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三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百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某些不明病因诱导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导致:①自身抗体与相应自身抗原结合为循环免疫复合物,通过I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自身组织和器官;②抗血细胞自身抗体与血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血细胞。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介SLE好发于青年女性,发病高峰为15~4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9左右。
幼年和老年性SLE的男女之比约为1:2。
全球的患病率约为30~50/10万人,我国的患病率约为70/10万人。
但各地的患病率报道有明显差异。
SLE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SLE患者的同卵双生兄妹发病率为25%~50%,而异卵双生子间发病率仅为5%。
尽管SLE的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为散发病例。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按照主要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一步分类为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肺炎、狼疮心肌炎以及狼疮肝炎等。
(1)皮肤病变:盘状红斑(DLE),是SLE的慢性皮肤损害,约有2~10%的DLE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亚急性皮肤性狼疮(SCLE)可见于7%~27%的患者,多为对称性,常见于阳光暴露的部位,红斑可为鳞屑样丘疹或多形性环状红斑,多形性环状红斑可融合成大片状伴中心低色素区,愈合后不留有瘢痕。
急性皮肤病变的典型表现是蝶形红斑,约见于30%~60%的SLE患者,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起始表现,光照可使红斑加重或诱发红斑。
红斑狼疮的免疫学基础和确诊标准
红斑狼疮的免疫学基础和确诊标准一、红斑狼疮的免疫学基础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而多样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都与红斑狼疮的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遗传因素在红斑狼疮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突变导致的某些基因缺陷可能增加发生自身免疫性反应的风险。
例如,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基因等特定基因变异与红斑狼疮的发展相关联,并显示出家族聚集现象。
其次,在环境方面,感染和药物暴露等外界刺激可诱导或加剧红斑狼疮。
感染抵抗力下降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诱发因素的侵袭。
药物如青霉素和丙氨酸脱氨酶抑制剂也被证明可以引起类似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反应。
最重要的是,免疫系统异常与红斑狼疮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自身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成分扮演着重要角色。
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Sm因子抗体等。
这些自身抗体可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损害组织和器官,并引发全身性炎性反应。
此外,T细胞和B细胞功能异常也被认为与红斑狼疮相关。
总结而言,红斑狼疮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相互作用所致。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个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引起全身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
二、红斑狼疮的确诊标准红斑狼疮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且多系统受累的慢性、以过敏现象为特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
鉴于其多样性的表现和缺乏特异性临床标志,红斑狼疮的确诊是一项挑战性工作。
因此,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为了标准化和统一诊断标准,制定了红斑狼疮的确诊标准。
根据ACR提出的1997年修订版“红斑狼疮分类判别指标”,一个患者被诊断为红斑狼疮至少需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中的3个:1. 皮肤损害:包括蝶形红斑、日光敏感性皮炎、口腔溃疡、毛发脱落等;2. 口腔或鼻咽部损害:溃疡或固定不愈合溃疡;3. 关节损害:非机械性关节肿胀伴持续超过6周以上的单个或多个关节触及压迫痛;4. 肾脏损害:尿液检查异常,例如出现多尿、血尿或蛋白尿。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诊断鉴别,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狼疮带试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补体C3测定、血常规、尿常规、抗淋巴细胞抗体(ALA)*一、检查1.一般检查(1)血象病人常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异常增快。
在SLE活动时,存在能破坏红细胞的自身抗体,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下降。
这时网织红细胞可以升高5%,临床上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
具体为:白细胞计数减少,常4×109/L,淋巴细胞减少,常1.5×109/L,不同程度贫血,Coombs实验可阳性,血小板一般正常,亦可减少。
(2)尿常规肾损害者有程度不等的尿检查异常,如蛋白尿、血尿。
血浆蛋白测定可见球蛋白增高,特别在有肾变性肾炎时,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胆固醇增高,严重肾损害者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作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检查,若超过0.5克/日以上,则说明存在蛋白尿,反映了SLE累及肾脏。
若尿液中反复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在排除尿路感染,尿路结石以后,也应该考虑存在狼疮性肾炎的可能。
2.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检查)血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是其特点,一般为周边型和斑点型,有抗dsDNA抗体、抗DNP抗体、抗Sm抗体、抗Ro(SSA)抗体、抗La(SSB)抗体等。
抗核抗体(ANA)在病情活动时几乎100%阳性。
阴性时更换检查方法可能出现阳性,抗核抗体阴性时不能完全排除本病,需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综合分析。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阳性率较低,为40-75%,与疾病活动和肾脏损害密切相关,抗体效价随病情缓解而下降,抗Sm抗体约在30%SLE中呈阳性反,因其特异性高,又称为本病的特异性抗体。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实验室检查在SLE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SLE的实验室检查内容和结果解读。
