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西湖简介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附答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附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湖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xiānɡ)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扫视四周极目远望),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dié)叠、连绵起伏的山峦(luán),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shuò)大的银镜。
一群群白鸥(穿过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yínɡ)洲、湖心亭、阮(ruǎn)公墩(dūn),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平静)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yí)呢?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wǎn)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远处,不时飘来悠(yōu)扬的琴声。
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rónɡ)化在月色里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2.品读句子,再填空。
(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句中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作者把_________比作“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硕大”的近义词是_____,这句话写出了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杭州的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______)(2)短文第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山峦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______)(3)白堤和苏堤都在孤山的东边,风景都很优美。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精华版)17 古诗三首
灵乘
门 青山 山
孤帆
相对出 以动写静
日边来
秀风 浩破 荡浪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诗中的“断”和“开”让你联想到怎样的 景象? 这一句诗让人联想到天门两山本来是 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 怒涛的冲击,“天门”才从中间断开而成 为东西两山。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浩荡。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回”字,
把江水翻滚抛掷、 变化无穷的状态全 表现出来了,借水 势衬出山的奇险。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 衣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tínɡ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wèi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mó
pán
白银盘里一青螺。
mó( 消磨 ) 磨 mò( 磨坊 )
我陪爷爷在磨(mò)坊里消磨 (mó)了一下午的时光。
课文讲解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 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碧水东流至此回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单独、一个。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 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思考:两岸的青山怎么“出”?
当你坐车或骑车 行驶在路上的时候, 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 怎样的感受。
这里的“出”字使 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 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 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 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 诗人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饮湖上初晴后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说教材】部编版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就选编了这首赞颂西湖迷人风采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第一二行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第三四行以“西子”这一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柔美的神韵,把西湖的自然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古诗语言简练优美,概括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又极具感染力,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跟着诗人游览西湖美景并为此着迷。
【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属于低年段转入中年段的过渡阶段。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本学期学习的第4首古诗,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这首古诗赞颂的是西湖美景,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即便许多同学没有亲身体会西湖不同气候下的风姿,但学生一定见过南沙晴天雨天不同的风姿,所以唤起学生的记忆,借助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感受“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并非难事,难的是把这两种美用诵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悟情,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
【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亦、妆”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文大意。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初步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说教学方法】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含素材)(新教材)部编版
新课导入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 选的三首古诗,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的壮观、西湖婀 娜多姿的美妙、月光下洞庭山湖的空灵之美。让我们 在品读古诗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资料宝袋
李白:(701一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四查:查句子语法、逻辑是否正确,查句子是否保持 原意。
帆 饮 初 镜 48、花时间去阅读吧,阅读是才智的源泉;花时间去思考吧,思考是力量的源泉;花时间去想像吧,想像是创新的源泉;花时间去沟
通吧,沟通是理解的源泉;花时间去运动吧,运动是健康的源泉;花时间去歌唱吧,歌唱是快乐的源泉。
字词乐园
会写字
wèi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1
1.三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望天门山》描绘了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 象及作者的内心体验。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 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洞庭》作者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 肖,跃然纸上。
初步感知
mó
yáo yín
未磨遥银
pán
盘
字词乐园
易错提示
楚:下面部分是“疋”。 孤:左半部分是“子”,不要写成 “犭”。
字词乐园
会认字
yì
亦 组词:人云亦云 亦步亦趋
mǒ
抹 组词:涂抹 抹黑 门庭若市
yí
宜 组词:相宜 便宜 事不宜迟
字词乐园
会认字
tínɡ
庭 组词:洞庭 庭院 门庭若市
wèi
未 组词:未来 未必 前所未有
小学三年级语文《西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西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西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西湖》原文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
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望洞庭)》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五、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讲古诗课《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部编版
•
3.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 满了诗 情画意 的大自 然面前 ,在可 爱温顺 的小动 物面前 ,素芭 没有任 何交流 的障碍 ,她甚 至能比 常人更 为轻易 地表达 自己。
悟诗情
拓展提高
3、你还读过苏轼 的其他写景诗吗? 如:
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悟诗情
课堂作业
1、诗中”总相宜”的意思是: 合适
