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追求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程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程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程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教材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对于知识体系的归纳要力争做到简明扼要,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要准确切中要害,要注重知识学习的形象性、系统性、代表性。

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习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学习效率大为增加。

但在教学工作实践之中针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效开展小组竞争。

在语文教学中,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按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游戏。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又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过几人在一起分析、讨论学习成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采取多种竞赛形式。

开展阅读比赛、现场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教材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中“一背了之”的学习形式。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有很多语文教师相互之间的谈论,对于某一次语文学科的考试当中出现的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试题目,老师之间的谈论都会有这样的言语:这次考试的题目,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过背诵,因此,导致很多同学在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样的言论观点,的确代表了现实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对待语文学科学生综合性学习训练的教学方法。

由此可见, 这些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特别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知识,没有真正的在思想上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实践之中只是一味地通过让学生背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关试题的相关知识与解题方法来应付各种考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何不同【可编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何不同【可编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何不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问、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而设计确定。

新课程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它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调整。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有以下不同:一、传统的课堂教学:1、以教定学。

以往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

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以本为本。

教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

好多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

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4、学法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建(2021精选文档)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建(2021精选文档)
选拔功能 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没有最佳的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
任何评价方法有长处就有短处,有 适用性就有局限性
三、教师教学行为转变——重建 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法估量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 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 中少开一扇窗户
教育教学的根本价值:为每个学习者一生的幸 福做好准备
(三)学生观——谁是发展的主体?
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发展是一个主动 的建构的过程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 心
任重道远,形势不容乐观
(四)教学过程观——教学是一个告诉与被告 诉的过程吗?
经典认识: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 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
知识传授者
真理代言人→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
主宰者
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
定位转换: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 创 造者
实践型→学者型、研究型 教书匠→艺术家 终结“一桶水理论”:终身学习,不断 开启知识活水源头
(六)评价观—பைடு நூலகம்为什么评价?
日常教学评价基本功能:激励 诊断 在日常教学中淡化评价的分等、甄别、
课堂生活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谢谢大家!
3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14.人生是一场单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遗憾我们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与其纠结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微笑着珍惜未来。 94.你所烦恼的原因在于你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38.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2.你脚踩的地狱是天堂的幻影,你所向往的伊甸是地狱的幻影。 94.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91.富就富在不知足,贵就贵在能脱俗;贫就贫在少见识,贱就贱在没骨气。 3.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用脚走,叫做现实。心走得太慢,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人生的精彩,总是心走得很美,而与脚步能合一! 40.你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你的下一代的出身,这就是每个人奋斗的意义! 27.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79.一杯本来清澈的水,不停地摇晃,它不会清澈。 78.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85.不要把世界让给你讨厌的人。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为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理念(一)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

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模式【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想课程模式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什么样的?在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后,结合素质教育观点,学生发展观点,我认为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标准:1.一堂理想的数学课应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1.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最好能造成悬念,以便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让学生情驻于课堂,让学生有欲罢不能之感。

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前,可设计这样一道问题:有哪个同学能最快的计算出:1003【sup】2【/sup】-997【sup】2【/sup】,这样学生跃跃欲试,有了迫切解决问题的共鸣,这时教师乘机指出:等学完平方差公式“之后,这个问题就是小菜一碟了。

”1.2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教师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设计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则体现了教师的智慧,让学生在走出教室时仍面对问题,怀抱好奇,正是课堂设计的成功之处。

例如:在讲过轴对称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2.1 在河流的两岸有两个村庄A和B,现要在河边上建一水电站,向两个村庄送水,问水电站建在何处,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1.2.2 在河流的同侧有两个村庄A和B,现要在河岸上建一水电站,向两个村庄送水,问水电站建在何处,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1.2.3 在两条交叉的道路边上,各有一个邮箱,中间有个邮局,邮电员要到两侧的邮箱中取回信件,再回到邮局,问邮箱设在何处?才能使邮电员所走的路程最短。

