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致脑内血肿的CTA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致脑内血肿的CTA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颅 内动脉 瘤破 裂 引起颅 内血 肿 的发 病 率 为 4 %

3 % , 亡率 达 2 % ~5 % , 4 死 1 8 比不 伴 颅 内 血 肿 的
20 08年 9月 间收治 了 3 5例 颅 内动脉 瘤 破 裂伴 脑 内
血 肿患者 。现 就诊 断及 治疗 体会报 道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山东 医药 2 0 0 9年第 4 9卷 第 1 2期
颅 内动 脉 瘤 致 脑 内血 肿 的 C A诊 断 T 与显 微 手 术 治 疗
吕 涛, 尹 强, 关俊 宏 , 翔泰 , 魏 陈 铎 ( 中国 医科 大学 附属盛 京 医院 , 宁沈 阳 10 0 ) 辽 1 0 4
[ 摘要 ] 回顾性分析 2 0 0 3年 2月 一 0 8年 9月我科收 治的 3 20 5例 颅 内动 脉瘤 破裂并脑 内血肿 患者 的临床资 料 。发现 3 .T D C A可早期明确诊断颅 内动脉瘤 , 根据 G S评估标准 , O 患者 出院时恢复 良好 2 例 , 1 轻度残废 1 0例 , 重
患者 总体死 亡 率 6 ~1%要 高很 多 ¨ 。近 年来 , % 0 随着影像 学 的 发展 ,DC A检 查 无 创 、 速 、 捷 , 3 —T 迅 便
可显示 动 脉瘤瘤 颈 、 载瘤 动 脉 或 瘤体 的空 间 立 体结
1 1 临床 资料 .
选 择 颅 内动 脉 瘤 破 裂伴 脑 内血 肿
空间解剖关系 , 并且能模拟手术人路成像 , 为手术人 路及 术前 评估 提供 可靠 依 据 , 动 脉 瘤 的诊 断 中越 在 来 越被 神 经 外 科 医生 重 视 J 。破 裂 动 脉 瘤 伴 发 脑
内血 肿 与 自发 性 脑 内血 肿 在 C T上 难 以鉴 别 , 们 我

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A、概述:建议就诊于神经外科。

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

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外伤性颅内血肿形成后,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早期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B、临床表现:(一)、硬脑膜外血肿1.外伤史颅盖部,特别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局部有伤痕或头皮血肿,颅骨x线摄片发现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或后枕部受伤,有软组织肿胀、皮下淤血,颅骨x线撮片发现骨折线跨过横窦;皆应高度重视有硬脑膜外血肿可能。

2.意识障碍血肿本身引起的意识障碍为脑疝所致,通常在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发生。

由于还受到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因此,意识障碍的类型可有三种:①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脑震荡或轻度脑挫裂),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者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②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则见不到中间清醒期,可有“意识好转期”,未及清醒却又加重,也可表现为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③少数血肿是在无原发性脑损伤或脑挫裂伤甚为局限的情况下发生,早期无意识障碍,只在血肿引起脑疝时才出现意识障碍。

大多数伤员在进入脑疝昏迷之前,已先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定向不准、遗尿等表现,此时已足以提示脑疝发生。

3.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因牵址受到刺激,患侧瞳孔可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随着动眼神经和中脑受压,该侧瞳孔旋即表现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睑下垂以及对侧瞳孔亦随之扩大。

应区别于单纯前颅窝骨折所致的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其瞳孔散大在受伤当时已出现,无进行性恶化表现。

视神经受损的瞳孔散大,有间接对光反应存在。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治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治

例 ,坠落伤 6例 ,打伤 8 ,滑跌伤 3 。临床 伤 例 表 现 ,均有不 同程度的头痛 ,伴恶心呕吐 ,2 例有 1 不同程度的意识 障碍 ;6 例病人急诊行去骨瓣减压
和血肿 清 除术 ,发 生脑 疝 4例 ,2例 人 院至 术后 意
中图 分 类 号 iR 5 . 5 6 11 *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
近 年来 随着 头 颅 C T检查 的普 及 ,外 伤性 迟 发


