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说文解字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一部语言文字学著作,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慎。
该
书系统地讲解了我国古代文字的构造、义理、用法和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发展汉字
文化和研究文字学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说文解字序》中探讨许慎的语言文
字观。
一、思想方法
许慎的思想方法是具有独特性的,他不仅注重文学自然,更加注重自然文学。
他强调“音、义相生”,“礼乐之用由言”等思想,认为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社会、宗教、风俗习惯等众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他也注重从自然现象、动植物的特性、人体
结构等各个角度来挖掘字义,从而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字的本质。
二、关于汉字
许慎认为汉字是“天造之书”,即人们通过长期的使用和演化,创造出一种与自然融
为一体、富有韵味和内涵的文字,从而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他强调汉字具
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每个字都具备唯一的义理和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汉字文化。
三、关于语言
许慎重视语言的规范性和精准性,认为语言是传递人类思想的工具,必须严格掌握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才能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力。
他主张语言应该“古而简”,即
要借助古代经典作品和古代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语言的表达更加优美、简练,突显语
言的本质和魅力。
四、关于文字修养
总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是与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体系密切相关的,它体现了中
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同时,许慎的语言文字观也为我们
认识现代汉字的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对语言文字的系统性研究。
从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观点和态度。
许慎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在《说文解字序》的序言中,许慎写道:“言者,人之所以能言也。
言之者,图其所以意,而言之者;琢其所以声,而演之者。
”他强调了语言的作用和重要性,认为言语是表达思想的工具,通过言语可以传达自己的意愿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他通过对字形的解析,揭示了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深入挖掘了字形背后的意义,并将之与语音相结合,认为语言文字的形声关系是表达思想的基础。
许慎强调了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他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到:“动笔作字,起于象形,进于感讳,附于会意,以成表音。
”他认为字形应该准确地反映所表达的意义,并通过各种符号和古代文字的演变,确立起一套完整的字形层级体系。
他还强调了字义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解释每个字义的时候,都基于字形和字音进行论证,力图追求字义的准确性和合乎逻辑的合理性。
许慎还注重字义的深入剖析和探讨。
在《说文解字序》中,他对每个字义进行了详尽的解析,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字义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了字形背后的深层意义。
他试图通过研究字义的源流和演变,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许慎还注重了文字学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在《说文解字序》中,他提及了前人的文字学研究成果,并对前人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进行了批评和总结。
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历史上的文字学研究是前人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而他的研究则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
从《说文解字序》可以看出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观点是辩证的、综合的,他重视语言文字的功能和规范性,注重字义的解析和探讨,同时也注重文字学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他的研究方法深入细致,逻辑清晰,开创了对语言文字系统化研究的先河,对后世文字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说文解字》看许慎精神的现实意义-文档资料
从《说文解字》看许慎精神的现实意义许慎(约 58-约 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
历经 30余年编成《说文解字》十五卷,凡 133441字,创立部首 540个。
许慎与《说文解字》对后世文字学的研究影响深远。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语言的宝藏,直到今天还有重要价值,许慎的伟大精神也从《说文解字》本身和著述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继往开来的责任担当精神汉字本身是昀原始、昀真实的史料,文字所含造字本义及形、音直接反映了上古历史文化的基本内容,其中蕴含了先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形态、样式、习俗、制度及经验智慧。
《说文解字》收录字体以小篆为主,兼收古文字。
如果没有《说文解字》,人们就无法解读青铜器铭文、战国时代的古文和后来出土的甲骨文。
许慎在训释中广泛记载了当时农业生产、礼制、饮食、神话、方言、交通、动植物、地理、医药、矿物、手工业、宗教、货币、人类学等相关内容,对我们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和制度以及风俗人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因为有许慎继往开来的责任担当精神,我们今天才得以学习古代经典,认识古代社会,传承先祖智慧。
二、兼容并蓄的学术包容精神前代字书的解形、注音、释义乃至编排方面都为《说文解字》的产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许慎博采众说、择善而从、兼收并蓄的治学态度和精神,使他能汇百川于大海,成为集大成者。
《说文解字》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和许慎博采通人、兼容并包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以及在处事、治学等方面,皆要传承这种兼容并包的精神,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乃至别人错了,也应有包容之心。
三、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精神许慎虽然博通古今,五经无双,但在编写《说文解字》的过程中,凡是遇到字的形音义有不明之处,则称“阙”,乃空缺之义,体现了许慎客观求是、负责谨严的治学态度。
汉字自篆书演变为隶书之后,体现汉字造字意图的“笔意”就变为仅保存笔画走势的“笔势”了,即自隶书之后,汉字就不能说解了,说解文字必须以小篆字系及甲骨、金文等古文字作为参照。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可以从他编写《说文解字》的目的来看。
