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谈判心理学

第二章谈判心理学
第二章谈判心理学

第一章商务谈判概论(略)

第二章谈判心理学

单个的人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但是,一旦置身于群体之中,他就成了一个确定的常数。你永远不会预料一个人会去做什么,然而,你随时可以精确地预测平均有多少人,会去怎么做。个人虽然千差万别,但这个百分率却是恒常不变的。

——(福尔摩斯)

一、需要是谈判的基础

需要和对需要的满足,是谈判的共同基础。如果不存在尚未满足的需要,人们便不会进行谈判。谈判的前提是,谈判双方都要求得到某些东西。

(一)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

1.生存或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爱与归属需要

4.获得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

(二) 应用意义

1.需要层次是个级差体系。

2.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均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

3.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没有一种是得到完全满足的。

4.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一般人的许多基本需要处于无意识状态中。

有的心理学家把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简化为四个层次,即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安全需要(Safety)、社会需要(Social)和个人需要(Personal),称为人类的PSSP需要。

二、如何发现需要

(一) 通过语言信息发现对方需要

1.注意对方的表述方式

2.建设性陈述

(二) 观察和分析对方的非语言信息

1.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1) 非语言传递信息的整体性。

(2) 非语言信息的传递对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

(3) 非语言传递信息多样性。

(4) 非语言传递的信息的含义往往化语言传递的信息的含义准

确性

2.非语言沟通在谈判中的作用

(1) 补充作用

(2) 代替作用

(3) 暗示作用

(4) 调节作用

三、各种各样的非语言信息

1.无声语言

(1) 停顿语

(2) 体语

①首语

②手势语

握手时用手指稍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对方也以同样方式回握,握的时间约1~3秒,这是标准的谈判握手方式。

③目光语

一般说来,与对方交谈,目光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

④微笑语。

⑤身态语。

⑥道具语。

⑦脸部语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认为:整个信息传递=7%的口语+38%的语气+55%的面部表情。

四、谈判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1.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

一个人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解释一件事情,就是在“文饰”。它有两种表现形式:酸葡萄效应,圈子效应。

2.投射(Projection)

一个人把自己的动机归因于他人,就是在投射,这经常是一种完全无意识的行为。

3.移置作用(Diaplacement)

迁怒于无辜者,把他们当作出气筒和替罪羊。

4.压抑(Represion)

一个人在自己有意识的思想中排斥那些使他感到厌倦或痛苦的情感和意愿,就叫压抑。

5.反应形式(Peaction-Formation)

压抑自己强烈的、不合时宜的冲动,然后又循着这些被压抑的冲动恰恰相反的路子去思考和行动。情感上的某些欲亲故疏现象,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6.自我意象(Self Image)

自我意象是一个人关于自身的综合概念。

7.角色扮演(Pole-plying)

表现为扮演角色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过去生活的经历。

8.自居(Self-posture)

即以某个理想中的对象(个人或群体)相自居(标榜或模仿),以掩饰自身的弱点或冲突。

第三章谈判前的准备

一、谈判目标的确立和资料的收集

(一) 谈判目标的层次

谈判目标的制定分为三个层次:

1.最高目标

所胃最高目标就是初想目标。一般来说定的比较高,实际中很难实现,但制定这样的目标能催人奋进,有积极意义。

2.奋争目标

这是一个现实性较强但又需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也是最理想的目标。

3.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指谈判必须实现的目标,即谈判底线。

(二) 与谈判有关的资料收集

与谈判主题有关的资料汇集得越多,就越能避免在谈判中受对手误导,而且会对自己所要求的条件或自己所提供的条件越具有信心。谈判前有关资料的收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手的实力

这主要指对手的经济力量,产品的质和量,社会影响等。

2.对手的薄弱环节

对手的薄弱环节除了人力、物力、经济力量等等外,要尽量搞清楚对方是否急于求成、有无危机、是否缺乏信心、技术力量是否不足以及缺少外援等情况。

3.对手的谈判能力

指前来谈判的人是否是谈判老手,善于用何种战术。

(三) 对谈判对手的了解途径

了解对手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

1.向曾经与他交过手的人进行调查。

2.汇集或研读有关谈判对手的书面文字。

3.最难获得的报情,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得到。

4.委托、雇佣他人为自己提供所需要的情报。

(四) 涉外谈判资料的收集

涉外谈判,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1.从国内有关单位或部门收集资料,这些可能提供资料信息的单位是:

(1) 对外经济贸易部;

(2)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促进委员会及其各地分支机构;

(3) 中国银行的咨询机构及有关的咨询公司;

(4) 与该谈判对手国有过业务往来的国内企业和单位;

(5) 有关的报刊、杂志、新闻广播。

2.从国内在国外的机构及与本单位有联系的当地单位收集资料,这些可能提供资料信息的单位是:

(1) 我国驻当地的使馆、领事馆、商务代办处;

(2) 中国银行及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在当地分支机构;

(3) 本企业或本行业集团在当地开设的营业机构;

(4) 本公司的代理人;

(5) 当地的报刊、杂志;

(6) 当地的商会组织。

3.本企业直接派员到对方国家进行考察,收集资料。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论谈判》:“与人谋事,则须知其习性,以引导之;明其目的,以劝诱之;谙其弱点,以威吓之;察其优势,以箝制之。与奸滑之人谋事,惟一刻不忘其所图,方能知其所言;说话宜少,且须出其最不当意之际。于一切艰难的谈判之中,不可存一蹴而就之想,惟徐而图之,以待瓜熟蒂落。”

二、谈判方案的制定

谈判方案是上级领导就这次谈判的内容所拟定的一些标准和规定。

谈判方案应该是书面形式的,并且有本企业中对该谈判项目负完全责任的主管经理签名。

在谈判方案中应明确下列事宜:

1.通过各主要交易条件的磋商而要达到的谈判目标;

2.各种主要交易条件最低可接受的限度;

3.谈判的期限;

4.谈判小组负责人及小组成员;

5.联络通讯方式及汇报制度。

三、谈判实力的认定

(一) 影响谈判实力的主要因素

1.交易内容对双方的重要性

2.各方对交易内容与交易条件的满足程度

3.竞争形势

4.对商业行情的了解程度

5.企业的信誉与实力

6.对谈判时间因素的反应

7.谈判的艺术和技巧

(二) 买方的实力

1.设法为卖方制造利害冲突的局面。

2.卖方也可能处于一种自我竞争状态中。

3.卖方可能急需资金,以便进料,支付薪金,清偿债务,以及缴纳税款

等。

4.买卖双方过去长期交易关系是卖方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5.买方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大,谈判实力通常越强;

6.对卖方的产品、生产成本、经营手法、社会形象等知识积累越多,越具有谈判实力;

7.卖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该货物的独占者。

(三) 卖方的实力

1.买方对某些卖方具有偏见;

2.有些卖方太遥远;

3.有些卖方曾使买方在交易过程中吃过亏;