头部 外伤 后 ,首 次 C T检 查未 发 现脑
性脑 内血肿在 临床 中已很常见 。此类病人早期及 时 的诊断和治疗 ,与病人 的预后有直接关系 ;延

骨瓣减压和血肿清除术 ;其余 1 5例病人均给降颅 压 、止 血 ,对症 等 保守 治疗 。 结 果 2 2例手术病人 中,3 脑疝加重最 例
终死亡 ,1 例呈植物状态生存 ,偏瘫 5例 ,失语 2 例, 智力低下 3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 例
收 稿 日期 :2 0 一 l0 0 6 I一 l
后血 肿量 大 于 3 m 或 意识 障 碍 进行 性 加 重 者行 去 0l
脑组织后脑压一度 降低 ,后又 出现不 明原 因的颅 内压增高病人应想到其它部位迟发性血肿的可能 。 先 在 可能 发 生 迟 发 血 肿 的部 位 钻 孔 探 查 ,必 要 时
术 中行 C T复查 ,再处 理 。 () 对 术后 病 人意 识 4
误诊 治可 危 及 生命 。 笔 者对 我 院 近 年 收 治过 的 3 7 例 迟 发 性 脑 内血 肿 的发 生 机 制 、预 防 、治 疗 加 以 讨论 ,现报 告如 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本 组 男 2 8例 ,女 9例 ,年 龄 2 7 O~ 5岁 ,平 均 年 龄 4 8岁 。 受 伤 原 因 :车 祸 2 O

颅内血肿常规护理

颅内血肿常规护理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疾病定义: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若为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在和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分类:1、根据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分为:(1)硬脑膜外血肿(EDH):出血积聚于颅脑和硬脑膜之间。

(2)硬脑膜下血肿(SDH):岀血集聚在硬脑膜下腔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

(3)脑内血肿(ICH):出血聚集在脑实质内。

2、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1)急性型3天内出现症状。

(2)亚急性型3天-3周出现症状。

(3)慢性型3周以上才出现症状。

硬脑膜外血肿一、病因: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硬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颞区。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一)意识障碍可以是原发性脑损伤直接所致也可以是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引起,后者长发生于伤后数小时至1-2天。

典型的意识障碍是在原发性意识障碍之后。

经过中间清醒期,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渐次加重。

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严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也可能不出现中间期清醒期。

少数病人可无原发行昏迷,而在血肿形成后出现昏迷。

(二)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头疼、恶心、呕吐剧烈。

一般成人幕上血肿大于20ml、幕下血肿大于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幕上血肿者大多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故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场常发生在意识和瞳孔改变之后。

幕下血肿者可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较早发生呼吸骤停。

三、辅助检查:一般外科检查外CT是最主要的辅助检查若发现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可有助于确诊。

四、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五、治疗原则: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确诊明确,原则上立即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高压,避免形成脑疝术后。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
结 报道 如下 :
1. . 1术前 及 术 后 血 肿 情况 5 4 5例 患 者 中 , l例 患 者 术 前 为 l
硬 膜外 血肿 , 后 迟发 性 血肿 部位 : 患 者 为硬 膜 下 血 肿 , 术 4例 4例 患者 为硬 膜 下 伴 脑 内血 肿 , 3例 患者 为 硬 膜 外 血 肿 ;9 2
1. . 2术后 迟 发 性血 肿 与术 前 血 肿 关 系 根 据 迟 发 性 血 肿 与 4
伤 方 式 为 :O例 患 者 为 交 通事 故 伤 ,6例 患者 为 摔 伤 , 3 1 6例
患者为 高处 坠 落伤 , 3例患 者 为 打伤 ; 伤 部位 为 :7例患 者 受 2 为额 颞 部 ,0例 患 者 为 颞 顶 部 ,0例患 者 为顶 枕 部 , 1 1 8例 患 者 为枕 部 :入 院 时患 者 的 G S评 分 :2例 患 者 为 l ~ 5 ; C 1 3 1分 2 例 患者 为 8 1 3 ~ 2分 ,0例 患 者为 7分 以下 。 2
上患者为 9例 ,0 8 L患者为 2 4 -0m 6例 ,04 2 0mL患者为 1 例 , 3 2 0mL以下 患 者 为 7例 。
其 中 .0例 患 者有 急 性 脑膨 出 的表 现 ,其余 3 2 5例 患者 的临 床 表现包 括 :2例患 者为定 向力 障碍治疗 好转后 再次 恶化 ,4 1 1
例 患者 术前 为硬 膜下 血 肿 , 后 迟发 性 血 肿部 位 :4例 患 者 术 1 为 硬 膜外 血 肿 ,3例 患者 为 脑 内血肿 , 患 者 为 硬 膜 下 血 1 2例 肿 伴 脑 内血肿 ;5例 患者 术前 为 脑 内血 肿 , 后迟 发 性 血 肿 l 术
1资料 与方 Βιβλιοθήκη 血 . 患者 为脑 挫 伤伴 有颅 内点状 出血病 灶 。 6例 9例 患者 为 硬

