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论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推荐下载】论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论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本文讲述了关于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赶快阅读下吧。

 中国流通现代化问题,成为近些年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但还没有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文章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归纳,大体呈现出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全貌,以理清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发现新的研究视角,推进中国流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品流通;现代化;流通经济;贸易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业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制约了生产、消费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对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4年,至今有数十篇相关论文及专着,目前还缺乏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

基于此,我们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以理清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关于流通现代化定义 关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李飞曾将这些不同的观点归纳为状态说、动态说和综合说。

我们借助这种划分,补充了新的现代说文献,进行综述。

 (一)状态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流通现代化是一种状态。

黄国雄、曹厚昌认为所谓商业现代化,就是要以符合现代化市场要求的商品流通体制,并运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率地组织商品流通。

王诚庆、杨圣明认为流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在国民经济的商品化、社会化的同时,采用当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武装我国的流通,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流通生产力,形成现代化的国民经济流通系统,与现代化的国民经济生产系统和消费需求系统相耦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平衡运转和良性循环。

论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特点和有序化问题

论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特点和有序化问题

论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特点和有序化问题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

我国现阶段的商品流通特点和有序化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商品流通的特点1. 规模化和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也日益丰富。

各种线上线下的购物平台层出不穷,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2.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形式存在很大差异。

一线城市的商品丰富多样,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仍存在一定的供应不足问题。

3. 信息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形式日趋智能化、信息化。

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商品流通形式,提高了流通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二、商品流通的有序化问题1. 商品质量和安全:一些流通环节中出现了假冒伪劣商品、过期商品等问题,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2. 垄断和价格欺诈:一些产业链中存在垄断行为和价格欺诈,消费者选择权受到限制,价格不透明,需要加强市场监管。

3. 乱象丛生:一些地区和行业中存在不正当竞争、价格欺诈、强制交易等乱象,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力度。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当前我国商品流通虽然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要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推进,提高流通效率和便利性。

只有如此,才能让商品流通更加有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4. 总结回顾在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商品流通面临着规模化和多元化、地域差异、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多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商品流通的健康有序发展。

希望未来的商品流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通过本篇文章的深入探讨,让我对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特点和有序化问题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期待未来,在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商品流通能够迎来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介过程,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商品流通模式也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

1. 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流通模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封闭式的对外贸易政策,商品流通由国家垄断实行,商品商品供应和销售都通过国家的统一规划来实现。

在这个时期,商品流通主要由国营商业部门和集体经济企业组成。

在供应物资紧张时期,政府通过配给系统来保证各个行业和地区的物资供应。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逐步开放对外贸易,对外开放带来了全球化内外的经济活动,使得商品流通出现了全新的构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家逐渐从商品流通中退出,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逐步由市场生产力和企业来支配,商业业态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多样化。

新时期的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市场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商业机构逐渐专业化和品牌化,形成了家电、超市、百货等多元化的商业体系;流通业务的服务理念也不断更新,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增加消费者购买体验,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体验。

1. 商品流通市场大规模化向集约化发展在当代文明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世代,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商品流通逐渐向集约化和电子商务发展。

目前,我国在线零售行业发展迅速,于2018年零售额增长达到23.9%。

在线零售市场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使得电子商务逐渐代替了许多传统门店的购物模式。

2. 商品流通领域服务化和品牌化不断提升多样化的商品需求和消费者特定的消费群体市场,要求商品流通企业除了商品供应外,也需要提供专业的服务并建立品牌形象。

目前,多数consumer products产业的管理品牌化已成为主流,例如家电、时尚衣饰、日用品等, 而服务质量也成了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中国不断改革和转型的经济体制,使得商品流通市场面对巨大变化和挑战。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关乎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可以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因此,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学界对商品流通现代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流通现代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尤其是要界定清楚何为流通现代化,以及如何评价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

只有对现阶段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发现流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是研究我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领域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1)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的设计还不完善。

由于部分研究没有从现代化理论和商品流通理论等理论基础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使得研究者们在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数量的确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相应的评价结果也不尽相同。