他在序言中说:“序言所以解字必详其源,籍其承,本其末,崇其义者,欲兴鬼神之志,匡人伦之正,正己心而愿异之,敬天地而怀山川,人文之性以配天性,观古今之变以通神明,存吾身而能及物者也。
”从中可以看出,许慎认为解字不仅是一个高深玄学的学问,更是一种亘古至今的文化传承和道德修养。
许慎所遵循的是“以义为本”的原则。
他认为汉字的起源和演化都与其所表示的含义紧密相连,因此,理解字义是掌握语言的关键,也只有依据字义才能正确地使用汉字。
因此,许慎对于每个字的解释都十分严谨,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严于律己。
他所记录的每个字都要历史考证、形音考究、义理探讨,以及注解来源、传说典故等多方面的详尽解释,不仅表达其本义,还能体现出其所属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情境。
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还包含“名实一体”和“尊重实际用法”的思想。
他认为名和实不可分割,名是实的反映和表象,实是名的本体和内容。
因此,他在解释字义时,不仅要表达出字面含义,还要把握其实际含义,使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明确其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他还非常注重实际用法,强调语言应该符合实际情况,适应时代变化,同时也尊重语言使用者的权利和感受,反对死板的规定和教条主义。
总的来说,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可以概括为“以义为本、名实一体、尊重实际用法”。
他的观点在当时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对后来的汉字研究和汉语言言文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字典,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思想精深的文化经典,被广泛视为中国文字学的宝库和瑰宝。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用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着作,由许慎编写,约成书于东汉永元十一年(121年)至元和元年(117年)。
其中的“序”部分,可以说是许慎的语言文字观的精华所在。
许慎在序中谈到了自己的写作动机,他说:“今以解析异体为序,学者可因而发挥,而一世之谈会,或能深思远慮,此躬自效力之所得也。
” 可以看出,他写《说文解字》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者间的讨论及交流,并且通过解析异体字的方法,进一步探究语言文字的本质,深化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许慎在序中还谈到了他对于汉字的认识与看法,他认为汉字是“画胜文字”,即汉字的形态和构造,是基于人类对自然万物形态的观察和把握,并且经过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概括之后产生的结果。
同时,汉字的语音上“……音不可胜,故义多而不夭。
形不可胜,故异体相生,而释又相高”,说明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解析“七十二壹格”的时候,许慎还提到了“形胜义”的原则,“壹格,或从数,或从章,或从独义,或从通义,此之谓形胜义”,即形态优美、独特的字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一定的地位,甚至可以超越其本身的含义。
此外,在序中,许慎还谈到了“会意”和“形声”的语义构成原则,“会则百言文,形则八音声”,表达了汉字语义的两种基本构成方式。
其中,“会意”是指通过组合、拼合不同的讯息来形成一个新的意义;“形声”是指通过音义相似,形体相似来构成一个新的意义。
这两种构成方式在汉字的演变、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不仅是一篇文字学专著,更是一篇有关汉字语言、文化、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论文。
在其中,许慎对于汉字的认识和探讨,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到的思想见解,为后来汉字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摘要】许慎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说文解字》是他所著的重要著作。
本文通过分析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和《说文解字》对他的影响,探讨了他对文字的系统性认识、象形化解释和历史意义。
还介绍了《说文解字》的编写背景和在语言文字学史上的地位。
在总结了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贡献,以及《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了解许慎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以及《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许慎、语言文字、《说文解字序》、重视、影响、系统性认识、象形化解释、历史意义、编写背景、语言文字学史、贡献、启示、后世影响1. 引言1.1 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许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说文解字》中展现出对语言文字的极大重视。
在许慎看来,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交流思想和传承文化的工具。
他致力于研究文字的起源、演变和含义,希望通过解字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许慎认为文字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一种符号系统,可以反映人类思维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他的语言文字观强调文字的内在联系和象征意义,认为文字是一种表达世界和思想的艺术,需要深入挖掘和理解。
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体现在他对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细致研究中。
他追求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注重文字的形、音、义的统一性,力求揭示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沿革。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系统地整理了当时的文字形态、意义和用法,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字形解释和观点,为后世文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语言文字观影响深远,对后世文字学、词学和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慎的《说文解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学著作,展现了他对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和敬畏之情。
1.2 《说文解字》对许慎的影响《说文解字》对许慎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作为中国最早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以其严谨的方法论和广泛的收集资料,对后世的文字研究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
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演讲人:朱小健■演讲人简介:朱小健先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等。
研究方向为训诂学理论、训诂学史、《说文解字》研究等。
主编、参编《汉字标准字典》、《中华字典》、《二十四史全译》等辞书、教材、古籍译著、论文集十余种。
■编者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今天仍然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焦点。