颅内血肿的诊疗特点

颅内血肿的诊疗特点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
➢慢性颅内高压症状。 ➢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肢体活
动障碍,语言障碍等)。 ➢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精神症状(临床
以误认为“老年状态”)。
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CT示:颅骨内板下 低密度新月形、半 月形影,少数为高、 等或混杂密度。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
肿位于伤灶附近或伤灶裂口中,部位多数 与脑挫裂伤的好发部位一致,少数与凹陷 骨折的部位相应。 ➢②深部血肿 多见于老年人,血肿位于白 质深部。
脑内血肿
➢出血位置:
• 脑皮质 • 基底节区 • 脑干 • 小脑
脑内血肿——CT表现
➢CT检查:在脑挫裂 伤灶附近或脑深部 白质内见到圆形或 不规则高密度血肿 影,同时可见血肿 周围的低密度水肿 区。
• 复合性血肿 出血多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静脉出血。 • 单纯性血肿 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
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
➢常合并脑挫裂伤,病情多较重。
• ①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 • ② 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呕吐、意识改变、脑疝体
征; • ③ 局灶性体征 根据受累部位,可出现偏瘫、失语、
癫痫等; • ④ 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
月形、半月形影。
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CT表现:颅骨内板 与脑表面之间高等 密度或混合密度新 月形、半月形影。
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
➢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内外减压; ➢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出血量少者。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形成机理:
• 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有轻微的头外伤或无外伤史。
• 新生的血肿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血肿腔 凝血机能减弱,包膜新生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 出,使血肿再扩大,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

预防
无特殊。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此种“迟发性卒中”与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 在年龄、血肿分布和病史等方面可以区别。对于脑血管畸形、 颅内动脉瘤和肿瘤内出血,在有外伤史的情况下,术前难以决 然区分,脑血管造影、CT检查和病程的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
确诊后应及早作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促进功能恢复。
预后
本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为25%~55%,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在于加强临床观察,尽早复查CT,及时诊断、迅速清除血肿, 并给予合理的术后处理。
流行病学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发病率约在1%~10%之间,多见于年 龄较大的颅脑外伤病人,发病高峰常在脑挫裂伤后3天内或于 清除其他脑内血肿突然减压之后。
病因
本病是在外伤后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 部位形成血肿。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外伤后迟发性血肿的形成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脑损伤局部二氧化化碳蓄积,引起局部脑血管扩张,进一 步产生血管周围出血。 2.血管痉挛引起脑局部缺血,脑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多次出 血。 3.脑损伤区释放酶的代谢产物,损伤脑血管壁引起出血。 4.有人认为与外伤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有关。 此外,治疗过程中控制性过度换气、过度脱水致颅内压过低, 均可加重出血。
临床表现
大部分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的原发伤不重,病人在经 过一阶段好转或稳定期,数天或数周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意识 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体征或原有症状体征加重,部分患者的 原发伤可以很重,伤后意识障碍亦可一直无改善或加重。复查 CT才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
并发症
1.继发性脑肿胀和脑水肿。
2.重症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早期采取相应措施加以 预防。 3.长期昏迷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下丘 脑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褥疮等,在加强护理措施的同时,应 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

颅内血肿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颅内血肿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颅内血肿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1.CT扫描CT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颅内血肿的影像学方法。

血肿在CT图像上呈现为不同密度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

根据血液的密度变化,颅内血肿分为以下几类:① 新鲜血肿:表现为高密度,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较高的铁离子。

② 亚急性血肿:表现为较高密度,密度逐渐降低,与降解的红细胞内的铁离子减少有关。

③ 慢性血肿:表现为较低密度,与红细胞降解产物的吸收和水分的增加有关。

在对颅内血肿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与其他颅内病变进行区分,包括肿瘤、脑梗死、脑梗塞、脑脓肿等。

