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油应急计划

溢油应急计划
溢油应急计划

溢油应急计划

篇一:溢油应急计划

1 审批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溢油应急计划,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海洋局令第1号)第九条;

4、《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计划编报和审批程序》第二条。

二、提交材料

1、溢油应急计划

2、专家审查意见

3、节能减排指标文件

4、其他相关材料

三、办理程序

1、受理: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受理。

2、审查:国家海洋各分局对溢油应急计划审查

3、审批: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

四、办理时限:20日

2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是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根据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需要而制定的我国第一部船舶重大溢油污染事故应急计划。该计划由三个层次组成,即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海区(北方海区、东海海区、南海海区和特殊区域台湾海峡水域、秦皇岛海域)溢油应急计划和港口溢油应急计划。分为总则、组织和管理、溢油应急反应以及溢油应急反应支持系统四部分共33条。据介绍,航运是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流通的纽带。当前,全世界80%以上的贸易往来是通过海运完成的,特别是油类,主要是经海上船舶运输。然而海运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海上船舶溢油风险。世界上多次船舶污染事故,都造成了巨大环境资源损失。据统计,从1965年至1997年,全世界船舶溢油事故中,溢油总量在万吨以上有79起,总溢油量为414.6万吨,因此,在发展航运业,保证船舶安全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海洋资源,防治船舶溢油事故的污染损害,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制定本计划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落实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介绍,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于1990年通过了《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90)。我国于

1998年3月30日加入了该公约,因此,《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具体体现。

篇二:长江南京段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1 总则

编制目的和原则

(1)保护长江南京段水域环境和资源,防治来自码头、船舶、设施和相关油类作业造成的溢油污染损害,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利益,保证正常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

(2)充分考虑长江南京段辖区内地理环境和应急反应能力,建立本辖区溢油应急反应系统,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可对溢油事故作出最快速、最有效的处理,控制和清除溢油,将损失和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3)实施国家制定的防污染法律、法规,履行我国缔结和参与的船舶溢油应急有关的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

(4)本计划中涉及的各有关单位均持有有效的本计划文本,以便于协调相关部门处理长江南京段发生的船舶溢油污染事故。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90)、《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92)等我国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

(3)《中国21世纪议程》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4)《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管理部门

(1)南京市人民政府对本计划实施协调管理。本计划纳入中国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体系。

(2)本计划的实施充分依赖于南京长江水上搜救中心。

(3)南京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本计划的实施,当其行政区域内水域或岸线受到溢油污染或溢油威胁时,必须按照本计划的要求组织消除或减轻污染损害。

义务

一切单位和个人发现水面溢油或有水上溢油危险时,均有义务尽快向本计划指定的部门报告。

有关单位和个人均有义务在溢油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溢油应急反应行动。

船舶、码头及其它油类作业设施发生溢油事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油类的溢出和污染,及时向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接受调查、处理。

制定与发布

本计划由南京海事局组织制定,并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并须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及江苏省环境保护局备案。

长江南京段辖区内从事油类作业的码头、装卸站、点等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必须依法编制溢油应急计划,报南京海事局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适用范围

本计划适用于长江南京段所属水域内的一切船舶溢油应急组织指挥和反应行动。

上界:慈湖河口与乌江河口连线;

下界:新河口过河标与仪征十二圩测点连线

长江南京段与周边地区的船舶溢油污染的应急反应合作。

以上范围之外、造成或可能造成本辖区内船舶溢油污染的应急反应组织和溢油应急行动。

定义

本计划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船舶:油轮和燃油船舶及其他任何可能造成水域油类污

染的船舶。

港口:由船舶停靠、航行及装卸作业的码头、设施、航道、停泊点等组成一定范围的区域(水域)。

油类:是指任何类型的石油,包括原油、燃料油、油泥、油渣和炼制品。

应急反应:旨在防止、控制、清除、监视、监测等防治溢油污染所采取的任何行动。

溢油源:主要指船舶和码头、装卸设施等,同时考虑可能存在对水域造成溢油污染的陆源设施。

溢油危险:指有可能引起水域溢油事故的各种情况,主要包括各类船舶事故和其他意外事故,如触礁、搁浅、碰撞、严重横倾、翻船、爆炸、等。

2 组织管理

溢油应急组织指挥系统

建立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组织指挥系统,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溢油事故应急反应。

溢油应急指挥部组成

溢油应急指挥部

在南京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与南京长江水上搜救中心等溢油应急事故相关部门组成溢油应急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南京海事局,负责溢油应急的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指挥部成员为溢油应急相关部门的领导,指挥部日常工作的办事机

构与水上搜救中心办事机构合署办公。溢油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由溢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事局。

指挥部成员:

总指挥: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或南京长江水上搜救中心领导兼任。

常务副总指挥:南京海事局局长担任。

副总指挥:南京市环保局局长担任。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南京海事局主管副局长担任。

指挥部成员:市口岸、交通、环保、海事、水利、渔业、港管、航运、公安、消防、卫生、气象、通信、保险等部门主管领导。

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市口岸委、海事、环保、港管、航运等部门主管领导。

溢油应急现场指挥部

溢油应急现场指挥部设立于船舶、浮动设施发生溢油事故的现场或溢油应急指挥部指定的地点,承担栖霞、大厂、仪征、新生圩以及大桥以上5个片区发生的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的现场指挥工作。溢油应急现场指挥部为非常设性机构,由溢油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临时设置。现场指挥由溢油应急指挥部指定。现场指挥负责现场落实溢油应急指挥部的

指令,及时反馈现场处置信息至溢油应急指挥部,做好溢油应急反应行动的全过程的现场指挥工作。

溢油应急技术咨询专家组

溢油应急反应指挥部下设的包括海事、环保、溢油防治、救捞、消防、航运、船检、水文、气象、保险、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

溢油应急咨询专家组对溢油应急反应行动及时提供专业咨询,对溢油事故处理总结提供参考意见,对未来的海上溢油应急行动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

溢油应急反应组

由海事、环保、溢油防治、救捞、消防、航运、水文、气象等成员单位组成。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应急反应指挥部的决策,具体组织溢油应急反应行动。

溢油应急后勤保障组

由海事、环保、港口、交通、卫生等成员单位组成。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应急反应指挥部的要求,安排好溢油行动的车船服务、物资供应、医疗救助、住宿、膳食供应、通信等事项。

