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鉴赏 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定义:羁旅思乡诗是指诗人在远离故乡的异地,因思念家乡、亲人而创作的诗歌。
1.2 特点:1.2.1 主题突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主要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
1.2.2 情感真挚: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渴望。
1.2.3 意境优美:羁旅思乡诗往往具有优美的意境,通过描绘异地风光和对比家乡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起源与发展2.1 起源:羁旅思乡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诗歌,诗人在异地为官或征战时,常以诗歌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2 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羁旅思乡诗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唐代和宋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羁旅思乡诗篇。
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3.1 唐代代表作家:王之涣、王昌龄、杜甫等。
3.2 宋代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3.3 代表作品:《登鹳雀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静夜思》等。
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
4.2 把握情感:通过诗中的意象、景物描写等,把握诗人的思念之情、孤独之感等。
4.3 品味意境:欣赏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异地生活的感悟。
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实例分析5.1 选取一首羁旅思乡诗,如《静夜思》。
5.2 从背景、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5.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六章:羁旅思乡诗的审美特征6.1 情感的真挚与直接: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直率而深刻,诗人不掩饰对家乡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
6.2 意象的鲜明与多样:通过对异地景物的描绘和对故乡记忆的对比,形成鲜明的意象对比,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
6.3 语言的简洁与韵律的美感:羁旅思乡诗在语言上追求简洁明快,在韵律上具有音乐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羁旅行役诗教案
羁旅游役诗鉴赏一、基本知识。
1、定义:羁旅游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旅居异乡的游子流浪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想念。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旁的光景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从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土的瞭望、对温馨家庭的向往。
2、意象:月亮:对月引起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秋风、秋霜、衰草:引刊行人孤单、悲凉、难过之情。
梧桐: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情形,咏叹出身的孤傲悲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杜鹃:喊声悲凉悲伤,声如“不如回去”。
吵嘴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相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流浪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常常喻指流浪不定,举目无亲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想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惹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浮云游子意,夕阳故人情”,夕阳意在珍爱,如“故人”;其余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屋,当会想念远方的游子;流浪的旅人停靠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但是生。
与日暮、暝色邻近的意象还有暮霭、夕阳、斜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3、感情。
羁旅诗抒发的感情大概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心里的孤单、悲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怀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想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③抒发独居异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孤独、幽怨气愤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憎恶战争、想念家同乡人之情。
如2004 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怀”、寓情于事、“虚实联合”、“衬着衬托” 抒怀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别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惋惜。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及特点;(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升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及特点;(2)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3)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分析;(2)如何评价和欣赏羁旅思乡诗。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羁旅思乡诗,提升创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经典的羁旅思乡诗作品,制作PPT;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背景及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2)分析教材中的羁旅思乡诗,掌握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主题;(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羁旅思乡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评价。
5. 诗歌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尝试创作羁旅思乡诗;(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诗鉴赏教案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二)问题讨论
1.本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试作简要赏析。
明确:这两句诗手法上意象叠加,选取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上深化主题,把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言外意”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让思想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表达感情上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三.研讨《商山早行》
(一)采取多种方式读通全诗。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已留有人迹。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
羁旅诗鉴赏主备人:孙跃20描写的层次感和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羁旅思乡诗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3)提高朗读、背诵羁旅思乡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3. 古代羁旅思乡诗代表作家及作品4. 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5. 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2)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3)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