通过以下特征可以帮助进行鉴别诊断:①血肿的局部形态和位置可以与肿瘤进行区别,血肿通常具有边缘清晰且临近外部或内部颅骨的特点。

② 血肿病因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帮助与脑梗死、脑梗塞和脑脓肿进行区分。

③ 脑血管CTA、MRA等血管成像方法可以排除血管病变导致的血肿。

血肿的位置与其病因有关,常见的血肿类型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血肿等。

通过CT图像可以确定血肿的具体位置和形态,有助于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血肿的变化和发展:CT扫描可通过不同时相的图像来观察血肿的变化和发展。

新鲜血肿在早期表现为高密度,然后在几天内逐渐变为亚急性和慢性血肿。

2.MRI扫描颅内血肿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之一是MRI扫描。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的相互作用,生成具有很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观察颅内血肿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①T1加权图像:在T1加权图像上,新鲜血肿呈现为高信号区域,与周围脑物质对比明显;亚急性和慢性血肿呈现为低信号区域,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较低。

通过T1加权图像,可以确定血肿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②T2加权图像:在T2加权图像上,新鲜和亚急性血肿呈现为高信号区域,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相比更为明显;慢性血肿呈现为低信号区域。

通过T2加权图像,可以进一步明确血肿的类型和程度。

浅谈颅内血肿的治疗

浅谈颅内血肿的治疗

5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 O .20CHI NA FOREI GN M EDI CA LTREATM EN T临床医学(12)术后1周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走动(除非特别治疗需要),做好心理指导工作,减缓病人的紧张心理。

在护理上严格按显微外科要求进行护理。

这些也是防止血管危象,保证皮瓣成活很重要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1]王澎寰.手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2]梁达荣,罗卓然,邓忠远,等.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早期修复手部深度伤[]广东医学,,65[3]刘方.人体解剖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15.[4]张发惠.足外科临床解剖学[M ].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5]王澎寰.手外科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7.[6]顾玉东.四肢的显微外科修复[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5.【收稿日期】51采用Y L-I 穿刺针依据CT 片确定血肿中心在颅表的位置。

针钻一体刺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将内径3m m 的不锈钢穿刺针牢固固定在颅骨上,针芯退出后用盖帽封死,侧孔接引流管。

多部位血肿可用双针或多针穿刺。

血肿呈液态或半固态者单纯抽吸即可;血肿如为固态,难以吸出,可用振荡手法注入生理盐水至血肿腔内融出一小空洞,再用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部分血肿后注入尿激酶1~3万U ,保留3~4h 后放开引流。

术后1、3、5d 复查颅脑CT ,了解血肿残余量及穿刺针位置。

血肿基本清除后拔出穿刺针。

对于颅脑损伤术后的继发血肿,多数医院仍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清除,创伤大,术后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

无并发症发生。

厚度达1c m 以上的硬膜外血肿及容积10m L 以上的脑内及硬膜下血肿均可采用该手术治疗。

因血肿压迫出现脑疝者为本手术的相对禁忌证,但可以先穿刺减压,为开颅手术争取时间;对于硬膜外血肿,采用该疗法能清除血肿并减压;脑内血肿经清除血肿减压后因血液分解产生的毒性物质减少,脑水肿亦相应减轻。

急性脑内血肿怎样治疗?

急性脑内血肿怎样治疗?

急性脑内血肿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脑内血肿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脑内血肿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脑内血肿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对急性脑内血肿的治疗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相同,均属脑挫裂伤复合血肿,两者还时常相伴发。

手术方法多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术,于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及挫碎糜烂脑组织后,应随即探查额、颞叶脑内血肿,予以清除。

如遇有清除血肿后颅内压缓解不明显,或仍有其他可疑之处,如脑表面挫伤、脑回膨隆变宽,扪之有波动时,应行穿刺。

对疑有脑室穿破者,尚应行脑室穿刺引流。

对单纯性脑内血肿,发展较缓的亚急性病人,则应视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而定,如为进行性加重,有形成脑疝之趋势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宜。

至于手术方法是采用开颅或是钻孔冲洗引流,则应根据血肿的液态部分多寡而定,如果固态成分为多时,仍以手术切开彻底排出血肿为妥。

近年来,由于CT的日益普及和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穿刺治疗脑内血肿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成功率不断提高,脑内血肿量及合并伤程度相同的病人,应用穿刺治疗成功后,其后遗症较开颅手术者轻,治愈率高。