此外,部分研究者构建的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过于庞杂,不仅使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受到限制,而且也增加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现实推广的难度,制约了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的时效性。

(2)商品流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研究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的研究没有确立权重,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二是有的研究仅仅给出了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的定性标准,无法据此形成一个可以量化的综合评价结果。

(3)采用现有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较少。

为了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了解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构成因素,在系统理论、经济现代化理论以及商品流通理论的支撑下构建了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可分解成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研究相关理论,探讨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各构成要素奠定基础;二是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分析各个子系统和维度的内涵;三是分析每个指标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建立一套可操作性较高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分析比较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确定适合本研究的方法,将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数;五是在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数的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根据不同类型省市自治区特点进行战略优先级分析,为各地区提升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提供建议。

流通现代化研究论文

流通现代化研究论文

流通现代化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流通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流通现代化成为了我国流通业的一个重要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流通现代化的问题。

本篇文档将对流通现代化研究论文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流通现代化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流通现代化。

流通现代化是指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流通业的高效运作和创新发展。

流通现代化不仅包括流通信息化、物流现代化、商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协同、消费者体验等多个维度的因素。

因此,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内容也非常广泛,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通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流通信息化已成为流通现代化的核心。

流通信息化主要针对流通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用,以及流通信息的共享和合作。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应用,为流通企业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支持。

二、物流现代化。

物流管理也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优化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物流现代化主要关注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例如无人机、AGV、RFID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商业现代化。

商业现代化主要关注商业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商业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商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全新的商业生态,完善供应链合作体系,促进产业互联网和消费升级。

例如互联网+、新零售、智慧零售等模式的出现,都是商业现代化的新实践。

四、社会协同和消费者体验。

现代化的流通业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关系和消费者体验。

社会协同强调流通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与供应商、客户等各方面的协同。

消费者体验则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安全、舒适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并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虽然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内容多样,但其核心是高效运作和创新发展。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阻碍流通现代化的问题。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我国的商品流通模式在不同的时期都经历了不同的变迁和发展,这些变迁和发展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也反映了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变化。

本文将对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1. 自然经济时期在自然经济时期,人们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基于自然资源的直接使用和交换,商品流通模式还没有出现。

这个时期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家庭手工业,商品交换则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换进行。

这种交换方式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而且是非常简单和基础的,由于没有货币和商业交易的环节,商业活动相对来说是非常有限和稀少的。

2. 地方集市时期地方集市时期的商品流通模式主要是以集市贸易为主,这个时期主要出现在唐、宋、元等朝代。

这个时期,城市化和商业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各地集市相继成为都市商业活动的中心。

这个时期,地方商人通过集市贸易来开展商业活动,社会贸易也开始日渐繁荣。

但由于交通工具和物流技术的限制,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积压、囤积较严重。

3. 专业市场时期专业市场时期又称商店经济时期,主要出现在明清两朝和民国初期。

这一时期商品交易中心逐渐由集市转移到专业市场和商店,同时,货币经济和市场经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专业市场和商店成为消费者获取商品和信息的主要场所,商业经济也进入到了规模化和组织化的阶段。

这个时期,社会贸易的体系和网络渐次成型,商品流通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商家们也开始注重市场推广和营销,商业活动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市场时期是指二十世纪以后的商品流通模式,也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期。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市场经济涵盖了商厦、超市、购物中心、连锁店、电子商务等多种商业形态。

这个时期,商品的品质和品牌成为了消费者选择购买的主要指标,市场也越来越注重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营销创新。

同时,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使得商品流通的时空限制不断被打破,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地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商品流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连接,也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服务的。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设,我国商品流通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化。

本文将就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1.计划经济阶段,商品流通模式相对封闭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商品流通模式主要由国营商业、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组成,以国家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商品的流通受到了政府的直接管理和控制。

商品的流通途径主要通过国有商业部门进行,由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商品流通模式相对封闭、落后和低效。