2. 教学难点:(1)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2)对比分析不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意境;(2)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和特点;(3)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羁旅思乡的诗句?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特点;(2)教师提问:羁旅思乡诗有哪些主题和情感?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羁旅思乡诗的主题和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进行解析;(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3)教师提问:这些作品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5. 对比分析:(1)学生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实践活动:(1)学生朗读、背诵羁旅思乡诗;(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分享;(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3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1 思乡之情2.2 离愁别绪2.3 乡愁与孤独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3.1 意象与意境3.2 比喻与象征3.3 音韵与节奏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案例分析4.1 王之涣《登鹳雀楼》4.2 李白《静夜思》4.3 杜甫《月夜忆舍弟》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创作与鉴赏5.1 创作羁旅思乡诗的技巧与方法5.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要点与方法5.3 鉴赏实例分析第六章:不同朝代的羁旅思乡诗6.1 唐代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2 宋代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3 元明清时期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第七章:羁旅思乡诗的地区特色7.1 南方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7.2 北方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7.3 边疆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第八章: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内涵8.1 家乡情怀与故土情结8.2 人生感悟与哲理思考8.3 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第九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9.1 羁旅思乡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9.2 羁旅思乡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9.3 羁旅思乡诗对现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第十章:拓展与实践10.1 推荐阅读的羁旅思乡诗作品10.2 组织羁旅思乡诗的创作与鉴赏活动10.3 分析与评价学生的羁旅思乡诗创作与鉴赏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补充和说明:在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时,需要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羁旅思乡诗的产生和发展。
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补充和说明:在解析思乡之情时,应着重分析诗中对家乡的描绘、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补充和说明:在解读意象与意境时,应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具体意象,如山水、季节、月亮等,并分析这些意象如何创造出特定的意境,从而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并欣赏不期、不同诗人的羁旅思乡诗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羁旅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故土之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德。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解释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分析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2. 羁旅思乡诗的表现手法介绍羁旅思乡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直抒胸臆等。
3. 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解析选取不期、不同诗人的羁旅思乡诗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和欣赏。
4.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句、分析意象、感受意境等。
5. 创作实践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相互学习和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运用诗词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运用诗词鉴赏方法,独立分析和评价羁旅思乡诗作品。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羁旅思乡诗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与作品解析: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3. 鉴赏方法指导: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
4. 创作实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讨论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品分析与欣赏:评估学生在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时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解释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即诗人因远离故乡、漂泊他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以及在异乡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强调羁旅思乡诗的核心主题是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常见特点,如对故乡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家乡人物的思念、对乡音的留恋等。
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与代表诗人2.1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简述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提及唐宋诗词中的羁旅思乡诗。
强调不期的羁旅思乡诗在表达方式和主题上的变化。
2.2 羁旅思乡诗的代表诗人介绍几位羁旅思乡诗的代表诗人,如杜甫、王之涣、王湾等。
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在羁旅思乡诗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3.1 情感表达分析羁旅思乡诗中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故土的眷恋等。
强调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以及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3.2 意象运用探讨羁旅思乡诗中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事物的描绘,如山水、风物、季节等。
强调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如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来突出思乡之情。
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与技巧4.1 鉴赏方法介绍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如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读意象和情感等。
强调综合运用各种鉴赏方法,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艺术魅力。
4.2 鉴赏技巧探讨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技巧,如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强调通过细致阅读和反复品味,领略羁旅思乡诗的独特韵味。
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欣赏与创作5.1 欣赏羁旅思乡诗引导学生欣赏羁旅思乡诗,感受诗中的思乡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对羁旅思乡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2 创作羁旅思乡诗指导学生创作羁旅思乡诗,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羁旅思乡诗的理解和感悟。
羁旅诗的鉴赏学案
羁旅诗的鉴赏学案羁旅诗的鉴赏学案导语:羁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
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羁旅诗的鉴赏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一、学习目标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先学后教:1、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
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依然激荡人心。