4.有些卖方曾有不良的记录;

5.有些卖方提供的条件不佳;

6.有些卖方要价过高;

7.不同的卖方生产能力不同,买方要求的规格也并非每一个卖方都能提供;

8.买方具有特定的产品偏好;

9.买方习惯于跟某些卖方交易而不愿轻易改变交易对象

10.买方不了解其他卖方存在。

(四) 双方都具有的实力——耐心

有一种实力是任何一位谈判者都能拥有的,这就是耐心。

四、谈判组的组织

(一) 谈判组构成

1.一人组

主要是单项采购或商品推销

优点:略

2.两人谈判组

主要用于规模较小,影响不大和单项采购和商品推销谈判。

优点:略

3.四人组

中型和大型交易的最佳规模,理由如下:

(1) 谈判组的效率

(2) 谈判组的控制

(3) 谈判所需的专业知识

合同的磋商内容

(4) 可调换人员

4.五人组

常见于涉外谈判中,五位专业人员加评员

5.大型谈判团

在某些情况下,有的谈判会有政府综合管理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参加,人员多达十几人,此情况应注意:

1) 围绕一个目标

2) 避免内讧

(二) 谈判组培训

培训内容:

1.介绍情况的能力;

2.选择恰当谈判策略的本领;

3.谈判组集体工作的能力;

4.进行模拟谈判,要有预见性。

五、谈判组的协调配合

1.介绍方式

2.口头附合

3.无声支持

六、谈判地点的选择

谈判可以在本企业进行,也可以在对方企业进行,还可以在双方同意的第三地举行,依据这种不同地点的划分,谈判地点可分为主场谈判、客场谈判和它场谈判三种

1.主场谈判。

2.客场谈判。

在客场谈判应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选好住处;

(2)筛选资料,尽量带上重要资料;

(3) 带足谈判必备的办公用品。

3.它场谈判。

在第三地进行谈判,对双方来说都是异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同客场谈判很相近。

第四章谈判的结构及策略

一、探测摸底阶段

(一) 建立洽谈气氛

1.类型

有的洽谈的气氛是冷淡的、对立的、紧张的;另一种是松松垮垮,慢慢腾腾,旷日持久的;第三种洽谈气氛是热烈的、积极的、友好的;第四种洽谈气氛则是平静的、严肃的、严谨的。

2.谈判气氛的形成过程

形成洽谈气氛的关键时间是短暂的,往往在双方开始会谈的一瞬间就形成了,可能只有几秒钟,最多也不超过几分钟。

3.和谐的谈判气氛的创造

要取得一个诚挚、合作、轻松和认真的谈判气氛,不能在谈判刚开始就

进入实质性谈判。首先要花足够的时间来使双方协调一致。因此,洽谈开始的话题最好是轻松的、非业务性的。

(1) 个人形象刮刀效应

(2) 服饰仪表辛可利、齐藤竹之助、贝德罗

4.破冰

开局阶段的任务,是为此后的会谈创造良好的气氛以及为实质性洽谈提供策略依据。但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由于洽谈人员拿不准该谈些什么,而出现停顿和冷场。这就是通常称作的“破冰”阶段,这一时间,占总谈判时间5%。

5.判断对手

生手

老手

二、报价阶段

(一) 报价的原则

报价的原则应该是既要使报价者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又要使谈判最大可能地成功,成功的报价是这二者完美的结合。

(二) 报价操作

1.应该定下一个“最后界限”。

2.卖方报价要高。

卖方的报价为何非高不可?有下列四个理由:

(1) 卖方的报价,事实上对谈判的最后结果设定一个无法愈越的上限,因此报价一定要高。

(2) 报价越高,则为自己所要留在让步余地也越大。

(3) 报价的高低影响着对手对己方潜力的评估。

①高卷入认知产品(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工艺独特)

②概念产品

(4) 期望水平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也越高。

3.买方的报价要低。与卖方的报价要高同样,买方要价也要在对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否则对方对你失去信任。

在国际经济贸易谈判中,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报价战术,即:西欧式报价和日本式报价。

所谓西欧式报价,其一般模式是,首先提出留有较大余地的价格,然后根据买卖双方的实力对比和该笔交易的外部竞争状况,通过给予各种优惠,如数量折扣、价格折扣、佣金和支付条件上的优惠(延长支付期限,可提供优惠信贷等等)来逐步软化和接近买方的立场和条件,最终达到成交的目的。

所谓日本式的报价,其一般做法是,将最低价格列在价格表上,以求首先引起买主的兴趣。由于这种低价格一般是以对卖方最有利的结算条件为前提,并且,这种低价格条件交易的各个方面很难全部满足买方的需要,如果

买主要对改变有关条件,则卖方就会相应提高价格。因此买卖双方最后成交的价格,往往高于价格表中的价格。日本式的报价在面临众多外部对手时,是一种比较策略的报价方式。

(三) 报价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1.报价时态度要坚决果断,不要迟疑不定,也不要有所保留,要给对方造成一个印象——你有足够的诚意,同时也充分显示你的自信心。

2.报价要明确清楚,以便让对方正确地理解你的要求。在你口头报价的同时,给对方一份事先准备好的书面价格表。

凯特比勒牵引机报价单:

20000美元是与竞争者同一型号的机器价格

3000美元是因产品更耐用而必须多付的价格

2000美元是产品可靠性更好而多付的价格

1000美元是保修期更长多付的价格

26000美元是上面应付价格的总和

2000美元是折扣

24000美元是最后价格

3.除了在对方要求你作价格解释的情况下,不要主动地对己方的报价进行辩解。

4.不要打断对方的报价。

5.卖方报价时不要报整数。谈判时报出一个整数价格是最容易被人杀价的。如果提出一个带零头的数字,听起来则比较强硬。

6.不要采用合意数字报价

7.以最小的单位报价

(四) 抓住机会报价

在谈判中,不懂得抓住机会报价的人比比皆是,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受到对手亏待后只知抱怨的那些人。

在受到亏待时要,懂得报价,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报价,效果特别好。其理由是:

1.此时的谈判主题将自然而然地集中在补救措施上。

2.受亏待者主动提出补救措施,常使对手由于确信他与对方的既有紧张关系可因此得到弥补而同意对方的报价。

3.对手可能会认为被亏待者提出的要求比他意想中的要低而如释重负,因此比较容易接受被亏待者提出的要示。

(五) 如何处置对方的报价

1.切莫干扰对手报价。

2.听完对手的报价以后,最好能马上复述对手报价的主要内容以确认自己真正了解对手的报价。

3.假若遇到对手的报价极不合理的情况,也不要马上予以全面回绝。

(六) 报价策略

1.空城计

按国外谈判专家的定义,谈判中的“空城计”专指以“开最高的价(作为卖方)、出最低的价(作为买方)震惊对方”的报价策略,即在价格谈判中做到报价要“狠”。形象一点说,可以把这种策略称之为“狮子大张口”。