2.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流通模式逐步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流通模式逐步转向市场化和多元化。

国有商业逐渐衰退,私营企业崛起,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商品流通模式。

电子商务等新兴的流通方式也开始崭露头角,为商品流通带来了新的变革。

3.现代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商品流通模式也在向现代化和服务化方向不断演进。

物流、仓储、信息技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高效、更快捷的保障。

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商品流通企业也在积极地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二、现状分析1.多元化的商品流通模式目前我国的商品流通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封闭发展为多元化和开放的态势。

除了传统的实体零售商和批发商之外,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的流通方式也不断兴起。

各种不同的流通方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2.流通领域的专业化和专业化程度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从传统的货物流通转向服务和价值链的提升。

各类专业化的流通企业与运营商相继涌现,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深度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而逐步形成的,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研究进展和重要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国内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果商品流通现代化的理论探讨商品流通现代化属于供应链管理领域,是一个相对新兴的概念,至今仍不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学者在对商品流通现代化理论进行研究时,多从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流通渠道和零售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其中,阮清华教授提出的“全渠道营销”和“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等理论成果深受广大学者和实践者的赞誉。

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商品流通现代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内多家企业已开展了信息化与物流、信息化与供应链以及信息化与零售等相结合的探索。

龙源电子商务、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渠道重构,推进了商品流通现代化。

商品流通现代化的现状我国的商品流通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物流效率低、渠道管理不规范、流通环节多、成本过高等问题仍然突出。

同时,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加速。

国际研究进展国外商品流通现代化最新趋势国际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已经走在了我国的前面。

近年来,国外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从线下渠道向线上渠道转型,这也驱动着物流、供应链管理、零售等相关领域加速迈向智慧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化。

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国外商品流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为我国商品流通现代化提供了借鉴。

国外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可借鉴点国外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美国去年发布了一份“零售业2020年展望”报告,分析了未来零售业的6大趋势:线上和线下将融合、奢侈品消费呈下降、购物体验日益重要、网络营销会越来越个性化、移动设备与全球化趋势相辅相成、大数据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发展中国家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挑战主要包括:物流成本高、流通环节复杂、私营资本缺乏等问题。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商品流通模式是指商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和交换方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商品流通模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下面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的货物交易市场到电子商务的兴起等方面,对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

在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流通主要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生产者根据计划生产商品,由国家指定的统一商业机构进行分配。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统一,但缺乏竞争机制,商品供应不足,消费者选择权受限。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商品流通模式逐渐发生了变革。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商品流通模式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传统的部分农村、城市小商品市场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向规模化发展。

此时,商品的流通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消费者的选择权增加,商品供应逐渐得到满足。

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商品流通效率低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成本较高。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我国商品流通模式发生了更大的变革。

电子商务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和交易。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商品可以更加便捷地流通,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所需商品,并且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

电子商务还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商业机会。

尽管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电子商务在该地区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信用和质量问题,如假货、售后服务问题等,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强监管和管理。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冲击,许多实体店面面临着生存困境。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传统的货物交易市场到电子商务的兴起的演变过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流通模式正朝着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监管和管理,以促进商品流通的健康发展。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商品流通是指商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和交换过程,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计划经济时期到现在的市场经济时期,不断进行着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对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流通模式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流通模式主要是由政府垄断的集体经济体制所主导。

在这个时期,商品生产、流通和销售都受到了国家计划和管理的控制。

国家通过计划经济的手段统一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实行了商品的统一采购和分配制度。

这种商品流通模式虽然能够保障商品的供应和均衡发展,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市场活力不足的问题。

二、改革开放后的商品流通模式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逐渐转向了市场经济,商品流通模式也得到了深刻的改革和调整。

国家开始逐步放开对商品流通的控制,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商品的流通和销售。

我国还积极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流通管理和技术,推动了商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这一时期的商品流通模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市场体系也逐渐形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模式也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商业和城乡集市之外,我国还逐渐发展起了现代化的商业连锁、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等新型的商品流通模式。

