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10级

合集下载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级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级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生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应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等。

3、较好地掌握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5、能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Web程序设计、语音信号处理、决策支持技术、运筹学、虚拟现实与智能游戏、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等。

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实施方案 幼儿园科技教育

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实施方案 幼儿园科技教育

一、概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科技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不论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幼儿园教育中,科技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案和建议。

二、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的意义1. 帮助幼儿认识科学知识科技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通过科技教育,幼儿可以在游戏和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智能科技教育可以通过DIY、编程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信息素养在数字化社会,信息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能力。

通过科技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实施方案1. 教育目标的确定在实施智能科技教育时,首先需要确定教育目标。

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动手能力,还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

2. 教育内容的选择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幼儿的科技教育内容。

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简单的科技教具,或者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 教育方法的确定制定一套科技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游戏教育、DIY教育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资源的整合在实施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时,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教育设施、教育人员等。

可以借助图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堂和实验设施,培训一批具备科技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人员。

5. 配套措施的完善在实施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时,需要配套一些措施来保障教育的顺利进行,包括教育评估、家校合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

34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1-0034-0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李 擎,陈雯柏,李邓化,苏 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01)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校新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室建设规划、毕业生去向引导,重点阐述了我校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建设为重点,科学研究为龙头,师资条件为保证”的可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机器智能;信息智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信息时代正在向智能时代前进,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必然。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各高校都在大力调整现有信息类专业,建设新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04年新增的目录外试点专业。

2005年10月,我校原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专业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把握先机,申请开办工学门类中电子信息类的智能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正式招生。

2007年招生数为32人(1个班),2008年招生数为66人(2个班),自2009年始,计划招生数扩大到3个班。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与专业培养目标智能科学的任务是要探索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机制,智能技术将这种机制尽其可能地移植给人造机器系统,将人类从很多复杂的思维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机器系统为人类工作。

简言之,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寻求机器智能和信息智能的构建方法和实现技术。

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高校必须明确的专业定位问题。

专业定位首先必须和学校自身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相适应。

作为北京市的市属市管高校,我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为北京市培养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

具体而言,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前沿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基金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71A0911193)。

2023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培养方案

2023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培养方案

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培养方案
1、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智能设计与制造
所属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
2、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智能制造相关产品及系统的标准制定、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远程维护、运营管理等工作,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目标
目标1: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目标2:能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分析和研究智能制造装备、非标自动化等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能从事各种智能产品及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控制、检测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并能针对工作中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

目标4:具备沟通、交流与管理能力,能在工作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动态,拥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修读年限
本微专业基本学制为1年,允许学生在1-2年内修完规定课程,修满规定学分。

5、核心课程设置
6、结业学分
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学分为10。

7、结业方式
修满本微专业规定的结业学分,授予常州工学院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结业证书。

8、教学计划进程表
说明:XX—学院代码;考核方式—考查/考试;开设学期—春/秋;上课方式—线上/线下。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从2021年国内开始招生至今,全国已有不少高校设立了智能科 学与技术专业。

我校是较早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于2021年在信息工 程学院设置其为第7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2021年9月,学生 进入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一届学生于2021年7月毕业。

日前, 该专业学生已经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

在专业开设过程中,我们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调研国内外相关院校智能科学与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 形成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制定2010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

同时,在办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概论,人工 智能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可视化程序设计、 智能计算与应用四个课程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1首届毕业生知识结构因为是首届学生,我校大多数课程安排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的课 程设置,也参考了我校自动化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

学生的知识结构 主要由5个方面组成,如图1所示。

1) 数理基础课程群:工科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 变换、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应用力学 基础、离散数学等。

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群: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实验技术、模拟电 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

3) 机电技术基础课程群:工程制图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信号处 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检测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 DSP 处理器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等。