从对策论的角度讲,实际谈判中的双方在提出各自的物质性要求时,一般都含有策略性虚报(strategic misrepresentation)的部分。这种作法其实已成为经贸谈判中的惯例。

这种报价策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喊价要高、出价要低”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变谈判对手的最初要求,使其物质性要求较之报价之前有所降低,从而使自己的谈判要求可以得到更多的满足。

(2) 卖方的高报价为买方提供了一个评价卖方产品的价格尺度。

(3) 策略性的虚报部分,为下一步双方的讨价还价提供了回旋余地。

(4) 开始的报价对于谈判者最终所获得的物质利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先出价

先出价就是在价格谈判中争取由己方抢先报价的策略。第一,先报价比反应性报价显得更有力量。第二首先报价的价格为以后的讨价还价设立了一个界区。这个界区把对手的期望限制在了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并会对谈判全过程中的所有磋商持续地起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判断和行为存在一种“固锚效应”(anchoring and adjustment),即人们在处理信息方面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的判断常常更多地基于直觉而非优化,往往是先有一个参照目标,然后进行调整。而抢先报价的用意就在于首先为谈判对手设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参照目标,使对手的判断和行为有意无意地受其影响,并偏向于己方的谈判目标。

但是先报价也有不利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在你报价之后,对手可能根据你的报价对自己原定报价水平作临时调整。

(2) 在你先报完价后,对手并不还价,但却不断地挑剔你的报价并且逼你让步。

在实际谈判中,关于谁先报价,可以参考下列要领:

(1) 在预期谈判将会出现激烈竞争的场合中,先下手为强,即应当先报价以争取更大的影响,争取在谈判开始就占据主动;在合作气氛较浓的谈判场合,先报价与后报价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2) 就一般习惯而言,发起谈判的人应带头报价。

(3) 若对手是行家,自己也是行家,则谁先报价都可以;若对手是行家,

而自己不太老练,则让对手先报价较为有利,我方可以从行家的报价中扩大自己的视野。

(4) 若对手是谈判生手,则不论自己是不是行家,自己先报价较为有利。

三、讨价还价阶段

1.还价的方式

(1) 逐项还价。对各种费用如:技术费、培训费、技术指导费等分别进行还价。

(2) 分组还价。对交易条款进行价格分析,按照价格高低分类,然后按类别分别还价。

(3) 总体还价。即对合同成交的价格总额进行还价。

2.讨价还价的具体形式(让步的具体步骤)

假设价格谈判中的一位卖方,初始报价为160元,他的理想目标为100元。如果这一卖主要想在价格谈判中达到他的理想目标的话,那么他的最大让步值为160~100=60元。我们假定双方共经历了四轮让步(或交换)。那么,针对这60元,最常见的让步方式可概括为八种。

3.让步的原则

(1) 不要做太大的让步,让步节奏不宜太快,以免提高对手的期望水平。

(2) 让步的方式与幅度具有不可测性,以免让对手根据你的让步方式来判断你的类型。

(3) 设法使对手对重要问题先做让步;而我方可以对较次要的问题先做让步。

(4) 双方让步要同步进行。

(5) 不要做无谓的让步。

(6) 要让对方懂得,我方每次做出的都是重大的让步。

(7) 谈判中最严重、最愚蠢的让步是:毫无异议地接纳对手首次提出的要求。

(8) 尽量提出毫无损失,甚至是有益的让步,这类让步如:

①倾听对手的发言;

②适度地招待对手;

③尽可能为对手提供最详尽的说明;

④经常说“我会考虑你的意见”之类的话;

⑤向对手担保我方己尽全力迁就他;

⑥让对手自由地求证我方所说的一切;

⑦不厌其烦地向对手指出为何根据我方的条件达成协议是对他有利。

(9) 要注意让步的时机选择和时间效果。

(10) 不要承诺做出与对方同等幅度的让步。

四、反复磋商阶段

如果双方的期望相差太大,而彼此又都不肯作出任何让步或妥协,此时谈判就会陷入僵局,僵局是一种具有强烈暗示性的不确定状态。它可能含有

下列意义:

1.谈判者先前所进行的研究是判断错误;

2.谈判者先前举措不明智;

3.谈判即将趋于破裂。

为此,对付僵局的最根本办法是尽量避免僵局的出现,有两种有效的途径来避免陷入僵局:

1.以互惠谈判模式来取代传统的谈判模式;

2.采取灵活的或横向的谈判方式,即多项齐头并进策略,以保持谈判的机动性。

但是,一但发现已经处于僵局状态,如何来打破僵局呢?下面的一些方法供参考:

(一) 客观标准法

现代谈判学通过研究,总结出一种以独立于谈判各方的意志以外的客观标准为基础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上述意愿,这种方法叫做寻求客观标准法,简称客观标准法。

在谈判活动中,为了打破僵局,使用客观标准法一般都经过如下阶段:

1.提出客观标准

可以作为客观标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市场价格、惯例、习惯、科学的判定等等。

2.讨论客观标准

谈判的一方或双方提出客观标准后,紧接着就可以对标准进行讨论,这就是客观标准的讨论阶段。客观标准的讨论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3.确定客观标准的实施程序

有了公正的客观标准,还需要制定一个公正而且可行的实施程序。

(二) 开诚布公法

在贸易谈判中,使用开诚布公法,亮出自己的底牌,对打破谈判中的僵局,往往也能收到极好的效果,使谈判达成有利于己方的协议。

(三) 转移话题法

转移话题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变换话题,改变和缓和谈判的气氛,使双方在崭新和优良的谈判氛围里重新讨论有争议的问题,便于双方谈判达成协议。

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1.要认真地分析谈判陷入僵局的原因。

2.把有争议和对抗的问题暂时放置一边,制造出一种有利于谈判的气氛。 3.转移话题特别要注意巧妙地处理尴尬的局面。

4.使用转移话题法要自然而然,既不要纠缠于双方争执的问题,也不宜不着边际。

(四) 创造变通法

这个方法的着眼点不在于利益的取舍,而在于变通,即通过创造变通,使谈判摆脱僵局,达成协议,至于谈判的结果是双方受益还是一方得利,这就要看创造变通的谈判者的根本目的和谈判技巧了。

使用创造变通法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要剔除掉过分的输赢观念。

2.要了解谈判中阻碍谈判双方达成协议的问题的关键。

3.在使用的创造变通方法时,任何一方都不应该要求提出所谓“最好”或“唯一”的解决方案。

(五) 升格法

具体方式:

1.谈判者主动与对方的上级进行升格谈判;

2.谈判者的上级主动与对方谈判者谈判;

3.谈判者双方的上级进行谈判。

(六) 换人法

五、谈判的结束阶段

(一) 最终报价

最终报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过于匆忙地报价;

2.这种最终报价应该让对手感到,我方在价格上做了一个幅度较大的明显的让步。

3.最后一轮谈判中,我方必须给对方这样的印象,只要有可能,我方即是一分钱也要千方百计地力争。

要想正确、适时地报最后一次价,必须善于判断谈判结束的时机,那么谈判结束有哪些标志呢?