水域环境监测组

由海事、环保、水文、气象等成员单位组成。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应急反应指挥部的要求,对溢油进行监测、监视。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

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指挥部

(1)组织实施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计划,组织计划的修订。

(2)接收并组织执行上级指挥部的指令。

(3)溢油事故发生后迅速组成溢油应急反应现场指挥部,对溢油应急进行现场指挥。

(4)制定应急反应对策,并组织指挥实施。

(5)组织溢油应急培训和应急反应演习。

(6)负责组成长江南京段船舶溢油应急技术咨询专家组,建设长江南京段船舶溢油应急后勤保障支持系统。

(7)批准本辖区溢油应急经费预算,并多渠道筹集所需资金。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在溢油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溢油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编制本辖区溢油应急经费预算。

(3)接受溢油事故报告,迅速作出评估,发布报警和通报,按程序启动应急反应预案。

(4)负责编制溢油应急反应年度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并组织应急演习。

(5)检查辖区溢油应急反应防治队伍的设置、设备的

配备,指导应急反应设备库和专业清污队伍的管理。

(6)经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授权,负责长江南京段水上溢油事故的新闻发布。

溢油应急现场指挥部职责

(1)接受来自上级溢油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及时反馈溢油事故现场有关情况和提出处理意见。

(2)调动现场的应急力量,采取对抗溢油事故的应急反应行动。

(3)依据客观情况对溢油事故作出初始评估和进一步评估。

(4)依据客观情况,请求上级溢油应急指挥部提供人力、应急物资援助和专家咨询组的技术支持。

溢油应急指挥部成员的职责

(1)市人民政府

·督促溢油应急各成员单位按本计划履行相应的职责。

·统一协调溢油应急反应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海事部门

·审批从事油类作业的港口、码头、装卸站等部门的溢油应急反应计划(方案)。

·对溢油区域实施水上交通管制,发布航行通(警)告。

·组织溢油专家咨询小组的工作。

·负责船舶污染事故原因的调查以及污染损害的调查取证。

·完成溢油应急指挥部交办的事务。

(3)环保部门

·负责对污染水域、岸线的污染监测工作,提出有关清理和预防建议,如取水口的关闭等,供应急指挥部参考。

·负责岸线清污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动员社会力量对岸线等到油污的清除工作;对已清除油污岸线的恢复以及对回收的油污和油污废弃物的处置提出意见。

·完成溢油应急指挥部交办的事务。

(4)港口集团或航运公司

·组织自有的专职或兼职清污队伍参加清污作业。

·协助调用作业船舶、防污器材、设备,指定专用泊位,运输施救队伍及救援物资。

·确认油污水接收设施及废水处理设备随时运转良好。

·协助后勤服务、设备维修。

·协助核实港口、码头清污和油污损害情况。

(5)消防部门

·承担对船舶、设施、码头的火灾预防与扑灭工作。

·营救受伤人员。

(6)卫生部门

·组织快速侦察检测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测定溢油对

人员危害的程度。

·组织对受害人员的医疗救护。

(7)公安部门

·承担安全警戒工作,维护现场的安全治安秩序、现场保护及必要的公众隔离。

·保护及转移事故中可能发生的伤亡人员。

(8)农业及水产部门

·协助通知可能受油污损害的水产养殖区、农作物区,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协助对水产养殖区、农作物区油污损害的清除工作。

·协助核实清污和油污损害情况。

(9)旅游部门

·协助通知可能受油污损害的旅游区域,作好预防措施。

·提出旅游区域应急处理建议,协助做好抗溢油工作。

·安排好旅游线路,避开油污区域。

·核实旅游区的油污损害情况。

(10)气象部门

·及时提供气象信息及近期气象预报趋势。

(11)通信部门

·根据溢油应急工作的需要,保证通信联络畅通。

(12)航道、水利部门

·及时提供事故现场和溢油可能漂移水域的航道、水文气象情况。

(13)其他有关部门

·由溢油应急指挥部根据当时情况对其他有关部门提出协助要求,在其职责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帮助。

应急指挥人员

应急等级与指挥人员安排

由溢油应急指挥部根据油污的溢出量、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所需要的应急反应的规模,确定事故应急等级,安排适当的应急指挥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对策。

如果溢油事故及其污染损害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时,由上级溢油应急指挥部指定。

应急指挥人员职责应急总指挥

(1)根据事故及其它有关方面的具体情况确定和宣布溢油应急反应等级。

(2)全面指挥本地区溢油应急反应行动。

(3)在溢油事故难以控制时,请求上一级溢油应急(搜救)中心调用本地区以外的资源和应急力量。

(4)通知明显受到污染威胁的当地有关部门做好准备,必要时采取联合行动

(包括及时通知其他各有关部门)。

(5)确保政府有关部门作好溢油围控、重点环境敏感

区防护和溢油清污所需的物资、人员和财务等方面的准备。

应急副总指挥

(1)负责向总指挥提供所掌握的溢油应急反应各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

·溢油风险(目前损失情况、污染发展趋势、可能的污染程度等)

·已经和拟采取的应急反应对策、行动方案。

·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2)提出需有关单位支持的物资、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如种类、数量、时间限制等)

(3)负责指挥和协调各溢油应急辖区之间的应急反应工作及合作。

(4)确保新闻发布、声明和事故报告的准确性,以及与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

(5)特大规模应急反应时,通知相关区域的上级环保局给予以下协助:

·责成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全力支持溢油应急反应工作。

·责成地方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及时、全面地监测事故所在区域水体、底质、大气、生态等环境状况。

·特大规模应急反应时,负责请求海关、边防、国检等部门简化境外支援设备的进口手续,加急办理设备关税与边境许可证,办理护照、签证等方面予以方便。

现场指挥

(1)根据现场各方面状况初步判断溢油事故性质与规模。

(2)负责向指挥部报告应急反应系统方面的准备情况和运行情况,为应急反应提供建议。

(3)确保已到达现场的各类资源得以合理调配,同时报告需要获得增援的应急物资情况。

(4)按照环境资源的优先保护次序,指挥应急反应行动。

(5)负责调动和指挥应急反应队伍,开展船舶溢油的回收和清污工作。

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协作联席会议

由溢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召集每半年一次的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协作联席会议,协商本计划的实施事宜,遇下列重大协作问题或出现协商困难时,报南京市人民政府作出决断。

