在伦理领域,通过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普适道德原则,建立起一套基于共享价值观念的伦理体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哲学家。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初试试题真题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哲学史初试试题
业务课名称:中国哲学史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
1. 思孟学派。
2.齐物论。
3.一分殊
4.佛性。
5.《易传》
6.《孟子字义疏正》
二、简答(五选四)
1.简述玄学中的以无为本理论。
2. 朱的理气观。
3. 禅宗的明心见性思想
4.简述“性即理”观点。
5.王船山的性日生日成论
三、论述(三选二)
1.论述老子的天道观
2.有人认为,朱意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谈谈你的看法
3.有人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一个哲学家要进行哲学思考,就必然会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
比如,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当我们对人生、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谈论时,这种思索和谈论本身也是知识、也是哲学,正如亚里士多德的话,“这就是关于思索的思索”。
人们往往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寻求超越,这一点中国人和其他民族都是一样的。
中国人其实不怎么关切宗教,虽说看见庙、寺、观甚至一些不太合规距的封建迷信场所,都想去转转、去拜拜,但这种行为也只是在侧面反映了人们是真的不在乎宗教,所以才会表现出对各类宗教的面面俱到和雨露均沾。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关切宗教呢?那是因为哲学可以替代宗教的某些美好的功能而不需要承担过分宗教的愚昧代价。
中国哲学在中国有非常广泛的传播途径:儿童入学,首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孩子刚认字,课本先是《三字经》,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哪怕到了现代,我依然记得高三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入世学儒、出世老庄”,这是当时老师为了缓解大家的高考压力,激励我们毕业班学生“你就往死了学,把心放的稳稳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总有你的灵丹妙药”;工作了,每当遇到困难,总会不自主地在中国传统哲学里考古,即使懒惰地去求助于长辈或老师,也大体逃不出中国哲学的范畴。
所以,不论历史的车轮如何滚滚,代代的传承,让中国的哲学思想可以不断地滋润每一个华夏文明的承接着。
人是各种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比如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军事家等。
但单就做人而言,中国哲学给出的最高的成就是,成圣,即天人合一。
那么,成圣是否需要抛弃社会,与世隔绝呢?释迦牟尼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个别道家认为,生命是赘疣,修道就是舍弃等等,这些类似的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哲学。
中国哲学史答案
简答1.中国哲学的特征是什么?(1)以人为核心,重视道德的认知与实践。
既注重人形而上的精神生命的提升,也重视形而下的物质生命的改善。
(2)重视权威的言论,强调概念的综合与溯源式的探讨。
2.简述先秦儒家的特点儒家由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其端,并由战国时期的孟子与荀子加以发扬光大。
孔子有鉴于当时社会礼坏乐崩之乱,遂以复兴周文为职志,以“礼”为教,以“仁”为宗,立“内圣外王”之教。
孟子承袭孔子的“仁”说,以“仁义”为本,倡心性之学,主“内圣”之道,肯定之人为人就应是为道德人;荀子承袭孔子的“礼”教,以“礼义”为本,倡礼义之学,主“外王”之道,肯定人生的责任就在使人世道德化。
儒家自西汉时期定为一尊之后,即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而主导着中国人对人与其生活世界的基本认知。
3.简述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贡献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本,兼融阴阳、墨、道、法、名等百家学说与神仙方术,以治《春秋公羊传》,而成为今文经学大师。
景帝时,任博士。
武帝时,被推荐为贤良,参与对策,上《天人三策》,主张君权神授,倡导天人感应思想,并藉神意而使三纲五常神圣化、绝对化,促成先秦儒学的宗教化。
董仲舒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任用儒生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遂使儒学跃居为汉代的官学,而终致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
4.简述佛教密宗教义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
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意义);“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
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
两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
佛与众生体性相同。
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5.简述新儒学的思想理论来源。
新儒学的理论来源,儒家方面是汉学以前的原始儒家经典,主要是《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四书的地位南宋以后反在五经之上;佛;教方面则以华严宗和禅宗的理事、心性思想为主;道教方面则主要:是无极太极和阴阳气化学说。
哲学方法特征
哲学方法特征
哲学方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普遍性:哲学方法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是人们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2. 抽象性和思辨性:哲学方法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是从哲学的高度和支配地位的层次进行指导,而非直接用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3. 主体能动性: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手段与中介,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4. 时代性:任何哲学方法都是时代历史的产物,既受时代局限,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5. 逻辑思维:通过严密的推理和合乎逻辑的论证,哲学方法能够深入分析问题,探索真理。
6. 批判性思维:对传统观念和权威观点持怀疑态度,通过批判性思考审视问题,追求真实和客观。
7. 理性探究:运用理性思维去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规律。
8. 抽象概念与普遍规律:通过抽象概念概括事物,揭示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
9. 对话辩证与思辨推理:通过对话辩证交流观点,思辨推理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或观点。
10. 反思意识与思想实践:对自身行为、信仰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将反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哲学思维的独特魅力,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世界和人生的意义,拓展思维并追求智慧和真理。
第二单元思想的渊薮——古代哲学
2、教师介绍《周易》
周易表面看是一部占卜书,其实揭示天道规律,指导社会人生更健康地发展是《易经》的本质。
对周易的评价: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论语》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虞世南(唐太宗时宰相)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孙思邈(唐代大医学家)
不知《易》者,不得入阁。——日本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
1.开启思辨传统的儒家
1)提问:你所熟悉的儒家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代表人物?