2、概念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多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天涯沦落的哀伤,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对亲朋故友的思念及温馨家庭的憧憬,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幽怨等等。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特点羁旅诗表达情感的方法: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4、高考链接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四川卷)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3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题材与情感2.1 羁旅思乡诗的题材2.2 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3 羁旅思乡诗的典型意象与象征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3.1 羁旅思乡诗的抒情手法3.2 羁旅思乡诗的描写技巧3.3 羁旅思乡诗的结构与韵律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与创作时期4.2 把握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4.3 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第五章:经典羁旅思乡诗鉴赏案例分析5.1 《登鹳雀楼》王之涣5.2 《静夜思》李白5.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杜甫5.4 《长相思·一重山》李清照5.5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第六章:唐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及诗人6.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6.2 李白的《静夜思》6.3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6.4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6.5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第七章:宋代羁旅思乡诗的杰出作品及诗人7.1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7.2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7.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7.4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7.5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第八章:明代羁旅思乡诗的佳篇及诗人8.1 高启的《夜泊牛渚怀古》8.2 于谦的《的石》8.3 袁宏道的《与朱元思书》8.4 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序》8.5 文徵明的《题临安邸》第九章:清代羁旅思乡诗的精品及诗人9.1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重山》9.2 纪昀的《在山》9.3 袁枚的《临江仙·夜归临皋》9.4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9.5 秋瑾的《黄海舟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第十章:现代羁旅思乡诗的感人之作及诗人10.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10.2 郭沫若的《乡愁》10.3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10.4 冰心的《小桔灯》10.5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第十一章:羁旅思乡诗的现代解读与意义11.1 现代社会中的羁旅思乡诗11.2 羁旅思乡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1.3 羁旅思乡诗与现代人的情感共鸣第十二章:羁旅思乡诗与文化传承12.1 羁旅思乡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2.2 羁旅思乡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12.3 羁旅思乡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十三章:羁旅思乡诗的创作指导13.1 如何创作羁旅思乡诗13.2 创作羁旅思乡诗的技巧与要点13.3 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与点评第十四章:羁旅思乡诗的拓展阅读与研究14.1 推荐阅读的羁旅思乡诗作品14.2 羁旅思乡诗的研究现状与趋势14.3 羁旅思乡诗的学术资源与研究方法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5.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15.3 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措施教案编辑专员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教案一、协议方信息1、甲方(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常见主题和情感表达。
11 认识羁旅思乡诗中思乡怀亲、漂泊无依、孤独寂寞等常见情感。
12 理解诗人在羁旅途中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2、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常见意象和表现手法。
21 熟悉明月、秋风、归雁、家书等典型意象。
22 学会分析借景抒情、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3、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31 能够准确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学会从诗歌的语言、意象、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和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1 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常见意象和情感内涵。
1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21 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22 能够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和时代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11 讲解羁旅思乡诗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12 分析典型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讨论法2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表达。
22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羁旅思乡的感受和理解。
3、诵读法31 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羁旅思乡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2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41 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42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羁旅思乡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播放一段充满思乡之情的音乐,如《故乡的云》,营造氛围。
12 提问学生对思乡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知识讲解21 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
22 讲解常见的意象,如明月、秋风、古道、瘦马等,并举例说明其象征意义。
23 分析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等,结合具体诗歌进行解读。
3、诗歌赏析31 选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
(3)分析并评价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真挚情感,体味诗人的家国情怀。
(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羁旅:指离家在外,旅行漂泊。
(2)思乡诗: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向往和对亲人的牵挂。
(3)特点:离愁别绪、家国情怀、寄托哀思、抒发抱负。
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1)抓住诗歌的主题:家乡、亲情、友情、故土等。
(2)分析诗歌的情感:忧愁、孤独、喜悦、悲伤等。
(3)关注诗歌的意象:自然风光、地理景观、民俗风情等。
(4)欣赏诗歌的手法:比喻、夸张、对偶、借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3)分析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鉴赏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与手法。
(2)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总结诗歌的分类。
(2)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哪一类诗歌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分组讨论,总结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举例分析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3)教授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4.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羁旅思乡诗,进行深入分析。
(2)从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羁旅诗公开课教案Nydia(有配套教案)