2、下面分析比恰当的一项是:((3)) (1)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 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2)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 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3)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 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象尤其优美。
悟诗情
课堂作业
3、诗人抓住( B、)的特征描写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鲜花 B、夏季时雨时晴 C、秋季西子 D、冬季女子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C、)
A、排比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悟诗情
•
1.体会本 课切中 要害、 深入浅 出的说 理特点, 学习这 篇文章 的表达 方式, 品味本 文的语 言特点 。找出 文中典 型的语 句,归纳 其特点 ,尝试 从表达 目的、 听众的 感受角 度品评 其表达 效果。 阅读时, 还要注 意思考 ,理解 这篇文 章的针 对性和 现实意 义。
读诗句
新知讲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 洵之子。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 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
三年级上册课文《西湖》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课文《西湖》说课稿一、说教材《西湖》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祖国美丽山川”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诗一般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了西湖是“人间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全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流畅,语言清新,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段阅读教学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其中你喜欢的一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陶冶审美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根据这一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1、指导朗读,力求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感悟西湖的美:水、山、堤、岛的美,及融为一体的美;3、学会使用“就是、真像、犹如、仿佛、宛如”,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激发对西湖的热爱之情,陶冶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方法与策略1、通过观看图片和富有激情的语言,(看图的目的是先给学生营造一个非语言语境,就相当于学生去旅游了一番,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个自己眼中的美丽西湖。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2、在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西湖风光图片展示,让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悟出真情。
从而让文本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积累。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时间为三课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课⽂原⽂ 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 孤帆⼀⽚⽇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 ⼭⾊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 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
【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教案:望天门⼭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赏图⽚,揭⽰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壮丽。
⼤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图⽚) 2.师:⼤家知道这是哪⾥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做天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图⽚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家都说了⾃⼰看了天门⼭的图⽚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李⽩也去到了天门⼭,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这⾸诗。
5.下⾯请⼤家齐读课题--《望天门⼭》(教师板书课题)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读通诗句。
2.指导⽣字的读⾳。
3.全班齐读,分⼩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节奏划分,指导学⽣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西湖简介
西湖简介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汉时称圣湖。
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
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
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
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苏轼关于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总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的传说古时候,天河两岸各住着一位仙子,东边的叫玉龙,西边的叫金凤。
他们十分要好,天天在一起玩耍。
一天早晨,他们起了个早。
玉龙钻进河里,金凤飞向天空,游呀,飞呀,不知不觉来到一个仙岛上。
“玉龙,玉龙!”金凤忽然叫起来,“你看这块石头多漂亮呀!”果真是块光亮夺目的石头!玉龙高兴地说:“金凤,我们发现仙石了,要是能把它磨成一颗圆珠子,我肯定它会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那时,它也许会成为天地间最宝贵的宝物。
”于是,玉龙、金凤立即把仙石打磨成一颗滚圆的珠子。
他们又找来天河里的水,把它洗得更亮,使它变成了天地间最美的东西。
这件事被贪心的王母娘娘知道了。
她派一个心腹,在一天夜里偷走了那颗宝珠,并把它锁进深宫。
一天,王母娘娘做寿。
席间,她把宝物拿出来给众仙开眼界,众仙无不称奇。
玉龙、金凤这天没有参加宴会。
但是,正在仙岛上对坐垂泪的他们,忽然发现天空中有一道亮光直射过来。
他们觉得那道光与宝珠放出的光芒像极了。
于是,他们顺着光芒来到仙宫,发现宝珠竟然在王母娘娘手中。
他们气极了,冲上去要抢宝珠。
王母娘娘哪肯放手,拼命去护。
这一来,宝珠竟骨碌碌掉向了人间。
玉龙、金凤急忙去追,可惜晚了,宝珠已触地,霎时间,它变成了晶莹碧透的湖水——西湖。
玉龙、金凤舍不得离开它,就变成了西子湖畔两座山峰——玉龙山、凤凰山,日夜守护着嵌在神州大地上的明珠——西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教学课件
课文理解
诗的前两句: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 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 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作者选 择了晴天和雨天两处特色,将“西湖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 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 观自适的性情。
你是最棒的! 加油!
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
课文理解
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个 比喻句,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 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 令人神往。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 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肆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 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叁 课文浅析
初读古诗
初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 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 常漂亮。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 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助读资料
西湖美景
贰 生字学习
易读错字
亦是
yì
亦
亦然 人云亦云
浓妆淡抹
mǒ
抹
涂抹 搽油抹粉
易读错字
相宜
yí
宜
宜人 因地制宜
学习生字
yǐn
饮酒 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7古诗三首
结构图示
望 近望:两相和 镜未磨
洞
庭
远望:白银盘里一青螺
喜爱 赞美
背诵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并把诗句描绘的画面记住。 然后可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边想象画面,边逐句进 行背诵。 《望天门山》:“楚江”→“东流”→“青山”→“孤 帆”;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山色”→“淡妆浓 抹”; 《望洞庭》:“湖光秋月”→“无风”→“青螺”。
朗读示范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 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 音。
点击图标即可播放
我会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遥望洞庭 山水翠, 白银盘里 一青螺。
jìnɡ
镜
镜子
会写的字
wèi
mó
未磨
未来
磨脚
yáo
遥
yín
银
pán
盘
遥远
银色
盘子
“未、磨、银”的撇捺要写舒展。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你看到了怎样的山和怎样的湖面?