1. 抗核抗体(ANA)。
ANA是SLE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之一,其阳性率在SLE患者中较高。
ANA的检测可以采用免疫荧光法(IF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阳性的ANA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并不特异,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2. 抗双链DNA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与SLE的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程度相关。
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SLE的活动性和预后,对于肾脏损害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3.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与SLE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胎儿死亡的风险增加相关。
抗磷脂抗体的检测对于SLE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存在血栓形成倾向或计划怀孕的患者。
4. 血小板计数。
SLE患者常常伴有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倾向。
因此,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对于SLE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5. 肾功能检查。
SLE肾脏受累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和尿沉渣检查等。
这些指标对于判断肾脏损害的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6. 血清C3和C4。
SLE患者常常伴有补体系统的活化和消耗,因此血清C3和C4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SLE的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磷脂抗体、血小板计数、肾功能检查和血清C3、C4等指标。
这些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SLE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预后,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价值的抗体
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价值的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
抗体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SLE的确诊和治疗中,不同的抗体与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最具价值的抗体。
1.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 antibody)抗双链DNA抗体是SLE最具特异性和重要性的抗体之一。
它在SLE的确诊和疾病活动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滴度的抗双链DNA抗体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正相关,与器官损害和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抗双链DNA抗体也可用作血清学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抗核抗体(ANA)ANA是SLE最常见的抗体之一,它是针对多种核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ANA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高达95%以上。
ANA的检测是SLE的常规筛查指标,但ANA 的单一阳性并不能确认SLE的诊断,因为ANA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中。
然而,ANA与疾病的活动性和损伤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部分患者的ANA阳性率会随疾病活动性的增加而升高。
3.抗磷脂抗体(aPL)抗磷脂抗体是一类与磷脂结合并形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
在SLE患者中,aPL的阳性率约为30%左右。
aPL与SLE患者中的血栓形成、肾脏损伤和胎儿不良结局等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aPL的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和预测肾脏损伤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4.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一类针对核糖蛋白(Sm蛋白)的抗体,对SLE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
抗Sm抗体的检测是SLE分类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Sm抗体与SLE的预后相关,抗Sm抗体阳性的SLE患者更容易发生肾脏损伤和其他严重的系统性损伤。
5.抗Ro和抗La抗体抗Ro和抗La抗体是SLE中常见的抗核抗体。
这两种抗体在妊娠期SLE和新生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征中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都有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都有什么红斑狼疮是近几年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
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很难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诊可通过临床高端医疗器械来达到。
下面通过本文来一起了解一下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检查:1、血常规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系统受到累及时,一般可伴有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个别的患者伴有缺铁性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当出现肾脏受累时,患者大多伴有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和管型。
3、自身抗体检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如: 抗核抗体、抗 ds-DNA 抗体、抗 RNP 抗体、抗 Ro/SSA抗体、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抗组蛋白抗体、抗 U 抗体等等。
其中抗ds-DNA 抗体,抗 SM 抗体具有诊断特异性。
4、心电图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般伴有心肌病变、肺动脉高压病变,当心包炎或电解质失调时,心电图会出现相应的异常改变。
5、放射线检查:X 线可检查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肺部感染,肺出血,关节炎等疾病; CT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则对神经系统、心、肺、腹部、盆腔和脊柱关节处的病变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了解你是否适合做CT检查,点击咨询专家。