身如飘蓬一线牵——羁旅思乡诗鉴赏一.导入(音乐导入,课前一支歌放故乡的云)一曲《故乡的云》让我们置身于浓浓的乡愁,尤其是那句:“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是故土家园的深情呼唤,更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毕生的心愿。
老牛,童伴,村舍,炊烟,故乡有着我们深深依恋的风景。
正所谓叶落归根,故土家园是无数人情感的寄托和归宿。
所以就有了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对于乡愁乡思的吟唱。
(幻灯片展示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先生的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还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可以说乡愁就像是一艘老船,载满了游子思乡的行吟。
那么这样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话题,在古典诗词中又绽放着怎样的光辉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鉴赏羁旅思乡诗再一次感受那份厚重的乡愁乡情。
(板书羁旅思乡诗)二.羁旅思乡诗的定义:1.何谓羁旅?——羇,寄;旅,客也。
所谓羁旅,也就是指长期寄居他乡。
2.为何羁旅?——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属于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
3. 所谓羁旅思乡,——所谓羁旅思乡,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的游客浪子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因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我们不禁好奇,人在旅途,是怎样的见闻令游子思乡恋乡,他们又曾经有过怎样的感叹呢?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我们今天学习羁旅思乡诗同样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鉴赏。
】(板书眼中景,心中情,表现手法)三.分析意象意境(通过初中所学羁旅诗,分析羁旅诗常用的意象)【问】这三首诗歌分别运用了那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确】:月落夜深,繁霜暗凝,时而传来几声乌啼,打破夜的宁静。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把握其主要表现手法。
2. 通过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2. 羁旅思乡诗的主要表现手法3. 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分析4.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5. 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2. 教学难点: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第二课时: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进行诗歌鉴赏。
3. 第三课时:讨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分享对家乡的热爱。
4. 第四课时:介绍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教育。
5.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幅描绘故乡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
2. 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结合PPT,进行详细讲解。
3. 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4. 诗歌鉴赏: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首羁旅思乡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讨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分享自己的经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2. 诗歌鉴赏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理解程度和感受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并鉴赏几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鉴赏几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2. 教学难点:分析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羁旅思乡诗的相关知识,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引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2. 课堂讲解: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的情感内涵;3. 案例鉴赏: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本组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羁旅思乡诗,进行解读和鉴赏;4.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鉴赏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感悟,创作一首羁旅思乡诗;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故乡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家故居,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加深对羁旅思乡诗的理解;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羁旅思乡诗的见解和创作经验;3.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他们对羁旅思乡诗的喜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羁旅思乡诗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3.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羁旅诗鉴赏 教案
《羁旅诗赏析》教案一、导入: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唐朝时期,由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疆域辽阔,唐人出游频繁,因此应运而生了一大批的羁旅诗,那么什么是羁旅诗呢?我们怎样判别一首诗是羁旅诗呢?羁旅诗概念: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园,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例:杨柳阴阴细雨情,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兴》武元衡)中的“乡梦”、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如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叶绍翁)中的“客情”、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旅次朔方》刘皂)中的“客舍”、“忆”、“归心”、“故乡”。
除了这些词语以外,还有“漂泊”“旅馆”“故乡”“客心”“客愁”“天涯”“异乡”…诸如此类表达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
一首诗当中有了这些词语,虽然不能说一定就是羁旅诗,但是羁旅诗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读到这样的诗歌时,首先要往羁旅诗这一类型上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羁旅诗的鉴赏方法: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所叙之事和所绘之景在诗中寄予何种感情?古诗由于篇幅短小,内容精炼,一般诗人在诗歌中或是写景、或是叙事或是抒情,而诗人写景叙事的目的一般也是为了抒情。
羁旅诗主要表达的情感类别有: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渭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诗人通过叙述自己整晚不能入眠,在睡梦中回到家乡以及无法安心读书,而要借酒消愁的经过,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从诗人的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沉的怀乡之情。
②、抒发夫妻之痛,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远方爱人的无尽思念。
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含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羁旅行役诗”诗歌鉴赏 教学设计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自学B案,了解羁旅行役诗特点
二、自查工具书,初步鉴赏《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三、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
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托物传情:借月、雁传情的,如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风传情的,如张籍《秋思》;借桥传情的,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借柳传情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杜鹃、鹧鸪等传情的,如秦观的《踏莎行》与文天祥的《金陵驿》。
⑤颈联:“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2、思考后再与同学交流,研讨下面问题:
①整体感知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仕途失意,羁旅思乡之情。)
②这首诗从不同角度入手,写景很有层次,思考讨论,有哪些角度的描写?