我仿佛看到雨天西湖,雾蒙蒙,感觉比较迷 离,西湖有种看不清的感觉,就好像化了浓妆的 人拍艺术照一样。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湖面上 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热闹极了。
如果请你为西湖在不同天气下 的美景分别取个名字的话,你会 怎么取?
潋滟湖
明净湖
一、背一背,写一写。
随堂练习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碧水东流( 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二、填空。
《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所作,人称 他“ 诗仙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我知道的还有《望庐山瀑布 》《 早发白帝城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了“亦、抹、宜家”三个生字。
会写“饮、初”两个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多方式合作,合作探究,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出示课件)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
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PPT优质课件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1、会写“饮”字,会认“亦 、“抹”、“宜”三个生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 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 山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教师示范引领、指导朗读。 学法:自读自悟、反复读,读反复,背诵积累同伴合作、交流、共解疑难。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诗《赠刘景文》吗?谁能站起来大声地背一遍呢? (学生背诵交流,教师评定。) 2.谁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学生回答:苏轼。教师给与肯定、鼓励。)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板书课题。 引领学生读题,解疑、点拨。 4.师简介作者: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 的文学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一下我国 传统文化古诗的魅力,感受古诗语言的精妙、简约之美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找到新知和旧知的支点 ,达到学习的迁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课堂总结是想让学生更加明白一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明确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给学生内心的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六)、拓展升华,学以致用。 同学们,请你们也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你们学过的语言,恰当地用上一些美词美句,来描写西湖晴天和雨天的 两种不同的美丽景象吧!要让读者一看、听者一听就能明白你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1.学生习作练笔。 2、交流习作,师生评定。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通过对比写,让学生明白对于同一种景物的描述,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写法及表达方式 ,达到同构异想,找到知识的原点和支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 运用表达和实践能力)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知识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知识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国家)的泰戈尔写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全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后盛开的花朵写成从地下学校冲出的孩子。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所见》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全诗动静结合,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和蝉,“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上,忽然闭口立。
”描绘了林中牧童想要捕捉鸣蝉的情景,表现了牧童的天真烂漫以及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5.大家穿戴不同,民族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6.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7.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去拍着大手。
8.《山行》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中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些景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9.《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10.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棕红的小雨靴像棕红色的小鸟。
1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西湖简介
部编版
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
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
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2007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年级语文课文西湖概述
三年级语文课文西湖概述三年级语文课文西湖概述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课文西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课文西湖【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钢铁、繁殖、蔬菜、煤炭、水蒸气、杀菌、预防、治疗”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质疑问难:⑴出示画有太阳的电脑课件或一幅太阳图。
⑵同学们,你们认识它是谁吗?⑶板书课题⑷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它吗?生: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生: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年纪了?生:太阳公公,你有多热?……⑸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⑴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⑵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⑴抽读生字词卡片,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⑵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
⑶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深究课文1~3自然段1、教师引导:这部分课文,每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一个方面的特点,谁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2、默读1~3自然段,思考:课文是用哪些方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说清楚的?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书上做上标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简介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汉时称圣湖。
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
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
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
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苏轼关于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总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的传说
古时候,天河两岸各住着一位仙子,东边的叫玉龙,西边的叫金凤。
他们十分要好,天天在一起玩耍。
一天早晨,他们起了个早。
玉龙钻进河里,金凤飞向天空,游呀,飞呀,不知不觉来到一个仙岛上。
“玉龙,玉龙!”金凤忽然叫起来,“你看这块石头多漂亮呀!”果真是块光亮夺目的石头!玉龙高兴地说:“金凤,我们发现仙石了,要是能把它磨成一颗圆珠子,我肯定它会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那时,它也许会成为天地间最宝贵的宝物。
”
于是,玉龙、金凤立即把仙石打磨成一颗滚圆的珠子。
他们又找来天河里的水,把它洗得更亮,使它变成了天地间最美的东西。
这件事被贪心的王母娘娘知道了。
她派一个心腹,在一天夜里偷走了那颗宝珠,并把它锁进深宫。
一天,王母娘娘做寿。
席间,她把宝物拿出来给众仙开眼界,众仙无不称奇。
玉龙、金凤这天没有参加宴会。
但是,正在仙岛上对坐垂泪的他们,忽然发现天空中有一道亮光直射过来。
他们觉得那道光与宝珠放出的光芒像极了。
于是,他们顺着光芒来到仙宫,发现宝珠竟然在王母娘娘手中。
他们气极了,冲上去要抢宝珠。
王母娘娘哪肯放手,拼命去护。
这一来,宝珠竟骨碌碌掉向了人间。
玉龙、金凤急忙去追,可惜晚了,宝珠已触地,霎时间,它变成了晶莹碧透的湖水——西湖。
玉龙、金凤舍不得离开它,就变成了西子湖畔两座山峰——玉龙山、凤凰山,日夜守护着嵌在神州大地上的明珠——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