6、超声波检查:超声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浆膜炎、心肌炎、脾、淋巴结肿大,胆囊、肾脏、子宫、前列腺病变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进行血管炎的检查。
温馨提示:红斑狼疮对我们的伤害很大,为了及时发现此病的存在并及时给予治疗,我们在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的症状时,应引起警惕,及早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原文链接:/hblc/2013/1118/148186.html。
医学-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患者可有肾脏、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受累,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是,育龄期女性多发。
男女之比约1:9。
该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40-70/10万。
[病因]本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性激素及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具有遗传素质的个体在环境、性激素及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免疫功能异常、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及在组织的沉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和进展。
一、遗传因素已经证明,同卵双生者(monozygotic twin)同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率在24-58%,而在异卵双生者(dizygotic twin)为6%。
本病在HLA-DR2、DR3及DR7基因携带者的发病率远高于这些基因阴性者。
由此可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二、环境因素紫外线、某些药品(如Hydralazine, isoniazid, hydantoins)及食物(如苜蓿类、鱼油)等均可能诱导本病的发生。
三、感染因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致癌RNA病毒及某些细菌脂多糖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四、性激素已经证实,雌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密切相关。
本病在女性占绝对优势,生育期发病多于绝经期。
同时,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异常等均提示性激素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
[发病机理]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非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生机理比较复杂。
研究证明,由于环境因素和/或性激素变化等的影响,使具有遗传素质的患者体内发生免疫应答异常,诱导T、B细胞活化、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及沉积,从而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理过程的发生。
本病的自身免疫异常主要表现为免疫耐受异常、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以及多种自身抗体的形成。
这些抗体多数针对自身成分如核小体、核糖核蛋白、淋巴细胞或血小板表面蛋白等,并通过与这些成份的结合、在血管周围的沉积以及固定补体等发挥致病作用。
红斑狼疮指标标准值
红斑狼疮指标标准值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身体的正常组织。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皮肤、关节、肾脏、大脑和心脏等多个器官和系统。
红斑狼疮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关于红斑狼疮指标标准值的介绍。
一、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由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制定,并在2009年进行了更新。
这些标准包括11个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其中4个或以上阳性可以支持红斑狼疮的诊断。
这些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指标: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狼疮慢性皮肤狼疮口腔或鼻腔溃疡不留瘢痕的脱发炎症性关节病变胸膜炎或心包炎神经系统病变肾脏病变(如蛋白尿或细胞管型)2. 实验室指标: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阳性抗Smith(Sm)抗体阳性梅毒生物学试验假阳性低补体C4二、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和评估疾病活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 抗核抗体(ANA)测试:ANA是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自身抗体,大多数患者都会呈现阳性。
ANA的滴度可以用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
2. 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和抗Smith(Sm)抗体:这些抗体是特定于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它们的阳性结果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3. 补体C3和C4:补体C3和C4的低下可能与红斑狼疮的活动性有关。
4. 其他抗体检测:如抗磷脂抗体、抗Ro/SSA和抗La/SSB等,这些抗体在某些患者中也可能呈阳性。
5. 血常规:患者可能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6.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等,以评估肾脏受累的情况。
7. 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红斑狼疮的诊断注意事项1. 诊断的复杂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可能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以皮肤、肾为主的多个器官。
大多起病隐匿,多数患者以低热为主,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关节痛、肌肉痛、皮肤黏膜有红斑狼疮表现,可累及心、肺、肾、神经及血液系统等,出现相应的表现。
(1)血常规检查:全血细胞均可低于正常。
(2)尿常规检查:尿蛋白(PRO)可阳性,镜下可见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管型。
(3)血沉(ESR)测定:可增快。
(4)抗体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确定诊断意义。
(5)蛋白电泳测定:可有γ-球蛋白(γ-G)及α2-球蛋白(α2-G)值升高。
(6)免疫球蛋白(Ig)测定:常有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值升高。
(7)活化第三补体成分(C3)、活化第四补体成分(C4)测定:均常低于正常值。
(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可为阳性。