有少部分脑内血肿虽属急性,但脑挫裂伤不重,年龄大,血肿较小,不足20ml,临床症状轻,神志清楚,位于非主要功能区,无神经系统体征,病情稳定,或颅内压测定不超过3.33kPa(25mmHg)者,亦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对少数慢性脑内血肿,已有囊变者,颅内压正常,则无需特殊处理,除非有难治性癫痫外,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

*2、预后脑内血肿量大或合并损伤严重者,病情恶化迅速,手术前神志清楚的病人术后病死率为6%,而术前昏迷的病人则高达45%。

高龄病人及颞叶血肿病人病死率相对较高。

单纯性血肿、病情进展较慢者,及时手术或穿刺治疗,预后多较好。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急性脑内血肿怎么治疗,急性脑内血肿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急性脑内血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急性脑内血肿”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常见颅内血肿特征、源、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常见颅内血肿特征、源、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常见颅内血肿特征、源、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按病因分类•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可因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管沟内的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而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硬脑膜下血肿: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多见于额颛部,出血多来自挫裂的脑实质血管。

慢性硬膜卜.血肿可能为相对独立于颅脑损伤之外的疾病,好发于老人,大多有轻微头部外伤或没有外伤史,有的病人本身尚患有脑萎缩、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

•脑内血肿:浅部血肿的出血均来自脑挫裂伤灶,多伴有颅骨凹陷性骨折或严重的脑挫裂伤,好发于额部和颜部,常与硬脑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并存。

深部血肿多见于老年人,血肿位于白质深部,脑的表面可无明显挫伤。

根据血肿来源与部位分类•硬脑膜外血肿:头脑损伤导致血肿在颅骨与硬膜之间。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症状:有明显的的中间清醒期(昏迷•清醒•再昏迷);颅内压增高:常有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脑疝表现:早期病侧瞳孔缩小,继而瞳孔敬大,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则双侧瞳孔散大。

•硬脑膜下血肿:头脑损伤导致血肿在颅骨与硬膜之间。

临床表现:(1)急性:发病急骤,缺乏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昏迷进行性加重,伴脑水肿,瞳孔扩大,易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2)亚急性:症状同急性硬膜卜血肿,但病情进展较慢,症状较轻;(3)慢性:早期出血量少,头痛由阵发性渐至持续性,晚期会出现呕吐、视盘水肿、i侧肢体轻瘫的症状。

•脑内血肿:血肿在脑组织内称脑内血肿。

临床表现:脑内血肿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为主,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若血肿累及重要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痛等症状。

根据血肿症状出现时间分类•急性血肿:伤后72小时以内出现症状者。

•亚急性血肿:伤后3日-3周内出现症状者。

•慢性血肿: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

根据辅助检查分类•硬膜外血肿:头颅X线平片可见骨折线,头颅CT可见颅骨内内板与脑表面间双凸形或梭形高密度影。

图2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头颅X线无骨折可见,头颅CT可见颅骨内板与脑组织之间有高密度、等密度、混合密度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

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体会

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体会
gh n A t o ozP e c r,i u nPoic , i ag 6 50 C ia sa uo m u r et eSc a rv e Xc n 100, hn n f u h n h
【 bt c】 O j t e o u m re h icl hr t scadeprnei d goiadta etfh d— A s at r be i T m az t cn a ca c rt n xeec n i ns n e m n o t e cv s i e li a e i i i a s rt e
黎 建 华

【 摘
要 】 目的
总结创伤性迟 发性脑 内血 肿患 者的 临床特 点 、 诊治经 验。方 法
对 4 例 创伤性 迟发性 脑 内 1
血肿患者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治疗 2 4例 , 痊愈 1 , 转 3例 , 7例 好 死亡 4例 ; 守治疗 1 , 保 7例 痊愈 1 6例 , 1例 创伤后脑 内血肿 , 如果早期 诊断及时合理治疗 , 预后 良好 。
【 yw r s It crba hma m ; ru ai; e yd Ca i eer amaD an s Ke od 】 nr eer e t a Tam t D l e ;rno rba t u ; i oi a l o c a c lr g s 创 伤性 迟发 性脑 内血 肿指 头部 创伤 后首 次 头颅 C T检 查
临 床合 理 用药 20 09年 1月 第 2卷 第 1期
C i fCii l a oa D s.a ur 2 0 , o. o 1 hnJo l c t n mgU eJnay 0 9 V 12N . naR i l