(1)建设和管理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反应系统。

(2)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辖区与相邻的溢油应急辖区之间的应急反应协作和通讯联络。

(3)本辖区内溢油应急人员培训、技术信息交流和演习安排。

(4)定期检查溢油应急反应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本计划

的落实、执行情况。

溢油应急合作

应急合作范围

长江南京段与其他区段之间的合作

合作前提

包括:

(1)在发生可能影响对方水域或岸线的溢油事故时互相通告。

(2)当发生重大溢油时,本辖区内没有足够的设备和能力在短时间内处理溢油

时,需请求邻近的辖区支援。

(3)当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时,溢油源失去控制,有可能导致双方岸线污染时,需相邻辖区的应急合作。

合作决策

由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指挥部向上一级溢油应急指挥总提出申请。

合作注意事项

通过邻近辖区之间的应急合作可扩大相互间处理溢油的能力,但在请求合作时,还应考虑设备、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后勤保障及费用问题。

溢油应急防治队伍

溢油应急队伍的建设

为适应长江南京段水域溢油防治的需要,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溢油防治联合应急队伍。并纳入长江南京段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在应急反应时协调行动。应急队伍建立的原则是人员精干、设备优良、功能齐全、反应迅速、布局合理。

(1)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现有的专业队伍。作为区域应急队伍的主要力量,对这些队伍应重点投入,配给专业设备,平时应给予其政策扶持,应急时无条件服从调配。同时重点加强这些队伍平时的培训和演习,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尤其应加强参与溢油应急反应的联合行动能力,使其在清污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相互支援,提高清污效率,逐步建立起政令畅通、组织严密、反应迅速、效率显著的溢油应急反应队伍。

(2)加强辖区内各港口作业单位应急队伍的建设。将从事散装油类作业的码头作业人员组织起来,作为兼职的清污队伍,除承担自身的污染防治任务之外,也作为本辖区溢油应急力量的组成部分,服从本辖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本指挥部重点加强对兼职人员的统一培训,设备实行统一有偿使用。

(3)应急指挥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人员培训,提高应急防治知识技术水平和应急防治能力,并在溢油

事故处理和演习中不断加强各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各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4)在大规模的水域或岸线清除作业中,从具有溢油应急反应能力的其他部门如港务、航运公司、军队、环保、渔业、石油化工、公安消防、厂矿企业、科研院校等部门得到人力物力支援,动员全社会的清污力量。

溢油清污队伍管理

应急清污队伍应得到海事局的认可,平时应24小时加强值班,保持信息畅通,一旦接到应急指挥部的指令,要能够迅速赶到事故现场。

提高清污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演习和必要的技术培训,掌握清污设备的性能,熟练使用溢油围控、回收、清除设备。

保证清污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溢油应急防治设备

溢油应急反应系统及设备库配备

溢油应急设备配置原则

溢油应急设备的配置规模应根据长江南京段船舶运输石油量、船舶的通行密度、历年突发性溢油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今后可能发生溢油事故的预测,以及本地区环境敏感区和易受损资源分布等情况,确定溢油应急队伍的规模和配备的设备种类、数量、和配置地点,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及时作出

调整。

(一)小型设备采取分散配置(即要求各码头配置),集中调用的原则。

(二)大中型设备配置于长江南京段的四个溢油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即大厂、栖霞、仪征、新生圩地区,并尽可能在上述地区设立设备库。

溢油应急设备配置计划

本计划所指的溢油应急反应系统的设备至少应包括设备库、监测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溢油预测模型、环境敏感图、通信联络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所需的设备。设备的配备规划按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近期(一年内):所有从事散装油类作业的危险品码头均应按要求配备围油栏、适量的吸油材料和撇油器等防污染应急器材和设备;建立并完善辖区的船舶溢油应急反应专家咨询系统。

中期(三年内):应急反应设备的配备应能达到处理中等规模溢油事故的能力。配备足量的围油栏、大型浮油回收船、多功能撇油器等清污设施,建立溢油应急设备库,开发出应用于溢油污染危害评估、应急反应支持系统的计算机软件。

远期(五年内):本辖段应急反应设备的配备应能达到

处理较大规模溢油事故的能力。

监视监测系统规划方案

溢油应急反应系统中监视、监测系统分期规划原则为:近期(一年内)以船舶水上巡视、gps、岸边监视和溢油信息举报为主。

中期(三年内)实现在重点区域配置水面浮标和红外线溢油自动报警装置。

远期(五年内)实现空中遥感技术为主的多途径的监视、监测指挥系统。

模拟预报、敏感图、智能信息系统规划方案

应急反系统中模拟预报、环境敏感图和智能信息系统的分期规划原则为:

近期在敏感图样板研制的基础上,建立溢油环境敏感图和智能信息系统。

中远期完成所属仪征、栖霞、大厂、新生圩、大桥以上片区水域溢油模拟预报模型、环境敏感图和智能信息系统一般网站的建设及联网,并与周边地区保持有效的连接。

通信联络系统完善要求

近期完善现有甚高频电台的配置及利用。

中远期在本溢油应急指挥部配备gmdss(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通讯系统)。

溢油应急反应设备管理

防止溢油应急预案

防止溢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1)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防治油类污染事故造成损害,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各海上作业船舶配备相应设备,在发生海区船舶污染事故后,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及人员,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反应,控制和清除污染。 (3)为确保海上风电场海洋环境的安全,防止船舶溢油污染,特建此应急预案,各海上风电场海上作业单位需依据此应急预案相关要求,制定本单位应急预案。 (4)海上风电场与X公司签订防止溢油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设备及应急处置委托协议。 1.2 编制依据 溢油源项分析 本风电场生产运维期间,有自己的交通运维船,外委施工的交通船,工程船,施工区附近有渔船作业,船舶作业或航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碰撞、搁浅溢油事故。110kV 输出电缆部分段占用养殖区,且该段作业点距离岸边较近,若110kV 输出电缆巡视船发生溢油事故,将对养殖区生物和沿岸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风电场区域渔船较多,如与渔船发生碰撞导致溢油将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海上升压站储油罐在不利气象条件或其他事故情况下发生油品泄漏,将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一旦发生大规模溢油事故,受污染区域内的海洋生物将会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因此,杜绝溢油事故发生,或者是当发生溢油事故后,及时采取应急抢险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1 我国有关法规和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8)《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9)《港口溢油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0)《港口散装油类作业污染物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1)《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预案》 (12)《150MW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义务 1.3.1 船舶等发生溢油污染事故,必须立即向公司及风电场主管领导汇报,或向海事局、县海洋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报告,并按照海事部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减少污染,接受调查处理。 4 定义和术语 1.4.1油类 是指任何类型的石油及其炼制品和其他油类(及类油)物质。 2 污染事故的等级 2.1一般污染事故 溢出污染物不足10吨,而且发生在非敏感区域的污染事故。 2.2 中等污染事故 2.2.1 溢出污染物大于10吨不足50吨; 2.2.2 污染事故发生在敏感区内或距离敏感区有一定距离但极有可能对敏感区域造成污染损害; 2.2.3 污染源难以控制。 2.3 大型污染事故 2.3.1 溢出污染物为50吨及以上的污染事故; 2.3.2 污染源无法控制的污染事故; 2.3.3 敏感区域受到严重威胁的污染事故。 3 优先保护原则