4)专业主干课程群:信息论与编码、控制工程基础、脑科学与认 1) ―r—t方'^K 。

2)知科学概论、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组成原理、计算智能基础、模式识别基础、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5)实践创新课程群:计算机应用实践、雷子技术实习、MATLAB 编程与工程应用、Linux系统与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专业名称: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0717T)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质与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能胜任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1.具有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能够运用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人工智能中复杂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予以成功实现,达到工程师水平;3.能够在项目、产品或科研团队中担任协调、组织或管理角色;4.能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持续提升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培养(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12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人工智能工程与系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谢谢观看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 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培养模式
知识型能力本位教育(Knowledg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KCBE)模式是一种CBE模式与知识结 构相辅相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意味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放在并重的地位,既着眼于 预期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让学生筑牢学科专业基础,在走向社会以后,在知识引擎的作用下,通过自我学习,具 备并提升适应未来的、新的智能化岗位需求的能力。
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
总体框架
实践教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等。课程体系须支 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约占15%,数学和自然科 学类课程约占15%,实践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0%。
教学条件
教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专业生师比不高 于24:1。教师须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学生培养工作。
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2名专任教师,在120名在校生基础上,每增加24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注重制度建设,管理规范,保证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投入,配备数量充足的纸质和电子介质的专业图书资料, 生均图书不少于80册,师生能够方便使用,阅读环境良好,包括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
教学经费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1200元。每年正常的教 学经费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人员经费、实验室维护更新费、专业实践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 费等。新建专业还应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以外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要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AI人工智能教学方案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AI人工智能教学方案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AI人工智能教学方案标题:探索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本人人工智能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是一个融合科学与趣味的教学场所,而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则为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二、本人人工智能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1. 智能机器人陪伴学习本人智能机器人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助手,陪伴孩子们学习。

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2. 个性化学习辅助本人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获得更有效的知识传授。

3. 实时反馈和融入评估通过本人系统,教师可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人系统也可以为孩子们进行综合表现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三、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1. 培养科学素养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幼儿园孩子们在趣味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2. 个性化关怀通过本人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跟踪,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和关怀。

3. 提升教学效率本人系统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四、对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从事幼儿园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对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充满期待。

这一方案的应用,可以为幼儿园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只是教育的辅助工具,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个体。

我们需要在使用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让科学趣味园真正成为一个培养未来人才的乐园。

五、总结在幼儿园科学趣味园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教学工具。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引言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教学计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本文阐述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情况,结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针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建设思路和构建方案。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1引言智能科学技术是当代两个带头学科——信息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交叉领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前沿和制高点,其应用已经成为IT创新的重要增长点,因此应当不失时机地在我国建立和完善“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体系。

智能科学与技术(IntelligenceScience and Technology,IST)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跨应用领域的新兴综合前沿性专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04年3月,教育部批准公布北京大学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标志着我国智能科学技术专业的诞生和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开端。

之后,教育部先后批准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13个大学设立该专业。

目前,中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正在积极申请或筹办中,可见IST专业建设在多所高等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发的、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新专业的建设中,课程体系的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

然而,由于智能科学的迅速发展、不同应用领域对IST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不同以及不同层次的学校对IST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加上人们对新兴学科认识和理解的偏差,所以IST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建设需要该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和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近些年电气信息类课程体系建设经验,提出了针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探索性方案。

2IST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思路课程体系是人类通过实践所积累的知识,经过选择和组织而形成的供传授用的由课程组成的体系,是诸多课程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是教学中头等重要的问题。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本文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六年的建设与实践工作。

根据培养高素质工程型人才的要求,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及就业面向等方面阐述了我校该专业的建设举措、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科学;专业建设;专业评估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从2001年开始,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牵头启动了“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含中学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全国各地同行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

2003年3月,我院在招生计划中设立了智能信息工程专业方向,并同时成立了智能信息工程系;同年9月,该专业方向的40名本科学生入校。

2004年,为和国内智能科学技术本科教育一致,我院将“智能信息工程”专业方向更名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并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备案。

2005年9月,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又有30名本科学生入校。

同年,我院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6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

