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我们的小灯泡课堂教学实录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课堂教学实录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发烫,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知道使灯泡发光的连接方法有多种。

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一件事情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难点:体验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 说说电线的特点;

?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5、展示各种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图,组际间交流。

三、认识短路、断路现象。

1、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 猜测,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 实验验证:分别试着连一连。

?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 分析: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四、交流

?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 有什么新的问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式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_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是一种方法可以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和断路对电路的影响。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之上,能去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正确连接小灯泡,是小灯泡发亮。 【教学准备】 1根导线、1节1.5伏干电池、1只小灯泡、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梳过头发的梳子和摩擦过头发的尺子可以吸气碎纸屑,那静电能不能点亮小灯泡呢?为什么,那电池能不能点亮呢? 二、新知讲授 (一)观察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同学们自学课本第5页,然后拿起小灯泡向你的同桌介绍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和名称,然后请同学上来展示和讲解。最后教师课件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提问电流流动的路径,并作补充。 2、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师引入:我们接下来再来认识一下电池。。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页,然后拿起电池向你的同桌介绍电池的各部分结构和名称,然后请同学上来展示和讲解。最后教师课件出示电池的结构图,提问电流流动的方向,并作补充(注意有两个连接点)。 3、展示导线,并与学生交流导线外面的保护皮及里面金属作用。 (二)点亮灯泡 1、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不过在操作以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能做到吗? 每四人为一个小组,两人操作,一人观察并把他连接的电路图画在纸上,另一个人作为小组代表来黑板上摆出你的电路,现在请同学们分工。 教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尝试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后,画出电路图,展示到黑板上,并说明在这个电路中,电是怎样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 (三)研究电路: 1、总结出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点评学生的正确及错误情况。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短路或断路的情况,要举例考察同学们,并做深入讲解。 2、小组讨论电流的流动路径及方向: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三、练习判断: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判断,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警告)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或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五、课后作业 《点亮小灯泡》学情分析 四年级1班学情分析如下。 1.学习水平不均 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实验,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有一定的缺失,然而有的同学在生活中玩过或见过这种操作,显得不足为奇,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了学生对

科学课《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 【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电池》中的《用电池点亮小灯泡》 【教材分析】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是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电池》中的内容。教材中安排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小灯泡、电池和导线。2、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尝试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3、再次实验用各种方法点亮小灯泡。通过使用一节电池和几根导线点亮小灯泡,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此节课是本单元的开首篇,为以后学生继续学习更加复杂的电路连接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看,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学过关于电的知识,对电的概念一无所知,对于电路的认识、连接以及通路、短路和断路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资源利用】 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2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但方法多样。 3.知道短路、断路和通路三种电路。 4.知道短路在电路中产生的危害。 5.知道只有通路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过程与方法: 1.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进行猜想和设计。 2.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假设和猜想。【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区分短路、断路和通路。 【教学准备】