(9)类风湿因子(RF)测定:可呈阳性。
(10)肾功能检查:可有尿素氮(BUN)及肌酐(Cr)值升高。
(11)血红斑狼疮细胞(LE)检查:若找到狼疮细胞,可以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查项:1. 白细胞(WBC或LEU)2. 白细胞分类(DC)3. 红细胞(RBC或BLC)4. 网织红细胞(RC或RET)5. 血沉(ESR)6. 红斑狼疮(LE)细胞7.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8. 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9.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10. 尿蛋白(PR0)11. 血清蛋白电泳(SPE)12. α2-巨球蛋白(α2-MG或AMG)13. 尿素氮(BUN)14. 血肌酐(Cr)15. 免疫球蛋白G(IgG)16. 免疫球蛋白A(IgA)17. 免疫球蛋白M(IgM)18.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19. 补体成分C3(C3)20. 补体成分C4(C4)21. 抗核抗体(ANA)22. 抗双链DNA抗体(分抗dsDNA和抗ssDNA抗体两大类)23. 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它的发病机制和具体病理学特点对于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以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一、免疫病理学特点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
患者往往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卡尔代兹抗体(anti-CD、Anti-HSP90)等。
这些自身抗体的生成和大量沉积导致了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激活了补体系统,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此外,红斑狼疮患者还存在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异常,包括增殖、分化和活化等方面。
这些异常的免疫病理学改变是红斑狼疮疾病的基础,也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器官损害的病理学特点红斑狼疮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病理学特点与不同器官的损害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器官损害的病理学特点:1. 皮肤损害:皮肤病变是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皮损病理学可见表皮角化不全、表皮变性坏死、表皮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真皮小血管炎等。
2. 肾脏损害:肾脏是红斑狼疮最严重的器官受损之一,也是主要的预后不良因素。
肾脏病理学特点为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局灶性增生、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
3. 关节损害: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滑膜炎症,病理上可见滑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滑膜下血管扩张等。
4.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脑膜炎、脑实质炎、脑局灶病变等。
病理学特点主要为脑组织的血管炎症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三、诊断价值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不仅有助于对其临床表现的解释,还对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 确定诊断:红斑狼疮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活检结果。
病理学特点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特别是对于早期、无典型表现的病例。
红斑狼疮2023标准
红斑狼疮2023标准
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皮肤、抗体、关节、肾脏、血液系统等方面的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1.皮肤:红斑狼疮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如面部蝶形红斑、圆形红斑、光
敏性皮疹等,这些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筛查该疾病的效果。
2.抗体:如果患有该疾病,患者的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等指标会出现明显升高,
多表现为阳性。
此外,还有抗dsDNA抗体阳性或LE细胞阳性,抗Sm抗体阳性等。
3.关节:红斑狼疮患者可能会出现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的症状。
4.肾脏:红斑狼疮可能导致蛋白尿或管型尿或血尿等症状。
5.血液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10×109/L(10万/mm3)或白细胞<
4×109/L(4000/mm3)或溶血性贫血等症状。
请注意,以上只是红斑狼疮诊断的一些常见标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果您有疑虑或症状,请及时就医。
系统性红斑狼疮新分类标准
SLICC关于SLE的分类标准 免疫学标准
1.抗核抗体阳性 2.抗dsDNA抗体阳性(ELISA方法需2 次阳性) 3.抗Sm抗体阳性 4.抗磷脂抗体阳性:狼疮抗凝物阳性, 或梅毒血清学实验假阳性,或中高水 平阳性的抗心磷脂抗体,或β2糖蛋白 Ⅰ阳性 5.补体降低:C3、C4或CH50 6.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阳 性(无溶血性贫血)
SLICC分类方法
取消了一些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的临床表现 更为重视脏器受累 更强调临床和免疫的结合 依然简便易行 总体而言SLICC新标准优于ACR关于SLE的分 类标准。
SLE的分类诊断标准 (ACR, 1997)
1、颊部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过敏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 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损害: 尿蛋白0.5/24小时或3+或细胞管型 8、神经系统异常:抽搐或精神病 9、血液学异常: 溶贫或白细胞<4000/mm3 或淋巴细胞<1500或血小板< 103/mm3 10、免疫学异常: dsDNA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 或Sm抗体+ 11、抗核抗体阳性
新的分类标准
运用了更为严格科学的方法学, 融入了近年来对狼疮免疫的新认识,更强调 SLE诊断的临床相关性。
比 较
SLICC-SLE分类标准分为临床标准和免疫学标 准两部分,与1997相比, 更高的敏感性(97%与83%) 特异性上低于后者(84%与96%)。 经临床验证,两种分类方法在诊断的差异性上 没有统计学意义(P=0.24)。
5 关节炎
新的诊断标准重新定义了关节炎。 与ACR-1997的修订标准相比着重强调两点, 一 关节炎不再需要影像学的证实 是否为侵蚀 性关节炎,因为部分狼疮患者的关节炎也可 以是侵蚀性的; 二 关节的肿痛须伴有30min或以上的晨僵,肿 痛范围局限在关节区,以区别SLE合并纤维 肌痛综合征所引起的弥漫性触痛,这样才能 确保关节的疼痛是由SLE本身所导致,而非 SLE之外的其他疾病所致。
四种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探讨
疾 病 杂 志 ,0 4 7 5 : 7 2 0 ,( ) 8 .