而要传承发展好汉字,学习、解释、理解必不可少。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千百年来为人称颂,在朱小健教授的讲述和分析中,解说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阅读提示:□说字是要分析一个形体的意义,这也需要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
□许慎怎么样才能够完成这样一项解释汉字的工作呢?这需要对世事万物的关注,需要追究精神、探究精神。
□我们要通过解说汉字来器道兼修,过去解说汉字往往都着眼于“器”,着眼于一个字的形体、意义来解释,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道”。
汉字的可说解性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和精神。
说解汉字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汉字既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又跟文化相互作用,解说就是一种作用。
“习与性成”,这是《尚书》里面的话,使用、传承,并且能够对汉字进行解释,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智慧和文化。
怎么传承?就是要分析、认识、理解、把握、运用每一个汉字形体所蕴含的意义、理念和价值观。
而意义、理念和价值观的把握需要通过解说来完成。
首先我们来看汉字的可说解性,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汉字和文字;第二,造字和说字,说字就是解释。
文字是什么呢?文字是人类创制的,通过视觉完成的,与语言相适应的,记录、贮存、交流思想的符号工具。
首先,文字需要通过视觉意象来表达,要把意义放在形体里面,这才是它的本质。
假如一个形体不能让人们通过视觉直接获得意义的话,就不是我们这里说的文字。
第二,通过形体来表达意义是一种智慧,它首先需要知道客观事物,然后要能把握和抽象出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说文解字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字典之一,由汉代学者许慎编写。
这部字典的序言是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从《说文解字序》的阐释中,来探讨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首先,许慎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让人类感知和表达世界的工具,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他说:“语之为能,莫大于是。
言之为器,莫利于此。
”语言能够传达人类的思想和感受,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字则是记录和传承这种语言的工具,具有长期保留和传播价值。
其次,许慎还认为语言文字是一种与自然相连的存在,其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他说:“望气以存,考古以尽,夫今之谓文者,言之所以为文,文之所以存者也。
天地草木、鸟兽虫鱼,莫不以其类相从也。
夫语化则人道也,故爱相从,而言之所以为文,始于望物状理。
”许慎认为,文字的演变是自然进化的产物,随着人类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许慎还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规律性。
他认为,文字不仅代表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体验,还反映了它的规范性和内在逻辑结构。
他说:“文之所以为文,有间而已。
夫间者,规矩之中也。
水火不容,义义相与,各守其分而不相侵也。
今文之起,亦有规矩也。
”他认为,只有遵循文字规范,才能真正理解和表达其内在意义和隐喻。
最后,许慎还关注了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
他认为,文字的功用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世界,更好地沟通交流,促进社会和文化发展。
他说:“文之所以为文,欲成其功。
为善则善矣。
”只有在正确使用和发挥文字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价值。
从《说文解字·叙》看许慎的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叙》看许慎的文字观
《说文解字叙》是许慎所著的一部古代文字类著作,集中表达了许慎的文字观。
在这部作品中,许慎提出了文字的“心理解释”,即
文字是有特定的内在结构和意义的。
这一观念不仅改变了古代中国的文字观,也影响了之后的文字分析和语言科学研究。
许慎认为文字具备实际性和意义性,这是他对文字的综合理解。
首先,他认为文字具有实际性。
这样的观点可以在《说文解字叙》的第六章里找到证据。
在这一章中,许慎认为文字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比如字、词、句子和议论等,这些文字形式的存在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具体的语言表达,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播。
其次,许慎认为文字也具有意义性和能力性。
他认为文字具有特定的内在结构,而这种结构产生了特定的功能,可以归纳总结实践知识,引导和开展思考,以及指导人们思考和认识这些知识,最终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知识的实质及其应用。
此外,许慎认为文字是一种弱势和表达艺术,也是一种社会化的交流形式。
他指出,文字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手段,而是一种思考和表达工具,可以唤醒人们的精神,创作出更加精美的文字。
以上就是许慎关于文字观的基本思想,其中涵盖了文字的实际性、意义性以及弱势等几个方面。
对于今天的语言科学研究者而言,许慎的文字观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他的文字观的理论和思考可以为当今的文字理论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说文解字叙》概括了许慎的文字观。
他的文字观不仅改
变了古代中国的文字观,也为当今的文字理论提供了许多启发和支持。
因此,对于许慎文字观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字研究、语言科学研究以及文字理论框架。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许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的代表作品《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汉字字典,对于汉字的解释和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说文解字》中可以看出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观念和看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下是从《说文解字序》中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起源和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提到:“古者言有七窍,外则物之声,内则心之思,言者传意也。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是交流和沟通的媒介。
他还指出:“天地之间,无不有言,言之理也”。
这表明许慎认为语言是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的,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还从“形声”、“会意”、“象形”、“指事”、“转注”五种形体,说明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认为汉字具有图画与音符,实现语言与文字的统一,体现了他对于语言文字的起源和本质的深刻理解。
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功能和作用有着清晰的认识。
他指出:“言者,物名也”,“名具于言,言具于义”。
这表明许慎认为语言是对于物的命名,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表达。
他还指出:“盖言一经于志,文乃先通。