1.降价率

2.总条件的交换

总条件的交换是指双方就争议中的总体价,以互换条件而达成协议。

3.争取最后一个条件

当买卖双方的条件都已经进入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后,买方或卖方提出最后一个条件作为结束谈判的前提。但这个条件应该是“小数”或“局部条件”,不宜过大。

(二) 促成交易

在经贸谈判中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到了谈判后期,我方认为可以收场了,也向对方发出了信号,可对方却认为时机未到,坚持不打出最后一张牌,使我方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我方也可以放一些“气球”,直接试探对方,促使对方早日结束谈判。

(三) 争取合同起草权

在国内贸易谈判中,由我方起草合同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漏洞。在涉外谈判中这一点更为重要。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我国的法律有一定的特殊性,外方不一定十分熟悉;

2.以我方为主起草,可以使得项目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3.以我方为主起草,可以使得我方在谈判中更加主动,使谈判更加顺利,避免因过多修改而使得谈判变得冗长和艰难;

4.第四,可以避免因对方起草合同而可能在合同中留下“伏笔”,结果导致我方上当受骗。

5.在讨论合同条款时,由于是我方起草合同,因此当对方提出修改意见时,有利于增强我方谈判砝码。

第五章价格策略及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价格策略

(一) 价格构成因素

1.成本因素

成本是构成价格的基本因素,贸易中的成本概念,不单纯指“生产成本”,而是指包括“生产成本”在内的“市场成本”,即包括产品从生产到交货地的一切费用。

2.需求因素是指需求弹性而言,即指价格的变动与需求变动之间的关系。这种弹性在理论上讲,主要有三种,即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和相对弹性。

3.竞争因素

竞争因素是指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影响。竞争因素可分为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和垄断三种情况,产品处于上述三种不同的地位时,其价格也会各不相同。

4.产品因素

产品因素主要是指产品的声誉及其本身的特征对价格影响。

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和季节性产品的时间差别对价格的影响也较大。

5.环境因素

经济或政治政策的变化、世界经济形势的动向,国际金融市场的状况、银行利率的变化等等都会对价格有较大的影响。

(二) 定价目标

1.预期收益

即按预期收益(或称收益率)作为定价目标,通常情况下是用投资额或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来表示。

2.竞争价格

即以应付竞争为定价目标。

3.销售量

即以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

4.稳定价格

即以稳定的市场价格为定价目标。这种作法通常被一些大企业或能在该行业左右市场的企业所采用。

(三) 定价方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

即按商品的实际成本加上一定的百分比利润,就是希望的销售价。

2.预期效益定价法

即按照目标投资效益率定价。在此应首先估算出不同产量的总成本和未来阶段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然后确定期望达到的收益率,最后推算出出厂价。

3.币值贬值情况下的定价法

即在通货膨胀、币值不断贬值的情况下,成本会随着货币贬值而不断提高,这时就需要采用这种定价法。

4.按可变成本定价法

即在计算成本时,不考虑固定成本,只根据可变成本的多少去制定价格。在此,只要单位价格高于单位可变成本即可。

5.推定价值定价法

即根据产品和市场营销因素的组合,以及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可心理来制订定价格。其推定的程序大体是:首先是企业发现某一细分市场存在销售某种产品的机会,接着根据产品的质量和各种服务乃至广告宣传效果等,来推定消费者(或客户)可能接受的价格,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价格扣除各项支出,看能否得到满意的利润。若能就决定生产,若不能就尽快放弃生产。

6.区别定价法

也叫差别定价法,即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场合,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其主要类型有下述六种。

(1)客户差价。

(2) 式样差价。

(3) 地点差价。

(4) 时间差价。

(5) 数量差价。

(6) 产品差价。

区别定价法除上述六点之外,还有诸如包装差价、产品声誉差价、产品生命周期差价、交易条件差价乃至汇率变动差价等。

7.随行就市定价法

即把主要商品市场同类商品的现行价格作为定价的依据。诸如国际市场上的新加坡的橡胶价格、泰国的大米价格、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价格、智利的铜价格、纽约交易所的棉花价格、鹿特丹的桐油价格、伦敦交易所的五金矿产价格等。

(四) 定价策略

1.渗透定价策略

即产品刚上市时,为了渗入市场,采用略偏低的价格定价,一旦打开了销路,获取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后,再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调整价格。

2.取脂定价策略

即抓人们那种“物以稀为贵”、“物以奇为贵”、“物以新为贵”等特点,以“稀、奇、特”的产品投入市场,大捞一把,待产品进入成熟期时,再逐渐调低价格。

采用取指定价策略的前提条件是:其产品具有“稀、奇、特”之特点,且市场上尚无竞争对手,定高价不但不会影响其销路,反而有可能激起购买者的购买欲望。

3.排斥定价策略

当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在竞争品或代用品不断涌现之时,为了排斥竞争产品或代用品,故意把价格降到接近成本的水平,以扩大(或保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习惯定价策略

即按消费者凭经验习惯准备支付的价格定价。

5.心理定价策略

(1) 名望定价。

(2) 引诱定价。

(3) 尾数定价。

(4) 心理折扣定价。

6.折让定价策略

即以实际性折扣,对客户进行让价的一种定价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数量折扣。

(2) 支付折扣。

(3) 季节性折扣。

7.综合定价策略

即根据经营意图,对于成套商品或系列商品作综合考虑定价。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分析

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在谈判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技术要求的确定

谈判者要注意,有时同样的产品由于对某项指标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价格就可能增加很多。

(二) 交货期的长短

在价格谈判时,交货期长短会影响价格的高低。

(三) 融资成本的高低

大宗货物买卖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完全用自己的钱来购买是很少见的。常见的资金来源是:向银行申请货款;由国家拨给;利用外国政府的贷款或赠款;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等等。这里面除了国家拨给与国际赠款以外,其他形式都有一个融资成本问题。

(四) 采购渠道的选择

许多谈判者都认为,直接向制造商采购是最经济最便宜的,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而通过中间端来购买,则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是不合算的。其实这种方法是有失偏颇的。通过中间商购买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第一,中间商信息来源畅通,可以提供最优化的选择;第二,谈判本身是有成本的,有时直接向制造商购买可能成本很高,然而,向中间商购买这笔成本就会较低;第三,谈判是要花费时间的,在一定情况下,时间本身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而通过中间商购买可以尽快成交,争得时间。第四,往往中间商与卖方、买方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需求和供给的结合上可以寻找最佳方案。