把课上到孩子心里——浅谈新课程下理想的课堂教学

把课上到孩子心里——浅谈新课程下理想的课堂教学

情 感 的撞 击
而, 师生 间情感 的同时运动和相互撞 击 , 便成 了学 习者以最佳心境 不 生 动 、 不鲜活?
投人学 习中的有效走进 孩子心灵 , 倾 听他们 的 “ 水尝无华 , 相荡乃成涟漪 ; 石本 无火 , 对击始发灵光 。 ” 越是形 心声 , 分享他们的快 乐。 在教学中欣赏 , 在欣赏中教学 , 这是一 种观 念, 一 种理想 , 一 种境界 , 它需要我们具有乐观 向上的品质 、 自尊 、
吉林省孤 儿 职业 学校 )
夸 ; r 窜 夸 ; } ■ } 宣 盥 夸k ; }
奄 r 夸 r 夸; 鲁 ; 业
宣; 窖夸 ● ; }・ 卓 妊r 夸 § 夸 业
生感知 历史 、 积 累历史知识 、 理解历史 。 教 师重在 自然启发 , 鼓励学 密逻辑性 的、 高度思辨性 的基础人文学科。 生 的新 发现 、 新见解 。学生重在 自主参 与学 习过程 。 以上是我个人 的几点粗浅认识 ,在这里希望得到大家 的指正 如,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 3课《 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 与指教 。 在史料教学中还存在着很 多问题 。 我们还要 去更深入地探
要求学 生理解 巴黎和会 、 华盛顿会议 的实质 、 影 响。如果直接给出 究 、 摸索 , 真正体现这一教学方法 的科学性 、 高效性 。“ 一分材料 出 结论 , 学生难 以理解 和接受 。那 么可以先 出示 对战败 国德 国的《 凡 分货 , 十分材料出十分货 , 没有材料便不 出货 。 ” 多一点基本 的史
二、 心 灵 的对 话
2 0 o 4 .
心灵的对话是优秀课堂教学 的一种本质性标 志 ,是课 堂教学
业 夸 } j 螺 jk・ 1 I ‘ t ・ 9 - j r 9k — 穹; }夸kr 宣 ’ r — 奄 a 夸kr I r 夸 妊r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
问难 、 激励评价等 。
8 . 效果显著 。教学成功与否最终要看教学效果 , 看教学
二、 如何上好课
( 一) 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 . 目 标 明确。一要 注 意适 合 性 。 既 体现 课 程标 准 的要
求, 又切合学生的实际 。二要注意全 面性 , 达到认 知 、 技能 和 情感 目标的统一。
生动 、 通俗易懂 。 6 . 组织严密。一方面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 , 要使教
授知识 的过程 , 或者是 传授知识 与培养能力 的过程 ; 其二, 认
为课堂教学 的本质是师生 双方 的共 同活动 , 是 由教 师的教与 学生的学组合起来 的共 同活 动过 程 ; 其三, 认为课 堂 教学 的

要: 教 学有没 有效果( 合乎 目 标) 、 有没有效率 ( 合乎 经济) 、 有 没有效益 ( 合乎 需要 ) , 并 不是 指教 师有没有
教 完 内容 , 或教 师教得认真 不认 真 , 而是指 学生有 没有学到什 么, 或者学生学得好 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 , 或者学 了 也没有收获 , 即使教 师教得很 辛苦 , 那也是 无效教 学。 关键词 : 课 堂教 学的本质 ; 有效教 学; 理想的课堂
与学密切配合 , 保持 教学 活动的有序性 , 避免课堂程序混乱 ,
教与学脱节 。另一方面 , 教学 活 动要结构 紧凑 , 科学 地分配 时 间, 以达 到教学的高效率。 7 . 气氛热烈。是指教 学 中学生应 自始 至终 在教 师的指 导下 , 充分 发挥 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要明确 气氛热烈与思维 碰触 、 “ 互动 ” 之 间的关 系。
能、 讲 授与教学语 言运用技能 、 课堂提 问与讨论技 能、 指导学
作者简介 : 马志刚 ( 1 9 6 2 一) , 男, 副院长 , 研究员 , 从 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