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1.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 电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让我们看书、学习、工作。灯泡的内部是什么样的?它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灯泡,学习怎样点亮小灯泡。 在活动之前,老师先要十分严肃认真地提醒同学们,学习有关电的内容必须在大人的陪同下共同完成。尤其是家里的电源插座绝不可以私自触摸,这样非常危险! 今天,我们的活动是点亮小灯泡。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灯泡吧!看,这是一只小灯泡,它是什么样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请你仔细观察。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并标上每部分的名称。是的,我们看到了玻璃泡、金属架、灯丝和金属螺纹。下面,让我们打开金属螺纹部分,看看灯泡的内部是怎样连接的。这也许会为我们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提供很大的帮助!剖开金属螺纹,看,原来它的内部是这样连接的,金属架的一端连接在螺纹上,而另一端连接在灯泡最下面的位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你知道吗?你可以先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一会儿让我们来揭开谜底吧! 点亮小灯泡还需要电池和导线。这是一节5号电池,它的电压是1.5伏。看电池的一端有一个小突起,这是电池的正极,另外扁平的一端是电池的负极。 这是一根导线,导线的外部是一层塑料皮,拨开塑料皮,里面露出的就是金属丝,金属丝可以传导电流,而外面的塑料皮不能传导电流,以避免人被电到。 认识了小灯泡、电池、导线,那我们如何将它们连接起来,让小灯泡发光呢?在我们动手操作之前,先来把我们的预测记录下来吧! 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靠近电池正极,导线的一端连接小灯泡的螺纹连接点,另一端连接电池负极,这样的连接方法,可以点亮小灯泡吗?再来看看,我们预测的第二种连接方法,第三种……还有更多的预测。 在这里老师要提示你,这样的连接方式是绝对不可以的! 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方式叫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电池会很快坏掉,而且小灯泡也不能发光了。如果电池或电线发热,可能是造成了短路。千万不要以这种方式去连接。 再让我们来看看,动手实验前你的材料准备好了吗?1只小灯泡,1节1.5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执教人:应翼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连接小灯泡的图例和验证实验,引出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问题。 (2)观察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的特点,明白哪些地方是可以连接的。(3)通过实验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学会画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环行电路可以点亮灯泡。 (2)观察电线、电池,灯泡的特点,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连接灯泡,组成不同的连接方法。(3)用图画的方法表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动手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记录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电路连接方法,认识回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生:小灯泡。 师:如果要点亮这小灯泡,我们还需要什么吗? 生:电池,导线 师:给你电池和导线,你最想干什么? 生;点亮小灯泡。 二、尝试接亮一个小灯泡 1、小组合作,接亮小灯泡 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用这些材料,看看哪一组最先点亮小灯泡。开始。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最先点亮小灯泡的告诉我。 2、请没有点亮小灯泡的小组上台展示,并用教具表示连接情况。 师:实验先到这儿。刚才短短一、两分钟,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没有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遇到了问题?你们看这样行吗?,我们先让遇到问题的小组把问题拿出来,大家帮助他们解决一下好吗? 师:据我观察,这一组就没有点亮小灯泡。勇敢些,把你们组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请求请求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给你们帮助。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展示他们的连接方法。要求边说边做。] 师:为了让所有的同学都看清楚,我给你们大一点的模拟设备。好吗? [教师出示模拟灯泡一个和电池一节] 生:我们组存在的问题是…… 师:咱们把他们组遇到的问题粘在黑板上,行吗?用粉笔划出导线。

《点亮小灯泡》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点亮小灯泡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下册的电学单元的第2课,学生将通过使用一个小灯泡、一个电池、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使学生了解基本电路的正确连接,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以后学生继续学习更加复杂的连接奠定认识基础。 【学生分析】 在四年级学习科学到现在,学生对于电的知识的学习还是为零的状态。虽然家长在家时常对孩子说我们不能乱碰电器或插坐,但孩子真正对于为什么不能碰这一概念还是了解地比较少。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电珠和电池以及导线都不熟悉,对于小电珠的各部分的结构更是迷糊,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电珠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电珠亮,但不懂的简单电路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 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5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灯泡。操作,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程度而言,它可分为“引导式操作”、“挑战性操作”、“自主性操作”这样三种状态。针对“点亮小灯泡”这个环节而言,由于内容本身能吸引儿童,而且从本活动的教育意义出发,我把操作定位在突出“自主性”的层面,这样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连接中的创造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课前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 5 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小灯泡点亮。问学生你知道灯泡为什么会亮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点亮台灯的电是220V的,对我们人是有危险的,我们不有随意去接触和操作它,如果家里的电出现了故障,要请电工也维修,不要自己动手去拆卸维修。不过在这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让同学们当一回小小电工,任务是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学习新课:观察研究小灯泡的构造。 1.要当好小小电工,点亮小灯泡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我们要了解哪些知识呢?