海洋溢油的基本特征及处理体系

海洋溢油的基本特征及处理体系 徐笑丰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 摘要: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及运输活动的日益频繁,溢油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乃至人类的威胁也日益增大。如何处理海洋溢油造成的危害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需对海洋溢油的基本特征(如溢油来源、形式、影响对象、归宿、危害等)进行全面了解,进一步根据其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建立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处理体系(如防溢油扩散体系、溢油回收体系、溢油处理体系等),最终达到对溢油问题的妥善处理。因此,对海洋溢油的基本规律与相关处理体系的归纳总结,不仅对海洋溢油处理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日后的研究与完善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海洋溢油;特征;处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lution systems of offshore oil-spill Xu Xiaofeng (Faculty of Resource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 ) Abstract:As the booming of offshore oil explo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damage of offshore oil-spill that caused to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ven to human-being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offshore oil-spill admits of no delay. Thus, we should keep a comprehensive mind to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ource, form, affect object, result, damage etc.) of offshore oil-spill, take a further step to summarize according to its laws and then set up a series of efficient solution systems (including nonproliferation system, oil recycle system, oil dispose system, etc.) and finally duly handle the problem of the oil-spill. For this reason, the summary of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lution systems of offshore oil-spill is not only a guid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il-spill but also provide an approach to future complementary research. Key words:offshore oil-spill, characteristics, solution system 1 海洋溢油概述 海洋是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是各种陆源污染物的最终聚集地。石油及其制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在开采、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易进入海洋环境从而造成严重污染。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油轮事故溢入海洋的石油约为39×104t ,非油轮事故溢油约17×104t ; 1973-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 635起,总溢油量37 077t。海洋石油污染不仅破坏海洋及全球生态平衡,而且威胁人类健康安全。[1] 收稿日期:;改回日期:; 作者简介:徐笑丰(1991-),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09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 E-mail:harporgan@https://www.360docs.net/doc/266319141.html,

船舶溢油应急演习预案

船舶溢油应急演习预案 一、船舶准备工作 船长应按“船舶油污应急计划”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但不仅限于以下工作): * 通讯畅通并及时收发报。 * 有关应急准备:熟悉SMS文件“船舶发生污染事故时的应急行动指南”,核查船上防油污器材及平时培训和演习。 * 航行安全、人员安全(演习期间的船舶安全值班和人员安全行动须知)。 二、溢油演习计划 1、演习时间:年月日时。 2、演习海区: N/ E--- N/ E。 3、演习内容:模拟轮在海上发生溢油并有部分溢油污染海域。 4、演习程序: 时,船长通过全船广播系统发出船舶溢油演习警报,并亲自操 纵船舶。值驾负责记录。 时,驳油现场停止驳油作业,检查并关闭油路及阀门,并报告船长。 时,全体船员到达指定位置,现场指挥轮机长点名,检查个人 装备及规定携带防污器材,并报告船长。 时,船长模拟电告公司船舶发生溢油并模拟向船舶所在海区的 主管机关报告。 时,船长指令轮机长组织人员查清油污范围。 时,轮机长报告:舷加油站及主甲板被污染,少量流入海中。 时,船长指令轮机长组织人员清理加油站及主甲板油污。 现场人员在轮机长指挥下进行清除。 时,船长模拟向主管机关报告,请求使用消油剂(使用牌号和 数量),并下令准备释放救生艇。 时,大副报告救生艇释放已准备好。同时船舶收到主管机关指 令:不同意使用消油剂。 时,船长指令:救生艇下水,用人工清除海面油污。

时,大副指挥救生艇到水面,二副、二管轮登艇,两名水手随艇下。 时,大副报告救生艇已下水,正在清除海面油污。 时,二副操纵救生艇,水手模拟回收海上溢油。 时,现场指挥轮机长向船长报告,加油站及甲板上的溢油已清除完毕。 时,二副向船长报告海上溢油已基本清除,请示救生艇返回。 时,船长同意救生艇返回,并指令大副准备收回救生艇。 时,大副报告救生艇已收回。 时,船长模拟向主管机关和公司报告,溢油清除完毕,等待接受指示。船舶准备油污染事故的书面报告、海事申明,接受 海事部门的调查处理。 时,船长公布人员集中地点,进行讲评。 时,演习结束。发布演习解除警报。 三、演习讲评 四、演习相关记录 MV 轮船长 年月日