”表明了言语文字在思维中与文化环境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沟通交流和知识传承的重要工具。
许慎认为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他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编写《说文解字》的初衷:“观古训,考异言,辨谬讹,立字义”,即通过研究文字的本义和演变过程,来还原汉字的原始含义,以期达到准确表达和文化传承的目的。
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有着严谨的态度。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强调了文字学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他指出:“圣人于斯立言纲纪,圣人非掩言而扬名也”,“以时俱进,乐推广也”。
这表明许慎认为文字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需要严格的研究和规范,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文字规范,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他还提到:“故考字不曲,辨义不淆,此言也”,“字不务多,其为无乏也”。
这表明许慎反对草率地造字和滥用文字,他认为文字应该准确清晰,避免歧义和混淆。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说文解字序》是中国古代学者许慎所著的一部关于汉字起源、形义、编制方法等方面的著作。
它以汉字的形状为基础,结合古代文献和口头传统,系统地解释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从《说文解字序》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许慎认为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在《说文解字序》的开头,许慎就指出:“字者,言之象形也。
”也就是说,字是用来表示事物形象的。
他认为汉字的形状与事物的形象有密切的关联,通过了解字的形态,可以了解事物的本义。
许慎对汉字的解释往往从事物的形象出发,通过描述事物的形状、特点、用途等方面,以求达到准确、清晰地表达的目的。
许慎强调了字形与字义的内在联系。
他认为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是相互联系的,字形可以反映字义,字义也可以反映字形。
他指出:“字从形,为要而取者也。
”也就是说,字的形状是有意义的,它可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并通过这种形象表达事物的意义。
字义也可以影响字形的形成和演变。
许慎通过对汉字形义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许慎强调了文字研究的方法与精神。
他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到了五种方法:“采象”、“形音”、“阴阳”、“转注”和“朴撝”。
这些方法包括了对字形、音韵、义理等方面的考察,以求准确地解释和归纳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许慎还强调了文字研究的精神,指出研究文字需要“考究味通”、“检是非”、“戒抄浮”等。
他认为研究文字需要耐心、专注和谨慎,不能盲目相信传统观点,要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深化对文字的认识。
许慎对文字的功能和价值也有一定的思考。
他认为文字可以帮助人类记忆、学习和交流,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他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到:“夫文字者,忠于教善,贤于图籍,以抑毁乱世则困,辅助舜禹则通。
”也就是说,文字能够传承和积累知识,对于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
从《说文解字序》可以看出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他认为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强调文字形象的表达和字形与字义的内在联系。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许慎在序言中提到,他编撰这部字书的目的是为了系统整理汉字的形状、结构和含义,以便于理解和掌握汉字的规律。
他认为,《说文解字序》能够“忘匠者匠法之繁,忘义者义法之备”,即能够帮助忘记字义的人忆起字义,也能够帮助忘记笔画顺序的人记起笔画顺序。
这说明许慎认为字形和字义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理解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才能真正掌握汉字的本质。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对于文字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他认为,文字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文明和智慧的体现。
他说:“为言之者,无以自隐也;学者之所以通亲为之器者也;神机之所以为存者也。
”可见,他把文字看作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
许慎还关注文字的演变和发展。
他说:“一人用之,则成文;百人用之,则成书;千万人用之,则为万物之师。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文字的推广和传播的重视。
他认为,文字的使用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社会的行为,只有被广泛应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在字义的解释方面,许慎主张以形音义相结合的方法。
他认为,字形、字音和字义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才能确定一个字的真正含义。
他说:“以次之文辞,是观象形制;以参之声教,是观声音谐和;以类之字义,是观词义交通。
”他的解释方法具有实证主义的特点,注重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推导字义,而不只是以纯粹的抽象逻辑进行推理。
许慎也关注字义的深层含义。
他在解释字义的也会涉及到字义背后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在解释“曲”字时,他不仅提到了其基本义,还涉及到了“曲尽其妙”和“曲尽人情”的意义和引申。
这种涉及到字义背后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解释方法,使《说文解字序》成为一部不仅仅是字书,还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的著作。
从《说文解字序》中可以看出,许慎对语言文字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
他认为,字形、字音和字义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汉字。
他注重发掘字义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使其作品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许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和方言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说文解字》,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字典。
从《说文解字序》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观点和看法。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认为“古无文字,则谁书之乎?”即认为文字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于事物的描绘和记录的需要。
他进一步指出:“则书为人巧者所始也,愚者所终也”。
这表明他相信文字的起源是出于智慧和巧妙的人所创造的,而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则是在广大愚者的使用中逐渐完善和丰富的。
许慎对于文字的形状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描述。