(五) 保险途径与方式分析

保险中,是办理外汇保险还是办理人民币保险,由哪个保险公司保险,保险范围如何定,它们的价格都是不同的,这些都会成为硬件价格的一部分,影响硬件价格的谈判。

(六) 运输方式分析

(七) 项目管理责任的落实

在项目管理上,不应该勉强对方来管理应该由我方负责的项目部分,因为对方对于我方是否能按期完成任务,对于我方工作的质量及接口的参数等都是未知的,这样对方会认为风险很大,于是就会通过提高价格的途径把风险转移给我方。

(八) 购买设备新旧程度的选择

(九) 主要商品价格与辅助商品价格的关系

(十) 支付币种的选择

在涉外谈判中支付币的选择也很为讲究,因为币种是与汇率风险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 支付方式的选择

在商务活动中有多种可选择的支付方式,一般有现金、支票、汇票、信用证、托收、托付等,而几乎每一种方式又可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的不同而可细分为具体的各种形式。

第六章谈判技巧

一、开场叙述的技巧

(一) 开场叙述的内容

开场叙述是指洽谈双方在谈判开始阶段叙述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双方叙述自己的观点时,要采用横向铺开的方法,而不是深谈某一个问题,每一方都要独立地把自己的观点做一个全面的叙述,并搞清对方的意图。

任何一次开场叙述都应包含以下内容:自己一方对问题的理解,即洽谈应涉及的问题;自己一方的利益,即希望通过洽变应取得的利益;自己一方的首要利益,阐明哪些方面对己方是至关重要的;自己一方可以向对方做出让步的事项;自己一方的立场。

叙述应该是很正式的,商业味十足的,应以诚挚和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结束语需要特别斟酌,其目的应表明,己方的开场叙述是为了使对方明白己方的意图,而不是挑战性地向对方提出己方的立场。切记,此时以柔为上。

假设一方阐明自己观点时碰到了困难,费了很长时间也无法向对方解释清楚。此时便可使用绘图或黑板,写些简单的公式,或画个表格,使对方一目了然。这种方法,在加强开场叙述的力量上,有很大作用。

(二) 开场叙述的特点

开场叙述具有以下特点:

1.分别进行开场叙述。在此阶段各方只阐述自己的立场,而不必阐述双方的共同利益。

2.双方的注意力应放在自己的利益上。

3.开场叙述是原则性,而不上具体的。其目的是向着横向而不是向纵向洽谈发展。

4.开场叙述应简明扼要。要使对方很快提问,这样既可以使双方立刻交谈起来,又不敢于使对方被冗长、繁琐的发言搅昏头脑。这里切记,以简为贵。

(三) 开场叙述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发言要清楚

2.讲得慢才能讲得好

3.音调的魅力

二、倾听的技巧

(一) 倾听中的障碍

1.只顾想自己的事,而无意去听对方说些什么。

2.急于发言。

3.轻易地作结论。

4.只注意话语中所传达的事实,不注意话语所蕴涵的用意。

5.因外界的声音或事物的干扰而分心。

(二) 倾听中应掌握的问题

为了使倾听发挥更大的效果,在听话过程中谈判者应掌握以下各点:

1.要切实了解听和讲不能同时进行。

2.不要以为不说话便是倾听。

3.主动地对对手的话进行反馈。

4.克制自己避免分心。

5.注意并思考对手的言外之意。

(三) 适当的插话

谈判中尽量不要打断对方的话,这是对对方的一种礼貌和尊重但是,谈判中不要打断对方的话,并不意味着始终保持沉默。倾听中适当地插话也是必要的。

因为不时地语言反馈,能够表明你一直在积极地听。同时对方也可以在

你的语言反馈中得到肯定、否定或引导,这对于谈判顺利进行是有利的。

三、发问技巧

(一) 提问的类型

就提问而言,谈判者通常要考虑以下四点,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表达问题,何时提出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在对方身上产生什么反应。

为了便认认识,可以把提问的形式归纳为五种类型:

1.限制型提问

这种提问形式的特点是限制对方的回答范围,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对方在所限范围内作出回答。

2.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是用婉转的方法和语气,在适宜的场所向对方发问。

3.启示型提问

这是一种通过声东击西、欲正故误、先虚后实、借古喻今等提问方法,以启发对方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并作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回答。

4.攻击型提问

这种问话的直接目的是击败对手,故而要求这种问话具有干练、明了、击中对手要害等特点。

5.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对方同意你的观点,应尽量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问,如:“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这种提问,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即使对方没有接受你的条件,但是谈判的气氛仍能保持融洽,双方仍有合作的可能。

(二) 提问的规则

1.谈判刚开始时,特别是对初次接触的谈判对手,要先取得同意再提问; 2.尽量根据前一个问题的答复构造问句;

3.所有问句都要环绕一个中心问题;

4.提问前,特别是在提出敏感性问题前,先说明提出的理由,以免造成麻烦和窘境;

5.提问以后要给予对手足够的答复时间。

(三) 假设法

222-第2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2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节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是( )。 A.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B.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C.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 D.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解释社会互动 [答案] B [解析] B项是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侧重于心理学提出的社会心理学的定义。A项是艾尔乌德侧重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定义。C项是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对社会心理学做出的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定义。D项也是侧重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定义。 2.关于社会心理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B.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C.心理学和社会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 D.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答案] D [解析]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3.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两者是有区别的,社会心理是( )。 A.外显的B.内隐的 C.客观存在的D.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交互作用 [答案] B [解析]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二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4.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怎样受他人影响而发生改变,他人影响不包括( )。 A.现实B.宏观C.想像D.隐含 [答案] B [解析] 奥尔波特把社会心理学界定为“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像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 5.( )是勒温提出的研究人们社会行为的公式。 A.B=f(P,E) B.P=f(B,E) C.B=f

《广告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广告心理学》(黄合水,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广告心理学主要探讨哪些问题? 2、研究者经常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广告心理学问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告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4、广告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1、广告对中小学生有什么作用? 2、年龄不同在媒体接触方面有何区别? 3、高收入者突出的消费心理特点是什么? 4、年轻人和中年人在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有什么不同? 5、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对于采用简单品牌选择策略的消费者,应该采用什么广告对策? 7、什么是优势模式? 8、连续模式和非连续模式有什么异同? 9、编撰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0、根据理想点模式,应采取什么广告对策? 11、举例说明期望值模式。 12、非理性购买行为有哪几种?针对他们的广告对策分别是什么? 13、如何判断一个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购买行为还是非理性购买行为? 14、有限度解决问题和广泛解决问题的区别在哪里? 15、消费者的买后感觉对广告主重要与否?为什么? 16、特殊品和选购品的消费心理有何不同? 17、请分析一下保健品的消费心理特点。 18、仅从消费者卷入的角度分析广告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19、举例分析房地产和汽车的诉求特点。 20、试分析我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 21、消费者如何对待电视广告? 22、在消费者心目中,广告究竟有什么作用? 23、我国的消费者信任广告吗?