第四篇第九章 海上溢油处理

第九章海上溢油处理 在海上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涉及大量易燃、易爆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加上油气田开发工艺、设备运行的复杂性,存在着发生油气泄漏、火灾和爆炸等重大事严故的风险。溢油风险存在于油气田开发的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包括井喷、火灾、爆炸、输油海底管线破裂,污油罐溢油、燃料罐破裂和燃料油传输溢油等。 一、溢油事故概率分析 1.井喷溢油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井喷的可能性及小。发生井喷的最大可能性是在修、完井作业时,其主要原因是钻/修井作业突然与到高压油气层时,地层压力过高,且钻井泥浆比重失调,防喷器失灵以及其它防井喷措施不当或失效所致。一旦发生井喷,将会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物质喷出,对人群的生命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井喷发生后,一般都是由于井壁坍塌或地层压力下降而自然停止喷射。 2.火灾、爆炸 在生产作业期间,由于工艺流程压力较高和井下物流的腐蚀性,以及冰期振动的影响,造成工艺流程管线和容器的管壁刺穿破裂、井口控制失灵、生产处理设备泄漏、立管破裂、海底管线泄漏等重大油气泄漏事故,遇明火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而人员操作失误是造成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3.输油海底管线破裂 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各种海底管线的事故率(未泄漏油气)如下: 距平台300m内的海底管线 8.4×10-3次/a; 距平台1000m内的海底管线 6.4×10-3次/a; 80cm覆盖层的压埋管线 2.7×10-2次/km·a; 100cm覆盖层的压埋管线 7.9×10-4次/km·a; 大于762mm的立管 1.3×10-3次/a; 小于71lmm的立管 5.6×10-3次/a。 由此看出,输油海底管线事故率很小,进而导致油气泄漏事故的概率将会更小。 4.其它溢油事故 在油气田开发生产期间,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还有燃料油管破裂,废油罐泄漏或燃料油罐破裂等。引起上述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内压、腐蚀以及平台爆炸。台风袭击、严重冰情和地震等外力作用。这些事故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泄漏出的原油大部分可以控制在平台甲板上,入海原油量将远低于海底管线破裂的溢油量S.Fjeld,T.Andersen等人对北海油气田的生产风险分析时给出了生产设施各区的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发生频率为: 井口区 1×10-3次/a; 261

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

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 (试行)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的建设管理,合理确定设备库的功能,统一应急能力测算方法,规范应急设备设施配置,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是指以中央政府投资为主,用于对抗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应对大规模溢油事故,参与国际与国内地区间的应急协作。 第三条本规定是编制、评估、审批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运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第四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配置船舶溢油应急清污设备及其相关配套设备,不包括应急决策指挥、监视监测系统和专业应急清污船舶。 第五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所配应急清污设备及其相关配套设备设施的功能、类型、数量和主要性能须符合本规定的要求,设备的技术规格和选型在工程实施时确定。 第六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应对已有中央政府投资购置的溢油应急设备按本规定进行归类,与新增设备合并计算综合清除控制能力。 第七条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型溢油应急设备,紧密结合业务需求,科学论证,不断提高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能力。

第八条本规定适用于沿海和长江干线设置的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其他水域和非中央政府投资的溢油应急设备库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分类 第九条按适用水域划分,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分为沿海水域和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两类。 沿海水域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针对海上风浪大、水域开阔等特点,配置海洋型溢油应急设备。 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针对内河水流快、水面狭窄、水域环境敏感等特点,配置内河型溢油应急设备。 第十条按应急能力划分,沿海水域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分为大型、中型、小型设备库三类,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分为中型、小型设备库和设备配置点三类。 大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1000t,应急服务半径为350nm。 中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500t,应急服务半径为160nm(长江干线为250km)。 小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200t,应急服务半径为60nm(长江干线为120km)。 船舶溢油应急设备配置点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50t,应急服务半径为100km。

防止船舶污染应急救援预案

- - . 防止船舶污染应急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事故的等级 第三章---------------------------------优先保护原则 第四章---------------------------------------组织机构第五章---------------------------------应急反应队伍 第六章---------------------------------应急反应设备 第七章---------------------------------------通讯系统第八章------------------培训、演习及预案的修订 第九章---------------------------污染应急反应行动 第十章------------------------------应急反应的结束 第一章总则

1 目的 (1)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防治油类污染事故造成损害,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灌河半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配备相应设备,在发生海区船舶污染事故后,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及人员,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反应,控制和清除污染。 2 编制依据 2.1 我国有关法规和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8)《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9)《港口溢油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0)《港口散装油类作业污染物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1)《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预案》 (12)《北方海区溢油应急预案》 3 义务 3.1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必须立即向连云港海事局报告,并按照海事部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减少污染,接受调查处理。 4 定义和术语 4.1油类 是指任何类型的石油及其炼制品和其他油类(及类油)物质。 第二章事故的等级

船舶溢油清除储备物资管理经验交流3

管用结合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海事船舶 溢油清除物资效用 泉州海事局 二〇二〇年六月 2009年初,国家下拨了价值99万的溢油清除物资设备给泉州海事局,为发挥政府设备最大使用效益,我局制定了《泉州海事局船舶溢油清除储备物资管理办法》,与泉州兴通港口服务发展公司签订了设备委托管理协议,将上级配备给我辖区的国家溢油清除物资设备,在产权明淅基础上,将设备委托泉州兴通港口服务发展公司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有限资源能在关键时候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做到平战结合,有效利用,合作多赢。 一、辖区溢油清除物资设备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辖区的应急清污能力是否有效发挥,溢油清除物资设备能否在关键时候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状态良好的防污器材设施,随时可用的应急配套设施(叉车、吊车、船舶等)以及一只训练有素的清污队伍。目前,泉州辖区溢油应急能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 (一)应急设备缺少配套装置。如由于缺少叉车和吊车等配套装置而导致大型应急设备(充气式围油栏及收油机的动力站)难以快速装上应急船舶;由于缺少专业的清污船舶,导致在港区外开阔水域等恶劣环

境下的充气式围油栏布放和回收吸油材料的回收、溢油的回收和清除等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二)应急设备老化和失效。大部分单位对溢油应急设备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和保养,多数应急设备处于闲置和无人问津的状态,设备老化和失效的问题普遍,一旦发生事故,难以发挥有效的应急处置作用。 (三)溢油应急专业人员和队伍力量不足。一是海事主管机构尚未配备及建立隶属的专业应急清污队伍。二是应急队伍力量薄弱。辖区溢油应急队伍主体由码头单位、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单位组成,人员绝大多数为兼职队伍,且队伍和人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从事清污人员主要以从事港区相关作业为主,溢油应急作业仅是其附带业务。三是队伍和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仅接受过一些油污水接收安全与防污染方面的基本知识,对应急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应急处置方法等都难以做到完全掌握,更难达到精通的程度,难以适用海域大规模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 因此,国家配备的船舶溢油清除物资设施如果由我局单独负责维护、保管及使用,必然受到上述问题的制约而难以发挥最好的效用,难以适应海上污染应急的实际需要。 二、兴通公司能提供的有素支持。 基于以上因素,让一支能够弥补上述缺陷的清污企业参与溢油清除物资的管理,既能解决上述问题,又能减轻主管机关财政负担,提高设施设备使用的效率,确保有限资源能在关键时候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处置船舶、水上(下)设施溢油事件(简称水上溢油事件),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水上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全市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哈尔滨市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公约,编制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水上溢油事件。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指挥部组成