他认为文字的形状和构造是符合事物的本质和特点的,是通过人们观察事物形象来描绘的。
他对于“木”字的形状进行了解释,认为它是由“上、下、左、右相交”组成的,因为“木之长高,倍状顿油,结于一小丸,小丸止于竹,水广而下矣”。
“水”字的形状则是“三点同心相上下”,因为水“深积于地,津输于溪,地为厌赆,溪为口而舌动也”。
这些解释显示出许慎对于文字形状和构造的关注和研究。
许慎非常注重文字的意义和含义。
他认为文字是一种表意符号,要准确地表达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他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到:“以若言者,则曩之声貌不可以喻矣”,即表示语言只有通过文字才能准确地传达出来,否则会导致误解和误解。
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解释文字的含义和意义,例如“义”字的意义是“直也,指也”,因为“义者,是谓直窘指也”;“明”字的意义是“月亮壞也,以明光正出也”;“心”字的意义是“于施恕之义者也”。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许慎对于文字的意义和含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也谈到了文字的性质和特点。
他认为文字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并且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他说:“盖因世之轻日新,故使书奇字异辞”。
这说明许慎认为文字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不断更新和改变。
他还强调了文字的规范和准确性,以避免造成误解和误会。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说文解字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字学著作之一,由东汉学者许慎所编纂。
这部著作以解释文字的形状、本义和引申义为主要内容,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形体变迁、发展和意义有着重要的价值。
通过阅读《说文解字序》,我们可以了解到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观点和见解。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明确了文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他指出:“前夫其缀文者,因兹曲折,引以枝叶,本乎性命,荣乎衣裳,表乎饰奥之家。
”他认为文字的本义是从生活的实际中衍生出来的,它与人们的性命、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可以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而文字的引申义则是在文字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许慎对于文字的源流和形体变迁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并通过对汉字的形状、构造和组合方式进行分析,揭示了汉字演变的规律。
“形之起也,无形之祖也,隐而未见,故谓之形从,圆满而爽,故谓之象。
”他认为汉字的形态与事物的形象之间存在着关联,使用一定的方式来表示事物的形状和特征,这也是汉字得以存在和传承的根本原因。
许慎还对于文字的命名和造字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字之法象则俗,凡是蠙器之称,人物之名,草木之类,皆受是造。
非所谓形象者,所谓文家:多谬参准,构同引讳,故知所入而治用,名属定秩。
”他强调了字形与事物形象的相对关系,认为文字的造字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不能随意凭空编排。
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后世的字形学和字义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慎还对于文字的传承和使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故数代相通,宾继于上,降闻于下,总藏博志,别离参童,群籍焕裾,镌史夸钟。
”他强调了文字的传统和继承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把前人的成果和经验继续下去,保持文字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他也提出了学习和掌握文字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文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说文解字序》体现了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独特观点和深刻见解。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说文解字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字书,由汉朝学者许慎所撰。
在这本字书中,许慎对于语言和文字有着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从《说文解字序》中可以看出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将其融入到他的字书中。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明确指出,“文字者,虽质殊形异,其事一也。
”他认为,文字的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表达事物的功能。
这种功能不受文字形态的限制,而是通过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来实现。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到,“’书’者,言之将听之象也。
”也就是说,书是通过文字将言语表达出来,并通过视觉的形象传达给人们,从而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这种观点显示了许慎对于文字的功能和作用的深度认识。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还对于文字的演变和历史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指出,“定籀召,若竹箭般之小指也,能月初至秦后书事,万物之名。
……是故籀书者,先古之所以来述作也。
”他认为,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召、籀两种书法,这两种书法的形态都较小巧,能够表达各种事物的名称。
这种文字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后来的文字体系。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对于文字的由来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展示了他对于文字演变的独到见解。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还强调了文字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要理解和掌握文字的含义,就必须对于事物本身有所了解。
他说:“观象其辞,考音其德,察情其所起”;“擅文從引意,审伺验情理。
”即要通过观察物象、考察音德、察觉情感来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许慎强调了对于事物的细致观察和对于文字的深入思考,这种观点对于现代的文字学习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从《说文解字序》可以看出许慎对于语言文字观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文字的形态不同,但功能相同,都是通过符号和意义的联系来实现交流和沟通。
他对于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也有着深入的研究,认为文字的形态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他还强调了文字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对于事物的观察和对于文字的思考是理解和掌握文字的关键。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说文解字序》是中国古代辞书《说文解字》的一篇序言,由东汉学者许慎所写。