! 』
!,1 0 0 翌!J . :
E 3 陆逸 先 , 8 叶亚 儿 . 性 脑 卒 中 患 者 应 激 性 血 糖 升 高 对 预 后 的影 响 急
四种 抗体 在 系统 性 红斑 狼 疮 中的应 用 探讨
张 忠 源 , 桂 云 , 望 平 , 细 悌 , 晗 忆 。 王 美龄 叶 胡 池 林 ,
( . 建 医科 大学 附属 南平第 一 医院检 验科 , 建 南平 3 3 0 ;. 1福 福 5 0 0 2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南京 军 区
福 州 总 医院 生 化 科 , 州 3 0 2 3 南 平 出入 境 检 验 检 疫 局 保 健 中心 , 建 南 平 3 3 0 ) 福 5 0 5; . 福 5 0 0
摘 要 : 目的 评 价 抗 核 小体 抗 体 ( u 、g 型抗 核 抗 体 ( An A) I G ANAI G) 抗 双 链 DNA( s g 、 d DNA) 抗体 、 史 密 斯 ( m) 体 检 测 抗 S 抗
[]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0 1 1( ) 3 33 4 J. 2 0 ,7 4 :0 —0 .
[] 韩景秋 , 秦俐 . 9 h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并 发 急 性 脑 梗 死 l 特 征 分 析 临床
[2 1]茅 利 玉 , 宇 军 . 性 脑 梗 死 与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 ] 王 急 J.
抗 体 和 抗 S 抗 体 , u 的 特 异 度 达 9 . 3 。S E组 中 An A 的 阳性 率 与 肾 病 组 比较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m An A 4 6 L u P< 0 0 ) L . 5 。S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定义: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某些不明病因诱导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导致:①自身抗体与相应自身抗原结合为循环免疫复合物,通过I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自身组织和器官;②抗血细胞自身抗体与血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血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约占12%。
少数患者病程中发生带状疱疹。
穿孔,造成严重后果。
力。
临床表现①蝶形或盘形红斑。
②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
③脱发。
④雷诺氏现象和/或血管炎。
⑤口腔粘膜溃疡。
⑥浆膜炎。
⑦光过敏。
⑧神经精神症状。
实验室检查①血沉增块(魏氏法>20/小时末)。
②白细胞降低(<4000/mm3)和/或血小板降低(<80,000/mm3)和/或溶血性贫血。
③蛋白尿(持续+或+以上者)和/或管型尿。
④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⑤狼疮细胞阳性(每片至少2个或至少两次阳性)。
⑥抗核杭体阳性。
凡符合以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6项者可确诊。
确诊前应注意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症候群,结核病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不足以上标准者为凝似病例,应进一步作如下实验室检查,满6项者可以确诊:进一步的实验检查项目:1.抗DNA抗体阳性(同位素标记DNA放射免疫测定法,马疫锥虫涂片或短膜虫涂片免疫荧光测定法)2.低补体血症和/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如PEG沉淀法),冷环蛋白侧定法,抗补体性测定法等物理及其他免疫化学、生物学方法)3.狼疮带试验阳性4.肾活检阳性5.Sm抗体阳性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足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注意事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肝损害时,要注意鉴别引起肝损害的原因。
有些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并非直接因红斑狼疮本身所致。
红斑狼疮本身及并发狼疮性肝炎可引起肝损害,但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过量饮酒、应用肝毒性药物、胆道疾病等。
护理必考考点——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必考考点—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因素(阳光照射)、药物(普鲁卡因胺、肼苯达嗪、氯丙嗪)等有关。
在以上因素作用下,易感机体丧失正常免疫耐受性,不能正确识别自身组织,继而出现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尤以抗核抗体(ANA)为重,体液和细胞免疫紊乱,导致组织炎症性损伤。
(二)病理改变SLE的病理表现为——以血管炎和血管病变为突出,结缔组织有较广泛的纤维蛋白样变性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坏死性血管炎。
特征性病变为:1.苏木紫小体(狼疮小体):是抗核抗体作用于细胞核形成的蓝染的圆形或椭圆形物质——为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2.“洋葱皮样”病变:是指脾中央动脉和其他小动脉周围显著的向心性纤维增生3.疣状心内膜炎:是在心瓣膜腱索上形成的赘生物4.狼疮性肾炎:几乎所有SLE病人均有肾损伤,称为狼疮性肾炎。
其病理改变可位于肾小球、肾间质、肾小管及肾血管。
(三)临床表现SLE临床表现为病程拖延,反复发作。
起病可为暴发性、急性或隐匿性,开始可为单一器官受累,也可多个系统同时受累,除关节痛、皮疹及脏器受累的相应症状外,常伴有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几乎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肾衰竭和感染是SLE的主要致死原因。