市政府成立哈尔滨市水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溢油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市水上溢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反应力量的统一调度指挥。 市溢油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哈尔滨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哈尔滨海事局局长担任。市溢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哈尔滨海事局,办公室主任由哈尔滨海事局局长兼任。 市溢油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哈尔滨海事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旅游委、市气象局、哈警备区、哈武警支队、哈尔滨海关、哈尔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组成。 2.2 指挥长职责 (1)负责全面指挥、协调水上溢油应急反应行动; (2)根据事故及其他各方面情况,宣布水上溢油事件等级; (3)决定应急行动所需人员、物资、资金、技术等重大事务的调配; (4)在事故超出控制能力时,决定通知或请求其他有关单位或外部力量给予支援。 2.3 副指挥长职责 (1)协助指挥长主持市溢油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 (2)受指挥长委派或指挥长不在现场时,组织水上溢油事件应急反应行动; (3)向指挥长提供所掌握的水上溢油应急事件各方面信息,包括船舶污染物泄漏情况、损失程度、污染和损害的发展趋势,拟采取的应急反应对策、行动

海上溢油清污方法

海上溢油清污方法 在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后,首先要对溢油的种类、溢油量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影响作一评价,对不同的污染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总的来说,对于海上溢油的处置大致可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m限制扩散,在发生海上溢油后,我们 首先应该对海面上的溢油进行围控,防止其造成进一步的污染和危害。在这里我们用到的溢油围控措施有气帘法[37]、铺设围油栏,以及喷洒集油剂,目前最常用最环保的围控措施便是使用围油栏对海上溢油进行围控。(2)溢油的回收,对于 海上溢油最环保的处置便是用机械手段将其进行回收利用,常用的机械设备有撇油器、带状油回收器、油拖网、抽油泵、液压式油抓斗、溢油回收船以及溢油储存设备。C3)溢油的最终处置,对于海上溢油我们能回收的尽量回收,而不能回 收的溢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燃烧法、喷洒分散剂或是沉降剂对其进行最终处置,从而达到尽量减小海上溢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对于海上溢油的回收方法,根据其具体属性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方法,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些方法。 图3.1海上溢油清污示意图 Fig 3.1 Schematic diagram of removing oil at sea 物理方法 围油栏 海上溢油物理清污方法的评估、优化及快速决策 图3.2围油栏简易结构示意图 Fig.3.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of oil boom 3.1.1.1围油栏的分类 在各国消除大量溢油事故过程中,围油栏和其他防止海上污染设备一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防止溢油扩散、缩小溢油面积、配合溢油回收的有效器材之一。围油栏的设计种类繁多,至今尚无统一的分类{38]。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围油栏分成不同类别,如根据自身材料不同可以将围油栏分为普通型围油栏、防火型围油栏和吸附性围油栏。根据使用地点的不同可以将围油栏分为远海型围油栏、近岸型围油栏、岸线型围油栏和河道型围油栏。根据围油栏抗风浪、潮的性能不同,又可将围油栏分为轻型、重型两种。如图3.2所示,为常见围油栏简易结构示意图。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围油栏。 (1)固体浮子式围油栏 固体浮子式围油栏是采用具有浮力作用的轻质固体材料作浮子,浮子包皮和裙体多采用以涤纶编织布做骨架涂以聚氯乙烯树脂的双面人造革,或以聚酷纤维作骨架涂以橡胶材料。其浮力小,抗风、浪、流的能力较差,抗拉强度、稳定性差,只能适用于平静水域或风、浪、流不大的气象海况条件下,且使用年限短,属中型围油栏。但该种围油栏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轻便、易操作、价格便宜等特点,在适宜条件下仍被采用。 (2)充气式围油栏 充气式围油栏在使用之前要对气室进行充气,在使用完后要采用抽气机把气室内的空气抽出,冲排气这两个操作都是通过充气阀来完成的。充气式围油栏浮力大、本体柔软,具有较强的抗风、浪、流的性能,其乘波性、稳定性和滞油性

发生溢油应急处理须知

目录 1 目的 5 应急措施 2 适用范围 6 记录 3 参照文件7 相关文件 4 定义 修改记录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船舶发生溢油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旨在使船员能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以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控制或减小污染造成的损失。 2.适用范围 进入安全管理体系的船舶/部门和人员 3.参照文件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安全管理手册》、《紧急情况的标明、阐述和反应程序》 4.定义 溢油:船舶溢油包括操作性溢油和海损事故溢油两种。其中,操作性溢油包括管系溢油、舱柜满溢和船壳泄漏;海损事故溢油指因搁浅、火灾或爆炸、碰撞、船壳破损,严重倾斜等引起的溢油。 5.应急处理须知 无论何时,船舶发生溢油事故,船上值班人员一经发现,应立即报告船长或船上其他负责人,船长或其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发出溢油报警信号(·——·),组织全船人员按照《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实施应急反应,以减轻和控制船上排油污染。 5.1 管系溢油 5.1.1 立即停止有关操作,关闭管系上的所有阀门; 5.1.2 发出溢油报警信号,实施最初的溢油应急反应程序; 5.1.3 将事故情况通知船长; 5.1.4 查明泄露原因,清除溢油和甲板上的积油; 5.1.5 将破裂管系中的油驳入空油舱或其他燃油舱; 5.1.6 妥善保管清除中收集的残油; 5.1.7 如溢油严重,应联系外援,并报告海事机关。 5.2 舱柜溢油 5.2.1 立即停止有关操作,关闭管系上的所有阀门; 5.2.2 发出溢油报警信号,实施最初的溢油应急反应程序; 5.2.3 将事故情况通知船长; 5.2.4 将满溢舱内的燃油驳入空油舱或其他燃油舱; 5.2.5 清除溢油和甲板上的积油; 5.2.6 妥善保管清除中收集的残油; 5.2.7 如溢油严重,应联系外援,并报告海事机关。