新课程条件下的理想课堂教学

新课程条件下的理想课堂教学
○ 反思的本质: “反思过程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寻找假定为核心。”——《批判反思型教师 ABC》 教师反思的三级水平:技术的合理性、实际行动、批判性反思。 ○ 教案实际上只是预案,教师有调整的权力和义务 ○ 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完善
教师的作用是“避免浪费”
“我现在坚持认为,发展的本能来自内部:发现是由我们 自己做出的,纪律是自我约束,成果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 首创精神。教师具有一种双重的作用,他以自己的人格和 个性激起学生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 定的目的的环境。他的作用是避免浪费,而浪费在生存的 较低阶段是自然的进化方式。”———怀特海:《教育的 目的》
○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对活动负责,有多样的组织 方式、方法
○ 教师是在社会组织支持下,代表社会施加影响
○ 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即通过各种活动使 学生身心发生比较持久的变化。
有效学习,“作为对人类学习的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 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勤奋操 练和练习转向对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上。”—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乔际平:北京实验教材实验调查
○ 充分利用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最好的进行态度、方法、 价值观教育的机会——正面或反面的机会 ○ 网络不应只是防范对象
4、创设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学生在安全 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师生都有不被嘲笑的自由 教师要带头说“我不知道” 学习环境设计的四个视角——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知识 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以共同体为中心的程度——在学习 环境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者作为发展中的主体,其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都是有 限的,年龄越小其自觉程度越差,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作为 主体的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要 求。

理想课堂是什么

理想课堂是什么

理想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有人说有理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舒适的学习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将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减到最小。

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宽敞的教室、和谐的色彩、舒适的课桌椅、充分的活动空间、完备的教学设施、充足的学习用具、多感官的刺激,这些都是我们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民主的领导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交流氛围、顺畅的交流渠道、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和的教学态度、教师期望的眼神、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恰当的表扬与鼓励、富有理性的批评和建议,学生自信的学习态度、友善的同学关系、充分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我们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情感环境。

在以上所说的众多的关注点中,我觉得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为重要。

教育中民主平等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真正的学习是愉快的,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效果也就跟着停止。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成为不少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

一堂理想的课堂三重境界,能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理想课堂三境界即:一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三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也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

事实上,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

正是因为这一公共课堂话语的缺失,在课堂评议时,参与者往往自说自话,用不同的词典解释同一堂课,最终无法通过有效的对话,达成共识。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1.品味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力所在课堂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艺术、教学艺术、教学情感等都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趣、思维状态、学习效果等都在课堂中展示。

因此,研究课堂、聚焦课堂、品味课堂是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2.课堂教学,学校要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机制是管理的保障。

要真正实现有效管理、有效教学、学校持续发展,没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即使有也不会持久性的。

理想课堂的设想

理想课堂的设想

理想课堂的设想我们教师总爱发出这样的感慨:“我都讲过,怎么一考试学生还不会呢”?为什么不这样想?这个问题我让他学习过吗?你没有把他动员起来,你讲了他没学,所以没会。

学生不学就不会这是真理,教师的职责就是想办法让他学。

看待是否理想课就得由这里作为出发点,老师表演艺术再高,学生不能接受,你能说是好课吗?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以以下这些指标作为参照。

一是学习的参与度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和参与的自觉程度,参与的广度,指班级中有多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在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或回答问题,有多少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探究;参与的深度,主要是在思考探究活动的质量上看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深刻程度。

