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课件PPT模板
巩固提升
三(三)班男生24人,女生8人,请问男生 是女生的多少倍?
24÷8=3 答:男生是女生的3倍。
巩固提升
我今年9岁,奶奶是我的7倍,请 问今年奶奶多少岁?
9X7=63(岁) 答:今年奶奶63岁.
PART 04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01 1. 倍的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新课讲解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倍的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 个数里面有多少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PART 03
巩固练习
巩固提升
圈一圈,说一说。
黄花朵数是红花的( 5 )倍。
巩固提升
圈一圈,算一算。
小鸡的只数是虫子的几倍? 8÷4=2
求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件
导入新课
目
探索新知
录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PART 01
导入新课
课前导入
你会做吗? 口算。 2个3是( 6 )。 3个3是( 9 )。 8里面有( 2 )个4。 12里面有( 6 )个2。 15里面有( 5 )个3。
课前导入
你知道吗?
你能说说每幅图 中都是几个几吗?
(2 )个2
( 2 )个3
PART 02
探索新知
新课讲解
你知道吗?
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新课讲解
我们先来整理一下地上的萝卜
胡萝卜: 红萝卜: 白萝卜:
你能说说它们都是几个几吗? 你发现了什么?
新课讲解
倍的认识 2根
3个2根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第一课:认识数字
目标
- 认识数字1-10
- 能正确书写数字1-10
- 能正确分辨数字1-10的顺序
教学内容
1. 数字1-10的认识
- 通过图示和实物配对,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 引导学生用手指标示并边数边说出数字1-10。
- 让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2. 数字1-10的顺序
-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
- 命名数字卡片的顺序,让学生边命名边指向相应的数字。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图示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数字的意愿。
2. 认识数字: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实物,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边说边数。
3. 正确书写数字:引导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4. 数字的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并命名数字的顺序。
5. 小结:复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教学资源
- 图片或图示:数字1-10的图示和实物图片
-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评估
- 提问学生:要求学生边指着数字卡片,边说出数字的顺序。
- 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数字1-10的能力。
- 反馈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书写数字的错误。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数字的游戏,巩固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 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标出数字1-10的位置。
第二课:数一数
(继续编写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新课讲解
做一做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新课讲解
做一做
2.按照下图的样子,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出一个正 方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剪。
小组讨论
新课讲解
做一做
把一张长方形纸的两条邻边重 合,就得到一个四条边都相等 的长方形,就是一个正方形。
小组合作(3分钟)
新课讲解
做一做
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新课讲解
做一做
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新课讲解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
边长
宽
长 长方形
宽 边长
边长
边长 正方形
新课讲解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小组合作(3分钟)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新课讲解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4.下面图形里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 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 6 )个平行四边形,有( 6 )个三角形, 有( 1 )个长方形,有( 2 )个正方形。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01 1.由4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四边 形有4个角。
02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长 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课堂小结
完成教材81页1、2、3、4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由4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四边 形有4个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长 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文
一、第一课《数学的定义》
1.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一种研究计算、结构、空间和变化的科学。
它涉及许多不同的概念,如数量、空间、形状、比例和概率等。
2.数学的应用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如计算金融投资的收益,构建复杂的结构,分析社会趋势等。
二、第二课《数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1.数
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可以表示任何物体或概念的数量。
2.空间
空间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
3.变化
变化是指物体在时间上的变化,比如物体的位置、速度或大小等。
4.比例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两个数量之间的比例,或一个数量与一个总量之间的比例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北师大版第1课时 数与代数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
数与代数
一 混合运算 ………… 2
三 加与减 ………… 17 四 乘与除 ………… 30
六 乘法 ………… 52 七 年、月、日 ……… 67
八 认识小数 ……… 80
复习导入
年、月、日
常见的量
认识小数
数的认识
数与代数
3.小蜜蜂采蜜。【选自教材P95 数与代数 第5题】
4.森林医生。 【选自教材P95 数与代数 第9题】
45+11 56
5.一瓶酸奶比一瓶果茶贵多少元?【选自教材P96 数与代数 第11题】
6-24÷6 =6-4 =2(元)
答:一瓶酸奶比一瓶果茶贵2元。
6. 【选自教材P96 数与代数 第12题】
数的运算
混合运算 加与减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乘与除
口算乘法 口算除法
乘法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 有关0的乘法 连乘
回顾与交流
独立 思考
3.圈一圈,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圈一圈,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2
1
42
3.圈一圈,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一瓶墨水多少元?