到2008年,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计划招生五届,已经有两届毕业生。

近几年来,为建设和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广大教师做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及相关研讨工作。

本文将就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与同行专家交流探讨。

1准确把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面向首都师范大学是以北京本地生源为主的一所大学,大多数考生的目标是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找到满意的工作。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应用能力强的工程型人才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和智能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以及脑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各种智能信息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产品等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的高层次、创造性科技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和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软硬件操作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体育、美育及其他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够胜任智能制造领域相关职务的技术人才。

2. 培养内容2.1 理论教学- 研究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传感器与控制器的应用、自动化工艺与生产流程等。

2.2 实践教学- 开展实践操作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包括设备调试和维护、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等。

2.3 实实训- 安排学生进行实实训,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学生对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实践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培养要求3.1 知识能力- 掌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理解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熟悉智能传感器、控制器的应用技术;- 熟悉自动化工艺与生产流程。

3.2 技能能力- 具备智能制造设备的调试和维护能力;- 掌握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方法;- 能够运用智能制造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智能制造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3.3 综合素质-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备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4. 毕业要求4.1 知识方面- 掌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了解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动态。

4.2 技能方面- 具备智能制造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能够独立进行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

4.3 综合素质-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培养评价本专业的培养评价将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实实训成绩和综合评价等。

6. 学制与学位本专业学制为3年,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并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授予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7. 招生对象具有普通高中或同等学历,对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8. 入学要求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了解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动态;- 掌握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2. 能力目标:- 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人工智能项目的研发;-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3. 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三、培养规格1. 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导论等。

(4)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

2. 实践教学:(1)实验: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课程设计: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

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计划

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计划

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计划---1. 课程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当前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通过研究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实践项目,学生将掌握智能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设计、开发、运营和管理智能制造系统的能力。

2. 课程设置2.1 必修课程- 智能制造导论-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自动化控制技术-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优化2.2 选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以下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作为选修:- 先进制造技术- 工业物联网与云制造- 网络信息安全与智能制造- 智能传感器与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与机器研究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项目管理3. 实践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专业教学计划设有以下实践项目:-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案例分析- 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 智能制造应用与优化实践4. 考核方式本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项目报告、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

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和项目,并在期末进行综合考核。

5.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就业职位包括智能制造工程师、制造系统集成与优化工程师、智能制造项目经理等。

6. 结束语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项目的参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专业培养实施方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专业培养实施方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专业培养方案————————————————————————————————作者:————————————————————————————————日期:2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前沿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智能系统与工程、智能信息处理和电子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本科毕业后能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的应用、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智能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中文运用能力;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3.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6.掌握智能系统的分析和应用的基本方法;7.具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方面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8.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二、专业方向及特色(一)专业方向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方向一为智能系统与工程,方向二为智能信息处理。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学习以智能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基础,以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具有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相结合的特征,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注重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学习。

使学生在掌握一般智能科学的原理、分析方法和智能系统设计方法的同时,加强系统集成、测试分析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计划2010级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计划2010级


开课单位
授 实 机 实 机 /选修 学期

课 验时 践时
80 8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0 0
2,3 人文学院
48 48 0 32 32 0 48 48 0 32 32 0
0 00
1
0 0 0 必修 16 2
学分
0 00
4
0 00
2
人文学院 军事教研室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32 32 0 0 0 0
1-7 人文学院
MATH4233
分形几何
专业课程小计
工程实习
PRAC3010
专业实习
MATH4256
科研训练
BSIS4015
毕业设计
安全教育
MATH3257 数学建模实践(课程设计)
MATH3258 科学计算实践(课程设计)
集中实践小计
总计
课 课课 课课
学总
内 内 内 外 外 必修 开课