1.全身症状:活动期病人大多有全身症状,常见的有发热,无一定热型。
此外疲倦、乏力、体重减轻及淋巴结肿大等也较常见。
2.皮肤黏膜损害1)部位:80%病人有皮肤黏膜损害,常见于暴露部位出现对称的皮疹,常见于暴露部位出现对称的皮疹。
2)典型者:在双面颊和鼻梁部有深红色或紫红色蝶形红斑,表面光滑,有时可见鳞屑,病情缓解时红斑可消退,留有棕黑色色素沉着。
在手掌的大小鱼际、指端及指(趾)甲周也可出现红斑,这些都是血管炎的表现。
黏膜损害:活动期病人有脱发、口腔溃疡。
3.关节与肌肉疼痛90%以上病人有关节受累,大多数关节肿痛是首发症状。
部位:受累的关节常是近端指间关节、腕、足部、膝和踝关节。
红斑狼疮怎么检查出来
红斑狼疮怎么检查出来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红斑狼疮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斑狼疮的检查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与病史询问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全身乏力、发热、关节痛、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等。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发生和变化、持续时间、发作的触发因素等,以便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红斑狼疮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常常表现为贫血(低红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浓度、低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减少(低白细胞计数)。
此外,还可见到血小板减少,即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
2. 免疫学指标检查:(1) 抗核抗体(ANA):ANA是红斑狼疮诊断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几乎所有红斑狼疮患者都会产生ANA。
这项检查能够在血清中发现抗体对自身细胞核抗原的反应,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红斑狼疮。
但ANA阳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患有红斑狼疮,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抗双链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是红斑狼疮的特异标志物,不仅是SLE诊断的参考指标,还与病情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
阳性结果可帮助确诊红斑狼疮。
(3) 补体水平:红斑狼疮患者的补体水平常常降低,特别是C3和C4。
这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在体内沉积,引发补体系统的持续激活所致。
(4) 自身抗体:除了ANA和抗双链DNA抗体外,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还经常可检测到其他自身抗体,如抗磷脂抗体(aPL)、抗卡因(aCL)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等。
这些抗体的阳性结果有助于红斑狼疮的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 尿液检查:红斑狼疮可损害肾脏,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等。
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异常与药物治疗
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异常与药物治疗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本文将从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异常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异常1. 自身抗体的产生与作用机制在红斑狼疮中,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攻击自身正常组织。
这些自身抗体主要针对核酸、细胞表面受体等目标,并形成免疫复合物与之结合。
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引发了多样化的临床表现。
2. 自身抗原损伤以及机体防线失能患者的自身抗原损伤是红斑狼疮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SLE 患者中可见到 T, B 细胞活化增殖、门控功能障碍和某些调节 T 细胞亚群功能障碍等,可能使与自身抗原交往的机会增多、受损机会增加。
3. 免疫调节失衡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且存在着免疫调节失衡。
由于机体抗体与致敏的淋巴细胞活动增强、合作关系紊乱,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二、红斑狼疮的药物治疗1. 常用药物介绍红斑狼疮治疗中使用广泛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镇痛药等。
其中,皮质类固醇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免疫反应,并改善肾脏损伤等相关器官受损。
而免疫抑制剂也被用于控制慢性活动期以及较重肾脏和中枢神经损害者。
2.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标准衡量红斑狼疮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通常采用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定。