4 ・ 3

进展性颅内血肿诊治

进展性颅内血肿诊治

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治【摘要】本文对89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中,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l 例,非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8例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得出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监测,根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神经外科;临床;进展性颅内血肿1资料分析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颅脑外伤后gcs30ml;③血肿位于一侧,中线移位>1 cm,或血肿位于双侧,中线移位>o.5 cm;④环池受压明显。

手术方法为开颅清除血肿,根据术前瞳孔及术中颅压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

本组中进展组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16例,非进展组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28例。

2结果对进展组的出血部位进行分析,其中脑内血肿23例(占56%),硬膜下血肿5例(占12%),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占5%),硬膜外血肿1l 例(占27%)。

非进展组出血部位脑内血肿11例(占23%),硬膜下血肿21例(占4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占lo%)硬膜外血肿ll例(占23%)。

进展组的手术率为61.o%,非进展组为41.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为外伤后2 一4月,平均2.5个月。

进展组获随访33例,死亡17例(41.5%),其中2 w内死于脑外伤原发病10例,后期死于肺部感染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各l例,重残6例,生活自理10例。

非进展组获随访38例,死亡l0例(20.8%),2 w内死于脑外伤原例,生活自理16例。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发病6例,后期死于肺部感染2例,另2例死因不详。

3讨论3.1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除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外,还取决于血肿的量、部位和形成速度等。

早期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有或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随着血肿量的逐渐增加和继发性脑损害的不断加重,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以及肢体运动障碍、抽搐、视乳头水肿、尿失禁等[3]。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14例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14例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3n . d g  ̄VelB B ri idb  ̄ . 9 . 9—5 0 d sD n e - ra : e l Hed e 1 91 51 n 2.
【 】 棣莘香 , 6 刘
一. 李长胜, . 等 当前 骨折 内固定治疗 中的几个
基本 J题 【] 中华骨科 杂志 . 9 ,6 4 :0 — 盯. 可 J. 1 6 1() 4 2 9 2
脉 粥样硬化 2例 。
2 结 果
l 4例中, 例治愈 , 儿 3例好转 ; 0 1 倒完垒恢复工作 , 3例
能参加不 同程度工作 . 1例中度致残。 出院后 随访 1 . 2例 时问 为 2个月至 5年。复查 头颅 c T未见异 常征象。
3 讨 论
影像学检 查 l 4倒均 行头颅 电子计算机 体层 扫描 (T C) 检查 .病灶呈 圆形或类 圆形 1 ,不规则形状 4例 ,病灶 O例 呈等低密度 3 ,混杂密 度 I 例 1倒,其中等密度 区高密度影 6 倒 .高低密度 混合 2例 。1 4例病灶周围均有不 同程 度的脑 水 肿 .同时有 脑室受压 或 中线 结构移位等不 同程度 的 占位
效 应。1 2例行 c T增 强扫描 ,其 中 1 0例见环状强化带 ,4倒 病灶未见强化 .6例见环状强化 内有斑点 状或斑 块状 强化。
许 多作者认 Βιβλιοθήκη ,C IH病 因与隐 匿性血管 畸形 、脑动静 EC 脉畸形 、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 ,而其 中臆匿性血管畸形为主
要病因 - l - 。本组 1 4侧有 9例手术 中或病理 学检查 中发现有 畸形血管。本组 中行 D A检 查的 5例均未见畸形血管 , S 考虑
lr ̄-ha l l a n e :A l ia n lme h nels e a c ner J f c u s  ̄hD x ci clad bc e a ia mdy n

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部血肿

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部血肿

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部血肿作者:刘豹来源:《科学导报》2023年第77期在医学界,脑血肿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疾病。

它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而导致的,血液渗入脑组织,造成压力和损伤。

这种情况对患者来说是一个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来减轻症状和风险。

脑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被广泛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内血肿清除术。

这种手术通常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执行,旨在通过切除或抽吸血肿来恢复脑部的正常功能。

手术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精确的技术和仪器,以确保安全和成功。

在脑内血肿清除术中,医生首先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和诊断,确定血肿的类型、大小和位置。

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同的血肿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然后,醫生将制定一项详细的手术计划,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开始时,患者会被麻醉,以确保他们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任何疼痛或不适。

然后,医生会通过切开患者的头皮和骨骼,获得进入脑部的通道。

接下来,医生会谨慎地探测和定位血肿,然后使用特殊工具将血肿清除或抽吸出来。

虽然脑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然需要高度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医生必须非常小心地操作,以避免对脑组织造成额外的损伤。