油库溢油污染应急预案

油库溢油污染应急预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附件 5 油库溢油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 目的 防治来自船舶、码头、装卸设备、油罐、输油管线、其它 设施以及相关油类作业造成的溢油污染损害,保护水陆环境和资源,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 充分考虑码头、油罐区、输油管线及阀门、装卸设施的地 理环境等因素,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及人员,对溢油事故做出最快速、最有效的处理。 2 适用范围 油码头装卸设施以及停靠在油码头的船舶等溢油源导致的 污染事故。 储油罐区、输油管线及阀门、以及其它可能对海域造成危 害的陆上设施导致的溢油污染事故。 3 内容 定义和术语。 是指油轮或燃油船舶及任何可能造成水域油类污染的船舶。 是指任何类型的石油及其炼制品和其他油类(类油)物质, 主要包括:原油、柴油、汽油、奥里油、航煤油、燃料油等。 是指船舶和码头、装卸设施等,同时考虑可能存在对水域造 成溢油污染的陆域设施(罐区管线及阀门、排污口)。 溢油事故分类。 ≤10T;10万元<经济损失≤30万元。 一般溢油事故:<溢油量≤5T;3万元<经济损失≤10万元。 ≤;1万元<经济损失≤3万元。 ≤250Kg;经济损失≤1万元。 组织管理。 组织机构。

油库企业设立溢油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基地)油库主任担任,副总指挥由安保部领导或副主任担任。指挥部成员由现场指挥及各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人组成。 溢油应急指挥部指定现场指挥,现场指挥负责指挥溢油应急反应行动全过程,仅对溢油应急指挥部负责。由安全负责人或值班调度长担任。 指挥部内按各自职责设立溢油应急小组:溢油清理组、通信组、工艺组、设备保障组、警戒组、防火组、物资供应组、防污处理组、现场救护组,并明确各小组负责人。 溢油应急指挥部及各小组职责。 (1)发出指令,启动应急程序; (2)组织指挥污染的控制与清除; (3)审核和批准使用清污技术和设备; (4)下达应急任务,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与有关单位保持联系; (5)发生较大规模溢油事故时,作出请求区域协作的决策; (6)及时组织消防力量,防止火灾的发生; (7)组织培训和演练。 (1)做好围控工作; (2)做好溢油清除作业。 负责溢油应急指挥与事故现场的通信联络,确保命令下达和现场各种信息反馈的畅通。 及时关闭相关阀门,控制溢油源,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1)保障电力能源供给; (2)负责应急设备的维修。 (1)保持交通畅通,注意现场警戒; (2)注意溢油漂移动向,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1)保护现场,控制着火源防止火灾发生; (2)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按《油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条火灾反应程序报警,并投入灭火战斗。

06溢油事件应急预案

溢油事件应急预案 程序编号: 版本及修改号: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1 目的 为对溢油事件做出快速有效的处理,防止油类污染扩大造成环境污染,保护水域环境和资源,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在修船舶、浮坞及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溢油事件。 3 定义与术语 无。 4 组织机构和职责 4.1 成立溢油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小组成员机构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4.2 职责: 4.2.1 组长为现场总指挥,负责指挥溢油事件处理及决策各项应急措施,负责对外报告和求援。 4.2.2 生产部经理和安监部经理任副指挥,生产部负责协调组长落实应急处理的队伍、人员,落实码头辅助设施到位。安监部负责清污行动的安全监控,监督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防火防爆、防污染扩大等),做好相关资料记录。 4.2.3 交运车间负责带缆艇的指挥调配。 4.2.4 人保部负责溢油区域的警戒,维持秩序,保护现场。 4.2.5 保障部负责保管和提供清油所需的物资(清油剂、洗衣粉、棉布等)。 4.2.6 单船总管负责与船方的沟通和联系,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4.2.7 单船安全主管负责溢油区域的防火、防爆安全控制工作。 4.2.8 坞修车间清油队听从指挥,负责执行清污工作。

5 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和资源 5.1 本公司目前仅具备在短时间控制、清除小规模(2吨以下)油污的设备和能力,如发生大规模溢油事件须求临近区域或海事部门的支援(##溢油公司)。 5.2 配备了应急处理队伍,一旦发生溢油事件,溢油应急指挥人员可根据情况需要、动员、调配人力资源投入行动。 5.3 本公司目前的溢油应急处理设备资源如下:清油队伍的吸油毡回收船1艘、围油栏220米、吸油粘、消油剂等。 5.4 溢油应急处理时使用对讲机联络频道为7频道,事故第一目击者或现场作业班组应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溢油应急处理小组。联系电话如下:############。 6 敏感区域保护原则和溢油预测 6.1 码头情况简介:码头长355米,分1号、2号两个泊位;上游方向为2号码头(近有乙炔站),下游为1号码头。 6.2 敏感区和资源保护的防护原则:一旦发生溢油事件,首先原则是保护重要的目标和控制油污扩散,其次是清除油污。如果设备、材料和人力不足以对敏感区域提供有力的保护,指挥人员将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根据溢油扩散、漂散、漂移轨迹预测,决定优先保护顺序。 7 溢油事件报告和警告 7.1 溢油事件报告 当本公司码头发现、发生严重溢油污染事件时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向海事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形式见附表。 7.2初始报告(带*号表示尽可能提供): 7.2.1报告人姓名、单位、电话或通话频道 7.2.2报告日期和时间 7.2.3事件船舶名称 7.2.4事件发生日期和时间 7.2.5事件发生地点(经纬度或最近的陆地标记)

船舶海上溢油处理技术

船舶海上溢油处理技术 【摘要】近年来,各类船舶溢油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仅中国每年船舶溢油总 量就超过千吨。沿海船舶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不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针对突发性的船舶溢油污染事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清除,并应用有效的处置方案将污染损失和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的概况,接着对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处理方法及步骤,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船舶;溢油;危害;处理技术

目录 0 引言---------------------------------------------------------- 1 海上溢油事故概况---------------------------------------------- 2 海上溢油事故原因---------------------------------------------- 2.1 海上溢油产生的原因---------------------------------------- 2.2 船舶溢油污染原因分析-------------------------------------- (1)操作性溢油-------------------------------------------- (2)事故性溢油-------------------------------------------- 3 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 4 溢油处理技术-------------------------------------------------- 4.1 物理处理法----------------------------------------------- 4.2 化学处理法----------------------------------------------- (1)现场焚烧--------------------------------------------- (2)化学制剂 -------------------------------------------- 4.3生物处理法------------------------------------------------ 5 溢油事故处理步骤---------------------------------------------- 结语------------------------------------------------------------- 致谢语----------------------------------------------------------- 参考文献---------------------------------------------------------