这篇序言从多个方面展示了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观点和理解,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对汉字形义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表达了他对于文字的重要性的认识。
他认为“未尝见禽兽之言,而《玉篇》先世命名曰文”,即只有人类才具备使用文字的能力,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所在。
他在序言中提到:“夫符矣,言之端用也。
若人之有言也者,心虑声绪五色而成绪才。
不通文字者,犹虚德也。
”这说明了文字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文字是承载人们思想、感情和知识的载体,在沟通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对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汉字是“先民所制”,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他说:“汉者,从二。
至言讹则世离。
故两结为书,喻尔非旧。
”这说明了汉字的起源与中国先民的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汉字是在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对于文字的形义关系也有一些认识。
他注意到了“黁出之以声,谓之音;传之以形,谓之韵”,即汉字有音形相结合的特点。
他认为汉字的形与意义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可以通过文字学的方法来探究和解释的。
他说:“推其初来,溯流通之始,列举名籍之序,备图候证,推极颇会,归结穷原。
”这说明许慎在编纂《说文解字》时,采用了考证的方法来研究汉字的形义关系,通过文字学的手段来理解和解释汉字的含义。
《说文解字序》展示了许慎对于语言文字的观点和理解。
他认为文字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承载和传递人类思想和知识的工具。
他还通过对汉字起源和演变的思考,揭示了汉字与中国古代先民的实践经验的关系。
他对汉字的形义关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一种考证的方法去解释和研究汉字的形义关系。
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对汉字形义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篇一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嘿,朋友们!你们知道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吗?最近我读了这本书,哎呀妈呀,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枯燥得像块干巴巴的馒头,难以下咽。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简直就是一个宝藏啊!许慎这家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编著了这部《说文解字》,也许在他那个时代,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啥要干这么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但我觉得,他就是有一种执着的劲儿,非要把汉字的奥秘给揭开不可!书里对每个字的解释,那叫一个详细!就像是给每个字都做了一次全身的“体检”。
比如说“美”这个字,许慎解释说“美,甘也。
从羊,从大”,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美的原始含义。
我读着读着,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看到许慎在昏黄的油灯下,一笔一划地写着,眉头紧皱,嘴里还念念有词。
也许他会想:“我这么做,后人能懂吗?” 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这得多牛啊!不过,说实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有些字的解释太复杂,我觉得自己的脑袋都要转不过来了。
我就想:“哎呀,许慎你就不能简单点说嘛!” 但回过神来又一想,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严谨和复杂,才让这本书如此有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汉字的世界真是博大精深,我们天天用的字,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故事和门道。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我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文化的大门,看到了无数的精彩。
你们说,要是许慎知道现在我们还在读他的书,会是什么心情呢?篇二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哎呀呀,说起许慎的《说文解字》,我真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这能有意思吗?” 结果,一读就停不下来了!许慎啊许慎,你可真是个天才!你怎么就能想到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汉字呢?我在书里看到了一个个汉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蹦蹦跳跳地向我展示着它们的秘密。
比如说“水”字,许慎解释为“准也。
北方之行。
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篇一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这感觉,那叫一个妙啊!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老古董的书能有啥意思?说不定读起来枯燥得能让人睡着。
可当我真正翻开它,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说文解字》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贝。
许慎那老爷子,可真是个厉害角色!他把一个个汉字拆解、分析,就好像给这些汉字做了一场“解剖手术”。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字嘛,有啥好研究的。
但你想想,咱们每天都在用的这些字,它们背后的故事、来源,咱们真的清楚吗?比如说“美”这个字,许慎解释为“羊大为美”。
哇塞,当时我就震惊了,难道古人认为长得胖的羊就是美?这想法也太奇葩了吧!不过仔细想想,可能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能吃上肥美的羊肉就是一件很美的事儿。
我觉得这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兴奋,时而困惑。
有时候会想,许慎的解释就一定对吗?可能在他那个时代是对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对字的理解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呢?比如说“囧”这个字,在古代估计都没这意思,现在却成了网络流行语,表示尴尬、无奈。
总之,读《说文解字》让我对汉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哎呀妈呀,提起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我真是有一肚子话想说!你们能想象吗?我一开始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晕头转向的。
那些密密麻麻的解释,看得我脑瓜子嗡嗡的。
我就在想,这啥呀这是,能有啥用?但是,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竟然被吸引进去了!许慎这家伙,真有两把刷子。
他把一个个汉字讲得活灵活现的,就好像每个字都是一个小精灵,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
比如说“孝”字,许慎说“善事父母者”。