(2)平均每只小松鼠分到多少个?
29-6×3 =29-18 =11(元)
答:一瓶墨水11元。
(95-7)÷8 =88÷8 =11(个)
答:平均每只小松鼠分到11个。
7. 三年级学生租船。【选自教材P97 数与代数 第18题】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人数 33 32 33 33 34 3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集合。
我们将探讨集合的定义、特点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集合。
3. 理解集合间的运算,如并集、交集和补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间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集合图示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卡片中的物品。
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集合的定义,并用集合图示卡片展示不同类型的集合,如数集、几何集等。
同时,解释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集合的运算过程。
例如,给出一组数字集合{1,2,3},让学生找出它的并集、交集和补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我会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集合游戏:设计一个集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例如,学生需要找出指定的集合物品,或者找出两个集合的交集。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清晰地写出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我会用不同的颜色粉笔标出重点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你的家庭成员b. 你所拥有的玩具a. 班级中所有喜欢篮球的同学b. 你的邻居家庭成员答案:1. a. {父母、兄弟姐妹、自己}b. {玩具车、娃娃、拼图}2. a. {喜欢篮球的同学}b. {邻居家庭成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的集合知识,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知识点归纳
---------------------------------------------------------------范文最新推荐------------------------------------------------------ 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知识点归纳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知识点】: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
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具体情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
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克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1 / 4量单位千克、克的概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5、活动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
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计的准确性。
6、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
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
7、同一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2(kg),也可以说这个西瓜重2000(g)。
8、通过实际的称量,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
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
第二节 1吨有多重(认识吨)【知识点】: 1、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范文最新推荐------------------------------------------------------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4、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从而建立吨的概念.吨用字母表示为t.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000000克.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知识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时、分、秒的基本概念,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2. 能力目标: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的时间计算。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的概念,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分、秒2.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3. 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立时间观念,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重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钟表模型2. 投影仪与教学PPT3. 教学软件:时间计算器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观念,激活学生的前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及进率。
3. 学生活动: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导入方式: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珍惜时间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 讲授新课(15分钟)讲解时、分、秒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投影仪展示钟表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分、秒的关系。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理解进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5分钟)练习一: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等。
练习二: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关于时间计算的经验和技巧。
4. 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5. 布置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某个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要求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的时、分、秒知识,增强时间观念。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倍
5 倍的认识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倍”是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率)、比、百分数的内容的基础。
与一年级所学的两数关系——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是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此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教科书在倍的教学上,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倍的本质。
先通过对萝卜的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再通过比较圆片、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
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线段图,表达出倍概念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倍”的概念,大多数学生对“倍”十分陌生。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相差”来描述,也可以用“倍”来表达。
学生认识比较抽象的“倍”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用到“倍”来表示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从直观的模型到示意图和线段图再到语言表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笔、动口中掌握新知识。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
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两个比较的量的数量,让学生在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口算乘法》课件
口算乘法
20×3=60(元) 12×3=36(元)
答:3人需要60元。 答:3人需要36元。
200×3=600
12×4=48
数学人教版 三年级上
谢谢大家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整十整百数乘一个数,先用整十整百数
01
0前面的数与这个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 添1个0或2个0。
02 2.两位数乘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 数和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 把两次乘得、2、3、4题。
板书设计
21cnjy
先求一共运来多 少箱水果,再求 运来多少千克。
巩固提升
21cnjy
3.水果店运来了20箱梨,30箱苹果,每箱都是 9千克。水果店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
20×9=180(千克) 30×9=270(千克) 180+270=450(千克) 答:水果店一共运来450 千克水果。
也可以先求梨和 苹果分别有多少 千克,再求一共 有多少千克。
700×2= 1400
32×3= 96
归纳总结
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数乘一个数,先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 这个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1个0或2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巩固提升
21cnjy
1.轻轻松松来口算。 50×2= 100 300×3= 900 14×2= 28
数学人教版 三年级上
口算乘法
导入新课
你会做吗?
