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追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追求

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追求

摘要: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可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师要站在教学艺术境界的高一层,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体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性魅力。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追求

新课程理念是理想,新课堂教学是现实。短短一年多的新课程实验,我们在实验区学校的课堂高兴地看到,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

一、新课程实验的体验与感悟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可见,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实验区多数的课堂教学都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一是教师的角色在变。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已开始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激情、个性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是教学行为在变。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新课程理念已转化为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动力;三是学习方式在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四是课程观念在变。广大实验教师体验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

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简言之:社会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五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变。我们从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无不感慨我们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教师的知识品位在提升,并在课改实验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如今实验区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打通课堂的壁垒,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每节课有“形”有“神”、有“情”有“韵”,并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渲染一种优美、智慧富有儿童情趣的氛围,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融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同时,体验到新课程学科教学要凸现学科特点不仅需要“形似”,即语文课要有“语”感、数学课要有“数”感、自然(科学)课要有“悬”感、音乐课要有“乐”感、美术课要有“美”感、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要有“悟”感、英语课要有“乐”感、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有“动”感等,还需要“神似”,即在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下,将激活的知识种子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中,实现师生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活力与生命活力的对接。

二、新课程实验的启示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探索,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第二点启示是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的;新课程渴

望更多课堂教学的动人场面也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给知识只是给了学生一个肉眼;给视野、方法才给了学生一个显微镜。“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是“活”知识的源泉。

第三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呼唤教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条件固然重要,而教师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靠教师去创造。如课堂教学没有现代媒体,用“土媒体”也能让课堂教学生辉,呈现亮点。因此,教师的素质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可贵的创新精神;要站在人生境界的高一层,真正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

第四点启示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无限丰富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第五点启示是新课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应是面面俱到,而是创新。主要看课堂师生的互动;看学生的参与面;看教学流程的独特创意;看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智力的挑战;看师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

课程改革实验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应该说这些思考,或者说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这些思考和困惑正是实验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教师的主要困惑在哪里?一是有的教师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不是“自流”,“合作”不是“合坐”,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二是有的教师无限度的学科整合。学科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凸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反之,贪多求全,四面出击,使教学目标缺乏重点,失去亮点。这样,使课变得“不伦不类”,或者说课上得“漂浮”。三是有的教师无限制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媒体的运用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一种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效果。四是有的教师无目的的融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是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有的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三个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突出某一目标,忽略某一目标,没有有机的融合三个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