1、为什么要界定广告诉求对象? 2、界定广告诉求对象要具备什么条件? 3、可以采用哪些标准来界定广告对象? 4、美国SRI国际公司建立的“价值观与生活形态系统”将消费者区分为哪些群体? 5、研究广告心理效应过程意义何在? 6、关于广告心理效应,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理论模式? 7、客观上说,广告对消费者产生了哪些心理影响? 8、什么是品牌资产? 9、试论品牌资产是如何形成的? 10、定位的实质是什么? 11、如何进行品牌定位? 12、定位的策略有哪些? 13、如何做出广告诉求的决定? 14、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举例说明消费行为学家伍德斯(Woods)的11种常见的消费动机。 16、针对消费者的需要,如何进行广告诉求? 17、谈谈你对产品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18、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觉得产品或品牌的质量好? 第四章 1、什么叫态度?态度有什么特点?把握态度特点有何意义? 2、述评广告说服的强化理论。 3、根据一致性理论进行广告活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举例说明低卷入学习理论的实践意义。 5、分析认知结构模型和认知反应模型的异同点。 6、举例说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对广告实践的指导意义。 7、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吗? 8、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是如何影响他们对品牌的购买意图的? 9、如何通过品牌认知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 10、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非认知途径有哪些? 11、塑造良好的企业或品牌形象有什么好处? 12、良好的企业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 13、结合关于品牌资产的知识,谈谈如何提高品牌形象? 14、如何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15、分析比较广告的利弊。 16、在什么条件下采用双面论证比较合适? 17、谈谈你对性诉求广告的看法。 18、试论幽默广告的作用及其运用。

变态心理学———绪论与第一章、第二章的只是要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将回答的问题 1、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元素在判定变态心理中的作用? 2、什么是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在判定心理障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人类认识变态心理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有关变态心理的观点有何特点? 4、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如何判断心理障碍?——基本元素 1.痛苦:自己家人 2.适应不良:健康:3.不合理:无法理解、荒谬怪异 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冲动是魔鬼安嘉和5.少见的和非传统性6.旁观者不适:让人不舒服7.违背标准 心理咨询师考试标准:一、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区分1、偏离统计常模 2、对某一习俗偏离 3、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无缘无故杀人)4、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5、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三、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生理变化为基础 2、统计学标准:测量偏离正常 3、内省标准:病人内省观察者内省4、社会适应标准 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2、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心理障碍的定义心里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判定心理障碍的几点建议 1.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 2.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 3.注意判断者的不同 4.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2、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3、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实践任务(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史前社会代表人物巫师和祭司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外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战场,如果邪恶的灵魂获得了胜利,它就会像寄生虫一样占据了人的身体,并控制着人的行为,使患者常常表现出疯狂的行为。 解决方法驱魔术——采取一些仪式劝诱邪灵离开受害人的身体。环钻术——在颅骨上挖洞、取出颅骨碎片或血块。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盖伦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体液说:脑部的病变是异常行为的根源。人脑的正常运转与四种体液有关——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黏液。环境说:环境压力和社会压力对心理障碍的作用。 解决方法 1、改变潜在的生理病态现象。2、可将患者与家人隔离或让他搬离原来的住所。 三、中世纪代表人物教会、教士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 1、鬼神论:善与恶或神与魔之间的冲突。凡是异常的行为,都被看做是魔鬼附体的结果。 2、科学家和医生坚持从医学上去解释和治疗心理障碍,但影响微弱。 解决方法驱魔术——吟诵、恳求或祈祷使邪灵离开受害者,或饮下圣水和苦水驱赶邪灵,甚至采用挨饿、鞭打和浸入沸水等极端方式来驱魔。 四、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代表人物约翰·韦尔,德国医生和天文学家,心理病理学现代研究创始者菲 利普·皮里尔,筹建大型精神病院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病而已,心灵像身体一样,也会患病。 解决方法1.道德治疗运动的:神庙致力于用人道和爱来治疗有精神病的人。2.医院和修道院变成精神病医院。 五、20世纪早期代表人物埃米尔·克雷佩林安东·梅斯梅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1、体因性观点,认为心理障碍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2、心因性观点,认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的。解决方法生物医学:药物的作用。催眠术。 六、目前的趋势 新型精神药物药物通过影响脑部,从而减轻心理障碍的症状,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门诊诊断严重行为问题患者的主要形式,这些患者即使需要住院,也只是短期的。 私人心理治疗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出现,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人本—存在以及社会文化的观点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变态心理学思想 1、重视致病的心理因素,认为在强烈、持久的情绪波动下可以引起躯体疾病。 2、《黄帝内经》:根据阴阳归类的法则,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节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从心理学对广告的意义看广告心理学 (一)受众的心理特点 1、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不清楚,大多数消费者是非理性的。 2,、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反得答案 直接询问消费者最容易出错的原因 1、有时候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买一个产品 2、消费者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3、社会规范的原因对消费者的束缚 (二)、心理学对广告的重要意义 1、广告说服需要找对人,说准话 2、广告策划与创意必须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3、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4、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特征需要采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 二、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看广告心理学 1、吸引注意力 适应注意力抓住注意力 2、传播注意力 3、情感诉求 4、进行说服 两种相反得观点:1、“强势”作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的影响 2、“强势”作用提醒顾客某品牌的产生 5、指导购买 6、创造流行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一)广告参与者 1、广告人 具有知识、技术、经验及洞察力、能为广告主建议最好使用广告完成他们的目的,并能有效的去执行,使广告达到这些目的的人。 2、广告受众 3、广告主 (二)广告传播中的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体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个性性格) 3、心理状态觉醒非觉醒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实践应用理论构架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预先拟定好问卷、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 经常用于广告效果的研究 调查法的优缺点:优:1、内容客观便于分析方便高效 2、匿名性强回答真实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缺:1、抽样不合理引起结论有问题 2、问卷编制比较复杂 3、不够灵活难于适应每一个被测者 二、实验法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1、定义: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操控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试验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 研究者在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所观测到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 2、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缺点:被测者有实验意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现场试验优点: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缺点:无法严格控制干扰 三、内容分析法 定义:一种对第二手资料或者案头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方法,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研究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步骤:1、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定音,制定可以掌握,容易操作的内容分析标准和编码方法 2、对案头资料进行抽样 3、对编码员行训练 4、对编码员获得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四、投射法 定义:通过给被访者提供一种模糊的,非结构性的访谈情境,使其在一种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条件下,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探究其隐藏在表面下的真实心理——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 投射法在广告心理学中主要用于探究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和情感。 优点:真实性强,比较客观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一、生物学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①基因能够对行为,包括异常行为产生影响; ②无法定位哪一种特殊基因引起哪一种心理障碍; ③大多数时候,某种特殊的行为异常或心理障碍并非由单一的基因造成,而是许多基因共同造成。 2、生物理论学家认为脑的功能失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①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海马控制情绪和记忆,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等;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典型脑部退化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爆发性、记忆力丧失、认知困难、自杀想法、不随意动作、以及怪异的想法。 ②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 血清素/5-羟色胺:负责调节行为、情绪和思维过程,过低减少对行为的抑制。(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最早是Rapport等人(1941)从血清中分离出来。它是人体