他们还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任何并发症。

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迅速减轻脑部压力和症状。

一旦血肿被清除,脑组织就能够恢复正常的功能,患者的症状也会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脑内血肿清除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时间也更短。

然而,脑内血肿清除术并非没有风险。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感染、出血和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此外,手术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和恢复,以确保脑部完全愈合。

总之,脑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脑部血肿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通过切除或抽吸血肿,迅速减轻脑部压力和症状。

然而,这种手术仍然需要高度专业的技能和经验,患者和医生都必须认识到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通过科学评估和明智选择,我们可以确保最好的治疗结果,并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急性脑内血肿有哪些症状?

急性脑内血肿有哪些症状?

急性脑内血肿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脑内血肿症状,尤其是急性脑内血肿的早期症状,急性脑内血肿有什么表现?得了急性脑内血肿会怎样?以及急性脑内血肿有哪些并发病症,急性脑内血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脑内血肿常见症状:感觉障碍、颅内压增高、平衡功能障碍、恶心与呕吐*一、症状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及合并损伤的程度相关。

额叶、颞叶血肿多因合并严重脑挫伤或硬膜下血肿,多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意识障碍,而缺少定位症状与体征。

脑叶血肿及挫伤累及主要功能区或基底节区血肿可表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小脑血肿表现同侧肢体共济及平衡功能障碍,脑干血肿表现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瘫痪。

顶枕及颞后着力的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脑内血肿患者,伤后意识障碍较重且进行性加重,部分有中间意识好转期或清醒期,病情恶化迅速,易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颅骨凹陷骨折及冲击伤所致脑内血肿,脑挫伤相对局限,意识障碍少见且多较轻,除表现局部脑功能损害症状外,常有头疼、呕吐、眼底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尤其是老年病人因血管脆性增加,较易发生脑内血肿。

*二、诊断急性脑内血肿与脑挫裂伤硬脑膜下血肿相似,病人于颅脑损伤后,随即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受压征象时,即应进行CT扫描,以明确诊断。

由于这类血肿多属复合性血肿,且常为多发性,故而根据受伤机制分析判断血肿的部位及影像学的检查,十分重要,否则,于术中容易遗漏血肿,应予注意。

急性期90%以上的脑内血肿均可在CT平扫上显示高密度团块,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但2~4周时血肿变为等密度,易于漏诊,至4周以上时则呈低密度,又复可见。

此外,迟发性脑内血肿是迟发性血肿较多见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应作CT复查。

*以上是对于急性脑内血肿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急性脑内血肿并发症,急性脑内血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急性脑内血肿常见并发症:肿胀、上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褥疮*一、并发病症1、如进行手术治疗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复发性及迟发性血肿,应及时处理。

急性脑内血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脑内血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脑内血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急性脑内血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急性脑内血肿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急性脑内血肿如何诊断鉴别,急性脑内血肿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脑内血肿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CT检查、颅脑MRI检查、CT造影扫描
*一、检查
1.CT扫描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均一高密度肿块,CT值为50~90Hu,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伴有脑室池形态改变,中线结构移位等占位效应。

常伴有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

2.MRI 多不用于急性期脑内血肿的检查。

多表现为T1等信号,T2低信号,以T2低信号更易显示病变。

*以上是对于急性脑内血肿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急性脑内血肿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急性脑内血肿易混淆疾病。

*急性脑内血肿如何鉴别?:
*一、鉴别
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在CT应用之前,难以与脑挫伤、局限性脑水肿肿胀、硬膜下血肿等鉴别,受伤机制、伤后临床表现等可做出初步定位,诊断性穿刺、手术探查是确诊和治疗的方法。

CT问世以来,及时CT扫描可以确定诊断。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急性脑内血肿应该做哪些检查,急性脑内血肿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急性脑内血肿”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脑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脑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毛铁吴春菊刘洋李英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9)19-0151-02 【摘要】目的讨论脑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急性脑内血肿的治疗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相同,均属脑挫裂伤复合血肿,两者还常伴发。

手术方法多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术。

【关键词】脑内血肿诊断治疗暴力打击头部,引起颅内出血,血液凝块在颅腔内聚积达到一定体积,称为外伤性颅内血肿。

根据大宗病例统计,外伤性颅内血肿在颅脑损伤中占8%~10%,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 40%~50%。