点亮小灯泡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执教:赖芳芳指导:傅小欢林泉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通过观察小灯泡构造,尝试点亮小灯泡,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并思考电是怎样流动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进而区分短路和断路,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电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闭合开关时,就有电流过灯泡,灯泡就会亮起来,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至于电怎么流动,灯泡怎么连接,学生浑然不知。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因此,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准备】 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课件、电池和小灯泡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视频(播放视频)。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什么?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同学们想不想来亲自点亮小灯泡?那我们今天就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教学意图:用视频创设情境,灯从不亮到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了解灯泡、电池、导线 (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看一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观察示意图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验材料中的小灯泡进行观察。 2.学生结合课本P5观察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两个连接点。) 5.想一想:小灯泡的哪个部分会发光?(灯丝)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 教学意图: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此部分教学的重点,小灯泡灯丝点亮与连接点关系的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明白要点亮小灯泡必须电流从一个连接点流向另一个连接点。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猜一猜,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_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一、导入(2min) 1、呈现各种彩灯场景图片。 这些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灯光正是由一个一个的小灯泡组合而成的。你能不能也来点亮一盏小灯泡,为我们的教室增添一抹光亮呢?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点亮小灯泡。引出课题。 二、点亮小灯泡所需材料(2min) 1、灯泡要发光,需要什么?准确说是流动的电,只有当电流经过灯泡时,灯泡才会发光。 2、谁来提供电流持续流动的动力?电池。出示电池图片 3、谁来提供电流流动的路径?导线。出示导线图片 过渡:先来认识这三个宝贝的结构特点。 三、认识导线、电池、小灯泡的结构(8min) 1、导线结构: ①呈现导线图片,导线两端剥去外层露出里层,导线的外层和内层有什么特点? 外层是不导电的橡胶,里层是导电的金属。 ②用导线去连接电池或灯泡时,应该选择哪一层?因为里层导电。 2、电池结构: ①呈现电池图片,电池的上端和下端各有什么特点? 上端凸起,是正极,用“+”表示。下端凹进,是负极,用“—”表示。 ②电池可以提供电流持续流动的动力,电流是从电池的正负哪一极流出,哪一极流回? 正极流出,负极流回。 3、灯泡结构: ①玻璃泡:最外层圆形透明的玻璃制成是?玻璃泡 ②金属架:里面竖起的2根金属叫?金属架对于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结构特点的分析,为节省时间和突出重点,只重点介绍与连接有关的结构,其他不重要的一笔带过或不做介绍。 要准确连接电池、导线和小灯泡,成功点亮小灯泡,学生在实验之前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它们面对这三个材料会无从下手,该连那个部分。

③灯丝:金属架上可以架起?灯丝 ④连接点:事实上2根金属架的另一端还隐藏在里面分别连接着点A和点B,叫做?连接点A和连接点B。 小结: 连接点联通了灯泡的内部和外部,所以在用灯泡去连接电池和导线时,应该选择哪个结构?连接点A和连接点B。 当有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会发光,哪个结构在发光?灯丝 电流是如何进入灯泡,经过灯丝,再从灯泡流出?请学生用手比划电流流动的路径。从连接点A进入,通过金属架达到灯丝,再通过金属架从灯泡流出。也可以从连接点B进入经过灯丝再从连接点A出来。 四、探究实验:点亮小灯泡(10min) 1、过渡:很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实验点亮小灯泡了。呈现实验材料:电池、灯泡、导线。 2、实验要求: ①用导线以不同种方法连接电池和小灯泡,点亮小灯泡。 ②将成功点亮的连接方式用简图拼贴记录在表格中,导线用黑笔代替。 ③总结能点亮灯泡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 五、汇报点亮小灯泡连接方式(10min) 1、汇报要求:一同学简图拼贴,解说连接方式,小组内另一同学实物连接,证明连接正确。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它们的而连接方式对不对,一不一样。 2、小组补充或纠正连接方式。 3、呈现四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找能点亮小灯泡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 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接分别连接灯泡的连接点A和连接点因此在介绍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的结构时可以下文章,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分别连接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的哪个部分,为连接实验打下铺垫。 实验点亮小灯泡,存在个别组动手能力或思维能力不强的小组,教师应去给以指导,引导它们成功点亮小灯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课堂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研究,并有一定的收获。完成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成功之处: 1、材料准备要充分。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材料准备,买手电筒、制作导线、准备开关、电池,并且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实验要求,把每一组准备的实验材料亲自实验一番,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前我找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了解到虽然手电筒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见到和使用的手电筒大部分是外壳是塑料,充电式的,所以我布置学生课前对老式手电筒进行认真观察。在授课中,我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使用手电筒的经验,并让学生提出为什么,怎么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揭开了小灯泡亮起来的秘密。 3、分工明确,提高课堂效率。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科学实验教学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因此,在科学课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6人一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个环节中,组内制订实验方案后,组长领取实验材料,组员合作连接电路,观察员仔细观察并记下连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员画出电路图,这样分工明确,基本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了课堂探究效率。 4、实验过程教师对实验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引领。通过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大致描述电在手电筒中是怎样流动的。让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观察电池盒、电池和开关的特点,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电源)、开关、小灯泡(用电器)、导线四部分,并了解到各部分起到的作用。这些对学生最终理解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是很有帮助的。在实验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启发指导,起到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二、不足之处: 1、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小组始终没有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其它小组接二连三“亮了、亮了“的欢呼声中,这个小组的同学就有些手忙脚乱了,