SLEDAI综合考虑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器官损伤情况,可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3. 药物治疗副作用及预防措施红斑狼疮药物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皮质类固醇长期应用可能引起骨质减少、水肿以及感染等问题。
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时,也需要监测肝功能和血象等指标,预防因药物使用而引发的不良反应。
4. 个体化治疗策略因为红斑狼疮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多系统损害特点,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为7-9:1,男性和老年人少见。
肾功能衰竭,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之一是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部分抗体为本病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标志物。
1 抗核抗体(ANA)ANA是本病的相对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达89%-97%,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自身抗体。
对SLE患者,ANA的敏感性高达97%-100%,而特异性仅10%-40%,因此ANA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SLE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的情况考虑。
2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SLE的活动性,特别是狼疮肾炎的活动密切相关,抗dsDNA抗体的滴度随疾病的活动程度而消长,但在某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血清中游离的DNA抗原过多,抗dsDNA抗体与之结合,以致测不到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
约有40%-75%的SLE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
3 抗Sm抗体在SLE特异性达98%,但敏感性较低,仅20%-30%,用ELISA方法可使敏感性提高10%,特异性不受影响。
抗Sm抗体的滴度可能与SLE的活动有关,滴度升高可能预示着SLE的复发。
抗Sm抗体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后SLE的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4 抗核小体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达82%-86%。
5 U1RNP抗体(抗nRNP抗体)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阳性率45%-60%。
抗Sm抗体和抗nRNP抗体常并存。
6 抗核糖体P抗体(抗rRNP抗体)主要在SLE患者中出现,且与SLE的精神症状有关。
抗rRNP抗体在SLE中阳性率约为20%-30%。
7 抗SSA抗体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症(75%),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斑狼疮三抗体
抗ds-DNA抗体
即抗双链(天然)DNA抗体。
高浓度的抗ds-DNA抗体几乎仅见于SLE,所以,抗ds-DNA 对SLE来说,几乎是特异性的。
且抗ds-DNA抗体与疾病活动度、特别是与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可以用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在SLE缓解期抗DNA抗体可转阴或滴度减低,因此单次测定结果阴性,不能除外SLE。
抗Sm抗体?
Sm是一位病人名字的缩写,在这位诊断为红斑狼疮的病人血清中,首次找到了这种抗体,因此命名,以后大量的报道证实在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存在此种抗体,属于一类抗核抗体。
抗Sm抗体是诊断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在我国红斑狼疮病人中,阳性率占30%。
因此抗Sm抗体阴性也不能排除红斑狼疮,要结合其他检查,符合诊断标准才能诊断。
抗Sm抗体具有辅助诊断意义,但与疾病的活动无关,一般化验1次后,就不必复查,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电泳法和免疫印迹法,如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则可大大提高阳性率,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一般检测结果就阴性和阳性之分,不需要作滴度和效价。
抗核抗体(ANA)
风湿性疾病中有—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其血液中常有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自身抗体中的—种抗体,它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
不同的抗核抗体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抗体为某种疾病所特有,有些抗体,如抗RNA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但有些抗体,如双链DNA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某些感染性疾病、肝病、结核病等也可有抗核抗体,但—般滴度较低。
正常人、老年入也可有低滴度的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常用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其是抗核抗体中的抗双链(天然)DNA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