这些新型的商品流通模式不仅提高了商品的销售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购物体验。

一些国有企业也在改革中实现了转型,加入市场竞争,实现了商品的自主流通和销售。

四、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商品流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

但与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商品流通模式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是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上。

其次是一些传统的流通企业在面临新兴的市场竞争时,存在着转型和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一、发展历程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当时商品的流通主要依靠物物交换和市场交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逐渐兴起,商业中心和集市相继形成,商品流通逐渐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宋代,我国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市场交易成为主要的商品流通方式。

此时期,大型集市和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商品流通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开始多样化。

明清时期,我国商品流通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马帮贸易和海上贸易成为重要的商品流通方式,大量商品通过这些渠道进行流通,商品的交易量和范围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20世纪初期,中国正值民主革命时期,商业活动逐渐复苏。

此时期,我国商品流通模式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商业集团和商业连锁逐渐兴起,实行现代营销管理的企业也逐渐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流通模式更加多样,市场化的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新的商品流通主体,实体商业和线上商业共同构成了我国商品流通新格局。

二、现状分析1. 传统渠道与现代渠道并存尽管电子商务快速兴起,但传统的商品流通渠道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商品流通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这些地区的商业发展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2. 电商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带动了我国商品流通业的转型和升级。

3. 跨境电商崛起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跨境电商逐渐崛起。

我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引进国外优质商品,同时也可以将我国的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实现了商品流通的双向发展。

4. 供应链管理不断完善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商品流通的供应链管理也在不断完善。

各大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风雨三十年摘要:30年来中国商品贸易市场取得巨大历史成绩。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仍处于较快上升区间。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担负重要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商品市场改革开放批发市场2008年,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迎来了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风雨30年。

这30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还肩负哪些历史任务呢?一、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历史功绩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近10万个批发市场,可以归纳以下十大历史功绩。

1、在物资计划分配体制解体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广大的商品批发市场衔接供需,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2、全国近8万多个批发市场,不管是产地型、销地型或集散型,成为中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批发与零售的主要业态,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批发市场销售额达到万亿。

特别是农副产品,建材等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农副产品与建材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对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满足生产建设的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批发市场已成为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富民一方的有力支撑,也是使一些城镇、一些产品打进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杠杆。

4、批发市场已成为城乡结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从事批发市场的就业人员有1,000多万,加上市场相关人员与他们的家人,实际上稳定了3,000多万人的生活保障。

5、批发市场培育了一大批企业家与商人,目前,中国不少著名企业家是从批发市场走出来的,他们现在从事的各种产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6、批发市场,特别是生活资料批发市场,其低廉的商品价格满足了广大低收入阶层的需要,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起到了一种补充作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7、批发市场也成了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的流通方式的重要试验田。

8、批发市场从东部逐步推向中部、西部,实现梯度转移,对东部经济带动西部经济是一种有效的通道。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一、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要求,取得了长足进步。

1. 改革开放初期的混乱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商品流通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当时,商品流通市场混乱,流通环节中存在大量的中间环节和计划经济遗留问题,导致了高昂的流通成本和低效率的问题。

商品市场供应不足,商品断档现象较为常见,导致了市场供需不平衡。

在这一时期,我国商品流通模式正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

2. 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商品流通模式开始逐步规范化和市场化发展。

国家对商品流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加大了市场准入和监管力度,推动了商品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农村集市和传统市场逐渐被规范的超市、商场所取代,商品流通模式逐渐走向现代化。

3. 电子商务时代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流通模式迎来了新的转型时期。

电子商务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购买商品,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

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商品流通模式更加便捷、高效和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4. 新零售时代的探索近年来,新零售模式的兴起成为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热点。

新零售模式将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商品供应链、营销和服务的升级和优化。

新零售模式的发展,为我国商品流通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提升了商品流通模式的智能化和科技化水平。

二、现状分析1. 传统流通模式与现代流通模式并存目前,我国商品流通模式呈现出传统流通模式与现代流通模式并存的特点,传统的零售店、市场依然占据着一定市场份额,而现代化的超市、商场、电商平台等也在快速发展。