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教案 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学科册次课题课型课时 重点难 点 学习水平 科学四年级 下册 点亮小灯泡新授课1课时 识 记 理 解 运 用 教学目标认知 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初步认识 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 电路。 √√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 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 技能 目标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 目标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 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 探究规程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实践运用 实验器材及 教学媒体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请同 学们看这样几张照片(课件出示易门夜景),多么美丽易门夜景,因为有了电点亮了彩灯才使我们的易门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2、发现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面对这么美丽的夜景、这么色彩斑斓的夜景灯光同学们能不能提出一些与灯有关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二、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 (1)请先自己看课本,想想该怎样才能点亮小灯泡? (2)自己尝试着做一做。 2、实验探究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六人小组合作完成)操作完后把器材放在桌子上,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老师奖励“合格小电工”奖牌,表现好的组, 老师就奖励“优秀电工小组”奖牌。 (1)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 (2)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 (3)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 3、汇报交流,发现结论(验证假设) (1)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的连接装置。 每组派一名代表,利用实物投影(或实物演示)展示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并说说小组讨论后认为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 (2).明确: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3)强调: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三、实践运用 1、通过本节课的亲身探究,你知道生活中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2、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 家庭用电调查表激情答问 齐读课题 尝试提问 相互补充 明确目标 自学课本 带问探究 尝试接电路 合作探究 指名交流 独立总结 个别汇报 各抒己见 师做补充 仔细听同学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电”这个单元的第二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观察小灯泡、干电池的构造,最后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本堂课要让学生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一些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可以很快让小灯泡亮起来,但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必须达到在他们动手的过程中,探究电路中电流动的线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组成电路的三种材料进行仔细而认真的观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选材上,我让学校给我买一些电池和灯泡,电池不出什么问题,灯泡的玻璃泡是尖的,它有一个自动聚焦的功能,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里面的灯丝不能仔细看清楚,而且和我课前准备圆形玻璃泡不同。为了让学生能深刻认识灯泡,我跑遍了整个镇,终于在一个学生超市的角落找到了这样的小灯泡。那种灯泡被我全部买来了。 在选择导线上,我先做好的导线只有一根铜芯的那种。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导线有点硬,学生不好控制导线的弯曲程度,于是我回家又选择了多芯的铜线,相对比较软,容易控制弯曲程度。 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插入了一个猜想和实验验证的