这让我不禁反思,我自己做到孝顺父母了吗?也许有时候我还会跟他们顶嘴,惹他们生气,这能叫孝吗?我觉得自己得好好改改。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篇一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哎呀,说起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这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呐!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老古董的东西,能有啥意思?”可真读进去了,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这《说文解字》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汉字的秘密。
许慎那家伙,可真是牛掰啊!他怎么就能把一个个汉字拆解分析得那么透彻呢?也许是他有着超级厉害的洞察力和对汉字的痴迷热爱吧。
我读着那些解释,仿佛能看到古人在创造这些字时的灵光一闪。
比如说“美”字,许慎说“美,甘也。
从羊,从大”,哎呀,难道古人觉得羊大了就美?这想法可真有趣!我就在想,可能在古代,能吃上大肥羊就是很美的事儿吧。
有时候,我也会对许慎的解释产生怀疑。
比如说某些字的起源,我觉得也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但又一想,在那个年代,许慎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啦!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情那叫一个起伏不定。
一会儿惊叹于汉字的博大精深,一会儿又为自己之前的无知感到惭愧。
“我咋就没早点读这本书呢?”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总之,读了《说文解字》,我觉得自己对汉字的认识上了一个大台阶。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许慎编著《说文解字》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的感受。
刚开始,我是被老师逼着去读的,心里老大不情愿,寻思着:“这能有啥好玩的?”可谁能想到,我居然读着读着就入迷了!许慎这老兄可真是个奇才!他把那些复杂的汉字一个个剖析得明明白白。
就像拿着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汉字世界的大门。
比如说“孝”字,他解释为“善事父母者”。
我就琢磨着,这简单的一个字,承载的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情感啊!难道不是吗?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犯迷糊。
有些解释我觉得不太合理,也许是时代不同,理解也不同吧。
我就想,许慎当时是不是也纠结过这些解释呢?有时候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解释,我能兴奋半天,感觉自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但有时候又被那些生僻字搞得头疼,“这都啥跟啥呀!”但不管怎么说,读这本书让我对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许慎的《说文解字》读后感
许慎的《说文解字》读后感许慎的《说文解字》读后感1《说文解字》内容概要:說文解字三十卷,後漢許愼撰。
慣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東》人。
由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汶長,人為太尉南閤祭酒。
嘗從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说文解字》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上书店网友:读古书不可不知说文解字,没有文字学也就是小学的知识,就会胡乱解释古人的意思,同时验证某些“名家”是否说得正确,说文解字也是很好的标准,说文解字本身很不好读明白或读清楚,段玉裁的注解非常有用,但是读此书的入门方法很不好找,那么多字那么多条目,从何开始?从来没有人讲解这些,对于一个自学古代文化的人而言,这本书是很好的,但是要是说看了这本书就懂说文解字了,小学就精通了,那可是错了,这本书只是入门的指领者,只是在一个高度上进行了概括和精细地讲解,就好象是一幅地图,你可以按图索骥,所以这本书是很好的入门教材,想精通文字学还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去研究说文解字才对。
有的人说这本书没有要学习的东西,那是他自身的问题,凡是有点古代文献学习基础的人,自会看出这本书的'价值……说文解字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其实早就见过老的版本,只不过尚未买下而已。
在当当上瞧见了,心想总要有个了解汉字本意的助手,就买了下来。
当然啦,由于是汉人写的,距造字的年代也还是很久远,不过比现在好得多了,纯粹的多了。
总的来说书还是印的不错的,没有上一版模糊不清的情况。
但是字体偏小,稍稍影响阅读。
此外,读者还需在此前了解过“反切注音法”,不然看见了字儿也读不出名儿……许慎的《说文解字》读后感2拿着我的成绩单,我迈着沉重的步伐爬上了岳麓山,期待着能找到一些令人愉快的风景。
几片枯黄的落叶散落在结冰的柏油山路上,孤独而又深邃的山路上没有人,这让我沮丧的心情低落。
往下看,他看到一颗丑陋的鹅卵石横在山路中间。
“啪——”我沮丧地狠狠地踢了石头一脚,看着它滚到一根杂枝上。
就我所见,一朵淡淡的菊花在风中盛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演讲人:朱小健■演讲人简介:朱小健先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等。
研究方向为训诂学理论、训诂学史、《说文解字》研究等。
主编、参编《汉字标准字典》、《中华字典》、《二十四史全译》等辞书、教材、古籍译著、论文集十余种。
■编者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今天仍然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焦点。
而要传承发展好汉字,学习、解释、理解必不可少。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千百年来为人称颂,在朱小健教授的讲述和分析中,解说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阅读提示:□说字是要分析一个形体的意义,这也需要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
□许慎怎么样才能够完成这样一项解释汉字的工作呢?这需要对世事万物的关注,需要追究精神、探究精神。
□我们要通过解说汉字来器道兼修,过去解说汉字往往都着眼于“器”,着眼于一个字的形体、意义来解释,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道”。
汉字的可说解性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和精神。
说解汉字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汉字既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又跟文化相互作用,解说就是一种作用。
“习与性成”,这是《尚书》里面的话,使用、传承,并且能够对汉字进行解释,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智慧和文化。
怎么传承?就是要分析、认识、理解、把握、运用每一个汉字形体所蕴含的意义、理念和价值观。
而意义、理念和价值观的把握需要通过解说来完成。
首先我们来看汉字的可说解性,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汉字和文字;第二,造字和说字,说字就是解释。
文字是什么呢?文字是人类创制的,通过视觉完成的,与语言相适应的,记录、贮存、交流思想的符号工具。
首先,文字需要通过视觉意象来表达,要把意义放在形体里面,这才是它的本质。
假如一个形体不能让人们通过视觉直接获得意义的话,就不是我们这里说的文字。
第二,通过形体来表达意义是一种智慧,它首先需要知道客观事物,然后要能把握和抽象出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我们看这个字,是“牛”。
还有另外一个字,是“羊”,跟“牛”有什么区别呢?角的方向有区别。
造出这样两个字需要我们认识牛、认识羊,把握牛和羊的形象,同时还要对其最主要的特征进行抽取和表达。
汉字形义之间的关联具有客观性,比如刚才那两个甲骨文牛角和羊角的方向。
但是,把某个形体赋予某种意义又带有主观性,所以文字和语言都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它是人的文化活动,加进了人的理念。