(层次角度——1、远望和近观的角度:1、2句远望,5、6句近观。2、仰视和俯看的角度:1、2、3、4仰视,5、6俯看。3、静态和动态的角度:3、4句动态,5、6句静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羁旅诗赏析》教案一、导入: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唐朝时期,由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疆域辽阔,唐人出游频繁,因此应运而生了一大批的羁旅诗,那么什么是羁旅诗呢?我们怎样判别一首诗是羁旅诗呢?羁旅诗概念: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园,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例:杨柳阴阴细雨情,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兴》武元衡)中的“乡梦”、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如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叶绍翁)中的“客情”、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旅次朔方》刘皂)中的“客舍”、“忆”、“归心”、“故乡”。
除了这些词语以外,还有“漂泊”“旅馆”“故乡”“客心”“客愁”“天涯”“异乡”…诸如此类表达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
一首诗当中有了这些词语,虽然不能说一定就是羁旅诗,但是羁旅诗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读到这样的诗歌时,首先要往羁旅诗这一类型上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羁旅诗的鉴赏方法: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所叙之事和所绘之景在诗中寄予何种感情?古诗由于篇幅短小,内容精炼,一般诗人在诗歌中或是写景、或是叙事或是抒情,而诗人写景叙事的目的一般也是为了抒情。
羁旅诗主要表达的情感类别有: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渭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诗人通过叙述自己整晚不能入眠,在睡梦中回到家乡以及无法安心读书,而要借酒消愁的经过,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从诗人的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沉的怀乡之情。
②、抒发夫妻之痛,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远方爱人的无尽思念。
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含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由于征戍的需要,夫妻分在边地和吴地两处,当天气转凉,西风吹来,她感到凉意侵体时,立刻想到了远戍西北的丈夫,边地的寒冬毕竟比江南来得更早,他所遭受的寒潮袭击当更令人心生忧虑。
从对西风的感觉,马上担忧起远戍的丈夫来,可见情意相连,冷暖相关。
对丈夫体贴人微,心情逼真。
③、感慨不遇之伤,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此时杜甫56岁,生活极端困窘。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描绘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其中“无边”“不尽”中也无形传达出作者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后四句叙事抒情,有沦落他乡、羁旅天涯的漂泊之痛,有年老多病、久客孤独的迟暮之悲,有倍尝艰辛、白发日多的潦倒之苦,更有因病断酒、国难家仇之恨。
④、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泰州所作,此时正值安史之乱。
杜甫与几个弟弟离散,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自然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诗中写兄弟因战事而离散,杳无音信。
作者在异乡观赏秋夜月露,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叫意象?由于诗歌讲究含蓄,所以诗人内心的情感只有附着于外物才好充分表现:一是外物给人的直觉、形成的氛围容易与人的某种情感契合;二是许多外物已成为特定情感的标签,自然会引发相应的联想和想象。
这外物就是意象。
所以捕捉和感悟意象成为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途径。
是诗歌鉴赏的起点、捷径和突破口。
羁旅诗常用的意象:①月亮月,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自然而然地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异乡看见明月时,很容易引起对故乡亲人的回忆。
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
因而月亮是羁旅诗中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②孤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③杜鹃暮春时刻,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再加上相传它是望帝杜宇化身的感人渊源,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
古代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谪居的凄苦与幽怨等。
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杜牧《踏莎行》)④夕阳漂泊在外的游子,遭受人情的冷暖,世事的坎坷,面对着一轮即将落山的夕阳,联系自己的羁旅,乡国之思便会油然而生。
身世遭际往往发之于笔端,诉说着一怀愁绪,满腹的辛酸。
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常见意象:寒蝉——悲凉猿猴——哀伤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杜鹃鸟——凄凉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鹧鸪——羁旅乡愁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客船、孤灯、晚钟…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意象三字经: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古诗的语言大多比较含蓄、委婉,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往往会采用一定手法,因此是羁旅诗鉴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特殊手法的运用。
羁旅诗常见的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羁旅诗一般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这首诗写江南暮春烟雨中的思乡之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前三句写江南水乡烟雨茫茫的风光,句句染上了情:烟雨漠漠,岸花零落,鹧鸪声声叫,这些都让诗人泛起乡愁,后三句更是句句含乡愁:野渡扁舟,水平潮退,是不得不思乡处;客路风雨,又值春色阑珊,是不得不思乡时。
②以乐景称哀情。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但战乱道阻,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阳光明媚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以客观景物和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③对面着笔,想象联想。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乡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在长安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室儿女之情,身陷乱军之中的杜甫月夜思亲,然而诗人并非直抒其情,而是推己及人,从妻儿落笔:前三联写妻子望月怀人(相思的凄苦悲凉)和儿女未谙世事,这全是诗人的想象:尾联抒写诗人希望夫妻子女能够团圆美满,安享天伦。
全诗通过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儿女天真幼稚来烘托诗人对妻儿的忧虑和牵挂。
三、总结:羁旅诗的鉴赏方法: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
3、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
四、练习: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诗人双手抱膝,坐在渐渐昏暗的残灯下,只有影子和自己为伴。
这句话写出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诗人运用想象,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2、鹧鸪天(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注:此诗是作者在妻子生日时所著。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以鸦归巢反衬人不能归家,更凸显出游子有家不能归的思家之苦。
(3)作者企盼并联想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