看活动及计划的自主程度,以及讨论和探究活动的质量,特别是能否有根据地提出或回答问题,以及能否提出或回答有创意的例题:参与的自觉程度,主要是观察分析学习者参与的目的性,是对材料或问题本身感兴趣,还是对通过学习可得到的奖罚感兴趣,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还是消极应付地参与,以及在碰到困难、障碍时,参与的积极性保持程度等等。

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

参与的人越多,参与的深度越深,参与者的自觉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要注意这三者的关系必须做到辩证的统一,三者要和谐,不能单纯突出一点,满堂课上都提出一些YES与NO的简单问题,看着表面热热闹阚,实际上没有难度和真实效果的虚假交往。

一堂课练习题都由几个好学生快速解决了,但大多数学生无法参与,这里又少了个广度,我认为对参与的理解,主要是思维的参与。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其实教师教的方式决定了学生学的方式。

如江苏省洋思中学,教师每堂课只讲几分钟,基本让学生自学,学生就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呆呆地听讲了,因为没有人给他们系统地讲授,他们必须通过有深度地参与才能学到东西。

二是学习的效度学习的效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看作为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提出的学习任务解决得怎么样?解决程度如何?其次看投入产出比,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否合理,花费的时间是否恰当,是不是以较少的时空占有取得较多的收获,还是花赞了大量时间、大量资源,只解决了一个小问题,或只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的小侧面?在教育学习活动中,应该树立效益观念,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效益,尤其对于课堂只有40分钟的二中教师来讲,效益更加重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清泉学校肖世洪一.理想的课堂是生活化得课堂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内容也来源于生活实践,但它不能等同于生活实践,教育黑受教育者以科学的理性,但任何科学的理性又终究离不开感性的生活实践。

教育就是沟通科学理性与生活实践的桥梁。

如果课堂教育离开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那么,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所以,必须清醒而鲜明地认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

世新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旧、窄,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理化,读生活中的语文,理解生活中的政治、经济与哲学,在生活中把握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体验与感悟道德的力量,成为能动的道德主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引领学生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

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本身就是生活,是师生的生命历程。

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思考,构成了教学目标的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

同时,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否定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不要间接经验的教学,恰恰相反,教学回归生活,可以使既定的教材知识也生动起来,使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孩子们得直接经验,与他们更亲近。

这样,教材内容和其他的间接经验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价值,为学生所吸引,所接受,所融入。

二.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心灵相通的课堂至今,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抱着这样的概念: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实现设计好的教学思路的过程。

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完成教案设计的过程,教材是教学的圣经,课堂是教师演讲的舞台,教学是我将你听,教学活动主要就是教师完成知识传授而极少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

于是,在一些公开课或研究课上,上课的老师往往要上演事先准备好的精彩节目。

面对自己熟悉的学生,教师笑容可掬、从容不迫、有板有眼地开始上课,师生之间以短平快的一问一答为主,一切顺着事先设计好的方案推进,教学环节丝丝相扣,衔接的天衣无缝。

凸现“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根本

凸现“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根本

凸现“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根本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

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课堂教学“气和课则优”。

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

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

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间”。

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

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

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

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

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追求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追求摘要: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可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因此,教师要站在教学艺术境界的高一层,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体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性魅力。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追求新课程理念是理想,新课堂教学是现实。

短短一年多的新课程实验,我们在实验区学校的课堂高兴地看到,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

一、新课程实验的体验与感悟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可见,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实验区多数的课堂教学都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一是教师的角色在变。

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已开始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激情、个性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是教学行为在变。

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新课程理念已转化为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动力;三是学习方式在变。

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

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四是课程观念在变。

广大实验教师体验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简言之:社会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五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变。

我们从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无不感慨我们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教师的知识品位在提升,并在课改实验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如今实验区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打通课堂的壁垒,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

每节课有“形”有“神”、有“情”有“韵”,并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渲染一种优美、智慧富有儿童情趣的氛围,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融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演讲厅和挑战平台。