这种并存的现状既体现出了我国商品流通模式转型的不完全,也提醒我们在推动新流通模式发展的也要积极保护和改造传统流通模式。

2. 电子商务成为主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主流。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一、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模式到市场经济时期的多元化模式的演变。

在改革开放初期,商品流通模式主要是由国有商业部门垄断经营,商品从生产到流通都由国家统一安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品流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第一阶段是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逐步淡化了国有商业部门的垄断地位,大力发展了私营企业,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萌芽。

商品流通模式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个体户、私营企业、合作社等私营经济主体开始参与商品流通,形成了市场供求双方多元化的交易渠道。

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阶段。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商品流通模式更加多元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流通方式。

在这一阶段,传统的批发、零售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流通方式所替代,如便利店、超市、电商等新型零售方式成为主流。

物流、仓储、配送等配套设施也随之发展完善,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商品的流通跨地区、跨时空的特点更加明显,商品流通的网络化、信息化、统一化越来越成为主流。

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的成熟阶段。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商品流通模式不断向着现代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电商、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兴的流通方式不断涌现,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零售、无人零售等新颖的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也逐渐融入到商品流通领域,为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商品流通模式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批发、零售市场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新兴的电商、物流、仓储等流通方式也在不断崛起。

电子商务是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一大亮点。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电商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

据统计,我国电子商务零售额在不断增长,已成为我国商品流通模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国物流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

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

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我国农村市场上有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三大类商品。

但三类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比较低、流通渠道不畅,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中出现了“进不顺、出不畅”的尴尬局面。

这种尴尬局面不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就只能是进一步优化我国农村商品流通渠道,逐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之路。

本文首先从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国家或地区综合现代化评价模型,从流通规模、流通贡献、流通效率、流通制度、流通方式和流通组织等6个方面14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09年底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状况的相关截面数据,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上海、北京和浙江等省市的农村经济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和差距,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项指标有较大差异,其中制度现代化水平最高,流通方式现代化水平较高,但流通规模、流通贡献、流通效率和流通组织等指标与流通现代化指标差距较大。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还有一定差距。

其次,本文分析了现有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模式,主要从“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模式、农村新合组织发展模式和区域专业化发展模式等六大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各个发展模式进行了评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开始构建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模式,从构建思想和构建原则出发,分别对农产品、农资产品和农村日用消费品三类商品的流通现代化模式进行构建,其中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基于农商对接的角度。

最后,本文依据构建的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模式,论述了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分别从流通规模、流通贡献、流通效率、流通方式和流通组织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模式的保障措施。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摘要:中国流通现代化问题,成为近些年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但还没有文献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文章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归纳,大体呈现出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全貌,以理清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发现新的研究视角,推进中国流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品流通;现代化;流通经济;贸易经济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业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制约了生产、消费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对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4年…,至今有数十篇相关论文及专著,目前还缺乏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

基于此,我们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以理清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关于流通现代化定义关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李飞曾将这些不同的观点归纳为状态说、动态说和综合说。

我们借助这种划分,补充了新的“现代说”文献,进行综述。

(一)状态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流通现代化是一种状态。

黄国雄、曹厚昌认为所谓商业现代化,就是要以符合现代化市场要求的商品流通体制,并运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率地组织商品流通。

王诚庆、杨圣明认为流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在国民经济的商品化、社会化的同时,采用当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武装我国的流通,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流通生产力,形成现代化的国民经济流通系统,与现代化的国民经济生产系统和消费需求系统相耦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平衡运转和良性循环。