口算。
2×3=( 6 )
3×3=( 9)
2×4=( 8) 1×4=( 4) 3×5=( 15)
3×4=( 12) 2×5=( 10) 2×2=( 4)
三年级数学公式上册第一课时分秒
三年级数学公式上册第一课时分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分秒》是学生们学习时间单位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课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公式来转换时间单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计算时间。
首先,学生们需要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这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公式,学生们必须牢记。
其次,为了更方便地计算时间,学生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常用的时间单位换算公式,例如半小时等于30分钟。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地完成时间单位的转换,提高计算效率。
除了公式的掌握,学生们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们才能真正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总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分秒》是学生们掌握时间单位换算方法的重要阶段。
学生们需要认真学习公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应用时间单位换算方法,准确计算时间,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知识点概括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知识点】: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
感觉克、千克、吨的实质质量,能联合详细情形说出常有物体的质量。
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质问题。
掌握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 吨=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认识它们的实质质量,成立千克、克的观点。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成立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观点,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联系实质,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择适合的重量单位。
5、活动中培育学生培育学生的估重能力。
包含双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预计的正确性。
6、理解 1 千克 =1000 克,学会简单的换算千克可记作 kg,克能够记作 g。
公式能够记作1kg=1000g。
7、同一的物体,能够用不一样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 2(kg),也能够说这个西瓜重2019(g)。
8、经过实质的称量,使学生认识几种常有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
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
第二节 1 吨有多重 (认识吨 )【知识点】 : 1、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吨,认识 1 吨的实质质量 .2、掌握 1 吨=1000 千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联合详细情境 ,提升对证量的预计能力 .4、在上节课的基础上 ,提升对物体质量的预计能力.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有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觉一吨有多重,进而成立吨的观点 .吨用字母表示为t.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巧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合的重量单位 .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 吨=1000 千克 =1000000克.第三课:搭配中的学识【知识点】: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及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一、教材分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
本节课着重于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学生能够掌握竖式乘法的计算步骤,理解乘法算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概括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成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理解乘法算理,能够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进位的过程,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计算基础,对于简单的乘法运算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复杂的乘法运算,尤其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合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理。
2.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指导。
-注重反馈与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展示图片或实物:比如,一盒铅笔有10支,我们要买3盒,一共要买多少支铅笔呢?)生:30支。
师:很好,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生:10乘3等于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1、时、分、秒必备知识点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 “时、分、秒”的学习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包括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以下是一些必备的知识点:1. 时间单位的认识秒:时间的最小单位,通常用来测量非常短的时间。
例如,跑步比赛的成绩通常以秒来计算。
分:60秒等于1分。
分钟用来测量比秒更长但比小时更短的时间段。
时(小时):60分钟等于1小时。
小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如上课时间、工作时间等。
2. 时、分、秒之间的转换掌握秒到分、分到时的转换关系,即60进位制。
例如:300秒是多少分?因为300÷60 = 5分,所以300秒是5分。
又如:90分钟是多少小时?因为90 ÷60 = 1分余30,所以90分钟是1小时30分。
3. 时间的读写学会读写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时间 (如3点整)和非整点时间(如3点15分)。
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在钟面上的位置和移动速度的不同。
4. 时间的计算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比如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经过了多少小时。
通过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如“如果电影从下午1点开始,持续2小时,那么电影什么时候结束?”5. 时间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时间知识,如安排学习计划、设定闹钟、计算旅行时间等。
理解并应用24小时制时间表示法,特别是跨越午夜的时间计算。
6. 时间的表示方法学习并熟悉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普通计时法 (如上午9时、下午3时)和24小时计时法(如9时、15时)。
练习题示例1. 将360秒转换为分钟。
答案:360÷60 = 6分。
2. 从上午10:30到中午12:15,经过了多少时间?答案:从10:30到11:30是1小时,再从11:30到12:15是45分钟,所以总共是1小时45分钟。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你可以更好地掌握时、分、秒的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几分之一》课件
1
读作:三分之一。
3
11
>
24
11
>
46
数学人教版 三年级上
谢谢大家
1 ...... 分子 ...... 分数线
3 ...... 分母
读作:三分之一
新课讲授
几分之一
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 1 。 4
小组合作(3分钟)
新课讲授
几分之一
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 1 。 4
我这样折!
我是这样折的。
新课讲授
几分之一
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 1 。
1
>
1
4
6
新课讲授
几分之一
1>1 24
1>1 46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合作(3分钟)
新课讲授
几分之一
21cnjyX
1>1 24
1>1 46
你发现了什么?