同时,这些字形都有一种通过简单形体来表达丰富内涵的联想性。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体会到,这跟我们文化的包容性和综合性是相关的。
所以,汉字是真正的文字,它的本质是记忆思维、交流意图、传承文化,它需要通过形体来完成这些工作。
它的价值体现在让我们认识到创制者的形象思维,通过形体和意义之间的关联使人们传递信息、完成交际。
我们今天要讲说文解字的事情,说文解字就是解读汉字。
解读汉字首先需要还原理据,也就是为什么用这个形体来表达这个意义,还原它里面所包含的理念和思维模式。
有人认为用形体来表达意义就是图画,其实不是。
过去我们说图画跟文字的区别在于文字有固定的读音,那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文字把形体、概念和意义结合在一起了。
汉字沿用至今,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除了汉字与汉语的适宜性有关外,我想,它跟我们的思维习惯和精神追求是有关系的。
现在我们说一下造字和说字。
造字和说字是两种紧密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智慧。
相关,是因为造字的时候想的是怎么通过这个形体表达意义,因此会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说字是要分析一个形体的意义,这也需要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
二者又有什么不同呢?造字,是把一个意义放到一个形体里面去,赋义于形,这个时候追求的是“最好让人一看就明白”,这叫“易知”;最好简单几笔就能够表达丰富的意义,可以叫做“多容”;当你用这个形体来表达意义的时候,能够让对方的理解跟你相同,这叫“一致”。
还有“简明”,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一看就明白,一个是跟另外的有区别;“多用有别”,一个字可能包含有非常多的用法,这些用法之所以能共用一形,是通过上下文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加以区别;“组合生新”,通过多个部件的组合来表达新的意义;“寓义于关系”,比如“暮”字,是太阳和草丛组成的字,我们关注的是太阳吗?不是。
我们关注的是草吗?不是。
我们关注的是草和太阳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也是中华民族思维模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中华民族对关系非常重视,非常敏感。
我们有时候觉得关系是个贬义词,其实不是。
比如儒家学说的根基《论语》讲与人为善,就是处理关系。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和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说字不一样,它是要还原理据,因此追求的主要是以下几点:“揣测合理”,古代造字的人已经不在了,后人用字必须要揣测这个形体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这种揣测要合理;“验证合规”,说字需要验证,验证是有规则的;“归纳规律”,揣测和验证最后是要得到规律的,用规律来统帅整个汉字系统;“表述清晰”,说字要说清楚,表述要尽可能清晰;“探本理流”,不但要找到源头,还要看到它的发展、流变;“以简驭繁”,解说汉字不能无穷无尽地讲,还是要抓住它的主要特征。
比如说“羊”字,我们可以看到小篆和甲骨文之间的演变痕迹,跟今天的“羊”也很像。
但我们看看许慎的解释:“羊,祥也。
”羊就是祥,是吉祥。
说是动物,我们能够理解,你把它说成吉祥合适吗?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羊跟吉祥紧密相关的事情还少吗?比如三羊开泰,写成阴阳的阳和这个羊的都有。
《说文解字》里包含了许慎的观念,这些观念有可能跟甲骨文的形体不完全一样,有可能跟我们今天的认识有区别,但是它们反映了我们先民的思维和汉字赋义于形的做法。
许慎怎样说解汉字接下来我们讲讲许慎是怎样说解汉字的,包括内容、智慧和精神这三个方面。
关于说解汉字的内容,许慎大概完成了这么几项: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
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
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
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
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
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
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
“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是道的发端。
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
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
我们可以看到,“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有其排列顺序。
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
比如“人”,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荀子曾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择。
第四,文字之证。
许慎解释、分析、探索和体察古人造字的道理,再把这种道理通过他的证据给我们证实,告诉我们它是必然的、准确的。
比如“儒”这个字,许慎解释说是“柔”,为什么呢?它从“需”声,“需”有柔的意思,比如糯米的“糯”,相濡以沫的“濡”。
但是,你要以为这就是“儒”的特征,恐怕不够。
“需”,许慎解释为:“頁也。
遇雨不进,止頁也。
”“需”是《易经》的一卦,许慎引用《易经》的话“云上于天,需。
”说明“需”是等待的意思。
云出来之后,你别着急走,忍一忍,等雨下完了再走。
这里面就有柔的含义。
但是,它也有刚的一面,“需”不是不出去,还是要出去,出去是必达的,所以它是柔中有刚。
通过“需”让我们联系到“儒”,柔刚并济才是“儒”的本质特征。
除了内容,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体现在他说解汉字时用到的三个主要办法:互训、义界、推因。
互训,就是用两个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字相互解释。
这样一种相互解释的办法反映了许慎(当然他继承了前人的认识)对字与字之间的同义关系的认识。
正因为两个字之间有同义的关系,抓住了其中一个就可以去推知另外一个,这是类推的能力,是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能力。
比如《说文解字》里说“珍,宝也”,反过来也说“宝,珍也”,这两个字互相解释,意思是一样的。
当然,它们之间其实是有区别的。
我们都知道,“珍”着眼于东西少,“宝”着眼于东西贵重。
但许慎用它们相互解释,他抓取的是什么?是它们之间共同的东西,通过已知推测未知,用大家都知道的解释那些只有个别人知道的,用今天我们明白的来解释我们过往已经生疏了的。
这种直接的解释适合我们学习语言、掌握字义类推的能力,跟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性相适应。
义界,就是下定义,用一串词、一句话来说明字义、词义。
因此,它反映了下定义的人对事物概念特征的认识和对不同事物之间区别的认识,体现了人类考察客观世界的一种辨析的能力。
刚刚说“珍”和“宝”的区别看不到了,怎么办呢?就要靠义界。
义界需要抓住被解释对象的主要特征,用最精炼、鲜明乃至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比如说“口”,“口”是什么呢?许慎说是“人所以言食也”,“口”是人体的一个器官,用来说话、进食,就做这两件事,非常清楚,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区别于其他的东西。
推因,就是用声音相同、相近的字词来解释,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词义和声音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先辈把握世界的联想和创造能力。
推因首先可以说明字词的意义怎么来的。
比如“祼”,左半边是“示”。
有“示”的字都跟祭祀有关系,这种祭祀最主要的程序就是把酒舀起来以后,浇灌到竖在地上的茅草束上,茅草就把酒吸进去了,叫“缩酒”,就是祭祀对象享受了,叫做祼祭,念g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