吴运生、张中华认为流通现代化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经营变革、市场创新、技术进步的商业新战场。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夏春玉;瞿春玲;李飞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10(0)9
【摘要】中国流通现代化问题,成为近些年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但还没有文献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文章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归纳,大体呈现出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全貌,以理清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发现新的研究视角,推进中国流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夏春玉;瞿春玲;李飞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0
【相关文献】
1.农村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J], 仝新顺;吴宜
2.农村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 [J], 仝新顺;吴宜
3.中国商品市场发展前沿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J], 柳思维;唐红涛
4.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构成要素 [J], 李飞
5.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J], 瞿春玲;李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综述摘要:中国流通现代化问题,成为近些年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但还没有文献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文章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归纳,大体呈现出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全貌,以理清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发现新的研究视角,推进中国流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品流通;现代化;流通经济;贸易经济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业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制约了生产、消费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对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4年…,至今有数十篇相关论文及专著,目前还缺乏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

基于此,我们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以理清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关于流通现代化定义关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李飞曾将这些不同的观点归纳为状态说、动态说和综合说。

我们借助这种划分,补充了新的“现代说”文献,进行综述。

(一)状态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流通现代化是一种状态。

黄国雄、曹厚昌认为所谓商业现代化,就是要以符合现代化市场要求的商品流通体制,并运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率地组织商品流通。

王诚庆、杨圣明认为流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在国民经济的商品化、社会化的同时,采用当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武装我国的流通,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流通生产力,形成现代化的国民经济流通系统,与现代化的国民经济生产系统和消费需求系统相耦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平衡运转和良性循环。

吴运生、张中华认为流通现代化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经营变革、市场创新、技术进步的商业新战场。

它以高度社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力为基础,伴随着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而产生与发展的。

(二)动态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流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容和标准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也是一个新内容持续性取代旧内容的过程,表现为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不断进步和观念不断更新。

现代化是动态的,所谓流通现代化正是对流通时间与空间集约化的不间断追求。

贾履让、张志中认为,流通产业现代化作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构成要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其内涵既包括生产力的发达水平,又包括生产关系的健全和完善程度;既包括社会经济基础建设状况,又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问题;既包括现代科技应用水平和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等硬件因素,又包括经营观念、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文化氛围等软件条件。

黄木姣认为“流通现代化”的含义广泛,内容也很丰富。

流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它以流通体制的优化和多元化、规模适度化、管理规范化、组织社会化和专业化,劳动手段先进、劳动者素质高为标志,以系统性、动态性、经济性、综合性为特征。

晏维龙认为流通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适应生产、消费以及流通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与时俱进”的过程。

武云亮和赵玻认为,流通现代化就是以高技术为支撑,融合现代管理理念,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福利为目的的商品流通领域的变革过程。

(三)综合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流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

丁俊发、张绪昌认为商品流通现代化是指在商品流通的全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化的流通方式、管理方法,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使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宋则将流通现代化定义为在实体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凭借先进理念、思维方法、经营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流通格局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进行的全面改造和提升,以便全面、系统、大幅度地提高流通的效能。

文启湘、周昌林认为现代流通即社会化大流通,它是涵盖着一切可以用于交换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载体与非物质载体以及交换关系的总和。

(四)现代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前三种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通现代化的内涵,但仍不完善。

一个共同的缺陷是主要从流通的角度而非现代化的角度来探讨流通现代化的问题,这样导致对流通现代化内容描述较为具体,强调了新技术、新管理、新方式等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却忽视了流通现代化客观变化过程是社会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它是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而实现的,不可能单独实现。

基于此,李飞将流通现代化定义为:公元1500年以来乃至以后,伴随着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形成而发生的流通领域的变革过程。

伴随着工业化社会出现的流通领域的变革过程,称为前期流通现代化,伴随着信息化社会出现的流通领域的变革过程,可以称之为后期流通现代化。

宋则、张弘认为流通现代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而在商品流通领域发生的变革、创新过程。

王成荣将流通现代化定义为同步于社会现代化进程而发生在流通领域的创新、变革的过程。

二、关于流通现代化的内容由于学者们对流通现代化的理解不同,定义不同,自然也对其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是,这些不同不是本质上的不同,而是形式上的不同,有诸多的相近之处。

黄国雄、曹厚昌认为所谓商业现代化,包括:组织流通的现代化;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流通设施和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及信息处理现代化。