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与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着认知、学习、感情、情绪等脑神经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生殖、代谢、血管收缩、骨骼发育等生理功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 γ-氨基丁酸:缓解焦虑和身体警觉状态、情绪反应。(伽马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促进睡眠,美容润肤,延缓脑衰老机能,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促进肾机能改善和保护作用。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症,活化肝功能。每日补充微量的伽玛氨基丁酸有利于心脑血压的缓解,又能促进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 ③去甲肾上腺素(它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是后者释放的主要递质,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但含量较少。循环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④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中脑的神经元物质多巴胺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3、生物学的治疗 持生物学观点的临床心理学家面对患者会了解:家族史、病程、行为产生是否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电休克疗法(主要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外科学。 药物:抗焦虑药(安定diazepam和阿普唑仑alprozolam);抗抑郁药(三氮烷fluoxetine 和舍曲林联sertraline);抗双向障碍药物(锂盐lithium);抗精神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 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 4、评价 促进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发展,但过分强调,限制了人们对异常行为的了解。很多证据不可靠。 5、克雷佩林 E.Kreapelin 【德】 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认为遗传在精神疾病中起关键作用。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 1、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2、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①弗洛伊德自己的一套研究、改变人格的方法,以及他学生的这些方法被称为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动力”(有意识)。 ②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id):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以性本能为主。遵循快乐原则。动力是“力比多”的性能量。 自我(ego):代表理性,帮助本我通过可接受的方式达到满足的目的。力量来源于本我。 自我在为本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很多策略,称自我防御机制。用来控制不能被接受的本我冲动,并避免或减少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

乐国安-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电子教案 优质文档 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 社会心理学近八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对社会心理学的创史之年及其成立的标志,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作为一门业已形成的学科,一个长足发展、成果累累的独立领域,必然会在其诞生之前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E.霍兰德(E.P.Hollander)在1971年所著的《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中将其称为“社会哲学”阶段(后两个阶段是“社会经验化”和“社会分析论”)。而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称它为“孕育时期”。 社会心理学同心理学、社会学一样,在其形成之前都依附于西欧思辨哲学的母体之中。作为哲学这一母体,我们无法从中寻找出“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述,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不少涉及这个领域的思想观点。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企图设计一种社会,使其中的孩子因适当的教育而得到适当的塑造。这一观点为康德、歌德和卢梭等人所继承,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塑造的爱弥尔就是理想社会教育出来的理想少年;时至今日,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F.Skinner)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尔登第二》等一系列著作也都出自同一母题。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弗洛伊德(S.Freud)的“心理动力说”部分受到亚氏《诗学》中的“宣泄说”的启发。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G.Allport)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 的创始人。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经济变革所导致的大动荡促使人们用

自学测验考试《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自学测验考试《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作者:————————————————————————————————日期:

2010年高自考《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现今在营销界和广告界流传着一个时髦概念:“卖点”(消费者有利益点)它源于R.Reeves提出的独特销售主张或销售点,简称USP. 心理现像的实: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能动地进反映的过程。研究这种反映过程的规律性及由此发展起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正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都是心理过程。注意则是这些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潜在可能性的特征。 气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称之为气质。 性格特点: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被称为性格特点。 广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情形细分5个水平: 觉察——知觉——评价——探求——购买决策。 广告心理的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问卷法

二、提问方式与方法(封闭式和开放式) 1、封闭式:让回答者从所列答案中进行选择。 方法:是非题、选择题、区配题、评定量表。 2、开方式:让回答者任意填写答案,不作限制。 方法:自由回答法、投射测验法、造句法。 三、实验法 第二章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注意的过滤器说: 一种称为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 1、有用(实用价值)性的信息 2、支持性的信息(人们往往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 3、刺激性的信息(有变化才会有信息,而变化的本质是追求新颖性,意外性)。 4、趣味性(娱乐性)的信息。

消费心理学第二章

教学内容:第二章消费者需求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目的:学习需要的相关理论;掌握欲望、效用、需要、动机等基本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掌握需要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实施方法:直接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授课提纲:1、需求相关定理 2、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 3、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概念 4、效用分析 详细内容: 一、需求相关定理 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需求定理: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是呈反方向变动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被称为需求定理。 3、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4、供给定理: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通常是呈同方向变动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5、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价格。 二、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水平 4、消费者偏好 5、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动 6、政府的消费政策 7、消费者对未来的 三、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概念 1、欲望

2、效用 3、边际效用 4、消费者剩余 5、需要 6、动机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换句话说:指人对某种需要迫切要求满足的一种状态。 四、效用分析 1、总效用:消费某一商品所获得滿足程度的加总。 2、边际效用:增加一单位消費所增加的总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目前的最后一个物品中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一段期间內,消费数量愈多,总效用增加量會递减。边际效用是总效用曲线的斜率。 3、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 说明: 1、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动机是行为的原因。 2、需要的种类: 先天需要 习得需要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驱力主要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积极动机、消极动机理性动机、情感动机3、消费者需求的特征 多样性 层次性 发展性 伸缩性 可诱导性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被认为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美]G.W.奥尔波特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B=f (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 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哲学思辨——启蒙期。 经验描述——形成期。 实证分析——确立期。 K.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对于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系统性原则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伦理原则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社会化的概念(1)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从个体视角看 ——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概念(2)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 ?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社会化的基础)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讲课讲稿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 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 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1、焦点效应 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 我们扮演的角色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 ①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②控制点 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 ③习得性无助: 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自我服务偏见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 ③盲目乐观 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 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 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 5.自我展示 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 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我并没有失败- 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广告心理学第二章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讲义