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其中 的一份也就越少。
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 大的分数反而小。
新课讲授
做一做
1.看图写出分数。
( 1) ( 3)
(1 ) (5 )
(1) (6)
(1) (4)
新课讲授
做一做
2.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21cnjyX
( 1) > (1 )
( 3)
(6 )
(1)
( 1)
(10) < ( 7 )
新课讲授
几分之一:
1.像 1 、1 、 1 、 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3 4 5
2. 1读作:三分之一。 3
3.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数学人教版 三年级上
几分之一
导入新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1课时 数与计算 课件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3
+
1 3
+
1 3
=1
……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并解答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分数”的 知识?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巩固运用
(教材P112 T5)
1.计算下面各题。 175+62 =237 259+148 =407 806-714 =92 310-207 =103
985-423 =562 627+86 =713 325+464 =789 804-546 =258
小红:64÷8=8(岁) 爸爸:8×4=32(岁) 答:小红的爸爸32岁,小红8岁。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907+690=2597(千米) 2597-2541=56(千米) 答:一共飞行了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 三亚多56千米。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吗?
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 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 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独立完成竖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材P112 T6)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
22×3 =66 204×7 =1428 41×2 =82 2600×4 =10400
15×6 =90 913×8 =7304 156×9 =1404 190×5 =950
(教材P112 T7)
3.先估算一下,连一连,再计算验证。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2=4(时) 答: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用4小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校园中的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校园中的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长度测量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复杂的长度测量任务。
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介绍长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长短的基本物理量。
2. 长度单位:介绍米、分米、厘米等基本长度单位,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单位进行测量。
3. 长度测量工具:介绍直尺、卷尺等基本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测量中的误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测量图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的概念,引入长度测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范:示范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操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测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板书设计1. 长度的概念2.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3. 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卷尺4. 长度测量的操作步骤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的相关信息。
2. 计算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长度进行换算。
3. 实践题:让学生在家中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示范是否到位等。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任务等。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一课笔记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一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笔记。
一、时、分、秒的认识。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
-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分秒的关系。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可以通过时钟的走动来直观感受这种关系,例如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说明60分钟等于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说明60秒等于1分钟。
3. 时间单位的感知。
- 感受1秒:眨一下眼、拍一下手的时间大约是1秒。
- 感受1分钟:可以数60个数,大约就是1分钟;跳绳大约能跳100下左右(不同人有差异)。
- 感受1小时:一节课加上课间休息大约是1小时;看一场电影大约是1 - 2小时。
二、时间的计算。
1. 简单的时间计算。
- 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是整时相减,例如从9时到11时,经过的时间就是11 - 9 = 2小时。
- 如果不是整时,例如从9时10分到9时30分,用30 - 10 = 20分钟,即经过了20分钟。
- 当涉及到跨时计算时,如上午10时30分到下午1时20分,先把下午1时20分转化为13时20分(因为下午1时是12 + 1 = 13时),然后13时20分 - 10时30分。
- 计算时,13时 - 10时 = 3时,20分 - 30分不够减,从3时里借1时(1时= 60分),变成80分 - 30分 = 50分,所以经过的时间是2小时5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数学有一种惊人的美。 • 5、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 如何学数学?
• 一,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不是死记硬 背概念、公式、定理,要了解知识产生 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和它的应用,不 能想当然。
• 2、 要改变一个观念 有同学会为自己寻找一 个借口,我基础不好,那我问下:什么是基础 ?今天所学的知识就是明天的基础。明天学习 的知识就是后天的基础,所以学好每一天的内 容,那么你打的基础就是最扎实的。 • 3、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要跟大 家说:技巧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有这 样一句话:任何能力都可以通过重复获得,天 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我把这句话深深地 印进了我的脑海里,它时时勉励着我:跌倒了 ,我不能白白地爬起来,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宝 贵的经验。我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能收益于这句 话。
(一)什么是数学呢?你是怎样认识这一 学科的?
• 1、数学是一门换脑子的学科。当你 思维迟钝的时候,通过 数学的刺激 能够变得灵敏;当你思维不严谨的 时候,通过数学的刺激能够变得严 谨。
• 用心思 考,这就离不开智慧。
• 3、数学语言最准确。人世间最 准确的语言其实就是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