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

同时,体验到新课程学科教学要凸现学科特点不仅需要“形似”,即语文课要有“语”感、数学课要有“数”感、自然(科学)课要有“悬”感、音乐课要有“乐”感、美术课要有“美”感、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要有“悟”感、英语课要有“乐”感、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有“动”感等,还需要“神似”,即在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下,将激活的知识种子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中,实现师生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活力与生命活力的对接。

二、新课程实验的启示与反思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探索,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

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

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为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

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第二点启示是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的;新课程渴望更多课堂教学的动人场面也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给知识只是给了学生一个肉眼;给视野、方法才给了学生一个显微镜。

“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是“活”知识的源泉。

第三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呼唤教师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条件固然重要,而教师的素质更为重要。

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靠教师去创造。

如课堂教学没有现代媒体,用“土媒体”也能让课堂教学生辉,呈现亮点。

因此,教师的素质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可贵的创新精神;要站在人生境界的高一层,真正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

第四点启示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无限丰富的艺术。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第五点启示是新课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应是面面俱到,而是创新。

主要看课堂师生的互动;看学生的参与面;看教学流程的独特创意;看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智力的挑战;看师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

课程改革实验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应该说这些思考,或者说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这些思考和困惑正是实验的意义所在。

那么我们教师的主要困惑在哪里?一是有的教师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不是“自流”,“合作”不是“合坐”,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

二是有的教师无限度的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凸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

反之,贪多求全,四面出击,使教学目标缺乏重点,失去亮点。

这样,使课变得“不伦不类”,或者说课上得“漂浮”。

三是有的教师无限制的运用多媒体。

计算机媒体的运用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一种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是有的教师无目的的融合“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是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

有的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三个目标。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突出某一目标,忽略某一目标,没有有机的融合三个维度。

三、理想课堂教学的境界与艺术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

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理想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且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课堂就是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教师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是课程实验的形象大使。

那么,我们怎样去追求这种境界?第一,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

第二,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

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

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

教学风格具有独创性、稳定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其中独创性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特征,是教学个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教学风格是否形成的首要标志。

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努力形成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大家知道,在教学改革洪流中涌现了一批批教学风格流派。

像“随文识字”创导者斯霞;“愉快教学法”的创导者袁容;“情境教学法”的开拓者李吉林;“情感激励法”的杰出代表于漪;“三主四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自读---教读---练习读---复读)的首创者钱梦龙;“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创始人魏书生等等。

他们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了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思想影响思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效果,课堂里都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歌律。

由此感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的场所,你激励我,我激励你,像水泉相互滋润,像星光彼此照耀,师与生心的和谐、思维的碰撞、实践的协作,教师和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得到展示,个性尽可能得到张扬。

为此,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要体现十二个字: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展示魅力。

激情是创新的直觉思维,激情是情感的直接表象。

有激情就显活力,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

个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经验、教学特色和灵性的折射。

有个性就显灵性,就有特色,就有创新。

魅力是一个教师人格、道德、知识、智能等品位的综合体现。

有魅力就显形象,就有气质和风度,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就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第三,教学设计要更新---教学设计是一种思路,一个案例,也可说是一个把子。

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也恰似一幅蕴含师生人文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

我们教师要将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变为现实,就必须拿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那么,怎样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一要体现“一种革新”,即备课写教案革新。

要改变过去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的备”死课”不备“活课”的现状;要冲破传统教案,创新超越教参,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设计。

二要体现“三种价值”,即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创造价值。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应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合作探究式”等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设计。

新课程实验证明,一个平凡的老师,只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就能展开富有诗意的课堂图景。

可见,爱是教学的一门重要艺术。

如果没有爱,没有真诚,任何模式、方法大概都很难奏效。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枚谈道:“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教师不算是好老师。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赋予人文理念丰富的内涵。

这样,教师的劳动也就能涌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要体现“四个特征”,即一是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