2)教师补充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介绍
2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墨家
1)与儒家一样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显学的是那一家呢?
2)教师介绍
墨子介绍
3与儒家同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道家
1)提问:与儒家同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或者说与儒家一样源远流长的流派是什么呢?
课题序号
2
教学班级
0805、0806
教学课时
3——4
教学形式
新授课
课题
名称
第二单元
思想的渊薮——古代哲学
使用教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基本知识、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传学难点
能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探究
教育哲学复习思考题
(0284)《教育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每空分值为1 分,共30 个小题)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些学派中又以儒、墨为盛,称为。
2.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知行一致。
3.在天人之辩中,有不同的主张,概言之不外乎两大类:,天人相分。
4.性善说以为代表。
5.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个等级,从上到下为“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 、。
6.中国古代的创世说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大致有天命史观、圣人史观、、民本史观。
7.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观主要有进化论、退化论、。
8 庶、富、的思想首先由孔子系统地提出。
9.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
10.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包含着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不变调整自身是言行及改进自己的思想观念,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要求。
11.在中国的古代书籍中,对于“知”字大致有三种涵义:知识;智慧;。
12.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认识论的问题。
13.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特点。
14.重视诗教与的作用,是儒家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
15.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为主导。
16.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坚持;坚持科学分析态度;立足于现代化的科学态度。
17.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哲学思想。
18.是第一个制定归纳法的哲学家。
19.第一个把进步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是。
20.极力主张通过教育改造社会为改造主义奠定基础的是布拉梅尔德。
21.由于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论点,因而又被称为“”。
22.与进步主义强调的变是无所不在的观点相反,要求返回到绝对原则。
23.存在主义哲学是现在西方主义思潮的代表,它以研究人的哲学为标榜。
24.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法国思想家是,他是存在主义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思想家。
25.分析哲学是现代西方最流行的哲学流派,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和26.科学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被称为现代西方的三大思潮。
中国哲学重点问题
中国哲学史重点问题解析初稿2009/11/11至2009/11/17张诗雨中国传媒大学电新学院09新闻系目录* 1.血气心知及批判宋明理学 3* 2.朱熹理气观,评价理一分殊,谈格物致知 4* 3中国哲学特征6* 4.孔子的仁,如何实现仁 6* 5. 墨子的非命和天志是否矛盾7* 6. 什么是"四端" 8* 7. 简述庄子"齐物论"的观点8* 8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有什么不同. 9* 9. 谈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10* 10. 简述周敦颐"太极观" 10* 11. 谈张载"太虚即气"的思想11* 12. 比较王充和董仲舒的"人性论" 11* 13.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13提示:按Ctrl键点击标题和直接切换至正文1.血气心知[SHN1]在认识论上,戴震首先肯定自然界是在先的,人是天地所生成的。
他说:"有天地,然后有人物","人也者,天地至盛之征也。
"这是说,人类是天地之间最高等的生物。
他指出,人的认识作用是以人的生理机构为基础的,"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
"这里,血气指活的身体,人的身体是人的意识的基础。
他指出,客观世界是人的感觉经验的来源,人的感觉器官的形成实以物质世界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他还指出,人的感官之外还有心,心是主宰感官的。
最后,戴震指出:感官的作用是辨别声色臭味,而心的作用是辨别"理义"。
声色臭味是客观的,耳目鼻口能辨别它;理义也是客观的,心能辨别它。
于是,在此基础上,戴震提出了对于程朱学派"理具于心"的批判。
血气心知批评宋明理学[SHN2]1.戴震反对宋儒把"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性"不是二分的,而是一元的,"血气心知"就是"性"的实体,即戴震所谓"血气心知,性之实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中国哲学的特征
西方哲学传统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鲜明地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这就是重“认知”和扬“理性”。
正是从这种“认知理性”精神出发,西方哲学传统对各种哲学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建构起了它自身很有特色的理论体系。
中国哲学传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对人为践履活动问题的特殊关注。
儒家和墨家思潮都明确主张“有为”、“为政”,强调以能动进取的肯定精神从事人为践履活动尤其是政事治理活动,由此建构人的积极有为的社会性存在。
不过,它们之间在究竟是以仁义道德还是以功利效用作为人为践履活动的动机目的的问题上,又存在一些内在的分歧。
孔子更注重“为仁”、“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凸显了基于血缘亲情关系的仁义道德因素在人为践履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把个体的存在发展也归结为君子品格的道德修养,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墨子则更重视“为利”,主张“务求兴天下之利”、“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上》),凸显了效用功利因素在人为践履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由此出发进一步肯定了社会性的“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
与此对照,道家哲学则依据“无为”精神,对从事有目的的人为践履活动持否定态度,主张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
老子不仅运用“无为而无不为”的命题界定“道”的根本特征,而且还要求人们象道那样也在“无为”之中实现“无不为”的目的,即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做到“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在社会政事治理方面做到“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三章),在个体生存发展方面做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
庄子一方面坚决反对从事社会的政事治理活动,并对儒、墨两家所肯定的仁义道德和功利效用展开了激烈批判,另一方面又凸显了超功利超道德的个体精神自由在人生存在中的重要意义,主张“余立于宇宙之中,……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庄子·让王》)企业信用网()
此后,中国哲学传统经历了长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理论内容也得到了明显的拓宽和深化,但在先秦时期就已确立的这种关注人为践履活动的哲理精神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从根本上制约着它对各种哲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