开课单位
授 实 机 实 机 /选修 学期
CHEM1109
大学化学Ⅱ
MATH22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基础科学课程小计
MATH2204
常微分方程
MATH2255
数学实验
MATH2205
近世代数
MATH2206
实变函数
MATH2207
复变函数(双语教学)
MATH2208
数值分析
MATH3209
泛函分析
MATH3210
偏微分方程
MATH3211
数学建模
学制与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制 4 年,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
最低完成 170 学分(课内),及 8 学分(课外)(其中必修 104 学分,选修 46 学分,集中实践 20 学分,课外实践 8 学分)。并且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国家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4 3.5 1 4 4 6 6 2.5 3
64* 48*
16
64
44.5
64*
40
48
EDA 技术
24 24
1.5
专业英语(智能科学与技术)
32 32
2
24 32
★ 自动控制原理 II
64 56 8
4
6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0 28 12
2.5
40/
专业基础必修课小计
736 694 34
44.5
必修课合计
工业通信与控制网络
生物信息处理




全校通识选修课

学时分配


总 讲 实 课程 上机

计 授 验 实践 课内 课外
各学期学时分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学 分
40 32 8
2.5
/40
40 32
8 8 2.5
40
56 48 8
3.5
40 32 8
2.5
48 40 8
3
56
40
14
48
40 40
2.5
37.5
16
16 16 1
16▲
2周
2
2 周▲
2周
1周 1周
1.5 周
1.5
1.5 周▲
2周
2
2 周▲
3周
3
2周
3周
3
3周
16 周
16
16 周▲
8
45.5
45.5
注:1、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 2、加“▲”符号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3、加“()”表示课外学时。

幼儿园智能科技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技教育

幼儿园智能科技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技教育

幼儿园智能科技教学活动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幼儿园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技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一套合理的幼儿园智能科技教学活动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通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通过科技教育活动,锻炼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科技教育活动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内容1.科学实验活动。

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2.手工制作活动。

设计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简易风车、纸板车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科技乐园活动。

设置一些科技乐园区域,让幼儿在玩中学,通过一些科技玩具和设备,如搭积木、拼图等,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组织1.活动时间。

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如每周五的下午,保持持续性和规律性。

2.活动环境。

需要为科技教育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活动区域的明亮、宽敞,让幼儿能够自由活动和探索。

3.教师指导。

活动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引导幼儿进行科技教育活动,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操作。

四、活动评估1.观察评估。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幼儿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及时记录下来。

2.成果展示。

可以定期组织一次科技教育成果展示,让幼儿展示他们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的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家长反馈。

及时向家长反馈科技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总结:幼儿园智能科技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需要结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生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应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等。

3、较好地掌握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5、能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Web程序设计、语音信号处理、决策支持技术、运筹学、虚拟现实与智能游戏、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等。

特色课程: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生物特征识别。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含军事理论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程序设计基础实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Ⅰ、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智能系统工程训练、毕业实习与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公共课程
(二)大类课程
(三)专业课程
八、教学进程安排
附表一、二、三、四
九、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要求及安排附表五
附表一
08级自动化专业智能方向指导性学历
符号说明:⊙军训及入学教育·理论教学∶考试= 假期○实习※设计 综合实验、计算机实践+ 制造工程训练△公益劳动/ 学年论文廿社会实践(调查)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机动
注意:寒假统一安排5周,暑假原则上安排7周。

集中实践或集中教学环节一般与暑假统筹安排,寒假原则上不安排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第2学期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2周,分散进行。

第3学期第1周,专业导论,16学时;第2~3周制造工程训练II
第4学期第18~19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I;第20周,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践II,1周,分散进行。

第5学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1~3周开课;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2周,分散进行。

第6学期第18~19周,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第20~22周,生产实习。

第7学期计算机仿真技术:1~3周开课;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2周,智能系统工程训练,2周,分散进行。

2010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2010级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外研学安排表
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在第七学期之前取得至少8学分课外研学学分,此类学分单独记载;
2、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重复记学分;
3、主要创新教育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果、大学生科技论文、大学生科技作品等。

4、主要学科竞赛项目:“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智能机器人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电子设计大赛等。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