杨圣明、王诚庆认为,流通现代化,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内容,而且要体现时代发展的内容,包括科学的流通经济体制、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乃至先进的经营方式等。

黄木姣认为,流通现代化包含了流通技术、装备设施、组织管理、流通方式等方面现代化的内容。

晏维龙认为,流通现代化包括流通观念的现代化、流通组织的现代化、流通经营的现代化、流通布局的现代化、流通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流通制度的现代化。

丁俊发、张绪昌认为,商品流通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人员意识、知识素质现代化;商品流通设施、工艺及标准的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现代化;商品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3。

吴仪认为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商业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流通管理的现代化、商业人才的现代化、流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李飞认为流通现代化,包含着物质、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是指市场、商店、仓库、道路、车辆、流通量等金钱物质要素的增长;制度层面是指市场法制秩序、流通体制与政策环境等内容;观念层面是指对市场经济的社会认同和符合市场经济的日常伦理。

三、关于流通现代化的评价关于流通现代化评价的研究,大体始于2002年左右,起初局限在定性方面,后来开始了定量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代表性研究成果有三个,我们按着成果发布顺序分别进行介绍。

(一)宋则等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流通视角进行评价,包括的内容有:流通总规模、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流通效率、流通环境、流通组织化程度、流通结构、流通人才素质、流通信息化水平、流通方式及流通资本11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包含有若干指标,构建了一个包括50个一级指标,若干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流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各个指标之间没有权重关系,因此不能相加,自然不能具体评价一个地区流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二)李飞等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商品流通物质现代化、商品流通制度现代化和商品流通观念现代化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括三级子系统的相应指标体系。

其中,商品流通物质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规模、商品流通贡献及商品流通效率三个中类指标;商品流通制度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非国有化程度、商品流通市场化程度及商品流通组织创新三个中类指标;商品流通观念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公平观念和商品流通诚信观念两个中类指标。

在此指标构建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商品流通现代化各个具体指标的权重,根据英克尔斯的现代化指标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和我国的优秀标准等,给出了各个指标现代化水平的具体数值,建立了一个可以应用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三)王成荣等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政府维度、企业维度以及消费者维度构造了一个城市商业现代化基本评价模型,V=f(x,y,z),对北京城市商业现代化进行了评价。

模型中,V为总评价值,f为评价函数,x为政府维度评价因子,y为企业维度评价因子,z为消费者维度评价因子。

其中政府维度从饱和度(反映城市商业规模及资源占有情况)、成熟度(反映城市商业的发达程度及商业资源的利用程度)、繁荣度(反映城市商业生态平衡状态及对外商吸引力与辐射力)、贡献度(反映城市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公平度(反映城市商业环境的优化程度)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企业维度从人性化(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程度)、科学化(反映企业组织、经营与管理的科学程度)、效率化(反映企业经营的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大小)和社会化(反映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消费者维度从安全度(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程度)、便捷度(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的方便程度与快捷程度)、舒适度(消费者在商业营业场所中感受到的舒适程度)及体验度(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与心理体验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关于流通现代化的差距现有研究认为,我国流通现代化的差距主要集中于物质现代化层面和制度现代化层面。

(一)物质层面1流通业经营方式落后。

流通业中传统的经营方式、业态仍居主导地位。

从零售业来看,虽然超级市场日益取代了百货店的主导地位,但其规模和连锁化程度等方面与国际大型企业还有明显差距,同时,专业店、折扣店等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使流通企业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

2流通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发展现代化的流通业,需要培养经营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以提高流通效率,取得规模效益,而我国流通产业分布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同时资金与技术的限制进一步制约了流通企业的规模扩张,使流通业形成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专业化流通企业严重缺乏的格局,流通产业集中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以零售业为例,2003年,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

和CR。

分别为10.7%和14.6%,分别是同期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4.12倍和3.75倍。

由此可见,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处于较低的水平。

3流通业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也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而我国流通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POS系统、EOS系统、MIS系统还没有普遍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