溢油应急计划

溢油应急计划 篇一:溢油应急计划 1 审批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溢油应急计划,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海洋局令第1号)第九条; 4、《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计划编报和审批程序》第二条。 二、提交材料 1、溢油应急计划 2、专家审查意见 3、节能减排指标文件 4、其他相关材料 三、办理程序 1、受理: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受理。 2、审查:国家海洋各分局对溢油应急计划审查

3、审批: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 四、办理时限:20日 2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是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根据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需要而制定的我国第一部船舶重大溢油污染事故应急计划。该计划由三个层次组成,即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海区(北方海区、东海海区、南海海区和特殊区域台湾海峡水域、秦皇岛海域)溢油应急计划和港口溢油应急计划。分为总则、组织和管理、溢油应急反应以及溢油应急反应支持系统四部分共33条。据介绍,航运是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流通的纽带。当前,全世界80%以上的贸易往来是通过海运完成的,特别是油类,主要是经海上船舶运输。然而海运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海上船舶溢油风险。世界上多次船舶污染事故,都造成了巨大环境资源损失。据统计,从1965年至1997年,全世界船舶溢油事故中,溢油总量在万吨以上有79起,总溢油量为414.6万吨,因此,在发展航运业,保证船舶安全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海洋资源,防治船舶溢油事故的污染损害,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制定本计划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落实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介绍,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于1990年通过了《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90)。我国于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点击打印 作者:2005-5-10 10:27:52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委、办)、环保局,各海事(监)局、港监局: 为了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履行国际海事组织《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1990)的义务,《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及《北方海区溢油应急计划》、《东海海区溢油应急计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划》、《南海海区溢油应急计划》、《台湾海峡水域溢油应急计划》已经交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现联合发布,请遵照执行。 交 通 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二〇〇〇年三月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前 言 海上船舶溢油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海上石油运输量日益增长,船舶溢油事故也不断发生。据统计,从1965年至1997年,全世界船舶溢油事故中,溢油量在万吨以上的共有79起,总溢油量为414.6万吨,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溢油量达26.7万吨。在我国,从1973年到1999年,50吨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有53起,总溢油量2.9万吨,其中最大一次溢油量为8000吨。 海上船舶溢油事故,不仅使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受到损害,经济蒙受损失,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溢油事故引发的火灾,还可能会导致海上和沿岸设施、船舶等的损坏。 1989年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搁浅事故,共溢油3万余吨。由于防备不足,措施不利,未能有效地控制油污扩散,使威廉王子湾遭受到空前的污染损害。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大量野生动植物死亡,渔业资源受到危害,渔场被迫关闭。油污清除工作持续了两年多时间,污染损害赔偿和清污费用达80亿美元。

船舶溢油应急预案

船舶溢油应急预案 一、任何船员发现本船发生溢油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船长或值班驾驶员报告。船长或值班驾驶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发出溢油报警信号(一短二长一短声,连放一分钟。),全船人员按《油污染应急计划》中的“检查表”和“溢油应变部署表”实施应急反应。 二、发生溢油的船舶在实施应急反应的同时应立刻按《油污染应急计划》中的报告要求通过有效地通讯手段向应急领导小组和海事主管机关报告,内容包括: 1、发生溢油事故的船名、日期和时间、船位、溢油部位和事故原因、溢油的估计量; 2、溢油海区的气象情况,包括流速和流向、浪高和风浪的方向等; 3、船上货物及燃油种类、数量; 4、溢油控制情况,被污染海区面积,正在采取的措施,要求的援助。 三、应急领导小组协助和指导船舶制订有关处置方案、并协调有关力量和资源协助和指导船舶实施应急。 四、当溢油事故危及人员、船舶安全时,船长有权实施人员撤离或弃船计划,以确保人身安全。 五、对溢油采取的行动按《船上防油污染应急计划》执行。

六、应急结束后填写《事故报告表》,将事故全过程报告指定人员,包括:事故情况描述、应急抢险过程、造成的损失和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

供受油作业防污染应急预案 一、作业现场一旦发生溢油事故,现场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泄漏源,尽最大努力减小油品的泄漏量,并对泄漏源进行封堵,防止油污染面积继续扩大,同时组织人力进行回收,禁止私自使用消油剂。 二、在实施应急反应的同时,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和海事主管机关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地点及时间; 2、事故原因和泄漏设备的名称、部位; 3、泄漏物的品种; 4、估计泄漏数量、继续泄漏可能性和扩散趋势等; 5、事故现场的环境条件:风速、风向、潮水、波浪、能见度、气温、降雨等; 6、预计可能遭受泄漏污染威胁的地区; 7、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防治措施。 三、应急领导小组协助制订有关处置方案、并协调有关力量和资源协助码头和现场实施应急。 四、对溢油采取的行动按《码头污染应急计划》执行。 五、应急结束后填写《事故报告表》,将事故全过程报告指定人员,包括:事故情况描述、应急抢险过程、造成的损失和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

2021年溢油应急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JH-XK-0172 2021年溢油应急工作计划Oil spill emergency work plan

2021年溢油应急工作计划 1审批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溢油应急计划,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海洋局令第1号)第九条; 4、《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计划编报和审批程序》第二条。 二、提交材料 1、溢油应急计划 2、专家审查意见 3、节能减排指标文件 4、其他相关材料 三、办理程序 1、受理: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受理。 2、审查:国家海洋各分局对溢油应急计划审查

3、审批: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 四、办理时限:20日 2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是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根据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需要而制定的我国第一部船舶重大溢油污染事故应急计划。该计划由三个层次组成,即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海区(北方海区、东海海区、南海海区和特殊区域台湾海峡水域、秦皇岛海域)溢油应急计划和港口溢油应急计划。分为总则、组织和管理、溢油应急反应以及溢油应急反应支持系统四部分共33条。据介绍,航运是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流通的纽带。当前,全世界80%以上的贸易往来是通过海运完成的,特别是油类,主要是经海上船舶运输。然而海运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海上船舶溢油风险。世界上多次船舶污染事故,都造成了巨大环境资源损失。据统计,从1965年至1997年,全世界船舶溢油事故中,溢油总量在万吨以上有79起,总溢油量为414.6万吨,因此,在发展航运业,保证船舶安全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海洋资源,防治船舶溢油事故的污染损害,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制定本计划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落实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介绍,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于1990年通过了《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90)。我国于1998年3月30日加入了该公约,因此,《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具体体现。 XXX工作计划设计 YuWen Work Plan 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