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外伤性脑内血肿,系指外伤后发生在脑实质内的血肿。

常与枕部着力所致的额、颞区对冲性脑挫裂伤并存,也可由着力部位凹陷性骨折所致。

在闭合性脑损伤中其发生率为 0.5%~1%。

外伤性脑内血肿多属急性,少数为亚急性。

1 / 4
一般分为浅部与深部两型,前者又称复合型脑内血肿,后者又称为单纯型脑内血肿,临床上以浅部血肿较多见。

浅部血肿多由挫裂伤致脑皮质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因此在血肿表面常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常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同时存在,一般而言,血肿多位于额叶和颞叶前区靠近脑底的部位;深部血肿多位于脑白质内,系脑深部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可向脑室破溃造成脑室内出血,脑表面无明显损伤或仅有轻度挫伤,触诊可有波动感。

一、病因与机理外伤性脑内血肿好发于额叶及颞叶,约占 80%,常为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其次是顶叶及枕叶,约占 10%,系因直接打击的冲击伤或凹陷性骨折所引起,其余则为脑深部、脑干及小脑等处的脑内血肿,较少。

血肿形成的初期仅为一血凝块,浅部者周围常与挫碎的脑组织相混杂,深部者周围亦有受压坏死、水肿的组织环绕。

4~5 天之后血肿开始液化,变为棕褐色陈旧血液,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此时,手术切除血肿周界清楚,几乎不出血,较为容易。

至 2~3周时,血肿表面有包膜形成,内贮黄色液体,并逐渐成为囊性病变,相邻脑组织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脑回变平、加宽、变软,有波动感,但临床上已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脑内血肿与伴有脑挫裂伤的复合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极为相似,常可出现以下症状与体征。

(1) 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

---------------------------------------------------------------最新资料推荐------------------------------------------------------ 头痛、恶心、呕吐、生命体征的变化等均比较明显。

部分亚急性或慢性脑内血肿的病程较为缓慢,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

(2) 意识改变。

伤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意识障碍程度多逐渐加重,有中间清醒期或中间好转期者较少。

因脑内血肿常伴有脑挫裂伤或其他类型的血肿,因此伤情变化多较急剧,可很快出现小脑幕切迹疝。

(3) 多数血肿位于额叶、颞叶前区且靠近其底面,常缺乏定位体征,位于运动区附近的深部血肿,可出现偏瘫、失语和局限性癫痫等。

2.影像学检查 (1) 头颅 CT 扫描。

90%以上的急性期脑内血肿可显示为高密度团块,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2~4 周时血肿变为等密度,易漏诊;至 4 周以上时则呈低密度。

应注意发生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可能,必要时应复查头颅 CT 扫描。

(2) 紧急情况下可根据致伤机制分析或采用脑超声波定位,尽早在颞区或可疑的部位钻孔探查,并行额叶及颞叶穿刺,以免遗漏脑内血肿。

三、治疗与预后急性脑内血肿的治疗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相同,均属脑挫裂伤复合血肿,两者还常伴发。

3 / 4
手术方法多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术,于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及挫碎糜烂脑组织后,立即探查额、颞叶脑内血肿,并予以清除。

如遇有清除血肿后颅内压缓解不明显,或仍有其他可疑之处,如脑表面挫伤、脑回膨隆变宽,扪之有波动者,应行穿刺。

对疑有脑室穿破者,应行脑室穿刺引流,必要时须采用术中脑超声波探测,以排除脑深部血肿。

病情发展较快的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达50%左右。

单纯性脑内血肿发展较缓的亚急性患者,则应视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而定,如为进行性加重有形成脑疝之趋势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宜。

手术方法是采用开颅或是钻孔冲洗引流,应根据血肿的液态部分多寡而定,如果固态成分为多时,仍以手术切开彻底排出血肿为妥。

有少部分脑内血肿虽属急性,但脑挫裂伤不重,年龄大,血肿较小,不足 20ml,临床症状轻,神志清楚,病情稳定,或颅内压测定不超过 3.33kPa(25mmHg)者,亦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少数慢性脑内血肿已囊变者,颅内压正常,则无需特殊处理,除非有难治性癫痫外,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荣环,崔俊梅,张海宁,李新华.亚急性脑内血肿 CT 诊断[J].CT 理论与应用研究,1998 年 03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