过程。出示两个连接点和正负极,以为学生就能想象把正极连一个连接点,负极连另一个连接点。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学生的科学素质不够,对学生的猜想的预判出现偏差,是我没有想到的。于是在整理实验结果的时候,学生就无法正确得到结论。缺少了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从这些共同点中发现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连接方式,并且进一步强调说明小灯泡是怎样被点亮的。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兴趣很大,学生情趣很难被压制下来,上课注意力有点分散。如何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素质,是以后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点亮我的小灯泡》这节课上完之后,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但是某些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还不够(分析:实验课组织教学难度大,鼓励不到位,缺乏纪律约束,学生没有把注意力集中过来)。 今后我还需多想办法加强课堂常规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强教态教法的学习,多掌握一些教学技巧,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总结的一句话:科学是严谨的,学生需要这种严谨。

杨勇丽《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及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丰荫明德小学杨勇丽 教学内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不止一种方法连接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能力目标: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目标: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为后面学习简单线路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一组一个、1. 5 v的干电池一组一个、导线一组一根、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给大家猜猜一个谜语 (出示:有秧无叶结白瓜,白天休息夜开花,只因它是亮光瓜,每天都要用到它。猜一日常用品) 学生:灯泡。 二、聚焦: 教师:今天的任务是点亮小灯泡。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学生:有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探究: 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1.师:要点亮小灯泡,必须先了解灯泡的结构,大家能说说灯泡是什么样的吗? 生:圆的,一圈一圈的…… 师:可能大家平时看见过,上面是一个圆玻璃泡,…… 教师在黑板上画小灯泡的简笔画。(故意漏画灯丝和两个连接点) 教师:小灯泡老师带来了,想仔细观察一下吗? (出示观察提示:1.仔细观察小灯泡,说说小灯泡上有哪些东西?2.对照小灯泡看看老师画的小灯泡少了哪些部分?) 2.学生观察(每个学生一个小灯泡,仔细观察) 3.学生汇报(边汇报老师边指画的简笔画上的具体位置,简笔画上没有的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整) 4.投影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请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灯泡每部分的名称。(投影小灯泡结构图) 问:小灯泡上发光的部位是哪里?小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呢去打开了一个灯泡,大家看一下是不是这样? 设计意图: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此部分教学的重点,小灯泡的结构学生们了解了,才能正确连接电路,为学生顺利点亮小灯泡和描述点电在电路中是如何流动的打好基础。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点亮小灯泡》教案

第一单元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

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公开课教案

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小灯泡、电池、电线,它们的外观和名称。 2、知道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的连接方法。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2、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共同学习; 3、体验合作式探究的乐趣,并能够做到互帮互助;进一步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4、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及电路的连接装置 难点: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课前思考)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城市的夜景)想一想:是什么把城市的夜景装扮得如此美丽? 师:是的,正是这个小灯泡。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灯泡长什么样子吗?也就是说这小灯泡上面有什么?(板书:小灯泡) 二、合作探究 1.介绍灯泡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小灯泡,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出示课件:灯泡) 学生汇报,教师黑板演示灯泡的画法。 2.介绍电池 师:要想点亮小灯泡,还需要什么?(板书:点亮)(展示课件:电池、导线,并演示电池画法)三、点亮小灯泡 师:现在三样东西都到齐了,怎么还没亮起来啊。 师:是的,我们要用导线将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你们会连吗?在连接之前,我们来看一看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展示要求:1、四人一小组,从抽屉中拿取实验材料; 2、小组尝试连接一个电路,重复两到三次,确定小灯泡“亮”还是“不亮”,记录员及时将 这种连接方式画下来,注意分工合作。 3、尝试多种方法连接,并记录 4、音乐响起,将器材放入抽屉,端正坐好。)

点亮小灯泡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电的重要性,掌握电流知识很重要。知道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懂得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通过观察体会到电流的路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用电安全知识,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 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 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水彩笔、剪刀(教师用)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生活中电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掌握电流知识很有必要,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有关电流知识。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一、观察材料,认识结构 师:(出示一个小灯泡)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小灯泡(师板书:小灯泡) 师:小灯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观察之后再告诉我。 生:小灯泡由金属架、灯丝、玻璃泡、连接点组成。 (课件出示小灯泡剖面图,进一步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师: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 生:这样,电流可以从一个连接点进去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出来。 师:如果要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你还需要什么材料? 生:电源。