第二章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本章提要: 广告反应的注意选择性及其理论模式 注意广告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的作用 注意广告信息的一般动机 广告中人物模特儿的注意效果 注意刺激特征及其广告策略 悬念广告与定向活动 第一节对广告反应的注意选择性及其理论模型 一、对消费者的广告刺激雷蒙德(Raymend.A.)等做了一项研究。 表明大众对广告的反应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局限性。心理学早已阐明,生活在客观世界中的有机体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刺激,有的来自外部,有的来自机体内部。 他并不能感受到所有作用于他的感官的对象。 他所感受到的只是引起他注意的那些少数对象。 二、注意的过滤器说 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的神经通道。 要点: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图:注意的过滤模型(早期选择说) 两类信息: 一类是有关信息的输入, 另一类为无关信息的输入。 后者在堵塞处被截,该信号被过滤掉。 特里斯曼(Treisman.A.M.)的实验,发展了过滤器模型。 图:双耳听音实验示意图 结果与生活实际中的体验是吻合的。 对于高度熟悉的信息,即便没有专注于它,也仍然可以得到部分的加工。 第二节注意在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一、集中指向给定的对象 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注意。 当心理活动集中于指向特定对象时,被注意的对象就处于意识的中心,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上,会引起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 活动的开始需要注意,即集中指向于特定的对象 过程也需要注意的保持。 心理学指明:感知到的信息,短时记忆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没有注意的保持作用,感知到的信息就会很快消失。 人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注意还表现出某种调节与监督的功能。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参考资料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 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独孤的本能论。 4、经典精神分析学派:(1)本能与社会:本能—潜意识—伊底、自我与超我;(2)集体心理学:集体的原始特性—爱的关系是集体心理的本质—自居作用对集体心理形成的影响;(3)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起源—宗教的作用—本能与文明的冲突; 5、社会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强化律;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确立阶段的特点: 由描述转向实验 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性原则 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的定义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可以使观察者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广告心理学 参考答案经典.doc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进行反映过程的规律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对的_______________反映。 3.当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时,人的认识过程便由此开始了,它涉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__________等活动。 4.认识、情感、意志都是心理过程。___________则是这些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它伴随于这些过程之中。 5.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即 ___________。 6.个性心理特征受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的制约。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又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7.伴随着注意的心理特征包括三个心理过程,它们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以及_____________。 8.从单纯宣传商品信息,说服消费者购买的广告心理,进而发展到以研究___________为主体,这一发展趋向导致了消费心理学的问世。 9.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的行为叫做_____________行为。 10.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其中态度因素属于___________因素。 11.20世纪初,刘易斯(Lewis)就注意到大众接受广告的心理历程,将其归纳为AIDA,指的是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注意、兴趣、欲望、___________这几个心理历程。 12.态度理论的三相心理模型指的是态度有三个成分,即认知的、情感的和__________三个成分。 一、填空题 1.个性心理特征2.客观现实3.想象4.注意5.个性心理特征6.个性倾向性7.意志过程 8.消费者9.个体消费10.内部 11.行动12.意向的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080001_061034) >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一门学科,又称异常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本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形式进行。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适当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掌握变态心理学的常见表现形式,了解其心理学成因和生物学基础,能初步诊治常见的心理障碍,掌握心理治疗技术,了解药物及物理治疗技术。 为方便学生掌握系统的、牢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和实践知识,我们依据卫生部推荐的教材编写本大纲。 本课程计划在第6学期开设,理论课64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发展史、相关学科及研究方法。 2.概述变态心理形成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病因的相互作用。 3.概述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及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 4.简述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5.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心境障碍、自杀与自伤、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与性功能障碍、分裂症与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6.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 7.了解心理健康行业与道德问题、患者的权利、心理障碍与法律相关问题。(二)基本技能 1.熟练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2.熟练掌握对异常心理进行认识和处理的技能。 (三)基本素质 1.培养自学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重点引导学生自学。 2.培养综合分析、思考、表达能力,达到能独立解决常见问题的水平;同时培养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单元学时 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4 第三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4 第四章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4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 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4 第七章应激相关障碍4 第八章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4 第九章心境障碍4 第十章自杀与自伤4 第十一章进食障碍4 第十二章睡眠障碍4 第十三章人格障碍4 第十四章性心理与性功能障碍4 第十五章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4

心理咨询师真题整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含复习资料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三级)真题2010年5月 1.(单选)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A社会认知 B社会心理 C社会行为 D社会影响 2.(单选)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 A角色不清 B 角色失败 C角色中断 D角色冲突 3.(单选)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是() A哲学思辨阶段B学派阶段C实证分析阶段D经验描述阶段 4.(单选)“性别”表示() 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D男女在社会方面的方面 5.(单选)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A近因效应 B收银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6.(单选)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的代表性理论 A新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发生认识论 D精神分析论 7.(单选)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不包括() A交换原则 B平等原则 C强化原则 D相互原则 8.(单选)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的行成有重要影响,反映在() A光环效应 B刻板效应 C近因效应 D期待效应 9.(单选)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叫() A控制点 B三维 C可控制 D平衡 10.(多选)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包括() A算法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复述策略 D启发式策略 11.(多选)人类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 A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B人脑复杂的神经网络 C良好的社会规范 D社会角色的引导 12.(多选)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 B行为表现的反馈 C活动的性质 D参照群体 13.(多选)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 A情绪 B兴趣 C动机 D经验 14.(多选)态度的特点包括() A完整性 B内在性 C稳定性 D对象性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七节社会影响

第七节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从众 一、从众的定义 社会影响: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行为的特点如下: (一)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选择,选择从众;也可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行动。 (三)从众行为虽然有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是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二、从众的功能 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价值与行为方式。只有这样,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交往才有可能。(1)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2)从众还具有让个体适应社会的功能。 三、从众的类型 (一)真从众 (二)权宜从众 个体的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判断,相信真理在自己这边。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附和群体的要求。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从众形式。由于外在行为与内在的判断不一致,个体会出现认知失调,体验焦虑等情绪。 (三)反从众 个体的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群体的主流不一致,比如群情激奋时,作为领导也受感染,想法和感受与员工一致,但为了防止事态失控,领导在行为上的表现却很理智和冷静。 四、从众行为的原因 (一)寻求行为参照 在许多情境中,个体由于缺乏知识或其它原因(如不熟悉情况等)而必须从其它的途径获得自己行为合适性的信息。按照社会比较理论的说法,在情境不确定时,其它人的行为最有参照价值。个体从众,选择与多数人的行为一致,自然是找到了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 (二)对偏离的恐惧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1 第一章广告传播对象是大众 1、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 2、广告的概念: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媒体传递信息,影响公众行为的信息传播活动。 3、广义的广告指一切广告活动,包括商业和非商业广告。侠义广告指商业广告。 4、广告心理学内容包括三部分:A、广告客体:消费者心理;B、广告心理功效:心理学原理运用;C、广告心的理效应测定:广告效用程度,遵守有效应原则,可靠性,相关性原则。 5、广告的要素:广告主(三个层次:生产企业、中间批发商企业、零售商)、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费。 6、广告的内涵:是付费的信息传播,广告活动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信息发布应该有计划,广告的手段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 7、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把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广告,就是广告心理学。心理学之父为冯特。 8、广告心理学是说服大众购买商品和劳务,为促使其采用购买行为而研究其心理与行动的一门科学,它是为促使大众购买而将所研究的心理与行动的结论付诸实施的技术,所以广告心理所研究的是说服的原理及过程。 9、工商企业用户:新任务型、常规型、更新型生活消费者:经常性、选择、考察性。 10、广告对消费者的作用:广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广告将新知识传递给消费者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消费资金。 11、广告的原则:真实性,信息性原则,受众原则,艺术性原则。 12、广告的心理功能:传播信息加强认识,指导消费,利于竞争,塑造形象。 广告心理的基本作用:心理学可以节约广告的费用、使广告活动以提高效率、提高有效的广告目的。 13、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商标意象说是由欧集尔云提出来的。 15、1903年,思科特汇编成《广告理论》一书,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16、消费行为是从形成需要开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