师(出示一个干电池)问:这个行吗? 生:可以。 (师用小灯泡接触干电池的两端)问:小灯泡亮了吗? 生:没有。还需要电线。 师:(课件出示电池和导线图片)它们在构造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活动:1、电池的一端突出,另一端是平的。2、一端是正极,有一个“+”号,另一端是负极,有一个“-”号。3、导线的里面是金属丝,外面包着一层塑料。 二、大胆猜测,绘线路图 师:现在每组都有一个小灯泡、一根导线和一节干电池,你们是否能让小灯泡发出光来? 生:能。 师:那该怎么连?现在大家大胆猜测动手连接 (学生活动时间5分钟) (小组开始连接,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上来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连接方法。 生:我们先将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 (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不同的连接。) 三、实验操作,动手验证 师:刚才这么多的猜测是否都正确呢?这需要用实验来证明。为了提高效率,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小灯泡、导线和电池各两份,我们每组四个同学可以分成两组分别验证不同的连接方法),在小灯泡能发光的简图下打“√”,不能发光打“×”。如果还发现了什么新的连接方法,也可以将它及时记录下来。明白了吗? (学生实验验证,并记录。教师巡视时间8分钟) 四、比较分类,认识电路 师:请一组派代表上来汇报。 生:将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

教科版科学最新四下1-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2.点亮小灯泡 【教材简析】 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这几个知识点。本节课要求学生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 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在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再提供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学生尝试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并分析电流在小灯泡内是怎样流动的。 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教科书出示了四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图,教师引导学生连一连,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哪种连接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及原因,从而引出短路、断路等概念。 第三部分:课后延伸。组织学生调查家中的电器和用电情况,同时渗透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意识,激发研究电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点亮小灯泡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但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言之,学生用同样的三种材料进行电路连接,无法真正理解通路中小灯泡会亮的原因和电流流经的路线,也不明白为什么断路中的小灯泡不能亮,更不明白电池正负极直接相连就会发生短路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从“亮”与“不亮”的电路图中寻找规律,从而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体验对电路连接进行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乐趣。 2.渗透根据装置图做出大胆想象与推测的意识。

(完整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我)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设计者】从化市太平镇第二中心小学黄金浓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电”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小灯泡、电池及导线都比较的熟悉,但对于小灯泡各部分的结构比较模糊,不明白电流通过小灯泡的路径及简单电路的组成。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多数学生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单一,但也有不少的学生连接成短路。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对点亮小灯泡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教学理论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学习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者学习的发生主要在于解决认知冲突或认知心理不平衡时认知结构所发生的改变。

课改后,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索,我们知道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探究的教学模式是现行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即教学过程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得学生从原有的不太科学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教师可通过一些刻意的方法挖掘学生的那些不太科学的前概念概念,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从而产生“认知冲突”。 我们发现激烈的“认知冲突”会激起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矛盾)的愿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本课中教师使用的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的支架式教学方法,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教学方法】使用“认知冲突”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小组合作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材料,谈话问答: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3样物品,你们认识它们吗?(依次板书:电池、导线、小灯泡)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用途,老师适当做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原有认知,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谈话式的交流可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二、让小灯泡发光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这3样物品都很熟悉!如果我要把这3样物品都发给你,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 ●提问:想到准备怎么接了吗?谁来把你的想法用模拟图在黑板上贴出来?这些连接方法真的能点亮小灯泡吗? ●实验:发放器材,各小组一一验证黑板的连接方法。 ●汇报:从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哪些连接方法能点亮小灯泡,哪些不能?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能让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请生描述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灯泡的哪些地方?(都连接到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电池的两极,形成连接通路) ●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灯泡上的这两个部位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可是与灯泡里面的构造有关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